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题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质量测试卷(一)附答案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质量测试卷(一)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1.下列动物()不可能是恐龙的后代。
A.鸟B.蜥蜴C.大熊猫2.如图的杠杆尺处于平衡状态,两边各减少一个钩码,这时杠杆尺会()。
A.左边往下B.右边往下C.还会保持平衡3.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是利用()。
A.谷子B.野生稻C.野草4.蜂鸟细长的喙与其采蜜的花的形状有惊人的适应,其主要原因是()。
A.生存竞争的结果B.人工选择的结果C.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5.学校旗杆顶端的滑轮属于()。
A.定滑轮B.动滑轮C.滑轮组6.请判断下图哪个是阻力点?()A.A B.B C.O7.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人在阳光下的影子B.你能看见黑板上的字C.水中的筷子弯折了8.不能用来钉钉子的工具是()。
A.羊角锤B.钳子C.螺丝刀9.以下不属于我国珍稀野生动物的是()。
A.东北虎B.白鳍豚C.考拉10.我们用铁片撬图钉,成为简单机械的是()。
A.手B.图钉C.铁片11.我们做光线打靶实验时,用电筒照射装置上的入射孔A时,通过中间挡板孔,光线能照到()号靶。
A.1 B.2 C.312.制作潜望镜时,固定平面镜的最佳办法是()。
A.用泡沫块对较小的平面镜进行托底固定B.用橡皮筋固定在纸盒上C.用胶水粘到纸盒上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3.如果分管运动的区域受损,会导致人的运动( )或( )。
人脑不同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21.在自然选择中,凡是能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
22.人体的身高、肤色可以遗传,但色盲不可能遗传。
( )23.长坡比短坡省时间,短坡比长坡省力。
( )24.非洲象的耳朵比亚洲象的小。
( )25.反射后的光不再沿直线传播。
( )四、排序题(共5分)26.下面是某同学制作潜望镜的步骤,分析并回答问题。
粤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314测试我们的反应练习

3.14《测试我们的反应》练习一、填空题1.在光线暗淡的环境中看书,瞳孔会O2.吃酸梅的时候,口腔中会产生很多o3.能将视觉和听觉等感觉与参与运动的肌肉联系起来。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X4.加强训练能提高反应能力。
()5.“抓尺子游戏”玩一次就能判断一个人的反应速度。
()6.反应速度是与生俱来的,不能改变。
()7.打篮球、羽毛球等都能提高人的反应能力。
()8.“抓尺子游戏”,相同情况时,抓住的次数越多,反应能力越快。
()三、选择题,将正确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9.“抓尺子”游戏所用到的感觉器官中不包括()。
A.大脑B.眼睛C.手10,下列哪种反应经过大脑控制?()A.婴儿吮乳B,膝跳反射 C.望梅止渴11.下列哪种运动对人体的反应速度的提高最有帮助?()A.写字B.打篮球C.散步12.如何提高抓尺子的次数?在交流经验时,可能不包括()。
A.注意力集中B.认真倾听C.眼手协调13.当人闻到臭味的时候,第一反应是()oA.恶心,捂住鼻子B.愁眉苦脸C.无表情14.连线题:将下列的反应与是否经过大脑经过进行连线。
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红灯行,绿灯停受大脑控制缩手反射望梅止渴婴儿吮乳不受大脑控制摇铃喂狗排尿反射参考答案:1.放大2.唾液3.大脑4.√5.×6.X7.√8.√9. A10. C11. B12. B13. A。
六年级科学混合分离(粤教版)

猜 想
混合的物质 水+沙 水+盐
认真观察各物质的特点,猜想下列几种物质
组合混合后可能出现的现象,并把猜想记录下来.
预测的现象 实验现象
完全分开,不可混合
可以混合
水+醋
水+油 小苏打+沙 小苏打+醋 沙+绿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可以混合
油在水上,不可混合 沙在下面,不可混合 可以混合
完全分开,不可混合
晒海盐
晒海盐
实
验
小组活动,分离盐和水.
实验提示
(1)用酒精灯加热蒸发皿中盐水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液滴飞溅伤.
(2)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放置一会进行观察.
食盐颗粒
颜色 形状
透明的白色
规则的颗粒状 大
浓盐水的结晶颗 粒
不透明的白色
不规则的粉末状 小
大小
其他
都是咸味的
分离混合物
混合物 分离方法 结果
水和沙的混合物
水和盐的混合物 水和醋的混合物 水和油的混合物 小苏打和沙的混合 物
过滤
蒸发结晶 蒸馏 静置 过滤再蒸发结晶
能分离
能分离 能分离 能分离 能分离
醋和小苏打的混合 物 沙和绿豆的混合物
不能分离
不能分离
用筛子筛去较细的 能分离 沙子(筛 选 法)
课堂总结
反思这节课的探究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实
验
小组活动,按要求进行各种物质组合的混合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提示 1.混合后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2.观察混合过程,将混合后的物质与混合前的物质做对比。 3.思考:各种物质是否发生了变化?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题 文档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题实验题:1、铁锈和铁是不是同一种物质?实验材料:没有生锈的铁钉、生锈的铁钉、磁铁、小刀实验猜想:铁锈和铁钉不是一种物质实验步骤:1、用刀在生锈的铁钉上削下铁锈。
2、用磁铁分别吸引铁钉和铁锈。
实验现象:铁钉可以被磁铁吸引。
铁锈不可以被磁铁吸引。
实验结论:铁锈和铁不是同一种物质。
2、蜡烛燃烧过程中,蜡烛发生了哪些变化?答:两种变化:一种是形态的变化:固态的蜡快变成液态的蜡油;一种是产生新的物质:蜡烛燃烧后产生了水和二氧化碳。
3、研究蜡烛燃烧过程中是不是有新的物质产生。
实验材料:石灰水、烧杯、蜡烛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稍停一会观察。
2、将少量石灰水加入另一烧杯中,用石灰水将烧杯壁湿润,倒出多余的石灰水,罩在火焰上方,稍停一会观察。
实验现象:烧杯壁上有水珠,还有牛奶状的物质附在烧杯上。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后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4、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实验材料:三个铁钉、三个烧杯、水实验步骤:1、第一根铁钉放到干燥的烧杯里。
2、第二根铁钉部分暴露在空气中,部分浸泡是水中。
3、第三根铁钉完全浸没在水中。
实验现象:第一根铁钉没有生锈;第二根铁钉严重生锈;第三根铁钉有点生锈。
实验结论:铁在潮湿、有空气的地方容易生锈。
5、防止铁生锈的实验。
实验材料:两个铁钉、油漆实验步骤:1、一根铁钉刷油漆;2、一根铁钉不刷油漆;3把两个铁钉放到潮湿的地方。
实验现象:刷油漆的铁钉没有生锈;没有刷油漆的铁钉生锈了。
实验结论:油漆阻隔了空气和水蒸气,防止铁生锈。
6、熄灭原因的实验。
实验材料:两根蜡烛、烧杯实验步骤:将两根燃烧的蜡烛固定在实验桌上。
用燃烧罩住其中一支燃烧着蜡烛。
实验现象:被烧杯罩在的蜡烛火焰熄灭了;没有被烧杯罩住的蜡烛火焰没有熄灭。
实验结论:空气找的氧气支持燃烧。
7、木炭燃烧更旺的实验。
实验材料:两块木炭、扇子实验步骤:用扇子扇一块木炭;另一个让它自燃。
实验现象:用扇子扇的那块木炭燃烧的更旺。
粤教版2021-2022学年科学六年级上册综合复习训练试题( 含答案)

综合复习训练一、选择题1.我们用铁片撬图钉,成为简单机械的是()。
A.手B.图钉C.铁片2.扳手拧螺丝运用了原理()。
A.滑轮B.轮轴C.杠杆D.斜面3.夹住大体积物品,最适合的工具是()。
A.镊子B.食品钳子C.筷子4.我们用多块平面镜进行“光线接力”游戏,让光照亮被遮挡的物体时,没有用到()。
A.光的反射B.光的折射C.光的直线传播5.下列不是利用光反射原理的是()。
A.灯罩内部白色的油漆B.医生戴的额镜C.皮影戏6.酸雨是指因()因素的污染而造成的酸性降水。
A.土壤B.空气C.海水二、填空题7.莫尔斯码是由美国人莫尔斯发明的一种______代码。
8.下图,手摇削笔器是我们常用的一种文具,它应用了__________的工作原理,有__________的作用。
9.________是能够帮助人们完成工作的器具。
10.陡坡和缓坡都是______。
11.我们可以利用________多次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三、判断题12.制作潜望镜的材料多种多样,有纸盒、纸筒等。
( )13.轴不变,轮越大越费力。
( )14.高山上,植物需要的营养水分贫乏,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植物的叶一般都长成阔叶。
( )15.钟表采用的传动方式是齿轮传动( )四、连线题16.把下面几种工具和其所属的简单机械的类型用线段连起来。
五、排序题17.请正确填写实验步骤的顺序实验1:制作一个简易“照相机”:步骤是:(1)( )→(2)( )→(3)( )→(4)( )A.点燃蜡烛后,调整“照相机”与蜡烛之间的距离,在纸杯口的屏幕上会呈现一个倒立的火焰像;B.用牙签在纸杯底部戳一个小孔,用黑色油性笔把纸杯内部涂黑,用像皮筋将透明薄膜套紧在纸杯杯口;C.工具与材料:纸杯、透明薄膜、橡皮筋、剪刀、黑色卡纸、黑色油性笔、蜡烛、火柴、牙签等;D.将黑色卡纸卷起来套在纸杯上六、简答题18.用一个塑料软管,通过直筒塑料管和把塑料管弯折再看蜡烛的光,这两次是否都能看见蜡烛的光?19.光是一把双刃剑,谈谈你的理解。
粤教版科学六年级实验操作题专项复习

2016~2017学年度六年级科学期末实验操作复习题实验一:研究杠杆平衡的原理实验器材:杠杆尺、支架、钩码。
实验步骤:1.将杠杆尺悬挂在支架上并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后,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一个钩码,试一试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一个钩码,观察杠杆尺是否平衡。
2.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观察杠杆尺的状态是否有变化,并作好记录。
实验现象: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实验结论:1.动力点距支点的距离与阻力点距支点的距离一样远,且力一样大时,杠杆尺平衡。
2.动力点距支点远,阻力点距支点近,杠杆可以省力。
3.动力点距支点近,阻力点距支点远,杠杆不省力。
杠杆平衡原理:。
实验二:研究定滑轮的作用实验器料:滑轮、钩码、小绳、支架、测力计实验步骤:1.用测力计测出钩码的重量。
2.将一个滑轮挂在支架上,小绳穿过滑轮,小绳一端勾上钩码,一端勾上测力计。
3.用手匀速拉测力计,匀速拉动,边拉边读,记录读数。
4.4.改变所挂钩码重量,重复上述步骤,并记录各次测力计的读数。
实验现象:(填写实验记录表)定滑轮实验结论:。
实验三:研究动滑轮的作用实验器料:滑轮、钩码、小绳、支架、测力计实验步骤:1.在滑轮的挂钩上挂上钩码,用测力计测出一个滑轮加钩码的重量。
2.小绳的一端系在支架上,另一端穿过滑轮后连上测力计。
3.匀速向上拉测力计,观察测力计,匀速拉动,边拉边读,记录读数。
4.改变所挂钩码重量,重复上述步骤,并记录各次测力计的读数。
实验现象:(填写实验记录表)动滑轮实验结论:。
实验四:研究滑轮组的作用实验器料:2个滑轮、一盒钩码、一根线绳、一个支架、一个测力计实验步骤:实验过程:组装一个滑轮组,用这个滑轮组提升不同数量的钩码。
观察用力的方向,测量用力的大小。
与直接提升物体的用力方向,用力大小作比较,并做好记录。
(滑轮组重量不计)填写滑轮组作用实验记录表(一)直接提升重物的力(N )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的力(N )我的发现3 6 9增加一个动滑轮接着做实验,如右图填写滑轮组作用实验记录表(二)直接提升重物的力(N )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的力(N )我的发现4 6 8滑轮组实验结论:滑轮组不但能够改变用力的方向,而且能够省力,滑轮组中动滑轮越多越省力。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2-10 方便的手轮 同步训练(含答案)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2.10方便的手轮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没有利用到轮轴的是()oA.钥匙B.螺丝刀C.锤子2.下列用具属于轮轴的是()。
A.镜子B,杆秤 C.阀门手轮3.自行车的下列部位中没有利用轮轴原理的是()oA.车把手B.大车轮和小车轮C.刹车4.自行车运用了许多简单机械,以下费力的是()。
A.车把B.车轮C.脚踏板5.下列的简单机械属于轮轴的是()oA.钢丝钳B.羊角锤C.螺丝刀二、填空题6.螺丝刀拧螺丝是利用了的原理。
7.由轮和轴组成,并且轮和轴能一起旋转的简单机械,就是o8.车辆的方向盘靠一个带动的转动来控制方向。
9.由一个大轮和一个同心细轴组成的简单机械叫o10.轮轴可以分为省力轮轴和费力轮轴,其中以轮带轴(),以轴带轮()。
11.我们常见的螺丝钉、楼梯、城市立交桥等是根据这种简单机械设计的,我们生活中的钥匙、门锁、水龙头应用了这种简单机械。
三、判断题12.起重机吊起千斤重物的地方运用了定滑轮。
()13.定滑轮的优点就是动滑轮的缺点,定滑轮的缺点也就是动滑轮的优点。
()14.水龙头、方向盘等都是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
()15.轴不变,轮越大越费力。
()16.在轮轴的轴上用力能够省力。
()四、简答题17.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轮轴?(至少举两例)它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哪些方便?18.通过“拧瓶子”游戏体会轮轴的作用。
实验时,握瓶子口和瓶子底转动时,用力有什么不同?19.轮轴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机械装置,在汽车上就有很多地方运用到了轮轴原理,如汽车的方向盘和车轮就是两个典型的轮轴装置。
请你分析一下方向盘和车轮在运用轮轴原理时的异同,并说明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五、综合题20.在骑行过程中,阿奇不慎跌倒,自行车链条脱落,车头歪了,他拿出随身携带的迷你工具箱,取出“扳手、老虎钳、螺丝刀”等工具。
①当阿奇用扳手拧螺帽时,如图所示,它属于简单机械中的②用同样大小的力作用在A、B、C三点,点最省力。
(新教材)广东粤教粤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课时练(同步练习)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六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全册课时练(同步练习)1.1《为什么能看见物体》练习一、填空题1、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称为________。
2、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______的光。
3、_____是月球被太阳光照亮的部分。
4、人要看见物体,必须要有_____进入眼晴。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农历初一,肉眼一般看不到月相。
()2、暗盒里能看到白色物体。
()3、没有光源,看不到物体。
()4、商店里的灯泡、蜡烛是光源。
()5、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光源的光进入了眼晴。
()6、晚上房间闭灯后,过一段时间才会慢慢看清物体。
()三、选择题,将正确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关于光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夜晚,天上的明月是光源B.夜晚,发光的萤火虫是光源C.我们能看到的物体都是光源2、黑暗中,人眼能看到物体与()有密切联系。
A、光B、物体颜色C、物体大小3、下列发光物体属于光源的是()A.镜子B.点燃的蜡烛C.湖面4、晚上房间关灯后仍能模模糊糊地看到物体,主要是因为()A、物体很大B、物体是白色的C、房间受到其他微弱光线的影响5、不同日期看到的月相不同,原因是()A.地球、月球和太阳的位置不断变化B.地球、月球和太阳的位置保持不变C.地球、月球和太阳的位置时而变化四、分类题下列物体中:A、月亮B、激光C、太阳D、闪电E、蜡烛F、电灯G、火把H、玻璃(1)不属于光源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2)属于光源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实验探究制作一个自带光源的暗盒,探究没有光源是否还能看见物体。
1、制作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各种物品(小刀、橡皮、书签等)。
2、制作过程:①把_______安装在暗盒外,_______安装在暗盒内。
②________卷成纸简插入盒子一侧开好的小孔内。
3、观察:点亮小灯泡,你会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闭小灯泡,你会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题实验题:
1、铁锈和铁是不是同一种物质?
实验材料:没有生锈的铁钉、生锈的铁钉、磁铁、小刀
实验猜想:铁锈和铁钉不是一种物质
实验步骤:1、用刀在生锈的铁钉上削下铁锈。
2、用磁铁分别吸引铁钉和铁锈。
实验现象:铁钉可以被磁铁吸引。
铁锈不可以被磁铁吸引。
实验结论:铁锈和铁不是同一种物质。
2、蜡烛燃烧过程中,蜡烛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两种变化:一种是形态的变化:固态的蜡快变成液态的蜡油;一种是产生新的物质:蜡烛燃烧后产生了水和二氧化碳。
3、研究蜡烛燃烧过程中是不是有新的物质产生。
实验材料:石灰水、烧杯、蜡烛
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稍停一会观察。
2、将少量石灰水加入另一烧杯中,用石灰水将烧杯壁湿润,倒出
多余的石灰水,罩在火焰上方,稍停一会观察。
实验现象:烧杯壁上有水珠,还有牛奶状的物质附在烧杯上。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后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4、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实验材料:三个铁钉、三个烧杯、水
实验步骤:1、第一根铁钉放到干燥的烧杯里。
2、第二根铁钉部分暴露在空气中,部分浸泡是水中。
3、第三根铁钉完全浸没在水中。
实验现象:第一根铁钉没有生锈;第二根铁钉严重生锈;第三根铁钉有点生锈。
实验结论:铁在潮湿、有空气的地方容易生锈。
5、防止铁生锈的实验。
实验材料:两个铁钉、油漆
实验步骤:1、一根铁钉刷油漆;2、一根铁钉不刷油漆;3把两个铁钉放到潮湿的地方。
实验现象:刷油漆的铁钉没有生锈;没有刷油漆的铁钉生锈了。
实验结论:油漆阻隔了空气和水蒸气,防止铁生锈。
6、熄灭原因的实验。
实验材料:两根蜡烛、烧杯
实验步骤:将两根燃烧的蜡烛固定在实验桌上。
用燃烧罩住其中一支燃烧着蜡烛。
实验现象:被烧杯罩在的蜡烛火焰熄灭了;没有被烧杯罩住的蜡烛火焰没有熄灭。
实验结论:空气找的氧气支持燃烧。
7、木炭燃烧更旺的实验。
实验材料:两块木炭、扇子
实验步骤:用扇子扇一块木炭;另一个让它自燃。
实验现象:用扇子扇的那块木炭燃烧的更旺。
实验结论:木炭燃烧需要氧气。
8、龟背竹和仙人掌的耐旱能力。
实验材料:一盆龟背竹、一盆仙人掌、两个塑料袋
实验步骤:在龟背竹的枝叶和仙人掌的茎叶上分别罩上透明塑料袋,密封起来,放到阳光下观察。
实验现象:罩在龟背竹上的塑料袋上水珠多;罩在仙人掌上的塑料袋水珠少。
实验结论:龟背竹散发水分快,仙人掌散发水分慢。
仙人掌比龟背竹耐旱强。
暴露在空气中的铁钉(铁钉没有生锈)。
完全浸没在水中的铁钉(有点生锈)。
部分暴露在空气中,部分浸泡在水中的铁钉(严重生锈)。
12、水和油混合观察的现象是(油浮在在上面)。
水和糖混合观察的现象是(糖溶解在水中了)。
水和沙混合观察的现象是(沙沉到底下)。
小苏打和醋混合观察的现象是(产生二氧化碳)。
13、观察生锈的铁钉和没有生锈的铁钉可以发现生锈的铁钉表面有(红褐色)颜
色的物质,而没有生锈的铁则没有。
生活中类似铁钉生锈的变化还有(蜡烛燃烧)、(放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