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平县综合文化公园设计说明
罗平县综合文化公园设计说明

罗平县综合文化公园设计说明罗平县综合文化公园设计说明组员:杨永进潘继军杜俊明白云1、规划设计原则1、历史性原则:充分体现罗平县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名2、城的历史韵味等。
3、统一性原则:构图中心、视点中心、基调树种等。
4、文化性原则:宏扬地方优秀文化传统等。
5、生态性原则:所谓生态位,6、即物种在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时间与空间中的地位。
植7、物物种的生态位特征,8、合理配置选择植9、物群落。
10、地方性原则:民族文化性、民族风味性、民族娱乐性等。
11、简洁性原则:构图方案、道路系统等尽量简洁。
12、多样性原则:植13、物选择多样性、构图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植14、物配置多样性。
15、以人为本原则: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16、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17、创造轻松、舒适、独具特色的地方性公园。
2、公园总论1、罗平县概况(1)位置面积罗平位于云南省东部,滇、桂、黔三省(区)结合部,地处东经103°57′~104°43′、北纬24°31′~25°25′之间。
东沿黄泥河与贵州省兴义市接壤,南与广西西林县隔南盘江相望,西南邻师宗县,西至北界分别与陆良、麒麟、富源3县(区)接界,有“鸡鸣三省”之称。
(2)历史沿革罗平历史悠久,西汉时曾设漏卧国(今罗平)。
隋为南宁州属地。
唐初隶南宁州总官府,贞观年间为郎州属地。
天宝年间为罗雄部,属南诏石城郡。
宋为东爨乌蛮三十七部之一,隶大理国石城郡。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罗雄州辖亦佐县,属曲靖路。
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更名罗平州,属曲靖军民府。
清沿之。
民国二年(1913年)始称罗平县,属滇中道。
民国十八年(1929年)废道,曾直隶省。
1950年3月成立县人民政府,属宜良专区,1954年并入曲靖专区。
1958年10月撤销罗平县建制,并入师宗县。
1959年1月,恢复罗平县建制至今。
(3)地理气候罗平县地处滇东高原向黔西高原过渡的斜坡上,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地质结构复杂,西部和北部是较为完整的滇东高原面,中部属岩溶断陷湖形盆地,东部和南部受河流侵蚀、切割,形成中低山和峡谷相间的地貌,最高海拔为白腊山主峰2468米,最低海拔为鲁布革乡三江口722米,相对高差1746米。
综合公园设计主题及思路

悠然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河—合—和
海安历史悠久,是南通江淮文化的源头。
综合
合二为一
融合
功能完善 (娱乐、文化、游憩)
景观性+实用性
(现代为主、存在视觉轴线) 多风格融合
悠然
出发点和落脚点
综合公园: 具有较完善的设施及良好环境 可供游客和居民游憩休闲、游览观光的 有一定规模的城市绿地。
4、文脉传递理念
采用灵活多变的运营模式,除了满足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外,还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改革开放以来,海安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城市环境和城区绿地的需求越发强烈。
5、经营运作理念
以人为本理念 从当地大众游憩行为需求出发,设置满足其喜好的休闲游憩项目。
生态保护理念 以生态学原理为依据,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科学利用自然。
风格突出理 通过合理的景观设计,打造当地独特气质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3
设计理念
4
深度挖掘地域文化,使公园成为文脉传承的载体,展现海安的深刻内涵和风土人情。 文脉关键点: (江淮文化起源的地方)海安青墩遗址的发现把江淮地区的历史向前推移了5600多年,轰动了考古界。
1、复合性强的城市公园 不仅是带有活动休闲设施的游憩空间,还是一个地域空间的片区概念,可以有序地融合城市生态保育修复、体育休闲、社区服务、科普文教、知识服务产业点(文化创意、会议会展等) 2、功能性突出的城市公园 出入口、观赏游览区、安静休息区、文化娱乐区、体育活动区、儿童活动区、老年人活动区、公园管理区 3、景观性明显的城市公园 以时间为点,继承过去展望未来的景观轴线 4、现代性风格的城市公园 设计中尽量采用现代形式语言,结合新材料、新工艺,使公园充满时代感。设计风格不走传统园林风格路线或单纯的原始生态路线,体现科技美与生态美并举的美学思想。
文化主题公园规划设计研究——以高密市凤城公园为例中期报告

文化主题公园规划设计研究——以高密市凤城公园为例中期报告一、研究背景和目的文化主题公园是以传播和弘扬特定文化为主题,结合游乐设施、休闲娱乐、文化展览等元素的综合性公园。
文化主题公园不仅可以满足市民的娱乐休闲需求,还可以通过文化展览和活动的形式增加市民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感。
高密市凤城公园是高密市重要的城市公园之一,公园位于市中心,是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本研究以高密市凤城公园为例,旨在研究文化主题公园的规划设计,以优化和升级高密市凤城公园的服务功能,提升公园的整体形象和文化内涵。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1)对高密市凤城公园现状进行分析,包括公园的地理位置、规模、绿化率、游乐设施和服务设施等方面的情况。
(2)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探讨文化主题公园的建设形式、功能布局、文化表达方式等方面的经验和创新。
(3)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方法,了解市民对高密市凤城公园的使用情况和需求,以及市民对文化主题公园的认同感和期望。
(4)根据研究结果,设计高密市凤城公园文化主题公园的规划方案,包括公共空间、游乐设施、文化展览、美食街区等方面的布局和设计。
2. 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法:通过查阅专业资料、学术论文和相关案例,了解国内外文化主题公园的建设经验和创新做法。
(2)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市民对高密市凤城公园的使用情况和需求,以及市民对文化主题公园的认同感和期望。
(3)深度访谈法:与公园管理者、设计师、市民代表等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公园规划设计的实施情况和市民需求的反馈意见。
(4)实地调研法:对高密市凤城公园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公园的地理位置、规模、绿化率、游乐设施和服务设施等方面的情况。
三、初步研究结果1. 高密市凤城公园现状分析高密市凤城公园位于市中心区域,占地面积约150亩,公园绿化率较高,游乐设施包括儿童乐园、草坪花园、篮球场等。
服务设施包括休闲咖啡店、公共卫生间、停车场等。
2. 文化主题公园的建设形式和功能布局文化主题公园应该侧重于文化元素的设计和展示,包括主题文化展览、文化活动及演出、文化美食和特色商业街区等。
城北综合公园设计说明书

综合公园设计图城北公园设计说明书1.公园概况:公园占地面积为13.88公顷,南临环城北路,西以关山路为界,北为北一路,地理位置重要。
公园的周边环境基本情况是,北部为新城区,南部为老城区,东部为工业区,西部为居住区,公园设计也要符合周边环境的功能需要。
园内地形复杂,东部和西部都为高度不等的小山坡地。
2.公园性质:该公园为城市综合性公园,主要以市民休闲活动,体育健身,举行大型市民活动,教育展览等功能为主。
公园设计具有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
3.游人容量计算:C=A/Am=138800/60=2313(人)设计作品完全符合功能、游人游玩的要求。
设计了足够的休息活动场所,水景植被也满足众多游人的游玩要求,节假日人流众多,公园有多个广场供使用,道路设计对人流分散也有重要的作用。
4.设计原则:(1)使用功能性强。
满足市民休闲活动、娱乐、教育、体育健身等需求。
(2)生态环保的原则。
强调生态,设计根据原地形植被的情况,结合功能要求,达到设计的完美。
(3)符合城市文化背景。
以“工艺美术之乡”著称的东阳,文化遗存丰富。
用具有中国特色的装饰元素来打造成工艺主题的公园。
(4)节约成本,经济适用。
设计形式比较简洁开放,建筑设施也以简洁为主,成本较低。
(5)体现时代特色的原则。
利用新的建筑形式、新材料、新工艺技术来设计。
5.设计构思:(1)体现“工艺”的魅力。
作品中有包括中心广场、雕塑群墙、工艺品公司建筑等等多个景点来体现。
(2)体现时代进程、高科技对人类生活娱乐的影响。
(3)利用原地形特点,改造地形使它更符合设计主题的要求。
6.总体布局:公园以功能分有9个区,由于地形因素,我将两个山坡设置为安静区,公园下半部分平地设置为中性区,上半部的平地为喧闹区。
根据周边的环境来分功能区,具体逐个说明。
A.现代文化娱乐区:北部为新城区,设置在主入口的旁边,可以举行大型活动、会展等。
B.儿童活动区:公园西部为住宅区,旁边设有次入口,可供住宅区儿童活动,而且儿童活动区离中心广场、主入口、游乐场较近,极适合儿童进行游乐活动。
罗平森林公园简介

罗平森林公园简介
罗平森林公园位于云南省罗平县境内,是一个集自然景观、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历史于一体的综合性森林公园。
公园内的地形复杂,有高山、丘陵和平原等多种地形,森林覆盖率高,植被丰富,被誉为“滇东明珠”。
公园内有独特的景观资源,如美丽的瀑布、奇特的地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等。
此外,罗平森林公园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如古老的彝族文化、红色文化等,这些文化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旅游体验。
公园内的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游客可以方便地进行徒步、露营、摄影等户外活动。
同时,公园内还有许多特色美食和手工艺品,如蜂蜜、豆腐、刺绣等,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购物和品尝当地美食的机会。
总之,罗平森林公园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户外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胜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和度假。
建平县人民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建平县人民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摘要】享有“城市之肺”和“城市的起居室”之称的城市公园,成为当今城市居民生活和娱乐不可缺少的重要场所。
通过以建平县市民文化公园的景观设计营造为例,对城市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城市公园公园设计文化延续1 引言城市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现代城市的窗口和文明的标志。
它作为城市主要的公共开放空间,不但担负着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功能,而且还能绿化、美化城市环境,给市民提供一个舒适、休闲的活动空间。
在注重环境生态、人居质量、历史文脉和地方特色的今天,景观规划设计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2 项目背景2.1 项目背景近年来,建平县在宏观区域发展战略背景下,随着新城区的规划建设,老城区内以功能优化和疏解为主,迁出不适合老城区发展的部分工业,进行功能置换。
通过增建绿化公园和广场,提升老城区土地价值。
在这样的背景下,建平人民政府决定在老城区内建设市民文化公园,以公园建设为契机,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和改善市民户外休闲的活动环境,打造特色鲜明并具有标志示范作用的综合性公园。
2.2 设计范围规划市民文化公园位于老城区内,南邻牤牛河,北与县政府距离约600m,仅一街之隔;南与叶柏寿火车站隔河相望,区位条件优越。
公园规划范围东至光明街,南至北滨河路,西至文化街,北与万寿路以南居住组团相接,东西宽约250m,南北长约290m,总面积约6.77ha。
2.3 现状分析公园周边现状都是低矮的民房,杂乱无序。
地块高差较大:北部最高点约为海拔414m,近安兴小区一带最高,有一陡坡高差约7m;东边下烧锅集贸市场一带最低约为海拔400m。
整体地形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
目前规划公园内大部分用地是农作物种植地及零星苗木种植地为主。
3 设计构思3.1 规划定位3.1.1 规划目标结合公园条件,打造一个体现建平城市文化特色、富有魅力的城市空间,实现公园周边综合开发和运营。
塑造城市公共活动中心:民众共享、绿色和谐的市民游憩之园;塑造一个具有文脉传承意义的文化展示之园;以公园建设为契机,带动周边的发展,形成特色鲜明、标志示范作用的城市精品之园。
古镇公园规划设计理念

古镇公园规划设计理念古镇公园规划设计理念古镇公园是一个与众不同的项目,既要传承和保护古镇的历史风貌,又要创造一个宜人的休闲场所,以满足现代人对于自然、文化和娱乐的需求。
在古镇公园的规划设计中,我们秉持以下三个理念:保护传统、创新发展、可持续运营。
首先,保护传统是古镇公园规划设计的核心理念之一。
古镇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记忆,作为一个古镇公园,我们要尊重和保护这一传统,同时加强对历史建筑、文物和民俗的保护与传承。
我们将设置专门的保护区域,对古镇的历史建筑进行修复和整治,并将他们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融合,形成一幅独特的画面。
此外,我们也将通过展览、文化节庆等活动,向游客介绍古镇的历史和文化,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古镇的价值与魅力。
其次,创新发展是古镇公园规划设计的另一项重要理念。
作为现代公园,我们要与时俱进,结合当地的特色和人文环境,提供丰富多样的娱乐和休闲项目。
在公园的规划中,我们会设置游乐设施、运动场地、健身区等,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同时,我们也会引入现代科技,打造数字化导览系统、虚拟现实等体验项目,让游客可以更加便捷地了解古镇的历史和文化。
这些创新设计将带来更加丰富和多元化的游览体验,吸引更多的人们到古镇公园来游玩。
最后,可持续运营是古镇公园规划设计的重要原则。
我们要设计公园的运营模式,使其能够持续发展并为周边的居民和经济带来利益。
首先,我们将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问题,引入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减少公园的对环境的影响。
其次,我们会与当地的居民和商家合作,共同开展经济活动,增加居民的收入来源,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最后,我们将建立健全的管理和维护机制,确保公园能够长期运营,并且保持良好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综上所述,古镇公园规划设计的理念包括保护传统、创新发展和可持续运营。
我们将通过保护古镇的历史风貌和文化遗产,创造一个既能满足现代人需求的休闲场所,又能为当地居民和经济带来利益的公园。
相信在这些理念的指导下,古镇公园将成为游客喜爱的目的地,也成为古镇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新亮点。
民俗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详解民俗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着中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文化旅游正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已成为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民俗文化主题公园应运而生深圳中华民俗村、北京中华民族园、武汉中华民族园先后兴起。
民俗文化主题公园是以特定历史时期或者特定地域的民俗文化为主题经过艺术地加工、提炼而塑造的给游人带来娱乐性和体验性的模拟景观。
民俗文化主题公园作为主题公园的一种重要类型不仅满足了游客多样化的休闲娱乐需求而且集中展示了多姿多彩的中华民族民俗文化有利于民俗文化的宣传和交流促进民族文化发展同时一个成功的民俗文化主题公园提升了地区的旅游形象和文化品位为所在地区带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民俗文化主题公园根据表现出的民俗文化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历史民俗文化型、民族民俗文化型、异地民俗文化型然而根据表达形式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原地自然式、异地仿建式。
各类民俗文化主题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都有特定的功能特性对城市的建设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和作用。
民俗文化主题公园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文化功能、社会功能、经济功能三个方面。
民俗文化主题公园的景观设计要突出创意、个性、娱乐、传递文化等特性。
随着游客对古文化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提高民俗文化主题景观利用其独特创意、鲜明个性的特点激起人们深入了解和体验的兴趣。
特色鲜明的主题文化景观向游客展现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画卷给人新奇的审美体验成为民俗文化主题公园成功发展的核心和灵魂。
现代游客追求的娱乐模式是,不仅有身体的感官体验,还要有心灵的精神体验,独特的文化是吸引游客的核心内涵。
与一般具有游憩、休闲、观赏功能的城市公园的不同娱乐性是主题公园的主要特点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大人们渴望能在忙碌的生活之余有一个能够轻松娱乐的空间环境人们来到主题公园的目的就是寻找快乐体验快乐的主题公园的娱乐特点也就决定了烘托娱乐气氛的景观是民俗文化主题公园景观特征营造具有独特娱乐气氛的景观环境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平县综合文化公园设计说明罗平县综合文化公园设计说明组员:杨永进潘继军杜俊明白云1、规划设计原则1、历史性原则:充分体现罗平县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名2、城的历史韵味等。
3、统一性原则:构图中心、视点中心、基调树种等。
4、文化性原则:宏扬地方优秀文化传统等。
5、生态性原则:所谓生态位,6、即物种在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时间与空间中的地位。
植7、物物种的生态位特征,8、合理配置选择植9、物群落。
10、地方性原则:民族文化性、民族风味性、民族娱乐性等。
11、简洁性原则:构图方案、道路系统等尽量简洁。
12、多样性原则:植13、物选择多样性、构图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植14、物配置多样性。
15、以人为本原则: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16、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17、创造轻松、舒适、独具特色的地方性公园。
2、公园总论1、罗平县概况(1)位置面积罗平位于云南省东部,滇、桂、黔三省(区)结合部,地处东经103°57′~104°43′、北纬24°31′~25°25′之间。
东沿黄泥河与贵州省兴义市接壤,南与广西西林县隔南盘江相望,西南邻师宗县,西至北界分别与陆良、麒麟、富源3县(区)接界,有“鸡鸣三省”之称。
(2)历史沿革罗平历史悠久,西汉时曾设漏卧国(今罗平)。
隋为南宁州属地。
唐初隶南宁州总官府,贞观年间为郎州属地。
天宝年间为罗雄部,属南诏石城郡。
宋为东爨乌蛮三十七部之一,隶大理国石城郡。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罗雄州辖亦佐县,属曲靖路。
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更名罗平州,属曲靖军民府。
清沿之。
民国二年(1913年)始称罗平县,属滇中道。
民国十八年(1929年)废道,曾直隶省。
1950年3月成立县人民政府,属宜良专区,1954年并入曲靖专区。
1958年10月撤销罗平县建制,并入师宗县。
1959年1月,恢复罗平县建制至今。
(3)地理气候罗平县地处滇东高原向黔西高原过渡的斜坡上,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地质结构复杂,西部和北部是较为完整的滇东高原面,中部属岩溶断陷湖形盆地,东部和南部受河流侵蚀、切割,形成中低山和峡谷相间的地貌,最高海拔为白腊山主峰2468米,最低海拔为鲁布革乡三江口722米,相对高差1746米。
境内河流为珠江水系,主要河流有九龙河、块泽河、黄泥河、及八大河(南盘江)等25条,分别流经县境中、东北、东南和西南部,汇集于三江口,经广西注入珠江归南海。
县内除南部八大河一带属南亚热带气候外,其余皆为高原季风气候。
夏季受暖湿气流影响,多大雨和暴雨;冬季受昆明静止锋控制,常阴雨连绵。
年平均降雨量1743.9毫米,是全省的多雨区之一,年平均相对湿度85%,年平均日照时数1685小时,年平均气温15.1℃,年均无霜期为280天左右。
罗平历史悠久,山奇水秀,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深沟峡谷纵横,盆岭相间,碳酸盐岩广布,有非常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奇观。
自然景观有十一类87个景点、人文景观有五大类41个景点,景区面积144.7km2。
景区以其气势雄伟的瀑布群落、幽深险峻的峡谷、挺拨秀丽的峰丛、独特的地貌奇观、苍莽的林海、溢彩溜金的油菜花海、蜿蜒曲折的河流、玲珑剔透的滩跌、碧绿如玉的湖泊、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丰富的文物古迹等构成了自然、人文景观荟萃的旅游胜地。
早在公元1638年,明代大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就曾来到罗平,饱览了罗平的山水美景之后,留下了罗平山水“著名迤东”的感叹。
近几年来,罗平和有关部门经多方努力、筹积资金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
修通了125公里旅游环线,串起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奇观——金鸡孤峰群、世界最大的自然花园——油菜花海、世界最大的瀑布群落——九龙瀑布群,幽深险峻的鲁布革峡谷、神秘的地下电站、多彩多情的多依河和气势磅礴的十万大山等一系列精品景区、景点,构成了一条多姿多彩的旅游黄金线,吸引了众多的旅游者前往罗平观光游览。
2001年被云南省政府优选为全省23个重点景区(点)和7个具有发展潜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景区之一。
(4)人口民族 2003年末,总人口538143人,其中:农业人口496227人,占总人口的92.21%。
境内居住着汉、彝、布依、苗、回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7.12万人,占总人口13.23%。
2、方案设计通过公园设计的需要,以及综合公园地理特征及地貌地况的分析,和调查罗平县的历史资料,将公园分为五个大区:综合文化游览区、安静休息区、体育运动区、儿童游乐区、公园管理区。
其中综合文化游览区有:以罗平县面名原因为主题的罗雄塔,展览馆,文艺馆,舞场和剧场。
体育运动区分为: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等。
儿童游乐区分为:安静休息区分为:公园管理区分为:停车场、职工住宿区、办公区、苗圃等。
3、各种指4、标5、6、主要绘图包括:总平面图、现状分析图、功能分区图、道路系统图、绿化规划图、局部景观效果图、竖向设计图、鸟瞰图等3、分区介绍、各大区介绍1、安静休息区,是个人民休息和游览的地区。
为公园西部起步区,以山体和大的水面为主要特质,空间开阔,该区功能主要为广大游人特别是青少年提供兼具有教育与游憩功能的户外活动场所,活动设施的引入以满足教育性与游憩性为原则,该区游人量大,但树木多,大多数是很茂密的树林。
可以拱大量的游人休息和游览。
这个区的占地面积是这公园相对其他区是最多的。
因此。
也起到主导全园的作用。
联系全园的作用。
安静休息区的构成。
由自然林和一些特色树种,一些观赏和游览休息用的亭子。
一些小的自然式休闲广场。
可以满足人们各种休息游览需要。
设计思想,本分区主要是以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理念为设计思想。
充分考虑用绿色来美化我们的家园。
与生长健壮的几个树种为骨干,突出周围环境季相变化特色。
在植物配置是根据地形的高低起伏和天际线的变化,采用自然式配置树木。
在林间空地中可设置草坪、亭、廊、花架、坐凳等。
树种主要应用当地的本地树种,适当的用外来树种。
这样的配置可以体现当地特色。
也可以丰富种群。
有理由不受病虫害的大范围的影响。
区中,各级道路相互接通,方便游人们能到达不同的地区。
能完成不同的娱乐项目。
树木颜色变化:主要是绿色基调,但也有红色的鸡爪槭等一批变色树种。
安静休息区的主要景点是“罗雄塔” ,罗雄塔位于山顶上,登上塔的顶端,可以看到全园的全景。
塔中设有大量的具有纪念意义的碑文、雕刻、塑像等。
体育活动区体育活动区主要设计在居民区的附近,方便居民出入。
设计了不同种类的的体育活动项目,方便不同的体育爱好的运动人生。
各种体育运动场设计在附近,方便出入和交通等。
公园管理区是提供公园管理的场所。
是供给管理区的工作人员居住和办工的地方。
要具有不影响游人休息和游览的要求。
具有方便管理公园的要求。
专门设有专用通道。
可以尽量减少对公园的影响。
综合文化区通过分析地形和罗平的历史,本区充分体现罗平悠久的历史韵味,设计了展览馆、文艺馆和舞场剧场。
展现了文化性、历史性、地方性、多样性。
另外此区的集散广场的构图采用了“鸡”形图,充分说明了罗平县“鸡鸣三省”的美誉。
儿童娱乐区为促进儿童门的身心健康而设立的专门活动区。
本区的设计是从入口就可以看到一个唐老鸭的雕塑。
园中设有绿色迷宫。
可以供大人和小孩玩。
还有一些小孩的各种活动场所。
例如有小孩玩的各种游戏和娱乐设施。
园中种植各种植物。
促进小孩学习爱护自然。
园中的主要设施重要有攀梯,吊环,圆筒等。
(二)、各种图介绍1、道路系统图(1)、道路系统的分级:根据公园设计要求以及公园的面积大小,将公园道路系统分为出入口道路+四分级道路系统。
出入口道路:分主出入口道路和次出入口道路。
前这指主大门到中心广场的道路,宽20M,两边种有高大乔木银杏和树球,采用了一高一矮的种植手法,具有丰富的参差感和韵律感。
次出入口内设计了广场,有很好的集散空间。
四分级道路系统:一级道路、二级道路、三级道路和四级道路。
一级道路主要指机动车道,宽8M;二级道路主要指游览车道,宽6M; 三级道路主要指通往各个景点的道路,宽3M,主要是引导游人到各景点、专类园,自成体系,组织景观;四级道路主要指散布在公园各个景点的游步道,为游人散步使用,宽1。
2M,是公园中最多的道路。
(2)、园路线形设计与地形、水体、植物、建筑物、铺砖场地及其他设施结合,形成完整的风景构图,创造连续展示公园景观空间或欣赏前方景物的透视线。
主要纵破小于8%,横坡小于3%。
园路在危险地段设置了防护设施,如栏杆就是其中一种。
(3)、园路的布局此公园的道路主要通过公园的绿地内容和游人量的大小来确定。
主次分明,因地制宜,有地形密切配合。
如水边的园路主要通过地形分析,环山绕水,但没有和水平行,同时因为依山面水,活动人次多,园林小品多,如花架,石凳等。
在平坦的地段弯曲柔和,密度有时大有时小,主要按地形环绕,没有形成回头路的格局,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
在丘陵地段,更是美妙绝伦。
(4)、弯道的处理总体来说,此园路的转弯衔接通顺,符合游人的规律。
在设计时,园路在遇到建筑物、植物、山水、陡坡等障碍,必然产生弯到。
但本设计没有过多的改造原由地形,而是合理的应用障碍物能组织景观的作用,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另外,园路的转弯处,应用了外侧高,内侧低的的处理手法,以妨事故发生。
(5)、园路交叉口处理当两条园路交叉或从一干道分两条小路时,必然会产生交叉口。
其中,当两条主干道相交时,交叉口做了扩大处理,做正交方式,形成小广场,方便行车和行人。
当小路和主干道交叉时,采用了斜交的处理手法,但适当地控制了交叉口的数量和和他们之间的接近程度,达到了主次分明,相交角度适宜的效果。
另外,在“丁”字形交叉口,点缀了不同风格的景点,丰富了公园的观赏性。
上山路与主干道交叉自然,藏而不露,吸引游人入山。
在纪念性园林中,主要采用了正交手法,如罗雄塔就是一处。
(6)、园路与建筑的关系当园路通往大建筑(如展览馆)时,为了避免路上游人干扰建筑内部活动,在其前面设计了类似“鸡”的集散广场,使园路由广场过度再到建筑物,同时表达出了罗平县“鸡鸣三省”的美誉;当园路通往一般建筑物时,在建筑物面前适当的加宽了路面,形成分支,发表游人分流。
此外,整个公园没有园路通过建筑物。
(7)、园路与桥本公园有两道桥,都设置在水面较窄的地段,节省了材料,桥身与岸边垂直,创造游人视线交叉,方便游人观景。
园路与水边的建筑物形式、风格体量、色彩与公园的总体设计、周边的环境相协调一致。
2、绿化规划图整个公园的植物组群类型及分布,主要根据罗平县的气候状况、园外的环境特征、园内的立地条件,结合景观构思、防护功能要求和当地居民游赏习惯确定,作到充分绿化和满足多种游憩及审美的要求。
(1)、公园绿化树种的选择以乡土树种为主,外来驯化树种为辅,充分运用原有有树木和苗木,以大苗为主,适当密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