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PPT课件

合集下载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ppt课件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ppt课件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3、有源接口:含有有源要素,可以主动进 行匹配的接口。如电磁离合器、放大器、 光电耦合器等
4、智能接口:带有微处理器,可以进行程 序编制或可适应性地改变接口条件。如自 动变速装置、通用输入/输出集成电路, STD总线等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1.2.2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功能构成
构成功能的目的:处理工业三大要素 信息、能量、物质 功能构成
1、变换(加工、处理)功能 2、传递(移动、输送)功能 3、储存(保持、积蓄、记录)功能
2.2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与现代设计方法
设计程序 ①明确设计思想 ②分析综合要求 ③划分功能模块 ④决定性能参数 ⑤调研类似产品 ⑥拟定总体方案 ⑦方案对比定型 ⑧编写总体设计论证书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3、信息接口:受规格、标准、法律、语言、 符号等逻辑、软件约束的接口。如RS232, GB,ISO,ASCII,FORTRAN,C++等
4、环境接口:对周围环境条件(温度、湿 度、磁场、振动、水、气、灰、火、放射) 有保护作用的接口。如防尘接头,防水开 关等

《机电一体化》课件

《机电一体化》课件

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原理与特性
介绍常见传感器的原理、特性 及应用范围。
传感器信号处理
研究如何将传感器信号转换为 可处理的信息。
智能传感器与MEMS技术
介绍智能传感器和MEMS技术 的最新发展。
传感器在机电一体化中的 应用实例
结合实际案例,介绍传感器在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
03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方法
02
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
机械技术
机械系统设计
研究如何根据功能需求,设计 出合理的机械结构、传动方式
和机构。
材料力学
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能,为机械 设计提供材料依据。
制造工艺
涉及机械零件的加工、装配和 检测,确保机械系统的制造精 度。
机械振动与噪声控制
研究如何减小机械系统运行中 的振动和噪声。
电子技术
智能化
机电一体化设备能够根据预设程序或外部信号进 行自主决策和控制。
跨学科性
机电一体化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需要多方面的 知识和技能。
高效化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 能耗和减少人力成本。
机电一体化的应用领域
工业自动化
在制造业中,机电一体化设备能够实现自动 化生产线、机器人焊接、智能仓储等。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焊接、 装配、搬运、喷涂等领域。
自动化生产线
自动化生产线是将多个机电一体化产品集成在一起,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 化。
自动化生产线通常由输送带、提升机、分拣机、检测设备等组成,其中输送带是主 线,负责将工件从一个工序传输到下一个工序。
自动化生产线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食品、饮料、制药、电子等制造业领域。

《机电一体化》课件

《机电一体化》课件
空控制系统等。
计算机技术基础
计算机技术概述
介绍计算机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 和应用领域。
计算机组成结构
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如CPU、内存、外存等。
计算机软件基础
介绍计算机软件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 ,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编程语言等。
计算机网络基础
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如互联网、局域网等。
建立行业标准与规范
政府应制定和完善机电一体化行业的 标准和规范,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
培养专业人才
高校和企业应注重机电一体化人才的 培养,为行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企业应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引 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自 身竞争力。
THANKS
数控技术是一种数字化控 制技术,通过计算机编程 实现对机床等设备的精确 控制。
应用领域
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航 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 广泛应用,提高了加工精 度和生产效率。
技术特点
数控技术具有高精度、高 效率、高柔性等特点,能 够满足复杂零件的加工需 求。
工业机器人及应用
工业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自动化 设备,能够代替人工完成 危险、繁重、重复的工作 。
智能制造系统具有信息化、自动化、 智能化等特点,能够大幅提高生产效 率和产品质量。
应用领域
智能制造系统在机械制造、航空航天 、汽车制造等领域广泛应用,提高了 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05
机电一体化的未来发展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
模块化与集成化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不断发展 ,机电一体化产品将更加智能化,能够自 主完成更复杂的操作和任务。
详细设计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课件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课件

设计软件介绍
SolidWorks
三维机械设计软件,用于建立三维模型、进行运动分析和优化设计。
AutoCAD
二维绘图软件,用于绘制平面图、电路图和布局图等。
MATLAB/Simulink
仿真软件,用于系统建模、分析和优化。
LabVIEW
虚拟仪器软件,用于数据采集、处理和控制等。
设计经验分享
经验一
注重系统整体性
设计要求
明确课程设计的要求,包括技术指标、性能参数、安全性能等方 面。
设计优化
在设计过程中注重优化,提高系统的性能、稳定性和可靠性。
设计成果评价
评价标准
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对设计成果进行评价 。
评价方法
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专家评审、实验测试 等,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反馈与改进
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反馈设计中的不足之处 ,并进行改进和完善。
01
课程设计任务与要 求
设计任务书解读
任务书内容
01
详细解读课程设计任务书,明确设计目标、要求、限制条件和
预期成果。
任务书分析
02
对任务书中的各项内容进行深入分析,理解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任务书实施计划
03
根据任务书要求,制定合理的设计实施计划,确保按时完成设
计任务。
设计要求与规范
设计规范
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基本规范和标准,确保设计符合行业 要求。
实时性、稳定性、可扩展性
传感检测系统设计
设计内容
传感器选型、信号处理电路、数据采 集与传
设计要点
准确性、可靠性、抗干扰能力
01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 计实践
设计案例分析

机电一体化 完整ppt课件

机电一体化 完整ppt课件

1 23 4
图7-18 双螺母垫片调隙式结构 1、2-单螺母 3-螺母座 4-调整垫片
编辑版pppt
37
(b)螺纹调隙式(图7-20)其中一 个螺母的外端有凸缘而另一个螺母 的外端没有凸缘而制有螺纹,它伸 出套筒外,并用两个圆螺母固定着。 旋转圆螺母时,即可消除间隙,并 产生预拉紧力,调整好后再用另一 个圆螺母把它锁紧。
2.机电技术完全融合形成新型机电一体化产品
生产机械中的激光快速成形机;信息机械中的传真机、打印机、复印机;检测机 械中的CT(计算机断层扫描诊断装置)扫描诊断仪、扫描隧道显微镜等。
编辑版pppt
7
C650卧式车床外形图 1— 主轴变速箱 2—溜板与刀架 3—尾座 4—床身 5—丝杠
6—光杠 7—溜板箱 8—进给箱 9—挂轮箱
编辑版pppt
36
滚珠丝杠副轴向间隙的调整
(a)垫片调隙式(图7-18) 通常用螺 钉来连接滚珠丝杠两个螺母的凸缘, 并在凸缘间加垫片。调整垫片的厚度 使螺母产生轴向位移,以达到消除间 隙和产生预拉紧力的目的。
这种结构的特点是构造简单、可靠性 好、刚度高以及装卸方便。但调整费 时,并且在工作中不能随意调整,除 非更换厚度不同的垫片。
能更优越。现代机械要求具有更新颖的结构、更
小的体积、更轻的重量,还要求精度更高、刚度
更大、动态性能更好。
3.
在设计和制造机械系统时除了考虑静态、动
态刚度及热变形等问题外,还应考虑采用新型复
合材料和新型结构以及新型的制造工艺和工艺装
置。
4. 2 .传感检测技术
5.
传感检测技术的内容,一是研究如何将各种
3)运动平稳,无爬行现象,传动精度高。
4)运动具有可逆性,可以从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也可以从直线运动转换为旋转运 动,即丝杠和螺母都可以作为主动件。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PPT课件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PPT课件
.
二、封面:见附页。 论文封面采用统一格式。 1、题目:三号宋体,题目一行排不下
时可排两行,行间距为1.5lines; 2、学科专业、指导教师等:三号宋体,
行间距为1.5lines.
.
三、论文字体、字型及使用字号: 1.目录页:黑体3号字,居中打印“目录” 章号及章标题:黑体4号字 节号及节标题:宋体小4号字,同时标明 页码,章、节、小节号 分别用1、1.1、1.1.1方式表示,章、节、 小节名称与页码之间用多个“………”符 号连接。
.
▪ 9.页眉页脚: ▪ 课程设计页眉:山西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
程设计说明书(宋体5号);正文(宋体小4 号); ▪ 封皮(淡蓝色);A4纸打印。
.
.
▪ 2.正文:用宋体小4号字,正文中的章及章 标题用黑体3号字,节及节标题

用黑体小3号字,小节及小节标题用
黑体4号字,图号及图名用宋体5号字列在
插图下方。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应在引
用处加[居中打印 “参考文献”,顺序列出主要参考文献。
资料和图纸 审核完成,装订成册 答辩
(以自考办安排的时间为准)
.
▪ 论文装订:
▪ 按下述顺序将论文整理好后,装订成册。 ▪ 1.封面 ▪ 2.评定书 ▪ 3.目录 ▪ 4.正文 ▪ 5.参考文献 ▪ 6.附录
.
▪ 课程设计要求: 1、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5000字以上,A4 纸20-30张) 2、不能与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一致或从其章节 中摘抄
不清,如a/(bcosx)通常“乘”的关系在前,如acosx/b而 不写成(a/b)cosx 。 ▪ 公式序号的右侧符号与右边线顶边排写。 ▪ 公式较长时最好在等号“=”处转行,并按等号对齐。如 难实现,则可在+、—、×、÷运算符号处转行,转行时 运算符号仅书写于转行式前,不重复书写。 ▪ 公式中第一次出现的物理量应给予注释。

《机电一体化》PPT课件

《机电一体化》PPT课件

二、物流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运动控制分析举例
堆垛机:堆垛机的零位:出库口,升降台位于最
下位置,作业结束后堆垛机回零位(零位限位开关)。
列认址:在巷道货架底部与每个货格相对应都安装有
一个固定的认址片,在堆垛机底部安装有光电开关随 堆垛机一起运动,每经过一个货格,向控制器发出一 个脉冲;层认址类似。到目的货格的前一个货格时开 始减速,堆垛机到达目标货位后检测目标货位是否空,
步进电机
五、相关知识简介—步进电机控制
环形分配表:
0 1 2 3 4 5
16进制
五、相关知识简介—步进电机控制
软件环形分配器控制流程框图 软件环形分配器:单片机和PLC 中通过定时功能实现脉冲分配;再 通过光电隔离、功率放大实现电机 驱动。
六、参考资料
1.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2. 机电一体化原理及应用 3. 自动化立体仓库设计(刘昌祺主编) 4. 现代生产物流作业系统中PLC运动控制技术的应用 5. 电气制图与读图 6. 电工读图 7. 常用自动化控制器手册 8. 电气控制与PLC 9. 单片机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10. 运动控制器与专用控制系统解决方案 11. GT系列运动控制器编程手册 12. GT系列运动控制器用户手册 13. SIMENS S7-200可编程序控制器系统手册 14. 欧姆龙变频器说明书 15. 步进电机说明书
三、具体要求—说明书
1. 说明书用16开纸书写或打印。说明书、任务书及相关图 装于资料袋并贴上标签。
2. 说明书字数8000~10000字。
3. 说明书的内容一般应包括(供参考): 目录
第一章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及其所带来的影响
第二章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第三章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件(PPT51张)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件(PPT51张)

真题解析——选择题
( 05、4 )1、主要用于系统中各级间的信息传递 的模块称为【 】 B A.软件模块 C.通信模块 B.接口模块 D.驱动模块
( 04、4 )1.由计算机网络将计算机辅助设计、 计算机辅助规划、计算机辅助制造联接成的系统称
为【 】
D
A.顺序控制系统 C.柔性制造系统
真题解析——选择题
( 12、4 )1.用于承载、传递力和运动的模块是
【 】A
A.机械受控模块 C.接口模块 B.驱动模块 D. 微计算机模块
( 09、4 )1.系统中用于提供驱动力改变系统运 行状态,产生所希望运动的模块称为 【 】 A A.驱动模块 B.接口模块 C .微计算机模块 D.测量模块
B.自动引导车系统 D.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真题解析——选择题
( 03、4 )1.将计算机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以 及自动引导车联接起来的系统称( C ) A.顺序控制系统 B.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C.柔性制造系统 D.伺服系统 ( 02、4 )1.受控变量是机械运动的一种反馈控 制系统称( A.顺序控制系统 D.工业机器人 )B B.伺服系统 C.数控机床
1.2 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
工业机器人组成部件:主体结构、终端器、控制器
1.2 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
4、自动导引车 自动导引车是另一种形式的移动工业机器人。他能 跟踪编程路径,在工厂内江一个零件从一个地方移动 到另一个地方。
1.2 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
5、顺序控制系统 顺序控制系统是按照预先规定的次序完一系列操作 的系统。 根据如何开始和终结操作可分为两类: (1)当某一事件发生时,开始或结束操作的称为事件驱 动顺序控制; (2)在某一时刻或一定时间间隔之后,开始或结束操作 的称为时间驱动顺序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封面:见附页。 论文封面采用统一格式。 1、题目:三号宋体,题目一行排不下
时可排两行,行间距为1.5lines; 2、学科专业、指导教师等:三号宋体,
行间距为1.5lines.
.
三、论文字体、字型及使用字号: 1.目录页:黑体3号字,居中打印“目录” 章号及章标题:黑体4号字 节号及节标题:宋体小4号字,同时标明 页码,章、节、小节号 分别用1、1.1、1.1.1方式表示,章、节、 小节名称与页码之间用多个“………”符 号连接。
照GB4457~4460-84,GB131-83《机械制 图》标准规定。 ▪ 电气图:图形符号、文字符号等应符合有 关标准的规定。 ▪ 对无规定符号的图形应采用该行业的常用 画法。
.
▪ 八、图题及图中说明、插图编排: ▪ 每个图均应有图题(由图号和图名组成)。
图号按章编排,如第一章第一图的图号为 “图1-1”等。图题置于图下。有图注或其他 说明时应置于图题之上。图名在图号之后 空一格排写。引用图应说明出处,在图题 右上角加引用文献号。图中若有分图时, 分图号用a)、b)等置于分图之下。
.
▪ 2.正文:用宋体小4号字,正文中的章及章 标题用黑体3号字,节及节标题

用黑体小3号字,小节及小节标题用
黑体4号字,图号及图名用宋体5号字列在
插图下方。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应在引
用处加[1]、[2]号注明文献号码。
▪ 4.参考文献页:黑体3号字,居中打印 “参考文献”,顺序列出主要参考文献。
.
▪ 9.页眉页脚: ▪ 课程设计页眉:山西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
程设计说明书(宋体印。
.
.
▪ 课程设计要求: 1、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5000字以上,A4 纸20-30张) 2、不能与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一致或从其章节 中摘抄
.
▪ 课程设计(论文)参考题目:
1. 煤矿矿井排水系统、矿井提升运输等方面的系统设计 2. 煤矿视频监控、瓦斯监控方面系统设计 3. 皮带运输机变频电控系统设计 4.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人脸识别、智能广播等方面系统设计 5. 用8015单片机设计一交通灯模拟控制系统 6. 基于物联网的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设计 7. 煤矿综采、通风、井下、地面变电站、井下供电系统、选
煤厂及地面生产系统等方面的设计。 8. . 9. . 10. . 11. .
.
▪ 论文的排版要求:
一、设计论文用纸及打印规格
• 课程设计论文要用我校统一的太原理工大学 课程设计(论文)用纸(印刷厂可提供), 并用计算机打印。排版用word文件,版面上 空3.3cm,下空2.3cm,左空2.8cm(用于装订), 右空2.3cm。打印正文用宋体或楷体小四号字 (英语用Times New Roman 12),单倍行 距(英语用1.5倍行距),页码用小五号字底 端居中。
▪ 5.附录:黑体3号字,居中打印。
.
▪ 四、段落及行间距要求:
▪ 1、正文段落和标题一律取“固定行间距20pt(磅)”, 段前间距为3~6pt。
▪ 2、按照标题的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的段后间距:
▪ 标题级别
段后间距
▪ 大标题
30pt
▪ 一级节标题
18pt
▪ 二级节标题
12pt
▪ 三级节标题
6pt
▪ (可适当调节上述标题的段后行距,以利于控制正文合适 的换页位置)
.
▪ 六、插表、插图:
▪ 表格不加左、右边线。 ▪ 表序一般按章编排,如第一章第一个插表的序号为“表 1-
1”等。表序与表名之间空一格,表名中不允许使用标点符 号,表名后不加标点。表序与表名置于表上,文字居中排 写。
▪ 表头设计应简单明了,尽量不用斜线。表头中可采用化学 符号或物理量符号。
▪ 全表如用同一单位,将单位符号移至表头右上角,加圆括 号。
不清,如a/(bcosx)通常“乘”的关系在前,如acosx/b而 不写成(a/b)cosx 。 ▪ 公式序号的右侧符号与右边线顶边排写。 ▪ 公式较长时最好在等号“=”处转行,并按等号对齐。如 难实现,则可在+、—、×、÷运算符号处转行,转行时 运算符号仅书写于转行式前,不重复书写。 ▪ 公式中第一次出现的物理量应给予注释。
机电一体化专业 课程设计
康艳旗
.
▪ 课程设计时间安排: 3.30- 4.25日查阅相关资料,撰写论文。 4.25交毕业论文、课程设计的所有相关
资料和图纸 审核完成,装订成册 答辩
(以自考办安排的时间为准)
.
▪ 论文装订:
▪ 按下述顺序将论文整理好后,装订成册。 ▪ 1.封面 ▪ 2.评定书 ▪ 3.目录 ▪ 4.正文 ▪ 5.参考文献 ▪ 6.附录
▪ 表中数据应正确无误,书写清楚。数字空缺的格内加“-” 字线(占2个数字),不允许用“””、“同上”之类的 写法。
▪ 表内文字说明,起行空一格、转行顶格、句末不加标点。
▪ 插图应与文字紧密配合,文图相符,技术内容正确。选图 要力求精练。
.
▪ 七、制图标准 ▪ 插图应符合国家标准及专业标准。 ▪ 机械工程图:采用第一角投影法,严格按
▪ 3、参考文献的标题的段后间距同前。正文取固定行距 17pt,段前加间距3pt。注意不要在一篇文献段落中间换 页。
.
▪ 五、公式:
▪ 原则上居中书写。 ▪ 公式序号按章编排,如第一章第一个公式序号为“(1.1)”,
附录A中的第一个公式为“(A.1)”等。 ▪ 文中引用公式时,一般用“见式(1.1)”或“由公式(1.1)”。 ▪ 公式中用斜线表示“除”的关系时应采用括号,以免含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