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露岩石边坡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的研究与探索
公路岩石边坡生态复绿技术探讨

图l
1 m、.m、.m、 . . 1 O 5 2 O 3O m及 5O . m等 多种 长度, 移植 到 已安装罩面
5 速藤屏 生态修复技术效果优势
() 态 修 复 的 高 成 活 率 1 0 , 决 快 速 覆 盖 的 问 题 , 1生 0% 解 单
网的坡面 , 本植物与 罩面 网相 互纠结 , 短期 内形成 屏风状 藤 在
关键词 : 藤屏 : 速 山区 绿 化 ; 复 生 态 恢
刖
吾
速藤 屏生态 快速修复技 术是专 为解决 针对岩 石边坡 的特 点 而 开 发 的 一种 生 态 修 复 新 技 术 。 它 既 具有 工程 防 护 的 功 能 , 又有绿化防护的效果 。 将藤本植物 的生长基质放置于边坡坡脚 与分级平 台上修 建的种植槽 内, 预先 培育好的速藤屏安装 到种 植槽 内, 绿化恢复效果 即可 显现 , 同时植物 生长快速, 期绿化 前
1 速藤屏 生态修复技术原理
速 藤 屏 技术 主 要 原理 : 速 藤 屏 岩 质 边 坡 生 态 快 速 修 复 技 术 是 针 对 高 陡岩 质 边 坡 的特点而开 发的一种 生态快速修复新技术 , 既具有工程 防护 的 功 能 , 有 快 速 绿 化 防 护 的效 果 。传 统 的 罩 面 网 攀 援 植 物 绿 化 又 方法坡面生态恢复需要 2 ~ 年 的时间, 援植物成活率低, . 3 5 攀 覆 盖 慢 , 护 难 度 及 工 作 量 大 。速 藤 屏 生态 修 复 技 术 坡 面 生态 恢 养 复周期仅为 1 . 的时间 , 1 5年 比传 统 方 法 至 少 提 前 1 2 , 功 ~年 成 解 决 了传 统 方 法 绿 化 恢 复 周 期 长 的 工程 难 题 。 将 工厂 化 预 植 1 的可 牵 引藤 本 植 物 容 器 苗 , 格 长 度 为 年 规
露天矿山边坡复绿技术浅析

露天矿山边坡复绿技术浅析摘要:矿业活动全过程中与周边生态环境相协调,实现逐步完成矿区地质环境生态恢复已是法律法规硬性要求,而矿山边坡复绿是矿区生态环境恢复首当其冲的先决条件。
矿山边坡复垦、复绿因缺乏植被生长所需要的良好土壤环境条件和与岩面生物紧密攀附的技术要求,故历来为矿山生态恢复工程中比较棘手的技术难题。
关键词:露天矿山;边坡复绿;技术浅析引言在矿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全过程中,做到科学合理有序利用,把矿点扰动和对周围自然环境损害限制在可控范围内,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相互和谐,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是大势所趋。
矿山边坡复绿可有效地降低或防止矿点水土流失问题、稳定岩土体、恢复矿点生态环境保护、减少视觉污染等作用。
1以工程施工为主导的复绿技术1.1人工造坡复绿技术人工造边坡复绿工艺,是采用从露天矿山开采区产出的大量废石骨材,充填在高陡的开采面斜坡处,然后沿着设计边坡脚逐渐上升,分层压实,构成了一条人工边坡,然后再在设计边坡面覆土种植出草皮.在边坡脚前一般修筑挡土墙技术,以避免积土的流失.但必须注意的是,由于废石骨材内部孔隙一般较大,在后期浇筑草木时,化肥和水分易散失很多,所以在分层压实步骤中,还必须穿插着铺设的粘性土壤作防止泄漏处理.将该法应用在石骨料资源比较丰富的矿井中,如铜川市川口的水泥用石灰石矿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整治工程中,该法便获得了成功运用.1.2台阶爆破削坡复绿技术台阶开挖爆破削坡复绿技术首先必须进行滑坡危石清理,再通过人工挖掘爆破或机械等方式削坡卸载,以减少坍塌、山体滑动等风险,并保证恢复边坡的安全性.而针对高差很大的滑坡,则需要部分阶梯削坡和减缓坡度,并结合挡土墙稳定性等技术方法.在露天开采台阶边缘或靠近立面的位置,可分别挑穴挖坑或槽式挖坑栽植营养地.为遮盖裸露岩面,应种植抗旱、耐瘠、抗寒或比天盖稍高的本地树木,或同时种植攀藤等植物,并通过上攀或下垂,以实现立体绿化的目的.该技术对后期维护工作有着较高要求,必须由人工进行巡视监管.1.3格构护坡复绿技术格构护坡技术是一项广泛应用在公路、铁道边坡以及河堤保护中的技术手段,具备了蓄水保土功能好、稳固边坡、植物恢复作用好、景观性好、建筑质量等高技术优点.目前,大多是利用浆砌块石或者钢筋砼在岩石等土质边坡上按特定形式浇筑成骨架,即格构柱,并通过锚柱和锚索进行加固.同时在格构中填客土,施肥下种,栽培植物.格构柱常用的造型有方块、菱形、人字型和拱形等.由于此方法应用条件广泛,且各项工艺都比较完善,所以近年来也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中被广泛使用.工艺难题主要是在格构里面出绿植的选取与保护.白建光教授等,探讨了格构护坡复绿工艺技术的优点和施工过程,以及在中国北方干旱G零点五干旱区大型矿山边坡综合治理的应用,通过结合了抗逆性较强的本土植被材料和内掺表土的基质材料,极大地增加了植被的成活率.2以生态培植为主导的复绿技术2.1植被混凝土挂网喷播技术该方法主要应用在坡度超过55°以上的岩质或边缘表面上,先对高陡的开采立面实行坡面处理后,对凹凸不均、缝隙松动的边缘表层采用填实处理方法,以清除出松动片石、碎岩、泥沙和杂草等,然后再用高压水枪冲洗在边缘表层.接着,用塑料三维网格或防锈的涂锌铁丝网等,锚固并在边缘表层上建立一种稳固的立体空间结构.终于,将水生植物播种、混凝土材料、砂、土、保水剂、混凝土添加剂、泥土基物、水等按规定配比混匀后,用高压喷播机按工程设计厚度将其喷灌在挂网后的岩土表层上,在岩土表层建立一种动植物能够生长的良好环境.该法技术难点主要在于水泥材料与土壤营养基质之间的搭配问题.较成熟的例子如李辉等。
露天矿山边坡稳定化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探究

露天矿山边坡稳定化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探究摘要:露天矿山在开采过程中必定会形成采场边坡,但由于开采方的重视程度不同,边坡所带来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如果对采场边坡的重视程度不足,并未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出现地质灾害的风险将会大幅提升,并且还会对周边地区的植被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也会受到巨大的威胁。
当前许多露天矿山的开采方已经认识到管理采场边坡的重要作用,正通过多种手段来对采场边坡进行稳定。
本文就露天矿山边坡稳定化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进行探究,以期推进我国露天矿山开采工作安全性的提升,实现对露天矿山整体环境的保护。
关键词:露天矿山;生态修复;稳定化治理在开采方对生态修复技术的了解过程中发现该技术与露天矿山环境治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完全相符,如果所能有效利用该技术便能实现对采场边坡的稳定控制,减少露天开采的安全隐患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1]。
1.露天矿山采场边坡的特点采场边坡是露天矿山在开采过程中必然会形成的结构,是由开采过程中各个阶段开采完成后所形成的台阶与边坡共同组成的。
采场边坡由于规模的差异其高度存在明显的不同,相对与周边环境而言其高度偏高,走向长。
采场边坡中岩石的主要类型为沉积岩,此类沉积岩的强度并不高,也是边坡稳定性不足的原因之一。
露天矿山在开采过程中必定会涉及到爆破作业,爆破作业所带来的震动以及飞石都会对采场边坡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中大型露天矿山在开采过程中通常会消耗大量的时间才能完成开采,而边坡岩石在此过程中长期裸露,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容易长期受到风化作用,导致边坡岩石失去稳定性。
开采工作通常是分阶段进行的,采场边坡在此过程中的稳定性会受到多次冲击,很难保证自身长期稳定[2]。
2.露天矿山采场边坡存在的隐患2.1自然灾害出现概率较高露天矿山的矿场资源均是储存在山体中,要对矿产资源进行开采,就需要破坏山体,在该过程中将会使边坡岩体内部应力出现巨大变化,并且岩体本身还会受到应力和自身重力的影响出现位移。
改造裸露岩石边坡有新方法

改造裸露岩石边坡有新方法汇报人:2024-01-08•裸露岩石边坡的现状与问题•新方法:生态修复技术•新方法:植被恢复技术目录•新方法:工程加固技术•案例分析:某地区裸露岩石边坡改造实践01裸露岩石边坡的现状与问题裸露岩石边坡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岩石大面积裸露在外,没有植被覆盖的山体边坡。
定义裸露岩石边坡通常具有陡峭的坡度、坚硬的岩质、缺乏土壤和水分等特征。
特征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裸露岩石边坡由于缺乏植被固定土壤,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水土流失裸露岩石边坡在雨季容易遭受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影响周边农林业生产。
影响景观和生态平衡裸露岩石边坡破坏了自然景观,影响了生态平衡,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长期负面影响。
传统治理方法通常采用削坡、挡土墙等工程措施,成本较高,难以大面积推广。
成本高昂由于裸露岩石边坡的特殊地质条件,传统治理方法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较大的技术难度和风险。
技术难度大传统治理方法注重工程安全,往往忽视了生态恢复,导致治理后的边坡缺乏植被覆盖,难以实现生态平衡。
生态恢复困难传统治理方法的局限与挑战02新方法:生态修复技术生态修复技术基于生态学原理,通过模拟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利用植物、微生物和土壤等自然材料,对裸露岩石边坡进行改造和修复。
生态修复技术具有可持续性、环保性和自然性的特点,能够有效地改善裸露岩石边坡的环境状况,提高其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
生态修复技术的原理与特点特点原理对裸露岩石边坡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评估,了解其地质、水文、植被等情况,确定修复目标和方案。
前期调查与评估对边坡土壤进行改良,增加其有机质和微生物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
土壤与基质改良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和种植方式,进行植被恢复和种植,以增加边坡的绿量和生态功能。
植被恢复与种植对已修复的裸露岩石边坡进行长期的养护和管理,确保植被的正常生长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养护与管理生态修复技术的实施步骤生态修复技术具有可持续、环保、自然的特点,能够有效地改善裸露岩石边坡的环境状况,提高其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
矿区高陡边坡生态修复技术应用研究

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 矿区高陡边坡生态修复技术应用研究黄仲德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也在日益提升,推动了矿产资源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使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又上了一层新台阶。
但是在大规模开发矿产资源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大量裸露的高陡岩质边坡,如果不对这些边坡采取有效的保护和修复措施,就会使周边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不利于矿产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生态保护战略的有效推进。
因此,本文立足于矿区高陡边坡生态修复问题,探讨高陡边坡的特点和危害性,并对生态修复技术展开讨论,提出优化高陡边坡生态修复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矿区;高陡边坡;生态修复技术;应用策略进入新时期后,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升级,我国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和使用技术也日益提升,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在进行矿产资源开发时,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矿区高陡边坡的生态修复重视程度,这样才能够确保在开发资源的过程中能够始终对生态环境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才能够真正实现科学可持续的发展。
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下,高陡边坡生态修复技术也在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升级,为我国的矿产资源开发环境恢复提供了更多的支持。
1 矿区高陡边坡的特点和危害性1.1 特点分析在露天矿区进行矿产资源的开采时,受到相关技术条件的限制和生产环境的影响,高陡边坡往往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导致高陡边坡上的植被出现大量死亡的现象,使得周围的水土流失现象进一步加剧,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补救,就会使高陡边坡始终呈现出裸露的地质地貌,和被植被覆盖的周边其他环境存在显著的区别,这样一来不仅会影响当地生物多样性的发展,也会导致土地资源的使用受到影响,不利于生态文明的建设,也不利于当地绿色经济的有效发展。
一般情况下,高陡边坡往往出现在较为贫瘠或者较为干旱的区域,加上这些区域往往没有良好的物理结构,因此呈现出较为复杂的坡向形态和坡面状态,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当地气候温度的影响,导致高陡边坡的生态修复工作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破损山体边坡生态修复技术与实践分析

破损山体边坡生态修复技术与实践分析摘要: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城市设施建设有较大改善同时诱发环境问题出现,导致生态平衡环境失衡。
尤其是城市道路、铁路、公路等建设会对山体边坡造成一定的破坏,裸露山体边坡生态修复属于相对复杂过程。
本文就破损山体边坡的特点说起,对生态修复技术及措施进行详细分析,以此为破损山体生态修复治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破损山体边坡修复生态技术治理措施一、破损山体边坡特点破损山体边坡,通常是工程开发建设期间对山体所造成的破坏导致,破损山体边坡存在明显的异质性特点,此时凭借采用的生态防护措施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存在如下不利条件:(1)已有的养分和土壤条件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通常情况下,岩石边坡具有较强的透水性,而且石质相对比较坚硬,持水性比较差,不利于植物的自然生长,不能采用植生袋法或直接播种进行绿化,只可以借助相关措施,才可以为确保植物正常生长所需要的环境条件;(2)边坡坡度比较大,致使基质附着条件不理想。
通常情况下,陡峻的边坡具有比较强的表面强度和比较大的雨水径流速度,此时需要借助相关措施来对表层基质进行锚固处理,以确保植物的健康、茁壮生长。
通过对破损山体边坡进行分析发现,基层材料的筛选、固坡结构的设计、边坡的生态景观等将会成为其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以此来达到加固边坡,维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3)水土流失强度小于土地开发的裸露地,然而水土流失程度比较严重,不具备生产力,植被恢复难度大。
破损山体边坡还会对地区生态景观造成影响,整体治理难度大,需要投入大量技术与资金。
二、破损边坡的生态修复技术1.客土喷播技术该项技术主要是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土壤、有机质、种子、肥料、保水剂和粘结剂,经充分混合搅拌后采用客土喷播机喷射在坡面上,形成土壤层,促进植物种子发芽并生长成坪,以此维护边坡稳定性,还可以实现生物护坡和植被生态系统。
客土喷播技术可以应用于边坡坡率缓、植物根系易插入的边坡中。
露天矿山边坡稳定化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分析

2023年 6月下 世界有色金属213露天矿山边坡稳定化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分析谭兴元(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二总队,贵州 六盘水 553000)摘 要:近年来,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采矿行业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
然而,在开采露天矿山的过程中,很容易形成采矿场边坡,这不仅增加了地质灾害的风险,还对采区的植被和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分析露天矿山边坡稳定化治理和生态修复技术,以为矿山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修复提供参考。
关键词:露天矿山;边坡稳定化;治理;生态修复技术;分析中图分类号:TD8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12-0213-3Analysis of slope stabilization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echnology in open-pit minesTAN Xing-yuan(Guizhou Nonferrous Metals and Nuclear Industry Geological Exploration Bureau Second Brigade,Liupanshui 553000,China)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has led to significant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in the mining field.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mining open-pit mines, it is also easy to form mining slopes. The existence of slopes not only increases the risk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but also affects the vegetation of the mining area, and even has a serious impact on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workers and enterprise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slope stabilization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echnologies in open-pit mine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treatment and restoration of geological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s in mines.Keywords: open-pit mines; Slope stabilization; Governanc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echnology; analysis收稿日期:2023-04作者简介:谭兴元,男,生于1991年,壮族,广西宾阳人,地质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灾害调查及治理。
露天矿山边坡复绿技术浅析

露天矿山边坡复绿技术浅析摘要:矿业活动全过程中与周边生态环境相协调,实现逐步完成矿区地质环境生态恢复已是法律法规硬性要求,而矿山边坡复绿是矿区生态环境恢复首当其冲的先决条件。
为有效提升废弃露天开采矿山岩质边坡绿化效果,结合露天开采矿山岩质边坡现状特点,根据不同坡度等级边坡特点,提出了边坡绿化技术,遵循因地制宜原则进行应用,实践证明可提高修复效果的同时节约成本、提高施工速度,并能减少对周围山体的二次破坏,以期为同类型矿山边坡治理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露天矿山;边坡;绿化;技术1导言我国是矿产资源大国,开采总量居于世界前列。
在对非煤露天矿山开采时,由于各方面技术较为落后,加之缺乏监管,使得地质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各种地质灾害问题随之频繁发生,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边坡绿化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从传统的坑穴种植、植生袋护坡、植生毯护坡技术,到现在的液力喷播、客土喷播、高次团粒喷播、植被混凝土护坡等绿化新技术层出不穷,不同的绿化技术适用于不同类型边坡。
2研究区边坡特点研究区原为湖北某地建筑碎石用石灰岩矿,采用露天爆破开采,现已关闭。
主采面呈“弧形”,坡向10°~30°,坡度15°~70°,局部近直立,坡顶高程220~285m,坡脚平均高程48m,坡面见多级不规则马道,宽2~30m。
边坡坡体发育两组节理裂隙,产状分别为(L1)110°∠35°、(L2)30°∠55°,裸露岩体岩性为二叠系下统栖霞组含炭质灰岩、石炭系中统船山组球粒灰岩、黄龙组灰岩,产状为230~280°∠20~50°。
通过现场调查及分析,发现坡面主要存在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两方面问题,表现在地质灾害隐患、水土流失、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
根据研究区内边坡特点,按坡度划分3个等级区,Ⅰ级区<25°、25°≤Ⅱ级区<60°、Ⅲ级区≥60°,研究区边坡划分情况见表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言裸露的岩石边坡一般是在人类活动(如工程开发建设)或者自然灾害(如滑坡、崩岗等)过程中对自然山体的破坏而形成的。
按形成的因素不同,一般具体表现为采石(矿)场的开采坑口、关停坑口、废气坑口、遗留边坡和公路、铁路等开采缺口[1]。
裸露的岩石边坡具有以下特点[2]:一是边坡表面土壤、水分以及有机质缺乏,水土流失程度严重,自然条件下植被极难恢复;二是治理难度大,治理措施的技术含量高,治理投入大;三是大面积裸露山体将影响局部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影响区域植被间的信息以及能量等流通。
这些裸露边坡暴露于自然界,长期受到自然因素(如雨水、日照、气温、风力等)的反复作用,从而使边坡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发生变化,容易造成和加剧边坡的水毁病害。
因此裸露岩石边坡的治理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传统的边坡防护措施(如喷锚、浆砌片石骨架、水泥骨架、挡土墙等) ,虽然能有效确保边坡的稳定,但与周边的景观协调性差,满足不了现代城市景观和人们追求舒适居住环境的要求[3],同时没有系统地、综合地以恢复生态学理论为基础进行全面的整体规划。
而裸露岩石边坡的生态修复则是一项系统的、综合的过程,是一项集岩土工程学、植物学、土壤学、恢复生态学、水土保持学和景观生态学等诸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的科学技术,它既能保证裸露山体的稳定性、安全性,又能逐步建立起一个健康、稳定、可持续的生态系统。
作者在总结了大量的国内外资料的基础上从施工技术、基质组成、植物选择、施工原则以及发展趋势等五个方面对裸露岩石边坡的生态修复进行介绍。
1 生态护坡施工技术1.1 客土喷播护坡技术所谓客土喷播技术[4],就是指将植物生长的基础——土壤与有机基材、粘结剂、保水剂、肥料、酸碱调节剂和种子等按一定比例混合,经过机械充分搅拌均匀后,利用客土喷播机提供的动力喷射到坡面上形成植物生长的土壤层,种子发芽、生长成坪后,可以对边坡的稳定起到有效的保护,从而达到快速重建植被生态系统和生物护坡的目的。
客土喷播技术适用于边坡坡率较缓的全风化及强风化边坡、植物根系容易插入的石质边坡。
客土喷播防护边坡主要靠植物的根系来实现。
植物根系垂直扎入较为稳定的岩土层,如同在边坡上打了无数的锚杆,对边坡起到锚固的作用,浅层交错盘结的根系对边坡起到加筋的作用,把整个边坡连接成有机整体。
此外,植物的茎叶能避免坡面被雨水直接冲刷,并能有效减缓地表径流速度,从而起到保护边坡的作用。
1.2 喷混植生护坡技术喷混植生护坡技术[5]是指利用液态播种原理,将生命力强、且能满足各种绿化功能的植物种子经科学处理后与肥料、防土壤侵蚀剂、内覆纤维材料、保水剂、色素以及水等按一定比例放入混料灌内,通过搅拌器将混合液搅拌至全悬浮状态后,利用离心泵把混合液导入消防软管,经喷枪喷播在欲建边坡裸地形成均匀覆盖层保护下的植物种子层,再铺设无纺布防护的一种进行坡面强制绿化的护坡技术。
该护坡技术的特点[6]有三:一是喷混植生技术采用镀锌铁丝网和钢杆锚固,抗拉力强度大,可有效地防止崩塌和碎石掉落,确保山体和道路长治久安,该方法适用于恶劣环境的岩石边坡,如砾石层、软岩、破碎层及较硬的基岩石等;二是抗侵蚀性和水土流失;三是保障植被快速成型及生态稳定性。
1.3 厚层基材植被护坡技术厚层基材植被护坡技术[7]是指使用经改进的混凝土喷射机将拌和均匀的厚层基材与植被种子的混合物按照设计厚度均匀喷射到需防护的工程坡面的绿色护坡技术。
它是集岩土工程学、植物学、土壤学、肥料学、高分子化学和环境生态学等多学科于一体的综合工程技术。
厚层基材植被防护功能通过锚杆、复合材料网、植物根系的力学加固和坡面植物的水文效应实现。
其基本结构主要由锚杆、镀锌网和基材混合物组成。
该技术适用于年平均降雨量大于600 mm ,连续干旱时间小于50 d 的非高寒地区,且坡度不超过1∶0. 5 的硬质岩边坡、混凝土面、浆砌片石面,也适用于稳定的碎石坡面边坡以及各类软质岩边坡等。
1.4 纤维网植被护坡技术纤维网植被护坡技术[8]是指栽种固坡植物并结合纤维地衣等工程材料,在坡面构建一个具有自身生长能力的防护系统,通过固坡植物的生长对边坡进行加固或美化的一门新技术。
根据边坡地形、地貌、土质和区域气候的特点,在边坡表面覆盖一层纤维网材料,并按一定的组合种植多种植物,通过植物的生长活动达到根系加筋、茎叶防冲蚀的目的,经过生态护坡技术处理,可在坡面形成茂密的植被覆盖,在表土层形成盘根错节的根系,有效抑制暴雨径流对边坡的侵蚀,增加土体的抗剪强度,减小孔隙水压力和土体自重力,从而大幅度提高边坡的稳定性和抗冲刷能力。
1.5 液压喷播植草护坡技术液压喷播植草护坡技术[9],是国外近十多年新开发的一项边坡植物防护措施,是将草籽、肥料、粘着剂、纸浆、土壤改良剂、色素等按一定比例在混合箱内配水搅匀,通过机械加压喷射到边坡坡面而完成植草旋工的。
其特点是:①旋工简单、速度快;②施工质量高,草籽喷播均匀,而且由于在坡面形成了一层能保水保温薄膜,使得种子发芽生长快,整齐一致;③防护效果好.正常情况下,喷播一个月后坡面植物覆盖率可达70%以上,两个月后形成防护、绿化功能;④适用性广,可在任何气候及边坡条件下施工。
1.6 土工网植草护坡技术土工网植草护坡技术主要采用的材料是三维植被固土网垫,它[10]是由多层塑料凹凸网和高强度平网复合而成的立体网结构。
面层外观凹凸不平,材质疏松柔韧,留有90 %以上的空间可填充土壤及砂粒,将草籽及表层土壤牢牢护在立体网中间。
这种复合体系具有极强的抗冲刷能力,能够达到有效防护边坡的目的。
该技术的适用边坡坡率缓于1∶1 的路堑边坡和坡率缓于1∶1. 5 的路堤边坡。
1.7 蜂巢式网格植草护坡技术蜂巢式网格植草护坡技术[11],是指在修整好的边坡坡面上拼铺正六边形混凝土框砖形成蜂巢式网格后,在网格内铺填种植土,再在砖框内栽草或种草的一项边坡防护措施。
该技术所用框砖可在预制场批量生产,其受力结构合理,拼铺在边坡上能有效地分散坡面雨水径流,减缓水流速度,防止坡面冲刷,保护草皮生长。
这种护坡施工简单,外观齐整,造型美观大方,具有边坡防护、绿化双重效果,该技术多用于填方边坡的防护。
1.8 生物活性无土植被毯护坡技术生物活性无土植被毯护坡技术[12]是指一种用于泊岸和斜坡的活性固土植被培植构件,由至少一个固底构件构成,任意一个固底构件均由一个纤维束构成,环绕任意一个纤维束的外侧均分别设置有网格加固层。
固底构件中均设置有植物,植物具有根须。
将固底构件沿泊岸和斜坡的底端线或者中间方向排列,纤维吸水后,固底构件的重量增加,不能移动,从而防止泊岸和斜坡底端的土石随水流失。
进一步地利用设置在固底构件中的植物根须伸入泊岸和斜坡的底端面内,可以进一步巩固泊岸和斜坡底端的土石,阻断泥土向下流或者塌方,同时生长在固底构件中的植物也可以改善景观,绿化环境。
该技术适用于边坡坡度小于45°的全风化及强风化边坡。
1.9 六边形混凝土空心砖植物护坡技术六边形混凝土空心砖植物护坡技术[13]适用于坡度缓于1∶ 0.75 的全风化、强风化的岩石边坡。
可防止边坡受雨水侵蚀,避免坡面上产生沟槽。
该技术节省材料,造价较低,施工方便。
宜在春秋施工,雨季施工时,为使草种免受雨水冲失,应加盖无纺布等。
其缺点是不能全覆盖护坡,易出现局部斑秃;蓄水能力一般;维护烦琐,人工浇灌时水分会沿坡流失,费工费水。
1.10 火山岩护坡砖护坡技术火山岩护坡砖[14]是以火山岩(粒径10~40 mm)为骨料,水泥为黏合剂预制的(400mm×400 mm×100 mm)砌块。
火山岩砖内置植物生长成份,上平面预留20 个孔径为35 mm的植被生长孔,是一种新型的生态护坡方式。
具有透水、蓄水、透气、无黄土外露的特点,有利于植物生长、防止水土流失、节水、环保。
1.11 挂笼砖绿化护坡技术挂笼砖绿化护坡技术[15]是指采用工厂生产配制的栽培基质加粘合剂压制成砖状土坯,加入草、藤类植物,形成长满絮状草根的绿化草砖,将草砖装入过塑网笼砖内,形成绿化笼砖,施工时用锚钉将绿化笼砖固定在岩质坡面上,达到即时绿化效果的绿化技术,主要用于75°以上的石壁边坡绿化。
1.12 浆砌片石骨架植草护坡技术浆砌片石骨架植草护坡技术[16]是指用浆砌片石在坡面形成框架,在框架里铺填种植土,然后喷播植草的一种边坡护坡措施。
适用于边坡高度不高且坡度较缓的各种强风化岩石边坡。
1.13 植被混凝土绿化护坡技术植被混凝土绿化护坡技术[17],是指在开挖边坡形成以后,通过种植植物,利用植物与岩土体的相互作用(根系锚固作用)对边坡表层进行防护、加固,使之既能满足对边坡表层稳定的要求,又能恢复被破坏的自然植被的生态治理方法,同时又形成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与现代文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开放性生态系统。
它综合考虑了各方面因素,遵循水力稳定性原则、生态原则和回归自然原则。
它是集岩石工程力学、生物学、土壤学、园艺学、恢复生态学和水土保持工程学等学科于一体的综合生态治理技术,也是高陡边坡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一项基本措施[18],此技术主要应用在高陡岩石边坡、混凝土边坡的护坡绿化工程以及硬化河道的生态修复工程上。
1.14 藤蔓植物护坡技术藤蔓植物护坡[19],又称垂直绿化,是指利用植物本身的攀缘或垂吊生长习性,如爬山虎、常春藤、黄素馨、络石、葛藤等,栽植这些植物以遮盖岩石或泥质边坡,从而达到美化环境的绿化效果。
2 生态护坡基质组成在这些生态护坡的施工技术中,最为常用的是客土喷播护坡技术、厚层基材植被护坡技术、喷混植生护坡技术以及液压喷播植草护坡技术等,这些技术无一例外的都需要自制适合植物在石质边坡上生长的基质,如此才可以使植物在裸露的岩石边坡上顺利地生长。
为了更好地达到生态护坡的效果,配制的基质应该有以下三点特征[20]:一是配制的基质具有抗雨水冲刷性能,以保证在植物生长成型前不被雨水冲失;二是配制的基质应具有一定的团粒结构,便于协调水、肥、气、热等以适应植物生长的需要;三是所配基质应该可以保证植物生长所需养分的长期有效性,以使在坡面形成稳定的植被群落之前不会出现养分耗尽的现象。
一般情况基质是由种植土、肥料、保水剂、粘合剂、团粒剂和酸碱调节剂组成的,有的基质还包括染色剂、有机质、高分子外加剂和活力剂等物质。
2.1 种植土种植土[21]可因地选材,选择就近可以采集的粘土、黄土或沙土,但往往沙土、黄土、粘土的肥力不足,一般可用其他肥土以1 :1 配合使用,土要干净无杂质,无杂草且疏松,经晒干、粉碎、过筛,粒径小于10mm×10mm ,将湿度控制在30 %以下,干容重不得高于1. 3g/ cm3 ,p H 值应为6. 5~7. 5。
2.2 肥料肥料的使用是为了给植物的生长提供养分,其用量取决于施工土壤的贫瘠程度,如果施工土层土壤肥沃,或者回填了比较肥沃的客土,肥料的施用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