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期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发展模式研究_以济宁市为例_赵西君

合集下载

实施文化产业强市战略的若干问题研究——以济宁市为例

实施文化产业强市战略的若干问题研究——以济宁市为例



实 施 文 化 产 业 强 市 战 略 的 现 实
基 础
深厚 的文 化资 源禀赋 是发 展文 化产业 的最 大 比较 优 势 , 实施 文化产 业强 市 战略 的突破 口和现 实基础 。 是 济 宁市具 备优越 的文化资 源 , 化产 业发 展初具 规模 。 文 截止 2 1 00年底 , 全市共 有文 化产 业 经 营单 位 900余 0
实 施 文 化 产 业 强 市 战 略 的 若 干 问题 研 究
— —
以 济 宁 市 为 例
孙 学立 孔德 荣 ,
(.中共济 宁市 委党校 经济 学教 研部 , 1 山东 济宁 220 ; .山东省 淮河流 域水 利管 理局 , 70 3 2 山东 济 宁 2 23 ) 7 17
摘 要 :实施 文化产业强市战略 , 对资 源依赖型城 市进行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尤 为重要 。济宁 市拥 有深厚的文化 资源 ,
具备 实施 文化产 业强市的现 实基础 , 但是也面临着很 多制约 因素和现 实挑 战。 因此 , 必须破 除传 统思想 障碍 , 构建现代 文化产 业体 系, 推进文化与科技、 资本 、 旅游融合发展 , 形成公有制为主体 、 多种所有制共 同发展 的文化产业格局 , 实现文
化产 业跨越 式发展 。 关键词 : 文化产业 ; 强市战略 ; 济宁市 中图分 类号 : 9 2 8 C 1.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7 9 1 (0 2 0 0 9 0 6 2— 67 2 1 )2— 13— 3
第 8卷第 2期
201 2年 4月
沈 阳工程 学院学报 ( 社会 科 学版 ) Ju a o hn agIstt o n ier g S ca S i c s o r l f e yn ntue f gn ei ( o i ce e ) n S i E n l n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地区新型城镇化模式分析及实践路径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地区新型城镇化模式分析及实践路径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地区新型城镇化模式分析及实践路径韩笑
【期刊名称】《商业经济》
【年(卷),期】2016(000)008
【摘要】山东省枣庄市作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地区的典型代表,以其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多个角度探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模式,认为枣庄市应选择自上而下的推动和自下而上的拉动共同并进发展的模式,其实现路径是:加快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推进城镇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公共服务均等新载体;深化体制改革.
【总页数】4页(P1-3,9)
【作者】韩笑
【作者单位】枣庄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 山东枣庄27716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3
【相关文献】
1.从鲁尔区振兴看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 [J], 张秀娥;孙建军
2.基于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r——以四川攀西地区为例 [J], 王永钊;程扬
3.制度变迁与西部地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 [J], 杨建国;白永秀;杨志坚;
4.制度变迁与西部地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 [J], 杨建国;白永秀;杨志坚
5.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模式分析及选择 [J], 吴士兵;印有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议科技创新与资源型城市转型

浅议科技创新与资源型城市转型

浅议科技创新与资源型城市转型作者:国凤菊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1年第08期摘要: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一些资源型城市的资源开发相继进入成熟期和衰退期,并随之出现了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问题受到政府和学者们的关注,科技创新成为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科技创新资源型城市转型【课题项目】山东省科学技术厅软科学研究计划:科技创新引领资源型城市实现经济转型的研究——以济宁市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项目编号:2010RKA08022资源型城市是指以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和初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

资源型城市多数通过资源产品数量的扩张而发展,单纯依靠资源开采的比较优势,缺乏竞争优势,城市和企业越来越难以适应以市场为中心的经营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资源型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资源型城市在其发展过程中大多数依据自身所具有的资源,产业结构高度集中于该种自然资源的开发上,“靠山吃山”,长此以往造成了资源型城市高度单一的产业结构,经济收入高度依赖于资源型产业,由于资源产业与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规律,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一个由建设、繁荣、衰退、转型到振兴或消亡的过程;加上我国在建国初期,对资源型城市的资源开采没有经过科学论证,缺乏仔细的统筹考虑和规划安排。

造成大部分资源型城市普遍存在过量的滥采滥伐现象,多年的高强度开发使这些城市的资源赋存逐渐萎缩,开采成本不断上升,造成主导产业的停滞甚至衰退,经济基础相对脆弱,危及城市整体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共有资源型城市118个,约占全国城市数量的18%,总人口1.54亿人。

其中煤炭城市63座、有色金属城市12座、黑色冶金城市8座、石油城市9座。

我国20世纪中期建设的国有矿山,有2/3已进入“老年期”,440座矿山即将闭坑,390座矿城中有50座城市资源衰竭。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资源型城市逐渐受到资源枯竭的威胁,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城市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出现危机,生态环境恶化,耕地退化、盐碱化和沙化,水资源需求告急。

从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实践和理论谈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策略

从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实践和理论谈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策略

从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实践和理论谈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策略【摘要】资源型城市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转型势在必行。

文章首先介绍了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实践经验和必要性,探讨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路径选择。

随后重点阐述了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策略的实施,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功能转型和空间布局优化,以及政府政策支持和市场机制改革的重要性。

结论部分强调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要性和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前景,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和建议。

本文旨在为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中国资源型城市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转型、实践、理论、中国、策略、产业结构、城市功能、政府政策、市场机制、重要性、前景、发展方向、建议。

1. 引言1.1 资源型城市面临的挑战资源型城市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资源型城市过度依赖资源开发,一旦资源枯竭或价格下跌,城市经济就会受到严重冲击,甚至陷入停滞状态。

资源型城市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给城市可持续发展带来隐患。

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单一,缺乏多元化产业支撑,容易受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造成经济不稳定。

资源型城市在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方面存在不足,城市发展不够协调和完善。

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政府管理不善、市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也影响了城市转型的顺利进行。

资源型城市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峻,亟需进行转型升级,以适应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1.2 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实践经验通过国际经验可以看到,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成功案例通常伴随着多元化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

以澳大利亚的珀斯为例,该城市在资源开采业逐渐减弱的情况下,积极发展了金融、科技和旅游等新兴产业,成功实现了转型。

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政府政策支持和市场机制改革也具有重要意义。

比如加拿大的卡尔加里市政府通过引导外资和技术进入,助推了当地石油产业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升级。

在资源型城市转型实践中,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也是关键因素。

基于生命周期的资源型产业创新过程分析

基于生命周期的资源型产业创新过程分析
中 图分 类 号 :F6 . 029 文 献 标 识 码 :A
资源型城市在转型过程 中进行产业创新要 以创 新为依托 的各种生产要素、公共资源等 的优化 配置过程。然 而在 资源 型城市生命周期的不同发展 阶段 ,产业转型对创新 的要求 和 内容有所差异 ,因此 ,需要在对 资源型城市不 同生命周期发 展 阶段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分析资源型产业创新过程 及 内容 ,有针对性地实施差异化转型和结构调整 。
如齐建珍 、赵西君等认为资源型城市转 型的最佳 时期是在资
性地实施产业转型战略 ,逐步摆脱对 自然资 源的依 赖,培育 具有区域特色 的替代产业 ,使 区域 经济的发展有新的依托和
新 生 点 ,保 持 区域 旺盛 的生 命力 和 发 展潜 力 。
2 资 源型城市发 展的生命周 期
由于可耗竭性资源不可再生性 ,其开发必然经历一个 从
由单 一矿 业 经 济 型 向多 元 经 济 型转 变 。 据统 计 ,我 国 资 源 型城 市 ( )共 有 4 6座 ,其 中 镇 2
1 基于生命周期 的资源产业 转型 的研 究背景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是在实证基础上对其进 行研究的现代 产业组织学重 要分支之 一。这一理论是 在 V nn 6 eo1 6年的产 9
基 于 生命 周 期 的资源 型 产业 创 新过程 分 析
于喜 展 隋映辉 ,
(.山东科技大 学,山东秦安 2 12 ; .青岛社科 院,山东青岛 2 67 ) 1 70 1 2 60 1
摘要 :由于受可耗竭性资源的影 响,资源型产业呈现周期性发展 。在 生命周期的不 同发展 阶段 ,产业转型模式 和选择 的路径有 所不 同,对 产业创新的要 求和 内容也应有所区别。在对资源产业发展 周期分析的基础上 ,分析 了基于生命周期的资源型产业创新过程 ;对不 同产 业转型战略下采取 的产业创新模式进行 了差异化分析 ,并对 其进行 了分析 。要根据城市发展的综合条件先制定科学的城 市发展战略 ,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创新 ,选择发展 接替主导产业 。实现资源型产业转型。 关键词 :生命周期 ;产业创新 ;资源型产业转型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路径研究——以山东省济宁市为例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路径研究——以山东省济宁市为例

社会发展周年之际,人民日报客户端推出“我的军装照”,迅速爆红朋友圈,获得了大量的关注、点赞和转发,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四、保护红色资源,传承小镇文化综上所述,基于红色文化特征的龙岩“红古田”特色小镇的规划和建设,给当地的经济、社会、文化、旅游发展都带了极大的影响。

大古田的规划建设将步云、新泉、才溪、松毛岭四大版块串联起来,结合上杭、连城、长汀三县、七镇、三乡的城乡协同发展,将古田附近的红色资源做了有效的整合,将红色文化、红色旅游紧紧地跟特色小镇发展有机融合在一起,不断导入新的产业,激活特色小镇产业价值,同时给龙岩红色旅游丰富了更多的内涵,进一步挖掘了特色小镇文化,成为驱动乡村经济发展的助力。

参考文献[1]李燕发.蓝明丰 古田持续推进红色旅游文化产业蓬勃发展[N].闽西日报.2017-10-07[2]叶潇涵.黎冰.黄杉 红色文化在西北地区特色小镇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以南泥湾“红色文化小镇”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8(7).[3]栾振芳.苏俊才 中国共产党人在闽西“不忘初心”的探索和实践[J].龙岩学院学报.2019.37(01):13-18.[4]谢耀南.李水兰 闽西红色文化现代应用的形态、特征与趋势[J].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1).[5]杨柳勇 特色小镇既面向未来又承载历史[J]. 今日浙江. 2015(13):28-28.[6]田轶.陈婕.杨玲玲 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播策略[J]. 人民论坛. 2018(11): 136-137.[7]罗丽琳.蒲清平 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基因及其时代价值[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39(06):47-54.[8]林于良 新媒体时代消费主义生活化传播与青年价值观教育[J].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8(1).基金项目: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龙岩特色小镇建设的研究和探索》(JAS171093),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乡村生态景观建设研究—以龙岩市为例》(JAT171105)作者简介:郭华(1983-),女,福建龙岩人,硕士,闽西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

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 与此同时,济宁市新增建设用地全部压煤如果不能妥善 处理压煤与建设的矛盾,济宁的可持续发展将受到严重影 响。
土地塌陷范围扩大
• 济宁市部分煤矿2009采煤塌陷土地基本情况
生态环境脆弱
• 一是森林覆盖率较低。 • 二是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 三是地下水超采严重。
地方高等教育不发达,科技人才不足
产业结构不合理,对煤炭资源行业过度依赖
4、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标来看,济宁市 煤炭行业实现的经济效益在全部工业企业中处于不可替代 的地位。 见表四
产业结构不合理,对煤炭资源行业过度依赖
5、从财政收入上来看,2009年全市煤炭工业提供的 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31.8%,税收占全市 国税和地税总收入的44.5%。 为地方财政收入做出了重要 贡献。
资源产业的发展必然经历一个从资源的勘探开发、 扩大生产、高产稳产、衰退直到资源枯竭的过程。
(2)济宁煤炭资源整体发展现状
济宁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矿产资源丰富, 已发现和探明储量的矿产有70多种,以煤炭为主。 全市含
煤面积482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45% ,主要分布 于兖州、曲阜、邹城、微山等地。经勘探预测,全市煤储 量260亿吨,占全省的50%,主要含煤地层都在10层以上 ,可采厚度10米左右,不仅储量大,而且煤质优良,易于 开采,是山东省最大也是全国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为全 国重点开发的八大煤炭基地之一。截至2009年底共有兖 州、淄博、临沂、枣庄、肥城等矿业集团及市县属煤矿63 对,年生产能力近9000万吨。
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以济宁为例
小组成员:魏宁宁;李美玲;王芳
结构框架
(1)资源型城市的一般概念 (2)济宁煤炭资源整体发展现状 (3)煤炭资源型城市济宁经济在可持续

山东省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路径

山东省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路径

山东省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路径孙华玲【期刊名称】《《山东工商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33)005【总页数】10页(P96-105)【关键词】资源型城市; 转型升级; 问题与路径【作者】孙华玲【作者单位】中共山东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济南25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99.22; F124.5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

随着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乃至全球竞争的加剧,部分资源富集城市的主体资源逐渐进入枯竭状态,探讨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省是资源大省,各类资源型城市众多,资源型城市人口和经济总量占全省近半壁江山。

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山东省资源型城市具有资源依赖度高、产业结构单一、集聚效应弱化、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特点,因此,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已成为当前山东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经济文化生态强省面临的紧迫而又重大的战略性课题。

一、山东省资源型城市发展现状(一)山东省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山东是资源大省,矿产资源种类齐全、类型多,储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截至2018年底,山东已发现150种矿产资源,占全国已发现矿种的87.2%;已探明储量矿产81种,占全国的50.9%。

其中,石油、天然气、煤等能源矿产7种;金、铁、铜、铝等金属矿产25种;石墨、石膏、滑石、金刚石等非金属矿产46种;地下水、矿泉水等水气矿产3种。

查明矿产资源储量较丰富,资源储量矿产地2 678处,资源保有储量列全国前5位的有45种,列全国前10位的有77种,其中以非金属矿产居多。

国民经济赖以发展的15种支柱性重要矿产(石油、天然气、煤、铀、铁、铝、铜、铅、锌、金、磷、硫铁矿、钾盐、钠盐、水泥灰岩)在我省都有探明储量,石油、天然气、煤、铁、铝、金、钾盐等矿产保有资源储量占全国前10位,其中石油、铁、煤分别占全国储量的10.1%、3.3%和4.7%。

矿产资源分布范围广、区域特色明显,鲁东地区是我国金矿的重要分布区,也是石墨、滑石、菱镁矿等非金属矿产分布区;鲁中地区是煤炭及铁矿分布区;鲁西北及鲁西南地区是煤炭、石油、天然气及地下热水资源分布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3卷 第6期2007年11月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Geog ra phy and G eo -Info rmatio n Science V o l .23 N o .6N ovember 2007 收稿日期:2007-08-06; 修订日期:2007-09-2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71040) 作者简介:赵西君(1979-),男,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与区域规划研究。

E -mail :xijunlx @成熟期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发展模式研究———以济宁市为例赵西君1,吴殿廷1,戎 鑫1,何 燕2(1.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北京100875;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摘要:面对资源型城市“资源诅咒”的诸多困境,产业转型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

研究认为处于成熟期的资源型城市是当前我国产业转型的主体,成熟期也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最佳时期。

以济宁市为研究案例,通过分析采矿业各项指标的变动趋势,得出济宁市已处于资源型成熟期,并运用产业综合竞争力方法对济宁市的34个产业进行了竞争优势强弱的层次分类。

最后,依据该分类标准从资源产业的深加工和接续产业的培育角度构建了济宁市产业转型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产业转型;资源型城市;模式;济宁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504(2007)06-0087-05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一个世界性课题。

20世纪80年代,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学者在资源型城市经济、产业、劳动力就业、环境整治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1,2]。

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学者开始对该领域进行深入探究,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国际经验的总结及其在我国的运用[3,4];城市经济转型的战略研究,寻求如何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5,6];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共性问题或针对某方面问题(如生态环境等)进行研究[7];接续产业的选择、发展模式等[8,9]。

然而,对资源型城市转型时期的选择以及如何实现产业转型等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从这一角度进行研究。

1 “资源诅咒”的困境1.1 资源效益与经济效益错位资源型城市往往依托开发某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而发展起来,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效益可以带动经济的发展。

然而,由于我国长期采用不适当的行政干预方式(如不合理的资源定价方法、税赋等)分配自然资源,致使矿产资源的利润大量流向资源深度利用地区(如沿海地区),资源型城市经济收益大大受损,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

以煤炭资源丰富的山西省为例,1978-1998年其综合经济实力由全国第16位下滑到第26位,城镇居民收入长期滞后,1980年居全国第23位,1998年居第29位;1994-2003年采掘业投资由44亿升至82亿,而同期工业增加值占全国比重却下降了2%,制造业的比重降幅更大(财经文摘,http :llfinance .sina .com .cn )。

鸡西、鹤岗、阜新等资源接近枯竭的城市还背负着环境污染治理成本的重担,资源型城市不得不考虑转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2 产业升级困难,劳动力结构单一资源型城市的主导产业一般为采选业及与其关联的原材料工业,从而形成单一的产业结构。

如大庆石油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3%,从业人员占全市从业人员的25%;东营石油采掘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78%,从业人员占全市从业人员的55%[5];湖南省冷水市2001年资源型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78%,从业人员占全市工业从业人员的80%,上缴税收占全市税收总额的62%。

长期以来,这些城市多定位于国家能源、原材料基地,对资源无节制、粗放式地开采和利用,忽视了对产业结构的升级改造,资源枯竭之时已无力支撑发展其他产业的巨额成本,产业升级困难。

单一的产业结构决定了劳动力集中于资源开发加工与经营部门,劳动力素质较低、结构单一。

1.3 国有企业比重大与地方政府利益冲突严重国内资源型城市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烙印,所有制结构基本上以国有和国有控股为主,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很小。

如铜陵、冷水江、东川、攀枝花、白银5个有色冶金城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平均为83%;大庆和东营两座石油城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92%和85%[5]。

与此同时,工业经济多元化格局突出,企业有中央直属、省属、市属等权属之分,条块分割明显,致使资源和生产要素分属不同的利益集团,导致企业与地方政府严重的利益分歧以及大量的生产能力和经济存量浪费。

国有企业比重过大的经济格局导致市场环境不规范、政府职能不明确、人们市场意识薄弱、观念陈旧等体制诟病。

1.4 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伴随大规模开采,资源富集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以煤矿城市为例,煤炭过度开采导致地面塌陷,诱发地质灾害;地下采煤使地质结构发生变化,影响地下水分布,水质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粉尘及有害气体的大量排放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

2004年济宁市工业废气排放量为1808.28亿标m3,主要污染物为SO2、烟尘和工业粉尘;工业废水排放量为9747.54万t,其中,煤炭行业废水排放占全市废水排放总量的20.3%;因采煤造成的煤层塌陷区面积达12733hm2;地下水超采区域漏斗面积达237km2[10]。

2 成熟期资源型城市是我国产业转型的重点2.1 成熟期资源型城市是我国产业转型的主体资源型城市产业的生命周期可分为:开发期※成熟期※衰退期※枯竭期4个阶段。

据统计,我国资源型城市为118座,其中68%处于成熟期①,12%步入衰退期或枯竭期,其余城市仍处于开发期[11]。

处于衰退期的资源型城市由于长期的无节制开采,已经产生了相当严重的经济、社会、生态问题,产业结构单一,路径依赖性强,转型举步维艰。

若要重振其生产力,必须依靠外力推动、植入新型产业,这不亚于开发一座新城,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政府都将为此付出高昂的成本。

对于开发期的资源型城市,资源型产业发展仍需大量的资金投入,没有更多的资金发展其他产业,产业转型为时过早。

成熟期资源型城市经济实力相对雄厚,且其主导产业尚未进入衰退阶段,完全可以依靠内部创新机制和资金支持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进而实现城市产业的转型;另一方面,成熟期资源型城市数量众多,且多分布于各大区划中(如东北、西北、西南等),若不及时转型势必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

2.2 成熟期是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最佳时期工业化使资源进入大规模开发阶段,大量生产要素不断投入到生产过程,生产组织不断扩大,资源型产业迅速成长为城市的支柱产业,并把城市经济推向了最高发展阶段,资源产值利润对城市经济的作用已达到临界值,产业进入成熟期。

此时,若没有技术的突破或发现质量更好、储量更大的可采资源或替代资源,城市经济将会随着资源产业的衰落而下滑。

同时,资源型城市产业也遵循资源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即开采成本随着开采难度的加大不断增加,当资源型产业进入衰退期后,边际收益开始递减。

因此,选择此时转型十分必要。

资源产业处于产业链的上游,产品利润和附加值都较低,利润大量外流,容易陷入“利润低※积累能力弱※市场竞争力下降※资源依赖性更大※利润低……”的恶性循环。

相对而言,处于成熟期的资源型城市资源开采成本最低,经济效益最好,且具有一定的资金积累,在这一时期转型成本最小;而且此时人力资本、技术设备、管理经验都比衰退期雄厚,可以为接续产业提供最优质的生产要素,比其他阶段容易打破资源产业衰退循环规律。

3 成熟期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发展模式———以济宁市为例3.1 产业状况济宁市是依托煤炭资源发展起来的中等城市,含煤面积达4826km2,占全市总面积的45%,主要集聚于兖州和邹城两个县级市域。

据勘测,全市煤储量260亿t,占山东省的50%,为全国重点开发的八大煤炭基地之一。

按目前济宁市煤炭开采核定生产能力1115万t/a、备用系数1.4计算,济宁市煤矿还有上百年的开采年限[10]。

目前,以采矿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三次产业比重从2001年的18.2∶44.3∶37.5发展到2005年的13.7∶55.0∶31.3,第二产业不断得到加强。

然而,对济宁市近5年采矿业总产值、增加值、利润总额及从业人员与工业的相应指标进行比较(图1、图2)发现,采矿业工业产值与工业总产值比重呈下滑趋势,两者从业人员的比重也在不断降低。

特别是2005年,采矿业的总产值、增加值、利润总额及从业人员数量4项指标虽比2004年有所增加,但其与济宁市工业相应产值的比值均呈下滑趋势。

一方面,说明政府已认识到资源转型的迫切性,大力推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对采矿业有所节制;另一方面也说明采矿业对济宁市工业的贡献率开始减弱。

以济宁市两大煤炭基地兖州矿务局和济宁矿务局为例, 2003年原煤产量比2002年分别增长了11.98%和页88第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第23卷①资源型产业的生命周期按资源消耗程度进行分类,成熟期指达到设计生产能力,但资源大量减少且采矿业的各项指标(如从业人员、工业增加值等)步入稳定时期或开始出现不稳定或下滑趋势。

17.98%,但2004年比2003年却分别减少了9.15%和6.02%。

所以,济宁市资源型产业已步入成熟期,产业转型迫在眉睫。

3.2 基于产业竞争力的产业选择3.2.1 产业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及产业分类 一个区域的产业综合竞争力既包括市场销售额、工业增加值和工业总产值区位商而构成的产业竞争力,也包括评价产业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总资产贡献率、反映企业生产效率和劳动投入经济效益的劳动生产率以及产业关联效应大小等[12]。

本文选用总资产贡献、产业比较优势度、产业竞争力、产业关联度4个指标,这4个指标相对独立,均能反映同一产业的不同方面。

按照常用的综合单一指标方法,取这4个指标的加权平均值,得到产业优选综合指数。

具体指标含义及计算如下:(1)总资产贡献率指数E =Ri /Rj ,Ri 和Rj 分别为济宁市与山东省同一产业的总资产贡献率(总资产贡献率=(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

该指标用于衡量产业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是产业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是评价产业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

(2)劳动生产率指数L =Pi /Pj ,Pi 和Pj 分别指济宁市、山东省某产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元/人)=工业增加值/全部从业平均人数)。

该指标反映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劳动投入的经济效益。

(3)产业竞争力指数I =∑(Wi ×Ci ),这里用市场销售额、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衡量。

其中,Wi为区位商Ci 的权重;Ci =(Mi /∑Mi )/(MI /∑M I ),代表i 产业在M 方面的区位商,Mi 、MI 分别代表济宁市和山东省i 产业指标的表现业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