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序言

合集下载

人教版(2012)九年级化学上册·序言

人教版(2012)九年级化学上册·序言

祝你成功!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湖北省嘉鱼县城北中学 蔡太平
一、什么是化学
请阅读课本第1-4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出化学的定义。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一门 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二、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小组讨论
举例说一说你身边有哪些与化学有 关的事物? 化学对人类发展产生的影响都是正 面的吗?请举例说明。
三、化学是一把双刃剑
化学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 的影响,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 质生活,但是,对自然环境也产 生了极大的破坏,甚至威胁着人 类的生存。
废 气
60年后这雕塑又变成怎样呢?
满 是 垃 圾 的 沙 滩
面对大自然痛苦的呼救, 有识之士提出了“绿色化学”的 号召,并立即得到了全世界的 积极响应。作为社会未来主人 的我们,更应该努力学好化学 知识,改变现有化学工业的面 貌,为地球的生灵造福!
你知道什么叫绿色化学

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 无害的原料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 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实现“零排 放” 产品有利与环境、社区安全、人 体健康
课堂小结:
什么是化学
化学与人类发展的联系 为什么要学好化学,用好化学
化学就象你头顶上的果实, 只要肯稍作努力,成功的甜 蜜就属于你!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绪言》课件(共37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绪言》课件(共37张PPT)
古代:
火的发现和利 用改善了人类 的生存条件
人教版课件优秀课件人教版九年级上 册化学 《绪言 》课件( 共37张 PPT)pp t课件 人教版 课件
人教版课件优秀课件人教版九年级上 册化学 《绪言 》课件( 共37张 PPT)pp t课件 人教版 课件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指南针模型
活字印刷
人教版课件优秀课件人教版九年级上 册化学 《绪言 》课件( 共37张 PPT)pp t课件 人教版 课件
人教版课件优秀课件人教版九年级上 册化学 《绪言 》课件( 共37张 PPT)pp t课件 人教版 课件
课后作业:
背诵和抄写1~20号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氢 氦 锂 铍 硼碳 氮 氧 氟 氖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钠镁 铝 硅磷硫氯氩钾钙
2. ____原子论和分子学说__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是化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下列各项中属于化学学科研究内容的是 ( C ) A、培育新品种,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B、利用指南针确定方向 C、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良人造纤维 D、设计新程序、开发计算机新功能。 4.下列哪位科学家提出了元素周期律并画出了第一张元素 周期表( D )
汉代造纸
火药
人教版课件优秀课件人教版九年级上 册化学 《绪言 》课件( 共37张 PPT)pp t课件 人教版 课件
中国古代化学工艺
仰韶文化人面鱼纹盆
人教版课件优秀课件人教版九年级上 册化学 《绪言 》课件( 共37张 PPT)pp t课件 人教版 课件
东汉“酿酒”画像砖拓片
人教版课件优秀课件人教版九年级上 册化学 《绪言 》课件( 共37张 PPT)pp t课件 人教版 课件 人教版课件优秀课件人教版九年级上 册化学 《绪言 》课件( 共37张 PPT)pp t课件 人教版 课件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绪言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绪言

绿色化学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 毒无害的原料; 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 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 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 现“零排放”。
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 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原 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绿色食品 : 是指无毒无害食品,也 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食品
化学是一门实用型的科学 化学是一门创造型的科学 化学是一门发展型的科学
古代实用技术时期 近代化学 现代化学
人类对于化学的认识并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经过的漫长的过程 古代:火的发现使人类接触到化学,但没有建立该门学科.

发现在孔雀石等铜矿上 面燃烧炭火,会有红色 的铜生成
火的使用,加快了人类 历史的进程
在逐步了解和利用这些物质变化的过程中,制得了一 些对人类生存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
火药 、酒、染料等,为人 如 陶瓷 、铜、铁、纸 、 类提供了更多的生活和生产资料,但所有这些对化学 的认识都只停留在表象阶段。
近代:道尔顿和阿佛加德罗建立了原子和分子学说 ——化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近代,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 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物质 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分 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是化学变化的基础。这就是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这是近 代化学的基础。
意大利化学家 英国化学家 阿佛加德罗
道尔顿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 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完善了化学,使化学研究有规律可循.
2.近代时期
(3)道尔顿和阿佛加德罗等科学家经过研究, 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 物质是由 原子 和 分子 构成的,分子的破裂 和 原子的重新组合 是化学变化的基础。这些观 点是认识和分析化学现象及其本质的基础。 (4) 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 学的基础。1869 俄 国化学家 门捷列夫 发 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绪言及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复习课件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绪言及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复习课件

2、判断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
依据是( C)
A、产生耀眼的白光 B、放出大量的热
C、生成白色固体
D、镁带消失
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做好实验的要求
⑴课前要做好预习准备,明确实验要求。 ⑵实验时要仔细观察,实事求是地做好记 录,认真分析现象并做好实验报告。 ⑶实验后的废物按要求处理,仪器要及时 清洗,保持实验室整洁。
【注意事项】
1.量筒必须放平稳,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 液体的凹液面的最底处相平。 2.量筒底无“0”刻度。 3.不能加热。 4.不能做反应器、不能溶解、稀释溶液。
(3) 少量取液——滴管
滴管 滴瓶
【注意事项】
用滴管取少量的液体 用后的滴管的放置
1.使用滴管时,滴管不能伸入容器内,也不能接触容器 内壁,应垂直于容器正上方。
1、下列变化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的类
型不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种变化是
(D )
A、蒸发水
B、干冰升华
C、水变成冰
D、煤炭燃烧
2、判断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
依据是( C)
A、产生耀眼的白光 B、放出大量的热
C、生成白色固体
D、镁带消失
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 溶解性、挥发性等。
化学——研究物质 性质、变化规律 一门自然科学 化学——推进了人类的进程 化学——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完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绪言和第一单元知识点,推荐文档

(完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绪言和第一单元知识点,推荐文档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

2.化学的定义: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3、化学发展的简单历程第一阶段:发现和使用火第二阶段: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第三阶段:道尔顿阿伏加德罗的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基础,使化学成为一门学科。

第四阶段: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使化学的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现阶段:已能利用各种先进仪器和分析技术对化学世界进行微观的探索,并探索纳米技术制造出特定功能的产品。

现代科学又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如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做的鸟笼等。

绿色化学的提出,将会使更多的化学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其理念是:原料、产品均无毒无害;生产过程中不排放有害、有毒物质;原子的利用率达到100%。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2、物质的性质(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坩埚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1、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初三化学第一学期第一章绪言人教版.doc

初三化学第一学期第一章绪言人教版.doc

初三化学第一学期第一章绪言一. 本周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言(一)绪言1.化学的概念2.四个实验的实验现象3.物质的变化⑴物理变化⑵化学变化4.物质的性质⑴物理性质⑵化学性质(二)空气1.空气的组成2.空气的污染二. 重点、难点: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判断。

2.空气的组成三. 教学过程:(一)绪言1.什么是化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2.四个实验的实验现象3.物质的变化⑴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例如水结成冰。

通常是物质的状态和外形发生变化。

(2)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例如铁变成铁锈。

通常伴随发生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但不能作为判断依据。

⑶两种变化的判断依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⑷两种变化的联系:化学变化过程中通常有物理变化发生。

例如蜡烛燃烧。

4.物质的性质⑴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等。

⑵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例如可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

5.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的区别物质的变化强调变化发生的过程。

例如汽油燃烧。

物质的性质强调物质本身的属性。

例如汽油具有可燃性。

例 1. 判断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A.发出耀眼的白光B. 放出大量的热C. 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D. 颜色改变了答案: C分析:判断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C 说明了有新物质氧化镁生成。

例 2. 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铜生锈,自行车轮胎爆炸B.高粱酿酒,红磷燃烧C.胆矾研碎,酒精燃烧D.食物腐烂,金属导电。

答案: C分析:铜生锈、高粱酿酒、食物腐烂属于缓慢氧化,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红磷燃烧有五氧化二磷生成,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生成,都是化学变化。

人教版新课标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

人教版新课标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

人教版新课标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一、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 化学的定义。

-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2. 化学的发展历程。

- 古代化学:火的发现和利用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我国古代的造纸术、制火药、烧瓷器等化学工艺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 近代化学:道尔顿和阿伏伽德罗等科学家创立的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 现代化学:利用先进仪器和分析技术探索微观世界,合成新物质,如纳米材料、高分子材料等。

3. 化学的作用。

- 生产化肥和农药,增加粮食产量。

- 合成药物,保障人体健康。

- 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

- 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

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物质的形状、状态发生改变。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玻璃破碎等。

- 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例如,铁生锈、蜡烛燃烧等。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吸热、放热、发光等。

-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等。

-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 蜡烛的物理性质:白色固体,质软,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 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

- 蜡烛燃烧的产物: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雾,说明有水生成;迅速倒转烧杯,向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 实验步骤:收集两瓶空气(集气瓶正放)和两瓶呼出的气体(排水法收集)。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绪言课件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绪言课件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导读:
有人说:化学家在从事上帝的工 作。因为化学家不仅关心自然界中 已经有的元素与物质,而且还创造 自然界中没有的新元素与新物质, 正在一个“老的自然界”旁边创造 一个“新的自然界”。
100目飞速增长, 这就是化学家的本领。想成为一名化学家 吗?就让我们从这里开始吧!
练习:
2、下列哪位科学家提出了元素周期律并 画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D ) A、道尔顿 B、阿伏加德罗 C、拉瓦锡 D、门捷列夫
练习:
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利用化学方法可以合成许多自然界不 存在的新物质 B.利用化学方法可以开发新能源和新材 料,以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 C.造纸、纺织、印染等工业是轻纺工业, 与化学没有关系 D.自然资源的综合应用和环境保护与化 学有密切关系
二、化学的发展历程
二、化学的发展历程
人类的祖先学会用火,改善了生存条 件和自身素质;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 践中摸索出了许多实用的化学工艺和技 术;近代原子—分子论的创立,使化学 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现代化学逐步发展 成为实用的、不断创新的中心学科。
练习:
1、下列各项中属于化学学科研究内容的是 ( C) A、培育新品种,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B、利用指南针确定方向 C、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良人造纤维 D、设计新程序、开发计算机新功能。
三、化学的学科特点与学习方法
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 及变化规律,它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 科学。学好化学要注意: ①树立信心,培养兴趣; ②增强记忆,加深理解; ③动手动脑,认真实验; ④关注社会,开阔视野。
上册 P62
一、什么是化学
一、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 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 学。化学在能源、材料、环境、生命和 信息等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紧密相关的诸 多领域内发挥着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研究高温超导材料D、计算物质世界重量
2、“绿色化学”是指( )
A、颜色为绿色的无毒化工产品
B、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生产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品
C、绝对不含任何化学元素的无害产品
D、只能使用,不能再生的化学产品
五、布置作业。1、预习下节2、目标检测
朔城区九年级化学学科导学设计
朔城区七中学校主备人杨平审核人孙文忠
课题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第几
课时
1
课型
新学课
一、创设情境(2分)
教师做几个趣味性的实验(如烧不坏的手帕,空中生烟等)来展示化学学科的神奇与魅力,使学生很快对学习化学感兴趣。
二、预习导学(8分)
生阅读课本P1—4,完成:
1、什么是化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3、绿色化学,纳米技术
绿色化学有什么特点?
生阅读课本P32,小组互相讨论四个特点的含义。
再读图P3,图9—12和玻璃板上的小猫,生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四、课堂练习(5分)
1、下列由美国《科学》杂志评出的2008年十大科学进展中的回顾研究,主要属于化学研究领域的是( )
A、观测太阳系外行星B、绘制癌症基因图谱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以及的科学。
2、化学与人类的关系:(衣、食、住、行……)
3、化学是如何发展的?
(1)古代化学(对物质变化的探究阶段)
(2)近代化学(物质研究的微观阶段)
①和创立的原子论和分子论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②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和,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3)现代化学(合成新分子阶段)
思考讨论(小组讨论):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化学有什么作用?(衣、食、住、行、农、林、医……)
抽几组展示(师点拔供参考)
衣:由于化学纤维的发展,人们穿上各种漂亮的化纤衣服。
食:由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使农作物丰收,解决了人们的吃饭问题。
住:钢铁、水泥等建筑材料的使用,建起了高楼大厦
行:人造橡胶的合成是汽车普及的基础。
①利用先进仪器和分析技术对化学世界进行微观探索,并正在探索利用制造出有特殊功能的产品。
②绿色化学的提出,使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的方向发展。
三、合作探究(20分)
1、化学是什么?
师演示实验,生仔细观察,加深印象,激发兴趣。过程
二度设计
实验:在白纸上用酚酞写“化学”二字,先喷一种液体(NaOH溶液),出现红色“化学”二字,再喷另一种液体(稀盐酸)红色字消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