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优质课课件

合集下载

《阿房宫赋》优质课教学课件

《阿房宫赋》优质课教学课件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六朝文物草连空, 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 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 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 参差烟树五湖东。
文意梳理
一(①②)、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 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极 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二(③④)、由古及今,铺写秦始皇骄奢 淫逸,终于导致灭亡,讽喻当朝切勿重蹈 覆辙。
鉴赏杜牧的咏史诗 ——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聚敛之广: 剽掠其人(六国)——输来其间(秦国)
数量之多: 倚叠如山
看待之轻: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
灭亡
——对照鲜明,势在必然
贪欲:
一人之心、秦爱纷奢 千万人之心、人亦念其家(常情) 挥霍:(始皇奢靡——百姓辛苦) 使……多于(六个排比) 不敢言而敢怒(积怨) 灭亡:
日益骄固 叫、举、炬(爆发) 一片焦土

“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文心雕龙·诠赋》
“赋”的特点:
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并 追求骈偶;二、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三、文辞 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四:内容上侧重于写景,借 景抒情。 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 文赋各个阶段。 著名的赋: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 赋》、苏轼的《前赤壁赋》等。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纱,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金谷园
繁华事散逐香尘, 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 落花犹似坠楼人。

《阿房宫赋》精品PPT课件(21张)

《阿房宫赋》精品PPT课件(21张)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六国王侯的嫔妃(四种等级)
名作状, 坐辇车
成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
判断句
渭水上漂起的脂膏
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
突然震响
(声音)杳无踪迹
语气词
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光明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 倡议大家“礼赞英雄,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 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 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8
19
20
21
量词 长桥横卧在水面上,没有云怎么出现了龙?两层通道跨越天空, 不是雨过初晴,怎么出现了彩虹?【云、龙、虹:名作动】
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
分辨不清
形作名,歌声
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天气
6
四、课文分析(二)——铺叙:秦王生活的荒淫:宫女之多
名作动,弹曲
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e.g. 等死,死国可乎?
名词意动,以……为鉴 表顺承,不译
10
五、知人论世:杜牧写《阿房宫赋》讽谏谁?
唐敬宗李湛十六岁继位,贪好声色,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理朝 政。又求访异人,希望获得不死之灵药,因此在位三年,即为宦官刘 克明所杀。 杜牧预感到唐王朝的危险局势,就借这篇赋,表面上写秦王因修建阿 房宫,挥霍无度,贪色奢侈,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是借秦之故 事讽唐之今事,规劝唐朝统治者,要以古为鉴,不能哀而不鉴,最终 只能落得“后人复哀后人也”的结局。

阿房宫赋公开课优秀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阿房宫赋公开课优秀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不霁jì何虹
妃嫔媵嫱pín yìng qiáng
焚椒jiāo兰
辘辘lù 摽掠piāo 锱铢zī zhū
杳yǎo 鼎铛chēng 架梁之椽chuán
极妍yán 逦迤lǐyǐ
在庾之粟粒yǔsù 参差cēncī
横槛jiàn 兀wù
呕哑ōuyā 啄zhuó
一(1—2) 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
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极写宫中生 活荒淫、奢靡。
总结教训 警示当世
统一建筑 宏伟瑰丽 宏大广阔 美人之多
珍宝摛 借古 文
体 物 言 讽今 志
一词多义
六王毕,四海一
统一
一 一肌一容 楚人一炬
全部 一把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专一
族秦者,秦也
使……灭族
族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家族
云气不待族而雨
这段用了大量旳排比、比喻,铺写了秦王旳骄奢 淫靡,滥用民力。
2.秦皇荒淫奢侈旳后果怎样?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叫、举、炬”这三个动词,生动地体现了农民起
义迅猛异常,不可压抑。“可怜焦土’与上面旳壮 丽描绘形成鲜明旳对比,显得收束有力,概括了秦 旳迅速灭亡
第三段铺叙阿房宫旳珍宝,指出秦朝必亡。
歌台暖响:声响,指歌声和乐声。
而气候不齐:气候,天气(风雨晴雪);齐,相同。
思索:
这段利用了什么手法?
比喻: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夸张:一日之内,一宫之间, 而气候不齐。
虚实结合:实写楼阁、廊檐,描写细致入微; 虚写长桥、复道,想象神奇瑰丽。
第一段铺叙阿房宫旳雄伟壮观。
第二段要点词语
1.前三段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阿房宫?

《阿房宫赋》精品PPT课件(37张)

《阿房宫赋》精品PPT课件(37张)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 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 而复哀后人也。
, 。”4、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
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鲜明的画
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使读者印象更为强烈得语句
是:
,。
1、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2、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3、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4、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13.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14.一肌一容 尽态极妍
15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1)杜牧《阿房宫赋》开篇起势雄健“ 29 , 30 ”,表现秦王一统天下、势如破竹的气势。
(2)《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31 , 32
”。(3)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 33
9.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10.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11.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12.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13、在《阿房宫赋》中,杜牧仅用八个字就把项羽火烧阿房宫的史实写了出 来: ,。 14、杜牧《阿房宫赋》中以“ ,”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 望着皇帝临幸。 15、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将阿房宫的奢华与百姓的生活作了鲜明的对比, 揭示了秦始皇的残暴。其中将阿房宫的钉子与百姓的粮食进行对比的两句 是: ,。
不爱民
讽谏唐王朝勿悲剧重演
哀之、鉴之
历史上那些烧书之人的愚味在于,他们忽略了墮落的人性对善恶的敏感。 他们认为人看不见能引发思考的书,就不会思考,不思考就不会反对,不反对 自然会安顺太平。但真是这样吗?人,是这世界上唯一同时具有意志、理性、 情感的永恒性活物。人会做选择,有逻辑思考,会情感波动。用暴力控制、捆 绑,征服一个人的身体可以,但想控制一个人的思想则永远也做不到。若一个 人命令你不许思考,你会听话吗?想真正让一个人全心全意地降服,除非他的 自由意志选择愿意,否则人永远也没办法强迫另一个人甘心乐意地归顺。

《阿房宫赋》 课件(共55张PPT)

《阿房宫赋》 课件(共55张PPT)

雷霆忽然震响,原来是宫 车从这里驰过;辘辘的车 雷霆乍惊,宫车 轮声渐听渐远,杳然无声, 过也;辘辘远听, 不知它到向何方。宫女们 杳不知其所之也。 每一处肌肤,每一种姿态, 一肌一容,尽态极 都极力显示自己的妩媚娇 妍,缦立远视,而 妍,她们久久地伫立着, 望幸焉。有不见者,眺望着远处,希望皇帝能 三十六年。 光临宠幸。可怜有的人三 十六年始终未曾见过皇帝 的身影。
阿 房 宫 赋
解题
“阿房宫”的 “阿房”旧读 “ēpáng”,阿房是地 名或山名,遗址在今西 安的西南。 阿房宫, 秦始皇营造的宫殿。规 模宏大,奢华壮观。传 说后被项羽烧毁。从此 阿房宫的兴亡就同秦王 朝的兴亡联系在一起, 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
考一考
1、关于杜牧?
2、关于赋? 3、关于写作背景?
多 少 楼 台 烟 雨 中 。
南 朝 四 百 八 十 寺 ,
水 村 山 郭 酒 旗 风 。
千 里 莺 啼 绿 映 红 ,
杜牧
江 南 春
隔 江 犹 唱 后 庭 花 。
商 女 不 知 亡 国 恨 ,
夜 泊 秦 淮 近 酒 家 。
烟 笼 寒 水 月 笼 纱 ,
杜 牧
泊 秦 淮
杜牧(803-852),字牧之。晚唐杰出诗人, 诗、赋、古文都足以为名家。祖父杜佑是中唐有 名的宰相和史学家。杜牧晚年任中书舍人﹐居长 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樊川” 。
;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 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 突然 见不到踪影 知其所之也。
所字结构,之,动词,往
固定句式:判断句,“……,……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每一 竭尽 美好的(姿态)久立,伫立 表顺承

《阿房宫赋》(完整)PPT课件

《阿房宫赋》(完整)PPT课件

《长恨歌》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以 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为背 景,展现了唐朝盛世的辉煌与衰 落,与《阿房宫赋》在主题上有
相似之处。
《岳阳楼记》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通过对岳 阳楼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忧国忧 民的思想情怀,与《阿房宫赋》
在思想内涵上有共通之处。
当代社会中奢侈浪费现象讨论
奢侈品的消费与浪费 在当代社会,奢侈品消费成为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然 而,过度追求奢侈品往往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02
《阿房宫赋》是唐朝杜牧的代表作之一,属于汉赋中的经典之作。该作品以阿房 宫为题材,通过描绘阿房宫的壮丽景象和秦始皇的奢侈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秦朝 暴政的批判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阿房宫赋》创作背景
唐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但也存在着政治腐败、 社会不公等问题。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古讽今,通过对秦 朝暴政的描绘,警示唐朝统治者要引以为戒,避免重蹈覆辙。
预留5-10分钟时间,鼓励学生 提出与《阿房宫赋》相关的问 题或疑惑。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可 以进行即时解答,或者引导学 生之间进行讨论。
通过学生提问和讨论,检验学 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程度,并 加深其对知识点的印象。
教师总结回顾本次课程内容
教师对本节课所讲授 的《阿房宫赋》相关 知识点进行总结回顾。
化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文化中宫殿建筑美学观念
宫殿建筑体现等级制度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宫殿建筑是等级制度的体现,不同等级的宫 殿建筑有着不同的规模和装饰。
宫殿建筑追求气势恢宏
宫殿建筑追求高大、宽敞、气势恢宏的效果,以彰显皇家的威严和 尊贵。
宫殿建筑注重细节雕刻
宫殿建筑的细节雕刻精美绝伦,体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审美 追求。

《阿房宫赋》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阿房宫赋》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蜂房水涡
名作状 像蜂房,像水涡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名词作动词 出现龙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名词作动词 出现虹
古今异义:
• 钩心斗角
古义:指宫室构造旳参差错落,精致工致;
今义: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 隔离
古义:遮断,遮蔽
今义:不让聚在一起,防止接触
• 直走
古义:趋向
今义:行走
• 气候
古义:文中是指情绪气氛之意
西,一直通到咸阳。 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译文: 长桥横卧在水面上,(就犹如游龙一般,
可是)没有云彩,怎(会)出现蛟龙?复道 横空而跨,(就好像天上旳彩虹,可是)不 是雨过天晴,怎(会)出现彩虹?
第一段描写旳对象是——, 特点是——(四字短语), 杜牧是怎样写出阿房宫旳特点旳?
卒章显志
杜牧处于晚唐多事之秋。面对国 家严峻旳形势,他主张修明政治,削平 藩镇,收复河陇,安定边疆。唐敬宗李 湛贪好嬉游,不问国事,广建宫室。杜 牧这篇《阿房宫赋》就是借秦王朝统治 者统一天下后来日益骄固,不爱其民造 成灭亡旳历史教训,讽劝唐敬宗“节用 爱民”,使国家长治久安。
全文层次关系
一、铺叙阿房宫旳雄伟壮观
译文:虽然是这么,每当遇到(筋骨)交错聚结旳地 方,我看到那里极难下刀。
2. 动词, (1)灭族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阿房宫赋》 (2)动词,汇集 云气不待族而雨。《庄子》 译文:天上旳云气不等到汇集就下起雨来。 3. 形容词,众,一般旳 族庖月更刀,折也(众,一般旳) 《庖丁解牛》
译文:一般旳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用 刀)砍断骨头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实主义老式精神。
杜牧,字牧之,出身名门,26岁中进士,曾任黄 州、池州、睦州刺史,官至中书舍人,晚年居住在长安 城南旳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杜樊川”。杜牧诗歌创 作成就突出,其以清丽自然旳诗风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 人们将他和杜甫相比,因而称之为“小杜”;他又和李 商隐同步代且齐名被人们合称为“小李杜” 。

阿房宫赋公开课优秀ppt课件上课

阿房宫赋公开课优秀ppt课件上课
当代社会意义
在当代社会,重新审视阿房宫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反思历 史、关注现实、展望未来,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0生提问
阿房宫赋中的建筑描写有何特点?
教师答疑
阿房宫赋中建筑描写采用了夸张、对比等手法,突出了建筑的壮丽和 奢华,同时也暗示了秦朝的暴政和奢侈。
秦朝末年爆发的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
义军以陈胜、吴广为领袖,提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对秦
朝统治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04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分析
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运用
夸张
通过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强调其重 要性或特殊性,如“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等描述,使阿房宫的雄伟 气势更加突出。
要点二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 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 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 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历任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 、司勋员外郎,黄、池、睦、湖等州刺史,最后更任中书 舍人。
视觉冲击力
通过强烈的对比和反差,营造视觉上的冲击力,如“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与前面繁华景象的对比, 突出了历史的无情和现实的残酷。
05
知识拓展与延伸思考
古代宫殿建筑艺术欣赏
1 2
宫殿布局与建筑风格
古代宫殿建筑以中轴线对称布局为主,建筑风格 独特,体现了古代建筑艺术的高度成就。
雕刻与绘画艺术
古代宫殿建筑中的雕刻和绘画作品丰富多样,技 艺精湛,展现了古代艺术家的卓越才华。
此句概括了阿房宫的历史背景和建造过程,突出了其雄伟壮观的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房宫赋》优质课课件《阿房宫赋》优质课课件《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接下来小编搜集了《阿房宫赋》优质课课件,欢迎查看。

《阿房宫赋》优质课课件一教学目的: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了解体会作者对秦亡的原因的看法,以及文章的写作目的。

3. 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4.体会本文骈散结合的特点第一课时一、教学导入:“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贾谊写了《过秦论》,其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针对汉初的情况,主张施行仁政。

同样是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作《阿房宫赋》以讽时刺世,那么,在这篇赋中,杜牧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来体会。

二、作者介绍: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著名诗人、文学家,唐宰相杜佑之孙。

文宗太和二年(828)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文人耿介,不屑逢迎。

曾为宣州、扬州等府署幕僚。

回京后,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等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

杜牧年少时即有经邦济世的远大抱负,犹喜论政治、军旅之事,主张固边、削藩,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人称其有“王佐之才”。

文学上主张“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强调文章形式要为内容服务。

文、赋、诗皆工,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杜”(李白和杜甫称“老李杜”)。

同学们知道杜牧的多作品呢?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拔(选其中的几首):《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赠别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知。

《赠别其二》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三、背景介绍与解题:阿房宫,秦宫名,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

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役夫七十余万,工程浩大,至秦灭时仍未完工。

因其前殿所在地为阿房,故称“阿房宫”。

杜牧此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自称有讽喻敬宗“大起宫室,广声色”之意。

“赋”是古文中介于韵文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形成于汉代,盛行于六朝。

多用铺陈夸张手法,极尽渲染之能事,语言讲究对偶,注重声律,辞藻华丽,富有文采,称为骈赋。

唐宋时,它已经趋向散文化,句式参差,长短不齐,多以散代骈,押韵也比较自由,人称“文赋”。

四、讲解第一段。

(一)补充解释1 六王毕,四海一一:数词作动词,统一。

2 骊山北构而西折而:表顺接的连词。

北、西:名词作状语。

走:达。

3 各抱地势抱:适合,随着。

4 盘盘焉焉:……的样子。

5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落:量词,座,所。

6 复道行空行空:横跨半空。

7 不知西东西东:互文见义,指各个方向。

8 歌台暖响响:声响,指歌声和乐声。

9 而气候不齐而:然而。

气候:天气(风雨晴雪),指情况。

齐:相同。

(二)分析内容。

1 前四个3字句:写出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豪迈气概,也写出阿房宫兴建营造的非同凡响。

2 第二句:从全景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

3 第三四句:写阿房宫依山水而建,突出它利用自然,巧夺天工的气派。

4 第五句:由实写楼阁、廊檐到虚写长桥复道。

5 第六句:用夸张、衬托的手法,借写歌舞的冷暖来陪衬它的宏大宽广。

(三)板书总结:五、作业:课后自译并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一、复习第一段:检查翻译、背诵及活用词掌握理解情况。

二、分析第二段。

(一)补充解释:1 辞楼下殿辞:离开。

下:走下,名词作动词。

2 辇来于秦辇:名词作状语,坐着辇车。

3 朝歌夜弦朝、夜: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夜晚。

弦:名词作动词,弹弦,奏乐。

4 为秦宫人为:成为。

5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绿云:黑发。

6 雷霆乍惊乍:突然。

7 杳不知其所之也之:动词,往,到。

8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金玉珍珠。

9 齐楚之精英精英:出类拔萃的人。

10 金块珠砾块、砾:名词作动词,当土块、当石子。

(二)分析内容:1 第一句:照应“六王毕,四海一”。

2 第三句:写宫人梳妆打扮,着力表现其明艳动人。

3 第四五句:写宫人的凄惨生活,揭示秦始皇生活的骄奢淫逸。

4 第六七句:由写人的'被欺辱转而写物被践踏。

5 小结:写阿房宫里的美人和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靡的生活,为下文的议论做准备。

三、分析第三段。

(一)补充注释:1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心:心意,意愿。

2 秦爱纷奢纷:多,繁华。

3 人亦念其家念:顾念。

4 奈何取之尽锱铢奈何:怎么,为什么。

5 多于南亩之农夫于:比。

南亩:田间。

6 多于周身之帛缕周:全。

帛缕:借代衣物。

7 戍卒叫,函谷举举:被攻占。

(二)分析课文:1 前四句:对比人心事理,质问秦统治者的贪婪与残暴。

2 第五句:比喻、排比,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3 第六七句:写“不敢言而敢怒”的“天下之人”同“日益骄固”的统治者进行较量,结果阿房宫成了一片焦土。

4 小结:由描写转入本段的议论抒情,逐渐显示文章旨意。

四、分析第四段。

(一)补充注释:1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族:名词作动词,族灭。

2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如果。

爱:爱护。

3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递:传递。

为:做。

4 谁得而族灭也得:能够。

5 秦人不暇自哀哀:哀叹。

6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二)分析内容:1 第二句:阐明兴亡自取的道理。

2 第四句:申述论据,指出爱民与长治久安息息相关。

3 第五句:用“后人”委婉地提醒唐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意味深长。

4 小结: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向当世统治者发出警告。

五、总结全文1 . 揭示主题:不爱人民的统治者必将导致灭亡。

2 .简要比较《阿房宫赋》与《六国论》、《过秦论》在写法上与本文的异同。

分析:共同特点是:都以秦与六国的兴亡为论题,都针对当时朝政有为而发,规劝当政者要引以为鉴。

各篇的独创性是:(1)、贾谊论秦亡,在历史上首先揭示了秦亡的根本原因是“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的道理。

(2)、苏洵论六国之亡,第一次从“六国破灭”的内部因素的角度来立论,对这些内部因素的分析又是全方位的,涉及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多方面,而且处处显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3)、《阿房宫赋》,可以说是用赋的形式来写议论文,这写法本身就具有独创性;其次,作者选择了一个具体、形象的事物作为立论的角度,把阿房宫作为秦始皇骄奢淫逸的象征,作为秦始皇压榨人民的见证,作为秦王朝覆灭的标志,这种立论的方式更具有特色。

《阿房宫赋》优质课课件二【教学目标】1、了解“赋”的特点,并了解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一文体来表现主旨的。

2、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

3、学习积累有关的文言知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1、理解文章内容并背诵全文。

2、结合赋体“铺采摛文”的特点,学习文章的语言风格。

【教学设想】这篇课文具有文言文与诗歌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诵读理解课文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全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强化诵读,重视语言知识的积累。

【教学过程】一、导入: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司马光《资治通鉴》)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贾谊写了《过秦论》,其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针对汉初的情况,主张实行仁政。

同样地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23岁的杜牧作《阿房宫赋》来讽谏唐朝统治者。

那么,在这篇赋中杜牧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二、解题1、文体:(课本114)“赋”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介于散文和诗歌中间的一种体裁。

“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2、背景:(见注释)补充:杜牧写这篇文章意在借古讽今,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毁灭,来总结秦王朝骄奢淫逸终致亡国的历史教训,从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警告,希望唐朝统治者能够引以为戒,不要重蹈覆辙。

3作者简介(见课本)补充:(可引导学生背诵《过华清宫》、《泊秦淮》等诗歌)杜牧善于将个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熔铸于诗情画意之中。

散文气势雄浑,多针砭时事;诗歌语言清丽,与晚唐气象紧密结合,同样也体现了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三、整体把握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熟悉课文。

3.学生对照书下注释疏通文段,划出疑难。

四、指导学生自读1、2段(一)第1段:1.第一层:“六王毕……阿房出。

”写了阿房宫的背景。

重点词:毕:完了。

一:数——动,统一。

学生背诵。

2.第二层:“覆压三百余里……流入宫墙。

”写阿房宫的面积和规模气势。

重点词;北构而西折:北、西名——状直走咸阳:走,趋向。

学生背诵。

3.第三层:“五步一楼……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 写阿房宫的楼阁廊檐。

重点词:钩心斗角:古今异义(古:形容宫室建筑精巧;今:比喻人各用心机,互相排挤)焉:结合练习二总结蜂房水涡:蜂房,水涡,名——状,像蜂房,像水涡。

学生背诵。

4.第四层:“长桥卧波……不知西东。

” 写长桥复道。

重点词:未云何龙:云、龙、名——动,出现云出现龙。

不霁何虹:虹名——动,出现彩虹。

学生背诵。

5.第五层:“歌台暖响……而气候不齐。

” 写歌台和舞殿。

重点词:气候:古今异义(古:天气,环境气氛;今:一个地区的气象情况)学生背诵。

总结:本段从阿房宫的兴建背景、面积、规模、楼阁廊檐、宫内的长桥复道、歌台舞殿等方面描写了阿房宫的雄伟壮观。

《阿房宫赋》优质课课件三教学目的:1.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2.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3.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

教学方法:讨论法,研习法。

教学步骤:1. 赋的文体特点是什么?问:明确:铺采摛文,体物写志。

2. 本文所体何物?问:明确:阿房宫3. 本文如何体物?即从哪几个方面写“阿房宫”,找出相关句段。

自由讨论问:明确:建造(六王毕,四海一。

蜀山兀,阿房出。

)宫室建筑(覆压三百余里……而气候不齐。

)宫廷生活(妃嫔媵嫱……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财宝收藏(燕赵之收藏……亦不甚惜。

)被焚毁的原因(嗟乎!一人之心……日益骄固。

)焚毁(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4. 从作者用墨(或曰详略安排)来看,写建造只用了两句12个字,写焚毁只用了一句14个字,写被焚毁的原因也只数句而已,大量笔墨花在写宫室建筑,宫廷生活和财宝收藏上,为什么这样安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