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分是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常见的几种创新思维方式八个

常见的几种创新思维方式八个大家知道创新思维方式有哪些吗?当今世界知识经济飞速发展,创新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与重要源泉,而创新思维是创新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下面就由店铺为大家介绍下常见的几种创新思维方式,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创新思维方式逆向思维(1)概念逆向思维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思维方式,它的思维取向总是与常人的思维取向相反,比如人弃我取,人进我退,人动我静,人刚我柔等等。
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逆向思维模式,当一种公认的逆向思维模式被大多数人掌握并应用时,它也就变成了正向思维模式。
逆向思维并不是主张人们在思考时违逆常规,不受限制地胡思乱想,而是训练一种小概率思维模式,即在思维活动中关注小概率可能性的思维。
逆向思维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克服思维定势的局限性,是决策思维的重要方式。
(2)特性A?反向性反向性是逆向思维的重要特点,也是逆向思维的出发点,逆向思维离开了它也就不存在。
B?异常性逆向思维总是采取特殊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是它的异常性。
C?“悖论”反向性和异常性的存在,使得逆向思维在实践中常给人“悖论”的特性。
牛顿的物理学、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其中就包含了对立物共存和互相作用的逆向思维观念。
(3)类别A?反向思维通常对普遍接受的信念或做法进行质疑,然后察看它的反面是什么。
如果对立面是有道理的,那么就朝对立面方向进行。
在如下情况下,可以进行反向思维:一是考虑要做某种相反的事情;二是考虑用其对立面来取某物;三是如果意识到别人是错的,而你是正确的,但你仍然认为对方错误的观点中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B?雅努斯式思维在人的大脑里构想或引入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并使它们同时并存于大脑里,考虑它们之间的关系,相似之处、正与反、相互作用等,然后创造出新事物。
这种双面思维相当艰难,因为它要求保持两个对立面并存在你的大脑中,是一种大脑技能。
C?黑格尔式思维采取一种观念,容纳它的反面,然后试着把两者融合成第三种观念,即变成一种独立的新观念。
法律逻辑学练习及参考答案

法律逻辑学练习一一、填空1.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___思维形式_____________。
6.划分是揭示概念__外延__________的逻辑方法。
7.定义是揭示概念____内涵________的逻辑方法。
12.性质判断有___质________和____量________两个方面。
20. “SAP”判断换位后得__PIS_____判断。
二、单项选择3.如果C概念是A与B两个的属概念,并且所有A不是B,A 与B的外延之和等于C的外延,则A与B 之间的关系是()。
A. 交叉关系B.反对关系B. C.矛盾关系 D.真包含于关系6.把“企业管理就是对企业进行管理”这句话作为“企业管理”的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A.定义过宽B.定义过窄C.循环定义D.同语反复10.“所有的商品都是有使用价值的”为前提进行换位法直接推理,推出的结论是()。
A.有使用价值的是商品B.没有使用价值的是商品C.有的有使用价值的是商品D.有的有使用价值的不是商品三.双项选择1.“贪污罪是侵犯财产罪”这句话中“侵犯财产罪”这个概念属于()()。
A.集合概念B.非集合概念C.单独概念D.普遍概念2.违反“划分必须是相应对称”这一规则,所犯的错误是()()。
A.多出子项B.划分不全C.子项相容D.混淆根据4.“国家就是资产阶级统治无产阶级的工具,国家可分为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这段话所包含的逻辑错误是()()。
A.定义过宽B.定义过窄C. 多出子项D.划分不全5.“杀人罪就是非法地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这个定义是()()。
A.正确的B.错误的C.犯了“定义过宽”的错误D.犯了“定义过窄”的错误四1.“反革命罪”、“杀人罪”、“渎职罪”、“犯罪”这一组概念中,包括有()。
A.全同关系B.真包含关系C.真包含于关系D.交叉关系E.反对关系2.“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一判断的主、谓项是()。
A.单独概念B.普遍概念C.集合概念D.非集合概念E.肯定概念3.下列各组概念中A真包含于B的有()。
第三讲:逻辑学基础·判断概念的简单方法

模糊“概念”的事例2——“工作与抽烟”
工作时候
不准抽烟
那就抽烟 不工作
启示:
我们要准确地使用概念,那么就 要考察把握概念这一思维形式的“方法”
本讲要解决的问题
一、怎样定义概念?
二、怎样划分概念?
三、怎样概括和限制概念?
一、怎样定义概念?
(1)为什么定义概念?
“停下来”与“慢下来”之辩 有位来自美国纽约的资深律师在美国一个小镇误闯了停车线 ,一位警察拦住了他,要他出示驾驶证。律师自认为智商高过小 镇警察。 问:为什么? 答:刚才你刚才在停车线没有把车停下来,越过了停车线。 辩:但我的确把车慢下来了。 答:你把车必须停下来,这是法律。 辩:你能告诉我“停下来”与“慢下来”在法律 上的区别吗?否则,就不交驾驶证。 答:请您下来我告诉您。 随之,警察拿起警棍对着刚下车的律师就打,并 问:你说我是“停下来”,还是“慢下来”?
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物 质保障的一系列社会安全制度。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不属于社会保障的是( )
A.国家面向工资劳动者提供的保障女职工生育期间生 活的生育保险。 B.社会给下岗职工提供最低生活补助。
C.国家给所有退休军人提供生活保障。
D.红十字会向灾区人民发放生活救济。
注意:无法用属加种差定义的概念
连续划分 ——它是把被划分的概念划分为若干子 项之后,再将子项作为母项继续划分,这样连续划分
下去,直到满足实践需要为止。
例 生物 有机物 非生物 动物 值物
微生物
自然物
无机物
(2)二分法
一种特殊的划分,是根据对象有无某种属性,
即直接把一个词项分为正负两个概念。可表示为:
B=A+﹁A。
逻辑学概念总结(考试用)

序什么是逻辑学?人们在思维活动中所运用的一种最重要的思维形式—推理。
要进行推理,就离不开运用判断,推理就是由作为推理根据即前提的判断而推出作为推理结论的判断的。
可见推理是由判断组成的。
判断离不开概念。
逻辑学就是研究思维形式的一门科学,而人们把概念、判断、推理称为基本的思维形式。
逻辑学如何来研究思维形式呢?首先,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都是通过相应的词语、语句和复句来表达的,因此逻辑学就只能是结合语言来研究思维形式的。
其次,逻辑学在研究由概念组成的判断和由判断组成的推理时,并不是研究一个个具体的内容,而是一般形式。
最后,还必须明确逻辑形式可以是正确的,逻辑学上称之为有效的;也可以是不正确的,即无效的。
学习逻辑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区分何为正确的,何为不正确的。
一2.确认事实事实是既成的,所以有其客观性,它独立于我们的观念而存在。
事实的客观存在有两种基本形式:事物和事件。
事物即存在的实体,如动物、蔬菜、矿藏等。
例如,白宫就可以看做事物的代表,而林肯被刺则可以看做事件的代表。
要确认事物的存在,你只需实地去考察。
如果它真实存在,就一定存在于某个地方;如果这个地方是你可以到达的,你就可以通过直接观察来确认它的真实性。
3.观念与其对象我们大脑中的每个观念最终都源于对事物的描摹,而真实存在的事物却独立于观念之外。
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
正确观念忠实地反映其对象的客观秩序,与之相反,错误观念则是对客观世界的歪曲表达。
我们可以通过检验观念与其对象的关系来确认观念的正确与否。
如果某一观念与其对象的对应关系扭曲脆弱,我们就可确认该观念是错误的。
4.观念联系事实人类认知主要由3部分形成:(1)客观存在的事物;(2)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3)我们为其创造的语言,借之我们才能与他人交流。
5.将观念付诸语言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首先是事物,然后产生观念,最后出现语言。
即使一个观念清晰明确而且忠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为了交流的方便,我们也应该用语言表达出来。
柠檬文才学堂逻辑学课程作业答案

柠檬文才学堂逻辑学课程作业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在“p要么q”中,逻辑变项是( p q ),逻辑常项是( 要么 )。
2.概念的两个逻辑特征是(内涵)和(外延)。
3.任何逻辑形式都是由逻辑( 变项 )和逻辑( 常项 )两个部分组成的。
4.在“人是要遵纪守法的”中,“人”从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角度看,是( 集合 )概念。
从普遍概念与单独概念的角度看,是( 普遍 )概念,5.划分是揭示概念( 外延 )的逻辑方法,定义是揭示概念( 内涵 )的逻辑方法。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如果p那么q”与“只有p才q”这两个判断形式,它们含有( b )。
A.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逻辑变项B.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逻辑变项C.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逻辑变项D.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逻辑变项2.“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这一语句的“群众”属于( b )A. 非集合概念B.集合概念 C.负概念 D.空概念3.“共青团员”这个概念可以概括为( b )A.工人B. 青年C.劳动者D.共产党员4.“连队”和“战士”两个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是( b )A.全同关系B. 全异关系C.交叉关系D. 属种关系5“所有的金属是导电体”这一判断中主项“金属”和谓项“导电体”两概念外延之间具有( c )关系。
A.全同关系B. 真包含关系C. 真包含于关系D.交叉关系6.“大学生”这个概念可以概括为( c )A.共青团员B. 北京大学的学生C.学生D.女大学生7.下列属于正确划分的是( c )A.三段论分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B. 关系判断分为关系项,关系者项,量项C. 思维形式分为概念,判断,推理D.定义分为被定义项,定义项,定义联项8.“概念”可以概括为( c )A.判断B. 语言C.思维形式D.推理9.下列对概念的限制中正确的是( b )A.把“北京市”限制为“西城区”B.把“数学家”限制为“陈景润”C.把“黄山”限制为“风景秀丽的黄山”D.把“书籍”限制为“《普通逻辑学》10.“郭沫若是着名的学者和作家”中”郭沫若”是( c )A.普遍概念B.可以进行限制C.可以进行概括D.与“作家”之间为真包含关系。
课时2明确概念的方法

课时2明确概念的方法素养目标1.把握概念的逻辑方法——定义。
2.把握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划分。
3.明确把握逻辑规则的重要性,增强对概念的认识和把握,训练思维能力。
要点晨背1.定义就是用简明的语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要下一个正确的定义,首先应该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正确地认识对象,把握其本质属性;其次应该遵守必要的逻辑规则,只有掌握了定义的规则,才能使定义准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
2.划分是明确概念外延的一种方法。
一个正确的划分必须充分了解概念外延所反映的对象之间的客观关系,同时必须遵循划分的逻辑规则。
自主学习【学新知】一、明确内涵的方法1.定义的含义:定义是从________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就是用____________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2.定义的逻辑结构:定义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部分构成。
3.下定义的方法:定义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是种差加属概念。
这里的属概念,是指________的属概念。
种差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差别,“种差”和“属概念”相加构成________,用定义联项将________和________联结起来,就构成定义。
定义的四个逻辑规则包括:定义项与被定义项所指的范围必须等同,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定义不能用比喻。
4.下一个正确的定义,必须遵守必要的规则(1)下一个正确的定义,首先,应该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正确地认识________,把握其________;其次,应该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
(2)应该遵守必要的逻辑规则①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
否则,就会犯“__________”或“________”的逻辑错误。
②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
否则,就会犯“________”或“________”的逻辑错误。
逻辑学试题库(超全)

《逻辑学》(《普通逻辑学》)课程试题库———————————————————————————————————本课程考试题型一般有以下十大题型:(一)填空题、(二)单项选择题、(三)不定项选择题、(四)判断是非题、(五)简单分析、推理题、(六)图解题、(七)三段论分析填空、(八)表解题、(九)证明题、(十)综合分析、推理题每次考试选择其中7—8种题型。
一、填空题1、逻辑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其三大发源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定义是揭示词项______的逻辑方法;划分是揭示词项______的逻辑方法。
3、“所有的违法行为都应受到惩罚”该命题主、谓项的周延性为:主项_______,谓项_______。
4、设E命题为真,根据直言命题对当关系的性质,具有相同素材的其它三种直言命题的真值情况为:A为______ 、I为_______、O为________5、以命题“有的花不是红的”为前题,进行换质推理,可以推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换位推理,可以推出结论___________。
6、设P为假,要使命题公式p∨q为真,q应取值为_______;要使命题公式p→q为真,q应取值为________;要使命题公式p←q为真,q应取值为_______。
7、在第二格的三段论中,中项在前提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_。
8、三段论:( PAM )∧( SIM )→SIP是一个无效推理,根据规则,该三段论犯了“________________”的逻辑错误。
9、证明的三要素是指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0、古希腊学者____________是传统逻辑的奠基人,被后人尊称为“逻辑之父”11、限制就是通过增加词项的__________以缩小词项的__________的逻辑方法。
12、定义是揭示词项__________的逻辑方法,最常用的一种下定义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3定义和划分

二、定义的方法 ——属加种差定义法 公式表示为: 被定义项=种差+邻近的属 定义项 属加种差定义法的步骤: 第一,找出被定义项邻近的属概念。 第二,找出被定义项的种差。 第三,构成定义项。 第四,用DS是DP这一形式把定义表述出来。
三、定义的种类
内涵 定义 性质定义、关系定义、合取 定义、吸取定义、发生定 义、操作定义、功用定义
类型
外延 定义
以揭示对象物的外延下定义
语词 定义
规定性语词、说明性语词
四、定义的规则
(一)定义相应相称 Ds = Dp Dp﹥Ds 定义过宽 错误 3、定义项不得直接或间接包含被定义项;定义过窄 Dp ﹤Ds (二)定义项不得直接或间接包含被定义项
错误
直接包含 间接包含
同语反复 循环定义
(三)定义项一般不能用否定句形式或负概念。 这条规则有两层含义: 其一是说,给任何概念下定义都不能使用否定联项 其二是说,给正概念为国务院及地方各级人民 政府。
行政机关分为办公室、法制局。
二、划分的方法
(1)一次划分:就是根据划分标准把母项的外延 一次划分完毕,这种划分只有母项和子项两层。 例:以生产方式为根据,将社会划分为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 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2)连续划分:是将一个母项分为若干子项,接 着又将子项(作为母项)划分为更小的子项。
例1:战争可分为世界战争和局部战争。
例2:战争可分为核战争和世界战争。
3、子项的外延必须为不相容关系。 例:我班同学有来自北方的、南方的还有浙江的。 4、划分的层次必须清楚。 违反规则会犯的逻辑错误: 层次不清:如我国的刑罚可分为主刑、罚金、剥夺 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
越级划分:如我国刑罚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 财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逻辑学的对象和性质
• 一 “逻辑Leabharlann 与逻辑学(一)“逻辑”一词的由来,含义及其在现代汉语 的 不同用法 • 第一,指客观事物的规律 规律性 (要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
• 第二,指某种特别的理论 观点(多含贬义)(这真是荒
命的逻辑)
• 第三,专指思维规律 规则(说话,文章要讲逻辑 • 第四,指研究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的科学
(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概念的内涵是概念对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 即:概念的质,它回答概念是什么的问题 。 2、概念的外延是概念对思维对象分子范围的反映。 即:概念的量,回答一个概念有哪些内容 的问题 3、虚概念(空概念)
例如: 法律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行使立法 权的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由国家强制力保证 执行的行为规则),一般具有一定文字形式,如 (宪法、刑法、民法等)。 其中,第一个括号中的文字揭示了“法律” 这个语词所反映的概念的本质含义、本质属性, 是“法律”的内涵;第二个括号中的文字列举了 “法律”这个语词所反映的概念的一些对象,即 分子范围,是“法律”的外延。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两个基本逻辑特 征,二者是相互依存的。
第一节 概念概述
一、概念及其逻辑特征 (一)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及其特有属性的思维形态。 1、对象:一切为人们所认识的东西。 2、属性:是指事物的性质及其与其他事物的关系。 几组概念: ①固有属性和偶有属性 ②特有属性和非特有属性 ③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
• 例:“人”的属性有 • A 能思维、有语言、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 B 能直立行走、有耳珠、没有羽毛。 • C 有两只眼睛,能血液循环,用肺呼吸、胎生。 • D 黑头发、黄皮肤、能游泳、懂音乐。 • 3、概念反映对象及其属性具有不同层次 • 初步概念和深刻概念 • 4、概念具有多侧面多角度的特点
•逻辑学教程
设计第三版
导航页
章一:绪论 章二:判断 章三:命题与推理概述 章四:简单命题及其推理 章五: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章六:模态命题及其推理 章七:逻辑基本规律 章八:归纳推理 章九:类比推理与回溯推理 章十:假说 章十一:论证
绪论
• 第一节 逻辑学的对象和性质 • 一,”逻辑“与逻辑学
(一)“逻辑”一词的由来,含义及其在现代汉语的不同用法 (二)逻辑学及其演变 二,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一)思维及其特征 (二)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构成 (三)思维的逻辑规律 (四)简单的逻辑方法 三 逻辑学的性质 第二节 学习逻辑学的意义与方法 一 逻辑科学的地位 二 学习逻辑学的意义 三 学习逻辑学方法
• (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 • 内涵和外延是互相制约的。概念的内涵确定了,
外延也就确定了;同样,概念的外延确定了,在 一定条件下,内涵也跟着确定了。概念的内涵变 化(增加或减少),概念的外延也随着发生变化 (缩小或扩大)。一个概念的内涵增加,概念的 外延也就缩小;反之,一个概念的内涵减少,概 念的外延也就扩大。反过来,一个概念的外延扩 大,它的内涵就减少;一个概念的外延缩小,它 的内涵就增加。这就是概念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 变关系。
• 2. 同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表达。例如:
一个孤僧独自归, 关门闭户掩柴扉。 半夜三更子时分, 杜鹃谢豹啼子规。
3.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 的概念。 例如“杜鹃”既可指一种叫“杜鹃”的鸟; 也可以指一种叫“杜鹃”的花。在三段论推理 中有时出现“四词项错误”常常就是因为在同 一条件下,同一语词表达了不同的概念。
• 第二 全人类性 逻辑与语法不同,语法
具有民族性,而逻辑具有全人类性。
第二节 学习逻辑学的意义与方法
一 逻辑科学的地位 二 学习逻辑学的意义 第一,逻辑是人们探求新知识的必要工具 第二,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逻辑学可以帮助我们 随时分析情况,作出正确判断,使我们少泛错误, 取得成功 第二,逻辑是提高我们语言表达能力的工具 第三,逻辑是掌握和学习科学新知识的工具 第四,逻辑还是人们识别和揭露逻辑谬误和驳斥诡 辩的工具
• 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使用概念的一般
要求。
• 一、概念分类的依据 • 概念的内涵或外延。 • 二、概念的种类 • (一)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 根据:概念的外延情况,即概念指称的对象数量
第二节 概念的分类
的多少 • 单独概念 • 反映只有一个分子的对象的概念,其外延所 反映的是独一无二的对象。 一般讲,一个概念的外延数量是一,即只 有一个分子对象的概念,就是单独概念。
三 学习逻辑学方法
•第一 要掌握逻辑的基础理论,
理解并把握的定义主要的定义, 规律,规则和公式 •第二 要认真练习。 •第三 要联系日常思维和表达中 的实际问题加以运用。
第二章
概 念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在理解概念的定义、概念 的基本特征内涵和外延、概念的种类及概念间 的关系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熟练地掌握定义、 划分、限制和概括等有关明确概念、运用概念 的逻辑方法,以提高在思维过程中正确理解概 念、准确使用概念的能力,防止进行判断、推 理时出现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 二、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三、概念和语词
概念和语词有密切联系
概念通过语词(词或短语)来表达,是语 词的思想内容;语词是概念的语言表达形 式。
概念和语词有本质区别
• 主要表现在:
(一) 概念是对思维对象的反映,是思维形式;而 语词是表达思维对象的声音、符号或笔划,是概 念的物质外壳。 (二) 概念没有民族性;而语词具有民族性。(不 同的国家、地区、民族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文字表 达同一个概念,如果不是这样,就无法交流。) • (三) 概念和语词并非一一对应。有三种情况: • 1.任何概念都要用语词表达,但并非任何语词都 表达概念。在现代汉语中,实词表达概念。
(中学生要学点语法 修辞 逻辑)
谬的逻辑)
(二)逻辑学及其演变
•
二,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一)思维及其特征 (二)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构成 (三)思维的逻辑规律 (四)简单的逻辑方法
三 逻辑学的性质 • 第一 工具性 逻辑学是一门工具性的科 学,他是人们正确思维 论证和表述的 必要工具。就工具性来说,逻辑和语 法规则相似,逻辑就是思维的“语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