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沈从文边城中的人性美论文
浅谈沈从文《边城》的人性美(1)的论文

浅谈沈从文《边城》的人性美(1)的论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内容摘要:中篇小说《边城》创作于1934年,由上海生活书店出版。
作者沈从文,原名沈岳焕,湖南省凤凰县人。
他生长在湘西沅水流域,苗、侗、土家族汇居的地方。
其创作思想为政治上的自由主义立场,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来观察人生,以表现人性为主要内容,注重民族品德的重建,宣扬原始古朴的人生审美理想。
沈从文擅长小说创作,善于用冷峻的写实手法表现“近代文明”的道德沦丧,用温暖的抒情笔调描写下层人民的淳朴人生。
其代表作为小说《边城》。
沈从文的《边城》以湘西小山城茶垌及附近乡村为背景,描写一个撑渡船的老人和他的外孙女翠翠的生活,以及翠翠与船总的儿子天保、傩送之间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
作品通过对男女之间的爱情,祖孙之间淳浓的亲情,邻里之间友爱互助、和睦相处的乡情的细腻刻画,生动地展现了边城人民的健康、优美、质朴的民风和人情。
关键词:沈从文,边城,人性美读了沈从文的《边城》,最震撼人心的就是作品中所展现的人性美。
这种力量使人对“爱”和“美”的人性更加珍惜,更加向往。
在《边城》中,作者赋予他笔下的所有人以一种淳厚、质朴的人性。
《边城》中的人性是非常优美的。
尤其是从翠翠、爷爷、船总、顺顺及天保和傩送身上,无不酣畅淋漓地表达了人物丰富缠绵的内心情感。
翠翠这一少女形象,是作者笔下优美人性的化身与极至,是作者根据自己的审美理想,借助语言塑造的迷人的形象,“是全书之魂,是作者倾注‘爱’与‘美’的理想的艺术形象。
”①这是《边城》人性美的第一个方面。
首先,翠翠的出生是一种悲壮的美,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
翠翠是老船夫的独生女,在十七年前同一个茶垌屯防军人唱歌唱熟后,秘密地背着忠厚的老船夫发生了暖昧关系所生下来的孩子。
有了小孩子,由于各种原因,他们结婚不成。
浅析《边城》人性美

浅析《边城》人性美【摘要】《边城》是作者沈从文在20世纪30年代初的作品,在这个历史时期作者深深体会到,都市文明的虚伪、怯弱、懒惰使人窒息,他以期待的目光回望湘西,在湘西的山水人事之间寻找理想。
他发现只有湘西的原始生命形态才是充沛旺盛、火辣的,是完全依靠人性原则生成的。
他在《边城》中描写湘西男女爱情、邻里互爱等人际关系,来表现人性美,这种美是淳朴的、原生态的、至高无尚的、可尊可敬的美。
【关键词】《边城》人性美解析一、生命本色的美在谈到《边城》创作动机时,沈从文曾说:"我是个对一切无信仰的人,却只信仰生命。
"他在许多文章中,都表现出对生命力的肯定和无意义生命过程的批判。
他不断探索他的信仰和挚爱的生命,他发现只有湘西人的生命,才是活得胆大包天和痛快淋漓的,绝对没有拖泥带水的僵态。
这里的生命不知道死,死即生,生即死,生生死死。
这正是作者在《边城》中所追寻人生理想的终极指向,这一切都是通过描写湘西人的鲜活形象得以彰显的。
《边城》以湘西边境山城、茶峒和附近农村为背景,写了一个渡船老人和他的外孙女翠翠相依为命的生活,以及当地掌水码头船总顺顺两个儿子傩送和天保与翠翠之间的爱情故事。
小说围绕这个故事,对边城富有特色的山川景物、风土人情作了诗情画意的描述,展现了边城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和人们美好心景,讴歌了边城百姓淳朴的人性美。
《边城》中每个人都热情诚实,人人均有古君子遗风。
"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居乐业。
"边城中生活着各式各样的人:有老船夫、翠翠、船总顺顺、天保、傩送、过渡的客商、吊脚楼上的妓女等人物。
他们都真真实实、活活泼泼地生活着,构成了近似完整理想社会。
在这里存在贫富之差,却人人享受着平等待遇。
他们依靠着劳动过活,与人为善,以诚相待,没有都市文明的虚伪、污浊、狡诈、自私,只有充溢着原始本性的天性和淳朴品性。
老船夫管理着碧溪咀的渡船,活了70年,从20岁起便守在这溪边,50年来不知来去渡了多少人。
浅谈沈从文边城中的人性美论文

浅谈沈从文边城中的人性美论文《边城》这部小说讲的故事比较简单:在湘西茶峒山城一里外有一条小溪,溪边住着一个摆弄渡船的老人,他有一个名为翠翠的孙女,老船夫和孙女两人相依为命,在城内码头上掌事的龙头老大名为顺顺,他的两个儿子天保与傩送同时爱上了翠翠,而翠翠却钟情于弟弟傩送,老大天保在失望之下驾船下游,结果出事淹死,弟弟由于哥哥的死而内心非常纠结愧疚;在一个雷雨之夜,翠翠的爷爷死了,虽然傩送也爱着翠翠但始终没有回来,留下翠翠一人生活。
一、生命的优美、健康生命的健康与优美一方面指的是体魄和容貌上的自然与美丽,在《边城》中,青年人身体结实强健,充满了生命力。
沈从文为了描写这一特点,常常使用动物来描写人物的体魄,比如说用“结实的小公牛、小老虎”来描写天保和傩送,用“一只天真活泼的小兽物”来描写翠翠。
作者完全没有贬低之意,反而是对这些年轻人所散发出的自然灵动的气息充满喜爱。
翠翠的容貌也具有自然的美感,沈从文这样描写到: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
翠翠的这种天然质朴的美感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了作者的审美理想和情趣。
另一方面是爱情的自然与美丽,在《边城》中沈从文描写翠翠和傩送之间的爱情非常含蓄:第一次两人在黄昏时相遇,一见钟情;第二次傩送上青浪滩,翠翠并未见到他;第三次,翠翠与傩送在龙舟比赛中偶遇,两人对视微笑。
当天保发生意外之后,傩送内心歉疚,黯然离乡,而翠翠早晚等在他离开的渡口。
虽然二人之间的爱情铭心刻骨,但他们聚在一起的时间却非常短,沈从文也用了非常高超的技巧描写了少女的矜持和羞涩,这样的爱情是严肃而庄严的,充满了神性的美。
二、人格品质纯美高尚小说《边城》中的人物基本上都拥有诚实、勇敢、热情、真诚的优美品格,在这个小城中几乎无人不善。
比如说老船夫将摆渡当作是自己的天职,一辈子任劳任怨,从未收取过客的财务,偶尔一些不得已而得到的好处,老船夫也想方设法超量的回报;船总顺顺仗义疏财、正直大气,受到了很多穷人的尊重,比如说船工在水上失事后,他经常赠送财务帮助其周济,而当船工之间产生纠纷时也常常会让他来做出裁判,顺顺总是可以非常圆满的解决问题。
沈从文《边城》论文

试论沈从文《边城》的艺术特色内容摘要:沈从文先生的小说《边城》在艺术表现方面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解读了《边城》这部作品的艺术性。
一是作品本身具有的抒情意境的诗化特征;二是其诗境中蕴含的悲凉况味;三是在悲凉感怀下凸显的永恒的人性美。
通过层层体味挖掘其作品中最具价值的东西--人性美。
人性美是永恒的,沈从文先生描绘的这一美好品质在物欲横流的当今仍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抒情意境悲凉人性美沈从文先生,是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兴起的京派作家中的代表人物。
京派作家是以人道主义为根基,遵循“为人生”的创作思想的作家流派,他们由文化层面探讨人性、人生和国民性,艺术上熔写实、浪漫、记“梦”和象征于一体,多写自然景物、纯真爱情、童心及原始纯朴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就沈从文先生而言,其小说创作大体可分为重叙民间传奇和历史小说、都市讽刺和乡土抒情三部分,其中乡土小说又称湘西小说,是作者对边地山民人情美、人性爱的深情礼赞和讴歌。
中篇小说《边城》就是构筑湘西小说的柱石,也是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
《边城》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湘川边境的小山城茶峒及其附近的乡村为背景,描写了撑渡船的老人和他外孙女翠翠的生活,以及翠翠与当地掌水码头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大老和二老之间曲折的爱情悲剧故事。
《边城》共二十一节,每一节都充满了诗意,作者以舒缓的节奏、细腻的描画、清丽的语言,给予读者一种悠远质朴的美感。
一、一首具有抒情意境的诗《边城》因其全篇弥漫着悠然袅袅的诗意,而常被人称作“一部田园牧歌式的杰作”、“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刘西渭语)。
在沈从文先生的诗化小说长廊中,《边城》无疑是高居其王冠之上的宝石。
首先,作品中的人、事、物皆被镀了一层诗意的光辉。
在故事情节方面,是以翠翠和二老的爱情为诗情的载体,悠然道来二人故事中“爱”与“美”的特质。
翠翠本身就是美的,纯的。
“翠翠在风日里长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养着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从想不到残忍的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1)沈从文先生用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翠翠的纯美与柔和,翠翠像一件带有灵魂的美玉。
沈从文《边城》人性美的赏析

沈从文《边城》人性美的赏析沈从文《边城》人性美的赏析为人性的光辉点写下一篇篇的赞歌。
赞美那些远去的人性美。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了沈从文《边城》人性美的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沈从文《边城》人性美的赏析篇1人性美的孜孜探求乡土挚爱之情的生命赞歌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美妙的歌声又一次浮响在耳边。
伴着那飞翔的虎儿草轻轻地飘着浮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穿过悬崖半腰……这是一支真、善、美的歌啊!像皓月,像秋阳,淡泊而宁静。
这支歌将唱在过去、唱在今天、唱在未来。
一幅边城风情的长轴画卷把你的思绪带到了湘西凤凰县,和着这支清新的牧歌我们走进了《边城》。
一部雅致、从容、乡土气味极浓的《边城》凝结了人类灵魂深处至真至善的美。
这种美融入到了得天独厚的大自然中,也使作品大有一种“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的风格。
山美、水美、人更美。
沉浸在这自然的纯美中,作者善于揭示人的内在心灵探索人性的本质,对人性美的孜孜探求也就汇成了一曲乡土挚爱之情的生命赞歌!文中处处流露出至真至善的人性的探求。
这一点在作品中的人物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湘西所能代表的健康、完善的人性,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这正是他的全部创作要负载的内容。
在作者笔下这就是一个高度和谐、统一的世界。
无论是翠翠、傩送、顺顺他们身上都显现的是一个与都市生活完全相对立的人性:自然、淳朴然而又强劲、热烈的生命形态。
女主人公“翠翠”是沈从文心目中的湘西苗族文化女神,是一个生动、形象的“美”的形象和“美”的化身。
她是在这片灵秀山水和淳朴民俗的呵护下渐渐长大的。
“在风日里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
正所谓的大自然的女儿:湘西的清风丽日,灵山秀水陶冶了她的情操,质朴的民情民风净化了她的心理。
她有着水晶一样清澈透明的性情。
从小与祖父相依为命的她有着对祖父很深切的爱与依恋。
常伴着月光偎依在祖父的身边唱歌、吹曲。
《边城》的人性美及其传统文化内涵探析

《边城》的人性美及其传统文化内涵探析《边城》描写的湘西,自然风光秀丽、民风纯朴,人们不讲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相互友爱。
外公对孙女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天保兄弟对翠翠真挚的爱以及兄弟间诚挚的手足之爱,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边城》的人性美及其传统文化内涵探析。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边城》的人性美及其传统文化内涵探析篇1摘要:《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其中表达出了一种健康、自然、优美的人生姿态。
《边城》既有浪漫主义的思想,也蕴含着深刻的现实主义韵味。
《边城》中描述的生活取自现实生活,但是却有高于现实生活,这种生活是理想化的,其中蕴含着深刻的人性美与自然美。
本文主要分析《边城》的人性美及其传统文化内涵。
关键词:《边城》;人性美;传统文化内涵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中都贯穿着自己对于人性美的追求。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其中表达出了一种健康、自然、优美的人生姿态。
《边城》创作于1934年,这一段时期正是我国矛盾最为突出的时期,沈从文希望利用人性美来完成治疗社会大众心灵的使命,这种人性美就是中国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的有机统一。
一、翠翠与傩送的人性美《边城》中描述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形态,这里青山绿水,有着浓浓的乡情和质朴的风土人性,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社会规则的约束,每个人都真诚、热情,大家相互帮助、温和善良。
翠翠是《边城》的女主角,是一个聪明活泼、天真无邪的少女,也是作者理想人性的代表,翠翠是自然的女儿,在她一出场,作者就用浓重的笔墨描写了翠翠的自然美,翠翠的这些美都是自然美。
自然的社会环境也让翠翠具备了天生的温顺与善良,她虽然有这个年纪孩子应有的胆怯,但是在环境的影响下,就变成的活泼和天真,翠翠之所以会养成这样的性格,正是由于自己周围的人都拥有这淳朴、善良的性格。
与傩送之间的爱情也是淳朴的,她喜欢傩送并非因为他的家世,而是一种自然的情感,这种执着与忠贞的情感正是当时社会所缺乏的。
沈从文《边城》的人性美

沈从文《边城》的人性美沈从文《边城》的人性美沈从文的小说以恬静冲淡的风格,小品散文的笔调,诗词曲令的意境,描绘出湘西边城的美丽风光,沈从文声称,他要在《边城》中表现“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人性的人生形式”。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沈从文《边城》的人性美,希望大家认真学习。
沈从文《边城》的人性美篇1沈从文的《边城》,最震撼人心的就是作品中所展现的人性美。
这种力量使人对“爱”和“美”的人性更加珍惜,更加向往。
在《边城》中,作者赋予他笔下的所有人以一种淳厚、质朴的人性。
《边城》以湘西边境山城、茶峒和附近农村为背景,写了一个渡船老人和他的外孙女翠翠相依为命的生活,以及当地掌水码头船总顺顺两个儿子傩送和天保与翠翠之间的爱情故事,讴歌了边城百姓淳朴的人性美。
作品通过对男女之间的爱情,祖孙之间淳浓的亲情,兄弟手足之情,邻里之间友爱互助、和睦相处的乡情的细腻刻画,生动地展现了边城人民的健康、优美、质朴的民风和人情。
一.通过青年男女之间的情爱表现人性美《边城》中翠翠的形象,是全书的精魂所在,就如山间流淌的一股清泉,从未受到都市文明的污染,成为“边城”里一道最亮丽、最独特的风景。
翠翠在这古老而又清澈的溪水边、小船上、白塔下和爷爷相依为命,一不羡贵,二不嫌贫,三不偷懒,幼小的翠翠正是在湘西祥和而又古朴的生活里继承了自己应该继承的人性美德。
对于任何一个天真纯洁的青年男女来说,爱情都是美丽的,充满理想和幸福。
端午节,翠翠路遇了刚刚在划船比赛中中了头奖的傩送,一个戏剧性的相识,两颗年轻的心灵撞击在一起,那种朦胧的爱意便在翠翠心中萌发,面对着那突如其来的分不清、道不明的心绪,年青、稚嫩的翠翠不知道是应该快乐,还是应该忧愁。
两年后端午节前夕她又见到了傩送,情不自禁地对爷爷说:“那个人很好。
”在后来看划船时无意问听到别人议论傩送婚事时,一向沉稳的翠翠心中也便乱作一团,甚至傩送和她说话也忘了应答。
后来,傩送在月下为翠翠唱歌,酣梦中的翠翠“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的各处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
浅谈沈从文《边 城》中的人性美

目录内容摘要 (2)关键词 (2)一、凄美清纯的爱情美 (3)1.美丽邂逅萌生爱 (4)2.情窦初开觉悟爱 (5)3.纯洁忠贞执著追求爱 (6)二、友善淳厚的人情美 (7)1.自然、友善、真挚的兄弟情 (7)2.呵护关爱、古朴淳厚的爷孙情 (8)三、自然善良的生命的本色美 (10)1.自然健康的生命天性 (10)2.纯真善良的风土人情 (11)注释 (13)参考文献 (13)浅谈沈从文《边城》中的人性美[内容摘要] 人性,作为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在《边城》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边城》中理想的人生形式和古拙的湘西风情自然交融,构筑了沈从文“人性美、人情美理想化的情爱天堂”——湘西世界,表现了“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本文从研究《边城》中人性美的角度入手,以爱情美。
人情美,亲情美,生命本色的美为线索,通过翠翠母女两的爱情故事分析凄美清纯的爱情美;通过天保兄弟身上洋溢的自然、纯洁、真挚的展示谦和友善的人情美;通过祖孙二人演绎人间至真至善的挚爱亲情;通过普遍人物的善良淳朴,高尚纯正道德揭示生命本色的自然美。
着重解读了湘西人性天堂里的“几个愚夫俗子”的哀乐生活,对边城自然的人性和原态的生活作一情感的阐释:母女两代人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演绎了一曲凄美清纯的爱情之歌,表现了湘西人民善良、质朴、纯真的人性美;天保、傩送兄弟在爱情竞争中的谦和友善,尽显了血浓于水的手足深情;老船夫对翠翠无微不至的呵护关爱,诠释了人间至真,至善的挚爱亲情;人与人之间亲密和谐的人际关系,体现出了边城世界里恬静、淳朴的民风,浓厚友善的乡情。
在这个充满人性美和人情美的乡村世界里,以纯真的美、无暇的善、和谐的情构建了心中的希腊小庙,更净化着我们现代人和现代文明。
[关键词] 沈从文边城人性美《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看起来淡如水,读起来却让人感到浓如茶。
这是一支清新的田园牧歌,这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是一幅秀丽的风景画,是一份淳厚质朴的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沈从文边城中的人性美论文 《边城 》这部小说 讲的故事 比较简单:在湘西茶峒山城一里外有一条小溪 ,溪边住着一个摆弄渡船的老 人,他有一个名为翠翠的孙女,老船夫和孙女两人相依为命,在城内码头上掌事的 龙头老大名为顺顺,他的两个儿子天保与傩送同时爱上了翠翠 ,而翠翠却钟情于 弟弟傩送,老大天保在失望之下驾船下游,结果出事淹死,弟弟由于哥哥的死而内 心非常纠结愧疚;在一个雷雨之夜,翠翠的爷爷死了,虽然傩送也爱着翠翠但始终 没有回来,留下翠翠一人生活。
一、生命的优美、健康 生命的健康与优美一方面指的是体魄和容貌上的自然与美丽,在 《边城》 中, 青年人身体结实强健,充满了生命力。
沈从文为了描写这一特点,常常使用动物来 描写人物的体魄,比如说用“结实的小公牛、 小老虎”来描写天保和傩送,用“一 只天真活泼的小兽物”来描写翠翠。
作者完全没有贬低之意,反而是对这些年轻 人所散发出的自然灵动的气息充满喜爱。
翠翠的容貌也具有自然的美感,沈从文 这样描写到: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
翠翠 的这种天然质朴的美感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了作者的审美理想和情趣。
另一方面 是爱情的自然与美丽,在 《边城》 中沈从文描写翠翠和傩送之间的爱情非常含蓄: 第一次两人在黄昏时相遇 ,一见钟情;第二次傩送上青浪滩,翠翠并未见到他;第 三次,翠翠与傩送在龙舟比赛中偶遇,两人对视微笑。
当天保发生意外之后,傩送 内心歉疚,黯然离乡,而翠翠早晚等在他离开的渡口。
虽然二人之间的爱情铭心刻 骨,但他们聚在一起的时间却非常短 ,沈从文也用了非常高超的技巧描写了少女 的矜持和羞涩,这样的爱情是严肃而庄严的,充满了神性的美 。
二、人格品质纯美高尚 小说《边城》中的人物基本上都拥有诚实、勇敢、热情、真诚的优美品格, 在这个小城中几乎无人不善。
比如说老船夫将摆渡当作是自己的天职,一辈子任 劳任怨,从未收取过客的财务,偶尔一些不得已而得到的好处,老船夫也想方设法 超量的回报;船总顺顺仗义疏财、正直大气,受到了很多穷人的尊重,比如说船工
在水上失事后,他经常赠送财务帮助其周济,而当船工之间产生纠纷时也常常会 让他来做出裁判,顺顺总是可以非常圆满的解决问题。
其他人物比如说天保、傩 送、 翠翠等,他们身上所具备的诚实善良、 热情真诚的品质更是优秀青年的代表。
三、人际关系的和谐美 人际关系之间的和谐美可以从富人和穷人之间的关系看出,《边城》中所描 写的是一个具有些许原始氏族遗风的宗法制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没有矛盾的阶级 仇恨。
船总顺顺是富人,老船夫是穷人,然而他们可以和谐相处往来,当老船夫到 顺顺家中去时都可以得到一位老人应有的尊重,顺顺看到老船夫与翠翠生活困难, 还常常派人给老船夫送财务。
第二,和谐的人际关系也可以从朋友之间的交往看 出: 《边城》 中几乎所有人都能够真心实意的对待朋友,杨马兵年轻时曾经喜欢翠 翠的母亲但却没有走到一起 ,而他却并未对老船夫一家有所记恨 ,反倒是和船夫 成了忘年交。
老船夫去世之后,杨马兵便搬到船夫的家中,肩负起照顾翠翠的责任, 和翠翠两人相依为命,一起等待傩送归来。
最后,人际关系的和谐美也可以从长辈 对晚辈的疼爱怜惜看出来,天保向翠翠提亲时,老船夫是同意的,而当他了解到自 己的孙女喜欢天保的弟弟 ,于是便尊重翠翠的意愿 ,尽可能的帮助孙女实现她的 愿望。
四、民风的淳朴之美 在 《边城》 所创造的社会中,处处都能够发现真善美,船总顺顺就是一个典型 的代表人物。
小说中描写他大方洒脱、 喜欢交朋友、 慷慨且能帮人解决燃眉之急。
顺顺对于因为船只失事而破产的船家都慷慨解囊,尽自己可能的力量去帮助他们。
在顺顺的身上我们看不到现代人的自私与拜金,而是一种朴素的正直与光明磊落 的品德,而这些优点我们也可以从天保兄弟的身上找到。
天保兄弟都爱上了翠翠, 在他们心中,真正的爱情是与金钱、 地位、 名利无关的,它代表的是付出与奉献而 非索取,但当自己的幸福与他人产生矛盾时,他们都愿意忍痛割爱,成人之美。
这 一点直接的表现了出了天保兄弟自我牺牲的精神,他们以一种健康自然的生命形 式,彰显出了一种平凡而伟大的人性美,让读者都为之动容。
恰恰就是这些乡民所 具备的美德让这块土地形成了淳朴的民风,而这样淳朴的民风也在一代一代的传 承和发扬,演绎出了许多令人感动的美丽故事 。
五、结语 沈从文借小说 《边城》 着力刻画了人性的美,同时把这些美集中在一个“情” 字之上:两性之情、亲子之情、朋友之情。
透过这些情感来描写了人和人之间的 淳朴、 友爱以及人内心的善良真诚,创造出了一个理想的生活环境,在这个环境中, 人人都可以保持做人的美德、人人都可以守住灵魂的纯洁,是一个没有经受世俗 污染的自然和谐的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