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下册)“统计”,
(2020年春)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单元重点知识点解析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单元重点知识点解析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例1】数一数,缺了()块砖。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用补全和有序计数的方法来数出缺了几块砖。
解答时,可以从上往下数,也可以从下往上数,这样第一层缺了2块、第二层缺了3块、第三层缺了3块、最下面一层缺了2块,这样一共缺了2+3+3+2=10(块)。
解答:10【例2】数一数,(1)下图有()个三角形。
(2)()个正方形。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用有序思考和分类计数的方法来判断图形的个数。
(1)图中,基本的三角形有2个,有两个三角形组成的复合三角形有1个,这样一共有2+1=3(个)三角形。
(2)图中四个角各有一个正方形,中间有1个正方形,这样一共有5个正方形。
解答:(1)3 (2)5【例3】下图一共有几个长方形?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计数长方形的个数,解答时可以用分类有序计数的方法来计数。
基本长方形有4个:;两个长方形组成的长方形有4个:2个+2个;4个长方形组成的大长方形有1个:;这样一共有4+4+1=9(个)长方形。
解答:9个长方形【例4】填一填。
(1)至少()根同样长的小棒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至少()个同样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2)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还可以拼成()。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用尝试法、分析法和排除法来解答图形的拼组问题。
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能根据图形的特点,进行拼组,发现图形间的变化和规律。
(1)正方形有4条边,所以至少用4根同样长的小棒就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用2个或3个小正方形只能拼成长方形,只有至少4个小正方形时,才能拼成大正方形。
(2)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大三角形,还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或者是正方形或者是平行四边形(如下图)。
解答:(1)4 4 (2)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例1】一排队伍一共有13人,聪聪左边有9人,聪聪右边有几人?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解答排队人数问题。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象形统计图》

统计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一年级二册102-103页信息窗1第1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情境,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学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2、学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整理的结果,通过数据分析,感受数据所蕴含的信息。
3、感受统计和生活的联系,会看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简单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学会初步的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对统计图或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式表格等。
前置性作业:学生了解自己的换牙情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猜谜语。
师:今天,我们先来猜个谜语,好吗?(课件出示谜语)学生猜,指名答。
(和他猜的一样的同学,笑一笑。
)2.引出课题。
提问一个掉门牙的孩子:哎,你的那颗牙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是啊!6岁左右正是我们换牙的年龄,同位之间互相看看,你换了几颗牙?换牙的同学大声告诉老师:“我换牙了。
”教师板书:我换牙了!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初步了解换牙情况,进行简单分类。
(1)介绍有关恒牙和乳牙的知识,由此引出想了解同学们的换牙情况。
过渡:孩子们,换牙了,很高兴吧!换牙是一个人成长的标志,你知道人为什么要换牙马?课件出示恒牙和乳牙的小知识:(2)板贴换牙的种类。
过渡:噢,原来是这样,你明白了吗?那谁愿意告诉老师你换了几颗牙?学生自由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贴:2颗,3颗,4颗,5颗......2.引导学生思考统计的方法。
过渡:尽管你们都上一年级,但是换牙的情况可真的都不一样!那怎么样才能让老师知道换2颗牙的有几人?换3颗牙的有几人?换每种牙的分别有几人呢?你有办法吗?静静地想一想。
(1)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师:不少同学有了自己的想法,把你的方法先说给你小组里的同学听,比一比谁讲的最明白,别人讲的时候呢,你要仔细听,好,开始!(2)全班交流方法。
一年级下册数学找规律及统计练习题汇纳

一年级下册数学找规律及统计练习题汇纳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练习题(1)一、填空题。
1.按规律填数。
(1)6 9 12 ( ) ( )。
(2)20 18 16( ) ( )。
(3)3 5 7( )( )。
(4)5( ) 15 ( ) 25 。
2.填空。
1、2、3……9都是( )位数,其中最小的数是( ),最大的数是( )。
3.(1)10、11、12……99都是( )位数,其中最小的数是( ),最大的数是( )。
4.写出个位上是7的数( )( )( )( )( )( )( )( )( )( )5.写出个位和十位上数字相同的两位数。
( )( )( )( )( )( )( )( )( )6.在7、51、63、6、17、4和81中,一位数有( ),其中最小的数是( )。
两位数有( ),其中最大的数是( )。
7、填空4元=( )角 60分=( )角 5角=( )分3角5分=( )分 7元8角=( )角0.36元=( )元( )角 2.56元=( )元( )角( )分2元3角+6元5角=()元( )角 16角=( )元( )角8、.一个乒乓球5角钱,一根跳绳9角钱,买一个乒乓球和一根跳绳一共用( )角,合( )元( )角.9、小林买一个12元的小熊,还剩9元,小林原来有多少元?10、小军有5张一元和2张两元,他要买一个5元的文具盒,可以怎样付钱?11、小龙拿2元钱买一把小刀,售货员找给他1元5角,一把小刀多少钱?12、小丽付给售货员1元钱,买一个8角的橡皮,应找回多少钱?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练习题(2)一、找规律填空。
1. ( ),66、 68, ( ), ( )2. 5, 7, 9, ( ), ( ), ( ), 17, 19二.找规律涂一涂,画一画。
三、找规律填数。
五、自己涂出有规律的颜色。
1.找规律填数。
(1)2、( )、4、( )、( )、( )、8、9、( )(2)10、( )、( )、7、6、( )、( )、( )、(3)2、4、( )、8、( )(4)1、3、( )、( )、92.在5、7、0、10、8、4这几个数中,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把这些数从大到小排列:( )<( )<( )<( )<( )<( )。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材料: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总课时:65课时左右授课对象:一年级全体学生日期:2012年3月16日一、课程目标:1.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5.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课程内容: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一年级下册数学》课程内容包括:(一)、位置(4课时)(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9课时)十几减9………………………………………………2课时左右十几减几………………………………………………3课时左右用数学……………………………………………………2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三)、图形的拼组(3课时)(四)、100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数数数的组成…………………………………………2课时左右读数写数………………………………………………2课时左右数的顺序比较大………………………………………2课时左右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左右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五)、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认识人民币……………………………………………1课时简单的计算………………………………………………3课时(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7课时)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课时左右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左右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7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3课时左右(七)、认识时间(4课时)认识时间……………………………………………3课时左右小小店………………………………………………1课时(八)、找规律(4课时)(九)、统计(3课时)(十)、总复习(10课时)20以内的退位减法…………………………………2课时左右10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2课时左右圆角分几时几分……………………………………2课时左右位置与图形统计……………………………………2课时左右综合课………………………………………………2课时左右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93、94页《统计》

亲历统计过程建立统计模型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93、94页《统计》教学背景:统计是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统计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
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学生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理解统计的作用和意义。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第一册初步接触了简单统计图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是正式学习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
新课标把体会、经历和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作为统计教学的首要目标,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统计的教学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学生走进真实、有趣的生活情境,亲自经历调查、统计过程,掌握统计的基本方法,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课堂写真:片段1:创设情景,有效导入师:小朋友们,“六一”儿童节快到了。
为了庆祝儿童节的到来,学校准备举办庆“六一”联欢会。
我们班也要准备一个节目。
大家说,准备什么节目好呢?生1:唱歌。
生2:跳舞。
……师:喜欢什么节目的人数比较多呢?有什么方法能够知道吗?生1:举手表决。
生2:喜欢一种节目的同学站在一起。
……师:大家的方法都不错。
有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叫“统计”。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点评:选择学生喜欢和熟悉的生活情景导入,让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去参与班级节目的设计,引出统计的需要,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提升学生应用统计方法的自觉性。
片段2:收集整理,经历过程师:请同学们拿出第一张题卡,你选哪个节目,就在哪个节目的下面做记号后,分小组交给老师。
师:现在同学们的意见都汇集到老师这了。
大家一定想马上知道喜欢哪个节目的人多些吧吗?生:想!师:下面,老师念一个节目的名称,你们就在自己喜欢的节目名称下面做个记号。
好吗?学生拿出题卡,做好了记录的准备。
师:你准备用什么符号来记呢?还有不同的方法吗?生1:我准备用对号。
生2:我用五角星。
生3:我用三角形。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统计》优秀教学案例

3.教师在小组合作中要发挥引导和促进作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合作中取得进步。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方面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调整和优化学习方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校园运动会的照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运动会的精彩瞬间,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和好奇心。
2.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在运动会中哪个项目最受欢迎吗?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找出答案?”让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统计》,简要介绍统计的含义和作用,使学生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统计》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中,《统计》单元肩负着培养学生数据意识和初步统计分析能力的重要任务。本教学案例旨在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掌握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方法,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本案例中,我们将结合教材内容,以一次校园运动会为背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统计的魅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本案例的实施,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基本的统计概念和方法,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4.培养学生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通过数据分析为学校运动会提供合理的建议。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境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小组讨论、实践活动、图表绘制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统计)测试及答案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统计)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分数_______一、先按规律填图,再统计。
统计你最熟悉的图形有多少个?二、数一数,填一填。
1.长方体的数量最( ),( )的数量最少。
2.正方体比长方体少( )个。
3.( )比( )多( )个。
( )比( )少( )个。
4.四种图形一共有( )个。
三、根椐下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1.喜欢吃( )的人最多。
2.喜欢吃( )的人最少。
3.喜欢吃( )的是喜欢吃( )人数的一半。
4.喜欢吃香蕉、苹果、菠萝和草莓的一共有( )人。
5.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1)完成统计表。
(2)画出漂亮的统计图。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测试题一、看钟面写时刻。
二、连一连。
三、写一写。
四、小海读的对不对?对的画“√”,错的改正。
五、想一想,填一填。
顺序标序号。
1.(探究题)按规律画出时针和分针。
2.(拓展题)写出下面的时间和经过时间。
第五单元单元测试一、填空。
1.2元=( )角2。
12角=( )元( )角3.6元8角=( )角4.33分=( )角( )分5.71分=( )角( )分6.4角2分=( )分7.4元5角=( )元十( )角=( )角8.8角+5角=( )角=( )元( )角9.9角=( )分10.20角=( )元二、填“元”、“角”、“分”。
1.一枝铅笔32.瓶可乐53.一个气球94.一根针25.一个铅笔盒156.一盒巧克力36三、在○里填“<”、“>”或“=”。
1.3角○15分2.30角○30分3.14角○1元4角4.3元9角○4元5.45角○4元3角6.5角○52分7.8元○6元+3元8.9元+12角○10元四、将下列物品的价格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排队。
五、换钱填空。
1.5个2分—共是( )分,可换成( )角。
2.2个5角是( )角,可以换成( )元。
3.1张5元钱,可以换( )张1元钱。
4.1张100元钱可以换( )张10元钱。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 统计 专项试卷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培优测试卷第九单元统计一、先口算,再统计。
(共22分)27+60= 80-4= 58-8= 29+10-38=30+45=36+60= 73-5= 70-26+16=13+69= 72+5= 24-7= 20+47-20=87-50= 74+6= 54+9= 33-7+40=1.统计上面的口算题中每类算式各有多少个,填在下面的表格里。
(3分)2.涂一涂,表示统计的结果。
(3分)二、填一填。
(共35分)1.(1)数一数,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4分)(2)涂一涂,表示统计的结果。
(8分)(3)分析上图,完成下面各题。
(5分)①一共有()个图形。
②()的个数最少,()和()的个数相等。
③〇比△少()个。
2.几位同学统计了一个路口10分钟内通过的各种交通工具的数量。
正正正正(1)把他们统计的结果填在下表中。
(4分)(2)这个路口10 分钟内通过的()车最多,()车最少。
(4分)(3)这10 分钟内,一共通过了()辆车。
(2分)(4)如果再观察10分钟,通过的数量最多的可能是()车。
(3分)3.一(2)班的同学们最喜欢的动画片情况如下表(每人只选一部动画片):(1) 一(2)班的同学们最喜欢看()的人数最多,最喜欢看()的人数最少。
(2分)(2)全班共有()人。
(1分)(3)最喜欢看《超级飞侠》的同学比最喜欢看《海底小纵队》的多()人。
(1分)(4)如果这个班要集体观看一部动画片,播放()最合适。
(1分)三、统计天气。
(共15分)1.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
(3分)2.把结果整理在下面的表格中。
(4分)3.分析统计图,完成下面各题。
(3分)(1)这段时间()的天数最多,()的天数最少。
(2)这段时间比多()天。
4.妈妈想在6月18日那天晒被子,可以吗?为什么?(5分)四、解决问题。
(共28分)1.下图是一(1)班学生最喜欢看的图书类型调查情况。
(每人只选一种)(1)根据上图填写表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下册)“统计”,
一年级数学教案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98~99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数据随机出现的情境中,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提出并回答问题。
2. 使学生在统计过程中,积累初步的收集、整理数据的经验,发展初步的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在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合作的意义,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猪八戒吃饼干的动画。
提问:猪八戒吃了哪些形状的饼干?每种饼干各有多少块?(学生只能说出有几种形状的饼干,说不清每种饼干有多少块)
谈话:没看清楚是吧。
再看一遍,数一数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的饼干各有多少块。
再次播放动画(学生还是数不清楚每种饼干的块数)。
小结:看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方法是很难数出三种形状饼干的块数的。
【说明:创设猪八戒吃饼干的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愿望。
由于课件演示的猪八戒吃饼干的速度相对较快,学生很难独立地数一数就知道各种形状饼干的数量,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被打破,很自然地产生学习新的记录数据方法的需求。
】
二、展开活动,自主探索
1. 自主选择记录数据的方法。
启发: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知道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饼干各有多少块呢?和小组内的小朋友一起商量商量。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记录数据的方法,教师巡视。
反馈:说一说你们组商量出了什么好办法?(在看动画的过程中,把每一个图形记下来)
谈话:这个方法很好,可具体应该怎么做呢?(一个看猪八戒吃饼干,看到什么形状的饼干就把它报出来,其他小朋友记)
谈话:那我们就按这样的方法来记录,请每个小组选一个小朋友报饼干的形状,其他小朋友记录。
再放动画,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录。
让学生带着自己记录的结果到展台上展示。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⑴ △△△△
□□□□
○○○○○○○
⑵ △√√√√
□√√√√
○√√√√√√√
⑶ △○△□○○
△□○△□○
○□○
⑷ △1111
□1111
○1111111
比较: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好?
填表:把记录的结果整理在表格中。
图形
正方形
三角形
圆
一共
个数
提问:根据表中数据,你能知道些什么?
【说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初步体会合作的力量大。
不同的学生会用不同的方法来记录和表示数据,这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
教学中,充分尊
重学生,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统计,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热情和创新意识。
】
2. 优化记录数据的方法。
课件演示:饼干吃完了,猪八戒回到了自己的家。
家里来了许多客人,他准备用什么来招待客人呢?
谈话: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启发:猪八戒不知道该准备多少份公鸡的午餐,多少份羊的午餐,多少份鸭的午餐。
你们能帮助猪八戒解决这个问题吗?(知道公鸡、羊、鸭各有多只就可以了)
谈话:那我们再看一次动画,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每种动物有多少只记下来。
再放课件,学生记录。
一年级数学教案
师生共同填写下面的表格。
动物
公鸡
羊
鸭
一共
只数
6
8
7
21
提问:有了这张表格,你能说一说猪八戒应该怎么准备小动物的午餐了吗?从这张表格中,你还能知道什么,想到什么?
【说明:再次创设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可行的方法来收集、整理数据。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自主选择了简洁的记录数据的方法。
这一优化统计方法的过程,不是教师直接告诉的,而是学生亲历活动主动获取的,是在理解基础上的自主建构。
】
三、练习巩因,体会策略
出示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的画面。
提问:看了这幅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项活动?
谈话:想一想,如果在我们班举行其中的一项活动,你认为哪一项活动最受大家欢迎?
提问:用什么方法来确定应该举行哪一项活动?(统计一下我们班小朋友中,最喜欢哪一种活动,就举行哪种活动)
学生分组收集数据,并填表。
项目
跳绳
跳远
踢足球
打乒乓球
拍皮球
一共
人数
9
3
12
10
5
39
提问:看了统计表,你能确定举行哪一项体育活动吗?你还知道些什么?
【说明:统计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具有自觉运用统计方法的意识。
教师继续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际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收集和整理数据方法。
学生在分组合作解决问题之后,就能体会到统计的价值。
】
四、全课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