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羚羊木雕2
七年级语文羚羊木雕2_7436

记得我们第一次去摘山桃,山桃稠得压弯枝头,我们三下五除二,不一会儿每人一筐就摘到手。于是都把筐挎到一片开阔的地方,还没有比一比谁摘得多,妹妹急不可耐地说:“姐快看一下,我脊 背是不是有虫子?怎么这么痒!”我揭起褂子,妹妹扭着身子,痒得大叫:“挠,快给我挠!”我问她:“哪儿痒,挠哪儿?”她说:“你白长了一双大眼睛!”说着自己在一棵树上蹭来蹭去。一瞬间, 我也感觉浑身痒痒,看大家都痒得难受,于是自由结合,你挠我,我挠你,抓耳挠腮,变成了一群美猴王。
我最怕痒,后来去摘山桃,一方面摘过桃的手,尽量不挨裸露的皮肤,一方面边摘山桃边讲,倒在院子里晒 两天,用脚一踩,皮胡分家,皮儿成了小猪的美食,胡儿晒干用袋子装起来,得空砸出桃胡仁。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羚羊木雕》原文及教案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羚羊木雕》原文及教案
《羚羊木雕》是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阅读材料。
以下是原文及对应的教案。
原文:
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山间有座孤零零的庙宇,这里面供奉的是一尊金光闪闪的神像,这尊神像被人们奉为“福泽神”,希望神保佑他们平安幸福的生活。
但这里的执事猜疑多心肠,总是不放心地站在庙门口,为怕神像不时失窃而无心修道。
而那石山山间的金羊神庙里却有位老羚羊住在那里数百年,他才是能保佑世间人们平安的神,能够给予大家最好的帮助。
教案:
【阅读目标】读懂《羚羊木雕》这篇文章,理解主题与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导学导语】文中有一座孤零零的庙宇,人们把疑神疑鬼的心态带入其中。
而被人们忽视的一尊木雕却是真正能够保佑平安的神。
这告诉我们,外表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在的力量。
【课前导学】阅读短文,回答以下问题:
1.庙中供奉的神像是什么样的?
2.执事为什么不放心?
3.金羊神庙里的老羚羊有什么特殊能力?
【阅读指导】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标注关键词来帮助理解文章。
【阅读提升】多读几遍文章,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题。
【课后拓展】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这篇文章的大意,并提出自己的思考。
通过阅读《羚羊木雕》,学生可以了解到外表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在的力量。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羚羊木雕》

文章所体现的精湛雕刻技艺和丰富文化 内涵,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通过学 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心,自觉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培养健康审美情趣,提升人文素养
感受艺术魅力
引导学生欣赏《羚羊木雕》独特的艺 术美感,体会雕刻艺术的魅力和价值 ,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提升人文素养
通过对文章的学习和思考,帮助学生 拓展文化视野,丰富人文底蕴,提升 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让他们围绕一个或多个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和交流。鼓 励学生在小组内积极发言、分享观点,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角色扮演
让学生分别扮演文章中的主要人物,通过表演的形式再现故事情节。这有助于学生更深入 地理解人物形象和内心世界,提高他们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创意写作
03 知识点归纳与拓展延伸
生字词、成语积累及运用
生字词
本课涉及一些生字词,如“羚羊 ”、“雕塑”、“熠熠生辉”等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词语的读音
和书写。
成语积累
课文中出现了“栩栩如生”、“巧 夺天工”等成语,学生需要理解这 些成语的含义,并能够正确运用它 们进行表达。
运用
学生可以通过造句、写作等方式, 实际运用所学的生字词和成语,巩 固记忆并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主题思想阐释与启示意义
主题思想
文章通过叙述“我”与羚羊木雕的故事 ,表达了家庭、友情之间的微妙关系和 矛盾冲突。同时,文章也揭示了重财轻 义的弊端和珍惜友情的重要性。
VS
启示意义
文章告诉我们,在物质利益面前,我们应 该坚守自己的原则和情感底线,不要轻易 放弃友情和亲情。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 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感受和需求,以建立更 加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2课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教学构想家庭和学校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们的现实社会生活中,亲朋之间,同行之间,同学之间互赠东西,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具有特别的意义,但如果就此演化成一段终生痛苦的经历,一个难以愈合的伤疤,一条很难填平的鸿沟,岂不悲哉?儿童文学小说《羚羊木雕》所展示的正是这一生活的侧面。
捧读全文,作者的情感观非常鲜明:虽然孩子们的年幼,但不能伤害他们的心灵;作品的价值观含蓄地告诉我们:尊重,是处理好人称关系的法宝。
小说语言朴实、符合人物身份;情节集中,波澜起伏;插叙巧妙,结构紧凑;视角新颖,读来真切;感人渲染与烘托手法的运用,有力地突现了故事的矛盾及人物的心理。
小说的这些写作上的亮点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范本。
因此,在教学中单纯地把《羚羊木雕》作为记叙文来教,显然是不够的,还应当按小说的特点来进行阅读指导。
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进行基础训练。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画、批注及编写文段序号的阅读方法。
3、指导学生学习文章常用的记叙方法和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4、启发学生品味文章含蓄的语句及文中所隐含的作者情感倾向,让学生同作品展开心灵的对话。
教学重难点:作者的情感观和作品的价值观的探究。
教学思路:板块式教学思路,全课的教学分5个板块。
教学课时:两教时教学过程:一教时一、悟读一篇文章1、教者简述,快速导入。
同学们!我相信大家对家庭和学校生活并不陌生,对发生在家里的一些事也一定熟悉。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一篇反映家庭生活的小说,文章究竟写了一件怎样的事?它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让我们一同走进《羚羊木雕》……(教师屏幕展示或板书课题)。
2、初步感知,概括大意。
①学生边读边勾画文中的生字词,再展开查字词典比赛。
如生字:怦、杈、攥;词:自作主张、形影不离、合二而一、满不在乎、仗义、怦怦等。
②提问: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让学生用“文章讲述了的故事。
最新《羚羊木雕》课文原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羚羊木雕》课文“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妈妈说的羚羊是一件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
那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给我的。
它一直放在我桌子角上。
这会儿,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因为昨天我把它送给了我的好朋友万芳。
“爸爸不是说给我了吗?”我小声地说。
“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
我发现事情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
“我把它收起来了。
”“放在哪儿了?拿来我看看。
”妈妈好像看出我在撒谎。
因为我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低着头不敢看她。
“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严厉。
“没有卖……我送人了。
”我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发抖。
“送给谁了?告诉我。
”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送给万芳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不!”我哭着喊了起来。
爸爸走了进来,听妈妈讲完事情的经过,他静静地点燃一支烟,慢慢地对我说:“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要看什么样的东西。
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爸爸的声音一直很平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您已经给我了。
”“是的,这是爸爸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我没有理由了。
我想到他们马上会逼我去向万芳要回羚羊,心里难过极了。
他们不知道,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
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就在一起。
她学习很好,人一点也不自私。
我们俩形影不离,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而一”。
上星期一次体育课,我们全班都穿上刚买的新运动衣。
跳完山羊,我们围着小树逮着玩。
一不小心,我的裤子被树杈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
我坐在树底下偷偷地抹眼泪,又心疼裤子,又怕回家挨说。
万芳也不玩了,坐在我旁边一个劲地叹气。
忽然,她跳起来拍着屁股说:“咱俩先换过来,我妈是高级裁缝,她能把裤子上的大口子缝得一点儿都看不出来。
”当时,我觉得自己得救了,就把裤子和万芳换了。
七年级上册语文《羚羊木雕》原文及教案

《羚羊木雕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羚羊木雕》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型。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引导,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学习能力。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命的关爱之情。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主题,掌握生字词和重点句型。
分析课文结构和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仿写。
三、教学准备1.课文《羚羊木雕》原文及注释。
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生字词卡片。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向学生介绍作者和课文背景。
2.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羚羊和木雕。
(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通过问题引导,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生字词学习1.教师展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并记忆。
2.学生通过组内合作,用生字词造句。
(四)课文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分段落概括大意。
2.学生讨论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课文内容,回顾生字词。
2.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题。
(二)课文深入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
(三)写作训练1.教师提供写作话题,引导学生进行仿写。
2.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互相评价。
2.布置作业:仿写一篇关于自然和生命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引导、合作学习等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羚羊木雕》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在生字词学习环节,学生通过跟读、造句等方式,有效记忆了生字词。
在课文分析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对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写作训练环节,学生通过仿写,提高了写作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学生在讨论环节表现不够积极,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七年级上册课内阅读-《羚羊木雕》阅读答案

七年级上册课内阅读:《羚羊木雕》阅读答案篇一:七年级语文(上)1——3单元课内阅读七年级语文〔上〕1-3单元现代文课内阅读第一单元课内阅读题《秋天的思念》史铁生1、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什么?〔3分〕答:2、文中加点的“悄悄地〞所要强调说明的是什么内容?〔2分〕答:3、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3分〕4、将第三段中加横线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3分〕5、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
〔3分〕6、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3分〕《羚羊木雕》张之路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内容。
〔3分〕2.有人认为,万芳的父母是见利忘义的人。
假设你是这种观点的反对者,会用文中哪些内容去说服对方?〔4分〕3.具体谈谈“插叙〞的内容对情节开展的作用。
〔3分〕4.朗读下面两个句子时,重音各应放到哪个词上?结合语境,说说理由。
〔4分〕(1)爸爸不是说给我了吗?(2)可是,这能全怪我吗?5.本文开头、结尾的写法有怎样的特点?谈谈自己的认识。
(3分) 《散步》莫怀戚“我和母亲走在前面,〞至结尾。
1.在散步时,家庭中发生的分歧是什么?“我〞的决定是什么?“我〞为什么作出这样的决定?2.“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高大的父亲〞这句话里的“早已〞与“还〞、“强壮〞与“高大〞能否互相调换?为什么?3.“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一句中所列的三种事物的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4.“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似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5.第二段中对“我〞采用的描写方法是、。
6.读了这篇文章,你对“责任〞有哪些认识?《秋天的思念》参考答案:1、、①〞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羚羊木雕》原文及教案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羚羊木雕》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1.3理解课文主题,感受作者对亲情、友情的描绘。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品质。
2.2通过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尊重父母、关爱朋友的情感。
3.2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懂得感恩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2.教学难点:2.1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
2.2理解课文主题,感受作者对亲情、友情的描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和作者。
1.2学生分享对课文《羚羊木雕》的理解。
2.课文阅读2.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2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3.生字词学习3.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3.2学生通过组内讨论,运用生字词造句。
4.课堂活动4.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羚羊木雕象征什么?5.课文分析5.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和主题。
5.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6.课堂小结6.2学生反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亲情或友情的作文。
2.复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巩固记忆。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2.课堂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品质。
3.课后作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巩固所学知识。
在一个遥远的小山村里,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谁拥有羚羊木雕,就能得到幸福。
于是,村里的人们纷纷寻找羚羊木雕,希望能得到幸福。
小明家住在山脚下,他从小就听父亲讲述这个传说。
有一天,他在山上放羊时,意外地发现了一块羚羊木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是世事如棋局,让岳飞始料不及。赵构、秦桧一天之内就发出金字牌的诏书12道,催岳飞班师。生死存亡,让岳飞大惊,只能愤慨道,“十年之力,废于一旦。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 无由再复”。可叹!宫廷与宫纬、权谋与心机,特殊场域的特权阶层与权力巅峰的人性,在职场的拷问和扭曲中,往往背叛了国家利益和历史的正义感。
夜已深,岳飞凭栏,望着皑皑大雪,真想让那一夜成为永夜,让冰河不剥掉自己身上坚韧的甲胄。从草桥关,从那个静寂的夜开始,岳飞的灵魂,已冻入风雪中了。雪地,有他不尽的思绪和冤屈。 偌大的世界,不知有多少沧桑变故,他也只好被迫下令撤军了。
怒发冲冠,空悲切。臣子恨,何时灭?岳飞那首慷慨激昂的《满江红》,一直沉重地压在他的心上,也让世人感受那惊心动魄的悲哀,拍打了猜忌与谗毁。天地间已经铺展一块巨大的尸布,裹挟的 是天下百姓无边的死亡。此时的岳飞只能用自己的身躯,坚守最深刻的思想,坚守南宋的河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