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尼采
尼采的哲学思想的论文

尼采的哲学思想的论文尼采是德国哲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他的很多哲学观点在教育中都得到了很好的践行。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尼采的哲学思想的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尼采的哲学思想的论文篇一略论尼采的历史哲学思想摘要:尼采认为历史的价值在于促进现实的个体生命的成长,人需要历史,但过量的历史会损害生活。
历史对于三种人是必需的,同时历史也有三种形式。
后期,尼采提出了永恒轮回的思想,认为世界历史就是权力意志的永恒轮回。
在个人的历史作用的问题上,尼采鼓吹杰出个人的作用。
尼采的历史观主要涉及历史评价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历史价值论。
关键词:历史;永恒轮回;非历史的;超历史的本文浅析尼采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哲学。
他毕生关注历史问题,以历史意识的现实性所据有的生活意义为对象,将目光放在自己所处的时代上,自觉地投身到他所要把握的某一历史瞬间中去,以便了解在今天什么才是关键所在。
尼采早期的历史哲学思想集中于《历史的用途与滥用》一书中,主要讨论历史的价值和无价值的问题,即历史价值的标准问题。
贯穿于其中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历史不是一种纯知识、纯科学,历史也不是一概给人以力量的教育因素;历史应服务于生活;只有从生命的视角才能追问历史的价值和无价值,只有已经懂得生活并为自己的行动做好充分准备的人才需要历史。
因此,历史是为了生活、行动和为生命服务的愿望,而不是知识欲。
研究历史如果过分尊重历史,以至使生命、生活萎缩退化,那便颠倒了生命与历史的关系,二者之间,生命是目的,历史是手段,历史是为生命、生活服务的,而不是相反。
尼采判断历史利弊的标准很明确,那就是看它是否有利于现实的个体生命的成长。
在这一基本观点的基础上,尼采认为人不仅仅是吃、喝、拉、撒、睡,夜以继日,日复一日,同时还“忙于他们那点小小的爱憎和此刻的恩惠,既不感到忧郁,也不感到厌烦”[1]。
与没有历史的动物相比,人总要追溯自己的过去,“无法学会忘记,而总是留恋过去”[2]。
(完整word版)尼采哲学

论尼采的强力意志摘要:尼采是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唯意志论者.他在叔本华唯意志论哲学思想的基础上,进而发展为权力意志论者,他的这一主张又被后来的存在主义哲学家所承继.他的哲学主张,在他活着的时候并没有引起哲学界的注意,然而在他去世后,却成为一种很有市场的思想潮流,尤其是当代,在西方世界的影响很大.他在继承批判叔本华“生存意志论”的基础上认为事物的生存意志除了求生存以外,更重要的还在于求权力、求强大、求优势、求自身超越,真正的权力意志将对生命的肯定作为新的价值原则而建立,从而体现出它的创造性,因此在尼采哲学中,权力意志是一切事物的本质,一切事物无不是权力意志的表现。
因此只有准确把握权力意志论,才能真正理解尼采哲学。
关键词:尼采;权力意志一、尼采的强力意志思想产生的背景强力意志是德国哲学家尼采提出一种价值尺度也译作权力意志的哲学理论,尼采的哲学思想形成于十九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即资本主义社会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
尼采在垄断资本主义刚刚崭露头角的时代就主动地把论证社会的“强者”的权力意志当作他的哲学的根本目标,把他的整个哲学理论叫做“权力意志论"。
尼采的“权力意志论”是当时德国资本主义上升时期雄心勃勃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反映。
二、尼采的强力意志尼采把叔本华的“生活意志”变为“强力意志"。
他说:“世界除了强力意志之外,什么也不是;同样,你本人除了强力意志之外,什么也不是”。
强力意志实际就是生命力。
为什么这种力量是世界和人的根本呢?尼采并没有做过多的本体论论证。
“强力意志”与其说是形而上学的本体,不如说是一种经验的概括,带有假设性质。
他说:“假如我们成功地把我们全部本能生活解释成一种基本形式的意志,即强力意志的发展与繁衍,假如可以用所有的有机功能来指示强力意志,那么,我们就有权把所有的活力都毫不含糊地定义为强力意志”.在他的眼里,世界处于万类竞长、生生不息的状态,这就已经证明了能动的生命意志的普遍存在和支配作用。
论尼采的酒神精神与现实意义

Reading Appreciation 阅读与欣赏south wind 南风 57在尼采哲学中,酒神精神较之日神精神更为原始,这是一种与醉酒十分相似的精神状态。
在酒神的作用下,人们可以尽情地放纵自己的原始本能;可以永远不满足于现状,不断地建设,不断地破坏。
让人生在这种不停地充满活力的野性放纵中寻找幸福。
总之“酒神”就是意味着情绪的放纵,个人与周围的一切融合在一起,重新恢复到普遍的和谐与原始的统一。
因此在尼采哲学中“艺术冲动被归结为人的生理本能”,艺术创作的原动力深深地根植于人本身之中。
1 酒神精神的诞生1.1 酒神精神在希腊的酒神崇拜和音乐艺术中尼采看到,希腊人迷恋的不仅仅是美的外观,他们的天性中更隐藏着一种强烈的冲动:摆脱个体的束缚,打破外观的幻觉,主观逐渐进入浑然忘我之境。
这种状态和日神世界刚好相反:混乱、骚动、无序、过度,人们的理性不再,支配人们的是一种非理性。
而艺术冲动被视为人的生理本能,艺术创作的原始动力正是在人本身当中。
在艺术上,酒神精神强烈地表现在舞蹈、音乐以及某些抒情诗歌上。
把狄奥尼索斯用做一种艺术力量的象征,当作一种审美态度,尼采是第一位,给哲学史留下了开创性的一笔。
1.2 悲剧的酒神精神本质与日神精神相比较,酒神精神更具有形而上学性质,而且有浓郁的悲剧色彩。
外观的幻觉一旦破除,世界和人生露出可怕的真相,怎么去肯定人生?尼采从分析悲剧艺术入手。
他用日神和酒神的二元冲动来解释悲剧的起源。
艺术的持续发展是同日神和酒神的二元性密切相关的,这酷似生育有赖于性的二元性,其中有着连续不断的斗争和只是间发性的和解。
而悲剧快感的实质是一种“形而上的慰藉”。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里首次提出酒神精神后,他一再以酒神哲学家自称,从人生的悲剧性中获得审美快感,这就是尼采由悲剧艺术引申出来的悲剧世界观,也正是酒神精神的要义。
2 酒神精神的延伸与发展2.1 强力意志的理论尼采早期沿用叔本华的“生命意志”概念指称他心目中的本体世界。
现代性的虚无主义简论尼采的现代性批判

现代性的虚无主义简论尼采的现代性批判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尼采对于现代性虚无主义的批判,揭示其现代性批判的独特视角和深远影响。
尼采,作为19世纪德国的伟大哲学家,他的思想深邃且多元,对后世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现代性批判的问题上,尼采以其独特的虚无主义视角,对现代社会的诸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
本文首先将对尼采的虚无主义思想进行概述,揭示其对于现代性问题的基本立场和观点。
接着,文章将详细阐述尼采对于现代性虚无主义的批判,包括他对现代社会、文化、道德等方面的批判。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进一步探讨尼采现代性批判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以及对于我们理解和应对现代性问题的启示。
通过对尼采现代性批判的研究,我们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现代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而且可以从尼采的思想中获得启发,寻找应对现代社会挑战的新路径。
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尼采哲学思想概述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的哲学思想深邃且多元,其中最为核心的观念即是对现代性的批判和虚无主义的阐述。
他认为,现代性所代表的理性主义、科学主义以及道德观念,不仅束缚了人类的思想和行为,而且导致了人的自我丧失和虚无主义的出现。
尼采提出,传统的形而上学以寻求世界的本原和真理为目标,然而这种寻求的结果却是将人类置于了无尽的痛苦和虚无之中。
他批判了这种以理性为主导的思维方式,认为它忽视了生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忽视了人的情感和意志的作用。
尼采强调,人的生命是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应该超越理性的束缚,追求自我实现和超越。
在尼采看来,虚无主义是现代性的必然结果。
他认为,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类对于世界的理解和控制力不断增强,然而这种增强却并没有带来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相反,人类在面对自身的无力和世界的无意义时,感到了一种深深的虚无和绝望。
尼采认为,这种虚无主义不仅是对现代性的批判,也是对人类生存状况的深刻反思。
论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的历史观

尼采在他的代表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站在⼀元论的⽴场上向世⼈展⽰了⼀种发展的辩证的历史观,下⾯我想从四个⽅⾯来谈谈这个问题。
(⼀)发展的思维⽅式 查拉图斯特拉在⼭上度过了⼗年节制⽣活之后,在⼈类⾯前发表了第⼀次演讲,陈述了从植物到超⼈的过程:植物→⾍⼦→猴⼦→⼈类→超⼈。
“你们经历了从⾍⼦到⼈的道路,在你们⾝上多少有点像⾍⼦。
你们以前是猴⼦,在现在⼈也⽐任何⼀只猴⼦更象猴⼦。
”1尼采认为在⽣物界中始终存在⼀种更⾼的发展,⽬前的阶段绝⾮最终阶段。
⼈这个阶段也是发展中的过渡阶段,还会超过⼈这个阶段,向下⼀个阶段——超⼈的阶段发展。
查拉图斯特拉断⾔:“到⽬前为⽌,所有⽣物都创造了⼀些超过⾃⼰的东西。
”2“创造”这个概念表明,查拉图斯特拉并不将⽣物进化理解为⼀种机械的因果过程,⽽认为这些⽣物⾃⾝就是发展动⼒,他(它)们⾃⾝创造超出⾃⼰的事物并因此⽽超越⾃⼰。
遗憾的是存在⼀种错误观点,这种观点根深蒂固地左右着⼈类的思维:⼈类⾃以为⾃⼰就是宇宙发展的阶段,⼈类判定⾃⼰是进化结束的最终成果。
由于没有什么可再发展了,于是乎⼈类停⽌不前甚⾄退回到已经超越的阶段。
为此查拉图斯特拉提醒道:“你们想要成为汹涌潮⽔中的落潮同时宁可返回到动物也不愿超越⼈类吗?”3要知道⼈类是⽣物中不靠本能在进化潮流中进⾏创造活动的,⽽且可以按照⾃⼰的意志对抗或顺应进化潮流。
但是按照查拉图斯特拉的观点,即便是⼈类为了使⾃⼰保持为⼈也必须在极端的对⽴⾯之间来回跑。
换句话说为了当落潮必须先当涨潮,只有体验了落潮的失落才能享受涨潮的喜悦。
假若⼈类停滞不前就会退到早已被超过了的阶段——动物预备阶段。
“对于⼈来说,猴⼦是什么?⼀种⼤笑或者是⼀种痛苦的羞辱。
⽽⼈类对于超⼈来说正是如此:⼀种嘲笑或者是⼀种痛苦的羞辱。
”4当⼈类回顾⾃⼰的历史时,他看到了成为⼈之前的全部发展阶段。
⼀⽅⾯他发现⾃⼰在⼀定程度上已经在猴⼦中显现同时猴⼦⼜颇具⼈性,这时他会哈哈⼤笑;另⼀⽅⾯当他想起⾃⼰的祖先曾是猴⼦时,⼜会⾯红⽿⾚。
论尼采的“重估一切价值”

论尼采的“重估一切价值”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姓名:刘思宇摘要:尼采的“重估一切价值”打倒了一切偶像,对西方文化的基础进行彻底的反思,颠覆了传统道德、宗教和理性所设置的二元世界,把人从虚幻的外在世界拉回到本真的生命世界。
他的深刻见解,对当今生活在急剧变化的世界、却日益丧失精神家园的人们,无疑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尼采价值道德宗教科学尼采作为西方思想的彻底革命者, 他摈弃了传统学究性的的哲学方式和哲学语言, 以一种崭新的诗意风格为西方哲学注入了清新的空气, 极大地影响了后来许多重要的西方哲学家,包括海德格尔、萨特、德里达等人。
尼采以犀利的眼光审视批判西方文化传统并为西方文化的觉醒与更新提供了许多不乏深刻的见解, 丹麦文学史家勃兰兑斯称尼采为“文化哲学家” , 这是确切的, 尼采正是以对传统文化的“价值重估”、倡导生命哲学而震惊世界的。
19世纪以来,尼采发现人们在整个欧洲出于上升发展阶段中的人们在精神文化却越发的贫乏和颓废,在此,尼采发誓要不惜生命的代价去找出时代颓废的根源。
于是尼采无情的用“价值重估”的方法打碎整个欧洲的盲目乐观。
他说:“重估一切价值, 这就是我给人类的最高自我觉悟活动的公式, 这一活动在我身上已成为血肉和精神了。
”价值一词对尼采来说有其特殊的内涵, 海德格尔在其《尼采十讲》中指出“尼采‘对一切价值之重估’ , 是指以你自己的生命为尺度, 重新度量一切事物的价值, 是一种否定的价值观”。
这也就是说,尼采是在生命的角度“重估一切价值“的,他的哲学也可称为生命哲学,他的方法是否定性的而不是实证性的。
尼采的价值重估的范围几乎覆盖了西方文化的各个方面,但是最主要的是集中在道德、宗教、科学性三个方面。
一、尼采对道德的“价值重估”尼采是以“非道德主义者”自居的,他说“道德自身是一种颓废的病象” ,他认为道德就是人们对习俗的盲目服从, 不管是什么种类的习俗。
他给道德下了一个定义“道德是所有颓废者心理上的特质, 是被一种不断对生命采取敌视态度的欲望所激起的”。
海德格尔论尼采之虚无主义文章

海德格尔论尼采之虚无主义文章尼采是19世纪最具争议性和独特性的思想家之一,他所提出的虚无主义理论人称之为“尼采主义”。
尼采主义是一种认为人类生存意义的哲学思想,其核心观点是生命本身没有内在的意义,其价值完全在于人对于自己生命的理解,这使得尼采主义在当时备受争议。
虽然尼采的思想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但在现代哲学中,它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首先,尼采的虚无主义理论提出了对于现代人对于生命的认知有深刻的挑战。
现代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对于生命有着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意味着现代人对于生命的认知已经超越了尼采在19世纪所能想象的范围。
尼采主义能够在现代哲学中产生影响的原因之一是它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人的生命是否具有内在的价值和意义?其次,尼采的虚无主义理论强调了对于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批判,特别是对于社会的批判。
尼采主义认为,现代社会过于追求利益和功利,人对于自身生命的认知也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和价值。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认为尼采主义对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的批评是再合适不过了。
最后,尼采虚无主义理论的重要含义在于它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即人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问题。
尼采主义要求我们深入思考人类生命的本质和生命所可能具有的意义,同时也提出了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该如何寻找和发现生命价值的问题。
总之,尼采虚无主义理论是一个具有深刻思考价值的哲学观点,它对于现代人的生命思维方式和社会制度有着极大的挑战性。
在当前,对于人的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上,我们应该深入探讨,以寻求真正有益的答案。
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理解尼采主义所提出的思想,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探索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
论尼采乐观主义人生哲学

论尼采乐观主义人生哲学
尼采乐观主义的人生哲学在欧洲文化史上占据重要的位置,它是19世纪哲学家尼采所提出的概念。
他认为,充满自然本质的人,唯有在机会和不平等的情况下,才能表现出色彩鲜明的个性,由此而受到赞扬;反之,若把人们放在完美的无悬念的条件中,“他们将一无是处,成为批评者和弹射物”。
这种哲学传承了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看法,认为完美是无聊的,有趣的则是在挑战和困难中去抗争。
尼采认为,假如完美的另一种含义是“缺乏挑战”,这意味着,任何无聊的、不谋求发展的人,在生活中都失去了意义和价值,相反,只有奋力抗争挑战,才能获得乐趣,也才能使自己和世界发展壮大,而真正的实现“完美”。
尼采不仅把乐观当作一种人生态度,还把它作为一种成功技能,乐观心态能够让人更有信心去挑战困难,乐观英雄主义对于一个人有着重要的意义,让一个人能够去征服困难和不可能的事情。
他的哲学还传达出,只有面对困难挑战,人才能认清自我,并不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自我完美。
在他的作品《永恒的轮回》中,尼采把自由、勇气和乐观主义联系起来,认为只有自由才能表现出真正的活力;只有有勇气去接受困难挑战才能拥有真正的自由;只有乐观才能实现一种具有自由和勇气的人生。
尼采乐观主义的人生哲学可以总结为:通过承担责任、勇敢地面对困难,才能实现个人潜力最大化,活得最大程度的乐趣。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当以乐观、积极、勇敢的态度面对困难,在爱与信仰之间,去发掘自身的活力,去拥抱挑战与改变,以实现个人理想,快乐地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尼采《悲剧的诞生》
关于尼采《悲剧的诞生》,学者周国平有过一段概括:“关于《悲剧的诞生》的主旨,尼采原来一再点明,是在于为人生创造一种纯粹审美的评价,审美价值是该书承认的唯一价值,…全然非思辨、非道德的艺术家之神‟是该书承认的唯一的…神‟。
他还明确指出,人生的审美评价是与人生的宗教、道德评价以及科学评价根本对立的。
……后来又指出:…我们的宗教、道德和哲学是人的颓废形式。
相反的运动:艺术。
‟…重估‟的标准是广义艺术,其实质是以审美的人生态度反对伦理的人生态度和功利(科学)的人生态度。
”
日神精神的潜台词是:就算人生是个梦,我们要有滋有味地做这个梦,不要失掉了梦的情致和乐趣。
酒神精神的潜台词是:就算人生是幕悲剧,我们要有声有色地演这幕悲剧,不要失掉了悲剧的壮丽和快慰。
这就是尼采所提倡的审美人生态度的真实含义。
”“重估一切价值,重点在批判基督教道德,审美的人生态度首先是一种非伦理的人生态度。
生命本身是非道德的,万物都属于永恒生成着的自然之…全‟,无善恶可言。
基督教对生命作伦理评价,视生命本能为罪恶,其结果是造成普遍的罪恶感和自我压抑,审美的人生要求我们摆脱这种罪恶感,超于善恶之外,享受心灵的自由和生命的欢乐。
”“艺术是生命的最高使命和生命本来的形而上活动”,“只有作为一种审美现象,人生和世界才显得是有充足理由的。
”狄俄倪索斯式希腊人,由于竭力追求真实和自然,所以便发现自己幻化为人羊神的姿态。
”读到这里不禁一笑:人羊神,人性神性兽性三位一体,这不就是人吗?
关于悲剧的起源,尼采断言:“悲剧产生于悲剧合唱队(chorus),并且,开始的时候,根本就是这种合唱队。
”同时,尼采又引用席勒的说法,认为“希腊人羊神合唱队(Greekchorus of satyrs)即原始悲剧合唱队。
”鲍昌指出尼采说得不对,鲍昌说:“一个权威性的希腊悲剧起源解释是:希腊悲剧起源于祭典上的《酒神颂》,其内容是哀叹酒神狄俄倪索斯在尘世受的苦难和再生。
与此类似的另一种说法是:希腊悲剧起源于阿提刻农村在祭典中关于死而复生事件的严肃表演。
”。
《性格组合论》在尼采的“把生命理解为渴求释放内在能量的生命冲动”中也可找到哲学根据,因为“生命”的“渴求释放内在能量”与“文化的重压”和“群体的控制”必然会发生冲突,这也就不能不在生命的自我性格上带来许多矛盾。
人曾说,尼采许多观点往往自相矛盾,这从他的《悲剧的诞生》中也可找到例证,从性格二重性的角度去看尼采,其实和看所有哲人是一样的,组成一个哲人性格的所有原素自身都是肯定与否定相互矛盾相互包含相互转化的,他们的主导思想都是在为他人也为自己找到一条出路。
尼采的哲学思想对东方的哲学思想无疑可以具有一种冲激和救治的作用,尼采承认人生是痛苦的,但尼采认为,要抗争,要冲跨痛苦,即既不能退缩、忍耐,也不能坐等,尼采认为,在任何强势下,即使明知不能战胜,也要不畏强暴,敢于抗争,敢于牺牲,这才是悲剧真正价值之所在(亮剑?),而隐忍、退让都是奴隶道德。
从这一点说,尼采是有积极意义的。
尼采最好的一本书应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也比较好读懂),我认为,
那绝对是一本值得放在最近处经常读的书。
读尼采的书,绝对可以想到那个推石头上山的西绪弗斯,他让人想到,只有敢于去与悲剧的命运相碰撞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勇士。
尼采在《批评的回顾》一文中说:“在我给理查·瓦格纳所作的序言中,我明白主张,构成人类基本形而上活动的,不是伦理学而是艺术,……唯有用审美的名词,才能证明生活的意义。
事实上,在全书中,我赋所有过程以纯粹审美的意义——不论是隐含的还是明显的;如果你愿意的话,你可以说它是一个神,最高艺术家之神,与道德无关,不顾一切地从事创造和破坏,无所关心地在他所做或不做的事情中表现自己,借自己的行为使自己摆脱由于宝贵和内在的矛盾倾向所带来的困扰。
”结合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出尼采这里所具有的“摆脱”的渴望,他在“创造”中“破坏”,他的“创造”和“破坏”又置传统道德群体控制系统于不顾。
生命便是一种个人与群体控制系统、新思想新观念与传统文化、本我与超我的激烈矛盾和冲突,从中寻求一种超出的路。
尼采在同一篇文章中还说:“我们固然可以立刻排斥这个审美形而上学而把它看作闲谈或狂语。
然而它早已在它主要特点中预示那极度不信任和蔑视的精神,后来这种精神极力反抗任何一种对生活作道德解释的企图。
……道德变成一种为达到欺骗目的的单纯捏造物:充其量只是一种艺术的虚构;如果从最坏的方面说,它是一种侵害的欺诈。
”尼采的这段话可以引发我们生出这样一种思考:道德是人定的,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以一定历史事件作为诱因而产生的,是人的经验总结而后又约定俗成或以法律的方式强化下来,这也就是说,它不可能是完美的,它不可能是固定不可改变的,人们当然可以随着历史发展的变化和需要不断地改造、修正它,从而使人类向更完善的方向迈进一步。
如果说尼采《悲剧的诞生》是一道风景,那么我就是这道风景前边走边看边不断生出一些感想的人。
尼采提倡血写的诗。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出版16年后所写《批评的回顾》一文中强调:“现在的问题仍然是那个时候的问题,就是如何从艺术家的观点去看学术和从生命的观点去看艺术。
”从生命的观点去看艺术,这句话值得铭记并高悬。
这使我不能不再一次想到鲁迅。
鲁迅是伟大的,伟大就伟大在他是用生命去写作,他的写作是为公的,他的写作是为大众的,他的写作是真为一个民族的生存质量和生存能力着想的,他把生命当成一支笔,不计功名,不计利害,拼命地倾注自己的血汗,最后让自己只剩下一把骨头。
和鲁迅相比,我们现在的一些作家就太自私了,他们要的只是文学史上的地位,他们要的只是文坛上的分量,他们要的只是名声,他们要的只是著作能搭晋身梯文章能糊盛钱囤,他们要的甚至只是一时的动静。
尼采在《批评的回顾》中说:“自始以来,基督教就使生命自我嫌恶,只是这种嫌恶以伪装的姿态出现,以所谓…另一个‟和…更好的‟生命观念来加以装饰。
这是对…世界‟的一种厌嫌,对感情的一种诅咒,对美和情欲的一种恐惧。
这是用来诽谤人生的一种超越。
这是一种渴望,渴望消灭和停止一切努力直到最后的安息为止——这所有的曲解,加上基督所谓…除道德价值以外一无用处‟的那种不妥
协的主张,经常使我觉得是…毁灭意志‟所能采取的一种最危险最邪恶的方式;无论如何,也是一种病入膏肓、阴郁、疲惫以及生物由缺乏阳光而苍白的征象。
”尼采的这段话是用来指斥当年基督教的,尼采的这段话用来直指东方那些死人哲学也恰到好处,尼采的这段话值得我们铭记与思考,它恰可以提醒我们,再有各种以“另一个”和“更好的”为装饰却要人们交出自己交出现在的东西出现,我们就可以知道那都是一种对生命和世界的嫌恶,我们都不要相信了。
呵呵大家想想我们生活中有哪些?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盛赞狄俄倪索斯的悲剧精神,盛赞酒神的狂欢,尼采看到狂欢队伍的对面站着一些木雕般的人,尼采这样说他们:“有些人,由于缺乏经验或全然无知,他们不理会这种现象,同时,由于他们强烈地感到他们自己的心智健全,因而他们或是嘲弄地或是怜悯地认为这种现象只是风土病。
其实这些愚昧的人们哪里知道,当狄俄倪索斯狂欢者昂然地走过他们时,他们的…心智健全‟表现得多么憔悴和可怕。
”尼采这里的“憔悴”,放在有些地方怕只能是僵化。
每一个民族,每一个时代,大概都有它的少年、成年和老年,古希腊大概也不能例外。
当提到“转向乐观、轻浮、做作”而又恰恰正是在走向“崩溃和脆弱”的古希腊人的时候,尼采写道:“使希腊人保持安全的,是那光荣而伟大的阿波罗向那些粗野而奇异不可思议的狄俄倪索斯势力展示其狞恶头脸时,压制了这种狂欢。
多立克(Dorie)艺术将阿波罗之严格排拒一切放纵加以永恒化了。
”人类从少年步入成年,于是潜移默化地逐渐接受、承认和认可了“狞恶头脸”,于是受控,同时自控,于是,消磨疏狂了。
尼采那里总有惊警之言,他说:“人类最高的幸福必须以罪过来换取,还要为它付出代价,被侵犯的诸神使人类遭受无尽的悲伤和痛苦以惩罚他们所具有的巨大野心。
”明白了这一点,便更应该尽可能争战下去,说一千道一万,要想得到幸福就总要用罪过去换取,如果怕痛苦怕罪过就得交出抗争之心,而没有抗争之心,人类也就不会进步了。
尼采的哲学跟叔本华有很大关系,他来于叔本华又超于叔本华,《批评的回顾》中的一段话可以说明这一点。
尼采说:“请回想一下叔本华在其…意志世界和表象世界‟第二部中关于悲剧所说的话。
他说:…悲剧所特有的强烈情绪力量可以看作起自于我们突然认识生命不能够给我们任何真正的满足,因此,生命不值得我们赋以忠诚。
悲剧将我们引到最后的目标,此即逆来顺受。
‟可是狄俄倪索斯告诉我们的,却完全不同;正如我所了解的,他的教训一点也不是失败主义者的教训。
”我理解尼采在这里的意思是:命运不是要用悲剧压倒生命吗?生命偏要以与悲剧相碰撞的方式对待命运,生命在悲剧中寻找超出和美,恰像精神分析学家阿德勒所讲的以因病而做医生的方式去对待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