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四年级美术上册

合集下载

2024年浙教版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册

2024年浙教版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册

2024年浙教版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美丽的校园详细内容:描绘校园景色,学习运用线条、色彩表现自然风光。

2. 第二单元:我们的家园详细内容:以家园为主题,运用水彩画、线描等形式表现家庭生活。

3. 第三单元:奇妙的动植物详细内容:观察、描绘动植物的形态特征,培养观察力和表现力。

4. 第四单元:民间艺术详细内容:了解民间艺术的特点,学习剪纸、泥塑等民间艺术形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提高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 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创作。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示范画、教材、绘画工具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1)通过展示美丽的校园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景色。

(2)讨论:你们觉得校园里哪些地方最美?为什么?2. 新课:(1)教师示范,讲解绘画技巧。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

3. 实践:(1)学生分组,进行校园景色描绘。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5. 例题讲解:(1)选取教材中的优秀作品,进行分析。

(2)讲解作品的创作思路和技巧。

6. 随堂练习:(1)根据例题,学生进行随堂练习。

(2)教师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美丽的校园2. 内容:(1)线条、色彩表现自然风光(2)观察、描绘动植物形态特征(3)民间艺术形式:剪纸、泥塑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以“美丽的校园”为主题,创作一幅绘画作品。

(2)运用所学技巧,描绘一种动植物。

2024年浙美版四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完整版

2024年浙美版四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完整版

2024年浙美版四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浙美版四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材,具体章节内容如下:1. 第一单元:色彩的世界(第14课)第1课:色彩的认知第2课:色彩的搭配第3课:色彩的冷暖第4课:色彩的对比2. 第二单元:线与形(第58课)第5课:线的描绘第6课:形的构成第7课:线与形的组合第8课:创意线描画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色彩知识和线形知识,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念和绘画技能。

2.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色彩的搭配、线与形的组合。

2. 教学重点:色彩的冷暖、线与形的描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彩色画纸、水彩颜料、画笔、彩色铅笔、尺子、圆规等。

2. 学具:学生自备画纸、水彩颜料、画笔、彩色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美的事物,引导学生关注美术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14课:以四季变化、大自然景色等为例,让学生感受色彩的丰富性。

第58课:以生活中的线条、形状为例,引导学生发现线与形的美。

2. 新课讲解:第1课:介绍色彩的三原色、间色,进行色彩调配练习。

第2课:讲解色彩搭配的原理,展示优秀作品,进行色彩搭配练习。

第3课:介绍色彩的冷暖,引导学生感受色彩的情感表达。

第4课:讲解色彩的对比,如明度对比、纯度对比等,进行色彩对比练习。

第5课:介绍线条的种类,如直线、曲线、波浪线等,进行线条描绘练习。

第6课:讲解形状的分类,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进行形状构成练习。

第7课:引导学生将线条与形状进行组合,创作有趣的画面。

第8课:鼓励学生发挥创意,用线条描绘生活中的场景。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课程内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左侧:列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2. 板书右侧:展示新课讲解过程中的关键知识点,如色彩调配方法、线条形状示例等。

2024年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标准教案

2024年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标准教案

2024年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标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来自2024年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材第三单元《色彩魔力》中第1课时《色彩基本认识》。

具体内容包括:解色彩基本概念,如三原色、间色、对比色等;学习如何使用颜料调色,掌握色彩混合技巧;通过实践,感受色彩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色彩基本概念,解三原色、间色、对比色等。

2. 培养学生运用颜料调色、混合色彩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三原色、间色、对比色概念,学会调色和色彩混合。

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表达自己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水彩颜料、调色板、画笔、水杯、抹布、示范作品。

学生准备:水彩颜料、调色板、画笔、水杯、抹布、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自然界中丰富色彩,引发学生对色彩观察和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色彩基本概念,如三原色、间色、对比色,并结合示范,让学生直观地理解。

3. 实践操作(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颜料调色和色彩混合实践,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例题讲解(5分钟)分析教材中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幅以色彩为主题画作。

6. 展示与评价(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色彩基本概念三原色:红、黄、蓝间色:橙、绿、紫对比色:相对两种颜色2. 调色和色彩混合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色彩为主题,创作一幅画作。

2. 答案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合理搭配色彩,表达自己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色彩,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审美能力。

可布置课后实践作业,如收集生活中色彩图片,进行观察和分析。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合理安排与深入讲解2. 教学目标明确与落实3. 教学难点与重点针对性突破4. 教具与学具充分准备5. 教学过程实践性与互动性6. 板书设计清晰与条理性7. 作业设计针对性与拓展性8.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实际操作教学内容方面,我需要确保学生对色彩基本概念有深入理解。

浙教版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册

浙教版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册

浙教版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色彩的世界色彩的基本知识色彩的情感表达色彩的调和与搭配2.线的魅力线条的种类与表现线条的组合与创造线条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3.形状的变幻形状的定义与分类形状的组合与创意形状在美术创作中的运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色彩、线条、形状等基本美术元素,培养他们的美术素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他们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色彩的情感表达与调和搭配线条的组合与创意形状的变幻与应用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对美术元素的感知和运用能力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彩色笔、水彩、画纸、画板、投影仪、图片素材等。

2. 学具:彩色笔、水彩、画纸、剪刀、胶水、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作品中的色彩、线条、形状等元素。

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尝试用色彩、线条、形状表达自己的情感。

2. 例题讲解:色彩:讲解色彩的分类、情感表达和调和搭配,举例说明。

线条:讲解线条的种类、表现力和组合方法,示范创作过程。

形状:讲解形状的定义、分类、变幻方法,展示创意作品。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色彩、线条、形状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堂小结: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创作。

六、板书设计1. 色彩:基本知识、情感表达、调和与搭配2. 线条:种类、表现力、组合与创造3. 形状:定义、分类、变幻与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心情”为主题,运用色彩、线条、形状进行创作。

描述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答案:学生作品及创作心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创作潜能。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开展美术主题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创作,展示自己的作品。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方式3.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4. 学生的随堂练习与评价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拓展性6. 课后反思的内容与调整策略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教学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色彩的情感表达与调和搭配、线条的组合与创意、形状的变幻与应用,学生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2024年浙美版四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完整版

2024年浙美版四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完整版

2024年浙美版四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色彩的运用第1课:色彩的世界第2课:色彩的搭配第3课:色彩的情感表达2. 第二单元:线与形状第4课:线的魅力第5课:形状的创意表现第6课:线与形状的组合3. 第三单元:自然景观第7课:大自然的美第8课:四季的变化第9课:家乡的风景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色彩、线与形状的基本知识和运用方法。

2.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感知、欣赏和创作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色彩的搭配、线与形状的组合以及自然景观的表现。

2. 教学重点:色彩的情感表达、线的魅力、形状的创意表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PPT、画纸、画笔、颜料、彩铅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彩铅、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体验现实生活中的美术元素。

2. 新课讲解:第1课:介绍色彩的世界,讲解三原色、间色等概念。

第2课:讲解色彩的搭配方法,展示优秀作品。

第3课:探讨色彩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运用色彩表达情感。

第4课:介绍线的魅力,讲解线条的种类和表现力。

第5课:讲解形状的创意表现,展示各种形状的组合方法。

第6课:引导学生将线与形状进行组合创作。

第7课:让学生观察大自然的美,描绘自然景观。

第8课:分析四季变化的特点,创作四季景观画。

第9课:以家乡风景为题材,进行创作。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课题,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课题、重点知识、创作步骤、优秀作品展示等。

2. 板书布局:清晰、简洁、美观,突出重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第1课:用三原色和间色创作一幅画。

第2课:运用色彩的搭配方法,创作一幅风景画。

第3课: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创作一幅情感画。

第4课:用线条描绘一个场景。

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材中“色彩的奥秘”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色彩的组成、色彩的情感表达以及色彩的调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组成,能够识别三原色和间色。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情感表达,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3. 学会运用色彩的调配,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色彩的情感表达和色彩的调配。

教学重点:三原色和间色的识别,以及色彩的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水彩颜料、画纸、画笔、调色板、范例作品。

学生准备:水彩颜料、画纸、画笔、调色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大自然的色彩,激发学生对色彩的探究兴趣。

2. 理论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色彩的组成,讲解三原色和间色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和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

3. 例题讲解(10分钟)展示范例作品,分析作品中色彩的情感表达和色彩调配技巧,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4.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色彩的调配练习,尝试创作出具有情感表达的美术作品。

5. 课堂互动(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相互学习、交流。

六、板书设计1. 色彩的奥秘色彩的组成色彩的情感表达色彩的调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色彩的奥秘,创作一幅表达自己情感的美术作品。

2. 答案要求:作品需包含三原色和间色,色彩搭配和谐,具有情感表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色彩实践,如观察生活中的色彩、尝试不同的色彩搭配等,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美术比赛、展览等活动,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3. 课堂互动的有效性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践性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1. 色彩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理解不同色彩所代表的不同情感,如红色代表热情、积极;蓝色代表冷静、沉着等。

浙教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浙教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浙教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浙教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材第三单元《色彩的世界》中的第一课时《色彩的认知》。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分类及色彩的基本搭配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色彩的基本概念:原色、间色、补色。

2. 色彩的分类:冷色、暖色、中性色。

3. 色彩的搭配方法:对比色搭配、类似色搭配、互补色搭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色彩的基本概念,了解色彩分类及搭配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感受、表现色彩的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色彩的基本概念、分类及搭配方法。

2. 教学难点:色彩的搭配方法及其在实际绘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色彩样本、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盘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色彩鲜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色彩,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a. 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原色、间色、补色。

b. 介绍色彩分类:冷色、暖色、中性色。

c. 分析色彩搭配方法:对比色搭配、类似色搭配、互补色搭配。

3. 实践环节:a.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色彩搭配方法完成一幅绘画作品。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展示与评价:a.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b. 教师评价学生作品,强调色彩搭配在绘画中的应用。

b. 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运用色彩。

六、板书设计1. 色彩的基本概念a. 原色b. 间色c. 补色2. 色彩的分类a. 冷色b. 暖色c. 中性色3. 色彩的搭配方法a. 对比色搭配b. 类似色搭配c. 互补色搭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色彩搭配方法,完成一幅绘画作品。

2. 答案要求:色彩搭配合理,画面和谐,富有创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展示与评价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色彩的基本概念、分类及搭配方法。

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1.教学难点:色彩的冷暖搭配和实际运用。
2.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 Nhomakorabea以冷暖色彩为主题的画作。
3.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和答案要求。
4.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学反思和拓展活动。
一、教学难点解析
色彩的冷暖搭配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以下是具体的解析:
1.色彩的冷暖知识:教师应详细讲解色彩的冷暖概念,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冷暖色调的区别。如红色、橙色等给人温暖的感觉,属于暖色调;蓝色、绿色等给人清凉的感觉,属于冷色调。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讲解时注意语速适中,语调抑扬顿挫,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表达清晰,用词准确,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冷暖色彩的概念和搭配技巧。
二、时间分配
1.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生活图片快速引起学生对色彩的注意。
2.新课内容讲解:15分钟,简洁明了地讲解色彩的冷暖知识和搭配方法。
3.实践环节:20分钟,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讨论和实践。
2.答案要求:色彩搭配合理,画面富有创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教学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2.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运用色彩,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组织课后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创作心得,共同进步。
重点和难点解析
2.创作指导:教师应针对每个小组的讨论成果,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完善画作设计。
3.动手实践: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作品。
三、作业设计解析
作业设计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以下是具体解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运用水墨画的基本技法表现学生喜爱的戏曲人物。
3.通过欣赏和表现戏曲人物,让学生感受戏曲的魅力,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重点
尝试用水墨画的形式来表现戏曲人物的动作、神态。
难点
对戏曲人物神情、动作的主要特征的把握与稚拙、天真地加以表现。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戏曲人物图片、戏曲人物有关故事等资料;准备水墨画的相应工具。
(漫画《画画》,学生看看想想,加上题目并说原因?)
(2)与我们平时的画比有什么不同?
(小结:漫画用夸张、变形等方法来表现生活中的某些现状,用讽刺、幽默的手段来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3)揭题。
2.欣赏,进一步理解漫画与生活的关系。
(1)出示《半分》,想一想,给它加个题目并说理。
(2)出示第三幅四格漫画《原来如此》,仔细观察,体会其意,试加标题。
④你喜欢哪些戏曲人物?
(3)揭示课题:《戏曲人物》
3.感知引趣。
(1)欣赏戏曲表演片段《霸王别姬》、《三岔口》等,学生感受戏曲表演的艺术特色;
(2)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戏曲人物相关图片资料,引导观察戏曲人物的眼神、服饰和动作的表演特征;
(3)请学生模仿自己喜欢的戏曲人物的动作造型,体验其表演特色;
(4)欣赏艺术作品中的戏曲人物。(提示:关良的《武松打虎》笔润意劲,用夸张、变形的水墨造型抓住戏曲人物的动作和神态,体会水墨语言的大胆运用)
(2)让学生也动笔试试,学画三毛,并且鼓励有能力的学生来创作新时代的三毛形象。
5.作业反馈,小结创作心得。
(学生小组交流自己刚才的创作,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小结:夸张与变形都是为自己的要表现的思想服务。
6.寻找创作题材。
(1)漫画源于生活,我们身边有哪些情节或感受可以用漫画形式表现呢?
(2)思考、交流,启发思维。
2.学习暖色知识并能运用多种方法来表现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学会剪简单的双喜、带装饰物的双喜。
3.通过收集、了解、表达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喜庆文化的热爱之情。
重点
了解收集中国的一些传统喜庆节日、活动有关的美术作品,学会剪简双喜,运用多种方法来表现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
难点
了解传统喜庆美术作品的含义、用途及造型色彩的特点,拓展简单双喜,剪出带装饰图形的、变化丰富的双喜。
总第(1)课时
课题
台灯设计
课型
新授
日期
年月日午第节
教学
目标
1.认识台灯设计中不同的创意或制作手法。
2.能设计或制作出一只完整的台灯,并运用画、剪、绕等方法设计或制作别具一格的台灯。
3.培养学生体现美观和实用相结合的创意或制作台灯的实践能力,并意识到设计的灵感往往隐含在日常的生活之中。
重点
从生活中寻找灵感设计一只有创意的台灯或利用废弃物品制作一只台灯。
8.课后延伸。
用剪双喜的方法剪其他表示吉庆的字,如“吉”、“福”、“寿”等。
总第(6)课时
课题
龙的传人
课型
新授
日期
年月日午第节
教学
目标
1.初步了解龙的文化、历史,以及在中华民族传统中龙的特殊地位,知道龙的各部位的动物原型与象征意义。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小组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塑造一个龙的新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出示“我的台灯”,提问:根据台灯各部分的形态选择适合的废弃物进行大胆的“实物替换”。
(2)组内讨论设计方案——如何利用所带废弃物的不同形态组合台灯?
解决:各个部分之间如何连接?怎样利用材料的多变性让台灯稳稳的站住?
(3)邀请有不同构思的小组汇报并演示让台灯站稳的方法。
(4)教师演示另类创意:利用同一种废弃物重复组合可以变化出不同的形(如利用铁丝或细木棒等材料的特征捆扎成球状、圆柱体或不规则形),引导学生联想可以应用于台灯设计的哪些部位。
(4)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资料,制订宣传方案,合理分工:有目的地筛选已有的资料,有主题的补充制作添加资料,共同解决以下问题:
①选择哪些关于水资源的资料?②采用那些形式?③怎样使宣传板报更美观?④利用什么美术材料工具来制作?⑤制作时注意什么?
(5)教师巡回指导,根据各组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辅导。
4.宣传与展示,评价总结。




1.引入。
(1)板画象形文字“水”,猜是什么字?为什么?
(2)引入新课。
2.艺术作品的欣赏。
展示各种关于水的艺术作品(绘画图片、生活用品上的花纹等),学生欣赏的同时发表自己的见解。小组讨论:水与人类有着怎样的关系?
3.综合探索实践。
(1)出示图标:猜猜这是什么标志?(认识中国国家节水标志)
(2)节水,有必要吗,教师叙述一组数据和出示一组图片:
6.学生创作。
(分层教学)
为创作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一些四格漫画的前一、两幅,让他们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己的想法来接着创作结果。
7.作业展示。
8.课外延伸。
介绍我国的漫画大师丰子恺。
介绍其他漫画类型。
总第(4)课时
课题
戏曲人物
课型
新授
日期
年月日午第节
教学
目标
1.通过收集资料和欣赏戏曲表演等活动,了解中国戏曲的艺术特色及戏曲人物的表演特征。
(4)重新回顾刚才的图片,了解用暖色表现喜庆气氛的特点。
(5)欣赏教科书第14页图片,说明在以暖色为主的作品中适当加点其他颜色,会使色彩更丰富,喜庆的效果更强。
4.创作表现。
(1)提出要求:用彩纸把教室布置成喜气洋洋的气氛。
(2)学生分组讨论创作方法。
(3)播放《喜洋洋》乐曲,学生分组创作。
5.交流评价。
3.创意小细节。
(1)教师变出多个台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局部小创意的制作方法(剪、镂空、粘贴、缠绕、镶嵌等)
(2)结合本组的设计方案说说美化细节的小创意。
4.学生创作。
(1)要求:充分利用手中的材料进行巧妙的组合,让台灯站起来并表现出细节的美。
(2)注意:制作中注意安全和教室的卫生。
5.互动交流。
(1)交流各组作品最满意的地方。
全球用水短缺达12亿人。
每年死于和水有关的疾病人数为300万——400万人。
预计到2025年,水危机将蔓延到48个国家,约35亿人为水所困。
全世界约有200吨垃圾倒进河流、湖泊和小溪,没升废水会污染8升淡水。
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
(3)节水保护水资源迫在眉睫,一起来策划一次宣传活动,学习制作板报:出示一板报范例,观察发现板报的内容是怎样安排的?怎样突出主题?用了哪些不同的形式?
(1)组织各组展示自己的成果,小组间相互点评:
哪组设计最有新意?
哪组内容更有自己的见解?
(2)说说本课所得。
总第(3)课时
课题
漫画与生活
课型
新授
日期
年月日午第节
教学
目标
1.在漫画头像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漫画语言,学习简单的漫画创作手法。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漫画与生活的关系,启发学生根据生活中的情节和感受,用漫画语言来表达。
3.情感:进行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教育,培养学生关心社会问题和热爱祖国的情怀。
重点
了解水对人类的重要性,用美术特有的方式来宣传节水、爱水、保护水资源。
难点
巧妙利用生活中的相关素材,创作一幅个性化的招贴画。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水资源有关资料,小组一块海报板,彩色纸、绘画工具、剪刀、固体胶等。
(教师)水资源破坏相关资料,宣传板报范例,各种关于水的艺术作品,各种创作工具和材料。
(1)出示有变化有装饰的红双喜范作(改变笔画形状,改变外形装饰)。
(2)说说这些双喜有什么特点。
5.探究方法。
(1)提问:这些不同外形,或有装饰物的双喜是怎么剪出来的?
(2)小组讨论折剪方法。
(3)反馈学生交流结果。
(4)根据学生描述,教师示范。
6.学生创作。
剪一个有变化装饰的双喜字。
7.展示评价。
(1)小组互评。
(2)提问: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有什么样的感受?
6.课外作业。
(1)搜集带“喜”字的物品。
(2)向大人学剪一个双喜字。
总第(5)课时
课题
课型
新授
日期
年月日午第节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准备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带“喜”的物品,向家长学剪“喜”字,红纸、剪刀。
(教师)不同特点的双喜字范作若干,红纸、剪刀。
(5)欣赏儿童水墨画作品与戏曲人物图片比较,分析如何用水墨表现戏曲人物的神态、动作等主要特征,体会夸张、变形的艺术作用。
4.尝试探趣。
(1)作业要求:用水墨的形式表现自己最喜爱的戏曲人物;
(2)依据自己收集的图片或心中的戏曲人物形象进行大胆自由地造型表现,教师在巡视中给予学生鼓励与及时提示。对发现的普遍问题,如构图大小、用墨浓淡、形象拘谨等,给予及时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
教学准备
学生)各种方便携带的喜庆用品、彩纸、剪刀、胶水。
(教师)《喜洋洋》音乐磁带、红绸带。




第一课时
1.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材料工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
2.激趣导入。
(播放《喜洋洋》乐曲)
(1)说说听到这个乐曲有什么样的感受。
(2)出示红绸带,提问:这是什么?有什么用?谁能用它为音乐配上动作?(指名学生表演)
3.了解生活中的幽默因素,培养学生开朗的个性,并通过观察与思考来明辨是非的能力。
重点
用夸张的方法设计形象,表达思想。
难点
能针对要表达的思想来设计,构思巧妙、幽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