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信息化战争
第五章 信息化战争

华南定义、形成、发展 趋势和与国防建设的关系,熟悉信息化 战争的特征。 树立忧患意识和危机感,有助于增强 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防观念。
华南师范大学军事教研室
目录
第一节 信息化战争概述
第二节 信息化战争的特征
第三节 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作战样式
华南师范大学军事教研室 第一节信息化战争概述
信息化战争初始阶段
时间:20世纪末至今 最具代表性的是: 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
北约野蛮袭击 我驻南使馆
华南师范大学军事教研室
第一节信息化战争概述
信息化战争初始阶段特点
• 科索沃战争特点
一是在C4ISR系统运用方面,实现了全球网络 化、信息化、一体化,具备了跨军兵种、跨 地域无缝连接和实时指挥控制能力; 二是首次使用了电磁脉冲炸弹、计算机病毒、 石墨炸弹等信息化武器装备; 三是首次大批量使用了“JDAM”等精确制导弹 药。
信息化武器装备主要包括:
信息战装备 信息化弹药
信息化作战平台 指挥自动化系统
华南师范大学军事教研室
第一节信息化战争概述
信息战 《军语》对信息战的定义为:敌对 双方在信息领域的对抗活动。主要 是通过争夺信息资源,掌握信息的 生产、传递、处理等的主动权,破 坏敌方信息传输,为遏制或打赢战 争创造有利的条件。
华南师范大学军事教研室
第一节信息化战争概述
• 江泽民同志指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的军事技术形态出现又一轮“时代差”。 历史上西方列强以洋枪洋炮对亚非拉国家 大刀长矛的军事技术优势,正在转变为发 达国家以信息化军事对发展中国家的机械 化半机械化军事的新的军事技术优势。
华南师范大学军事教研室
第一节信息化战争概述
第五章信息化战争

第五章信息化战争人类战争经过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机械化战争几个阶段之后,正在进入信息化战争阶段。
信息化战争是信息社会的产物,是未来战争的基本形态。
要在未来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强对信息化战争的研究。
不仅要从理论上把信息、信息化、信息作战、信息化战争的内涵及其相互联系搞清楚,从战争形态上把信息化战争与机械化战争的区别搞清楚,正确认识和把握信息化战争的一般特点,而且要从整体上把握信息化战争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轨迹,在正确认识其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努力探索信息化战争的战场空间、作战力量、作战原则、作战指挥、基本战法和作战保障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而搞清楚信息化战争对国防建设和未来作战提出的要求。
第一节信息化战争概述随着人类的发展,信息化战争悄然登上了战争舞台。
一、从冷兵器战争到信息化战争战争形态是战争的形式与状态,是指由主战兵器、军队编成、作战思想、作战方式等战争诸要素构成的战争整体。
其中,主战兵器决定着军队的编成、作战思想和作战方式的变化,并由此产生了不尽相同的战争形态。
主战兵器是战争形态最显著和最重要的标志。
按照战争形态的定义,人类战争可分为四种形态,即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机械化战争和信息化战争。
(一)冷兵器战争冷兵器(金属化)战争,主要指农业时代(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14世纪),以青铜、钢铁等金属装备为主战兵器的战争。
冷兵器杀伤作用的发挥依赖于人的体能,体能是冷兵器时代能量释放的基本形态。
在冷兵器时代,军队数量多,士兵的身体素质好、纪律严明就成了取得战争胜利的基本条件。
(二)热兵器战争热兵器(火药化)战争,主要是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过渡时期(公元14世纪至19世纪),以各种火药武器装备为主战兵器,集团火力攻防为主要作战方式的战争。
热兵器时代是一种热能释放的形态,热能是一种化学能。
讲究的是人与热兵器的最佳结合。
我军所经历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在讲到装备时,用的最多的是‚小米加步枪‛,也就是说,我军当时的装备,主要还是热兵器。
第五章 信息化战争

5.3.5 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我国的国防后备力量,主要指民兵和预备役人员(含预备 役部队)。邓小平关于新时期的武装力量建设要实行精干 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的思想,从全局上论述 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地位。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 由于信息化战争是综合国力的对抗,后备力量在我国国家 军事安全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调节作用显著增强,国家安全 的内涵泛化,后备力量的使命得到空前扩展,军民之间的 壁垒被进一步打破,后备力量向更深层次的军民兼容发展 ,知识与信息上升为战斗力的主导因素,后备力量的质量 建设需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信息化战争的精确化和高效性 ,促使后备力量体制编制要向“小型、复合、多元”方向 发展,与常备军之间要能实现“无缝隙链接”。
5.1.2 信息化作战及其基本特征
1. 信息化作战的基本概念
所谓信息化作战,是随着信息化战争的出现而派 生出来的相应概念,专指信息化战争的战场对抗 形式。其含义是:高度依赖信息、信息系统、信 息化武器装备的敌对双方,围绕信息流程,在陆 、海、空、天、电磁、网络、认知等全维战场上 开展的,以夺取和建立信息优势为核心的一体化 军事行动对抗。其作用机理是通过人工智能辅助 决策系统对其他各相关系统进行有效控制,将信 息优势转化为时空优势、决策优势和行动优势, 从而产生和释放更大的作战效能。
2. 信息化作战的基本特征 技术支撑,信息主导 结构严密,体系对抗 时空扩展,全维作战 全程控制,精确打击 人机融合,高效指挥 一体保障,强力支持
5.1.3 信息化战争的作战样式
制信息权争夺战 指挥中枢瘫痪战 战争结构破坏战 心理系统瓦解战 战争潜力削弱战
第五章信息化战争(DOC)

第五章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是在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以信息化军队为主体,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基础,以信息化战场为依托,以争夺制信息权为基本目标,以获信息优势为先决条件的一体化战争。
其内涵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一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信息时代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方式在战争领域的客观反映;二是必须以信息化军队为主体的作战力量;三是主要作战工具是信息和信息化武器装备;四是信息起主导作用;五是战争在多维空间展开。
第一节信息化战争的产生和形成钱学森指出:“从人类历史的过程看,最初出现的战争是徒手战,然后有了冶炼技术,才出现了冷兵器战争,继之,是由于火药的发明,才出现热兵器战争。
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又导致内燃机的制造和其他机械兵器的制造于是战争又演化为机械化战争。
到了本世纪50年代,更因核技术和火箭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远程核武器。
远程核武器的巨大破坏力,再加上现在高度发展的信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就形成现阶段和即将到来的21世纪的战争形态:在核威慑下的信息化战争”从中可以看到,战争形态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连,根据不同历史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使当时的战争形态发生态,即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机械了相应的变化,一共经历了四个战争形化战争和信息化战争。
因此,信息化占战争的形成过程是与当时的科学技术发展程度相关的。
实际上,对信息化战争的认识,也是逐渐从信息技术、信息战的认识走过来的。
20世纪"年代起,随着以微电子技术为主要发发展方向的新一代高科技技术群诞生,信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不断深入入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人类各种成为现实。
时代的变革是―场深刻的革命。
社会学家预言:信息技术将像蒸汽机、电气化―样,使世界经济获得前所未有的繁荣。
军事家预言:信息时代必将引起军事领域的重大变革,当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信息技术便被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以信息对抗为目标的作战行动—信息战便逐渐成为战争的重要样式,从20世纪70年代的越南战争到海湾战争前,大多数局部战争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战行动如越南战争中的美军大规模空袭中的电子干扰,叙以战争中,以色列运用情报战、电子战、C3l系统对抗和精确制导弹药击落叙利亚80架飞机和摧毁了叙利亚19个导弹阵地,而以军只损失1架飞机。
第五章第一节 信息化战争概述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启用了更 多的信息战武器装备,为美军夺取 战场制信息权创造了绝对的优势。
4、信息化战争的出现 信息化战争
信息获取方面,KH-12光学成像卫星、 “长曲棍球”雷达成像卫星、 “伊诺克斯2” 商用遥感卫星,组成空间成像侦察系统,综合 利用可见光、红外与微波成像能力,可对伊保 持几乎每两小时一次的严密监视。“大酒瓶” 电子侦察卫星可对伊无线电信号进行监测,帮 助寻找萨达姆等伊拉克高层领导人的藏身之处 和伊军重要的指挥控制中心,为空袭提供打击 目标。“国防支援计划”(DSP)卫星在“联 合战术地面站”等地面系统的配合下,为美军 提供完备的战场态势感知和信息获取能力。
信息化战争
还能使之与6个独立国家不断变换的民航线路 非常精确地协调起来。此外,还集中了3500 多架各型飞机、250余艘各型舰船、3500多 辆坦克,对伊拉克实施了空、海、陆一体化 多方位打击和封锁。开创了“爱国者”导弹 成功拦截“飞毛腿”导弹的先例。
信息化战争
(三)信息化战争的演变与发展
4、信息化战争的出现
争)中,由于以色列掌握了“萨姆-6” 导弹的全部秘密,采用电子干扰机、 无人机诱饵成功地欺骗、干扰了叙利 亚防空阵地上的雷达,仅用6分钟,就 将其部署在贝卡谷地的造价达10亿美 元的19个“萨姆-6”导弹阵地全部摧 毁。
信息化战争
(三)信息化战争的演变与发展
3、高技术战争的发展成熟阶段
其标志是1991年1月17日至2月28日 进行的海湾战争
信息化战争
一、信息化战争概述 二、信息化战争特点 三、信息化战争对国防建设的新要求
战争形态的演变
以农业技术为基础 火药、冶炼和蒸汽 技术为基础
第五章信息化战争

第五章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是高技术战争的一个子集。
尽管如此,信息化战争的概念一提出,立即引起世界军事高技术领域的一场革命。
因为“1”和“0”为代表的数字化传输技术拥有无与伦比的高速性、精确性、保密性,非数字化的高技术装备一旦配备了数字化控制与通联手段,作战效能就会成倍增长,因此信息化战争才被作为人类战争的全新战争形态受到全球军事理论界的共同重视。
1991年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打击伊拉克军队的海湾战争,以及1999年科索沃战争,2001年阿富汗战争和2003年伊拉克战争,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战争形态正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
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战争形态,是在信息时代信息化军队运用信息化武器装备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中,以信息战为主导,展开的一体化的战争。
信息化战争的雏形已经步入战争历史的殿堂。
世界主要军事大国特别是美国为争夺未来战争的制高点,迎接信息化战争,做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的准备。
美军于1998年就制定了《联合信息战条令》,目前正在着手制定信息化战争战略,建立战场C4ISR系统,进行信息作战演习。
这些成果成功地应用于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实践,推动了美军信息化战争理论的发展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使美军走在了世界各国军队的前面。
正确认识信息化战争产生的动因,把握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明确信息化战争与国防建设提的要求,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新军事变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为适应战争形态新的发展变化,中央军委确立了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实现军队建设由半机械化、机械化向信息化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决策。
第一节信息化战争概述信息化战争是以夺取决定性军事优势为目的,以实施信息管理和使用为中心而进行的武装斗争。
具体内容包括:夺取信息优势、反信息获取、利用信息优势摧毁、破坏、瘫痪敌信息基础设施等。
——美国国防大学校长塞尔姜中将何谓信息化战争?目前,中外学者对此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第五章信息化战争(DOC)

第五章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是在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以信息化军队为主体,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基础,以信息化战场为依托,以争夺制信息权为基本目标,以获信息优势为先决条件的一体化战争。
其内涵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一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信息时代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方式在战争领域的客观反映;二是必须以信息化军队为主体的作战力量;三是主要作战工具是信息和信息化武器装备;四是信息起主导作用;五是战争在多维空间展开。
第一节信息化战争的产生和形成钱学森指出:“从人类历史的过程看,最初出现的战争是徒手战,然后有了冶炼技术,才出现了冷兵器战争,继之,是由于火药的发明,才出现热兵器战争。
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又导致内燃机的制造和其他机械兵器的制造于是战争又演化为机械化战争。
到了本世纪50年代,更因核技术和火箭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远程核武器。
远程核武器的巨大破坏力,再加上现在高度发展的信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就形成现阶段和即将到来的21世纪的战争形态:在核威慑下的信息化战争”从中可以看到,战争形态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连,根据不同历史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使当时的战争形态发生态,即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机械了相应的变化,一共经历了四个战争形化战争和信息化战争。
因此,信息化占战争的形成过程是与当时的科学技术发展程度相关的。
实际上,对信息化战争的认识,也是逐渐从信息技术、信息战的认识走过来的。
20世纪"年代起,随着以微电子技术为主要发发展方向的新一代高科技技术群诞生,信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不断深入入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人类各种成为现实。
时代的变革是―场深刻的革命。
社会学家预言:信息技术将像蒸汽机、电气化―样,使世界经济获得前所未有的繁荣。
军事家预言:信息时代必将引起军事领域的重大变革,当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信息技术便被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以信息对抗为目标的作战行动—信息战便逐渐成为战争的重要样式,从20世纪70年代的越南战争到海湾战争前,大多数局部战争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战行动如越南战争中的美军大规模空袭中的电子干扰,叙以战争中,以色列运用情报战、电子战、C3l系统对抗和精确制导弹药击落叙利亚80架飞机和摧毁了叙利亚19个导弹阵地,而以军只损失1架飞机。
大学生军事教程(本科)讲义第五章信息化战争2024新版

推进信息系统综合集成
通过信息系统综合集成,实现各军兵种、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作战,提高军队 的整体作战能力。
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
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打造一支具备高素质、高技能的信息化人才队伍,为军 队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大学生军事教程(本科)讲义 第五章信息化战争
contents
目录
• 信息化战争概述 • 信息化战争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 信息化战争中的武器装备发展 • 信息化战争中的作战样式变革 • 信息化战争中的战略与战术调整 • 信息化战争挑战与应对策略
01 信息化战争概述
信息化战争定义与特点
信息化战争定义
信息化战争对现代军事影响
改变了作战方式
信息化战争打破了传统的作战方式, 实现了超视距、非接触、非线性的远 程精确打击。
提高了作战效能
信息技术提高了武器装备的智能化、 网络化、隐身化水平,增强了军队的 作战效能。
加强了联合作战能力
信息化战争要求各军兵种之间实现高 度融合和协同作战,提高了联合作战 能力。
对军队建设提出新要求
信息化战争要求军队加强信息化建设 ,提高官兵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02 信息化战争中的 信息技术应用
侦察监视技术
侦察监视技术概述
01
包括定义、作用、分类等内容。
侦察监视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02
详细介绍侦察监视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工作原理,如传感
器、信号处理器、显示器等。
侦察监视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信息化弹药
信息化作战平台
末制导炮弹、末制导弹药、精确制导炸弹 等,它们利用先进的制导技术,实现精确 打击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信息化战争一、选择题1、当今军事高技术中的核心技术是(D)A、新能源技术B、新材料技术C、航天技术D、信息化技术2、信息化战争是广泛使用信息技术及其(B)的武器装备,通过夺取信息优势和制信息权取得胜利而进行的战争。
A、生物B、物化C、高科技D、战略3、战略信息战是在武力战场以外的作战,旨在创造解决冲突的政治气氛,是在新的“作战空间”采取的行动,双方攻击的目标是(A)A、人的思想B、国家政策C、武器装备D、军队4、“战场信息战”旨在以信息为主要武器,打击敌人的侦查系统、指挥系统和(C)A、能源系统B、交通系统C、通信信息系统D、军队5、现代战争中的主导因素是(D),在战争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A、人的决策B、经济基础C、国民素质D、信息化技术6、在占有制信息权的前提下,依据精确度极高的武器和高度透明的战场,对敌实施精确打击的一种战法被称为(A)A、精确战B、信息战C、高技术战D、导弹战7、信息化战争产生的根源是(C)A、殖民主义B、垄断主义C、霸权主义D、侵略和扩展8、不断发生的(A)是信息化战争形成的“试验场”。
A、局部战争B、局部冲突C、国际事端D、侵略战争9、(B)标志着信息化战争开始萌生。
A、第一颗人造卫星的上天B、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C、第一枚原子弹的爆炸D、第一次太空漫步10、1991年1月发生的(C),被普遍视为信息化战争的雏形,美军国防部甚至称其为第一场信息战争,A、科索沃战争B、伊拉克战争C、海湾战争D、朝鲜战争11、1999年3月发生的(D)被视为信息化战争进入成熟期的开端。
A、伊拉克战争B、海湾战争C、越南战争D、科索沃战争12、2000年7月,西方七国及俄罗斯国家元首在日本冲绳召开信息化首脑会议,颁布的(D)中将人类社会正式称为“信息社会”。
A、《信息社会宪章》B、《全球信息宪章》C、《全球信息社会条约》D、《全球信息社会冲绳宪章》13、(A)被视为世界第一场交战双方都广泛实施信息战的战争。
A、科索沃战争B、伊拉克战争C、海湾战争D、朝鲜战争14、信息要素的发展阶段为(C)A、人工化、机械化、电子化B、机械化、网络化、智能化C、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D、数字化、电子化、智能化15、科索沃战争中,精确制导弹药的使用由海湾战争时的8%上升到(B),A、18%B、35%C、25%D、28%16、1959年,美国研制出第一台野战炮兵数字化计算机名称是(C)A、欧科思B、奥尼亚C、法达克D、贝克恩17、以下不是信息化战争应当具备的三个必要的条件是(D)A、信息化武器B、信息化指挥方式和指导思想C、信息技术被应用于战争D、信息第一论18、信息化战争的内容中一个核心是指(A)A、指挥控制战B、数字化战场C、信息化军队D、情报信息系统19、信息化战争的内容中两大支柱是指(B)A、信息采集和处理B、数字化战场和信息化军队C、高技术武器和空间站D、信息化决策和信息应用能力20、以下不是信息化战争的基本形式的是(B)。
A、精确战B、核弹战C、隐身战D、计算机战21、信息化战争的基础和前提是(D)A、武器装备信息化B、作战手段的信息化C、交通运输的信息化D、决策信息化22、信息化武器装备主要包括作战平台、弹药、指挥控制系统、(C)等信息化武器装备。
A、运输系统B、三军武器C、单兵作战装备D、核技术23、美国前海军作战部长约翰逊于1997年4月首先提出的(D),现已成为美国军队实施海外联合干涉行动的基本作战思想和主要作战方式。
A、空间战B、海空联合战C、信息战D、网络中心战24、现代战争(D)系统是军队作战的“神经中枢”和“大脑”。
234A、CIB、CIC、CID、CISR25、机械化战争是(B)主导型的战争,而信息化战争是信息主导型的战争。
A、机械B、物质能量C、军队D、精神26、信息化战争最突出的特点是作战体系、作战行动和(C)的一体化A、作战决策B、交通运输C、指挥控制D、武器装备27、在信息化战场的支持下,作战力量将由战场感知系统、网络通信系统、指挥控制系统、打击系统、(A)等五大分系统构成。
A、支援保障系统B、交通运输系统C、航天系统D、信息传递系统28、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作战样式是(A)A、非接触非线式化B、接触非线式化C、接触线式化D、对称性作战29、以下不是信息化战争的作战原则之一的是(D)A、信息优势原则B、一体对抗原则C、实时行动原则D、积极防御原则30、以下不是信息化战争的作战原则之一的是(D)A、积极进攻原则B、精确作战原则C、威慑制胜原则D、减少消耗原则31、以下不是传统战争的作战样式之一的是(C)。
A、阵地战B、运动战C、雷达战D、闪电战32、传统战争的作战样式都是侧重于以( B )为中心展开的作战行动。
A、能源技术B、物质力量C、部队人员D、武器装备33、运用多种手段以夺取一定时空范围内战场信息控制权为目的的作战是(C)A、指挥中枢瘫痪战B、战争结构破坏战C、制信息权争夺战D、战争潜力削弱战34、着眼战争全局,综合运用各种作战方法和手段,从破坏敌维系整体作战能力的系统与联系入手,通过设谋用巧、避实就虚,打击敌作战协调行动的关节,造成敌作战力量结构的紊乱和作战行动程序结构的脱节,致使敌整体战能力迅速降低,进而集中力量各个击破,达到瓦解、歼敌之目的的作战是(B)A、指挥中枢瘫痪战B、战争结构破坏战C、制信息权争夺战D、战争潜力削弱战35、综合运用硬摧毁与软杀伤的手段,削弱对方为战争服务或使用的人力、物力、精神和科学技术等诸多因素构成的潜在战争力量,破坏对方将战争潜力转为战争实力的转换机制,动摇对方战争基础,使对方无法继续进行战争,从而达到迅速制胜的目的的作战是(D)A、指挥中枢瘫痪战B、战争结构破坏战C、制信息权争夺战D、战争潜力削弱战36、在信息化战争的战争环境中,以指挥决策者为主体,为破坏和瘫痪敌战场认识系统、信息处理系统和指挥控制系统为主要作战目标,综合运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武器装备、作战系统和作战手段,剥夺敌战场信息获取权、控制权和使用权,使敌决策者和指挥机关难以定下正确的决心和进行有效的作战指挥的作战是(A)A、指挥中枢瘫痪战B、战争结构破坏战C、制信息权争夺战D、战争潜力削弱战37、美英联军从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时间)起向伊拉克发动代号为(A)和“震慑行动”的大规模空袭和地面攻势。
A、斩首行动B、飓风行动C、烈日行动D、捍卫行动38、美军在( C )宣布,伊拉克战争的主要军事行动已结束,联军“已控制了伊拉克全境”。
A、2003年4月13日B、2003年4月14日C、2003年4月15日D、2003年4月16日39、科索沃战争共经历(C)天的空中打击。
A、70天B、79天C、78天D、87天40、(C)是指导军事斗争全局的总纲领、总原则。
A、战略目的B、战略任务C、战略方针D、战略手段41、1997年12月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我军“两大历史性课题”是(A)。
A、打的赢、不变质B、求发展、正作风C、发展生产力、提高生产力D、和平稳定、科学发展42、在军事领域,(C)是战斗力的“倍增器”,是新武器和新军事战略产生的物质基础。
A、高技术B、生产力C、科学技术D、计算机43、中国新型国家安全观的核心是(A)。
A、互信、互利、平等、协作B、和平、互利、平等、协作C、互信、互利、团结、协作D、和平、发展、平等、协作44、(A)是军事斗争特别是战争的物质基础,是影响战略实施的基本要素,也是军事理论和作战方法发展进步的重要条件。
A、综合国力B、人均国民生产总值C、国民生产总值D、国家财力45、在2007年6月18日开幕的第47届巴黎国际航空航天展上,中国自主研制的(A)无人机参加展出。
A、暗剑B、枭龙C、山鹰D、猛虎46、以色列的国防教育几乎渗透到了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男孩在13岁举行的成年宗教仪式上,父母除了送给孩子一本《圣经》外,还要送给(B)。
A、一支枪B、一张国家地图C、一本犹太史D、一支笔47、世界战争史上第一次使用坦克作战是(A)。
A、松姆河战役B、凡尔登战役C、马恩河会战D、马索里战役48、中国近现代史上外敌入侵给中国人民造成伤害最严重的战争是(C)。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中日甲午海战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49、当前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核心是(C)。
A、太空化B、机械化C、信息化、陆地战50、很多电影反映了我国不同革命时期的战争片段,下面连线不正确的是(C)。
A、《南征北战》——解放战争时期B、《洪湖赤卫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C、《英雄儿女》—--抗日战争时期D、《邱少云》—--抗美援朝时期51、“五维一体”合同作战中的五维是指(C)A、陆海空天网B、陆海空天磁C、陆海空天电D、陆海空天水52、人们预测,到21世纪初,外层空间将成为未来战争的主战场。
随之军队中将继陆、海、空军之后出现一个新的军种叫“(B)”A、电磁军B、天军C、导弹军D、信息军二、判断题:1、信息化战争是广泛使用信息技术,通过夺取信息优先权取得胜利而进行的战争。
×2、信息和信息技术是现代战争中的主导因素,在战争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完全取代火力武器在战争中的作用。
×3、信息化战争的特点是用智能技术增强了火力武器的效能,决不是要用信息技术完全取代火力武器,而是更充分、更有效地发挥火力武器的作用。
√4、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的战争借助工业化大生产转变为热兵器时代,从而造成了热兵器取代冷兵器的军事革命。
×5、历史的经验证明,战争形态的发展依赖于信息技术的进步。
×6、第三次工业革命,则使人类的战争借助于内燃机技术而转变为机械化战争时代,这就造成了新的军事革命。
×7、第四次工业革命,则使人类掌握了核武器,使世界出现了核战争这种新的战争形式。
×8、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性地推动着军事技术的发展,准备着新的军事技术革命,创造出新的战争形式。
√9、武器装备是为战争而生产的,而战争又对武器装备进行选择和验证。
√10、信息化战争与人类其他社会活动一样,也要经历一个从萌生、发展到成熟的过程。
√11、第二次信息革命以语言的产生为标志,它标志着人类反映、接收、传递、交流和分析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12、第三次信息革命以文字创造为标志,它促进了信息的大量积累和广泛传播,加强了人们的社会交往,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发展生产的能力,扩大了人们的社会活动范围与规模,这是一次信息载体和传播手段的重要革命。
×13、第四次信息革命以印刷和造纸术的发明为标志,它使人类知识的积累和传播突破了历史、时空和地域界限,使信息可以广泛传播于世界的各个角落,对科学技术的推广、文化教育的进步、社会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为人类进入近代文明奠定了基础,是一次信息记载和传播手段更深远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