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团体心理辅导中的疗效因子
团体心理治疗概述

学习材料
29
8、人际学习 人类不仅是需要同伴相伴左右的群居性动物,还是期望同伴赞同, 自我动力中有他人评价组成的局部; 通过其他成员的回馈,成员获知自己给别人的印象,团体提供了一 个环境,同意成员以新的、更适宜的人际互动方法交流; 人只能觉察自己的人际关系,才能到达身心的健康。
学习材料
30
9、团体凝聚力 凝聚力是泛指团体成员留在团体中的全部力量的综合,是团体对成 员的吸引力; 成员们在小组中感觉温暖有归属感和团体的价值感,并感觉到自身 的价值和被他人无条件地接受与支持。
2、20世纪40年代团体心理医治的开展 1947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勒温〔Kurt lewin〕建立了“国家训练实验室〞,借助 于较自由的团体活动与商量,使成员对人际关系问题变得更加敏感的训练,也叫 敏感性训练。使对象由病人转向正常人,“团体心理咨询〞一次开始应运而生。 1949年,美国精神病专家沃尔夫〔Wolf〕首先将精神分析理论应用于团体心理医 治。 50年代,美国精神病学家拉扎鲁斯〔zarus〕首先将以学习为根底的行为疗法 应用于团体心理医治。 60年代,人本主义兴起,罗杰斯〔Rogers〕推动“会心团体〞为标志的人类潜能 运动。
学习材料
10
团体心理医治的类型
1. 按团体对象划分:离异家庭团体、癌症患者团体 、住院患者团体等
2. 按团体技术划分:心理动力团体、会心团体、认 知行为团体、心理剧等
3. 按团体性质划分:活动性团体、支持性团体、问 题导向团体、医治性团体
学习材料
11
团体辅导/团体咨询/团体医治的
学习材料
12
二.团体心理医治的开展
学习材料
23
2、普遍性 来访者进入医治时,会认为他们是唯一的不幸者; 当听到团体中有其他成员袒露出与自己相类似的经历时,产生共鸣, 回归人群——同是天涯沦落人; 当来访者发觉他们并不孤独,而且他人也有相同的难处和生活经验 时,会有放松的感觉; 成员间共同的经历促使他们相互间进行有力的真实性交流,这是靠 医治师难以到达的。
团体心理治疗疗效因子

团体心理治疗疗效因子团体心理治疗疗效因子一、利他性1、帮助别人令我增进自尊2、将别人的需要放在自己之前3、忘记自己而考虑别人4、将自我的某方面与别人分享5、帮助别人且在其生命中扮演重要角色二、团体凝聚力1、归属团体且被团体接受2、与别人持续而密切的接触3、揭露有关自己的丑事而仍然被团体接受4、不再感到孤独5、归属于由了解和接受我的人所组成的团体三、普遍性1、了解我并非唯一有这种问题的人,“我们是同舟共济的”。
2、明了我的情况不比别人糟。
3、了解别人也有和我同样的“坏”想法和感觉。
4、了解别人也有和我同样不愉快和糟糕的父母及背景。
5、了解我和别人并非大不相同,使我有“属我族类”之感。
四、人际学习1、团体让我知道我给别人何种印象。
2、(获取)了解我是如何与人相处的。
3、其他成员诚实地告诉我其对我的看法。
4、团体成员指出我一些恼人的习性。
5、了解我有时憋着想法不说会使人困惑。
五、人际学习1、改善我和人交往的技巧2、(付出)感觉对团体及其他人更信任。
3、了解我与别人交流的方式。
4、团体给我机会于别人接触。
5、解决我与某个团体成员的人际困难。
六、指导1、医生建议或忠告我去做某事。
2、团体成员建议或忠告我去做某事。
3、团体成员告诉我怎么做。
4、某团体有人对人生问题给我确切的建议。
5、团体成员劝告我,以不同的行为方式应对某个生活中的重要人物。
七、情绪宣泄1、讲出心事2、对其他成员表达出负面及/或正面的感情3、对团体支持人表达负面及/或正面的感情4、学习如何表达感情5、个人能够说出困惑,而不是压抑下来。
八、认同1、向团体中比我适应良好的人学习2、目睹别人能够剖露丑事及冒其他风险却因而获益,这种经验使我也愿意做同样尝试。
3、采用另一位团体成员的习性和风格。
4、赞赏并模仿治疗者。
5、找到团体中可以模仿的人。
九、家庭情景重现1、在某方面,团体体验使我重新经历并了解我在家庭中的成长情形。
2、团体体验有助我了解我过去对父母、兄弟、姐妹或其他重要人物未了情结。
心理咨询的疗效因子

精神分析的疗效因子
行为治疗对心理问题的理解
经典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
行为治疗的治疗策略
行为治疗的疗效因子
认知治疗对心理问题的理解
认知治疗的治疗策略
识别自动 思维 识别 &矫正 核心信念
确认情绪
识别 &矫正 中间信念 应对自动 思维
评价自动 思维
谢 谢!
专业性
受过专业训练,在某一 特定领域有其专业擅长 没有受过专业训练
家人
朋友
没有受过专业训练
没有受过专业训练
何谓“受过专业训练的咨询师”?
在某一/几领域有深 入学习并掌握技能 受过基本功训练,具 有倾听、共情等能力
心理咨询师资质
能够帮助来访者的咨询师特点
觉察力
人格力
包容力
专业力
共情力
能从心理咨询获益的来访者特点
自我功能
心理咨询 适应症
改变动机
智力正常
心理学头 脑
生物-心理-社会三因素模型
生物
社会
心理
心理咨询的适应症
禅修等
健康 人群
心理咨询
一般 心理问题 神经症 ,心境障碍 , 应激障碍,进食障碍等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为主 药物治疗为主, 心理治疗为辅
各类人格障碍,性心理障碍
精神分裂症
常用的各类疗法及治疗目标
心理咨询的疗效因子
王晓艳
心理咨询疗效评估的困难
生理问题
病灶
心理问题
有形
治疗手段
无形
有形
治疗效果
无形
依赖治疗手段
取决于来访者
讨论的几个问题
心理咨询是什么 心理咨询的适应症
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及其应用_

初步诊断、 与修正下级咨 具、编制心理测
会诊、疑难 询方案
验、团体测验与
案例分析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 樊富珉特殊问卷实施
指导咨询员 工作
业务督导、 工作实践督 导、下级咨 询师心理健 康督导
对于使用个别咨询与团体咨询的建议
个别咨询适用情况
团体咨询适用情况
1.原因与解决办法都很复杂的危急情 1.对于他人及他人对事物的感受想获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 樊富珉
个别咨询与团体咨询的相同点
目标 积极方面,都在帮助个人经由自我了解、自我接纳,而达到自我统
整和自我实现;消极方面,都在帮助个人解决问题、减除困扰。
原则 两者均强调以接纳和坦诚去除当事人的自我防卫,使个人由于受到
尊重而能自在地检视自我,产生自信,并能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技术 两者均强调咨询的基本技术,如反馈、澄清、复述、场面构成、情
够而广度不足。
的回馈。
助 个别咨询情境中较欠缺这种合作、在团体情境中,“我助人人,人人助我”团
人 互助、分享的关系和气氛。
体愈有凝聚力,成员间就愈能互相扶持。
问 适合处理人深度情绪困扰问题 题
以团体咨询处理人际关系问题,通常优于个 别咨询
领 掌握有个别咨询技巧 导
团体咨询情境中,人际互动复杂而多变,领 导者仅有个别咨询技巧是不够的,必须敏察 团体的特质和动态,使用各种“催化”技巧, 以发挥团体的潜力。
小团体是有共识、有互动的一群人(6-15人)出 于自己意愿或者追求某共同目标而组合成的,成员通过彼 此之间有心理互动的交互作用下来改变成员。
周美伶等(1990)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 樊富珉
团体心理咨询是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 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形 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 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 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 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 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的助人过程。
团体心理治疗对强迫症患者治疗的疗效因子研究

【 关键词 】 强迫症 ;团体心理治疗 ;疗效 因子
S udy f r t r p utc f c or fg o s c t r py i he pa i n swih s si - o t o he a e i a t so r up p y ho he a n t te t t ob e sve c mpu sv s li e di-
【 要】 目的 探讨在 对强迫症 患者进行 团体 心理治 疗过程 中各 个疗效 因子 的相 对 重要性 。方法 对符合 摘
入 组 标 准 的 同 时完 成 为 期 1 2周 的 团体 心 理 治 疗 的 3 O例 强 迫 症 患 者 , 行 团体 治 疗 疗 效 因 子 问卷 的 测 量 , 团体 进 对
・
28 ・
中国实用 医刊 2 1 0 2年 4月第 3 9卷第 8期
Chn s o r a f rcia dcn ! ieeJ u n l P a t l o c Me .ie . Q
: : : ! 团体 心来自理 治 疗 对 强 迫 症 患者 治 疗 的疗 效 因 子研 究
杨磊 李 幼辉 连楠
odr r e
Y N e,L o —u , I N N n eate t fPyhar ,teFr f l t o i lf A G Li IY uh i LA a .D p r n o sc i y h i t i i e H s t m t sA a d p a o
Zh n z o iest e g h u Unv ri y,Zh n z o 5 05 e g h u 4 0 2,C n hi a
团体辅导第二章

• 对有些患者来说,有一个成功的团体经验,本身即具有治疗效果。 如L.Braaten所言,将凝聚力加之于团体的气氛予以内化时,促 进了自我接纳或自我统整的历程。 • 二、运作机制: • 罗杰斯认为当治疗师与患者之间存在着理想的关系时下面的特征 性过程就会产生: • 患者越来越自在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 患者逐渐具备现实检验能力,能更多地区分周围环境、自身、他 人及自己体验的感受与知觉 • 患者更能意识到体验与自我概念间的不一致 • 患者还意识到以往被自己扭曲与否定的感受 • 患者的自我概念,现在能包容以前被扭曲或否认的方面,渐渐能 和自己的体验更多地统一起来
• 一、重要性: • 希望的灌输和维持对任何心理治疗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希 望不仅是保持病人能够继续治疗并且使得其他的疗效因子发 生作用,而且病人对治疗的信心本身就具有治疗效果。如, 信念治疗法和安慰剂治疗。 • 二、策略: • 1、团体指导者必须尽一切努力来增加病人对团体治疗疗效 的信心。如,在团体成立前的介绍中指导者要增强病人的正 性期望、去掉负性的成见。 • 2、团体指导者应该时常提醒成员注意所取得的进步。(及 时强化及呈现榜样都会增强希望。)
第二节:普同感
• 一、重要性: • 许多病人进入治疗时忧虑不安。认为他们的不幸是独一无 二的,只有他们有着某种恐怖的或者不能被人接受的问题、 想法、冲动和幻想。(他们的问题真的是独一无二吗?) 当他意识到其他人也有和他一样或者类似的问题、困惑时, 他会产生“回归人群”的体验,进而缓解忧虑不安。 • 二、策略: • 1、开始阶段,对病人的独特感不予肯定。 • 2、通过团体的自我开放,让病人了解到彼此不幸的共通性。 • 注意:普同感不是单独地发挥作用的。当病人感受到自已 和别人的相似之处并且与人分享自已最深层的忧虑时,伴 随而来的宣泄以及来自他人的完全接纳都使他们获益颇多。
第二章团体心理辅导中的疗效因子

行为模仿的应用
01 02
行为模仿的定义
行为模仿是团体心理辅导中另一种重要的疗效因子,它指的是团体成 员观察和模仿其他成员的积极行为和表现,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和表 现。
行为模仿的作用
行为模仿可以帮助团体成员学习新的行为模式和技能,增强自我效能 感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团体合作和互助。
03
行为模仿的应用方法
领导因子
指辅导师在团体中发挥的作用。辅导 师通过提供指导、支持和反馈,帮助 参与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己的情绪 和行为。辅导师还可以提供专业的知 识和技能,帮助参与者增强自我认知 、学习新技能和应对策略。这类因子 对改善参与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重 要影响。
团体动力因子
指团体作为一个整体所具有的能量和 动力。通过参与团体活动,参与者可 以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和温暖,从而产 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行为反应。这类 因子有助于增强参与者的凝聚力和归 属感,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
促进成员间的互动与合作
榜样作用
在团体中,一些成员可能会成为其他成员的榜样,引导他们学习新的技能和行为方式,促 进彼此的成长。
合作精神
团体心理辅导可以培养成员的合作精神,通过合作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增强成员之间的 默契和信任。
社会技能
参与团体心理辅导可以帮助成员学习和发展社交技能,提高他们在社交场合中的表现和自 信心。
05
疗效因子在团体心理辅导中的总结与展 望
总结
01
凝聚力
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凝聚力是重 要的疗效因子之一。它指的是团 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相互支持 、共同追求目标的状态。凝聚力 可以增强成员的归属感和信任感 ,促进情感交流和互助合作。
03
02
社会学习
团体心理治疗的疗效因子研究综述

团体心理治疗的疗效因子研究综述作者:李俊丽张国英郝东升来源:《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B》2011年第10期已有研究证实,团体心理治疗是一种非常高效的心理治疗手段,至少在实质性疗效上与个体心理治疗可以相提并论。
但团体心理治疗是以什么方式帮助到来访者的?它又是通过什么因素对来访者产生效用的呢?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些因素确定下来,那么作为心理治疗师就可以依据这些因素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和策略,使团体心理治疗的效果能够最大化。
通过查阅文献和实施团体心理治疗的体会,现综述团体心理治疗的疗效因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帮助来访者重塑希望希望重塑和维持对任何心理治疗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希望不仅能让来访者坚持治疗,也是其他疗效因子可能起效的基础,并且来访者对治疗的信心本身就具有治疗效果。
有研究证实,治疗前对获助的高度期待与积极的治疗结果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因此,作为治疗师,在和来访者个别的初始会谈中,就要和他们分享这样的信念,并且努力地使这种乐观情绪感染他们。
要由衷地相信,我们能帮助到每一个充满改变动机、愿意在团体中努力至少六个月时间的来访者。
另外,团体心理治疗的进展不仅来自于来访者积极的期望所带来的广泛作用,团体所特有的希望感也是治疗进展的重要资源。
例如,每个成员通过接触团体中与自己病情有所相似的人有所改善有所进步的时候,对其是一种莫大的鼓励。
这使他们可以通过重新定义希望以适应当前的环境,从而改善了团体的舒适感、增强了团体间的联系并治疗了轻微的不适。
二、使来访者认识到自己病症的普同性许多来访者进入治疗时,忧心忡忡,认为他们是唯一的不幸者,只有他们有着某种恐怖的或者不被人接受的问题、想法、冲动和幻想。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所有人都有这种独特感,但这些来访者的极端的社会孤立,使他们的独特感被放大。
在治疗过程中,特别是在早期阶段,对来访者的独特感给予肯定本身就能缓解来访者的情绪。
在团体心理治疗过程中,当来访者感受到自己和别人是如此相似,当他们发现自己并不孤单时,来访者就会产生如释重负的“回归人群”的感觉;并且当他们与人分享自己最深层的忧虑时,成员们对个体的完全接纳会使他们获益颇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希望重塑 普遍性
传递信息 利他主义 原先家庭的矫正性重现 提高社交技巧 行为模仿 人际学习 团体凝聚力 宣泄 存在意识因子
(一)希望重塑/灌注(Instillation of
展开谈话与活动的技巧;
2.学习处理人际冲突的技术。
四 帮助组员增强自我方向感,提高自我抉择能力
“鱼和渔的关系”、“苹果与思想”!
五 帮助组员学习聆听,察觉别人的感受和需要
放下主 观的参 照标准
进行有 效的观 察聆听 和辨别
尝试从当 事人的标 准来看事 物和了解 其感受
将自己体 会到的感 受有效地 传递给当 事人
第二章 团体心理咨询的疗效因子
内容
第一节 团体心理咨询的目标 第二节 团体心理咨询的疗效因子
第一节 团体心理咨询的目标
一 帮助组员了解和接纳自己
二 帮助组员增加自我接纳、自我尊重、自信
三 学习社交技巧、学习处理冲突
四 帮助组员增强自我方向感,提高自我抉择能力
五 帮助组员学习聆听,察觉别人的感受和需要。
来访者问题中带有的原生家庭经验
家庭系统与结构
界限、权力、等级、规则
家庭三角化关系
家庭互动模式
家庭核心情感、家庭禁忌
团体提供的矫正可能性
(六)提高社交技巧
(Development of socializing techniques)
互动、角色扮演、分享、接收、反馈……
倾听
共情
有效回应
六 帮助组员培养归属感与被接纳的感觉
使其更有安全感
更有信心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七 帮助组员制定发展计划
帮助组员走自己的路
计划与实施
第二节 团体心理咨询的疗效因子
一 团体心理咨询的价值
二 团体产生效果的关键因素
一 对团体咨询的基本认识
节省人力和时间
团体咨询不能取代个别辅导
团体咨询要求更高的能力
二、团体咨询的疗效因子
两个主要观点 (一)灌注希望
(二)一般型
(三)现实验证
(四)利他主义
(五)情绪抒泄 (六)基本家庭群体的重点改正 (七)仿效行为 (八)发展社交技巧
林孟平的观点
灌注希望
一般型
现实验证
利他主义 情绪抒泄 基本家庭群体的重点改正 仿效行为
发展社交技巧
Irvin D. Yalom的观点
人是群体的动物,不是一个孤岛
归属感 与自尊 认同感 社会支持 规范与承诺 被接纳 尊重
“家”一样感觉的疗效
(十)宣泄(Catharsis) 特有的团体氛围形成的情绪场,表达
对过去/现在经验的强烈感受
压抑的抒泄 应激性宣泄 未了事件的唤起 宣泄中的接触
(十一)存在因子(Existential factors)
六 帮助组员培养归属感与被接纳的感觉
七 帮助组员制定发展计划。
1、帮助每个组员认识自己和了解自己
问题:对组长的要求是什么?
二 帮助组员增加自我接纳、自我尊重、自信
1.帮助组员转变看问题的视野和角度;
2.学会适当的归因方式; 3.从现在开始就行动起来。
三 学习社交技巧、学习处理冲突
1.帮助组员掌握发动、维持、结束与他人
进入团体之前ຫໍສະໝຸດ hope)团体特有的希望感: 从接触不同程度受损成员的改善中 看到自己的可能和力量
(二)普遍性(Universality)
在一起感(团体的保密原则) 和别人一样的体验 一般化的意义
(三)传递信息(Imparting information)
心理教育(教导式指导):来自咨询师
直接忠告:来自成员,忠告过程的意义
一致性沟通
人际冲突的处理
(七)行为模仿(Imitative behavior)
带领者的典范作用 成员的示范作用
(八)人际学习(Interpersonal learning)
产生于人际关系的心理问题 作为小社会的团体 矫正性情感体验
人际关系中的各种问题
(九)团体凝聚力(Group cohesiveness)
多元性体验、感受、境遇和应对方式
(四)利他主义(Altruism)
助人为快乐之本
付出的价值:
接纳、分享带来的对别人的帮助
自我价值发现带来的参与和投入 自尊提高、自我力量增强
(五)原生家庭的矫正性重现
(The corrective recapitulation of the primary family group )
存在主义的一些心理健康话题
活在当下(死亡) 与自己相处(孤独) 身份感和责任承担(自由) 生命意义的积极建构(无意义)
团体过程中的相关体验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