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脂类药物的作用 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
长期服用中长效或长氏效硝酸酯类药品的注意事项

国产的硝酸甘油,有效期一般为一年时间,进口的硝酸甘油,有效期为两年。但是,如果经常反复打开药瓶的盖子,贝哙影响有效期,让有效期变短,可能只有3--6个月。因此,每次取药时,应‘陕开陕盖,用后盖子—定要盖紧。
硝酸甘油是应急抢救药物,每次更换药物都应确定其有效性。目前市售药物中,有的含在舌下十几分钟都不溶化,这种药物不能使用。质量合格的硝酸甘油应在含服后20~30秒钟内溶化。
10误区让救命药不救命
硝酸甘油自19世纪30年代问世以来,拯救了成千上万的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病人。硝酸甘油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和静脉血管,减轻心绞痛的病因,降低心肌的耗氧量,增加心肌供血,从而达到止痛的作用。
硝酸甘油类药属于硝酸酯类药,分为长效类、中长效类、速效类,可分别起着预防、治疗、急救的功用,使用方便,疗效可靠。硝酸甘油为速效类,消心痛为中长效类,长效类包括长效甘油、5—单硝酸山梨醇酯等药。时至今日,硝酸甘油不仅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良药,而且是救洽急性心肌梗死的救命药。
在活动或大便之前5-10分钟预防性使用,可避免诱发心绞痛。
误区7:硝酸甘油是烈性药,常用会引起不良反应
由于硝酸甘油对心绞痛具有迅速的缓解作用,又是一种临时用药。因此,有人误认为硝酸什汕是烈性药,对它有恐惧感,怕经常使用会引起不良反应。
—般说来,硝酸甘油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有时可出现头痛、面色潮红、心跳加快、血压降低,甚至发生昏厥。头痛是由于硝酸酯类产生扩张脑血管作用所致。硝酸甘油具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因此个别人在用药后可出现眩晕、站立不稳等低血压症状,并非中毒,只要平卧数分钟即可恢复正常。多次使用后即不再出现。
误区4:站立或平卧服药
硝酸甘油能使全身静脉扩张。静脉容量增加,患者直立时,由于重力的原因大量的血液积存在下肢,造成脑部血容量不足,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出现头晕,甚至昏倒。平卧位含药虽不会发生体位性低血压,但因回心血量增加,加重心脏负荷,也会使药效减弱。
硝酸酯类药物应用指南解读2010年版

硝酸酯类作用机制
硝酸酯使平滑肌舒张的机制主要通过生物转化释放NO,而起
到扩血管的作用。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以及急性冠脉内 皮损伤时,内皮细胞释放 EDRF( NO) 功能受损,外源性硝酸酯 通过巯基和硝酸酯相互作用,硝酸酯在平滑肌细胞内经生物转 化、代谢并释放 NO,形成亚硝基硫醇(S - nifrosothiol)激活鸟 苷酸环化酶( CGMP) 调控细胞内钙离子,使血管平滑肌松弛。 在冠脉痉挛的部位作用更强。另外,当内皮细胞功能受损时, TXA2、5 - HT 等释放失调触发血小板聚集。硝酸酯类药物 与内皮依赖性释放 PG12 有关( PG12也具有扩血管的作用) 。所以也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这对心肌缺血及急性心 肌梗死时改善心肌灌注是有利的。
硝酸盐类作用机制
心外膜下冠状动脉狭窄导致心内膜/ 心外膜血
流比下降。有动物试验证明,当冠状动脉狭窄 减少总冠状动脉正常血流量的 40 %时,心内 膜/ 心外膜血流比从原来的1.16降到0.37,这一 变化在运动劳力情况下更为严重。 硝酸酯改善冠脉血流,因而改善心肌血供,甚 至在没有增加冠脉流量的情况下,其对心内膜 下心肌窦状隙血管的扩张也有作用。因而改 善心内膜下层的血流和 PO2
硝酸酯类概述
硝酸酯自发现 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硝酸酯类 ( nitrate esters) 和强心甙类( cardiac glycosides)是心血管药 物中历史悠久的两大类药物,临床已应用100多年,疗效确切。 但是,目前两者处于截然相反的地位。
强心甙类药物临床使用越来越少,品种由原来的 多种多样变成目前的单一药物(静脉西地兰,口服地 高辛) ; 相反,硝酸酯类尤其在近 20年发展迅速,从最初的 不同种类的硝酸酯(不同化学结构) ,到不同的给药途 径,不同的制剂,而且还扩大了临床用药指征。
硝酸酯类药物,那些经常被忽略的临床作用!

“心领域”知识荟萃硝酸酯类药物,那些经常被忽略的临床作用!硝酸酯类药物具有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黏附以及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临床上硝酸酯类药物常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心绞痛治疗。
在硝酸酯类药物使用方面,大多数患者,甚至部分基层医院医生只关心药物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却常忽视药物的其他临床作用,如不良反应和反跳现象等,这些临床作用具体有哪些,又应该如何应对?为此,本文整理了硝酸酯类药物临床相关不良反应和反跳现象并给出相应应对措施,以供临床参考。
1硝酸酯类药物的不良反应1.1心率加快硝酸酯类药物有扩张血管的作用,而血管扩张之后会引起反射性心率加快,当心率>110/min时,需要谨慎使用硝酸酯类药物。
若患者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出现心率加快,减少硝酸酯类药物剂量或加用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轻患者心率加快的症状。
1.2头痛临床上患者应用硝酸酯类药物后,因为血管扩张而诱发的头痛是该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此不良反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临床实践发现,大部分患者应用硝酸酯类药物后发生的头痛症状都不严重,多数能够耐受并可在1或2周后自行消失,不影响硝酸酯类药物的使用。
针对硝酸酯类药物应用引起的头痛临床上可以使用阿司匹林来减轻症状,且头痛的消失不意味着抗心肌缺血效应的减弱或缺失。
1.3低血压部分患者在应用硝酸酯类药物后可出现低血压,并可伴随头晕及恶心等临床症状,尤其是在患者血容量不足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低血压表现。
因此,此类患者在应用硝酸酯类药物期间应该定期检测血压,并注意调整药物剂量,当患者出现严重低血压(收缩压<90 mmHg)或血容量不足时应该避免使用硝酸酯类药物。
1.4颅内压升高硝酸酯类药物可引起颅内压升高,降低脑组织灌注压,临床上不建议用于出血性或缺血性脑卒中伴高血压患者。
对于其他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相关的高血压急症患者,应优先使用指南推荐的其他降压药物。
1.5眼压升高临床上硝酸酯类药物还能够导致眼压升高。
因此,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未经手术治疗患者,应避免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如果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未经手术治疗患者由于病情必须使用硝酸酯类药物,需要密切监测眼压及眼部相关症状。
心绞痛患者应该如何正确使用硝酸酯类药物

心绞痛患者应该如何正确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心绞痛,又称心绞痛症,是一种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胸痛症状。
硝酸酯类药物是常用的心绞痛治疗药物之一,通过扩张血管,提高冠状动脉血流,缓解症状。
然而,硝酸酯类药物的使用也有一定的注意事项。
本文将就心绞痛患者如何正确使用硝酸酯类药物进行探讨。
一、理解硝酸酯类药物的作用机制硝酸酯类药物主要通过释放一氧化氮来扩张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轻心肌缺血。
这些药物主要通过舌下含服或舌下含服喷雾剂的方式使用,以便快速吸收。
硝酸酯类药物的作用时间较短,一般在服用后5-10分钟内开始发挥作用,作用持续时间为30分钟至2小时。
二、正确使用硝酸酯类药物的方法1. 严格按照医生嘱咐的剂量和用药时间使用药物。
不要随意增加或减少剂量,以免引起不良反应或疗效不佳。
2. 舌下含服片剂时,应遵循慢慢吸咽的原则,使药物逐渐释放于舌下。
忌嚼或吞食药片,以免影响药效。
3. 使用含服喷雾剂时,应当首先检查喷雾器的正常工作状态。
将喷嘴对准口腔内喷射,同时注视喷雾进入口腔的情况,以确保药物得以吸收。
4. 药物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胸痛的情况,应停止使用药物,并立即就医进行评估和处理。
三、注意事项和禁忌症1. 硝酸酯类药物具有明显的血管扩张作用,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引起头痛、面红、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若不适症状较重,应及时就医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改治疗方案。
2. 心绞痛患者合并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低血压、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硝酸酯类药物。
3. 使用硝酸酯类药物的同时,应避免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特别是硝酸酯类药物与磷酸酯酶-5抑制剂(如伟哥)的联用可能会产生严重的低血压反应,因此应当严禁同时使用。
四、药物保存和过期处理1. 硝酸酯类药物应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2. 使用药物时,请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查看药品的有效期限。
过期药物应立即废弃,不能继续使用。
总结:心绞痛患者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是常见的治疗手段,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硝酸酯类药物的主要应用标准

预防心肌梗死
长期应用硝酸酯类药物可 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提高患者生存率。
安全性评价
不良反应
硝酸酯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 痛、低血压、反射性心动过速等,但 多数患者能够耐受。
禁忌症
药物相互作用
硝酸酯类药物与其他心血管药物如β 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合用时 需谨慎,避免产生药物相互作用。
对硝酸酯类药物过敏、严重低血压、 急性循环衰竭等患者应禁用此类药物。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01
市场增长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心血管疾病负担的增加,硝酸酯类药物市
场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预计未来几年市场增速将保持稳定,市场规模
将持续扩大。
02
技术创新
随着医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药物的研发上市,硝酸酯类药物的治疗
效果和安全性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新型给药途径和剂型的开发也
02 硝酸酯类药物主要应用领 域
心绞痛治疗
缓解心绞痛症状
硝酸酯类药物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增 加心肌血流灌注,从而缓解心绞痛症 状。
改善心肌缺血
硝酸酯类药物能够降低心肌耗氧量, 改善心肌缺血状态,减少心绞痛发作 频率和持续时间。
心肌梗死预防和治疗
预防心肌梗死
通过长期应用硝酸酯类药物,可以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硝酸酯类药物可按需使用, 也可长期使用,具体根据 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而定。
剂量调整及给药途径
剂量调整
初始剂量宜小,根据患者反应逐渐增加剂量,直至达到最佳疗效。
给药途径
硝酸酯类药物可通过口服、舌下含服、静脉注射等途径给药,具体途径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而定 。
合并用药注意事项
避免与禁忌药物合用
硝酸酯类药物与某些药物如西地那非等合用 可能导致严重低血压,应避免合用。
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及药学分析

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及药学分析摘要:硝酸酯类药物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常用药物之一。
这些药物通过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减少心肌耗氧量,从而起到保护心脏的作用。
本文从药理学、药代动力学、临床应用等方面综述了硝酸酯类药物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用药注意事项以及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同时,本文也探讨了硝酸酯类药物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和挑战,为临床医生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硝酸酯类药物;心血管疾病;临床效果;药学分析;治疗引言心血管疾病是当前世界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起病率和死亡率在近年来逐步上升。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将继续上升。
硝酸酯类药物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常用药物之一,其通过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减少心肌耗氧量,保护心脏的作用,已被广泛运用于临床治疗。
硝酸酯类药物的治疗效果和药理学机制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以硝酸酯类药物的药理学、药代动力学、临床应用等方面为切入点,对这类药物进行深入的药学分析,旨在全面了解硝酸酯类药物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及其药理学效应,为临床医生的应用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一、硝酸酯类药物的药理学分析1、作用机制硝酸酯类药物通过一系列机制发挥其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首先,这类药物通过扩张血管来促进血流,缓解心血管疾病的症状。
同时,药物的扩张作用还能够降低血管的阻力,从而降低血压,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等疾病。
其次,该类药物还能够改善心脏功能,从而减少心脏的耗氧量。
硝酸酯类药物可通过动脉扩张,降低心脏后负荷,减少心肌氧耗,从而改善心脏功能,保护心脏。
相比其他药物,硝酸酯类药物的作用是比较明显的。
另外,硝酸酯类药物还具有一定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心肌的需氧量,从而起到保护心脏的作用。
这些作用机制是硝酸酯类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
2、药理效应硝酸酯类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是多样的,并且这些影响之间存在着联系。
硝酸酯类的不良反应

硝酸酯类的不良反应其实硝酸甘油是硝酸酯类药物的一种,很多心绞痛患者处方中都有硝酸酯类药物,那么硝酸酯类的不良反应是什么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硝酸酯类的不良反应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硝酸酯类的不良反应头痛硝酸酯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如将初始剂量减半后可明显减少头痛的发生率,大部分患者服药1-2周后头痛可自行消失。
阿司匹林亦可使之有效缓解。
头痛的消失并不意味着抗心肌缺血效应的减弱或缺失。
其他不良反应(1)面部潮红(2)心率加快(3)低血压:可伴随出现头晕、恶心等(4)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引起口臭(5)少见皮疹(6)长期大剂量使用可罕见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硝酸酯类的药理作用1.扩张外周血管,改变血液动力学硝酸酯类药物对各种平滑肌均有舒张作用,但对血管平滑肌作用最强。
不同的硝酸酯类药物对血管平滑肌的的作用强度不同。
①舒张静脉:扩张静脉可减轻前负荷,特别是扩张较大的静脉,增加静脉储备量,使回心血量减少,心室容积减小,降低心室壁张力,减少心肌耗氧量。
由于重力的影响,在立位或坐位时回心血量减少更多,缓解心绞痛的效果比卧位好,也说明降低前负荷的重要性。
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②舒张动脉:可减少左心室后负荷,使心脏射血阻力降低,导致左室内压降低,室壁肌张力下降,左心室作功减少,心肌耗氧量减少。
对小动脉、毛细血管作用较小。
药物扩张血管后,由于血压下降,可反射性引起心率加快,虽然增加了心肌耗氧量,但给药后节约耗氧量超过增加耗氧量,所以心脏的总耗氧量是下降的。
缓解了心绞痛。
硝酸酯类药物舒张血管的作用不通过血管内皮细胞,所以不论冠脉血管内皮细胞有无损伤,均能舒张冠脉。
2.改变心肌血液分布,增加缺血区血液供应①舒张冠脉,增加心内膜下的血液供应冠状动脉从心外膜垂直穿过心肌纤维后,在心内膜呈网状分布,这种解剖特点非常容易受心内压的影响。
当心绞痛发作时,因缺血、缺氧,左室舒张末压(LVEDP)增高并超过心内膜下冠状动脉灌注压,造成心内膜冠状血管网受压部位严重缺血。
硝酸酯类药物的应用

β-受体阻滞剂与硝酸酯类联合抗缺血治疗 受体阻滞剂与硝酸酯类联合抗缺血治疗
β-受体阻滞剂 受体阻滞剂的副作用: - 显著减慢心率后,可能增加LV容量 舒张末期压力和室壁张力 - 心肌需氧量增加 硝酸酯类可以中和
两者相互取长补短, 两者相互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β-受体阻滞剂与硝酸酯类联合抗缺血治疗 受体阻滞剂与硝酸酯类联合抗缺血治疗
硝酸酯类的作用: - 血管扩张效应:心脏前、后负荷和LV舒张末期容积 下降,心肌氧耗量下降 - 扩张冠脉,改善侧枝循环 硝酸酯类的副作用 - 增加交感紧张度 - 引起反射性心动过
β-受体阻滞剂可以抵消
硝酸酯类的耐药性
硝酸酯类临床应用中的常见问题
-头 痛 -耐药性 -禁忌症
硝酸盐的头痛问题
发生率20-30%,头痛是硝酸盐起作用的一个标志 为避免头痛而改变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方案,很可能同 时放弃了硝酸盐的抗心绞痛效益 阿斯匹林缓解单硝酸异山梨酯引起的头痛,而又不损害 后者的抗心绞痛作用 头痛:剂量正相关,短时性(1周左右)。因此,单硝酸异山 梨酯治疗可从小剂量开始,几天后调高至目标剂量 头痛消失并不意味着抗心绞痛作用丧失(NEJM 98, 338:520)
AHA/ACC Guidelines
AHA/ACC的ACS 治疗指南 的
急性期硝酸酯药物应用的注意事项:
- 连续静脉给药 小时,即产生耐药性; 连续静脉给药24小时 即产生耐药性; 小时, - 若需连续 小时以上静点,则应小剂量间断给药 若需连续24小时以上静点 小时以上静点, - 若缺血症状或体征消失,持续静脉使用NTG是不正确的; 是不正确的; 若缺血症状或体征消失,持续静脉使用 是不正确的 - 若在连续使用静脉 若在连续使用静脉NTG过程中出现缺血复发,增加给药剂量,可 过程中出现缺血复发, 过程中出现缺血复发 增加给药剂量, 恢复药物反应;症状控制数小时后, 恢复药物反应;症状控制数小时后,再在试图增加硝酸酯无药期 - 若缺血症状或体征消失达 若缺血症状或体征消失达12-24小时,即应停用静脉制剂, 小时, 小时 即应停用静脉制剂, 并向非耐药剂型的口服药过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剂量扩张阻力小动脉,降低血压,减轻心脏后负荷 。
抗血小板作用(促进合成EDRF、PGI2,抑制TXA2)。
当冠状动脉狭窄>90%时,通过扩张侧支增加缺血区血
流。
2020/4/2
7
硝酸酯类的代表药物
2020/4/2
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 NTG)
硝酸异山梨醇酯(消心痛)
(Isosorbide Dinitrate,ISDN)
竭;
2020/4/2
23
硝酸酯在心肌缺血治疗中的作用机 制
平滑肌细胞舒张扩张血管
静脉
扩张静脉 容量血管
降低前负荷
PCP / PAP
心室舒张末压 舒张张力
小动脉
降低后负荷
抑制心脏输出阻力t 心输出量
O2 消耗
冠状动脉
扩张冠状动脉
降低血管阻力
冠脉痉挛 冠脉血流
O2 供
PCP = PulmoPnaCrPy =caPpiulllamryopnraersysucraepillary pressure PAP = PulmonPaArPy a=rtPeurialml pornesasryuraerterial pressure
缓释片:60-90min起效,作用持续12h,t1/2=4-5h。 4)该药无肝脏首过消除效应,但静脉滴注的起效、达峰及稳态时间明
显延迟于口服;静注可能造成血液动力学的急剧变化和难以预计的后 期药物蓄积效应。不宜使用静脉剂型。
2020/4/2
11
常用药物及药代动力学
药物名称 硝酸甘油(短效)
舌下含服 喷剂 透皮贴片 硝酸异山梨酯 舌下含服 口服平片 口服缓释制剂 5-单硝酸异山梨酯(长效) 口服平片 口服缓释制剂
2020/4/2
27
硝酸酯类药物的合理使用
间歇给药:
间歇给药主要是提供无硝酸盐期,即24h内至少有 8-12h的无药期,使细胞内硝酸酯代谢和巯基的数 量得以恢复,能有效的防止耐药性。然而这种间断 给药方法不适合不稳定性心绞痛,因无硝酸酯类药 物浓度的间歇期可造成心绞痛症状复发。部分病人 在无药期不能维持治疗作用,可能发生反跳现象, 可酌情加用-阻滞剂或钙拮抗剂。
2020/4/2
常用剂量(mg)
0.3-0.6mg 0.4mg 5-10mg
2.5-15mg 5-40mg, 2-3 次/日 40-80mg, 1-2次/日
10-20mg, 2次/日 60-120mg, 1次/日 或50-100 mg, 1次/日
起效时间(min) 作用持续时间
2-3 2-3 30-60
--急性冠脉综合征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 --无症状心肌缺血
心力衰竭
--急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
高血压危象和围手术期高血压
2020/4/2
14
应用适应证
冠心病
--急性冠脉综合征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
1)包括ST段抬高型MI、非ST段抬高型MI、不稳定型心绞痛等;
2)硝酸甘油:含服,--每无5m症in状一次心,肌总量缺不血超过1.5mg;静滴,起始剂量5-10g/min,
2020/4/2
4
硝酸酯类药物简史
7)1980年,阐述酸酯类药理作用:
-- 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粘度;
-- 使缺血性损伤的心肌代谢恢复正常;
-- 抑制平滑肌细胞增生。
8)1987年发现硝酸酯类细胞水平的药理作用:
-- 硝酸酯是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因子(EDRF)前体药物;
-- 硝酸酯所产生的一氧化氮(NO)能代替EDRF。
2020/4/2
28
硝酸酯类药物的合理使用
联合用药:
与ACEI(特别是含SH基的更好,如卡托普利合 用,可防止硝酸酯耐药,卡托普利除提供巯基 外,尚可对抗RAS激活,有抗心肌缺血作用。 )、 -阻滞剂,钙拮抗剂,ARB等合用。
2020/4/2
29
硝酸酯类药物的副作用
和重度高二血尖压危瓣象关和闭围不手全术者期更高适血宜压 ;常以硝酸甘油10-20μg/min作为起始剂量, 最高可增至200μg/min 。
2)慢性心力衰竭:a. -受体阻滞剂、ACEI或ARB及利尿剂等标准治疗的基础上,
对仍有明显充血性症状的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可加用硝酸酯,以减轻静息
或活动时的呼吸困难症状,改善运动耐量;b. 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舒张性
单硝酸异山梨醇酯
(Isosorbide-5-mononitrate,IS-5-MN)
8
常用药物特点—硝酸甘油
1)易吸收,生物利用度高(80%);肝脏首过效应严重(<10%); 2)起效快( 2-3min起效,5min达最大效应,持续20-30min); 3)性质不稳定,需要避光保存;易吸附于聚氯乙烯输液器。 4)静滴起效快,代谢快,易于控制和调整,避免首过效应,不可直接
溶栓的基础上加用硝酸酯,可进一步小幅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每治疗1000名患
者可减少3-4个死亡。
2020/4/2
15
应用适应证
冠心病
--急性冠脉综合征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
--无症状心肌缺血
1)慢性稳定性心心绞力痛衰的抗竭缺血治疗中,应首选-受体阻滞剂。
只有在其存禁-忌-急证性,心或力单药衰疗竭效;欠佳时,可使用硝酸酯及/或
2020/4/2
19
禁忌症
1)对硝酸酯过敏; 2)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 3)收缩压<90mmHg的严重低血压状态; 4)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伴左室流出道重度固定梗阻; 5)重度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狭窄; 6)心脏压塞或缩窄性心包炎; 7)已使用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者(如西地那非,可致血压急剧下降); 8)颅内压增高者。
2020/4/2
3
硝酸酯类药物简史
1)1768年,英国皇家医学院William Heberder医师首次 描述了心绞痛症状;
2)1847年,化学合成硝酸甘油; 3)1867年,首次使用亚硝酸异戊酯吸入治疗心绞痛; 4)1879年,William Murrell医师首次使用硝酸甘油治疗心
绞痛;(Lancet杂志) 5)1950年,增加了用于预防心绞痛发作的适应症; 6)1970年后,开始用于新适应症:心力衰竭、心肌梗死。
流供应,不引起“ 劫冠贫脉窃济血富 ”现象。
3)降低肺静脉压力和肺毛细血管锲压,增加心输出量,改善心功能。 4)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冠脉内皮功能。
2020/4/2
6
硝酸酯类药物的药理作用
小剂量扩张静脉系统减轻心脏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 。
中等剂量扩张传输动脉、冠状动脉,缓解冠状动脉痉 挛,增加血流量和侧支循环。
心力衰竭 每3-5min以5-10g/min递增剂量,一般不超过200g/min。应间断用药。
3)检测血压。尽可能--加急用性改善心预力后衰的竭-受;体阻滞剂和/或ACEI。当出现血压下降等限 制上述药物合用的情-况-慢时,性应心首力先停衰用竭硝酸酯,为-受体阻滞剂或ACEI的使用提供空
间。
4)临床试验:多个高随机血临压床试危验结象果和显示围,手硝酸术酯可期使高急性血心压肌梗死病死率降低35%;
静脉注射。 5)小剂量、间断给药,连续维持用药易发生耐药(6-8h间期/d); 6)长期用药者不可骤停药,应缓慢停用,或停用静脉前口服片剂。
2020/4/2
9
常用药物特点—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
1)口服吸收完全,肝脏首过效应明显,生物利用度约为 20%-25%;舌下含服生物利用度约60%。
2)平片口服15-40min起效,作用持续2-6小时; 缓释片约60min起效,作用可持续12h; 舌下含服,2-5min起效,15min达最大效应,持续1-2h。
是右室心肌梗塞); 心包填塞及缩窄性心包炎; 肥厚梗阻性心肌病; 青光眼;
2020/4/2
26
硝酸酯类药物的合理使用
小剂量给药:
长期大剂量口服硝酸酯类易产生耐药性,每日给23次比一日4次的疗效佳,因无药间期较长。一组多 中心试验提示每日上、下午各给10~20mg单硝酸异 山梨酯,比大剂量组其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故临 床应用宜从小剂量开始,以最小有效剂量维持较好 疗效。
2) 联合应用高-受血体压阻危滞剂象、和硝围酸酯手和术/或期钙高通道血阻压滞剂等进
行长期抗缺血治疗。
2020/4/2
17
应用适应证
冠心病 --急性冠脉综合征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 --无症状心肌缺血
心力衰竭 :--急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
1)急性心力衰竭:机制:扩张静脉,减轻肺淤血;合并高血压、冠状动脉缺血
3)代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物经肾排出,不能经血液透析清除。
2020/4/2
10
常用药物特点—单硝酸异山梨酯
1)口服胃肠道吸收完全,无肝脏首过清除效应,利用度近乎100%;
2)无需肝脏代谢,直接发挥作用;
主要经肾脏排出,其次为胆汁排泄。肾功能受损对本药清除无影
响,且由血液透析清除。
3)平片:30-60min起效,作用持续3-6h;
9)1999年,在德国柏林举行“硝酸酯120年”纪念大会。
2020/4/2
5
硝酸酯类药物作用的病理生理
1)扩张静脉血管,减少回心血量,降低心脏前负荷和室壁张力: 扩张外周小动脉,使动脉血压和心急脏性后左负心荷衰下降: 降低心肌氧耗量。
2)扩张冠状动脉和侧支循环血管,增加缺冠血心区病域尤其是心内膜下的血
心功能不全。
2020/4/2
18
应用适应证
冠心病 心力衰竭
高血压危象和围手术期高血压
1)尤其适用于冠状动脉缺血伴高血压危象者;静脉硝酸甘油亦常用 于围手术期的急性高血压治疗,尤其是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者。
2)方法:硝酸甘油5μg/min开始,用药过程中持续严密监测血压, 逐渐递增剂量,上限一般为100μg/min,切忌使血压急剧过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