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列研究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4讲 队列研究 ppt课件

➢ 历史性队列研究
有无完整可靠的纪录或档案材料; 对一些无符合要求的记录,有无办法进行弥补或补充。
ppt课件
11
确定研究因素
➢ 主要暴露因素:
研究因素即暴露因素,或暴露变量
队列研究一般一次只能研究一个研究因素
研究因素通常是在描述性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的基 础上确定的
确定研究因素的几个注意事项
暴露组 非暴露组
暴露组 非暴露组
研究类型
回顾性地收集 已有的历史资料
历史性 队列研究
回顾性地收集 已有的历史资料
暴露组 非暴露组
继续 收集资料
双向性 队列研究
前瞻性 收集资料
前瞻性 队列研究
过去某时点
现在
图1. 队列研究类型示意图
将来某时点
ppt课件
9
第二节 队列研究的实施
➢ 研究方法的选择 ➢ 确定研究因素 ➢ 确定研究结局 ➢ 确定研究现场和研究人群 ➢ 资料收集 ➢ 资料整理和数据分析 ➢ 结论
➢ 获取暴露资料的方式 查阅记录或档案; 调查研究对象; 对研究对象进行体检或实验室检查; 对研究对象的生活环境进行调查或检测。
ppt课件
20
资料的收集
➢ 结局变量的测量
观察期限与随访间隔 随访间隔视具体情况而定
如果观察期限较短,一次随访即可 如果观察期限较长,可根据情况设多次随访。
先明确其暴露因素(原因),然后纵向前瞻观 察而得其果
➢ 能确证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由于能够得到确切数目人群中的发病人数(发 病率),并通过比较暴露与非暴露人群的发病 率的差异而确定暴露对发病的影响
ppt课件
7
队列研究的用途
有无完整可靠的纪录或档案材料; 对一些无符合要求的记录,有无办法进行弥补或补充。
ppt课件
11
确定研究因素
➢ 主要暴露因素:
研究因素即暴露因素,或暴露变量
队列研究一般一次只能研究一个研究因素
研究因素通常是在描述性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的基 础上确定的
确定研究因素的几个注意事项
暴露组 非暴露组
暴露组 非暴露组
研究类型
回顾性地收集 已有的历史资料
历史性 队列研究
回顾性地收集 已有的历史资料
暴露组 非暴露组
继续 收集资料
双向性 队列研究
前瞻性 收集资料
前瞻性 队列研究
过去某时点
现在
图1. 队列研究类型示意图
将来某时点
ppt课件
9
第二节 队列研究的实施
➢ 研究方法的选择 ➢ 确定研究因素 ➢ 确定研究结局 ➢ 确定研究现场和研究人群 ➢ 资料收集 ➢ 资料整理和数据分析 ➢ 结论
➢ 获取暴露资料的方式 查阅记录或档案; 调查研究对象; 对研究对象进行体检或实验室检查; 对研究对象的生活环境进行调查或检测。
ppt课件
20
资料的收集
➢ 结局变量的测量
观察期限与随访间隔 随访间隔视具体情况而定
如果观察期限较短,一次随访即可 如果观察期限较长,可根据情况设多次随访。
先明确其暴露因素(原因),然后纵向前瞻观 察而得其果
➢ 能确证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由于能够得到确切数目人群中的发病人数(发 病率),并通过比较暴露与非暴露人群的发病 率的差异而确定暴露对发病的影响
ppt课件
7
队列研究的用途
队列研究(研)PPT课件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of heart disease 1970 High blood pressure shown to increase risk of stroke
.
18
历史性队列研究
➢有足够数量完整可靠的有关暴露的记录或档案材料; ➢有可靠的的疾病诊断资料; ➢可获得有关暴露与疾病关系的混杂因素的资料
家族疾病史等。
随访资料:与获取的基线资料内容一致,但收集的
重点是结局变量。
资料收集方法:
❖ 查阅记录或档案 ❖ 调查询问 ❖ 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 环境调查与检测
确定观察期间和观察方法:随访观察期为20年,观察
指标是肺癌死亡,观察方法仍为信访。
阶段小结:此研究持续至1976年,共20余年,观察期中
于1954、1956、1964和1976年多次进行了阶段小结, 资料以男性为主作了多方面的分析。
.
3
研究实例 吸烟与肺癌的关系(doll和hill)
(二)结果与分析
(二)确定结局 (四)确定样本大小
.
23
(一)确定暴露因素
暴露因素:可疑的致病因素或保护因素。
❖ 暴露因素通常是在描述性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的基础 上确定的。
❖ 暴露因素应尽可能给以定量,并且除了暴露剂量水平 外,还应当考虑暴露的时间长度,以及暴露是否连续。
❖ 除了要确定主要的暴露因素外,也应同时收集其它 次要的暴露因素资料及一般特征资料。
.
4
研究实例 吸烟与肺癌的关系(doll和hill)
戒烟与肺癌:戒烟可降低肺癌的危险性,随戒烟时间的
延长,肺癌的死亡率也随之下降,有剂量反应关系。
吸烟方式与肺癌:吸纸烟者死亡率最高(1.25‰),
.
18
历史性队列研究
➢有足够数量完整可靠的有关暴露的记录或档案材料; ➢有可靠的的疾病诊断资料; ➢可获得有关暴露与疾病关系的混杂因素的资料
家族疾病史等。
随访资料:与获取的基线资料内容一致,但收集的
重点是结局变量。
资料收集方法:
❖ 查阅记录或档案 ❖ 调查询问 ❖ 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 环境调查与检测
确定观察期间和观察方法:随访观察期为20年,观察
指标是肺癌死亡,观察方法仍为信访。
阶段小结:此研究持续至1976年,共20余年,观察期中
于1954、1956、1964和1976年多次进行了阶段小结, 资料以男性为主作了多方面的分析。
.
3
研究实例 吸烟与肺癌的关系(doll和hill)
(二)结果与分析
(二)确定结局 (四)确定样本大小
.
23
(一)确定暴露因素
暴露因素:可疑的致病因素或保护因素。
❖ 暴露因素通常是在描述性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的基础 上确定的。
❖ 暴露因素应尽可能给以定量,并且除了暴露剂量水平 外,还应当考虑暴露的时间长度,以及暴露是否连续。
❖ 除了要确定主要的暴露因素外,也应同时收集其它 次要的暴露因素资料及一般特征资料。
.
4
研究实例 吸烟与肺癌的关系(doll和hill)
戒烟与肺癌:戒烟可降低肺癌的危险性,随戒烟时间的
延长,肺癌的死亡率也随之下降,有剂量反应关系。
吸烟方式与肺癌:吸纸烟者死亡率最高(1.25‰),
队列研究护理PPT课件

数据收集方法
总结词
准确性、可靠性、有效性
详细描述
数据收集是队列研究的关键环节。所采用的方法应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 有效性。通过合理设计调查问卷、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培训调查员,可以确保 收集到的数据质量符合研究要求。
数据整理与分析
总结词
科学性、严谨性、可重复性
详细描述
数据整理与分析是队列研究的核心环节。在这一阶段,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统计技术对数据进 行整理和分析。同时,应确保数据分析和结果的解释具有可重复性,以便其他研究者能够验证和推广 研究结果。
跨学科合作
队列研究将进一步加强跨学科合作, 包括医学、护理学、流行病学和统 计学等多个学科,共同推动护理领 域的研究进展。
提高队列研究质量的措施与建议
加强伦理审查
严格遵守伦理原则,确保 受试者的权益和安全,是 提高队列研究质量的重要 前提。
强化数据管理
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制度,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 性,是保证队列研究结果 可靠性的关键环节。
03
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研究问题的确定
总结词
明确、具体、可操作
详细描述
在队列研究的设计阶段,首先需要明确研究问题。研究问题应具有明确性、具 体性和可操作性,以便为后续的研究设计和实施提供清晰的方向。
研究对象的选取
总结词
代表性、可行性、可操作性
详细描述
在队列研究中,选择合适的对象是至关重要的。对象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目标人群的特征和情况。同时,对 象的选取应考虑可行性,确保研究能够在合理的时间和资源范围内进行。此外,对象的选取还应具有可操作性, 以便后续的数据收集和分析。
标准化操作
为了提高队列研究的可比性和可 重复性,未来将更加注重研究方 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制定更加
队列研究ppt教学课件

这种类型多
见于高等动物。
出生率
迁入
年龄 组成
种群数量 (种群密度)
死亡率
迁出
性别 比例
种群数量的变化
例如某种动物种群的起始数 量为N0,每年的增长率保持 不变,第二 年的种群数量是 第一年的λ倍,则一年后该种 群的数量应为:
N1= N0 λ, 二年后该种群的数量为:
N2= N1 λ = N0 λ2, t年后则为: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率的计算
常用指标 :
累积发病率(cumulative incidence) 发病密度(incidence density)
标化比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效应的估计
RR Ie a n1 I0 c n0
相对危险度(RR) 也叫危险比(risk ratio)或率比(rates ratio)
新产生的个 比例 体或死亡的 个体
————
————
增长型、稳 雌多于雄、
定型、衰退 雄多于雌、
型
雌雄相当
————
决定种群大 预测种群数 影响种群密 小和种群密 量变化趋势 度 度
种群特征:
1、种群密度——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小范 围内的水生生物可用单位体积内的数量表示;大范围 及陆生生物一般用单位面积内的数量来表示。
重要因素:人类的活动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有何意义? 1、野生生物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鱼类 的捕捞 2、害虫的防治—蝗虫的防治
苍鹭的保护
云 豹 的 保 护
野猪的保护 救 护 被 困 的 鲸 鱼
全力防蝗减灾
巩固练习
1、在什么条件下种群数量才会呈指数增长 A、当只有食物限制时
(D )
B、在物种适宜的环境中食物开始出现不足,但还
见于高等动物。
出生率
迁入
年龄 组成
种群数量 (种群密度)
死亡率
迁出
性别 比例
种群数量的变化
例如某种动物种群的起始数 量为N0,每年的增长率保持 不变,第二 年的种群数量是 第一年的λ倍,则一年后该种 群的数量应为:
N1= N0 λ, 二年后该种群的数量为:
N2= N1 λ = N0 λ2, t年后则为: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率的计算
常用指标 :
累积发病率(cumulative incidence) 发病密度(incidence density)
标化比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效应的估计
RR Ie a n1 I0 c n0
相对危险度(RR) 也叫危险比(risk ratio)或率比(rates ratio)
新产生的个 比例 体或死亡的 个体
————
————
增长型、稳 雌多于雄、
定型、衰退 雄多于雌、
型
雌雄相当
————
决定种群大 预测种群数 影响种群密 小和种群密 量变化趋势 度 度
种群特征:
1、种群密度——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小范 围内的水生生物可用单位体积内的数量表示;大范围 及陆生生物一般用单位面积内的数量来表示。
重要因素:人类的活动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有何意义? 1、野生生物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鱼类 的捕捞 2、害虫的防治—蝗虫的防治
苍鹭的保护
云 豹 的 保 护
野猪的保护 救 护 被 困 的 鲸 鱼
全力防蝗减灾
巩固练习
1、在什么条件下种群数量才会呈指数增长 A、当只有食物限制时
(D )
B、在物种适宜的环境中食物开始出现不足,但还
《队列研究研》课件

队列研究的重要性
01
病因研究
揭示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 系,为病因提供科学依据。
02
疾病预防
评估预防措施的效果,为制定 有效的预防策略提供依据。
03
临床医疗
评估新药或治疗方法的疗效, 为临床决策提供支持。
队列研究的分类
开放队列研究
研究开始时,部分或全部对象已有结局,需长期追踪观察。
封闭队列研究
研究开始时,所有对象均无结局发生,追踪观察一定期限后 结束。
04
队列研究的实际应用
公共卫生领域
03
评估预防措施效果
监测健康状况
制定疾病控制策略
队列研究可以用于评估各种预防措施的效 果,如疫苗接种、健康宣传和教育等,为 制定有效的公共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队列研究,可以长期追踪特定人群的 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预防疾病,并评估 疾病控制措施的效果。
基于队列研究的结果,可以制定针对性的 疾病控制策略,如筛查、诊断和治疗方法 ,提高疾病管理和治疗水平。
多中心队列研究
01
总结词
多中心队列研究将加强研究的 可靠性和可推广性。
02
详细描述
通过多个研究中心的合作,多 中心队列研究能够纳入更多的 样本量,提高研究的代表性和
可靠性。
03
总结词
多中心队列研究还有助于发现 不同地区或人群中的差异性。
04
详细描述
由于不同地区或人群的暴露因 素和疾病发病率可能存在差异 ,多中心队列研究能够更好地 揭示这些差异性,为制定针对 性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
队列研究与其他研究方法的结合
总结词
随着研究的深入,队列研究将更多 地与其他研究方法相结合,以更全 面地揭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
队列研究资料分析PPT课件

结果呈现
将统计分析结果以图表、表格等形式呈现,使结果更加直观易懂。
结果讨论
对统计分析结果进行讨论和比较,探讨结果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05
队列研究结果解读与报 告撰写
研究结果解读
01
02
03
04
结果概述
对研究结果进行整体概述,指 出主要发现和结论。
数据展示
通过图表、表格等形式直观展 示研究结果,便于理解。
相关性分析
分析队列研究中的变量间关系 ,如相关系数、回归系数等, 以揭示变量间的关联性。
生存分析
适用于队列研究中涉及时间至 事件发生的研究,如生存率、 风险比等指标的估计。
因果推断
利用队列研究数据,通过适当 的方法,对因果关系进行推断 ,如使用Mendelian随机化等
方法。
统计分析内容
数据清洗与整理
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的区别
队列研究是前瞻性的,按照暴露因素分组后追踪各组的结局,而病例对照研究 是回顾性的,通过比较病例与对照的过去暴露情况来评估暴露与疾病的关系。
队列研究特点
优点
能够直接估计暴露因素与疾病发 生的相对危险度,且可同时估计 人群中该暴露因素的频率和分布 ,有助于制定预防措施。
缺点
数据收集方法
调查法
实验法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 需要注意调查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通过实验设计收集数据,需要注意实 验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观察法
通过观察研究对象的行为、体征等信 息收集数据,需要注意观察的客观性 和准确性。
数据收集内容
基本信息
收集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职 业等基本信息,以便进行描述性
审稿与修改
介绍如何进行审稿和修改,以确保研究报告 的质量。
将统计分析结果以图表、表格等形式呈现,使结果更加直观易懂。
结果讨论
对统计分析结果进行讨论和比较,探讨结果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05
队列研究结果解读与报 告撰写
研究结果解读
01
02
03
04
结果概述
对研究结果进行整体概述,指 出主要发现和结论。
数据展示
通过图表、表格等形式直观展 示研究结果,便于理解。
相关性分析
分析队列研究中的变量间关系 ,如相关系数、回归系数等, 以揭示变量间的关联性。
生存分析
适用于队列研究中涉及时间至 事件发生的研究,如生存率、 风险比等指标的估计。
因果推断
利用队列研究数据,通过适当 的方法,对因果关系进行推断 ,如使用Mendelian随机化等
方法。
统计分析内容
数据清洗与整理
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的区别
队列研究是前瞻性的,按照暴露因素分组后追踪各组的结局,而病例对照研究 是回顾性的,通过比较病例与对照的过去暴露情况来评估暴露与疾病的关系。
队列研究特点
优点
能够直接估计暴露因素与疾病发 生的相对危险度,且可同时估计 人群中该暴露因素的频率和分布 ,有助于制定预防措施。
缺点
数据收集方法
调查法
实验法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 需要注意调查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通过实验设计收集数据,需要注意实 验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观察法
通过观察研究对象的行为、体征等信 息收集数据,需要注意观察的客观性 和准确性。
数据收集内容
基本信息
收集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职 业等基本信息,以便进行描述性
审稿与修改
介绍如何进行审稿和修改,以确保研究报告 的质量。
流行病学队列研究ppt课件

是否暴露某个危险因子
目标人群 代表 未患某研究 性样
疾病 本
暴露组 非暴露组
队列研究的结构模式图
结局(疾病)
yes
No Yes No
3
固定队列
出现结局
未出现结局
研究开始
研究结束
4
动态队列
出现结局 失访
研究开始
研究结束
5
队列研究的特点
• 属于观察性研究 • 设立对照组 • 由因及果 • 能计算发病率,确证暴露与疾病的因果联
差越大,需样本量越小
• 显著性水平a,要求越高,样本量越大 • 把握度1-β,要求越高,样本量越大 • 两组样本量通常等量,考虑失访因素
27
队列研究的实施—资料的收集随访
• 收集资料的方法: • 组织调查人员对研究对象定期随访、定期体检 • 利用常规登记和报告系统:病例,传染病报告、
医院死亡证明、职工人事档案等
缺点
资料积累时未受到研究者的控制,内容上 未必符合要求 需要足够完整可靠的过去某段时间有关研 究对象的暴露和结局的历史记录或档案材料
15
研究队列的确定是过去 根据研究对象过去某时刻的暴露情况分
组
需要随访 结局可能已出现
16
研究实例
• 英国的Doll和Hill关于吸烟与肺癌的研究
17
队列研究的实施—确定研究因素
12
时间顺序增强病因推断可信度 直接获得暴露与结局资料,结果可信 能获得发病率
缺点
所需样本量大,花费大,时间长 影响可行性
13
根据研究开始时研究者掌握的有关研究对
象在过去某时刻的暴露情况的历史材料分 组
不需要随访,研究开始时结局已出现
14
目标人群 代表 未患某研究 性样
疾病 本
暴露组 非暴露组
队列研究的结构模式图
结局(疾病)
yes
No Yes No
3
固定队列
出现结局
未出现结局
研究开始
研究结束
4
动态队列
出现结局 失访
研究开始
研究结束
5
队列研究的特点
• 属于观察性研究 • 设立对照组 • 由因及果 • 能计算发病率,确证暴露与疾病的因果联
差越大,需样本量越小
• 显著性水平a,要求越高,样本量越大 • 把握度1-β,要求越高,样本量越大 • 两组样本量通常等量,考虑失访因素
27
队列研究的实施—资料的收集随访
• 收集资料的方法: • 组织调查人员对研究对象定期随访、定期体检 • 利用常规登记和报告系统:病例,传染病报告、
医院死亡证明、职工人事档案等
缺点
资料积累时未受到研究者的控制,内容上 未必符合要求 需要足够完整可靠的过去某段时间有关研 究对象的暴露和结局的历史记录或档案材料
15
研究队列的确定是过去 根据研究对象过去某时刻的暴露情况分
组
需要随访 结局可能已出现
16
研究实例
• 英国的Doll和Hill关于吸烟与肺癌的研究
17
队列研究的实施—确定研究因素
12
时间顺序增强病因推断可信度 直接获得暴露与结局资料,结果可信 能获得发病率
缺点
所需样本量大,花费大,时间长 影响可行性
13
根据研究开始时研究者掌握的有关研究对
象在过去某时刻的暴露情况的历史材料分 组
不需要随访,研究开始时结局已出现
14
队列研究实习PPT课件

纵向设计
数据收集是在一段时 间内进行的,以观察 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 的关系随时间的变化。
大样本量
为了获得可靠的结论, 队列研究通常涉及大 量的人群样本。
病因推断
通过比较暴露与未暴 露人群的疾病发生率, 可以推断暴露因素与 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
队列研究应用
队列研究应用
队列研究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医学、公共卫 生、环境科学等。
数据质量控制
采取措施确保数据质量和准确性,如进行数据核 查、纠正误差等。
ABCD
数据收集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设计选择适当的数据收集方 法,如问卷调查、体检、生物样本检测等。
伦理和法律问题
遵守伦理和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数据收集的合 法性和安全性。
03
队列研究分析方法
描述性分析
描述性分析
01
对研究数据的基本特征进行描述,包括频数、百分比、均值、
随着全球卫生合作和交流的加强,队列研究的国 际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推动全球健康研究的进 步。
队列研究未来发展方向
加强队列研究的长期跟踪和随访
未来队列研究将更加注重长期跟踪和随访,以揭示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发展趋势和规律。
结合多学科领域开展跨学科研究
队列研究将进一步结合生物学、遗传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开展跨学科的研究, 以揭示健康问题的复杂性和因果关系。
实例三:癌症队列研究
总结词
基因组学、生物标志物、生存分析
详细描述
癌症队列研究结合基因组学和生物标 志物检测技术,深入探究癌症发生发 展的分子机制,同时通过生存分析, 评估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和预后,为 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
05
队列研究优缺点
优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了结局。结局不局限于发病,还可以是死
亡、各种化验指标(如血清中抗体、血脂、
血糖)等。
样本大小的计算
在设计阶段,需对样本大小进行计算,以便了解需 随访多少人才能发现暴露与疾病之间的联系。需知 道4个参数:非暴露人群的发病率(P0);暴露人 群的发病率(P1);所要求达到的显著性水平 (α);要求达到的研究功效(β)
确定研究对象是否处于观察之中; 确定研究人群中的各种疾病事件; 进一步收集有关暴露与混杂因素的资料。
☻随பைடு நூலகம்的方法:
利用常规登记的人群和疾病资料,如职工人事登记资 料、疾病报告卡、死亡证明等; 特殊安排的随访,如家访、电话访问或通信等。
确定研究结局
结局是指研究者预期的结果事件。如吸烟与 冠心病的关系,发生了冠心病即研究对象出
定群研究的目的是某特定暴露因 素对单一疾病发病率或死亡率的 影响,但它同时可观察到暴露因 素对整个人体健康系统的影响。
特点
☻属于观察法; ☻设立对照组; ☻观察方向由因及果; ☻能验证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用 途
☻检验病因假设; ☻评价自发的预防效果; ☻描述疾病的自然史。
种类
☻前瞻性队列研究; ☻历史性队列研究;
没有暴露或具有较低暴露水平的其他人 群属于外对照。在职业流行病学研究中 常用。如将具有某可疑暴露因素的某工 厂的全体工人作为暴露组,而无该暴露 因素的其他工厂作为非暴露对照。
一般社会人群对照
一般人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比较稳定且 容易获得,可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经费。 缺点是提供的资料比较粗糙,有时会低 估暴露与疾病之间的联系。
双向性队列研究
指历史性队列研究之后,继续进行 前瞻性队列研究。这种研究具有以 上两种研究的特点。
实例 上世纪60年代末,有人注意到CS 职业暴
2
露能引起心血管病的死亡率升高,为此, Tolonen设计了一个前瞻性研究。在一个粘 胶纤维厂选择了1942-1967年有5年CS2暴露 史的343名工人作为暴露组。同时,以年龄、 出生地、工种作配比因素,在造纸厂选择 343名工人作为非暴露组。以心肌梗塞作为 指标,研究1967-1972年期间两个组的死亡 与存活的心肌梗塞,计算发病率。
2 { 2 P Q P Q P Q } 1 1 0 0
N
(P 1P 0)
2
举例
某定群研究欲观察放射线暴露与白血 病的关系,已经知道一般人群白血病 发病率是1/万,放射线暴露者发病率 为10/万,研究者将显著性水平定为 0.05,研究功效定义为0.10, Z0.05=1.96, Z0.10=1.28。计算所需样本 的大小?
内对照:这是最理想的对照; 外对照:在职业流行病学研究中多见; 一般社会人群对照;
内对照
同一研究人群中部分没有暴露或具有最低 暴露剂量的人员即为内对照。如,研究某 人群吸烟与疾病的关系,不吸烟者或少量 吸烟者即为内对照。是最理想的对照。除 了暴露因素外,其他因素与暴露人群的可 比性强。
外对照
P0=0.0001, Q0=1-0.0001=0.9999;P1=0.001, Q1=0.999 P=(P0+P1)/2=0.00055, Q=1-0.00055=0.99945
{1.96 2 0.00055 0.99945 1.28 0.001 0.999 0.001 0.9999 }2 N (0.001 0.0001 )2 0.01154 14246 .91 14247 0.00000081
P 1P 0 s s
2 p1 2 p0
(四)暴露与发病关联指标计算
☻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的不同,可直接计算发 病率。常用: 相对危险度(RR) 归因危险度(AR) 归因危险度百分比 人群归因危险度与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
队列研究资料整理
相对危险度
暴露组的发病(死亡)率与非暴露组的发病率之比。 表明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双向性队列研究。
前瞻性队列研究
属于规模巨大的研究,经过多年的随访, 有时只能观察到少数病例。为获得稳定 的发病率,就需观察大量人群或延长随 访时期,这样需投入大量的经费。研究 的可行性除了与花费有关外,还与疾病 的诱导期长短有关。诱导期越长,随访 时间越长,可行性越差。
回顾性队列研究
又称历史性定群研究,其主要特点是在 研究开始时,暴露和疾病均已发生。研 究者先追溯有关历史资料确定暴露组和 对照组,然后通过各种途径查出这些对 象的发病和死亡情况。回顾性的定群研 究依赖于历史记录,所以历史资料的完 整性和真实性将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二)人时的计算
☻当观察时间长,对象被观察的时间长短不 一,以人为单位计算率不合理,较合理的 方法是加入时间因素,用统一的标准来计 算对象的暴露经历。以个人为单位,计算 暴露人年,适用于样本量不大;使用寿命 表法计算人年;
(三)率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当样本量较大时,样本率的频数分布接近正态, 用U检验来比较暴露组与对照组之间率的差异。
☻ 应能获得足够数量的观察人群,且该人群能被长
期随访; ☻ 要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定群研究的实施
☻确定研究目的 ☻确定研究人群 研究人群的类型; 暴露人群的选择; 非暴露人群的选择; ☻确定研究因素 暴露资料的收集 ☻确定研究结局 ☻如何进行随访
随访期的定义 研究对象的随访
队列研究
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
基本概念
队列研究又称定群研究、前瞻性研究、 随访研究或者纵向研究。根据以往有无 暴露经历,研究者将人群分为暴露人群 和非暴露人群,在一定时期内,随访观 察和比较两组人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定群研究是“由因及果”的研究, 它所验证的暴露因素在研究开始 前就已经存在了,研究者知道每 个暴露对象的分组情况,这与病 例对照研究不同。
队列研究的资料分析
(一)率的计算
☻ 累积发病率(CI):当研究人群的数量较多,人口比较稳 定时,以固定人口为分母,全年某疾病发病的累积总数做 分子。 ☻ 发病密度(ID):观察时间较长,人口很难稳定时,用总
人数是不合理的,以人时为单位。
☻ 标化比:计算发病或死亡的比值。当研究对象数目较少, 发病率较低,不宜计算率。 以全人口发病率或死亡率为标准,算出该观察人群的 理论发病人数,观察人群中实际发病(死亡)数与理 论发病数之比,即得标化发病(死亡)比。SMR在职 业epide中常用
心血管 疾病
294.67
169.54
1.7
125.13
对个体而言,吸烟者患肺癌的危险比患心血管病 的危险性大。就人群而言,吸烟者引起心血管疾 病的危害要大得多。前者具有病因学意义,后者 具有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学意义。
归因危险度百分比
又称病因分值(EF),指暴露人群中发病归 因于暴露的成分占全部病因的百分比。
队列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控制
☻选择偏倚 严格规定选择对象的标准 ☻失访偏倚 提高依从性 ☻信息偏倚 提高设计水平和调查质量 ☻混杂偏倚 限制和匹配
优点
☻暴露发生在结局之前,资料可靠;
☻可直接计算发病率,可直接分析病因的作用; ☻可同时观察一种暴露与多种疾病的关系; ☻有助于了解疾病的自然史。
It代表全人群的率,I0代表非暴露组的率
练习
☻吸烟者肺癌的年死亡率为0.96‰
☻非吸烟者肺癌的年死亡率为0.07‰ ☻全人群的肺癌的年死亡率为0.56‰ ☻计算RR、AR、AR%、PAR、PAR%
Answer
☻RR=13.7 ☻AR=0.89‰ ☻AR%=92.7% ☻PAR=0.49 ‰ ☻PAR%=87.5%
结果
发生数 暴露组 非暴露组 25 7 五年发病率 RR 7.3 2.0 3.65 RR95%CI 1.4-9.6
队列研究的指征
☻ 要有明确的研究目的和检验假设; ☻ 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般不应低于5‰;
☻ 要有把握获得观察人群的暴露资料;
☻ 要有确定发病或死亡等结局的简便而可靠的手段;
随访期的定义
每个研究对象的开始随访和终止随访的日期 应被定义。随访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暴露与疾 病的联系强度,暴露因素作用越强,随访时 间越短;随访时间的长短也与疾病的潜伏期 有关,潜伏期短的疾病,随访可以很快结束, 而潜伏期长的慢性病,随访时间可以延续许 多年。
研究对象的随访
☻保证随访成功是定群研究的关键之一,随访的目 的有
缺点
☻不适用发病率低的疾病;
☻对象不易保持依从性;
☻研究费时、费钱、费力;
☻研究设计要求相对严密。
Ie I0 AR% Ie
上例中,AR%=(48.33-4.49)/48.33=90.7% 说明吸烟者中的肺癌不是完全由吸烟所致,90.7%归因 于吸烟。
人群归因危险度(PAR)及百分比
PAR I t I 0 It I0 PAR% It
AR I e I 0 a c n1 n0
☻对暴露因素应进行定量,定量有利于增加 对疾病因果关系的可信性。除注意暴露的 剂量外,还应考虑作用时间的长短和中间 是否曾经停止过。 ☻有关暴露因素的资料可以通过医学记录、 工厂记录或者专门设计的调查表来收集。
非暴露人群的选择
☻是由没有受到暴露因素影响的个体组 成,在定群研究中作为暴露人群的对 照。分为三类:
举例
☻北方某市有200万人口,其中HBsAg
携带者10万人,经1年的前瞻性研究发
现, HBsAg携带者中发生原发性肝癌
250例,而非HBsAg携带者中仅发生95
例,求其累积发病率和RR。
举例
☻某厂20-24岁组工人500名,某年内1 人死于某癌症,已经知道该年全人口 20-24岁组某癌症的死亡率为1.8‰, 求其SMR。 ☻SMR=1.11,即该工厂死于癌症的危险 超过全人群的0.11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