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咏物诗鉴赏方法(实用)

合集下载

咏物诗鉴赏方法

咏物诗鉴赏方法
1
• 托物言志的“志”可指感情、志向、情 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 托物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 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答题模式 第1步:概括事物的特征 第2步:分析表现手法,具体分析事物 的特征 第3步:指出作者寄寓的情志
小结:鉴赏咏物诗步骤与方法
三步到位:第1步:概括事物的特征 第2步:分析表现手法
常见意象寓意顺口溜:
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 • • • •
• • • • •
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 梧桐:凄苦 猿啼:悲伤 (风急天高猿啸哀 ) 鹧鸪鸟: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 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沙鸥:飘零、伤感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这首怀古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还是着眼于今 人今事 。借写贾谊不得被任用而被贬的的一生,也暗寓了 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1、用典、烘托。借用贾谊感时而作的诗句中的喻意,以 荒败的时令之景“秋草”、“寒林”表现了作者心境的伤 感和悲凉。 2、当今皇上之昏聩;贾谊难知今日诗人之凭吊;知音难 觅,抑郁无诉。 3、悲愤
• 咏史诗: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 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 叹朝代 兴亡变化,或感慨岁月瞬息变幻,或讽刺当政 者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 后的沉 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咏史 诗的代表人物是刘禹锡、杜牧等。
总结第一种类型(人):

咏物诗鉴赏方法(实用)

咏物诗鉴赏方法(实用)

猜猜下面诗歌的所咏何物。
(一)莫恨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西寒。 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
鹦鹉
(二)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三)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如何鉴赏咏物诗
步骤:
1、分析意象。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 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
之策,被拒不纳。 赞美菊花傲然不屈,清
高脱俗。表达自己表达
自己凌然的民族气节
和忠贞爱国的情怀。
不第后赋菊 黄巢(唐) 1、事物特征:
待到秋来九月八, 在百花凋谢后,菊
我花开后百花杀。 花盛开,香透长安。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黄巢长于骑射,爱扶
2、所言之志:
抒发了自己的凌云
危救急; 爱读书,参加进 壮志,不甘为人下
咏物诗鉴赏
小试身手,判断下列哪首是咏物诗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菊 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历尽风 霜而后凋
【注】① 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 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
1、形象特点: 栖高饮露、生性高洁、声音远播。
2、所言之志:
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外在凭借。
3、手法: 托物言志 象征
借蝉声远传无需借秋风的特点,道出了立身品格高洁的 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 出对高洁自守品格的热情赞颂和对才华的高度自信。

咏物诗鉴赏方法

咏物诗鉴赏方法

咏物诗鉴赏方法鉴赏咏物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一、意象分析——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即意象分析。

古人说写咏物诗要做到“不即不离”,就是说既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滞于物),又要切合所咏之物的特点(曲尽其妙)。

古人激赏林和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就是因为作者通过月下水边的梅枝横斜的侧影,写出它凛然冰清的神态品格。

二、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咏物诗既是托物言志,就要表达自己寄托的感情。

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然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

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用心体味。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咏物诗都含有作者明确的寄托,但不管有没有寄托,一首好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或深或浅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

三、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咏物诗托物言志,在具体描写上经常用到拟人、比喻、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

如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比较浅易直白的托物言志的咏物诗,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心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整体构思上,咏物诗通常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如陆龟蒙《白莲》:“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

”就是用“月晓风清”的背景,写出白莲独特的气质、神韵来。

附录:“咏蝉”三绝比较欣赏虞世南的《蝉》,骆宾王的《咏蝉》,李商隐的《蝉》,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的名作。

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

诗歌分类鉴赏之咏物诗

诗歌分类鉴赏之咏物诗

参考答案: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 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以凤凰 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怀才不 遇、壮志难酬的悲伤。
【课堂反馈】
1、 鹧鸪天· 桂花 【宋】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 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这是一首典型的咏物词,试分析词中是如何刻画桂花 的形象特征并表达作者的志向的?
五、鉴赏
示例1: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形象特点— 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叫、不
须借秋风声音自然远扬。
所言之志—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
须任何外在凭借。
手法分析— 托物言志。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 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所处环境— 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 自身特点— 不与群芳争春,粉身碎骨仍矢志不渝 作者处境— 主战派,仕途坎坷,屡屡受挫。 所言之志— 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
鉴赏方法总结
1、读诗,诠释出诗句的字面意义;
2、关注有效信息:诗题、注释、作者生平经历
3、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 (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并能深入 其里,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4、体悟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联系诗 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
“咏物诗”备考要点: 1、先弄清所写“物”的特点; 2、再分析作者赞扬的精神和品质; 3、鉴赏描写物的方法。
高考专项复习
诗歌分类鉴赏

古诗词鉴赏(咏物诗)

古诗词鉴赏(咏物诗)
这首诗寓含着一种什么哲理?谈谈你的看法。
答:许多事故往往出于人人自 以为安全而失去警惕的时候。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柳 (曾巩 ) 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1)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 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由柳枝的随风摇摆、披拂不定联想到没有节操 反复无常的小人
• 找出特点:抓住所咏物的形态、色泽、特征、
生长环境,分析物的外在特点。
• 联系背景:把物的特征和作者的生平、遭遇
或者时代背景联系起来。
• 物志契合: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揣摩
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 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比兴、象征、反衬、拟
人、对比
鉴赏思路 写了什么物
有什么特点
(表现手法) 寄托的情感
答:对比。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
手法,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 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思路总结
1、“读清”全诗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 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体会表现手法的高妙。
三点注意:
1、不能对象外之意牵强附会,胡乱 猜测,一定要结合事物的特征以及 作者的具体身世处境来分析。 2、同一事物在不同诗人的笔下 会有不同的寓意,应细加区别。 3、一些咏物诗表达上存在多义性。
答题技巧总结:
• 一般提问方式:说出诗中所咏之物的形 象特点(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答题思路:结合诗句分析所咏之物的特 点,尤其要分析出内在神韵性格;结合 诗人自身经历思想等剖析所托之情。 • 模式:通过什么+抒发(寄寓、揭露)什 么感情。

(最新整理)(完整版)高考诗歌鉴赏之咏物诗

(最新整理)(完整版)高考诗歌鉴赏之咏物诗
一枝先开,幽香素艳
2021/7/26
希望他年应时而发, 在京城独占鳌头 20
4.写政治仕途及个人节操的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①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 不堪玄鬓③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①西陆,指秋天②南冠,指囚 徒③玄鬓,指蝉
高唱、难飞
高洁的品性、
2021/7/26
2021/7/26
12
画 菊 郑思肖(南宋) 不第后赋菊 黄巢(唐)
花开不并百花丛,
待到秋来九月八,
独立疏篱趣未穷。
我花开后百花杀。
宁可枝头抱香死,
冲天香阵透长安,
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元兵南下,郑思肖 上疏直谏,痛陈抗敌 之策,被拒不纳。
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黄巢长于骑射,爱扶危救 急; 爱读书,参加进士考试, 不中。
⑶思想内容: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
无须任何外在凭借。
2⑷021/手7/26 法:托物言志
7
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虞世南原是陈隋旧臣,入唐后以文才和德行
受到唐太宗的器重,他生性耿直孤傲,不合于世。
诗人借蝉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诗中描绘一只在梧桐树上鸣叫的蝉。它的头
诗人的这一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
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
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
上20正21/7是/26 诗人内心的独白。
16
3.分析咏物诗的表现手法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⑵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

(完整版)诗歌鉴赏·咏物抒怀诗

(完整版)诗歌鉴赏·咏物抒怀诗

诗歌鉴赏·咏物抒怀诗一、学习目标1、熟悉和体会这类诗的意象及相应的思想感情,分析其常用表达技巧。

2、把握咏物诗的特征。

3、学习此类诗歌鉴赏的题型及方法.二、咏物抒怀诗题解及常见意象郑板桥有一首画竹题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所谓咏物抒怀诗,就是诗人把在自然中得到感染与启迪,并把自己的感情凝注于自然景物,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的诗歌。

古人很喜欢咏物,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

“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

”(刘熙载《艺概》)从古人咏叹的对象来看,落花、流水、夕阳,大雁、杜鹃、燕子、寒蝉,月亮、松、竹、梅、兰、菊、莲、柳等都是诗歌中常见的所咏之物。

咏物诗常用的手法是托物言志。

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折柳送别、闻雁思归、听梧桐而心悲凉,客观物象常常寄托着诗人特有的情感;借梅赞其标格高雅节操凝重,借菊赞其欺霜傲雪品格高尚,借莲赞其出淤泥而不染处浊世而气节高洁,借竹赞其根固有节坚贞高雅,借松赞其经冬不凋刚强坚贞,借黍离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借冰雪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借草木的繁盛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等,诗人借咏物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三、咏物抒怀诗的类型:(一)描摹情态类这类诗歌只是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从而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如骆宾王的《咏鹅》、贺知章《咏柳》(二)托物言志类这类诗歌表面上看好像写的都是具体的物象,仔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

如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乍一看,这首诗写的是石灰从采掘、冶炼到被使用的整个过程.再细细体会,诗中每一句既是在写物“(石灰)”,实际上也是在写人,写作者自己不怕“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甚至“粉骨碎身”也在所不惜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气概.(三)咏物抒怀类在咏物类诗歌中,咏物抒怀型的诗歌可以说俯拾即是。

咏物言志诗的鉴赏方法技巧

咏物言志诗的鉴赏方法技巧

咏物言志诗的鉴赏方法技巧咏物言志诗的鉴赏方法技巧一、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写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追求贴切逼真,但如果仅仅是客观的描摹,满足于形似,那也不是一首好的咏物诗。

也就是说,不但要形似,而且要神似。

如“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行踪漂泊不定),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李商隐《蝉》)这是一首咏物诗,以蝉喻作者自己。

前四句写蝉的艰难处境:由于自命高洁,总是食不果腹;虽然竭尽全力地叫,也是白费精神,得不到同情。

这实际是说诗人自己。

下面四句则直抒胸臆。

三联上句说自己官位低微,无所归依;下句说田园都荒芜了,还做这个官干什么呢?透出要辞官归隐的心意。

尾联又把自己的命运和蝉联系起来,从蝉的叫声得到警示,醒悟到自己和蝉一样清苦。

作者是怀着崇敬和同情的心情写蝉的,用蝉来警戒自己,要像蝉那样保持清高和廉洁,即使政治环境恶劣,也永远不变初衷。

二、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为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

由于作者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以至观察角度的不同,即使写同一事物,他们也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表达出不同的感情来。

当然不是所有的咏物诗都含有诗人明确意识的寄托。

但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诗人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解,或隐含生活的道理。

这就是我们在读解时要细加领悟的。

如“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

”(李贺《南国十三首》)这是李贺辞官回乡居住在昌谷家中所作。

诗中第一、二句是写新花开,三、四句则写暮春花落,通篇把花人格化。

花开时像越女那双水灵灵的眼神和那副白里透红的漂亮的脸蛋,美不胜收。

可是好景不长,一到日暮(暮春)百花凋零,落红满径。

“可怜”乃惜花伤春之情,也是诗人自伤自悼之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物喻人,比喻 (“龙须”喻葡萄 的藤蔓)
画菊 郑思肖 物的 不随俗不媚时,傲 花开不并百花丛, 特点 骨凌霜,宁死不屈
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情与 何曾吹落北风中。 志
不愿同流合污, 坚守高尚节操, 宁死也不委曲求 全的坚贞不屈。
(郑思肖,南宋末为太学
上舍,曾应试博学宏词科 艺术
托物言志 拟人
猜猜下面诗歌的所咏何物。
(一)莫恨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西寒。 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
鹦鹉
(二)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三)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如何鉴赏咏物诗
步骤:
1、分析意象。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 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
作者对坚贞 品格的追求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乡菊,应傍战场开。
注:重九之日,岑参正行军在外。时逢安史之乱, 诗人一直戍守边关。
战 思乡 乱 同情百姓 图 渴望休战
咏物与写景的区别
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 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的诗中多 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没有主次 之分。
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3、分析诗人运用的艺术手法
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拟人、对比、拟人
(主旨)自伤迟暮,自叹身世。 (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
这是咏柳寄慨之作,其中隐含诗人身世之感
咏物诗的鉴赏思路: 物的特点 艺术手法 寄托的情与志
咏物诗鉴赏步骤:
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 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它诗中 的景物描写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 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 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借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歌。
形式标志
以物象为题,如《小松》、《子规》
咏(题、赠、赞)+物象,如《咏 梅》、《赏牡丹》
2、分析情感。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 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诗 人把自己的志向寄寓于所咏之物的突出特点 之中,“志”就在物的特点与诗人的情和志 的相通之处。)
3、分析手法。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①断肠,销魂②李商隐 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 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 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 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 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 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咏物诗鉴赏
小试身手,判断下列哪首是咏物诗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菊 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历尽风 霜而后凋
物的 特点
①韩愈于贞元十九年12 情与 月被贬谪阳山县,元和 志 元年遇赦赴江陵待命。
他于旅舍中题本诗。 ②“支离”,指葡萄不 艺术
规则的攀络状态。 手法
“新茎犹枯”还很柔弱,
未完全复苏;“高架复扶” 杂乱攀附,需要照顾扶持
通过描绘葡萄生长状态和 需要人多加呵护培育,表 达自己仕途困顿,渴望有 人援引的心情。
【注】① 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 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
1、形象特点: 栖高饮露、生性高洁、声音远播。
2、所言之志:
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外在凭借。
3、手法: 托物言志 象征
借蝉声远传无需借秋风的特点,道出了立身品格高洁的 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 出对高洁自守品格的热情赞颂和对才华的高度自信。
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声色形味、 活动心理、品 质特点、所处环境等)。 2、体悟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志(由物及人,知人论 世,抓物与情志的契合点 )。
3、分析诗人运用的艺术手法
借物喻人 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 比喻、象征、对比、 烘托、拟人、借代 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等
孤雁 杜甫
物的 特点
与同伴离散、想念 同伴、孤独、渴望 跟同伴相聚的孤雁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情与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志
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与家人离散、想 念家人、渴望与 家人亲友团聚
注:写作于安史之乱之后, 暂时寓居夔州。
艺术 手法
以物喻人,拟人, 对比
葡萄 韩愈 新茎未遍半犹枯, 高架支离倒复扶。 若欲满盘堆马乳, 莫辞添竹引龙须。
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
(声色形味、活动心理、品质特点、所处环境等)
外在特征:细长低垂的柳枝随风轻扬。
(环境特点) “乐游春苑”、“舞筵”,
春之柳的繁盛。
“清秋”、“斜阳”、“秋蝉” , 一派凄凉,秋之柳的稀疏衰落。
2、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情与志。
元兵南下,忧国忧民,上 手法
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
被拒不纳,痛心疾首,孤 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
身隐居苏州,终身未娶。 宋亡后,他改字忆翁,号 所南,以示不忘故国。)
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节操; 或者远大抱负,老当益壮的情怀。
蝉 虞世南 垂緌① 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由物及人,知人论世,抓物与情志的契合点 )
春柳繁盛 秋柳枯凋
契合点
少年得志,老来沉 沦失意的诗人
诗人处境:诗人年轻时怀有远大抱负, 17岁中进士,后 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 幕僚,郁郁不得志,潦倒终身。“一生襟抱未曾开。”
所言之志:作者以柳自喻,借春柳之荣,秋柳之衰, 构成强烈的反差。叹己之少年得志,老来沉沦失意。
物的 由小到大,不被人注意,但 特点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1、2句)
《小松》
以小松喻人,刻画“小
杜荀鹤
松”形象,借以象征出 情与 身低微的士人不甘埋没,
自小刺头深草里,志 坚强不屈的精神,同时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也批评“时人”的以身 势取人,目光短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