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地区的祝福习俗

合集下载

绍兴过年的风俗作文400

绍兴过年的风俗作文400

绍兴过年的风俗作文400过年的气氛正越来越淡,很多人会选择在此时出游,而在我的外婆那边——绍兴,过年的习俗仍坚守着原来的习俗,与几十年前几无区别。

你看,一进入农历十二月,人们就开始忙起来了:扯年糕,裹粽子,杀鸡宰猪,而屋檐下挂着的腊肉、腊鸭让人们开始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

到了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是绍兴俗称的“小年夜”,这天,每家每户都要“送灶司菩萨上天”,供奉全鸡、苹果等6样东西,让灶神吃好可以去向玉皇大帝述说这—年的好事。

送灶神之后,除夕之前,每户人家会选择一个吉日进行“祝福”,这在绍兴是一年之中最为隆重的大祭典。

“祝福”很有讲究,在“祝福”前,大家必须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

“祝福”时,必须在吉时,先摆好碗筷、酒盅,中间放上全鸡全鹅,上面用筷子插着,旁边还要放上刀,另还有年糕、粽子,然后按辈份行三跪九叩之礼。

我看见外婆一边拜一连口中念念有词,念什么我不大清楚,我只知道,菩萨吃饭很快,外婆很快就在送神了,而我们就能大吃一顿了。

到了年三十,这天会很忙,白天要贴福字挂春联,傍晚要接灶神和分岁。

分岁又称辞岁。

在绍兴,先要给祖宗分岁,就是祭祖。

然后才是吃年夜饭,俗话说“年三十夜的吃,正月初一的穿”,这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餐,大家忙碌了一年,欢欢喜喜团聚。

吃完时,长辈会向小辈分压岁钱,这是我最喜欢的时刻,一下子创收很多,嘻嘻。

分岁后,外婆还会让我们一起做汤团,这是为了在大年初一早上请菩萨和祭祖用。

当然了,正月初一早上,我们就吃甜甜蜜蜜的汤团了,以求新的—年每天都是甜蜜的。

新年钟声敲响时,就是寺院里最热闹的时候,大家都在烧头香,祈求新的一年家人健康,万事如意。

在绍兴过年,是不是让你感觉隆重而有趣呢?。

绍兴节日风俗作文【精选3篇】

绍兴节日风俗作文【精选3篇】

绍兴节日风俗作文【精选3篇】绍兴节日风俗作文【精选3篇】一在绍兴,一跨入农历十二月,要大家就忙得不行开交,都要预备过年的吃食:买酒、做年糕、掸尘、杀鸡宰鹅、买鱼买肉,还要预备新年穿戴的衣服、鞋帽,要买红红,购置一些水果之类的小礼品,用来拜年时馈赠给亲戚伴侣,生怕到时筹措不周,闹出笑话。

在腊月二十三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送灶神上天,供奉一种富有粘性的糖,借此粘住灶神的牙齿,使他没法向玉皇大帝陈述人们的一些过错和不好的事,但是送灶神上天之后,除夕之前,每户人家总要的神像有“南朝圣宗”四个字,绍兴人叫祝愿菩萨,大菩萨,所说是宋代的皇帝,南宋灭亡后遗臣们慑于元朝统治者的淫威,不敢公开设祭宋代的皇帝,因此只好在夜深人静时静静地进行,这种带有民族意识的祭祀,后来不仅广为流传,而且增加了答谢神明保佑和祈求来年幸福的意义。

照老年人的说法,天上的菩萨不进不洁之家,因此祝愿之前必需把厅堂、祭器等惮扫,洗刷得干洁净净。

“五牲福礼”煮好后,盛放在木制的朱漆大盘里。

然后按辈份进行三跪九叩大礼。

过年的习俗,绍兴和外地大同小异,在新年旧岁交替的一个月里,人们就是这么劳碌着的。

绍兴的春节喧闹非凡,我喜爱绍兴,喜爱那浓浓的年味。

绍兴节日风俗作文【精选3篇】二各个地方的春节都有自己的特点,绍兴的春节在我眼里是最特殊的。

街上的路灯,天上的星星,似乎比以前更亮了。

除夕夜过后,新的一年又开头了。

正月初一,小孩子们必定会抢着去买鞭炮。

“砰!”的声音刚消逝,“噼噼啪啪”的声音又消失了。

各种声音交织着,有轻生,有响声。

鞭炮声越来越响,小孩子们的欢快声也越来越响。

在小孩子们的欢乐声中,鞭炮声显得更响了。

正月初二、初三,大家都去拜年了。

家家的大门都放开着,时刻预备迎接客人。

客人来了,大家都停下了手里的活儿,端出瓜果,围坐在一起,与亲朋好友高声谈论。

最特殊的,要数正月初六了。

在那天,男女老少都要去爬绍兴市最高的山。

大家结队成群,相互关心。

渴了后,就算没带水,也没事。

绍兴过年的民风民俗

绍兴过年的民风民俗

结活是从中国古代发展而来的一种民俗活动,在春节期间,人们会准
备一些象征吉祥的东西,如红绳、蓝布、冬藏菜、糖果等物品,用绳结成
婴儿摇篮的形状,用绳把它们紧紧结成一团,然后把结活挂在院子里,均
匀换气,叫做“结活”,表示把家里的喜气挂起来,祝今年的家庭平安吉祥。

敲锣是绍兴的一种民间传统习俗,人们在春节买了一些锣鼓,伴随着
大家敲鼓喧闹的音乐声,敲响着喜庆,寓意着吉祥幸福。

举报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表达祝福的形式,也被称作“灯谜”。

它是用
红色的纸条扭成缠绕的形状,上面刻有唐诗宋词或咏叹调,然后挂在门口、窗口或屋顶上,用以祝福家里的人们新年快乐、福气无穷,家庭幸福美满。

跳蚤是一种很有趣的民俗,它的主要活动是男孩子和女孩子互相跳,
用手脚把对方“困”在一起,象征着男女结交,预示着新的一年里友情、
婚姻、家庭的和谐美满。

绍兴的传统风俗作文

绍兴的传统风俗作文

绍兴的传统风俗作文在绍兴,一跨入农历十二月,人们就忙着准备过年。

腊月二十三晚上,家家户户都要送灶神上天,供奉一种富有粘性的糖,借此粘住灶神的牙齿,使他没法向玉皇大帝陈说人们的过失。

送灶神之后,除夕之前,每户人家总要选择一个祝福的吉日,这是每家一年之中最为隆重的大祭典。

所祭的神像绍兴人叫作祝福菩萨、大菩萨,据说是宋代的皇帝。

祭神像的“五牲福礼”(噢,抱歉,忘了说了,五牲福礼就是考究的鹅及牛肉或羊肉)煮好后,盛放在木制的朱漆大盘里,其摆法都有一定的规矩。

祝福时桌子是照桌面的木纹横摆的,祭祖时则改为直摆;祝福时祭扫者朝外行礼,祭祖时则朝内跪拜。

祭祖后,便用煮福礼的汁汤烧年糕或面吃。

绍兴过年最大的特色要数社戏了。

“稽山鉴水社戏热”,绍兴人自古有看社戏的习惯。

每逢庙会和大年,社戏成为水乡绍兴最“露脸”的演出。

戏台搭在湖中央,戏台前的湖面上挤满了小划船、出畈船、乌蓬船。

随着“锵锵”的锣声,社戏开始了,所有人都伸长了脖子,宛如鲁迅笔下的绍兴风情图。

社戏深深地植根于绍兴人的心中,“水乡观戏”成为绍兴人一道必不可少的新春“大餐”。

说完过节,那我就为大家来介绍我们绍兴的特色——黄酒。

绍兴人生活在酒香飘逸的古城,他们的个性,早已与绍兴黄酒融为一体:外柔内刚,厚积薄发。

绍兴的黄酒是全国有名誉的,它如果适量的喝能舒筋活血,增强身体。

所以它也是国家的一种宴酒。

在许多人眼中,绍兴酒是极富内涵的。

绍兴酒入口温和,酒精度仅16度左右,须慢慢品尝才能品出其醇厚的滋味;但绍兴酒又是刚烈坚韧的,后劲十足,能壮胆添力,振奋精神。

这种温柔与强劲的统一,精细与奋进的统一,正是绍兴人性格和气质的主要特点,也是绍兴酒影响于人的性格和气质的最集中表现。

酒习俗是乡情风俗的载体。

绍兴是一个古老的城市,其风俗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酒俗即是其中之一。

在形形色色的酒俗中,有一些特别具有酒乡色彩。

像“剃头酒”,“得周酒”,“寿酒”,“白事酒”,“忌日酒”,“清明酒”等等,他们都用在各种酒席中。

绍兴春节习俗

绍兴春节习俗

绍兴春节习俗绍兴春节习俗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

俗称新春、新年、新岁、岁旦、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

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绍兴春节习俗,希望有所帮助!旧时绍兴人称正月初一为“三朝”。

意思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

所以在绍兴人传统的春节习俗里,正月初一清早开门便放炮仗,名为“开门炮仗”。

一般须连放三响,取意“连升三级”,“早生早发”。

由于放炮仗的烟尘,溅出的火星,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引起火灾,一度曾在市区禁燃烟花爆竹。

近年,改为指定地区可以燃放。

随着时代的发展,炮仗品种花样繁多,炮仗也大多改成烟火,数量也不限于三个,已改作九十九发、一百零八发等等。

也不图什么连升几级,企求的是节日热闹欢乐的气氛。

绍兴习俗中显示出来的是一种信仰,认为来年家属的兴旺,承蒙天地菩萨和祖宗的佑护。

据记载,正月初一清早,先是祭拜“天地菩萨”,供上三茶、六洒、枝、圆、桃、枣(荔枝、桂圆、胡桃、枣子)焚纸(一般都用纸糊的锡箔元宝)之后,立即调转桌子,朝内祭祀祖先。

不供肴馔,只供数盅而已,同时祭拜灶司。

李慈铭在他的《越缦堂日记》中便有:“正月元旦,壬申……蚤起接神……拜曾王考妣,王考妣,张太太,先君子像”的记载。

自这天起至正月十八,祖宗神像前须每天点烛一对。

豪门其烛如橡,整天不灭,贫家只点一对小蜡烛,名曰“三科蜡烛”,喻其瞬间即烬。

现时这种习俗在绍兴乡下依然保留着一部分,不过也有些改变。

如祭拜“天地菩萨”,时间大多选在新年零点开始,供品逐渐简化,主要是四色水果、年糕、棕子和糯米做的小圆子及焚纸。

一般是边看春节文艺晚会边祭拜,祭毕放炮仗,把关门炮仗和新年的开门炮仗合到了一起。

旧时绍兴人,正月初一的`早餐,全家人都吃祭拜过的汤圆。

主妇在煮汤圆时,往往煮些年糕丁进去,称为“团团圆圆”“高高兴兴”。

吃罢汤圆,便开始“拜岁”。

一家之中长幼有序依次向家中最长者罗拜(现多行鞠躬礼,或口称几句吉词而代行礼)。

《祝福》ppt课件81张

《祝福》ppt课件81张

封建礼教的捍卫者。
四叔皱了皱眉, 四婶已经知道
白虎星、扫帚星, 伤风败俗!真晦气!
了他的意思,
是在讨厌她是 四叔,你有一
三个连贯动作
思想顽固、迂腐守旧
虽说故乡,然而已 没有家,所以只得 暂寓在鲁四老爷的
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注解 儒家经典之解语,即为 后世儒家信徒奉为经典,
宅子里。他是我的 作为修身养性的标准,
本家,比我长一辈, 又绵延到了20世纪初叶,
应该称之曰“四
也成了鲁四老爷的修养 标准。
叔”,是一个讲理
学的老监生。
创作背景及时代意义:
• 《祝福》创作于1924年,后收 入作者第二部小说集《彷徨》中。2 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 动的发展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 民主、科学”,而阻止中国进入民主、 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 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 .妇女则是封建思想的最大受害者. 鲁迅选择妇女题材,是为了深刻揭露 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
等:谬种流传。
②坏东西;坏蛋(骂人的话) 。
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末留 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 “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
骂机我的:了因,为于他是所不骂多的久还,是我康便有一为个。人但剩是在,书谈房话里原是。形总毕不露投
古者察言观行,而善恶彰焉。
3.细节描写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 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 着一只比她更长的竹竿, 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 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聚焦镜头,由大及小,由远及近。 碗是破的,表明她很穷;碗中是空的, 表明她即便是乞丐,也活得不如意;竹竿比 她还长,下端开了裂,表明其狼狈不堪、身 心疲惫、一无所有。

鲁迅祝福教案

鲁迅祝福教案

鲁迅祝福教案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鲁迅《祝福》教案“祝福”是绍兴传统年俗中的重要部分,祭祖宗、谢神祖、祈福来年,是全年最重要的大典。

鲁迅先生笔下多次描述“祝福”的习俗。

这一习俗今天在绍兴依然盛行。

八仙桌上,“五事烛台”指的是“福禄寿富贵”。

烛台之后供的是“五牲福礼”,分别是煮熟的鸡、鹅、肉、猪头和活鲤鱼。

五牲福礼的后面摆着三茶六酒。

“祝福”仪式开始,祭祀者依次叩拜。

叩拜完毕,祭祀者手拿花生等干果“散福”:“吃了散福糕,来年节节高”。

游客们此刻开始放松,并与家人一起“接福”。

一、作者简介“民族魂”。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600万字,其中着作500万字,辑校和书信100万字。

鲁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他的着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阿Q正传》《药》《孔乙己》《故乡》《社戏》等皆收于《呐喊》中,《祝福》收在《彷徨》中。

)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含《藤野先生》等)文学论着:《中国小说史略》;散文诗集:《故乡》《野草》(含《风筝》《雪》等作品)论文集:《门外文谈》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收录《纪念刘和珍君》)《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附集》《准风月谈》《集外集》《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8部。

二、创作背景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

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

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祝福语绍兴话

祝福语绍兴话

祝福语绍兴话
祝福语是人们在特殊的场合或节日中常常使用的一种表达祝福和美好心愿的方式。

绍兴话是浙江方言中的一种,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下面是一些用绍兴话表达的祝福语,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1. 祝你:福慧双全,事事顺利,事业蒸蒸日上,家庭幸福美满。

2. 愿你:心想事成,万事如意,笑口常开,快乐无边。

3. 祝福你:财源滚滚,好运连连,身体健康,幸福永远。

4. 愿你每天都有好运相伴,健康快乐,事事顺利。

5. 祝福你:鸿运当头,福星高照,幸福美满,笑口常开。

6. 愿你:好运连连,快乐无边,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7. 祝你:财源滚滚,福禄双全,工作顺利,生活幸福。

8. 愿你:福慧双全,心想事成,健康快乐,幸福美满。

9. 祝福你:事事如意,吉祥如意,平安幸福,快乐无边。

10. 愿你:财源广进,福禄双全,事事顺利,笑口常开。

以上是一些用绍兴话表达的祝福语,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无论是在节日还是生活中,祝福语都是表达关心和祝福的重要方式,希望这些绍兴话的祝福语能够给你带来好运和幸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绍兴地区的祝福习俗
浙江绍兴地区的“祝福”习俗一般指农历十二月二十夜到三十夜,我们可以从广义上称之为“祝福期”。

一旦进入“祝福期”,人们便皆呼“夜”而不呼“日”,如二十日呼“二十夜”,二十五日呼二十五夜。

“祝福”期间最为隆重的活动是“拜菩萨”与“请羹饭”仪式,这两项仪式也会被狭义地称为“祝福”,在这里我们称其为“祝福”仪式,以区别于广义上的“祝福”习俗。

“祝福”仪式举行的时间每家每户不完全统一,可以在“祝福期”内挑选一个吉日,但必须在腊月三十之前举行,如果没有腊月三十,则必须要在立春前的那一天举行。

在当地人看来,只有在立春之前进行的“祝福”才比较灵验,习俗中的“祈福”会在来年得到实现。

立了春再进行祝福仪式,则失去了祈福的意义。

“祝福”期间,人们会举行一系列的活动,包括: (1) 掸尘,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 (2) 请灶神爷上天; (3) 预备“祝福”仪式所用的各种“福礼”; (4)“祝福”仪式的举行———包
括“拜菩萨”(即“拜神”仪式) 和“请羹饭”(即“祭祖”仪式) 。

(一) 送“灶神”
“灶神”也称“灶神菩萨”,往往是在阴历二十三夜举行“送灶神”上天的仪式。

在请灶神爷前,每家每户都会掸尘,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据说那天灶神爷上天会向玉皇大帝汇报该户人家里的清洁状况。

灶头上放蜡烛和香,三碗、四碗或者六碗素菜,不能放五碗。

一般人家选择三碗,放点素菜之类的意思是保佑来年庄稼长得好,放油豆腐是希望来年油菜长得好,日子过得油润一些。

(二)“福神”的传说
“福神”又被称为“祝福菩萨”或“大菩萨”,神像一般有“黄山西南”和“南朝圣宗”两种。

“黄山西南”的画像上是两个神,而“南朝圣宗”则印有帝王和将领多人。

有关“黄山西南”和“南朝圣宗”的传说如下:
“黄山西南”中的两个神是兄弟二人,他们生活在北宋末年。

当时正值金兵南侵,绍兴的兄弟二人,于年底从临近绍兴的萧山回家探亲,路过铁岭关,恰遇金兵抓民带路。

为了解救乡亲,兄弟俩挺身而出,冒死领路。

此时夜色黑暗,兄弟俩翻山越岭,把金兵带到黄山西南外的海涂上。

他俩佯装走不动了,而金兵也早已精疲力竭,就在海涂上歇息。

到了午夜子时,海潮似万马奔腾,席卷而来。

顷刻间,金兵大队人马被巨浪吞噬,兄弟俩也同归于尽。

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却又不知其姓名,所以就以他们牺牲的地点为名,尊其为“黄山西南”。

“南朝圣宗”,一说是南宋灭亡后,遗民们对于大宋君王的祭祀。

慑于元朝的淫威,不敢公开祭祀,只能在夜深人静时
进行;一说则是明朝灭亡以后,百姓为对于抗清复明的英烈的祭祀。

神像正中着帝王服饰的是明末“福王”,旁边是杨继盛、史可法、张苍水等明朝大将。

因反清复明在当时为非法活动,百姓是不敢公开的,因此祭祀活动只好在夜深人静时悄悄进行。

(三)“祝福”仪式
祝福仪式往往被分为两个过程,一是拜菩萨(祝福菩萨) ;二是请羹饭,即祭祀祖先。

从时间顺序上说,必须先拜菩萨,再请羹饭。

据人们说,菩萨比祖宗更大。

这两个仪式可以紧挨着进行,中间可以相差一两天或者几个时辰。

比如,在年三十夜的上午或下午请菩萨,中饭或晚饭前请羹饭, 但有的人家请
菩萨和请羹饭也可以分开在两天内进行。

按照仪式大致进行的时间顺序,我们将其分为这样几个
过程: (1)“掸尘”; (2) 准备“福礼”; (3)“福礼”的摆放; (4)“拜菩萨”; (5)“请羹饭”; (6)“散福”与“关门”。

1. 掸尘
一年一度的祝福,在绍兴无论贫民还是豪绅,一般都从腊月十五日起,掸扫房屋,粉刷墙壁,冲洗地面,擦洗家具,把里里
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名之曰“掸尘”。

即,在规定祝福日期之前,必须把厅堂、祭桌、祭器等掸扫、洗刷得干干净净。

2. 准备“福礼”
进入“腊”的节庆期,人们便忙着舂糕裹粽,杀鸡宰鹅,买鱼买肉,置办福礼和年货。

最为重要的福礼,是指“三牲”、“五牲”或“七牲”福礼。

一般人家用“三牲”福礼,考究一点的用“五牲福礼”,如鸡、鹅、元宝肉、猪头及鱼;最讲究的则加上熊掌、羊肉,为“七牲福礼”。

所谓“三牲”福礼,即肉一方(农民喜用猪头) 、鱼一条、鹅一只(,或者鸡、鹅和肉一方。

挑选福礼有特别的讲究:
大抵是鸡鹅各一,都是预先栈养得极大的,猪肉长方一块,系腰背连肚腹部分,俗称“元宝肉”,先期宰杀洗净,至时放入淘锅去煮,至半夜可熟为度……
此外又有活鲤鱼一条,买来养在水缸内,祭时拿去挂在八仙桌右边横档上,事毕仍放在水里,过几天拿到城外河中放生。

这恐怕是读书人家的风俗,他们平常忌吃鲤鱼,因为它是要跳龙门的, 是科举的一种迷信, 所以可能是后起的事。

挑选福礼很有讲究,比如鸡必用阉鸡,毛色要特别鲜艳;肉呢,必用正方(但据我所知,古镇人在选用肉时,更推崇猪头) ,以大块为上;鱼则非鲜活不可。

3.“福礼”的摆放
福礼被摆放在木纹方桌上,鱼放在八仙桌右边横档上。


傍晚时,将八仙方桌两张接长了,放在靠近檐口的地方。

方桌可两张,也可以四张,但都必须按照木纹横摆。

大多数的文本对“祭品”与“祭器”进行了描述,然而以上物品的排列秩序也有一定成规。

4.“拜菩萨”
“祝福”仪式在夜里五更天举行。

一旦选定祝福的日子,就要在这一天的凌晨起床,烧煮福礼(供品) 。

祝福大都在后半夜五更天举行,由于彻夜准备福礼,几乎整夜不得睡眠,所以也把祝福的时间叫作“请勤俭菩萨”。

“祝福”在黑夜举办,又特别强调了静悄悄的气氛,使仪式显得庄严肃穆。

因此,当“祝福”举行时,难以安静的孩子,受到大人们特别叮嘱。

祝福仪式必须在正厅、堂前举行,而且必须大开正门。

仪式必须由男性当家人主持,点燃香烛后,家中男丁按辈份大小,
依次由里朝外行三跪九叩大礼。

女眷和个别忌生肖的男丁,一概回避,不准拜神。

这应该是过去的习俗,在现代社会里,则越来越不执行这些规定。

(注13)具体的仪式程序如下:
主持者先点香,拿着点着的香朝外面拜三拜,然后把香插在香炉里。

再点燃烛台上的蜡烛。

值得注意的是,拜菩萨时人们是双手合十着平拜。

但在随后的“请羹饭”时则双手交叉着拜。

据说,福神菩萨吃东西动作很快,所以请福神,往往一次斟酒后立即转入送神仪式,这叫“快菩萨,慢祖宗”。

拜毕之后,便是到门外烧佛。

同时,将一杯酒、一杯茶、三根香拿到门外去。

所谓“烧佛”,是在门外的土地上铺上一把稻草,再在稻草上放上一些元宝和太包。

将元宝、烧纸连同神祃(俗称马张干) 一起焚化。

之后,将酒、茶叶和香撒到灰烬上,意思是菩萨把这些东西拿去了。

烧的时候或烧完之后,家人再拜三拜。

烧完佛后,把蜡烛吹灭。

送走了百神之后,静谧而神秘的气氛立即被响亮的鞭炮声打破,“随即大放其爆仗,普通多是鞭炮,即霸王鞭,一串一千
枚,双响爆仗十个”。

5.“请羹饭”
祭祖仪式的时间可以在“祝福”后几个小时进行,也可以在第二天举行。

祝福完毕后接着祭祖,这叫“做回盘羹饭”,这时候的祭品、祭拜方式都需要做相应的改变。

例如:祭神时方桌按照木纹横于堂前,祭祖时则要将桌子按木纹改成纵摆,所以绍兴俗称“横神直祖”;请福神的福礼在回请祖宗时要调个方向,并拨下筷子;祭神时人们由里往外拜,祭祖则要由外朝里叩拜。

6.“散福”与“关门”
请好羹饭之后,接下来便是“散福”。

“散福”就是用煮福礼的汤汁烧吃年糕,人们取“吃了散福糕,来年节节高”的美意,以表神赐之福,散给全家。

还有一种说法是,用请羹饭时用过的菜和饭,表示纪念祖先,每年在这个时候想起他们。

“散福”之后,就放“关门爆仗”。

有的人家关门后,仍终夜围炉而坐,俗称“守岁”。

“祝福”与“散福”是在两种完全不同的情绪与氛围中进行的,“祝福”时静悄悄、庄严肃穆,甚至可以称为“悲哀”的气氛,被“散福”时享受美食、欢乐与喜庆的气氛所替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