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低产林改造基地建设项目策划可行性研究报告

油茶低产林改造基地建设项目策划可行性研究报告
油茶低产林改造基地建设项目策划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编号:2009G033

**省2010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

**县油茶低产林改造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二○○九年八月

目录

第1章总论 (1)

1.1 项目提要 (8)

1.2编制依据 (9)

1.3要紧技术经济指标 (9)

1.4研究结论 (9)

第2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11)

2.1 项目背景 (11)

2.2 项目建设必要性 (12)

第3章市场调查分析与需求预测 (16)

3.1 产品及用途 (16)

3.2 产品供需现状 (16)

3.3 市场需求预测 (18)

第4章项目建设条件 (20)

4.1 自然地理条件 (20)

4.2 社会经济条件 (22)

4.3 森林资源概况 (22)

4.4油茶产业现状 (22)

4.5 项目法人差不多情况 (23)

4.6 外部协作 (24)

第5章项目建设方案 (25)

5.1 指导思想 (25)

5.2 建设目标 (25)

5.3 建设内容和规模 (25)

5.4 建设期限 (25)

5.5 项目选址原则 (25)

5.6 技术措施 (26)

第6章风险分析 (29)

6.1 风险因素识不 (29)

6.2 风险评估 (30)

6.3 风险防范对策 (33)

第7章环境爱护 (36)

7.1 基地环境阻碍分析 (36)

7.2 基地环境爱护措施 (37)

第8章项目组织与经营治理 (38)

8.1 项目治理与监督机构 (38)

8.2 治理培训与技术培训 (39)

8.3 研究开发与咨询 (39)

8.4 治理制度 (40)

第9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42)

9.1 投资估算依据 (42)

9.2 投资估算范围 (42)

9.3 投资估算 (42)

9.4 资金筹措与年度安排 (42)

第10章项目效益与评价 (44)

10.1 经济效益 (44)

10.2 生态效益 (45)

10.3 社会效益 (45)

10.4 项目综合评价 (46)

第11章保障措施 (48)

11.1 政策支持保障 (48)

11.2 资金筹措与投入保障 (48)

11.3 施工组织保障 (48)

11.4 接穗供应保障 (49)

11.5 科技支撑与信息服务保障 (49)

附件:

1. 项目建设单位法人营业执照

2. 项目建设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

3. 林权证

4. 合作协议书

附表:

1. **省**县油茶低产林改造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要紧量化指标表

2. **省**县油茶低产林改造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投资明细表

3. **省**县油茶低产林改造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资金来源表

4. **省**县油茶低产林改造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折旧摊销估算表

5. **省**县油茶低产林改造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总成本费估算表

6. **省**县油茶低产林改造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生产经营估算表

7. **省**县油茶低产林改造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损益表

8. **省**县油茶低产林改造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财务现金流量表

附图:

1. **省**县油茶低产林改造示范基地小班规划示意图

2. **省**县油茶低产林改造示范基地小班规划图

第1章总论

1.1 项目提要

1.1.1 项目名称:**省**县油茶低产林改造示范基地建设项目1.1.2 建设单位:**省联兴油茶产业开发有限公司

1.1.3 法人代表:陈天同

1.1.4 技术依托单位: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县林业局

1.1.5 项目性质:低改

1.1.6 建设目标

以现代林业思想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依托,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高科技、高质量、高产量、高效益为目标,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建设133.33hm2油茶低改示范林;通过基地的示范辐射作用,推广油茶新品种和经营技术,促进油茶产业进展。

1.1.7 建设地点:**省**县凉亭乡三八林场

1.1.8 建设内容及规模:油茶低产改造示范林133.33hm2。

1.1.9 建设期限及进度:项目建设期为1年。

1.1.10 项目投资

项目总投资320.35万元,其中:建安工程投资270万元,占84.3%;其它费用35.10万元,占10.96%;差不多预备费15.25万元,占4.74%。

1.1.11 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320.35万元,其中:中央投资85.43万元,占26.7%;地点配套资金42.71万元,占13.3 %。建设单位自筹192.21万元,占60%。

1.1.12 效益评价

项目建成后,基地可年产油茶鲜果126.00万㎏,以20年为一个生产经营期进行效益分析,项目税后财务净现值94.09 万元,内部收益率15.15 %,动态投资回收期13.2年,静态投资回收期7.1 年。项目的实施将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进展。项目的实施,将为高产油茶品种及其栽培技术的推广提供良好的示范,具有明显的辐射带动作用。

1.2编制依据

(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治理方法》,财政部令第29号文。

(2)《关于加快林业进展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2003年6月。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LY5141-99《营造林工程建设

油茶种植技术

一、造林地选择 油茶适应性很强,在丘陵、山岗、平原地区均可种植。应选择海拔500米以下,坡度25度以下,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地类种植油茶。坡度太大不利于管理,成熟后采摘不便,大面积栽种坡度最好也不要低于5度,过于平坦容易积水,而导至油茶根部坏死。 二、土壤要求 油茶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最适宜生长在疏松、湿润、透气性好、保水性强、深厚肥沃、壤质且含有少量石砾的ph值5-6的酸性红壤或红黄壤上,在这种土壤生长的油茶结实丰满、产量及出油率高。 三、整地 1、全垦:在平坦或缓坡地可采用全垦,应该在8-9月份用机耕方式,深翻8寸-1尺,清除石块、树根等杂物,让土壤暴晒熟化,到11月耙平后环山定点挖穴,穴40-50cm3。 2、条垦:按行距开环山水平带,外高内低,带宽2米,带上按株距定点挖穴,规格同全垦。 3、穴垦:坡度较大的地类,应采用穴垦,环山水平按株行距定点挖穴,规格同全垦。如果全垦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并且流失的是最好最肥的土质。 种植密度应根据地类条件、品种特性、经营目的而定。土壤肥厚的山脚及较平坦的地类,采用2.5-3×3米,即每亩种植74-89株,(前几年可间作套种低杆如豆类花生等作物,不要套种藤类作物,会影响油茶生长,注意要给油茶留足1×1米的生长空间,以免作物与幼树争水、争肥、争阳光;);土壤肥力较差及坡度较大的地类,采用株行距2-2.5×3米,即每亩种植89-111株。总之,要因地制宜确定合理密植,要求油茶进入结果盛产期的覆盖密度不低于0.6,不超过0.8。 四、底肥和培穴 施足基肥:为了提高土壤肥力,在挖穴后,适当施用垃圾肥、稻草、芒萁、农家肥,每穴加施石灰0.25公斤、复合肥0.25-0.5公斤,或磷肥0.25-0.5公斤、钾肥0.15公斤、尿素0.15公斤,底肥应深施,距苗根底部在10-15厘米上下为好,施浅了会烧根。表土一定要回填还穴,表层再盖上原底层土,可防长草,再将穴培成高出地面15 cm左右的馒头形,供种植时使用。 五、品种选择 目前油茶造林用的优良无性系苗木。是在通过省级以上鉴定,亩产50kg以上的优良油茶无性系母树上剪取穗条,以健壮的油茶种培育的芽苗作砧木,在5--6月份通过油茶芽苗砧嫁接技术培育生产的。 1、适宜江西栽植的品种 亚林所培育的亚林1、4、9品种,以及亚林所与亚林中心联合培育亚1、2、6等无性系系列,省林科院培育的赣林1、2、3、6等无性系系列,赣州地区还可选用赣州林科所培育的赣无无性系系列。 这些优良家系和无性系均经过了连续四年的测试,大部分试验达到亩产油50kg。 2、苗木质量 一年生苗要达到苗高15cm以上,地径0.15厘米以上。二年生苗高达到30cm以上,地径0.3厘米以上;并且至少有五个品系以上的苗木配置造林。严禁实生苗造林,也不要从外省调苗,原因是:(1)外省苗木虽然也可能是经当地鉴定的优良品种,但这也只能说明在当地表现尚可,由于土壤气候等条件的差异,在我省如果没有经过一个周期的测试,便不能说明在江西是否适应,是否也能高产。(2)长途调苗失水时间长,影响成活率。 苗木销售单位必须具有苗木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证,所售苗木还必须具有两证一签(见注解)。 六、种植 栽植时间一般选在冬末至春初,12月底至3月初,土壤湿润时种植为宜,(此时间段一是多有间断雨水,二是外出务工农民工回家过年,因此选择这个时候栽种,能满足油茶苗对气温、雨水的需要,以及对用工的需求。) 栽种前的准备:注意天气预报,待造林队伍全部进场后,选择阴雨天,通知苗圃起苗,取苗后,应连夜运回,路上不要停留,裸根苗在外存放的时间越短,则成活率越高,运输时,要用蓬布把苗盖好,以防运输时苗根被风干;苗运到山场卸车后,要立即用湿土围住茶苗根部,进行假植;栽种前茶苗根部要全部均匀沾浆,泥浆最好用水田或水塘中较肥的田泥和塘泥。如苗量太多,应分次取苗运输,每次运量应把握在1-2天栽完为宜。

有机油茶基地种植管理规程

1目的和范围 保证有机作物生产符合GB/T19630.1-19630.4-2011标准的要求,并通过有机产品认证。适用于我公司的有机油茶基地的种植管理。 2 职责 生产部负责监管有机作物生产管理的全部过程; 采购部负责有机产品的储存、运输; 3 作业规范 3.1基地环境的选择 基地选择在远离城镇生活居民和工矿企业,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等,环境质量好,综合污染指数低,土壤条件优越,果园周围植被丰富,没有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是有机作物生产的理想选择地。基地的环境质量应符合:a土壤环境质量符合GB15618-95中的二级标准;b公司油茶基地不存在农田灌溉用水,为自然降水;c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96中的二级标准和GB9137的规定。 3.2转换计划 本公司基地全部为有机生产,不存在平行生产。 3.3基地范围的区域保护 基地应边界清晰,所有权和经营权明确,如每个农户在同一地区从事农业生产,要有明显的隔离带分开,以防有机生产区域可能受到邻迈的常规生产区域污染的影响,则在有机和常规生产区域之间应设置缓冲带或物理障碍物,保证有机生产地块不受污染。以防止临近常规地块的禁用物质的漂移。在有机生产区域周边设置天敌的栖息地,提供天敌活动,产卵和寄居的场所,提高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控制能力。 3.4作物品种的选择 3.4.1品种的选择依据: 3.4.1.1尽量使用有机种子和种苗。 3.4.1.2选择能适应当地的土壤和气候特点、对病虫害有抗性的作物种类及品种。在 品种的选择中要充分考虑保护作物的遗传多样性。 3.4.1.3禁止使用包衣种子和任何转基因作物品种。 3.5作物栽培管理 3.5.1油茶树应种植在土壤深厚疏松、有机含量高、PH值在 4.0-6.5范围内的区域。

【经验分享】油茶低产林的成因及其改造技术措施

油茶低产林的成因及其改造技术措施 一、形成油茶低产林的主要原因 1.林地荒芜 因经营管理不善,垦复不及时,油茶林地灌木杂草丛生,并有马尾松、杉木、枫香和毛竹等自然下种萌发长大成树(林)后,与油茶形成混交林,高大乔木的树冠使油茶受压。同时油茶被灌木藤蔓缠绕,光照严重不;再是乔灌杂的根系众多,分布密集,与油茶争肥夺水,使油茶产量降低。 2.品种混杂 我国目前栽培以普通油茶为主,由于长期实生栽培和异花授粉,形成花期、成熟期和果形、果色多种多样的油茶品种(类型)。如同一成熟期中的红球、黄球品种(类型)等具有果大、皮薄、出籽率和出油率均高的优良经济性状,但实生或自然落籽形成的油茶林仅有30%左右的植株。即便同是红球类型的油茶林内,其个体间的产量相差也很大,据对皖南和大别山产区的调查,同一片林中就有5~6个类型,大红类型(品种)平均每平方米树冠产果量1.5kg,是小红类型(品种)油茶的4倍,但现有的油茶林分中良种仅占比例的10%左右,而产量低的品种(类型)占有一定比例,不能发挥优良品种(类型)优势。 二、改造油荼低产林的技术措施 1.改善林分卫生状况

长期荒芜的油茶林,可清除上层高大乔木,砍去杂灌和清理缠绕的藤蔓,使油茶获得充足的光照。对一穴多株或一株多萌的油茶树,选留其中生长结果较好一株,再将其根际萌蘖一起疏除和适当剪除重叠大枝,同时疏除病虫枝、枯死枝和交叉枝。成年树以疏剪为主,主要是疏除内膛密枝、下脚枝、重叠枝、病虫枝干死枝和无用灼徒长枝。剪枝时间以11月至次年的2月间为好。 2.改良土壤理化性状 深翻垦复时把枯枝落叶杂草翻入土中,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特性,促使土壤熟化,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和分解。由于土壤条件的改善,促进了油茶根系的生长,增加对养分的吸收,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深翻多在冬季进行,深度在20cm 以上。但深挖不宜年年进行,一般3年挖一次。夏季垦复及时除草,防止土壤干旱,增加透气和蓄水能力,应浅耕,深度不超过10cm。垦复应掌握冠内浅、冠外深,幼树浅、大树深,熟地浅、荒地深,陡坡浅、平坡深。 垦复方法要根据油茶林地的地形、地貌、土壤和树龄的不同,以不造成水土流失为前提,采取全垦、带状垦复、穴状垦复阶梯式垦复或壕沟抚育等。 3.调控密度 现有大面积的油茶低产林,大多是过密或过稀,分布不均据调查,在同一地区,品种类型和栽培措施大致相同的情况下每667m2油茶株数多的200株,少的30~50株。因此调整密度改造林相是提高单产的重要措施。成年油茶林的密度应根据品种、立地条件、经营水平和方式、林龄等林分现状综合分析,加以调整。密的间伐,留优去劣,疏的补植良种。

万亩油茶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万亩油茶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名称:万亩油茶基地建设项目 1.1.2 建设性质:新建 1.1.3 项目主管单位:商南县林业局 1.1.4 项目建设单位、法人代表、企业类型: 建设单位 法人代表 桂国华 企业类型 有限公司 1.1.5 建设地点:油茶基地建设地点位于湘河、青山、过风楼、富水、城关、党马、试马和清油河等8乡镇的近50个村。加工厂位于富水工业园区。油茶林木良种生产繁育基地位于城关镇三角池、张家岗等村。 1.1.6 建设内容:新建油茶食用油料林基地15万亩;油茶林木良种生产繁育基地215亩,其中:优良新品种油茶采穗圃80亩、良种生产繁育圃120亩、优良品种收集保存区15亩(包括建设塑料大棚、炼苗荫棚(炼苗场)、修建生产道路、生产用房、实验检验室、库房、晒场及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购置检

验、实验及育苗生产设备);征地15亩,建设茶油综合加工厂一处。 1.1.7 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项目总投资26843.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4777.1万元,流动资金2066.4万元。 1.1.8 资金筹措:申请银行借款9698.19万元,建设单位自筹10667.31万元,申请国家扶持资金6478万元。 1.1.9 建设期限:建设时间为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3年,加工厂计划2014年投入使用。 1.1.10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本项目建成实施后,正常年份年均实现销售收入16976万元,实现利润5425.39万元,上缴税金1806.46万元。 1.2 报告编制依据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原国家计委02年试用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文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讨论稿)》; ★ 国家发改委《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 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快油茶种苗发展和强化质量管理的通知 ★《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8—2020)国家林业局 ★《林木种苗工程项目标准(试行)》国家林业局2004年

油茶产业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油茶产业开发项目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二O一五年月日

一、项目建设背景 油茶是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植物油种之一,加工后的茶油以其味美、营养价值高而深受人们的青睐,成为人们最常用的食用油之一,且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据联合国粮棉油组织统计,茶油市场日益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状况。为此,我国政府于近年来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更是把加快我国农业发展作为全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中心任务,号召全党致力于农业和农村工作,并把加快油茶产业发展列为我国当前十大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和推出了具体的扶植政策,在全国启动跨世纪油茶先导工程。国务院今年初又进一步批示要加大我国油茶建设工程的发展力度,在全国建设一批优质高效油茶林种植推广示范基地,以此带动全国油茶产业的快速发展,从而为我国的油茶产业发展带来了广阔的空间和商机。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XXX库区移民在党的富民政策号召下,在库区移民产业扶持政策支持下,大大激发了XXX库区移民种植油茶的积极性,因此,我局已将发展油茶产业作为移民开发的重点。 茶油是一种富含不饱和亚油酸的木本油脂,优质茶油以油酸、亚油酸为主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90%以上,比国际公认的最好的橄榄油还多1%,食后易消化,有效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具有降低油脂,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功能,

并具有较好的护发养颜功效,是一种集食用、养生保健、美容于一身的安全营养健康食品,是21世纪人们普遍追求的高级食用油。 三、油茶产品市场分析 我国地域广大,地理和气候条件多样,适合多种油料作物生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油料作物范围越来越大,因而国内食用油产品极为丰富,如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芝麻油、葵花籽油、棉籽细,还有新开发出来的米糠油和玉米胚油等,木本植物有油棕、桃油等。 我国国内油料年生产量约4000-5000万吨,主要以油菜籽与大豆为主,两者约占80%,但大豆多是作为粮食,用于榨取食用油的不足一半,所以表中数据大豆榨油约150万吨左右。 我国年人均食用植物油“八五”期间的约4.9公斤(未包括进口数量)提高到了目前的10公斤,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5公斤,

油茶籽产地2015.12.2

中国油茶籽产地: 一、湖南省 长沙周边的浏阳、宁乡、望城、长沙县果园镇双河村 长沙将重点扶持浏阳市淳口镇、沙市镇,宁乡县喻家坳乡、枫木桥乡,长沙县高桥镇、开慧镇等地集中连片千亩以上的优质油茶基地建设;重点支持规模油茶加工企业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创造长沙油茶产品知名品牌。 1、湖南省衡阳市常宁市(69.2万亩) 常宁位于湘南,地处湖南省衡阳、郴州、永州三地交界处,交通便利。下辖4街道、15镇、6乡、1民族乡。 街道办事处:宜阳街道、培元街道、泉峰街道、水口山街道; 镇:柏坊镇、松柏镇、烟洲镇、荫田镇、白沙镇、西岭镇、盐湖镇、三角塘镇、洋泉镇、庙前镇、罗桥镇、板桥镇、胜桥镇、官岭镇、新河镇; 乡:宜潭乡、蓬塘乡、兰江乡、大堡乡、江河乡、弥泉乡、塔山瑶族乡。 2001年,常宁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油茶之乡”。现有油茶林69.2万亩,茶油年总产量达3500吨。

全市油茶林面积最多时达到了5.25万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25.7%,占全市经济林面积的92.8%。油茶遍布全市各地,油茶林面积在2000公顷以上的有宜潭等12个乡镇,其中油茶林面积在4000公顷以上的有蓬塘、荫田和烟洲3个乡镇。油茶林面积最大的村是蓬塘乡芝江村,该村总面积585公顷,其中油茶林面积就有371.3公顷。 2、湖南省浏阳县(70万亩) 浏阳素有“中国油茶之乡”之称,油茶林种植面积达70万亩,当地出产的油茶籽出油率高,品质一直有口皆碑,浏阳淳口镇就是典型代表。 3、湖南省邵阳县(56.2万亩) 邵阳县是全国油茶基地示范县、被冠名“中国茶油之都”和“中国油茶之乡”,全县现有油茶林面积56.2万亩。 4、湖南省祁阳县(50万亩) 祁阳县是“中国油茶之乡”和国家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如今,该县已引进新品种油茶27种,完成油茶改造面积35.4万亩,占了现有50万亩油茶林的7成。祁阳油茶产业快步走进“春天里”。2014年该县生产茶油3000吨,产值达5亿元,主产区农户户均收入2800元。 5、湖南省株洲市攸县(45万亩) 在2004年底公布的第三批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名单中,攸县荣膺“中国油茶之乡”称号。 该县油茶总面积达3万公顷(45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1.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18%、占有林地面积23.4%、占经济林总面积的90.9%;分布在全县25个乡镇434个村,且以西部、中部和西南部集中连片分布为主;油茶林面积在666.7公顷以上的乡镇有16个。2004年,该县油茶总产量达到2000吨,产值近亿元。全县辖15个乡级建制镇,即:鸾山镇、黄丰桥镇、柏市镇、酒埠江镇、网岭镇、皇图岭镇、丫江桥镇、新市镇、大同桥镇、上云桥镇、菜花坪镇、渌田镇、石羊塘镇、桃水镇、莲塘坳镇;4个乡,即:湖南坳乡、坪阳庙乡、槚山乡、鸭塘铺乡;设2个街道办事处,即:联星街道办事处、江桥街道办事处。全县共有304个村(社区)。 二、江西省 1、江西省上饶市上饶县(76.5万亩) 2001年,上饶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油茶之乡”。 上饶县现有76.5万亩油茶林,在全县各乡镇均有分布,其中分布3万亩以上的乡镇有:湖村、清水、煌固、华坛山、望仙、枫岭头、郑坊、石人、尊桥、黄沙岭等镇(乡)。 2、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 该县有油茶林63.8万亩,年产茶油2700吨,产值近3亿元。

油茶低产林成因及改造对策

油茶低产林成因及改造对策 摘要油茶是一种典型的南方木本油料树种,通过分析油茶低产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低产改造措施。 关键词油茶低产改造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人们对健康问题的日益关注,对食用植物油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而我国人多地少,粮油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尤其是优质食用植物油匮乏,近2年,我国食用植物油对外依存度一直高居于60%,因此提高食用植物油产量被提到国家粮油安全的高度。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是一种典型的南方木本油料树种,用油茶果实榨取的茶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具有比较高的食用和保健价值,被誉为“东方橄榄油”,此外,油茶还是很好的荒山绿化树种。因此,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既能不与粮争地,迅速增加油料供应,又能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新农村建设。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里都出现了发展油茶产业的表述,国家林业局也先后在长沙和南昌召开了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和技术指导会,为我国油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1油茶发展现状 油茶又叫茶子树,泛指山茶科山茶属植物中种子油脂含量较高且具有经济栽培价值的植物总称,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我国油茶主要分布在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淮河、长江以南的14个省(区、市)的低山丘陵地区,其中湖南、江西分布最多,占全国油茶林总面积的2/3。目前,全国共有油茶333.3万hm2,与建国以来最多时油茶面积400万hm2相比,不升反降,而现有的油茶林大多数是20世纪60~70年代的老林,单产茶油不到75kg/hm2。油茶产值不超过3000元/hm2。制约油茶产业始终无法发展壮大的因素很多,如科技含量不高,油茶品种低劣,80%以上是普通油茶品种,产业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农户长期粗放种植,油茶林严重老化,许多油茶林基本处于半野生状态。“人种天养”现象致使油茶林生长机能大面积衰退。 近几年,随着我国食用油市场供给矛盾的加剧,油茶产品市场逐渐升温,茶油作为高品质油其市场价格更是持续走高。以油茶毛油为例,10年前,其价格10元/kg左右,到2005年达到15~20元/kg,而2007年油茶毛油价格达到了40~50元/kg。因此,发展油茶产业,提高油茶产量不仅适应市场需求,也能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新农村建设。而增加油茶产量,除了种植优良的油茶品种外,对现有的品种老化的低产油茶林进行改造,提高油茶的单产也是很重要的方面。 2油茶林低产原因

一万亩油茶林基地建设项目(内容)

一万亩油茶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 报告 第一章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10000亩油茶林基地建设项目 项目所在地:★县★镇 项目承办单位:★县★开发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 项目负责人: ★县★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是由原集体林场改组重建的一个专门从事农林产业开发的民营企业,公司总部设在★镇,公司现有员工30人,其中有专业农林技术人员5人,公司注册资本200万元,公司在★镇承租有油茶林3000亩,中药材林1500亩,荒山林地7000亩,为了把公司做大做强,公司领导层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市、县有关加快发展油茶产业的指标精神,拟上10000亩油茶基地建设项目。 第二章项目所在地区域概况 项目所在区的★镇位于★县东北部距★县城127公里,★至

★公路、★至★公路穿境而过,全镇辖43个村,2个居委会,54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人,总面积4**平方公里,境内以山地、林地为主,山林地面积为37.11万亩,稻田面积4.1万亩,**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为19200万元,人平年纯收入1560元。 ★县位于湖南的西北部,距省会长沙**公里,距怀化市**公里,全县总人口★★万人,★属丘陵中亚热带,这里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1500小时;全县年平均降水1440.9毫米;全县平均气温为16.6℃,其中,春季平均气温15.9℃,夏季平均26.6℃,秋季平均17.7℃,冬季平均5.9℃;全年平均霜期为93天,无霜期为272天;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年变化幅度在75~81%之间;境内冬季多偏北风和东北风,夏季多偏南风和西南风,春秋两季为季风交替时期,风向不稳定,以东北风居多,全年主导风向的东北风频率为21%,主要自然灾害为春夏两季形成暴雨水灾。 第三章项目建设背景 3.1、项目建设地址:项目建设地址为★镇的樟木村和石坪村。 3.2、项目建设背景情况:项目建设区属低山地貌,海拔在300至500之间,岩层为砂页岩类,土壤为黄、红壤土、紫色土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标准状态:现行)

I C S65.020.40 B66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L Y/T1935 2011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t e c h n i q u e o n l o w-y i e l d s t a n d s o f C a m e l l i a o l e i f e r a 2011-06-10发布2011-07-01实施

L Y/T1935 2011 目次 前言Ⅰ…………………………………………………………………………………………………………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改造目标1………………………………………………………………………………………………… 5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1 …………………………………………………………………………………… 5.1抚育管理1 ……………………………………………………………………………………………5.2高接换种2 ……………………………………………………………………………………………5.3截干更新3 ……………………………………………………………………………………………5.4修剪技术3 …………………………………………………………………………………………… 6病虫害防治4……………………………………………………………………………………………… 附录A(资料性附录)油茶低产林调查表5 ………………………………………………………………附录B(资料性附录)油茶主要病虫害防治6 ……………………………………………………………

油茶树种植技术

油茶树种植技术 油茶树种植后大概3—5年开花结果。10年进入盛果期,盛果期可持续40年。每亩产茶籽185公斤,茶籽出油率27%左右。 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这句话强调了田地管理的重要性。苗木栽植后的1-2年内,由于油茶苗枝叶娇嫩,根系浅,抗性差,易受高温干旱、低温严寒或病虫草害等不良气候和环境的影响,会使幼龄茶苗生长受到伤害,甚至导致植株死亡。因此,栽植后对幼苗的及时护理,是全苗、壮苗与早见效的关键。在幼苗期间应及时加强以下几项田间农艺管理措施。 1、铺草和浇水 茶苗栽植后,应在茶行两侧及小行距间进行铺草覆盖,既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加雨水渗透,涵养土壤水分,又可抑制杂草滋生和调节土壤温度,起到夏季降温抗旱、冬季增温防冻的效果。遇到连续晴热干旱天气,还应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抗旱、防冻保苗是提高茶苗成活率的重要措施。 2、套种绿肥 幼龄茶园行间可以套种两季绿肥作物,春季种黄豆、绿豆或伏花生等,秋季种苜蓿、苕子或肥田萝卜等。套种绿肥作物以不影响茶苗生长为原则,种植前要施少量草木灰和磷肥,促进绿肥作物生长;种植后要控制

绿肥旺长,在绿肥未成熟前及时刈割、翻埋入土。这样不仅能增加茶园生物多样性,提高土壤覆盖度和生物活性,培肥土壤,而且又能起到遮荫、减少杂草滋生和防止水土流失等作用。 3、施肥壮苗 油茶苗栽植4-6个月后,结合当年抗旱保苗及时追肥,用腐熟发酵后的稀薄人粪尿或2%-5%的尿素溶液在茶苗一侧浇施,每月1次,可促进幼苗生长,并具有抗旱、防冻、壮苗作用。秋季(9-10月)要施基肥,一般在茶行一侧距茶苗20cm处开施肥沟,深度20cm左右,每亩施饼肥150-200kg或农家肥1000-1500kg。 4、病虫草害防治 杂草多、生长快,易与茶苗争水、争肥、争光,影响幼苗正常生长与成活率。茶行间铺草与种植绿肥作物等可有效抑制杂草生长。对已长出的杂草要手工拔除,做到除早、除了。严禁用除草剂除草,以免伤害茶苗。还要注意及时防治炭疽病、假眼小绿叶蝉和茶蚜等病虫害,防治方法以农业和生物防治为主。

油茶种植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X市油茶项目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XX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目录 第一章总论 (3)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重要性 (4) 第三章项目市场定位与投资回报分析 (10) 第四章项目目标与建设方案 (21) 第五章X地区种植油茶风险性分析 (23) 第六章可行性研究结论 (25)

第一章总论 ㈠项目名称及建设地点 1、项目名称:高产油茶林种植 2、项目建设地点:X市名口镇戴村 (二)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 1、项目建设单位: XX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项目建设负责人:何宗位 (三)项目组织单位:X市林业局、X市农业局、X市名口镇人民政府。 (四)项目建设规模:本项目计划开发种植优质高效油茶林30000 亩,新造林分全部使用 2 年生优良无性性上山,达到最佳效果。 (五)项目依托单位:X省林业科学研究所、X市林业局。 (六)项目建设工期:项目建设工期计划为两年,即从2011 年1 月开始至2012 年12 月建成完工。 (七)项目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本项目种植面积30000 亩,经测算,包括租赁土地费、土地开垦平整费、配套排灌设施费及苗种购量等,共计需投入资金5000万元。资金来源:公司自筹。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背景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是我国南方特有的重要木本食用油料植物。中国是油茶的原产地和分布中心。油茶在我国栽培和利用长达2000多年,目前世界上把油茶作为食用油料植物栽培的只有我国,国外没有类似研究报道。油茶林分布于北纬18°28′-34°34′,东经100°0′-122°0′的中低纬度,中、低海拔、土层深厚的低山丘陵地区。遍布我国广西、、X、等17个省区的1100 多个县 (区)。油茶的适生土壤为酸性,在年平均气温14-21℃,极端低温-17℃,≥10℃积温4250-7000℃,年降雨量800-2000mm,无霜期200- 360天的条件围,一般都能生长、开花、结果,具有适应性强、耐旱、耐寒、耐瘠的特点。油茶树一年种植百年受益,有“绿色油库”之称。 全国现有油茶林总面积约400万公顷。其中、X、广西三省(区)占总面积的75.8%。全国茶油常年产量约1 亿公斤,约有2 亿人口食用茶油。油茶的主要产品茶油中,不饱和脂肪酸高达85-97%,为各种食用油之冠。茶油是目前世界上最富营养与健康价值的食用油,被誉为“食油之王”,茶油同时具有医药保健、化工等多种功能。据联合国粮棉油组织统计,茶油市场日益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状况。为此,我国政府于近年来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更是把加快我国农业发展作为全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中心任务,号召全党致力于农业和农村工作,并把加快油茶产业发展列为我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示范及推广项目

附件2: 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示范 申请单位:开化县大溪边乡人民政府 推荐单位:开化县科技局 编写时间:2012 年 5 月 4 日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浙江省财政厅 二○一二年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示范及推广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总论 (一)申请项目概述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属山茶科山茶属植物,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和我国栽培范围最广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其产品茶油是高级保健食用油,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以上,硬脂酸2%-3%,棕榈酸7%-8%,还含有少量的豆冠酸、亚麻酸,且含有天然维生素E。茶油不含人体难于吸收的芥酸和山俞酸,也不含会引起血管硬化的胆固醇,耐贮藏,不易酸败,不会产生引起人体致癌的黄曲霉素。茶油其特有的营养成分具有良好的阻止血脂升高等诸多医疗和保健作用,完全可以与世界优质食用油——橄榄油相比美。 现有的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中,国外主产的橄榄油高产的亩产可达50公斤以上,我国主产的油茶现少部分实行良种化,高标准栽培的亩产也已达到近50公斤。但目前全国平均亩产茶油仅3.5公斤,常山县东案乡油茶林平均亩产茶油4.5公斤,比全国平均单产高,但也与高标准油茶林年产差距有10多倍,可增产潜力极大,这主要原因是我国各地油茶林大多长期自然演替,使品种混杂、低劣,抚育管理方法粗放,对油茶产业各方面基本没有实质性的投入所造成。 常山县东案乡是典型油茶重点乡,也是全省经济欠发达乡镇之

一。全乡油茶面积3.2万亩,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油茶收入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并不多,收入减少。因此农民呼吁政府部门扶持增加油茶投入,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油茶加工企业的崛起造成加工原料的紧缺同样需要油茶低产林改造来提高油茶产量,不断满足企业加工需要。 (二)项目预计目标 1、总体目标 集成现有油茶丰产栽培技术,并辐射到全乡1万亩基地,辐射基地亩产茶油15公斤,比项目实施前亩增产5公斤,按每公斤24元计算,辐射基地亩产值360元,亩增产值120元,年产值360万元,增加产值120万元。 2、阶段目标: 项目分两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为项目执行期(2008年5月到2009年6月),本阶段目标是完成100亩示范林建设,采用油茶高接换种、复合栽培、树体复状等技术,示范推广2000亩。 第二阶段为2009年7月以后,本阶段目标在上年基础上,完成500亩示范林建设,辐射推广10000亩。 3、资金投入及使用计划: 本项目分2年实施,共需投入资金40万元,其中,申请省科技厅拨款30万元,每年15万元;乡自筹10万元(表1)。

高产油茶林 种植可行性实施报告

第一章总论 ㈠项目名称及建设地点 1、项目名称:高产油茶林种植 2、项目建设地点: (二)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 1、项目建设单位: 2、项目建设负责人: (三)项目组织单位:乐平市林业局、乐平市农业局、乐平市名口镇。 (四)项目建设规模:本项目计划开发种植优质高效油茶林30000 亩,新造林分全部使用 2 年生优良无性性上山,达到最佳效果。 (五)项目依托单位:省林业科学研究所、乐平市林业局。 (六)项目建设工期:项目建设工期计划为两年,即从2011 年1 月开始至2012 年12 月建成完工。 (七)项目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本项目种植面积30000 亩,经测算,包括租赁土地费、土地开垦平整费、配套排灌设施费及苗种购量等,共计需投入资金5000万元。资金来源:公司自筹。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背景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是我国南方特有的重要木本食用油料植物。中国是油茶的原产地和分布中心。油茶在我国栽培和利用长达2000多年,目前世界上把油茶作为食用油料植物栽培的只有我国,国外没有类似研究报道。油茶林分布于北纬18°28′-34°34′,东经100°0′-122°0′的中低纬度,中、低海拔、土层深厚的低山丘陵地区。遍布我国广西、、、等17个省区的1100 多个县 (区)。油茶的适生土壤为酸性,在年平均气温14-21℃,极端低温-17℃,≥10℃积温4250-7000℃,年降雨量800-2000mm,无霜期200- 360天的条件围,一般都能生长、开花、结果,具有适应性强、耐旱、耐寒、耐瘠的特点。油茶树一年种植百年受益,有“绿色油库”之称。 全国现有油茶林总面积约400万公顷。其中、、广西三省(区)占总面积的75.8%。全国茶油常年产量约1 亿公斤,约有2 亿人口食用茶油。油茶的主要产品茶油中,不饱和脂肪酸高达85-97%,为各种食用油之冠。茶油是目前世界上最富营养与健康价值的食用油,被誉为“食油之王”,茶油同时具有医药保健、化工等多种功能。据联合国粮棉油组织统计,茶油市场日益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状况。为此,我国政府于近年来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更是把加快我国农业发展作为全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中心任务,号召全党致力于农业和农村工作,并把加快油茶产业发展列为我

油茶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贵州省务川自治县优质油茶基地建设及深加工项目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贵州务川红宇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二0一二年十二月

优质质油茶基地建设及与茶油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 第一章总论 项目背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农林动植物育种工程”中“高产优质油茶新品种选育”的计划、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7年政府支农投资指南”的规划,大力开展利用干果核心种质构建技术,品质形成遗传因素控制技术,亲本选择与定向杂交育种技术,聚合早实性、丰产性、果实品质、抗逆、抗病、果仁品质、抗倒春寒等性状基因,选育菜用、加工等为目标的优质多抗木本油茶专用新品种;油茶是中国特有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江西省赣州市是全国油茶主产区。做好油茶产业开发这篇文章,变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不仅可以增加产区群众收入,而且对“三农”问题促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林业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油茶树全身是宝。一次栽种多年收益。种植油茶树既能绿化荒山,改善生态环境,也可帮助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生态型、观光型林业经济。茶油色泽金黄,清香宜人,营养丰富;茶粕深加工潜力很大,综合利用价值高;油茶花开冬秋,花期长达数月,花蜜浓香;油茶树对土壤条件要求并不苛刻,荒山僻壤、丘陵闲散地均可种植,这些都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为发展我国油茶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建设目标及技术经济指标为:选育高产油茶新品种3-5个,建立良种资源基地100亩,新建设良种林3万亩。新品种产量比主栽品种提高30~50%;结果年龄提前3~5年。建设年产100吨高品质茶油冷榨生产线一条 项目名称: 贵州务川红宇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高品质油茶良种基地与茶油深加工项目 第二章项目建设依据与建设规模 项目立项条件: 项目基地建设地为:务川自治县红丝、焦坝、黄都、都濡等乡镇。

油茶种植技术

油茶种植技术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油茶种植技术 中国是油茶的原产地,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属山茶科是我国主要的和特有的木本油料树。油茶树寿命长,适应性强,丘陵、山地、沟边、路旁均能生长,不与粮、棉争地。油茶不仅能绿化荒山,保持水土,同时是一种常绿阔叶树,叶厚革质,且树干光滑能起防火作用,因此,也是防火林带的优良树种。 一、分布和栽培 油茶适宜栽培区域是指以油料生产为经营目标的油茶适生区域。我国油茶分布界线是:北纬23°30′~31°00′,东经104°30''~121°25′,主要栽培分布区在北纬23°~30°。在分布区范围内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丰富。 我省皖南山区和大别山区各县均可栽培,我市油茶栽培垂直分布以400m以下的低山、相对高200米以下,坡度25度以下,丘陵及盆地周围较适宜栽培。在岗脊及阴坡日照时间短,冷得早,易遭霜冻和北风为害,会使油茶向高生长,侧枝短,果枝少,产量低。不适宜油茶大面积生产。 二、特征和特性 1、特征 油茶为常绿小乔木,高达4—6米,矮的2—3米。花两性,无柄,10月中、下旬开花,开花以后直到次年10月间果实方能成熟,因此,油茶树上花与果同时俱在。

2、适生条件 油茶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要求年平均温度14—21℃,最低月平均温度不得低于0℃,最高月平均温度为31℃,相对湿度在74—85%之间,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且四季分配均匀,日照1,800—2,200小时。 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很强,能耐较瘠薄的土壤,一般以PH值5—6的酸性黄壤为最适宜。但疏松、深厚、排水良好、较肥沃的沙质土壤对油茶生长发育特别有利。生长在向南或东南、西南的向阳山地的油茶,树干粗壮,树冠卵形,结实多,产量高。油茶是深根性树种,主根发达,向下深扎1.5米以上。油茶具有萌蘖性,再生能力强,利用这个特性,可进行老残林更新改造,伐后萌发新枝抚育成林。 3、生长发育过程 新梢:油茶有春梢、夏梢和秋梢。绝大部分花蕾在春梢上分化,春梢在新梢中占98%以上。盛果期前春梢生长旺盛,盛果期后,春梢生长比较缓慢。 花:4月份开始在当年春梢上分化花芽,10月上、中旬为初花期,10月下旬进入盛花期,11月下旬至12月为末花期。每朵花从开放到凋谢为5—6天左右。开花的第1—2天柱头正常,第3—4天开始枯萎,花粉在柱头上第1—2天发芽率最高,生活力最强,最容易受精。油茶一般为虫媒授粉,以异花尤其是异株授粉效果好。盛花期温暖晴朗,昆虫活跃,开花的成果率高。自花授粉和始花、末花期成果率低。因此,在林内应保护和引放土蜂,以提高授粉率和结实量。

油茶精品园建设方案

泰顺县筱村镇葛垟油茶精品园建设方案 一、项目背景分析 “建设绿色屏障,增强富民能力,继续走在前列”,是浙江省提出的“十一·五”林业发展目标,百乡千村兴林富民示范工程是增强富民能力的载体。实施这项工程,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促进林农增收、加快林业现代化进程、强化林业服务职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的出台,为我国油茶产业注入了一剂强心剂。全国各大油茶产区掀起了一股油茶种植热潮。开展以油茶为主导产业的兴林富民示范村建设,对促进油茶产业再次提升,以油茶高水平管理带动毛竹、茶叶等林特产业发展,实现林业增效、林农增收,是项目建设的根本目标。 二、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一)区位及自然生态条件 泰顺县筱村镇位于本县中北部,是文泰线上近年来兴建的重要集镇,东临凤洋乡,南接三魁镇,西界下洪乡,东北到新浦乡,与县城交通距离39公里。全镇共14个行政村,,1.6153万人,是该县中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运输中心。全镇土地总面积121299亩,林业用地98341亩,森林覆盖率75.58%,生态环境十分优越。 项目区山地资源丰富,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雨热基本同期。地貌基本特征为中山丘陵、海拔高度由西北向东南逐级抬升,最高海拔达1017.5米;土壤以红壤和黄壤为主;年平均气温

16.1℃,极端最高气温37.2℃,极端低温-10.5℃。≥10℃活动积温4999.1℃,无霜期242天。年日照时数1759.2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40%,是全省日照最少的一个县。年降雨量1980.6毫米,年降雨日数在199.4天,以春末夏初的梅雨期较集中,占全年雨量的28.8%。年蒸发量1107.4毫米。年相对湿度82.0%。属于典型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加上生态基础好,是建设丰产优质油茶基地和茶叶等林特产品基地的有利条件。 (二)社会经济条件 全镇共5047户,总人口16153人,土地总面积121299亩,水田6875亩。2009年全镇人均收入5301元,其中林业收入1974万元。经济来源主要依靠以农业为主的种植业和外出务工。 (三)油茶产业现状 全镇现有油茶面积2100亩,多为八十年代初栽种的,原由集体管理,九十年代中期承包到户,剩余劳力逐渐向油茶产业转移。镇里通过组织人员外出参观、培训,摸索了一套管理经验。每一年铲扶1~2次,施肥1次,每三年深挖垦复1次的管理方式已成为人们的传统管理模式,油茶收入逐年增加。2009年全镇总产茶籽4.5万公斤,油茶产值仅18万元。 目前油茶产业存在的问题:一是基地大部分是八十年代开发的,品种老化,树龄较大。二是由于经营水平较低,除垦复施肥外,先进生产技术难以推广。三是油茶产品的精加工和品牌建设还比较滞后。 (四)油茶产业发展前景

油茶低产林改造作业设计

油茶低产林改造作业设计 13林业三班 第一组 组员:×××××××××××× 二零一五年五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项目名称..............................................................3责任单位..............................................................3建设地点..............................................................3项目负责人............................................................3参加规划设计人员.....................................................3建设时间..............................................................3总则..............................................................3改造原则....................................................4相关规程..........................................................4第二章基本情况 地理位置.....................................................5 自然条件..........................................................5社会经济条件..........................................................6 第三章外业调查 项目基本情况..........................................................7 油茶林现状及分析.......................................................7 产量计算 (9) 第四章技术措施与管理 林地管理..............................................................10树体管理..............................................................11防治病虫害............................................................13第五章抚育改造工作管理 加强对油茶林抚育............................13

完整版油茶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油茶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市场分析 第三章自然条件和厂址选择 第四章产品方案与工艺技术 第五章环境保护及其它 第六章项目实施进度 第七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八章经济效益分析评价

第一章概述 1.项目背景 这几年国家对地方优质资源相当重视,先后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近来在油茶产业会议上强调指出发展油茶等木本粮油产业兼具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重要性。要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重要指示精神,科学规划,统筹部署,以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广泛调动山区农民和龙头企业的积极性,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改良品种、提高单产,进一步挖掘山地资源利用潜力,努力把油茶等木本粮油产业做大做强,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食用植物油自给水平、改善食物消费结构、促进山区农民增收作出新的贡献。 **市是我省油茶种植面积和低改面积大县,被原林业部授予“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单位”,所辖范坑乡墩头村是油茶专业村,1956年被周恩来总理誉为“绿色油库”。范坑油茶名声不胫而走。上世纪70至90年代,是范坑油茶产业最红火的时候,家家户户都种植,多的一户茶农可采收鲜果5000公斤。近几年来,随着橄榄油等高端食用油产品步入寻常百姓家,价格看涨,营养价值与橄榄油不分伯仲的山茶油产业再起波澜。**市农业专家分析认为,范坑,上白石,潭头等地油茶生产历史文化悠久、距今有300余年,颇有名气,且其生长过程中少有施肥喷药,其品种是全国最晚熟的立冬籽品种,生长期长达13个月之久。历经四季。营养成分完全来自天然无污染的空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