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断裂活动

合集下载

苏州地区主要断裂

苏州地区主要断裂

苏州地区主要断裂1、无锡—崇明断裂(F1)又称“沙溪—崇明断裂”,该断裂自无锡南向东经常熟延伸至崇明附近的长江口,长约90km。

断层北侧以古生界分布为主,南侧以上侏罗统火山碎屑岩为主,在崇明新河-马桥一带,沿断裂分布燕山期花岗岩体。

该断裂在与北西向断裂交汇区常有小震集中,根据现有资料判断,该断裂为第四纪活动断裂。

2、江山—绍兴断裂(F2)该断裂规模宏大,是划分扬子断块与华夏断褶系的极其重要的区域性断裂。

该断裂在卫星照片上线性明显,在浙江境内可见由许多规模不等的北东或北北东向断裂组成的地表断裂带,断层面倾向变化大,以北西为主,倾角45~88º。

活动方式以挤压为主。

该断裂形成于远古代,控制了华南构造发育,为福建岭南构造带西缘界线。

印支—燕山运动阶段曾长期强烈反复活动,晚期沿断裂发育白垩纪盆地,沿断裂自东南向北西推进。

新构造时期以来,活动不甚明显,地震活动极其平静,基本上是一条不活动的前第三纪老断裂。

3、南京—湖熟断裂(F3)。

该断裂西北起于安徽滁县,向东南经浦口、南京、上坊、湖熟延至溧阳一带,是一条地壳断裂。

总体走向约北40°~ 50°西,倾向南西,倾角较陡,总长120多公里。

该断裂在地质及地貌上有较充分的构造依据,汤仑复式背斜自东北向西南延伸到大连山,被断裂切割消失,断裂南西侧韩府山地区上侏罗统西横山组下段类磨拉石堆积厚度达千余米,而断裂北东侧尚未发现,表明对西横山组的沉积起控制作用。

北东向海拔227米的青龙山向西南延伸到断裂附近突然被错断,西南侧突降为海拔20~ 50m的波状岗地。

重力异常亦显示,是上盘相对下落的阶梯状断裂。

沿断裂带有侏罗系上统火山岩分布,对火山喷发可能起控制作用。

在卫星像片上有明显的暗色线性影纹,显示第四纪以来仍有活动,为继承性多期活动断裂。

因此,南京—湖熟断裂为第四纪活动断裂。

4、茅山断裂带(F4)该断裂是一条地壳断裂,断裂带宽约1.5~4km,长约400公里,北段走向北北东,南段走向北东。

江苏省盐城地区地震活动特征及震灾分析

江苏省盐城地区地震活动特征及震灾分析

V0 . 8 1 2 。No3 ,
2o o 8年 9月
S OUT CHI H NAJ OUR NA E S LOFS L MOL Y OG
S .20 印 ,O8
江苏省盐城地 区地震活动特征及震 灾分析
王 斌 , 粱雪 萍 ,周 健
( 苏 省盐 城 地 震 台 ,江 苏 江 盐 城 2 40 ) 2 0 5
对 其有 影 响 的还 有 :淮 阴一 响水 口断裂 、洪泽 一 沟墩 断 裂 、盐 城 一 洋岸 断 裂 、陈家 堡一 海 南 小
口一明晒加加醯讥黄海盐城黄海黄海黄海黄海黄海黄海黄海黄海黄海黄海黄海黄海黄海黄海黄海黄海黄海黄海黄海黄海黄海黄海盐城黄海黄海黄海射阳射阳射阳盐城陆地及近海海域是华东地区地震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历史上次级以上地震有次发生在研究区现代发生的多次级地震也主要集中在这个地区
第 2 8卷
第 3期
华 南 地 震
关 键 词 :地 震 活 动 特 城 地 区
中 图 分 类 号 :P 1 .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号 : 1 0 — 6 2 ( 0 8 3- 1 8 0 3 55 0 1 8 6 2 0 )0 - 1 - 9 0 -
前 言
摘要 :对 盐 城 地 区地 震 活 动 概 况 进 行 了 背 景 性 分 析 ,从该 地 区 地 震 地 质 构 造 背 景 人 手 , 阐述 了影 响 盐 城 地 区地 震 活动 的 主 要 断 裂 构 造 .对研 究 区 域 内 的 地 震 活 动 空 间 、 时 问 分 布 特 征 进 行 了探 讨 .并 分 析 了盐 城 地 区 的地 震 灾 害特 点 。
市 境 东部 沿 海 海 岸 线 长 5 2 k 8 m。 占江苏 省 海 岸 线 总长 的 6 %左 右 。 根 据 史 料 记 载 .公 元 0

江苏断裂

江苏断裂

江苏省断裂————————————————————————————————作者:————————————————————————————————日期:二、断裂江苏境内断裂发育,各断裂间相互交错、切割,而且许多深大断裂处于长期活动状态,经多次构造运动叠加改造,从而构成了错综复杂的断裂系统。

除少数新构造运动形成的断裂外,各断裂形成时代已难考证。

按断裂延伸的方向,可将境内断裂分为四组。

其中北东向断裂组包括北北东向断裂。

(一)北东向断裂组是区内规模最大、活动时间最长、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组断裂。

多为主干断裂,规模一般几十公里至百余公里,断距可达千米以上。

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的巨型断裂带,纵贯鲁、苏、皖三省。

切割深,物探资料推测深度大于20公里,可达上地幔。

活动时间长,挽近仍有强烈活动,附近有数次强烈地震记录。

断裂带形成时间、平移距离等争论颇多,一般认为中生代是强烈活动期。

早期有大幅度平移,累计距离可达数百公里。

后期有扩张,成为岩浆通道,新生代仍有活动。

郯庐断裂带在江苏境内为新沂-泗洪段。

长约180公里,宽20~30公里。

总体走向北北东,东侧有零星出露,西侧被覆盖,在航磁图上反映为明显的线性正异常带,卫星照片上线状影像清楚,是北区和中区的分界构造。

由6条大致平行的主干断裂组成,从西往东为:纪集-王集断裂、瓦窑-皂河断裂、墨河-凌城断裂、新沂-新店断裂、马陵山-重岗山断裂、山左口-泗洪断裂。

其中纪集-王集断裂和山左口-泗洪断裂分别控制了断裂带的西界和东界,为最具影响的断裂。

整个断裂带被数十条后期北西向断裂切割、错开。

纪集-王集断裂(F7)西界断裂大致位于合沟、纪集、皂河、邱集和王集一线,北自鲁省入境,向南西延伸入皖境。

境内长约70余公里,多被覆盖,但钻孔有揭示。

总体走向北北东,向东倾,倾角陡,断面波状弯曲,具压扭性,控制燕山晚期岩浆活动。

山左口-泗洪断裂(F8)东界断裂北自鲁省入境,向南延伸,经山左口、王庄、宿迁、泗洪、双沟西侧入皖境。

苏州地区主要断裂

苏州地区主要断裂

苏州地区主要断裂1、无锡—崇明断裂(F1)又称“沙溪—崇明断裂”,该断裂自无锡南向东经常熟延伸至崇明附近的长江口,长约90km。

断层北侧以古生界分布为主,南侧以上侏罗统火山碎屑岩为主,在崇明新河-马桥一带,沿断裂分布燕山期花岗岩体。

该断裂在与北西向断裂交汇区常有小震集中,根据现有资料判断,该断裂为第四纪活动断裂。

2、江山—绍兴断裂(F2)该断裂规模宏大,是划分扬子断块与华夏断褶系的极其重要的区域性断裂。

该断裂在卫星照片上线性明显,在浙江境内可见由许多规模不等的北东或北北东向断裂组成的地表断裂带,断层面倾向变化大,以北西为主,倾角45~88º。

活动方式以挤压为主。

该断裂形成于远古代,控制了华南构造发育,为福建岭南构造带西缘界线。

印支—燕山运动阶段曾长期强烈反复活动,晚期沿断裂发育白垩纪盆地,沿断裂自东南向北西推进。

新构造时期以来,活动不甚明显,地震活动极其平静,基本上是一条不活动的前第三纪老断裂。

3、南京—湖熟断裂(F3)。

该断裂西北起于安徽滁县,向东南经浦口、南京、上坊、湖熟延至溧阳一带,是一条地壳断裂。

总体走向约北40°~ 50°西,倾向南西,倾角较陡,总长120多公里。

该断裂在地质及地貌上有较充分的构造依据,汤仑复式背斜自东北向西南延伸到大连山,被断裂切割消失,断裂南西侧韩府山地区上侏罗统西横山组下段类磨拉石堆积厚度达千余米,而断裂北东侧尚未发现,表明对西横山组的沉积起控制作用。

北东向海拔227米的青龙山向西南延伸到断裂附近突然被错断,西南侧突降为海拔20~ 50m的波状岗地。

重力异常亦显示,是上盘相对下落的阶梯状断裂。

沿断裂带有侏罗系上统火山岩分布,对火山喷发可能起控制作用。

在卫星像片上有明显的暗色线性影纹,显示第四纪以来仍有活动,为继承性多期活动断裂。

因此,南京—湖熟断裂为第四纪活动断裂。

4、茅山断裂带(F4)该断裂是一条地壳断裂,断裂带宽约1.5~4km,长约400公里,北段走向北北东,南段走向北东。

温柔江苏的爆裂往事

温柔江苏的爆裂往事

提到江苏,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第一印象是:地势低平、河湖密布、田畴交错、水乡古镇散落其间,一派温和柔美的景象。

很少有人知道,江苏也是我国火山分布最多、最集中的省区之一。

据《江苏省及上海市区域地质志》记载,在江苏全省1万多平方公里的岩层出露区中,火山岩面积竟占到了三分之一,达3300多平方公里。

江苏大地上遍布火山灼痕沿着掩映在茂林中的蜿蜒山道拾级而上,树影斑驳下但见青苔浓绿欲滴,不由想起清人王世祯的诗句“泊舟方山港,吊古方山亭。

隋宫罗绮尽,石山藓痕青”。

方山,位于南京市六合区横梁街道的滁河平原上。

缓步而行,过“仙人洞”,至山顶“猫耳石”,俯视前方,一片幽静的茶园就隐匿在被森林围合的凹地中,茶香幽幽,方塘半亩,仿若世外桃源。

让人实在难以想象,千万年前这里曾是岩浆喷涌、热焰滚滚的世界,茶园所在的凹地,正是一个火山口盆地。

让我们把时钟拨回到一千多万年前。

方山并不存在,这里只是一片湖泊和游荡性河床,沉积着厚厚的砂砾和黏土。

突然某天,大地撕裂,炽热的岩浆从地下深处沿构造裂隙上涌,冲出地表,火山喷出的碎屑堆积在砂砾层上,形成火山口。

紧接着,熔岩流从火山口向四周溢出,冷凝成岩。

之后,火山活动进入高潮,剧烈的爆发式喷发从火山口抛出大量岩浆、熔岩团块,形成火山渣、火山弹,以及裹挟着砂砾层的碎块,上述这些火山碎屑岩维积于火山口周围,最厚达60米。

火山的爆发活动并非一直持续,在间歇期,偶尔也有少量熔岩溢出,因此在火山碎屑岩中还夹有数层薄层玄武岩。

后来,火山活动渐渐减弱,从爆发转为喷溢,大量玄武岩岩浆从火山口溢出,玄武岩岩浆具有流动性高、黏滞性低的特点,所以会分布于大片的区域中,形成宽广的山体,堆积厚度最大达70米。

最后,部分喷涌的熔岩流,冲破了火山口北壁。

侵入的辉绿岩填塞了火山颈及火山口周围的环状、放射状裂隙。

火山喷发结束了,火山口下方的岩浆房发生塌陷,火山口陷落成深达80米的低凹盆地。

这就是方山火山活动的全过程,从距今约1400万年前开始,到距今约590万年后结束,持续时间超过800万年。

江苏地质及矿物

江苏地质及矿物

• 全局现有地勘单位18个,其中综合地质队 11个。现有职工近1 万人,其中在职人员近 5000人。
2016/1/16
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地质 学
2016/1/16
• 在江苏境内发现矿产133种,探明矿产储量 的65种,提交了127处大、中型矿产地,完 成钻探工作量336万米,提交各类地质报告 1350份,完成1/20万、1/5万区域地质调查 图120余幅,完成全省1/20万区域重力测量、 1/50万和1/20万水文地质调查和普查以及各 成矿远景区不同比例尺的航磁和地磁测量, 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铅铅





宿迁市沭阳县
• 石英砂、 、硅石、水晶、磷矿 石以及黄砂等。有待探时和开发利用的矿 种有云母、金刚石、铜、铁、石油、钾矿 石等
蓝晶石
蓝晶石
• 蓝晶石是一种新型耐火材料,属于 高铝矿物,抗化学腐蚀性能强、热 震机械强度大,受热膨胀不可逆等,
也常用作宝石戒面,手链,项
大爱江苏
• 江苏,简称“苏”,省会南京。1983年, 江苏实行市管县体制,设南京、无锡、徐 州、常州、苏州、南通、连云港、淮阴 (2001年更名淮安)、盐城、扬州、镇江 11个市。1996年,增设泰州、宿迁两个市
宁镇山脉
• 宁镇山脉的地质构造是由震旦纪到三叠纪 岩层构成,经长期风化、侵蚀和断裂活动, 并伴有火成岩多次侵入喷出,最终形成破 碎链状山脉。山前和山间谷地广泛掩覆第 四纪下蜀系黄土。矿产有栖霞山铅、锌、 锰矿,铜山钼铜矿,巢风山铁矿,湖山煤 矿。宁镇山脉是中国地质研究最早、最详 的山地之一,多种地层名称皆出于此。

郯庐断裂带安丘-莒县断裂江苏段全新世活动的新证据

郯庐断裂带安丘-莒县断裂江苏段全新世活动的新证据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0253-4967(2019)03-0576-11
0 引言
郯庐断裂带位于山东和江苏境内的鲁苏沂沭段,又称沂沭断裂带,主要由 5支主干断裂组 成,呈两堑夹一垒的构造格架,向 S至安徽境内该格架不复 存 在。其 中,安 丘 -莒 县断裂 (图 1 中 F5)是活动时代最新、地表形迹最明显、地震危险性最大的断裂(李家 灵 等,1991,1994;晁 洪太等,1994),历史上曾发 生 过 公 元 前 70年 的 安 丘 M7地 震 和 1668年 郯 城 M8 地 震。安 丘 -莒县断裂全长 360km,自北向 南 可 划 分 为 安 丘 段、莒 县—郯 城 段 和 新 沂—泗 洪 段 (李 家 灵 等,1994;晁洪太等,1994,1997)。安 丘 -莒 县 断 裂 的 新 沂—泗 洪 段 (即 江 苏 段 )又 称 为 马 陵 山 -重岗山断裂,其总体走向 5°~15°,长 170km。江苏境内为 黄泛平原和 岛状残丘,该断 裂主 要出露于丘陵岗地的边缘地带,如南马陵山的东麓、重岗山西侧以及峰山、嶂山等地(图 1)。
第 41卷 第 3期 2019年 6月
地 震 地 质
SEISMOLOGY AND GEOLOGY
doi:10.3969/j.issn.0253-4967.2019.03.003
Vol.41,No.3 Jun.,2019
郯 庐 断 裂 带 安 丘 -莒 县 断 裂 江 苏 段 全新世活动的新证据
张 鹏 1) 张 媛 媛 1) 李 丽 梅 2) 蒋 新 2) 孟 科 2)
578
地 震 地 质
41卷
一直是争议的焦点和难点。近 年 来,张 鹏 等 (2015)、曹 筠 等 (2015)对 郯 庐 断 裂 带 江 苏 段 的 晚 第四纪活动特征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认为安丘 -莒县断裂江苏段全新世以来发生 过 1次大 级别 古地震事件,但尚未获得该次事件确切的发生 时 间,也未能解 决 1668年 郯 城 地 震 是 否 破 裂 到 江苏段的问题。

今天江苏连云港海域先后发生3次地震,最大3.0级

今天江苏连云港海域先后发生3次地震,最大3.0级

今天江苏连云港海域先后发⽣3次地震,最⼤3.0级据江苏省地震局测定2021年3⽉19⽇02时19分11秒在黄海海域发⽣2.8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

据江苏省地震局测定2021年3⽉19⽇02时19分27秒在黄海海域发⽣3.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

据江苏省地震局测定2021年3⽉19⽇06时26分在黄海海域发⽣2.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9千⽶。

这3次地震位于江苏连云港以东海域,根据3次地震震中分布判断这3次地震位于盱眙-响⽔⼝断裂带向东北延伸段和苏北-滨海断裂带北段延伸交界,当地海域历史上经常发⽣微弱⼩地震活动。

盱眙-响⽔⼝断裂带是江苏境内主要的活动断裂带之⼀,这条断裂带呈现西南-东北⾛向,西南起⾃盱眙县,经洪泽湖,淮安市,涟⽔县,灌南县,响⽔县,直⾄灌河⼊海⼝附近进⼊黄海然后继续向东北⽅向延伸,盱眙-响⽔⼝断裂带江苏省境内陆地全长约230余千⽶,进⼊黄海之后可能继续向东北⽅向延伸⾄⼭东东部海域。

盱眙-响⽔⼝断裂带历史上活动强度并不⼤,但是微弱地震活动频率还是⽐较⾼的,其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连云港以东黄海和洪泽湖-淮安市南部这2个区域,其地震活动序列主要以震群型地震为主。

苏北-滨海断裂带是⼀条西北-东南⾛向断裂带,该断裂带全长约300多千⽶,北起⾃江苏响⽔县东部黄海,经滨海以东海域,射阳以东海域,盐城以东海域,⼤丰以东海域,直⾄如东县以东海域。

苏北-滨海断裂带是江苏省沿海最长的断裂带,也是地震活动强度最⼤,频率较⾼的⼀条断裂带,苏北-滨海断裂带历史上发⽣过多次5级⾄7级强震,其中有记录最⼤的地震是1846年8⽉4⽇黄海7级地震。

根据⽬前提供的3⽉19⽇江苏连云港以东黄海发⽣的2.8级,3.0级,2.0级地震活动判断地震序列属于震群型地震,初步判断这3次地震应属于盱眙-响⽔⼝断裂带向东北黄海内延伸段内的地震活动,属于该断裂带的正常能量释放。

总结:1、2021年3⽉19⽇江苏连云港以东黄海连续发⽣的2.8级,3.0级,2.0级地震属于盱眙-响⽔⼝断裂带向东北黄海延伸段内的地震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断裂活动新构造期的断裂活动有两种情况,一是在新构造期的区域应力场的作用下,原有的老断裂再次表现活动,虽然断裂的走向不变,但其力学性质有所改变,表现出多期活动的特点;二是产生一些新断裂,但这种断裂在规模上一般较小,且断断续续零星分布在一定地带内。

现按断裂走向,将江苏境内的主要活动断裂描述如下:1.北北东向的断裂(1)郯城~庐江断裂带(新沂~泗洪段) 1956年地质部航空物探大队通过航空磁测,在郯城至庐江一带发现有一北北东向的线性正异常带,并首次命名为郯城~庐江断裂带,后为地面工作和各种物探资料所证实。

郯庐断裂带向南、向北均仍有延伸,是纵贯我国东部规模最大的一条断裂带。

郯庐断裂带肇始于太古代末,在其发育的历史中,曾经历过复杂的演化过程,表现出多期活动的特征,其活动方式在不同阶段表现出明显的多样性,造成兼有挤压拉张、剪切、左行、右行的复杂构造特征。

早期以平移为主,而它的主要活动期(燕山晚期)则是以张性为主,表现为裂谷性质,新构造期它表现为明显的断块活动,在断裂带中产生一些横向张断裂,致使整个断裂带在南北方向上表现为隆起、凹陷相间的构造格局,在隆起区缺失沉积,在凹陷区接受沉积,这种构造格局明显地反映在现代地形地貌上。

郯庐断裂带北由山东进入江苏境,经东海、新沂、宿迁、泗洪出境入安徽境,在江苏境内长约180公里,由大致平行的五条断裂所组成,总体走向为NE10°~15°,宽约25公里(图1.5)。

这五条断裂按地学界的一般称呼分别为:①山左口~泗洪断裂 (F1);②新沂~新店断裂(F2)③墨河~凌城断裂(F3);④纪集~高作断裂(F4);⑤何庄~晓店断裂(F5)。

断裂带仅东侧两条有零星露头,其西侧几条全为第四系所覆盖,南段模糊,北段明显。

山左口~泗洪断裂北与山东的昌邑~大店断裂相接,在东海县境的山左口、后皇城、新沂县马陵山车站附近见花岗闪长岩与上白垩统的王氏组呈断层接触,有数十厘米至1米多宽的挤压破碎带。

在南段虽为第四系所覆盖,但钻孔揭示为东海群片麻岩与上白垩统王氏组呈断层接触。

新沂~新店断裂在新沂祁园、乱王及大官庄一带分别见上白垩统王氏组与东海群角闪斜长片麻岩、早更新世白砂层、上第三系灰绿色砂层呈断层接触。

墨河~凌城断裂、纪集~高作断裂全为第四系所覆盖,其位置据航磁异常所推测。

何庄~晓店断裂在新沂河庄、桥北镇西侧均见上白垩统王氏组逆冲在上更新统之上,在宿迁晓店东见下白垩统青山组逆冲于上更新统之上,断裂带中的挤压片理及构造透镜体非常发育。

在宿迁船闸及其以南的黄泛平原上,虽被第四系所覆盖,据钻孔揭示。

断层明显的错断了上更新统。

国家地震局南京地震大队从1975年开始施测的横跨郯庐断裂带的3条垂直形变测线,据几期成果资料的对比分析,反映出在东西方向上有一定的升降变化,表明断裂有一定的活动性。

中国东部的最大地震,即1668年7月25日山东郯城8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一断裂带上,在断裂带内并产生一系列地震断层,无论从历史地震和现代地震仪器记录资料看,地震沿断裂带分布明显,但江苏段(新沂~泗洪段)的地震活动水平低于山东和安徽段。

(2)茅山断裂带此断裂带西南起自安徽宣城,经高淳花山、漆桥,沿茅山山体延伸至镇江。

它由茅山东、西两侧两条主要断裂及其所夹的茅山山体所组成,总体走向为NE30°左右,长约120公里,宽约4公里左右。

目前也有一些研究者提出,此断裂带在西南、东北方向上均还有延伸,在东北方向上,推测经扬州、兴化、盐城一带而入黄海。

茅西断裂位于茅山山脉西侧山麓,总体走向为NE30°,在高淳大金山、溧水芝山分别见二叠系龙潭组、三叠系下统灰岩逆掩在侏罗系上统火山岩之上,据高淳县花山勘探区第二线剖面图(图1.6),茅山山脉为一没“根”的推覆体。

从地貌上看,茅山西麓线状地貌清晰,白垩系上统浦口组沿山麓分布,后期活动不明显。

茅东断裂位于茅山山脉东侧山麓,在高淳花山、溧水芝山、溧阳竹箦煤矿分别见浦口组与三叠系下统的灰岩、二叠系龙潭组呈断层接触。

新构造期,此断裂活动强烈,西侧的茅山山脉表现为隆起上升,缺失新第三系及第四系(仅有部分残坡积),而东侧的直溪桥~桠溪港凹陷则表现为下降,接受较厚的沉积,如弭陵华常4号孔,新第三系盐城组厚344米,沿断裂带有晚第三纪玄武岩的分布。

地貌上反差也较明显,在竹箦、上兴、上沛、桠溪港一线,水系上存在着裂点。

据横跨茅东断裂的长水准测量1937年与1954年两期成果比较,茅山每年约以1毫米速度上升。

1954年与1978年两期水准测量资料比较,茅山东侧直溪桥~桠溪港凹陷每年约以1.25毫米的速度下沉。

与茅山断裂带相伴生的北西、北西西向张扭性及张性断裂亦很发育,它们将整个茅山山体切割成数段,它们通过的地方,在地貌上表现为明显的桠口。

据地震史料和现代测震仪器记录分析,在扬州、镇江、溧阳、溧水等沿断裂带曾多次发生破坏性地震,微震亦明显地呈带状分布。

2.北东向断裂(1)盱眙~响水口断裂此断裂西南起盱眙,经淮阴、响水、沂河农场至燕尾港北侧,呈北东方向延伸入黄海,在江苏境内长约210公里,整个断裂全为第四系所覆盖,为物探和钻孔资料所证实,在重力上表现为一明显的梯度带,据HQ-13测线人工地震测深成果,此断裂为一深断裂,断至莫氏面。

断裂西北侧,广泛发育前震旦纪的变质岩。

如淮阴王营2号孔173米以下即见前震旦纪的变质岩,其上缺失震旦纪至白垩纪地层。

断裂东南侧,广泛发育中、新生代地层,如淮1孔,1001米仍未钻穿晚白垩世地层,是苏北坳陷的北界。

新构造期以来,断裂仍继续活动,断裂两侧的沉降幅度差异甚大,东南侧的沉降幅度是西北侧的两三倍,西北侧的王营2号孔、滨海3号孔晚第三系至第四系的厚度分别为173米和292米,而东南侧,孔和滨海6号孔晚第三系至第四系的厚度分别为495米和594米。

据史料记载,在盱的B5眙曾发生过破坏性地震,现代测震仪器记录资料表明,沿断裂带特别是洪泽湖一带微震活动亦较多。

(2)湖州~苏州断裂此断裂为浙皖赣断裂的东北段,西南由浙江湖州入境,经吴江、苏州、阳澄湖、吕四一线而进入黄海,总体走向为NE40°~50°,境内长达170多公里。

在江苏境内全为第四系所覆盖,在航磁上,沿断裂带反映为一正负磁力异常急变带,西北侧呈稳定的正磁场;在重力上亦为一梯度带,断裂为江南隆起与钱塘凹陷的分界线。

断裂东侧,吴江县265钻孔(郭巷西南2公里),孔深780~315米处见断层角砾岩,孔内所见断裂上盘上侏罗统火山岩与火山碎屑岩不整合盖在下盘二叠系下统细砂岩夹粉砂岩上。

断裂在不同地段分别切割上侏罗统火山岩、白垩系上统和老第三系红层。

晚新生代以来,则控制了第四纪沉积和地貌发育。

人造卫星照片线性构造明显,说明断裂活动时间较长。

(3)无锡~崇明断裂此断裂为江南深断裂的东北段,西南由安徽入境,经溧阳、无锡、常熟、崇明,向东北延伸入海,总体走向北东东向,在江苏境内长约170公里。

整条断裂全为第四系所覆盖,沿断裂磁场特征反映显著,分布着一系列北东向及北东东向的峰值为200~500nT 的狭窄的局部异常,与北西侧的负异常带分界明显,在重力上,无锡之西南显示为一密集的梯度带。

据钻孔资料揭示,断裂西北侧为巨厚的中生代沉积,东南侧为古生代地层,有明显的差异,对新生代盆地亦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此外,在苏北中、新生代坳陷内还有一系列的北东向断裂,如洪泽~沟墩断裂、盐城~南洋岸断裂、陈家堡~小海断裂、泰州~溱潼断裂、江浦~六合~高邮等断裂。

这些断裂全为第四系所覆盖,据人工地震资料分析,这些断裂均断至盐城组(Ny)底部,且多为断阶型断裂带,这些断裂的断距差别大,就是在同一断裂上,各段的断距亦不同。

总的特点是这些断裂控制着苏北早第三纪的凹陷,愈向深处,断距愈大,具明显的继承性和边断边沉积的同生断层性质。

3.东西向断裂(1)拼食茶河断裂此断裂西起海安,沿拼茶河经丁所、南港延伸入黄海,总体走向为近东西向,陆地上长70多公里,全为第四系所覆盖,由人工地震资料推测确定,并被钻孔资料所证实,断面北倾,倾角陡,为通扬隆起的北界断裂,对南北两侧的新生代地层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北侧东深12号孔、17号孔,3000多米尚未钻穿上白垩统,老第三系发育齐全,沉积厚)。

新第三系与度大,南侧则缺失老第三系与白垩系,如皋1号孔473米之下即见青龙群(T1-2第四系的厚度,断裂两侧变化也较大,北侧厚度达1650米,南侧仅500米左右。

表明断裂在新构造期活动强烈。

此断裂的海域段,是南黄海南部拗陷与勿南沙隆起的分界断裂,据人工地震资料分析,两侧差异甚大,据近代测震仪器记录资料,地震沿断裂分布,表明断裂活动明显。

(2)南京~镇江沿江断裂此断裂历来被认为是“长江断裂带”的一部分,长江断裂带系1958年航磁物探所发现,表现为宽广而骤变复杂的磁力正负异常带,宽数十公里,西南从安徽呈北东走向入境至南京,后折转呈近东西向延至镇江。

据现有资料分析,长江断裂系为两组断裂所构成,西段为北东向(即江浦~六合断裂的南西延伸部分),东段为近东西向,即南京~镇江沿江断裂,此断裂长约60余公里,据句容下蜀附近电法测深显示,岩体与上白垩浦口组)之间为陡倾的线型接触面,向南倾。

断裂南侧幕府山一带,震旦系及古生代地层强烈褶(K2ρ皱,反复冲断,一组南倾的劈理带很发育,在幕府山、乌龙山、北固山、象山沿江一带断层崖发育,这反映出断裂具多期活动的特征,即前期为压性,后期为张性。

据史料记载和现代测震仪器记录,沿江一带,地震活动较为明显,显示出一定的新活动。

(3)苏州~嘉定断裂此断裂西起苏州西,经昆山、嘉定、宝山,向东延伸入海,陆地上长约100多公里,在航磁与重力上均有显示,异常呈东西向延伸,在望亭~黄棣一线以南,航磁表现为东西向延伸的正异常区,以北为负异常区,在昆山、罗店一带为下部古生代寒武、奥陶纪的地层及上侏罗统的火山岩,缺失老第三系,新第三系及第四系的厚度仅300多米,而南侧的弇直凹陷,中、新生代的沉积厚度达3000多米,其中新第三系及第四系的厚度达700多米,如安1孔1202米未钻穿K地层。

据史料记载,沿断裂带曾多次发生5.0级左右的地震,2近代测震仪器记录资料亦表明,沿断裂带微震活动较为频繁。

表明断裂有一定的活动性。

此外,在宜兴~高淳一带也有零星的近东西向的断裂存在。

总之,近东西向这组断裂形成较早,在新构造期表现出一定的活动性。

4.北西向断裂这组断裂在境内不及北北东向、北东向、东西向几组断裂明显,根据地形地貌、水系、零星露头点和各种物探资料综合分析,它们断断续续相应地集中分布在境内的几个地带内,即:①苏北沿海一带;②南通~海安~大纵湖一带;③无锡~扬州~盱眙一带;④溧阳~南京一带。

这组断裂的特点是,就单条断裂来讲,规模不大,延伸不远,它与北东向、北北东向及近东西向的断裂相互切割,就其性质而言,多为扭性、张性或张扭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