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管线设计说明
综合管线绘制要求

综合管线绘制要求:
1.综合管线绘制内容包括:平面图(包括机电、消防、弱电各专业图纸)、剖面、图例、
设计说明、局部大样图
2.各专业图纸的整理(前提:第二版施工图后,各专业最新图纸,包括变更的穿插跟踪)
3.各专业管线图层、颜色、线型的设置要求(或者采用参照),具体要求详附件1
4.对底图的处理:包括对建筑结构底图的灰度化,升降板区域、轴网、防火卷帘单独设置
图层,梁的尺寸标注
5.图面质量要求:文字、尺寸、标注统一标准,图层分专业分系统(可关闭和冻结图层)
6.管线布置要求:合理布置管线(管综布置原则:分层,小管让大管等避让原则),满足
吊顶标高,无吊顶区域尽量提升空间高度,定位标高清晰准确,满足现场安装和工序要求,便于检修维护,布置整齐美观。
7.对剖面的要求:管线复杂区域,走道,进出核心筒等部位增加剖面图,在剖面图中明确
管线走向、标高、定位、间距等
8.控高要求:精装区域、特俗部位的净空要求,主要有地下车库、机械车位、走道、办公
区、电梯厅、大堂
9.尽量考虑设置综合支架,考虑支架安装空间、检修空间
10.对各专业变更的及时跟踪衔接,将管线调整的变更整合到综合管线图中
11.发现并修正原设计错误,出方案报告调整,特别是涉及管线路由标高定位走向调整的,
后期专业拆分图以调整的综合管线图为依据进行深化
12.考虑与室外管线的接驳,为综合预留洞图提供参考依据。
综合管线绘制节点:
地下室综合管线在机电单位进场前(12月前)绘制一版,机电单位进场后在深化一版,以综合管线图为依据,出一次结构综合预留洞图以及电气预留预埋图,尽量预埋准确减少后期返工。
室外管线综合设计说明

目录1概况 (1)2设计依据 (1)2.1设计资料 (1)2.2相关规范、标准 (1)3设计范围 (1)4设计原则 (1)5综合管线直埋敷设要求 (2)6排水工程 (3)6.1设计原则 (3)6.2雨水排向 (3)6.3污水排向 (3)6.4设计参数 (3)6.5材料及做法 (3)7给水消防管线 (4)8厂区照明 (4)9电力管道 (5)10通信管道 (5)11注意事项 (5)1概况本工程为XXXXXXXXXXX项目项目。
规划地块位于XX市XX区XX路西,XX路南,规划路北侧地块,详见用地红线图。
总用地面积11334m2,总建筑面积24140.40 m2(其中地上23546.06 m2,地下594.34 m2(消防水池及泵房))。
总体布局分为五个单体,三大两小,分别为三栋五层厂房,一栋一层附属用房,一间门卫。
其中B1~B3为多层厂房,地上5层,高度23.7m,建筑面积分别为10286.70、6851.95、6852.85m2,工业建筑火灾危险品分类为丙类。
生产辅助用房地上一层,高度3.9m,建筑面积119.46m2,工业建筑火灾危险品分类为丙类。
门卫地上一层,高度3.9m,建筑面积29.44m2。
本项目使用年限为50年,耐火等级为二级,建筑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烈度为7度。
地块出入口位于东侧XX路上,距离道路交叉口70m以上,场地内道路通畅,沿基地外围一圈设置不小于4米宽的环形消防通道,沿路布置机动车以及非机动车停车位。
项目机动车停车标准按工业:0.4辆/100 m2,办公1.6两/100 m2计算,共设置100辆;非机动车停车标准按0.4-0.6辆/100 m2,办公3/辆/100 m2计算,共50辆。
2设计依据2.1设计资料1、建设单位提供的本项目用地红线、地形图及附近的市政给水、污水、雨水、强弱电管道现状资料和图纸。
2、已审批的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3、建筑专业提供的建筑总平图。
2.2相关规范、标准(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2019(2)《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3)《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
综合管线设计说明

管线综合施工总说明1.综合管线规划原则1.1综合管线规划为合理利用有限地下空间,统筹安排各类工程管线,确定地下空间位置,协调各类工程管线之间的关系,为工程管线规划、设计、管线实施及规划管理提供依据。
1.2 工程管线综合规划主要内容:确定各类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的排列顺序和各类工程管线的最小水平净距、最小垂直净距;确定各类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的最小覆土深度;确定各类工程管线的平面位置及周围建(构)筑物的最小水平净距和最小垂直净距。
1.3 工程管线应满足近期建设要求,并保留远景发展的需要。
1.4 各类工程管线内容有:给水管道、雨水管道、污水管道、电力管道(强电管线)、燃气管道及信息管道(弱点管线)(移动、联通、电信、有线电视)等,各专业规划应相互协调。
2.设计规范、标准2.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2.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年版)2.3《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2.4《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 34-2010)2.5《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2.6《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2.7《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2.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2.1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电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2.11《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373-2006)2.12《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GB50374-2006)3.设计原则3.1管线规模容量按远期考虑,管网系统都按远期规划进行设计;3.2管线布置采用先人行道后车行道;检查检修频繁的管道优先布置于人行道上;重力管道优先布置;3.3设计范围内,所有管线均考虑埋地敷设;3.4所有管线符合各管线设置的规范及埋深要求,相互间在平面及竖向不发生碰撞,与道路构筑物不发生矛盾;3.5结合道路设计,在不妨碍工程管线正常运行、检修和合理占有土地的情况下,使路线简捷;3.6所有的排水均考虑重力排除,尽量避免提升,需要特殊处理的排水另行考虑;3.7尽量减少管线在道路交叉口处交叉。
综合管廊施工图结构设计说明0806

10.结构图中未包括粉刷厚度。
6.《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2012) 7.《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 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10.《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11.《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42/242-2014) 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13.《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11) 14.《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15.《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 16.《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2008) 17.《给水排水工程混凝土构筑物变形缝设计规程》(CECS117:2000) 18.《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19.《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20.《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2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 2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13) 2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 24.《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 50046-2008) 25.结构计算所用软件采用 PKPM 结构软件(2010 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理正工具箱》 (7.0 版) 广厦建筑结构 MIDAS CIVIL 等国家现行有关规范规程
8.设计抗浮水位:根据地勘报告揭示,拟建场地地势相对较高,地层中无好的含水层,据调查,
场地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地层深处的裂隙水,埋藏较深,场地有较厚填土,遇降水可能存在滞水,
弱电综合管路系统设计方案

弱电综合管线系统设计说明一、概述弱电系统是现代建筑物内的综合系统工程,包括: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平安防范系统、卫星接收及电视系统、一卡通管理系统、公共广播系统等。
它和大楼内全部建筑物的机电设备诸如:变配电、空调、照明等设施有密切关系。
大楼弱电系统对建筑物来说是一个整体,每个弱电系统都有电缆管线,整个大楼遍布着弱电系统的电缆。
管路设计的目的是使这些电缆按确定的规律,合理有序地安置在大楼内的综合管路中。
弱电综合管路的工程设计,其内容包括和整个弱电系统相关的弱电预埋管、预留孔洞、弱电竖井、桥架、管路及系统的电源供应、接地、避雷、屏蔽和机房。
综合管路的设计和施工还牵涉到和其它管道(如暖通、给排水和强电)的关系,以及建筑功能的综合配管或调整,桥架敷设预埋等。
浙江电力生产调度大楼弱电系统应是特殊完善、先进的。
而规范、整齐、通畅的管路、桥架系统是弱电系统的综合功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
尤其是项目前期阶段,须要对弱电系统的综合管路进行统一设计,在土建施工时,就需进行预埋工作,以保证弱电工程实施时各种管线均能敷设到位,同时不相互干扰、相互碰撞。
二、需求分析临海市公共租赁房智能化系统包括安防监控系统、可视对讲系统、一卡通停车场管理系统、通信语音系统、无线巡更系统、机房设备系统等。
综合管线系统必需满足大楼弱电各子系统管线需求。
三、设计依据临海市公租房二期智能化工程方案设计图纸JGJ/T16-92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GBJ116-8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067-9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A/T75-94《平安防范工程程序和要求》GB50198-94《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Y/T106-92《有线电视广播技术规范》GBJ120-88《工业企业共用天线电视系统设计规范》GBJ79-85《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CECS72:2001《建筑和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GB50041-96《锅炉房设计规范》GBKJ-90《通信系统机房设计》GB50174-93《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GB50200-94《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BG12323-90《电视接收机确保和电缆支配系统兼容的技术要求》GYJ41-89《卫星广播电视地球站设计规范》GYJ41-86《有线广播录音、播音室声学设计规范和用户技术要求》GB/T50314-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2-2000《建筑和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YDJ26-89《通信局(站)接地设计暂行技术规范》GBJT-471《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设计施工图集》YD/T926.1-97《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总规范》四、综合管线系统设计1、总体规划1、弱电系统共用一个弱电桥架,出桥架后依据室内装修状况在吊顶内暗敷或墙内暗敷管;2、各子系统的接线箱均安装于弱电井或实体墙上;3、弱电系统桥架均接受热镀锌桥架,桥架厚度参照国家相关标准。
市政管线综合规范

市政管线综合规范篇一:市政工程管线布置规范集,很有用!市政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集第一章总则1.0.1 为合理利用城市用地,统筹安排工程管线在城市的地上和地下空间位置,协调工程管线之间以及城市工程管线与其他各项工程之间的关系,并为工程管线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含分区规划)、详细规划阶段的工程管线综合规划。
1.0.3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时的排列顺序和工程管线间的最小水平净距、最小垂直净距;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时的最小覆土深度;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架空敷设时管线及杆线的平面位置及周围建(构)筑物、道路、相邻工程管线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和最小垂直净距。
1.0.4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应重视近期建设规划,并应考虑远景发展的需要。
1.0.5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应结合城市的发展合理布置,充分利用城市地上、地下空间。
1.0.6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应与城市道路交通、城市居住区、城市环境、给水工程、排水工程、热力工程、电力工程、燃气工程、电信工程、防洪工程、人防工程等专业规划相协调。
1.0.7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地下敷设2.1 一般规定2.1.1 城市工程管线宜地下敷设。
2.1.2 工程管线的平面位置和竖向位置均应采用城市统一的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2.1.3 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要符合下列规定:2.1.3.1 应结合城市道路网规划,在不妨碍工程管线正常运行、检修和合理占用土地的情况下,使线路短捷。
2.1.3.2 应充分利用现状工程管线。
当现状工程管线不能满足需要时,经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后,可废弃或抽换。
2.1.3.3 平原城市宜避开土质松软地区、地震断裂带、沉陷区以及地下水位较高的不利地带;起伏较大的山区城市,应结合城市地形的特点合理布置工程管线位置,并应避开滑坡危险地带和洪峰口。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1.综合布线系统说明本项目的综合布线系统包括网络布线、信息点安装及相应管线、桥架设计。
所有信息点采用86型的信息面板,楼宇的数据传输介质采用24AWG线规的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
根据不同容量选用相应规格的PVC线槽和金属桥架。
我们充分考虑了本项目的环境、运行方式和可能采用的网络结构,结合以往的工程经验,提出了本设计方案。
考虑到该项目的重要性和未来扩展性,我们认为该布线系统应该是一个标准化、模块化、系统化、高度灵活的智能型布线网络。
2.系统设计原则本项目的网络建设应本着高性能、高稳定性、高可靠性、可扩展性与经济适用的原则。
在综合布线方案设计构建中,应坚持以下布线原则:实用性:布线系统应能够在现在和将来适应技术的发展,并且实现数据通信、语音通信、图像通信。
灵活性:布线系统应满足灵活应用的要求,遵循结构化布线的标准,适应不同拓扑结构的网络,在不改变布线系统情况下,能进行设备的移动、更新和升级。
即任一信息点能够连接不同类型的设备,如计算机、打印机、终端。
经济性:在满足应用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造价。
综合布线过程是对各种网络线缆统一规划、统一安装施工过程,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布线、重复施工,节约了线材。
由于采用综合布线系统,单位避免了重复设置信息机构和重复建设信息网络,从整体上讲节省了投资,避免了大量的重复建设,提高了网络效益。
综合布线系统采用标准化的设计,统一安装施工,使整个系统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便于集中管理维护,并减少日后的维护费用。
统一性:整个建筑的信息网络建设基于一个统一的网络管理中心的模式,不同系统不同网络及不同类型的网络之间的连接完全兼容。
兼容性:综合布线系统的设施可以满足多种系统中的性能。
开放性:综合布线系统中使用开放式系统结构,符合国际上流行的标准。
系统对国际上所有著名厂商的产品都应是开放的,可以将不同厂家的不同传输介质和不同设备集成在本系统内。
可靠性:采用高品质的材料和组合压接方式构成一套高标准信息通道,所有线材、器件均通过UL、CAS及ISO论证。
综合管网(给排水专业)说明格式

管网综合方案(给排水专业)说明一、概述 1.1项目背景(1)简述综合管网所依附的新建道路或改扩建道路情况;(2)简述综合管网的工程范围、所涉及的管线种类、现有管线基本情况; (3)简述需要做重大迁移、架空下地、穿越河道、不在道路(包括桥梁、隧道)红线内的管线情况。
图1.1-1 图片格式表格格式 表1.1-11.2设计依据(1)综合管网所依附的新建道路或改扩建道路的设计文件 (2)综合管网规划资料(3)改扩建道路现有管线的探测资料 (4)各管线产权部门的意见(5)采用的主要规范和标准二、布置原则简述综合管网走廊的布置原则。
三、管网综合设计方案 3.1各管网现状与规划情况简述各管线现状及规划情况,包括迁、改建管线;简述设计管线与周边各管线的衔接关系;按需简述各管线相关的厂(站)位置、流向。
3.2管线的数量及容量各管线数量及容量应综合考虑规划要求、产权部门意见及相关政策,宜进行估算或计算确定。
3.3管线的走廊(1)新建道路①阐述各管线在不同路幅上的平面定线;②阐述各管线过街的布置方式及大型交叉口共同管沟的预埋情况; ③综合管网穿越桥梁、隧道时应阐述管线横断面布置方式;④当采用共同管沟方案时,应阐述共同管沟内的管线布置及共同管沟外的其他管线走廊布置。
(2)改扩建道路除应包括前述内容外,还应该说明:①根据管线探测资料和改扩建道路情况及管线产权部门的意见,阐述各管线的保留、迁建、拆除方案;②改扩建的各管线走廊布置方式。
3.4管线的竖向设计(1)简述各类管线的竖向关系;当各管线竖向受条件限制,简述处理措施;(2)简述管线穿越交叉口、道路过街时的竖向处理方式。
3.5特殊情况的处理(1)需穿越特殊障碍物的管线,应有专项处理措施方案,并经相关产权部门的同意;(2)受条件限制布置在道路红线之外的管线,应简述管线走廊布置的理由,较为复杂的宜进行方案比较。
四、问题及建议给排水专业施工图设计说明具体编制有给排水专业按照上述格式及《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相关内容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管线综合施工总说明
1.综合管线规划原则
1.1综合管线规划为合理利用有限地下空间,统筹安排各类工程管线,确定地下空间位置,协调各类工程管线之间的关系,为工程管线规划、设计、管线实施及规划管理提供依据。
1.2 工程管线综合规划主要内容:确定各类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的排列顺序和各类工程管线的最小水平净距、最小垂直净距;确定各类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的最小覆土深度;确定各类工程管线的平面位置及周围建(构)筑物的最小水平净距和最小垂直净距。
1.3 工程管线应满足近期建设要求,并保留远景发展的需要。
1.4 各类工程管线内容有:给水管道、雨水管道、污水管道、电力管道(强电管线)、燃气管道及信息管道(弱点管线)(移动、联通、电信、有线电视)等,各专业规划应相互协调。
2.设计规范、标准
2.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2.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年版) 2.3《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2.4《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 34-2010) 2.5《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
2.6《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 2.7《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2.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 2.1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电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 2.11《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373-2006) 2.12《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GB50374-2006)
3.设计原则
3.1管线规模容量按远期考虑,管网系统都按远期规划进行设计; 3.2管线布置采用先人行道后车行道;检查检修频繁的管道优先布置于人行道上;重力管道优先布置;
3.3设计范围内,所有管线均考虑埋地敷设;
3.4所有管线符合各管线设置的规范及埋深要求,相互间在平面及竖向不发生碰撞,与道路构筑物不发生矛盾;
3.5结合道路设计,在不妨碍工程管线正常运行、检修和合理占有土地的情况下,使路线简捷;
3.6所有的排水均考虑重力排除,尽量避免提升,需要特殊处理的排水另行考虑;
3.7尽量减少管线在道路交叉口处交叉。
工程管线在竖向管位分配时,宜按下列原则规定处理:
1)有压管让无压管,可弯曲管让不可弯曲管;
管线综合施工总说明(一)
01-001
2)支管线避让主管线;
3)小管径管线让大管径管线。
4. 综合管线直埋敷设要求
4.1 工程管线应根据土壤性质和地面承受荷载大小确定管线的覆土深度。
工
程管线最小覆土深度应符合下表规定:
表1 工程管线最小覆土深度(m)
4.2 规划工程管线应与道路中心线平行布置,其主干线应靠近支线多的一侧,工程管线不宜从道路一侧转到另一侧。
4.3 道路红线超过30m的城市主干道宜两侧布置给水管道和燃气管道;道路红线超过50m的城市主干道应
双侧布置雨污水管道。
4.4 工程管线交叉敷设时,自地面向下的一般排列顺序宜为:电力管线、燃气管线、通讯管线、给水管线、雨水管线、污水管线。
5. 总说明
5.1设计依据:管线设计规模根据校园控详规划确定并由校方确认。
5.2 本工程单位:管径尺寸为毫米,其余均为米。
高程采用国家85高程系。
5.3 信息管线设计:
信息管线按照统一设计考虑,以节省地下空间,同时便于检修。
本次四川城市职业学院眉山校区市政配套设工程,管线引自岷东大道信息管线,信息机房位于院系行政楼,根据规划用户需求数在主干道路一般设12孔管道,支路通信管道设置6~9孔。
管材可采用φ110/100mm双壁波纹管与其他诸如梅花管、格栅管混合的方式。
过路可采用φ102mm无缝钢管。
具体位置详见管道综合平面图。
管线断面形式见弱电管线施工图。
5.4电力管线设计:
本次四川城市职业学院眉山校区市政配套设工程区域内没有现状电力管线,考虑到主要用电区的供电需求,学校总的供电电源为二路10kv,引自基地西侧岷东大道的城市电力网,并采用高压网供电。
在基地内设置1处开闭所,按功能分区和分期建设设置10kv变电所3处。
电力在满足校区需求的基础上沿主要道路布设具体位置详见管道综合平面图。
管线断面形式见电力排管横断面设计图。
5.5燃气管线
本次四川城市职业学院眉山校区市政配套设工程区域内无现状燃气管线,从市政中压管网接入后,在基地一食堂西南侧设置中-低压调压器,调压后敷设低压管道至各用气点。
管道采用聚乙烯管道直埋敷设方式,主干管口径为De106~De200。
5.6 给水消防管线
------------------------------------------------------------
------------------------------------------------------------
本次四川城市职业学院眉山校区市政配套设工程区域内没有现状给水管线。
根据相关规划,在设计道路下敷设一定规模给水、消防管线:
校外北侧岷东大道规划敷设DN600给水管道,东侧眉州大道规划敷设两根DN200给水管道,近期由于岷东新区给水厂及市政加压泵站尚未建设,市政给水管网压力不足,故于岷东大道入口处新建校区内加压泵站(分设生活给水加压设
备及消防给水加压设备),以满足校区内生活用水及消防要求。
近期生活给水管道管网采用支状布置,消防给水管道采用环状布置,具体位置详见管道综合平面图。
5.7 雨污水管线:
本次四川城市职业学院眉山校区市政配套设工程区域内没有现状给水管线。
根据相关规划,在设计道路下敷设一定规模雨水、污水管线:
(1)雨水管线:雨水沿道路坡向就近排入崇礼支渠,部分雨水须沿校区南侧规划道路向西最终排入穆家沟水库。
管线规模:DN600~DN1000;
(2)污水管道:本工程区域内污水分南北两块,分别向北接入岷东大道规划污水管道,向南接入校区南侧规划道路污水管道,最终接入泯东新区南段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
管线规模:DN300~DN400。
6. 注意事项
本次管线综合设计仅包含道路下的管线综合,施工时仅作为管线埋设时管线位置及深度的参考,具体施工许结合地块管线小总体设计和专业管线施工图设计进行施工
管线综合施工总说明(二)
01-002
管线综合施工总说明(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