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合并慢阻肺的临床治疗特点

合集下载

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临床治疗效果评价

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临床治疗效果评价

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临床治疗效果评价
范玉贤
【期刊名称】《中国农村卫生》
【年(卷),期】2015(000)004
【摘要】目的::探析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08年3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30例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抗结核联合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10例双肺消失,4例空洞闭合,1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6.7%,而对照组6例双肺消失,7例空洞闭合,2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83.3%,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患者进行治疗时,在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针对性抗结核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总页数】1页(P33-33)
【作者】范玉贤
【作者单位】辽宁省铁岭市结核病医院 11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2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肺结核与肺结核合并慢阻肺患者CT诊断情况及影像学特征比较

肺结核与肺结核合并慢阻肺患者CT诊断情况及影像学特征比较

60·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09月 第20卷 第09期 总第155期【第一作者】刘思宏,女,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腹部MRI。

E-mail:**************【通讯作者】刘思宏CT Diagnosis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61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 SEP. 2022, Vol.20, No.09 Total No.155(E/L),分析影像学特征;统计两组患者临床表现。

自动测量左、右肺与全肺容积(L)、肺气肿容积(E),计算E/L。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所有数据资料均使用SPSS 23.0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以(χ-±s )形式表示,两组及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三组及以上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使用(%)表示,组内及两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 <0.05表示数据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2.1 两组患者病灶分布比较 单纯组患者病灶位于左肺上叶最常见,其次是右肺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最少。

合并组患者病灶位于右肺上叶尖后段最常见,其次是左肺上叶,下叶背段最少。

单纯组左肺上叶率高于合并组(P <0.05),下叶背段率低于合并组(P <0.05),右肺上叶尖率高于合并组(P >0.05),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单纯组及合并组组内左肺上叶、右肺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比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图1 两组患者影像学特征(图1A:合并组;图1B:单纯组)表1 两组患者病灶分布比较[n(%)]病灶部位 单纯组(n=45) 合并组(n=44) χ2 P左肺上叶 29(64.44) 18(40.91) 16.574 <0.001右肺上叶尖后段 12(26.67) 10(22.72) 0.694 0.876下叶背段 4(8.88)16(36.36) 21.651 <0.001χ236.87420.146P<0.001 <0.0012.2 两组患者CT肺部E/L指标比较 合并组患者左肺、右肺、全肺E/L值高于单纯组(P <0.05)。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探讨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探讨

wi u mo ay t b ru o i i l e l a in swe e a ay e er s e t e y Re u t ci i a y t ms sg s i g n d lb r t r x t p l n r u e c l ss n e d ryp te t r n z d r to p c i l. s l h l v s l c l s mp o , in ,ma i g a a o ao y e — n n a n t n o e e p t n s we e n ttp c , d t e a e ma y c mp ia in , i h o s in da n si a e a d mitk ig o t a e, mi ai t s a i t r o y i a a h y h v n o l t s h g mi o i g o t rt s e d a n si r t o f h e l n c o s c n a c t e c i c o trs o l a i h a tn i n t h mb e ,ti e y i o t tt a e e l tg ig o i a d t ame tfr t o e p - h l a d c o h u d p y h g t t o te p l ms i s v r mp ra o tk a y sa e d a n ss n r t n o h s a nil e o n r e
临床肺科 杂志
2 1 年 1月 第 1 01 6卷第 1 期
6 7
老 年 慢 性 阻塞 性 肺 疾 病 合 并 肺 结 核 的 早 期 诊 断 及 治 疗 探 讨
张 秀莲 蒋胜 华
【 摘要】 目的 分析住院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O D 合并肺 结核的临床特点 , CP) 探讨其早期诊 断及治疗措施 。方法 对 4 例住院老年 C P 8 O D合并肺结核患者的l床资料进行 回顾性分析。结论 临 【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肺结核 ; 早期诊断

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感染的临床治疗特点(附36例报告)

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感染的临床治疗特点(附36例报告)

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感染的临床治疗特点(附36例报告)摘要】目的:讨论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感染的临床特征,总结与整理出该疾病的治疗方法。

方法:随机筛选于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我院顺利收治的36例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感染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组。

实验组(n=18)行雾化吸入治疗+抗结核治疗;对照组(n=18)行雾化吸入治疗+常规抗感染治疗。

将2组的治疗成效、PPD试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评价与讨论。

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成效明显较对照组好(P<0.05);36例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呼吸道感染,经X线平片诊断表现为肺炎的特征;通过PPD实验结果得出结核抗体的阳性率低,而痰菌阳性率高,增加了漏诊、误诊风险。

结论:在临床治疗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感染患者中,应当加强早期诊断与干预,可为后期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提供科学有利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慢阻肺;肺结核感染;老年【中图分类号】R521;R56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4-0090-01慢阻肺在临床中是一种多见疾病类型,具有较高患病率、病死率,严重威胁我国老年人群的健康安全。

再加上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峻,降低了老年人群免疫功能[1]。

肺结核感染作为慢阻肺常见并发症之一,应当结合临床特征进行影像学检查,才能在最大限度上避免出现误诊、漏诊现象。

鉴于此,在本次研究中,讨论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感染的临床特征,总结与整理出该疾病的治疗方法。

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筛选于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我院顺利收治的36例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感染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组。

实验组(n=18)中,有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区间56~80岁,平均年龄(58.15±2.08)岁;对照组(n=18)中,有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区间57~79岁,平均年龄(58.23±2.19)岁。

慢阻肺的诊断方法是什么

慢阻肺的诊断方法是什么

慢阻肺的诊断方法是什么慢阻肺是一种可以预防和可以治疗的常见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

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伴有气道和肺对有害颗粒或气体所致慢性炎症反应的增加。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有吸烟或有较长期粉尘、烟雾或有害气体接触史者出现咳嗽、咳痰、喘息和气短等。

专家提醒,在日常如果发现慢阻肺的症状时,需及早到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耽误病情。

诊断依据1、全面采集病史进行评估:诊断COPD时,首先应全面采集病史,包括症状、既往史和系统回顾、接触史。

2、诊断:COPD的诊断应根据临床表现、危险因素接触史、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资料综合分析确定。

考虑COPD的主要症状为慢性咳嗽、咳痰和(或)呼吸困难及危险因素接触史;存在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是诊断COPD的必备条件。

肺功能测定指标是诊断COPD的金标准。

用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FVC<70%可确定为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

COPD早期轻度气流受限时可有或无临床症状。

检查方法1、呼吸功能检查:呼吸功能测定对于诊断肺气肿有决定性的意义。

残气量增加,占肺总量的百分比增大,超过40%;最大通气量低于预计值的80%;第一秒时间肺活量常低于60%;肺内气体颁不均匀,肺泡氮浓度常高于2.5%。

2、X线检查:胸部扩张,肋间隙增宽,肋骨平行,活动减弱,膈肌下降且变平;两肺野的透亮度增加,有时可见局限性透亮度增高,表现为局限性肺气肿或肺大泡;肺血管纹理外带纤细,稀疏和垂直,而内带的血管纹理可增粗和紊乱。

心脏常呈垂直位,心影狭长。

3、血液气体分析:如出现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二氧化碳分压(PaCO2)升高,严重时可出现呼吸性酸中毒,PH值降低。

慢阻肺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1、支气管哮喘:多在儿童或青少年期起病,以发作性喘息为特征,发作时两肺布满哮鸣音,缓解后症状消失,常有家庭或个人过敏史,哮喘的气流受限多为可逆性,其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2、气管扩张:有反复发作咳嗽,咳痰特点,常反复咯血,合并感染时有多量脓性痰,查体常有肺部固定性湿性啰音,部分胸部X片显示肺纹理粗乱或呈卷发状,高分辨CT可见支气管扩张改变。

老年肺结核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诊治特点

老年肺结核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诊治特点

老年肺结核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诊治特点目的:分析老年肺结核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诊断特点及疗效。

方法:选取120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合并COPD组(56例)与非合并COPD组(64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与诊治特点。

结果:COPD 组与非COPD组相比,在症状、结核耐药性、痰菌转阴率方面存在差异(P<0.05),伴COPD会影响肺结核疗效。

结论:肺结核合并COPD的诊断并无特异方法,应早期诊断,进行合理的综合治疗。

标签:肺结核;慢性阻塞性肺病;诊治特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为老年人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及死亡率位于呼吸系统疾病的首位[4]。

由于老年患者各系统功能下降,加之各种各样的基础性疾病,使患者基础免疫力下降,呼吸系统防御功能随之下降,加上大环境结核发病率的高升,老年肺结核合并COPD日益增多。

肺结核与COPD 在临床症状有一定的重叠性,从而导致临床医生对慢阻肺合并结核的老年患者的诊断,易造成结核的漏诊、误诊,进而给临床治疗带来不良影响[5]。

笔者对比老年肺结核合并慢阻肺与普通老年肺结核患者的诊断与治疗的差异,为老年肺结核合并慢阻肺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经验。

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沈阳胸科医院呼吸内科自2012年1月至2013年收治的老年肺结核患者共120例,年龄61~88,平均(70.1±6.3)岁,分为合并COPD 组和未合并COPD组两组。

肺结核患者诊断标准依据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执行[1],慢阻肺患者诊断标准按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执行[2],慢阻肺合并肺结核诊断标准:慢阻肺患者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且患者有肺结核临床症状,肺部影像学支持;或患者痰菌阴性,而患者有肺结核临床症状,影像学高度怀疑,常规抗感染治疗无效,经抗结核治疗有效,临床诊断肺结核。

排除病例:严重肝、心、肾功能障碍甚至衰竭,脑功能障碍及昏迷患者。

两组的病例数、年龄、男女比例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注射用细辛脑治疗肺结核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

注射用细辛脑治疗肺结核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
实用 临 床 医学 2 0 1 3年 第 1 4卷 第 3期
P r a c t i c a l C l i n  ̄ a l Me  ̄ i f c i n e , 2 0 1 3 , V o l 1 4 , N o 3

2 3・
注 射 用 细 辛脑 治 疗肺 结核 合 并 慢 性 阻塞 性肺 疾病 的疗 效
病 变活 动 。 而且 , 并 存 慢 阻肺 发 作 是 导致 肺 结 核 患 者 住 院治疗 的一 个 重要原 因。肺 结核 的主要症 状 有 咳嗽 和 咳痰 . 患 者 最先 能够感 知 到 的 临床 疗 效 就是 这 种 症 状 的缓 解 . 注 射 用 细 辛 脑 具有 止 咳 、 化 痰 以 及 平 喘的效 果 [ 1 ] 。 笔者 2 0 1 0年 2月 至 2 0 1 1 年 1 2月 对5 8例肺 结核 合并 慢 阻 肺 患者 在 使 用 常规 抗 结 核 药 物 治疗 的基 础上 予 以 注射 用细 辛 脑 。 取 得 了较好 的效果 , 报 告如 下 。
发生 明显 不 良反应 。
5 8例 肺 结 核 合 并 慢 阻肺 患 者 , 男3 3例 , 女2 5
例 , 年龄 4 2 ~ 8 6岁 , 平均 ( 6 2 . 4  ̄ 1 3 . 2 ) 岁; 结 核 菌 阳性 3 5例 , 结核 菌 阴性 2 3例 ; 首次 治疗 3 1例 , 重 复0 %。治疗 过 程 中未 发 生 明 显 不 良反 应 。结 论 效 较好 . 可 作 为 临 床 安 全 有效 的药 物 之 一 。
关键 词 : 肺结核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注射用细辛脑 ; 疗效
中 图分类 号 :R 5 2 1 ; R 5 6 3
接 近可待 因瞳 ] 。 因为 咳痰 以及 喘息 等症状 是 活 动性 肺 结 核 特 别 是 并存 慢 阻肺 患者 所 表 现 出 的 主要 症

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变化

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变化

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变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导致肺部气流受限和呼吸困难的疾病,它通常与慢性咽炎和肺气肿等并发症相关联。

而肺结核(TB)则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常见于肺部。

慢阻肺患者合并肺结核是一种常见情况,而这种情况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常常会有所影响。

本文将探讨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变化的相关内容。

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患者的免疫系统常常受到双重打击。

慢阻肺患者本身由于慢性炎症和肺部疾病的长期存在,免疫系统已经处于亢进状态,导致免疫功能的异常。

而合并肺结核后,结核菌对宿主免疫系统的侵害会进一步加剧患者的免疫功能损害,使得患者更容易发生感染和免疫相关疾病。

这种双重打击的情况使得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患者的免疫系统处于长期的失衡状态。

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患者的免疫功能变化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

由于慢阻肺本身已经导致患者免疫功能的异常,因此患者在治疗肺结核时可能会出现耐药性菌株的情况。

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患者的肺部病变和免疫功能损害也会影响抗结核药物的吸收和代谢,使得治疗效果不佳,甚至出现严重的药物副作用。

对于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治疗,应该更加重视患者的免疫功能变化,调整用药方案,并加强对患者的监测与管理,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患者的免疫功能变化也可能会影响其他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免疫系统的异常会使得患者更容易感染其他病原体,例如细菌和病毒,加重患者的病情。

而在免疫功能异常的情况下,患者也更容易发生免疫相关疾病,例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恶性肿瘤。

了解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变化对于预防和治疗其他并发症也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变化的情况,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患者的免疫状态。

对于慢阻肺患者,在管理患者的基础病情的应该更加重视患者的免疫功能,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合理的运动和适当的休息,以提高免疫功能。

在治疗合并肺结核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患者的免疫状态和肺部病变情况,个体化制定治疗方案,加强用药监测,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药物副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结核合并慢阻肺的临床治疗特点
摘要:目的:探究肺结核合并慢阻肺的临床治疗特点。

方法:以2012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所收治的40例肺结核合并慢阻肺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初治患者和复治患者分别给予2rhze/her和
3dlve/6dle抗痨治疗。

结果:通过治疗后,所有40例患者的的呼吸功能均得以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其中10例患者双肺斑片状阴影消失,3例无明显变化;痰涂片转阴2个月9例,3个月5例。

结论:在治疗肺结核合并慢阻肺患者时,在抗炎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要结合实际治疗情况给予抗痨治疗。

在给药前,要先恢复患者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给予必要的营养支持,提高患者免疫力,在给予药物治疗。

关键词:肺结核慢阻肺临床治疗特点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064-01
肺结核合并慢阻肺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容易发于人的慢性呼吸道
疾病,由于它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成为了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热点,此外,它的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容易误诊,对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严重的影响。

因此,本文选择性的研究了我院在2012年2月~2013年2月所收治的40例肺结核合并慢阻肺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了肺结核合并慢阻肺的临床治疗特点,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2年2月~2013年2月所收治的40例肺结核合并慢阻肺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60~76岁,平均年龄69.2岁。

通过初步诊断,所有患者均有慢阻肺病史和吸烟史,慢阻肺病史平均病史17.8年,平均烟龄16年。

合并支气管扩张6例,慢性支气管炎25例,支气管哮喘9例。

有结核病史16例,曾经使用过糖皮质激素的患者有6例。

1.2临床表现。

通过观察和诊断,其中28例患者出现胸闷、咳嗽、气喘等临床症状,其余的12例患者在以上症状的基础上,还出现了盗汗、乏力、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

1.3治疗方法。

在给予药物治疗之前,首先恢复患者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给予患者营养支持,增强免疫力。

在此基础上,给予抗炎抗感染治疗,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和病史情况,给予抗痨治疗。

对于初治患者给予2rhze/her抗痨治疗(d为力克肺,e为乙胺丁醇,h为异烟肼,l为利福喷丁,r为利福平,v为左氧氟沙星,z 为吡嗪胺),对于复治患者,给予3dlve/6dle抗痨治疗。

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应暂停激素,应给予减轻糖皮质激素副作用的药物。

2结果
通过治疗,40例患者的呼吸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减小,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其中10例患者双肺斑片状阴影消失,3例无明显变化;痰涂片转阴2个月9例,3个月5例。

3讨论
通过临床研究发现,肺结核合并慢阻肺有以下特点:①患者均为60岁及以上的人,作为群体,自身身体素质较差,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网状内皮系统功能减退,与年青人相比,对病菌的抵抗力减弱,更容易受到肺结核病菌的感染,而且,由于慢阻肺患者的气道由于炎症的影响,进行了重建,气道粘膜的成分发生改变,不能将肺结核病菌及时清除,使病菌在气道内停留的时间增加,引起病变的几率增大;②患者大部分有较长的烟龄,尼古丁使得呼吸道的免疫功能下降,形成慢性炎症,增加了患者的患病几率;③由于慢阻肺常常合并支气管痉挛,因此,患者大部分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
④在临床上,慢阻肺的临床表现较明显,通常表现为胸闷、咳嗽、气喘、呼吸不畅等呼吸道感染典型症状,但是肺结核合并慢阻肺的症状中并没有出现盗汗、乏力、食欲不振等肺结核的典型症状,因此,极易造成误诊和漏诊,延迟了治疗时间;⑤患者的支气管粘膜通常处于充血状态,并伴随有粘液积聚和水肿,往往会降低肺泡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导致了免疫功能的下降;⑥通过诊断和检测,肺结核合并慢阻肺患者体内水电解质失衡,出现低蛋白血症、不同程度的贫血、低氧血症;⑦肺结核合并慢阻肺患者的x线胸片不典型,多为阻塞性肺炎、空洞、胸膜炎、肺炎、肺部斑状片阴影,并且在上叶前段、中叶、下叶非结合好发位置出现斑片状阴影,因此,常常被误诊为肺炎、肺癌、肺脓肿等常见疾病。

基于上述所总结的肺结核合并慢阻肺患者的临床特点,并且该病常常被误诊,因此,在诊断、治疗该病时一定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进行多方面诊断。

如果慢阻肺患者的临床症状在两周后仍然没有减轻,而且常规的抗炎抗感染治疗效果不明显,则应该重新进行诊断,考虑肺结核合并慢阻肺的存在,除了常规的诊断手段以外,使用专门的诊断该病的医疗设备,比如痰涂片检查、纤支镜检查等,争取早日发现、早日确诊、早日治疗。

综上所述,肺结核合并慢阻肺是一种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并且极易误诊的性呼吸道疾病,因此,在进行诊断和治疗时,首先要恢复患者的体内水电解质平衡,给予营养补充,提高免疫功能,在抗炎抗感染的基础上,要针对不同的病患给予抗痨治疗。

通过研究发现,确诊时间越早,并规律的服用抗结核治疗,能够有效地控制病情的恶化,也能够减少给结核病的传播和感染,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预后等都有积极的作用,通过研究,总结出肺结核合并慢阻肺的特点,对该病的正确诊断、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理论支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傅金球,彭扬凤.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结核误诊[j].分析实用预防学.2010,8(3):115
[2]李志军.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结核40例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7(15):236
[3]廖小阳.慢阻肺合并肺结核临床治疗体会[j].中外医
疗.2011,16(2):301
[4]陈育文,陈苑美,蓝光军,chen yuwen.chen n guangjun.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感染临床特点分析[j].中
国当代医药.2012,19(19)
[5]韩秀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感染临床特点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18)
[6]查正科,许发发.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结核临床诊治分析[j].。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