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灵奖

图灵奖
图灵奖

图灵奖简介

图灵奖(A.M. Turing Award,又译“杜林奖”),由美国计算机协会(ACM)于1966年设立,又叫“A.M. 图灵奖”,专门奖励那些对计算机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其名称取自计算机科学的先驱、英国科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由于图灵奖对获奖条件要求极高,评奖程序又是极严,一般每年只奖励一名计算机科学家,只有极少数年度有两名合作者或在同一方向作出贡献的科学家共享此奖。因此它是计算机界最负盛名、最崇高的一个奖项,有“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之称。

每年,美国计算机协会将要求提名人推荐本年度的图灵奖候选人,并附加一份200到500字的文章,说明被提名者为什么应获此奖。任何人都可成为提名人。美国计算机协会将组成评选委员会对被提名者进行严格的

评审,并最终确定当年的获奖者

图灵奖对获奖者的要求极高,评奖程序极严,一

般每年只奖励一名计算机科学家,只有极少数年度有

两名在同一方向上做出贡献的科学家同时获奖。因

此,尽管“图灵”

的奖金数额不算高,但它却是计算机

诺贝尔奖

之称

美国计算机协会

1966年图灵奖获得者

美国科学家艾伦·佩利(Alan J.Perlis):ALGOL语言和计算机科学的“催生者”。获奖演说“算法系统的综合”

(The Sy nthesis of Algorithmic

Sy stem)。

1967年图灵奖获得者

英国科学家莫里斯·威尔克斯(Maurice V.Wilkes):世界上第一台存储程序式计算机EDSAC的研制者。获奖演说“计算机的过去和现在”(Computer

Then and Now)。

1968年图灵奖获得者

美国科学家理查德·

汉明(Richard

W.Hamming):发明了纠错

码——汉明码(Hamming

Code)。获奖演说“对计算机科学的看法”

(On Man?s View of Computer

Science)。

1969年图灵奖获得者

美国科学家马文·明斯基(Marv in L.Minsky):“人工智能之父”,知识的框架理论(Frame Theory)创立者。获奖演说“计算机科学的形式和内容”(f orm and Content in Computer Science)。

1970年图灵奖获得者

英国科学家詹姆斯·威尔金森(James H.Wilkinson):数值分析专家和研制ACE计算机(第一台商业计算机)的功臣。获奖演说“一个数值分析家的若干意见”(Some Comments from a

Numerical Analy st)。

1971年图灵奖获得者

美国科学家约翰·麦卡锡(John MacCarthy):“人工智能之父”,LISP语言的发明者。获奖演说“人工智能研究的现状”(Generality in Artif icial

Intelligence)。

1972年图灵奖获得者

荷兰科学家埃德斯加·狄克斯特拉

(Edsgar W.Dijkstra):最早指出“goto”语

句有害,著名的最短路径Dijkstra算法,

现代操作系统的奠基者之一。获奖演说

“智力低下的程序员”(The Humble

Programmer)。

1973年图灵奖获得者

美国科学家查尔斯·巴赫曼

(Charles W.Bachman):网状数据库之

父、推动与促成数据库标准的制订。获奖

演说“作为导航员的程序员”(The

Programmer as Nav igator)。

1974年图灵奖获得者

美国科学家唐纳德·克努特

(Donad E.Knuth):经典巨著《计算机程

序设计的艺术》(The Art of Computer

Programming)的作者,排版软件的先驱

(TEX)。获奖演说“作为一种艺术的计算

机程序设计”(Computer programming as

an Art)。

1975年图灵奖获得者

美国科学家赫伯特·西蒙(Herbert

A.Simon)和艾伦·纽厄尔(Allen Newell):

人工智能符号主义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

“物理符号系统假说”。获奖演说“计算机科

学作为按经验进行探索的科学:符号和搜

索”(Computer Science as Empirical

Inquiry: Sy mbols and Search)。

1976年图灵奖获得者

以色列科学家迈克尔·拉宾

(Michael O.Rabin)和英国科学家达纳·斯

科特(Dana S.Scott) :“非确定性有限状

态自动机理论”的创立者。获奖演说“计算

复杂性”(Complexity of Computations)

和“逻辑与程序设计语言”(Logic and

Programming Languages)。

1977年图灵奖获得者

美国科学家约翰·巴克斯(John

W.Backus):Fortran语言以及“巴克斯范

式(BNF)”的发明者。获奖演说“程序设计

能从冯·诺依曼形式中解脱出来吗?函数

式风格及其程序设计”(Can

Programming Be Liberated From the

v on Neumann sty le? A Functional sty le

and its Algebra of Programs)。

1978年图灵奖获得者

美国科学家罗伯特·弗洛伊德

(Robert W.Floy d) :Algol60最早的编译

器开发者、HeapSort算法、验证程序正

确性的“前后断言法”的创始者。获奖演说

“程序设计的风范”(The Paradigms of

Programming)。

1979年图灵奖获

得者

加拿大科学家肯尼斯·艾佛森

(Kenneth E.Iv erson):交互式程序设计语

言APL的发明人,程序设计语言的理论

和实践的开创者。获奖演说“作为思维工

具的符号”(Notation as a T ool of

Thought)。

1980年图灵奖获得者

英国科学家查尔斯·霍尔(Charles

A.R.Hoare):QuikSort算法、Case语句

等的发明者,程序设计语言的公理化方法

(公理语义学)的提出者。获奖演说“皇

帝的旧衣”(The Emperor 's Old

Clothes)。

1981年图灵奖获得者

美国科学家埃德加·科德(Edgar

F.Codd):关系数据库之父。获奖演说“关

系数据库:提高生产率的实际基础”

(Relational Database: A Practical

Foundation f or Productiv ity)。

1982年图灵奖获得者

加拿大科学家史蒂芬·库克

(Stephen A.Cook) :NP完全性理论的奠

基人。获奖演说“计算复杂性综述”(An

Ov erv iew of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1983年图灵奖获得者

美国科学家肯尼斯·汤普森(Kenneth L.Thompson)和丹尼斯·里奇(Dennis M.Ritchie) :C语言以及Unix 的发明者。获奖演说“对深信不疑的信任的反思”(Ref lections on Trusting Trust)和“对软件研究的反思”(Ref lections on Software Research)。

1984年图灵奖获得者

瑞士科学家尼克劳斯·沃斯(Niklaus Wirth) :Pascal语义的发明者和结构化程序设计创始者。著名公式“程序=数据结构+算法”的提出者。获奖演说“从程序设计语言到计算机的建造”

(T oward a Discipline of Real-Time

Programming)。

1985年图灵奖获得者

美国科学家理查德·卡普(Richard M.Karp):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数学系、计算机系和工业工程及运筹学系三个系的教授。在算法分析与设计、计算复杂性、随机算法等方面都有突出贡献。提出了解决推销员最佳路径问题的“分支限界法”。获奖演说“组合论、复杂性和随机性”

(Combinatorics Complexity and

Randomness)。

1986年图灵奖获得者

美国科学家约翰·霍普克洛夫特(John E.Hopcrof t)和罗伯特·陶尔扬(Robert E.T arjan):一对师生。数据结构以及算法分析和设计方面有突出贡献:双堆栈叠和深度优先算法。获奖演说“计算机科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出现”(Computer Science: The Emergence of a Discipline)和“算法设计”(Algorithmic

Design)。

1987年图灵奖获得者

美国科学家约翰·科克(John Cocke) :在高性能计算和体系结构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世界上第一个“超级计算机”的设计者、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

概念的首创者。获奖演说“对科学处理器

性能的探索”(The Search f or

Perf ormance in Scientif ic Processors)。

1988年图灵奖获得者

美国科学家伊万·萨瑟兰(Iv an

E.Sutherland):计算机图形学之父。获奖

演说“Micropipelines” 。

1989年图灵奖获得者

加拿大科学家威廉·卡亨(William

M.Kahan) :浮点计算的先驱:在浮点运

算部件的设计和浮点运算标准的制订中

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没有发表获奖演说。

1990年图灵奖获得者

美国科学家费尔南多·考巴脱

(Fernando J.Corbato) :实现了计算机分

时系统,让多用户共享计算机资源。获奖

演说“On Building Sy stems That Will

Fail”。

1991年图灵奖获得者

英国科学家罗宾·米尔纳(Robin

Milner):标准元语言(Meta Language)

的开发者——用于描述、表达与验证其他

程序设计语言的语言。获奖演说“交互的

原理”(Elements of Interaction)。

1992年图灵奖获得者

美国科学家巴特勒·兰普森(Butler

https://www.360docs.net/doc/571742739.html,mpson) :微软首席技术官,Alto系

统(第一个个人计算机系统,首次实现了

图形用户界面)的首席科学家。没有发表

获奖演说。

1993年图灵奖获得者

美国科学家尤里斯·哈特马尼斯

(Juris Hartmanis)和理查德·斯特恩斯

(Richard E.Stearns) :计算复杂性理论的

主要奠基人。获奖演说“论计算复杂性及

计算机科学的性质”(On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and the Nature of Computer

Science)和“是重新考虑时间这个问题的

时候了”(It 's Time to Reconsider

Time)。

1994年图灵奖获得者

美国科学家爱德华·费根鲍姆

(Edward A.Feigenbaum)和劳伊·雷迪

(Raj Reddy) :大型人工智能系统的开拓

者。获奖演说“…什么?怎样变成…如何?”和“对

可能的…梦想?的梦想”(How the "What "

Becomes the "How " Raj Reddy: T o

Dream The Possible Dream )。

1995年图灵奖获得者

美国科学家曼纽尔·布卢姆

(Manuel Blum) :计算复杂性理论的主要

奠基人。没有发表获奖演说。(香港城市

大学计算机系教授。10月份刚来北大参

加微软第四届“21世纪的计算”国际会议)

1996年图灵奖获得者

以色列科学家阿米尔·伯努利

(Amir Pnueli) :将时态逻辑引入计算机

科学:用于作为开发反应式系统和并发系

统时进行规格说明和验证的工具。没有发

表获奖演说。

1997年图灵奖获得者

美国科学家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

(Douglas Engelbart):鼠标的发明者以及

超文本研究的先驱。没有发表获奖演说。

1998年图灵奖获得者

美国科学家詹姆斯·格雷(James

Gray) :在推动数据库技术——事务处理

技术的发展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获奖演

说“信息技术今后的目标”。

1999年图灵奖获得者

美国科学家弗雷德里克·布鲁克斯

(Frederick P.Brooks) :大型计算

机——IBM360系列计算机的总设计师和

总指挥。没有发表获奖演说。

2000年图灵奖获得者

华裔美国科学家姚期智(Andrew

Chi-chih Yao):在计算理论方面做出了诸

多“根本性的、意义重大的”贡献。这是首

位(也是唯一一位)获得图灵奖的华裔科学家。10月份刚来北大参加微软第四届“21世纪的计算”国际会议。

2001年图灵奖获得者

挪威科学家奥尔-约翰·戴尔(Ole-Johan Dahl)和克利斯登·奈加特(Kristen Ny gaard):面向对象技术的奠基人。因设计Simula I 和Simula 67语言对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的出现做出奠基

性贡献而获奖。

2002年图灵奖获得者

伦纳德·阿德勒曼(Leonard M. Adleman),罗纳德·里韦斯特(Ronald Linn Riv est)和阿迪·沙米尔(Adi Shamir):因他们在公钥密码技术方面的杰出贡献而获

奖。公钥密码算法RSA的发明人。

2003年图灵奖获得者

HP的阿伦·凯(Alan Kay):面向对象语言SmallTalk的发明者、第一个具有图形用户界面的个人计算机Alto的开发

者。

2004年图灵奖获得者

美国科学家温顿·瑟夫(Vinton Gray Cerf)和罗伯特·卡恩(Robert E. Kahn):因在互联网领域的先驱性贡献而获奖,TCP/IP协议的发明者。

2005年图灵奖获得者

丹麦科学家彼得·诺尔(Peter Naur):因在定义Algol 60程序设计语言

方面的先驱性工作,对编译器设计的贡

献、以及在计算机程序设计方面的贡献而

获奖。

2006年图灵奖获得者

IBM的弗朗西斯·阿伦(Frances E

Allen):因为在编译器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方面做出的开创性贡献而获奖。她的工作

奠定了现代优化编译器和自动并行化执

行的基础。

2007年图灵奖获得者

Edmund M. Clarke,E Allen

Emerson& Joseph Sif akis:表彰他们开

发模型检测技术,并使之成为一个广泛应

用在硬件和软件工业中非常有效的算法

验证技术所做的奠基性贡献。

2008年图灵奖获得者

芭芭拉·利斯科夫(Barbara H

Liskov):表彰她在提高计算机软件的可靠

性、安全性和易用性方面的杰出贡献。

2009年图灵奖获得者

MS的查尔斯·萨克尔(Charles P.

Thacker):表彰他对第一台现代个人计算

机Xerox PARC Alto的先驱性设计与实

现,还有在局域网(包括以太网)、多处

理器工作站、窥探高速缓存一致性协议和

平板PC等方面的重大发明和贡献。

2010年图灵奖获得者

哈佛大学的Les Valiant:表彰其

在计算理论方面,特别是机器学习领域中

的概率近似正确理论的开创性贡献,枚举

和计算代数复杂性,并行和分布式系统方

面的其他贡献

截止至2005年,获此殊荣的华人仅有一位,他是2000年图灵奖

得主姚期智。

姚期智(Andrew Chi-Chih Yao), 男,1946年12月24日生

于上海,美国国籍。世界著名计算机科学家,2000年获得图灵奖

(A. M. Tur ing Aw ard)(见下注)。现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

(The Center for Advanced Study in Tsinghua University)教

授。姚期智祖藉湖北孝感,1946年12月24日出生于上海,幼年随父母去台湾省。1967年在台湾大学毕业以后,去美国深造,原先所学专业是物理。但20世纪6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计算机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吸引了他的目光,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十分重要并具有巨大发展空间的新兴学科,从而决心放弃原先专业而转到计算机科学上来。因此,在1972年取得令人羡慕的哈佛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以后,他出人意料地又来到伊利诺大学研究生院继续学习。伊利诺大学在计算机科学技术方面当时处于美国领先地位。姚期智于1975年在伊利诺大学取得他的第二个博士学位——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之后,他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1975~1976)、斯坦福大学(1976~1981,1983~1986)、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981~1983)等美国著名高等学府从事教学与研究,1986年加盟普林斯顿大学至今。

姚期智对计算机科学技术所作出的贡献主要在计算理论方面。A CM在授奖决定中指出,姚期智对计算理论的众多贡献是根本性的、意义重大的,其中包括基于复杂性的伪随机数生成理论、密码学和通信复杂性。最近1/ 4个世纪中姚期智发表的近百篇学术论文,几乎覆盖了计算复杂性的所有方面。姚期智进入计算机科学领域最早的论文之一《寻找最小生成树的O(|E|log log|V|)算法》一文就引起轰动,因为学术界原先认为,寻找最小生成树算法的时间复杂度的下界是O(E log V),而姚期智的论文证明这个极限是可以打破的。在姚的这一开创性工作的基础上,经过近20年的努力,人们终于设计出了寻找最小生成树的线性时间算法。

在数据组织方面,人们历来以为排序表(Sorted Table)是一种良好的结构,在其中检索信息有最快的响应。

姚期智经过深入研究,发现这只在少数特定条件下才成立,而对于允许有任意信息编码的表而言,在排序表中检

索信息的效率远不是最佳的。他的研究结果在《表应该被排序吗?》一文中发表以后,人们对信息应如何有效地存储在认识上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该文为后来出现最佳概率化哈希模式和字典实现方式奠定了基础。姚在该文中所采用的证明方法则被称为“Cell P robe”模型而被广泛应用,在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分析与设计的研究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姚期智对伪随机数生成理论的诸多贡献集中反映在他1982年的论文《活板门函数的理论和应用》中。在这篇有开创性意义的论文中,姚期智先证明了著名的Blum Micali发生器所产生的随机数实际上是伪随机的,并由此导出了在随机数生成技术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即“随机性和难度”的折衷。论文还首次定义了“计算熵”(Com putational Entropy)的概念,对它进行了深入研究,引出了一系列有关定理和推论,推动了密码学的发展。而姚期智自己则在1986年的论文《如何产生和交换秘密信息》中进一步提出了一种称为“健忘的电路模拟”的密码技术,利用这种技术能秘密而可靠地计算出任意函数。

随着Internet的普及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对通信复杂性的研究成为姚关注的一个重点。他在这方面发表的论文如《电路和通信复杂性的近期进展》被认为是经典之作,经常被其他论文引用。姚期智为通信建立了基本模型,提出了分析方法,从而使通信复杂性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并获得了多方面的和意想不到的应用。

姚期智近期的研究集中于量子通信和计算。量子计算是以量子力学理论和量子器件为基础、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计算技术,它不但能降低传统计算技术的计算复杂性,还能解决一些传统计算机根本无法处理的问题。姚期智在DA RP A/ITO的资助下,已经在这方面的研究中取得若干成果,发表了一些引人注目的论文,如《Qua ntum Bit E scrow》、《Quantum Cryptography w ith Imperfect Apparatus》、《Secur ity of Quantum P roto col against Coherent Measurements》等

历届图灵奖获得者及其获奖原因

历届图灵奖(A.M. Turing Award)获得者及其获奖原因 目前图灵奖由英特尔公司和Google公司赞助,奖金为250,000美元。 2010 Leslie Valiant 莱斯利·瓦伦特 获奖原因:为人工智能进步提供了理论基础,在改进机器学习方面取得骄人成绩。在计算科学和数学领域的远见及认知理论与其它技术结合后,开创了机器学习和通信的新时代,如IBM推出的计算系统已经能够挑战人类回答问题的能力。2009 Charles Thacker 获奖原因:对第一台现代个人计算机Xerox PARC Alto的先驱性设计与实现,还有在局域网(包括以太网)、多处理器工作站、窥探高速缓存一致性协议和平板PC等方面的重大发明和贡献。(现代PC之父——盖茨语) 2008 Barbara Liskov 利斯科夫 获奖原因:在计算机程序语言设计方面的开创性工作。她的贡献是让计算机软件更加可靠、安全和更具一致性。 2007 Edmund M. Clarke、Allen Emerson和Joseph Sifakis 获奖原因:在将模型检查发展为被硬件和软件业中所广泛采纳的高效验证技术上的贡献。而DDJ则将三人的贡献称为“在发现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中设计错误的自动化方法方面的工作”。 2006 Fran Allen 获奖原因:对于优化编译器技术的理论和实践做出的先驱性贡献,这些技术为现代优化编译器和自动并行执行打下了基础。 2005 Peter Naur 获奖原因:由于在设计Algol60程序设计语言上的贡献。Algol60语言定义清晰,是许多现代程序设计语言的原型。 2004 Vinton G. Cerf、Robert E. Kahn 获奖原因:由于在互联网方面开创性的工作,这包括设计和实现了互联网的基础通讯协议,TCP/IP,以及在网络方面卓越的领导。 2003 Alan Kay 获奖原因:由于在面向对象语言方面原创性思想,领导了Smalltalk的开发团队,以及对PC的基础性贡献。JA V A 至理名言:预测未来的最好方法是创造它。 2002 Ronald L. Rivest、Adi Shamir、Leonard M. Adleman 获奖原因:由于在公共密钥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基础性工作。 2001 Ole-Johan Dahl达菲、Kristen Nygaard奈加德

数据库领域图灵奖获得者

三位在数据库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图灵奖获得者简介 图灵奖最早设立于1966年,是美国计算机协会在计算机技术方面所授予的最高奖项,被喻为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它是以英国数学天才Alan Turing先生的名字命名的,Alan Turing先生对早期计算的理论和实践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图灵奖主要授予在计算机技术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而这些贡献必须对计算机技术有长远而重要的影响。 每年,美国计算机协会将要求提名人推荐本年度的图灵奖候选人,并附加一份200到500字的文章,说明被提名者为什么应获此奖。任何人都可成为提名人。美国计算机协会将组成评选委员会对被提名者进行严格的审核,并最终确定当年的获奖者。迄今为止已有3位在数据库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获此殊荣。 查尔斯·巴赫曼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数据库技术的形成、发展和日趋 成熟,使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并且极大的推 动了计算机的普及与应用。因此,1973年的图灵奖首次授予在这 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的数据库先驱查尔斯·巴赫曼(Charles W.Bachman)。 巴赫曼1924年12月11日生于堪萨斯州的曼哈顿。1948年在密歇根州立大学取得工学学士学位,1950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取得硕士学位。20世纪50年代在Dow化工公司工作,1961-1970年在通用电气公司任程序设计部门经理,1970-1981年在Honeywell公司任总工程师,同时兼任Culllinet软件公司的副总裁和产品经理。1983年巴赫曼创办了自己的公司Bachman Information System,Inc.。 巴赫曼在数据库方面的主要贡献有两项,第一就是在通用电气公司任程序设计部门经理期间,主持设计与开发了最早的网状数据库管理系统IDS。IDS于1964年推出以后,成为最受欢迎的数据库产品之一,而且它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技术被后来的许多数据库产品所仿效。其二就是巴赫曼积极推动与促进了数据库标准的制定,那就是美国数据系统语言委员会CODASYL下属的数据库任务组DBTG提出的网状数据库模型及数据定义和数据操纵语言,即DDL和DML的规范说明,于1971年推出了第一个正式报告—DBTC报告,成为数据库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献。DBTG首次确定了数据库的三层体系结构,明确了数据库管理员DBA(DataBase Administrator)的概念,规定了DBA的作用与地位。DGTG系统虽然是一种方案而非实际的数据库,但它所提出的基本概念却具有普遍意义,不但国际上大多数网状数据库管理系统,如IDMS、PRIME DBMS、DMS 170、DMS Ⅱ和DMS 1100等都遵循或基本遵循DBTG模型,而且对后来产生和发展的关系数据库技术也有很重要的影响,其体系结构也遵循DBTG的三级模式。 由于巴赫曼在以上两方面的杰出贡献,巴赫曼被理所当然地公认为“网状数据库之父”

【历届诺贝尔奖得主(八)】1983年物理学奖

1983年12月10日第八十三届诺贝尔奖颁发。 物理学奖 美国科学家昌德拉塞卡因对恒星结构方面的杰出贡献、美国科学家福勒因与元素有关的核电应方面的重要实验和理论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是一位印度裔美国籍物理学家和天体物理学家。钱德拉塞卡在1983年因在星体结构和进化的研究而与另一位美国体物理学家威廉·艾尔弗雷德·福勒共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也是另一个获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拉曼的亲戚。钱德拉塞卡从1937年开始在芝加哥大学任职,直到1995年去世为止。他在1953年成为美国的公民。钱德拉塞卡兴趣广泛,年轻时曾学习过德语,并读遍自莎士比亚到托马斯·哈代时代的各种文学作品。 人物简介 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SubrahmanyanChandrasekhar,1910年10月19日 —1995年8月15日),在恒星内部结构理论、恒星和行星大气的辐射转移理论、星系动力学、等离子体天体物理学、宇宙磁流体力学和相对论天体物理学等方面都有重要贡献。1983年因在星体结构和进化的研究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另一个获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拉曼的亲戚。 他一生中写了约四百篇论文和诸多书籍。他兴趣广泛,年青时曾学习德语,读遍自莎士比亚到托马斯·哈代的文学作品。 1937年起钱德拉塞卡在芝加哥大学工作,1953年取得美国国籍。晚年他曾研读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并写了《Newton'sPrincipiafortheCommonReader》。此书出版后不久他便逝世了。 他算过白矮星的最高质量,即钱德拉塞卡极限。所谓“钱德拉塞卡极限”是指一颗白矮星能拥有的最大质量,任何超过这一质量的恒星将以中子星或黑洞的形式结束它们的命运。 人物生平 钱德拉塞卡于1910年出生在英属印度旁遮普地区拉合尔(现在的巴基斯坦),在家中排名第3,父亲为印度会计暨审计部门的高阶官员。 钱德拉塞卡的父亲也是一位技术娴熟的卡纳蒂克音乐(Carnaticmusic)演奏者与一些音乐学著作的作者。他的母亲则是一位知识份子,并曾将亨利克·易卜生的剧作《玩偶之家》翻译成泰米尔语。 钱德拉塞卡起初在家中学习,后来则进入清奈的高中就读(1922年至1925年间)。他在1925年至1930年进入了清奈的院长学院(PresidencyCollege),并获得学士学位。钱德拉塞卡在1930年7月获得印度政府的奖学金,于是前往英国剑桥大学深造。他后来进入剑桥三一学院就读,并成为劳夫·哈沃德·福勒(RalphHowardFowler)的学生。在保罗·狄拉克的建议下,钱德拉塞卡花费一年的时间在哥本哈根进行研究,并且认识了尼尔斯·玻尔。 钱德拉塞卡在1933年夏天获得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并且在当年十月成为三一学院的研究员(1933年-1937年),他在这段时期认识了天文学家亚瑟·爱丁顿与爱德华·亚瑟·米尔恩(EdwardArthurMilne)。 钱德拉塞卡在1936年与LalithaDoraiswamy结婚。 学术生涯 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1930年毕业于印度马德拉斯大学,1933年获得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博士学位。 1930~1934年在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理论物理。

期终测验操作word

获得过被誉为计算机界Nobel奖――ACM图灵奖的20世纪40位计算机科学家,正是影响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最有影响的杰出代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组织出版的《ACM图灵奖(1966―1999)――计算机发展史的缩影》一书,逐一对历届图灵奖得主的生平、研究成果、科研和工作风格、创新思想、论著等做了详细介绍,并配有相应人物、事件的历史照片。附录中还有“计算技术发展大事记”等。 在本书所介绍的40位图灵奖获得者当中,有不少人的工作对计算机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明斯基与麦卡锡共同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工智能实验室;巴赫曼主持设计与开发了最早的网状数据库管理系统,并推动与促成了数据库标准的制定;巴克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高级程序设计语言FORTRAN,之后又首次提出了元语言“巴克斯范式”BNF;科德首次明确而清晰地为数据库系统提出了关系模型;汤普森和里奇设计、开发了应用广泛和影响深远的操作系统MNIX和程序设计语言C;科克因主持IBM801项目而成为RISC概念的首创者,今天RISC技术已成为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主流技术;萨瑟兰开发成功著名的Skeichpad系统,奠定了他作为“计算机图形学之父”的基础;布鲁克斯主持与领导了被称为人类从原子能时代进入信息时代标志的IBM360系列计算机的开发工作。 这些计算机科学技术界的佼佼者提出的一些具有前瞻性的设想或思路对生产技术的进步、人才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比如,威尔克斯在1967年预见到硬件和软件的结合,程序设计语言和数据结构的重要作用,甚至谈到可移植性问题,而当时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概念尚未正式提出;巴克斯最早提出了归约的概念,这使变元的概念不复存在,所有的计算目标都通过计算获得;霍尔在基于时态逻辑的逻辑型混合计算模型中引入了时段和切变的概念;科克认为对计算机性能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算法、编译器和机器组织,其中算法的改进是最重要的;而克努特的宏篇巨著《计算机程序设计的艺术》,曾被誉为计算机科学工作者的《圣经》,甚至有人认为其作用和地位可与数学史上欧几里得的《几何学原理》相媲美。 在第16届世界计算机大会举办期间,本书作为会议赠书赠予参会代表,受到了广泛的好评。通过对20世纪下半叶有代表性计算机科学家的介绍,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计算机体系结构、程序设计语言、算法设计与分析、操作系统和编译程序、数据库技术、计算机复杂性理论、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等计算机科学技术主要分支的形成过程和发展概况。全书内容深入浅出,文笔流畅,叙述生动,是一本难得的收藏之作。 在19世纪80年代,各种机械计算机都采用键盘置数的办法。键盘式计算机在进行除法运算时,要注意听信号铃声,当减去除数的次数过头时,就会响铃,提醒操作都将多减的次数补回来。1905年,德国人加门开始在键盘置数的计算机中,采用“比例杠杆原理”,计

计算机领域著名人物

1. 姓名:George Boole(乔治?布尔) 生卒:1815-1864 国籍:英国 主要成就:创建了布尔代数——集合论和逻辑学的基础。 后人将true与false命名为布尔类型数据(Boolean)来纪 念这位伟人。 2. 姓名:Claude Elwood Shannon(克劳德?埃尔伍德?香农) 生卒:1916-2001 国籍:美国 主要成就:提出了“位”的概念、确立了名为“信息理论”的研究 领域、搭起了逻辑与电学的桥梁。曾在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工 作。 3. 姓名:Alan Mathison Turing(艾伦? 麦席森?图灵) 生卒:1912-1954 国籍:英国 主要成就:构建了用于破译德国 Enigma代码的Colossus计算机、提 出了“计算能力”的概念、构思出了名 为图灵机的计算机抽象模型、在人工智能的领域提出了一种用来测试机器智能的方法——图灵测试法。图灵机模型为现代计算机的逻辑工作方式奠定了基础。美国计算机协会(ACM)于1966年设立了著名的图灵奖(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计算机行业的最高荣誉)以纪念这位伟大的先驱。 注:计算能力是指计算机能做到的事。实际上不同计算机的能力毫无差别,硬件无法做到的可以用软件实现,只有效率不同,能力并无差别。 4. 姓名:Charles Babbage(查尔斯?巴贝奇)

生卒:1792-1871 国籍:英国 主要成就:被誉为计算机的先驱、计算机革命先驱,构想 了差分机、解析机。解析机用卡片编程,设计理念同现代 计算机极为相似,可以说在当时又着超越时代的认知,虽 然从未完成过,但是其理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5. 姓名:Joseph Marie Jacquard(约瑟夫?玛丽?雅卡尔) 生卒:1752-1834 国籍:法国 主要成就:发明了自动织布机,奠定了后来卡片编程的基础。 6. 姓名:Blaise Pascal(布莱斯?帕斯卡) 生卒:1623-1662 国籍:法国 主要成就:1642年他设计并制作了一台能自动进位 的加减法计算装置,被称为是世界上第一台数字计 算器,为以后的计算机设计提供了基本原理。后来 Niklaus Wirth将其发明的程序设计语言命名为 Pascal,以纪念这位伟人。 7. 姓名: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戈特弗里德?威廉? 莱布尼茨) 生卒:1646-1716 国籍:德国 主要成就:被誉为16世纪的亚里士多德,发明了能做 加减乘除运算的复杂机器——莱布尼兹之轮,对二进制 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 8.

历年图灵奖获得者

历年图灵奖获得者 2010 莱斯利·瓦里安特(Leslie Gabriel Valiant),以表彰他在机器学习理论以及计算机科学诸多方面的奠基性贡献。1984年他在《ACM通讯》上发表了论文“学习能力理论”(A Theory of the Learnable)。莱斯利在论文中提出了PAC模型,即“概率近似正确”(probably approximately correct)的学习模型。 2009 查尔斯·泰克(Charles Thacker),其因帮助设计、制造第一款现代PC电脑Alto而获此殊荣。 2008 麻省理工学院(MIT)女教授芭芭拉?利斯科夫(Barbara Liskov),表彰她在计算机程序语言设计方面的开创性工作,突破性研究成果实际上支撑起整个现代应用软件行业,成为现代编程语言如Java、C#和C++语言的基础。 2007 Edmund M. Clarke、Allen Emerson和Joseph Sifakis 获奖原因:在将模型检查发展为被硬件和软件业中所广泛采纳的高效验证技术上的贡献。而DDJ则将三人的贡献称为“在发现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中设计错误的自动化方法方面的工作”。 2006 Fran Allen 获奖原因:对于优化编译器技术的理论和实践做出的先驱性贡献,这些技术为现代优化编译器和自动并行执行打下了基础。 2005 Peter Naur 获奖原因:由于在设计Algol60程序设计语言上的贡献。Algol60语言定义清晰,是许多现代程序设计语言的原型。 2004 Vinton G. Cerf、Robert E. Kahn 获奖原因:由于在互联网方面开创性的工作,这包括设计和实现了互联网的基础通讯协议,TCP/IP,以及在网络方面卓越的领导。 2003 Alan Kay 获奖原因:由于在面向对象语言方面原创性思想,领导了Smalltalk的开发团队,以及对PC的基础性贡献。 至理名言:预测未来的最好方法是创造它。 2002 Ronald L. Rivest、Adi Shamir、Leonard M. Adleman 获奖原因:由于在公共密钥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基础性工作。 2001 Ole-Johan Dahl、Kristen Nygaard 获奖原因:由于面向对象编程始发于他们基础性的构想,这些构想集中体现在他们所设计的编程语言SIMULA I 和SIMULA 67中。 2000 Andrew Chi-Chih Yao(姚期智) 获奖原因:由于在计算理论方面的贡献而获奖,包括伪随机数的生成算法、加密算法和通讯复杂性。 1999 Frederick P. Brooks, Jr.

历届图灵奖得主

历届图灵奖得主图灵奖-----计算机的诺贝尔奖图灵奖得主1966年图灵奖获得者美国科学家艾伦佩利Alan J.Perlis:ALGOL语言和计算机科学的“催生者”。获奖演说“算法系统的综合”(The Synthesis of Algorithmic System)。1967年图灵奖获得者英国科学家莫里斯威尔克斯Maurice V.Wilkes:世界上第一台存储程序式计算机EDSAC的研制者。获奖演说“计算机的过去和现在”(Computer Then and Now)。1968年图灵奖获得者美国科学家理查德汉明Richard W.Hamming:发明了纠错码——汉明码(Hamming Code)。获奖演说“对计算机科学的看法”(On Man’s View of Computer Science)。图灵奖得主1969年图灵奖获得者美国科学家马文明斯基Marvin L.Minsky:“人工智能之父”,知识的框架理论(Frame Theory)创立者。获奖演说“计算机科学的形式和内容” 。1970年图灵奖获得者英国科学家詹姆斯威尔金森James H.Wilkinson:数值分析专家和研制ACE计算机(第一台商业计算机)的功臣。获奖演说“一个数值分析家的若干意见” 。1971年图灵奖获得者美国科学家约翰麦卡锡John MacCarthy:“人工智能之父”,LISP语言的发明者。获奖演说“人工智能研究的现状” 。图灵奖得主1972年图灵奖获得者荷兰科学家埃德斯加狄克斯特拉Edsgar W.Dijkstra:最早指出“goto”语句有害,著名的最短路径Dijkstra算法,现代操作系统的奠基者之一。获奖演说“智力低下的程序员” 。1973年图灵奖获得者美国科学家查尔斯巴赫曼Charles W.Bachman:网状数据库之父、推动与促成数据库标准的制订。获奖演说“作为导航员的程序员” 。1974年图灵奖获得者美国科学家唐纳德克努特Donad E.Knuth:经典巨著《计算机程序设计的艺术》The Art of Computer Programming的作者,排版软件的先驱(TEX)。获奖演说“作为一种艺术的计算机程序设计” 。图灵奖得主1975年图灵奖获得者美国科学家赫伯特西蒙Herbert A.Simon和艾伦纽厄尔Allen Newell:人工智能符号主义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物理符号系统假说”。获奖演说“计算机科学作为按经验进行探索的科学:符号和搜索” 。1976年图灵奖获得者以色列科学家迈克尔拉宾Michael O.Rabin和英国科学家达纳斯科特Dana S.Scott :“非确定性有限状态自动机理论”的创立者。获奖演说“计算复杂性”和“逻辑与程序设计语言” 。1977年图灵奖获得者美国科学家约翰巴克斯John W.Backus:Fortran语言以及“巴克斯范式BNF”的发明者。获奖演说“机程序设计能从冯诺依曼形式中解脱出来吗?函数式风格及其程序设计” 。图灵奖得主1978年图灵奖获得者美国科学家罗伯特弗洛伊德Robert W.Floyd :Algol60最早的编译器开发者、HeapSort算法、验证程序正确性的“前后断言法”的创始者。获奖演说“程序设计的风范” 。1979年图灵奖获得者加拿大科学家肯尼斯艾佛森Kenneth E.Iverson:交互式程序设计语言APL的发明人,程序设计语言的理论和实践的开创者。获奖演说“作为思维工具的符号” 。1980年图灵奖获得者英国科学家查尔斯霍尔Charles A.R.Hoare:QuikSort算法、Case语句等的发明者,程序设计语言的公理化方法(公理语义学)的提出者。获奖演说“皇帝的旧衣” 。图灵奖得主1981年图灵奖获得者美国科学家埃德加科德Edgar F.Codd:关系数据库之父。获奖演说“关系数据库:提高生产率的实际基础” 。1982年图灵奖获得者加拿大科学家史蒂芬库克Stephen A.Cook :NP完全性理论的奠基人。获奖演说“计算复杂性综述” 。1983年图灵奖获得者美国科学家肯尼斯汤普森Kenneth L.Thompson和丹尼

诺贝尔奖得主:成长的十大因素

诺贝尔奖得主:成长的十大因素 本文是关于成功励志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诺贝尔奖得主:成长的十大因素 1、信念——“奋斗、探索,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200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俄罗斯科学院副院长若列斯·阿尔费罗夫在《科学与社会》这本自传式著作中写道:“当我还是一个10岁孩子的时候,我曾读过韦尼阿明·卡维林的一部杰作《船长和大尉》,其后,我便终生不渝地奉行着书中那位主人公萨尼亚·格里戈里耶夫的准则‘奋斗、探求,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2、转变——“学习的过程比考试有趣得多” 1986年图灵奖获得者约翰·霍普克洛夫特认为,人生中会有很多转变,但很重要的就是从本科到研究生的转变。“如果成为一个研究生,你要学习如何获取新的知识,如何进行研究,这些在书本上学不到,你必须观察别人,看他们是怎么做的,如何以现实的科学基础来进行研究的。”霍普克洛夫特说,有人很擅长考试,很擅长用老的知识回答现在的问题,但学习的过程比考试要有趣的多。他建议大家,一定要找到一个榜样,然后像学徒一样去学习榜样。 3、学业——“我小时候不是好学生” “我小时候不是好学生。”197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伊瓦尔·贾埃弗这样评价自己年少时的学业,“我想给一个好建议,学校

在保证学生好好学习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学习他们感兴趣的。” 韦尔特曼在讲述了自己成长的故事后说:“我不是个好学生,因为学的东西太多,在初中的时候我竟然要学4门语言,我都没有兴趣。”随后,他开始热衷于理论物理学的研究,并在1999年获得诺贝尔奖。 4、性格——“成功的主要因素是没有放弃” 有人问大师“您认为在追求科学的过程中,什么性格最重要?”对此图灵奖得主巴特勒·莱普森回答:“性格实际上是没有固定不变的规则,比如科学家,什么样的共同点都没有。”而马丁努思·韦尔特曼则补充说:“我们需要有一个性格,就是知难而上。”两人在交流中不忘告诉自己的听众:诺奖得主的智力和大家没有区别。成功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最重要的一点是你必须是一个独立的人,当然了,如果聪明那更好。“可以说诺奖得主成功的主要因素可能是当别人放弃的时候,他没有放弃。” 5、家庭——“父母灌输的理想影响一生” 1999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马丁努思·韦尔特曼回忆自己的童年时说,家庭和父母的教育在人的成长中非常重要,“父母灌输给你们的理想或者人生的目标将会影响你的一生,如果你们的父母希望你赚很多的钱,那么你肯定成不了科学家。”“对于任何人来说,生活当中最为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家庭,我想这是非常重要的。” 6、人生——“要学会相信自己的直觉” “你可以听取别人的想法,但要做出自己的选择,如果你感觉你

图灵奖

图灵奖(A.M. Turing Award,又译“杜林奖”),由美国计算机协会(ACM)于1966年设立,又叫“A.M. 图灵奖”,专门奖励那些对计算机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其名称取自计算机科学的先驱、英国科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由于图灵奖对获奖条件要求极高,评奖程序又是极严,一般每年只奖励一名计算机科学家,只有极少数年度有两名合作者或在同一方向作出贡献的科学家共享此奖。因此它是计算机界最负盛名、最崇高的一个奖项,有“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之称。目前图灵奖由英特尔公司以及Google公司赞助,奖金为250,000美元。 第一个: 艾伦·佩利(Alan J.Perlis),(1922-1990)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博士。ALCOL语言和计算机科学的“催生者”,由于在ALGOL语言的定义和扩充上所作出的重大贡献,以及在创始计算机科学教育,使计算机科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上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而成为首届图灵奖当之无愧的获得者。 佩利1973年当选为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1976年当选为美国工程院院士。除了获得图灵奖外,他还在1984年获得AFIPS的教育奖,曾被普渡大学、滑铁卢大学等多所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 1966年成为首届图灵奖的获得者,其图灵奖演讲稿为:“The Synthesis of Algorithmic Systems”(算法系统的合成)。 第二个:

莫里斯·文森特·威尔克斯爵士,FREng,FRS(Sir Maurice Vincent Wilkes,1913年6月23日-),英国计算机科学家。设计和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存储程序式电子计算机EDSAC,在“工程和软件等计算机领域都有许多开创性成果”。 1956年,他当选为皇家学会院士;英国计算机学会的创始人之一,并担任第一任主席(1957年-1960年);1977年和1980年先后当选为美国工程院和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是国际信息处理联盟(IFIP)的主要发起人之一。 1967年获ACM图灵奖,图灵奖演讲题目是:Computers Then and Now(计算机的过去和现在)。 第三个: 理查德·卫斯里·汉明(英语:Richard Wesley Hamming,1915年2月11日-1998年1月7日),美国数学家,主要贡献在计算机科学和电讯。1937年芝加哥大学学士学位毕业,1939年内布拉斯加大学硕士学位毕业,1942年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博士学位毕业。1946至76年在贝尔实验室工作。他曾和约翰·怀尔德·杜奇、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合作。1956年他参与了IBM 650的编程语言发展工作。 1968年获得ACM图灵奖。 第四个: 马文·闵斯基(Marvin Lee Minsky)出生于1927年,是一位美国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学家,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的创始人之一,著有几部人工智能和哲学方面的作品。1950年于哈佛大学获得数学学士学位,1954年于普林斯顿大学获得数学博士学位。自1958年起

计算机文化基础系列常识-图灵奖获奖者介绍连载(十四)

计算机文化基础系列常识-图灵奖获奖者介绍连载(十四) 罗伯特·弗洛伊德 ——前后断言法的创始人历届图灵奖得主基本上都有高学历、高学位,绝大多数有博士头衔。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创新型人才需要有很好的文化素养,丰富的知识底蕴,因而必须接受良好的教育。但事情总有例外,1978年图灵奖获得者、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罗伯特·弗洛伊德(Robert W.Floyd)就是一位“自学成才的计算机科学家”(a Self-Taught Computer Scientist)。 弗洛伊德1936年6月8日生于纽约。说他“自学成才”并不是说他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他是芝加哥大学的毕业生,但学的不是数学或电气工程等与计算机密切相关的专业,而是文学,

1953年获得文学士学位。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经济不太景气,找工作比较困难,因学习文学而没有任何专门技能的弗洛伊德在就业上遇到很大麻烦,无奈之中到西屋电气公司当了二名计算机操作员,在IBM650机房值夜班。我们知道,早期的计算机都是以批处理方式工作的,计算机操作员的任务就是把程序员编写好的程序在卡片穿孔机(这是脱机的辅助外部设备)上穿成卡片,然后把卡片叠放在读卡机上输入计算机,以便运行程序。因此,操作员的工作比较简单,同打字员类似,不需要懂计算机,也不需要懂程序设计。但弗洛伊德毕竟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又是一个有心人,干了一段操作员,很快对计算机产生了兴趣,决心弄懂它,掌握它,于是他借了有关书籍资料在值班空闲时间刻苦学习钻研,有问题就虚心向程序员请教。白天不值班,他又回母校去听讲有关课程。这样,他不但在1958年又获得了理科学士学位,而且逐渐从计算机的门外汉变成计算机的行家里手。1956年他离开西屋电气公司,到芝加哥的装甲研究基金会(Armour Research Foundation),开始还是当操作员,后来就当了程序员。1962年他被马萨诸塞州的Computer Associates公司聘为分析员。1965年他应聘成为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副教授,3年后转至斯坦福大学,1970年被聘任为教授。之所以能这样快地步步高升,关键就在于弗洛伊德通过勤奋学习和深入研究,在计算机科学的诸多领域:算法,程序设计语言的逻辑和语义,自动程序综合,自动程序验证,编译器的理论和实现等方面都作出创造性的贡献。其中包括:1962年,弗洛伊德完成了Algol 60编译器的开发,成功投入使用,这是世界上最早的Algol 60编译器之一,而且弗洛伊德在这个编译器的开发中率先融入了优化的思想,使编译所生成的目标代码占用空间少,运行时间短。弗洛伊德优化编译的思想对编译器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随后,他又对语法分析进行了系统研究,大家现在熟知的优先文法(precedence grammar),限界上下文文法(bounded context grammar)等都是弗洛伊德在这个时期首先提出来的。优先文法解决了自底向上的语法分析中的首要任务:如何找到“句柄”,也就是当前需要进行归约的符号串。弗洛伊德通过对不同的符号定义不同的优先级,解决了这个问题。限界上下文文法则通过对上下文无关文法G中的两个推导: * S→βArβαγ + S→δαε

图灵奖的起源

图灵奖的起源 英国著名学者阿兰·麦席森·图灵不仅以“纸上下棋机”率先探讨了下棋与机器智能的联系,他还是举世公认的“人工智能之父”。图灵不仅是“人工智能之父”,他也是“计算机之父”。曾担任过冯·诺依曼助手的美国学者弗兰克尔这样写到:“许多人都推举冯·诺依曼为“计算机之父”,然而我确信他本人从来不会促成这个错误。或许,他可以被恰当地称为助产士,但是他曾向我,并且我肯定他也曾向别人坚决强调:如果不考虑巴贝奇、阿达和其他人早先提出的有关概念,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属于图灵.”正是冯·诺依曼本人亲手把“计算机之父”的桂冠转戴在图灵头上。直到现在,计算机界仍有个一年一度“图灵奖” ,由美国计算机学会(ACM)颁发给世界上最优秀的电脑科学家,像科学界的诺贝尔奖金那样,是电脑领域的最高荣誉。阿兰·图灵以其独特的洞察力提出了大量有价值的理论思想,似乎都成为计算机发展史不断追逐的目标,不断地被以后的发展证明其正确性。 图灵奖的介绍 图灵奖,是国际计算机协会(ACM)于1966年设立的,又叫“A.M. 图灵奖”,专门奖励那些对计算机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其名称取自计算机科学的先驱、英国科学家阿兰·图灵,这个奖设立目的之一是纪念这位科学家。获奖者的贡献必须是在计算机领域具有持久而重大的技术先进性的。大多数获奖者是计算机科学家。 图灵奖是计算机界最负盛名的奖项,有“计算机界诺贝尔奖”之称。图灵奖对获奖者的要求极高,评奖程序也极严,一般每年只奖励一名计算机科学家,只有极少数年度有两名以上在同一方向上做出贡献的科学家同时获奖。目前图灵奖由英特尔公司赞助,奖金为100,000美元。 每年,美国计算机协会将要求提名人推荐本年度的图灵奖候选人,并附加一份200到500字的文章,说明被提名者为什么应获此奖。任何人都可成为提名人。美国计算机协会将组成评选委员会对被提名者进行严格的评审,并最终确定当年的获奖者。

历届图灵奖得主简介ACM图灵奖1999计算机发展史的缩影

中国大学教学 27书林撷英 历届图灵奖得主简介 ———《ACM 图灵奖(1966—1999)———计算机发展史的缩影》 ○高等教育出版社刘建元康兆华 计算机与计算技术可以说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一门科学技术。今天的信息技术、知识经济、电子商务、互联网络没有哪一项不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而获得过被誉为计算机界Nobel 奖———ACM 图灵奖的20世纪40位计算机科学家,正是影响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最有影响的杰出代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组织出版的《ACM 图灵奖(1966-1999)———计算机发展史的缩影》一书,逐一对历届图灵奖得主的生平、研究成果、科研和工作风格、创新思想、论著等作了详细介绍,并配有相应人物、事件的历史照片。附录中还有“计算技术发展大事记”等。在本书所介绍的40位图灵奖获得者当中,有不少人的工作对计算机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明斯基与麦卡锡共同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工智能实验室;巴赫曼主持设计与开发了最早的网状数据库管理系统,并推动与促成了数据库标准的制定;巴克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高级程序设计语言FORTR AN ,之后又首次提出了元语言“巴克斯范式”BNF ;科德首次明确而清晰地为数据库系统提出了关系模型;汤普森和里奇设计、开发了应用广泛和影响深远的操作系统UNIX 和程序设计语言C ;科克因主持IBM 801项目而成为RISC 概念的首创者,今天RISC 技术已成为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主流技术;萨瑟兰开发成功著名的Sketchpad 系统,奠定了他作为“计算机图形学之父”的基础,他的工作对后来的计算机模拟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布鲁克斯主持与领导了被称为人类从原子能时代进入信息时代标志的IBM 360系列计算机的开发工作。近年来信息产业的发展,及其对人们的生活、工作所产生的影响,对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所起的作用,都和这些计算机界先辈们的付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些计算机科学技术界的佼佼者所提出的一些具有前 瞻性的设想或思路对我国的科技人员、学者和教育工作者有一定的启迪,虽然不能把他们的想法完全套用在我国的产业实践中,但是对其进行审慎地思考后进行有选择性地吸收,对生产技术的进步、人才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比如,威尔克斯在1967年预见到硬件和软件的结合,程序设计语言和数据结构的重要作用,甚至谈到可移植性问题,而当时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概念尚未正式提出;巴克斯最早提出了归纳的概念,这使变元的概念不复存在,所有的计算目标都通过计算获得;霍尔在基于时态逻辑的逻辑型混合计算模 型中引入了时段和切变的概念,这种模型对于设计要求绝对安全的软件系统有重要意义;科克认为对计算机性能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算法、编译器和机器组织,其中算法的改进是最重要的;而克努特的宏篇巨著《计算机程序设计的艺术》,曾被誉为计算机科学工作者的《圣经》,甚至有人认为其作用和地位可与数学史上欧几里得的《几何学原理》相媲美,其影响之广泛和深远更是不言而喻。 本书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杨芙清教授作序。在第16届世界计算机大会举办期间,该书受到了与会代表的广泛的好评。通过对20世纪下半叶有代表性计算机科学家的介绍,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计算机体系结构、程序设计语言、算法设计与分析、操作系统和编译程序、数据库技术、计算复杂性理论、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等计算机科学技术主要分支的形成过程和发展概况。全书内容深入浅出,文笔流畅,叙述生动,对于人们了解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了解计算机学科的一些基本知识、思想方法,以及供广大教师和学生了解计算机学科的背景知识,都是一本难得的收藏之作。◆

917469-大学计算机基础-图灵奖获得者

1.图灵奖简介 图灵奖最早设立于1966年,是美国计算机协会在计算机技术方面所授予的最高奖项,被喻为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它是以英国数学天才Alan Turing先生的名字命名的,Alan Turing先生对早期计算的理论和实践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图灵奖主要授予在计算机技术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而这些贡献必须对计算机业有长远而重要的影响。迄今为止已有34位在计算机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获此殊荣。1966年,A.J.Perlis因其在新一代编程技术和编译架构方面的贡献成为图灵奖的第一个得主。 每年,美国计算机协会将要求提名人推荐本年度的图灵奖候选人,并附加一份200到500字的文章,说明被提名者为什么应获此奖。任何人都可成为提名人。美国计算机协会将组成评选委员会对被提名者进行严格的审核,并最终确定当年的获奖者。 2.历届图灵奖获得者 1.1966年图灵奖获得者:艾伦?佩利(A.J.Perlis) PhD,MIT;Prof,Yale(was Prof at CMU)(deceased) ——ALCOL语言和计算机科学的“催生者” 2.1967年图灵奖获得者:莫里斯?威尔克斯(Maurice V.Wilkes) PhD,Cambridge;Prof,Cambridge ——世界上第一台存储程序式计算机EDSAC的研制者 3.1968年图灵奖获得者:理查德?哈明(Richard W.Hammin) Prof,Naval Postgraduate School(was at Bell)(deceased) ——发明纠错码的大数学家和信息学专家 4.1969年图灵奖获得者:马文?明斯基(Marvin Minsky) PhD,Princeton,Prof,MIT ——“人工智能之父”和框架理论的创立者 5.1970年图灵奖获得者:詹姆斯?威尔金森(J.H.Wilkinson) BS,Cambridge;staff,National Physical Laboratory,London ——数值分析专家和研制ACE计算机的功臣 6.1971年图灵奖获得者:约翰?麦卡锡(John McCarthy) PhD,Princeton;Prof,Stanford ——“人工智能之父”和LISP语言的发明人 7.1972年图灵奖获得者:埃德斯加?狄克斯特拉(Edsger W.Dijkstra) PhD,U Amsterdam;Prof,UT Austin ——最先察觉“goto有害”的计算机科学大师

历年诺贝尔奖获奖项目简介(1901-2008).

历年诺贝尔奖获奖项目简介(1901-2008) 1901—19201921—19401941—1960 1961—1980 诺贝尔奖获奖项目简介>>1901—1920 190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开创了用于治疗白喉的血清疗法 在医学科学领域开辟了一条新路 血清疗法为医生对付疾病和死亡提供了有力武器 贝林 Emil Adolf von Behring 德国 马尔堡大学 1854年—1917年 在贝林生活的时代,传染病是全世界人类死亡率中占第一位的疾病。对于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没有有效的方法。贝林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当豚鼠“感染上”白喉后,他就把碘化物注入这种 动物,白喉杆菌被及时地消灭了,但大多数豚鼠也死了。所幸的是,极少数的豚鼠不仅没因白喉 而死,也没因碘化物而死。在贝林的多次实验中,大批豚鼠已经死亡。为了继续试验,贝林不得 不把那些在实验中幸免于死的豚鼠又用于实验,它们再次被注入新鲜的、活的白喉杆菌。贝林等待着这些豚鼠出现感染。然而奇怪的是,这种接种过白喉杆菌并幸存下来的豚鼠竟没有重新被白 喉杆菌所感染。他从已愈的豚鼠中抽出一点血,将其血清与新鲜白喉杆菌混合,注入一只健康的、未经处理过的豚鼠体内,结果是:该豚鼠保持着健康状态。说明注入的具有免疫力的动物血清使 白喉杆菌不能进一步繁殖、蔓延。不仅如此,他们还进行了对照实验,给健康豚鼠注入一份不加免疫血清的白喉杆菌培养液,这些豚鼠后来出现白喉的典型症状而死去。显然,在相同条件下, 是否注入免疫血清是豚鼠是否患病的决定因素。

有关疟疾和疟原虫的发育环的研究 为成功地研究和防治疟疾奠定了基础 罗斯 Ronald Ross 英国 利物浦大学学院 1857年—1932年 19世纪时疟疾流行,印度每年死于疟疾者达百万人。热带病学先驱A·拉韦朗1880年在疟疾患者的血液中发现疟原虫;P·曼森1893年提出疟疾由蚊传播的假说。1895~1898年罗斯为证实曼森的假说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得到曼森的帮助。他首先证明饮用污染了受感染成蚊或幼虫的水不 会患疟疾。他学会鉴定蚊种,让蚊吸吮疟疾患者的血液,他在蚊胃中发现疟原虫的配子体和囊合子。进而他研究了疟原虫在鸟体内的生活周期,在蚊的唾液腺中观察到疟原虫子孢子,证实蚊是鸟类疟疾的传播媒介。同年意大利的G·B·格拉西等描述了恶性疟原虫在按蚊体内的发育过程。

计算机界的重要奖项

一、图灵奖 图灵奖,是国际计算机协会(ACM)于1966年设立的,又叫“A.M. 图灵奖”,专门奖励那些对计算机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其名称取自计算机科学的先驱、英国科学家阿兰·图灵,这个奖设立目的之一是纪念这位科学家。获奖者的贡献必须是在计算机领域具有持久而重大的技术先进性的。大多数获奖者是计算机科学家。图灵奖是计算机界最负盛名的奖项,有“计算机界诺贝尔奖”之称。图灵奖对获奖者的要求极高,评奖程序也极严,一般每年只奖励一名计算机科学家,只有极少数年度有两名以上在同一方向上做出贡献的科学家同时获奖。目前图灵奖由英特尔公司赞助,奖金为100,000美元。每年,美国计算机协会将要求提名人推荐本年度的图灵奖候选人,并附加一份200到500字的文章,说明被提名者为什么应获此奖。任何人都可成为提名人。美国计算机协会将组成评选委员会对被提名者进行严格的评审,并最终确定当年的获奖者。截止至2005年,获此殊荣的华人仅有一位,他是2000年图灵奖得主姚期智。2011年获得该奖项的是犹大·伯尔,他在人工智能方面有突出研究。 二、计算机先驱奖 IEEE-CS的计算机先驱奖(Computer Pioneer Award)设立于1980年。兼顾了理论与实践,设计与工程实现,硬件与软件,系统与部件。计算机先驱奖打破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限制,一批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计算机科学家获得了表彰。中国的计算机科学家至今无人获奖(只有一名美籍华裔学者杰弗里·朱于1981年获此殊荣)。 三、高德纳奖 高德纳奖(Donald E. Knuth Prize),授予为计算机科学基础做出杰出贡献的人,以计算机科学家高德纳(Donald E. Knuth)命名。高德纳奖始于1996年,每1.5年颁发一次,包括5000美元奖金。现在奖项由ACM计算机理论研讨会和IEEE计算机科学基础研讨会交替颁发。高德纳奖的获得者由颁奖委员会选出。颁奖委员会由六名选自ACM算法与计算理论特别兴趣组和IEEE计算机数学基础技术委员会的独立的教授组成。委员会将会特别注意一个持续高效的记录和为计算机科学基础做出的开创性的贡献。选择范围也可能部分包括教育方面的成就和贡献,例如编写基础方面的教科书和培养高质量的学生。但是奖项不是基于公众服务工作的,尽管一个获奖者可能涵盖了前文所述的服务工作。 四、约翰·冯·诺伊曼奖 由IEEE成立于于1990年,目的是表杨在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上具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该奖牌是以对计算机科学具有重大贡献的现代电脑创始人之一约翰·冯·诺伊曼命名。 五、CCF终身成就奖 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终身成就奖2010年设立,简称:CCF终身成就奖,授予70岁以上、在计算领域作出卓越成就与贡献、被业界广泛认可的老科学家。以激励业界同仁向他们学习,承担起继往开来的责任,为祖国的计算机事业创新、奉献。

世界前30名大学(诺贝尔)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总结的是诞生诺贝尔奖得主最多的世界大学排名的信息,包括了上榜的前30所大学的全部内容,并对其中前10所学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主要校友介绍。大家一起来看看详细的内容吧。 第一名英国·剑桥大学88位 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是世界上诞生诺奖得主最多的高等学府,88位(实际上超过100位)诺奖得主曾在此执教、工作或学习,其中70多人是毕业于剑桥。它成立于1209年,最早是由一批为躲避殴斗而从牛津大学逃离出来的老师建立的,位于毗邻首都伦敦的英格兰剑桥市。亨利三世国王在1231年授予其教学垄断权。其全球大学排名基本上在前五强甚至第一,在欧洲则一直是NO.1。31个学院里,以三一学院、国王学院最著名。牛津以文科取胜,剑桥则以理科更强。 主要校友有:克伦威尔、牛顿、达尔文、拜伦、弥尔顿、罗素、怀特、凯恩斯、维特根斯坦、霍金、马尔萨斯、卢瑟福、莫里斯;其他诺奖得主Lord Rayleigh(发现氩)、Owen Richardson(创建理查森定律)、James Chadwick(发现中子)、Ernst Chain9(发现青霉素)、Patrick Blackett(核物理和宇宙辐射)、Richard Synge(开发分区色谱)、Frederick Sanger(发现胰岛素分子结构)、Francis Crick(决定DNA结构)、John Hicks(创建均衡理论)、Antony Hewish(发现脉冲星)、Cesar Milstein(发展单克隆抗体生产技术)等。 第二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87位 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位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晨边高地,濒临哈德逊河,在中央公园北面。它于1754年根据英国国王乔治二世颁布的《国王宪章》而成立,时名国王学院(1896年定为今名),是美国最古老的5所大学之一,属于私立的常春藤盟校,由3个本科生院和13个研究生院构成。其本科在美国最早实行通才教育。其校友和教授中一共有87人获得过诺奖。其新闻学院颁发的普利策奖是全球新闻界最高荣誉。“它的学生在联合国学政治,在华尔街读金融,在百老汇看戏剧,在林肯中心听音乐。” 主要校友有:蒙代尔、斯蒂格利兹、摩尔根、杜威、阿西莫夫、哈默斯坦、西奥多·罗斯福、富兰克林·罗斯福、艾森豪威尔、侯赛因·奥巴马、加利、埃德加·斯诺、巴菲特、格雷厄姆、I·拉比;李政道、胡适、陶行知、蒋梦麟、马寅初、张伯苓、陈鹤琴、熊佛西、徐志摩、吴健雄、闻一多、潘光旦、梁实秋、吴文藻、顾维钧、蒋廷黻、宋子文、冯友兰、郭秉文、侯德榜、徐光宪、谭盾、杨澜等。 第三名美国·哈佛大学82位 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大学排行榜里一直是占据着第一(NO.1)的位置。它创办于1636年9月8日,是全美第一所大学,也是美国最早的私立大学,常春藤盟校成员之一,位于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市附近的剑桥(故原名剑桥学院,1781年定为今名),而其医学院和商学院则位于波士顿市区。 美国独立战争以来大量革命先驱都出自哈佛门下,它被誉为美国政府的思想库。这里先后诞生了8位美国总统,数十位诺贝尔奖得主、数十位普利策奖得主,另外哈佛也是全世界罗德奖学金得主最多的大学。“哈佛帝国”共包括13所学院。其商学院案例教学盛名远播。其图书馆藏书(1500万册)在全世界的大学中亦排名第一。这里还培养了缔造了微软、IBM、Facebook等一个个商业奇迹的人。 主要校友有:约翰·亚当斯、西奥多·罗斯福、富兰克林·罗斯福、约翰·肯尼迪、乔治·布什、候赛因·奥巴马、亨利·基辛格、拉尔夫·爱默生、亨利·梭罗、亨利·詹姆斯、比尔·盖茨;其他诺奖得主理查兹、乔治·明诺特、爱德华·珀西尔、弗里兹·李普曼、约翰·恩德思、弗雷得里克·罗宾斯、托马斯·韦勒、乔格·贝克西、詹姆斯·华生、康拉德·布洛奇、朱利安·斯温格、罗伯特·伍德华、乔治·沃尔德、西蒙·库兹内兹、肯尼思·阿罗、瓦西利·列昂杰夫、威廉·范弗里克、谢尔顿·格拉索、史替芬·温伯格、巴鲁·贝拉塞拉夫、沃尔特·吉尔伯特、戴维·休贝尔、托森·韦塞韦、尼利里斯·布鲁伯根、卡罗·鲁比亚、贝尔纳德·洛恩、杜德利·赫巴奇、诺尔曼·拉姆西、埃利阿斯·柯雷伊、约瑟夫·默里等;竺可桢、赵元任、陈寅恪、林语堂、梁实秋、梁思成、熊佛西、马英九、林书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