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集团超高层机电系统设计导则

绿地集团超高层机电系统设计导则
绿地集团超高层机电系统设计导则

绿地集团超高层机电系统设计导则

绿地集团技术标准机电专业/2013-01

绿地集团超高层机电系统设计导则

2013年1月发布2013年1月试行绿地控股集团房地产技术管理产

品研发部

总则

前言

集团战略发展规划逐步向商业化转型,大型商业综合体等公建项目,尤其是超高层建筑,已成为集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国各地事业部在建的大型公建项目中陆续开始涉及超过百米以上的超高层项目。这些超高层项目作为城市和地区的标志性重点工程,如何做好此类项目的相关管理工作意义重大。

在集团大规模、跨区域、快速开发超高层综合体项目的前提下,同样的问题不断出现在各地不同的项目上,开发经验的积累与传承变得异常重要,标准化成为当务之急。本设计导则正是在此背景下,在总结绿地自身开发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其它地产公司经验以及超高层建筑的相关规划设计特点,编制本设计导则。本设计导则经过绿地集团机电专家委员会全体委员讨论通过。

在超高层建筑中,机电系统的合理设置至关重要。本设计导则阐述了在进行此类项目机电设计时可供选择参考的设计指标及系统设置,各地区公司可根据本导则的建议为原则,结合各项目实际状况适度调整并确定机电设计要求,最终做到本集团内所有超高层项目在机电系统设计要求方面的可识别性。

本设计导则适用的超高层项目是指绿地集团开发的建筑高度在100m以上,具有办公、公寓、酒店等业态的建筑综合体项目。其它100m以下的高层单体建筑(如办公类、公寓类、酒店类)亦可参考本设计导则中的具体各条款适用项作为设计指引。

集团开发的超高层项目,有关机电系统以本设计导则为指导,并结合当地市政条件、地方规范/要求确定。

主编单位:绿地控股集团技术管理产品研发部机电管理中心

参编单位: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博易基业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徐燕廖志军郭浩李志宏钱伟张珩

修订单位:绿地控股集团机电专家委员会

栢诚(亚洲)有限公司

第1章综合

1.1 设计范围

本篇包括给排水系统、空调系统、强电系统、弱电系统及垂直运输系统的设计指引和技术要点。

厨房、园林景观、酒店客房管理系统、精装修等区域以及广告、泛光照明、污水处理、中水处理、气体消防等系统,由专业公司进行设计。

高压变电站、燃气系统调压站、热力换热站、人防设计等根据各地区实际操作情况,由市政配套部门进行审核或指定设计单位进行设计。

主体设计单位应与专业公司或指定设计单位进行紧密配合,各自确认负责范围、时间节点、成果形式。

本导则内容设定为绿地集团超限高层项目机电技术的最基本要求,不是针对某个特定项目而制定的设计方案。

1.2 设计规范选定

应以本设计导则为指导,以国家和行业现行设计规范作为项目的设计依据,

同时应收集项目所在地的地方技术规范和要求,以应对项目的针对性设计要求。

超高层内涉及酒店相关机电设计标准及参数,均须参照《绿地集团酒店机电设计标准》(2012版)执行。

1.3 机电设计指标

给水系统、空调系统、配电系统的容量应满足规范及用户的需求。在没有具体需求的情况下,可参照1.3.1表中的设计指标进行前期预留。

1.4 系统完整性

了解独立运营区域、精装修区域的要求,并为此类区域预留电力、通信、给水管道、排水管道、空调系统冷热水、新风排风管道等接口,保证其可靠运行。

独立运营区域设置独立配电箱、水暖接入口管道配置手动水阀,可进行启动及关闭控制。

1.5 配合销售及运营

根据工程的营销方式,提供机电预留设计及机电装修设计。机电预留设计应结合销售公司已经提供容量指标需求的接口。机电装修设计应结合建筑室内装修要求进行,满足空间净高要求及吊顶、墙面的装修设计要求。

空调、电力、给水等系统应具有可靠措施实现部分区域在先期可投入使用运营,其它区域在后期投入使用运营时应不影响先期区域。

1.6 计量要求

1.6.1 市政给水、市政热力、电力、燃气系统等应设置单独计量装置。

1.6.2 各独立运营的区域(如办公、公寓、酒店等)和租赁商铺应设置给水、电力、燃气等的独立计量装置。

1.6.3 共用冷热源的空调系统,原则上按面积测算并分摊运行费用,但需在大的业态功能分区管路上配置冷热计量表。

1.6.4 电、水、冷热量考虑采用远传计量系统,以实现抄表和管理自动化。

第2章给排水专业

2.1 系统设计

2.1.1 超高层项目给水系统宜采用串联给水,高位水箱的供水方式;压力不足部分应设置增压设施。根据当地给水市政条件,在首层及地下层优先考虑使用市政压力直接供水。

2.1.2 根据项目当地要求使用中水系统,当有市政中水供应时,系统设置同给水系统。

2.1.3 办公、裙房商业一般不建议设置集中热水系统,公共卫生间的洗手盆的热水供应优先采用分散式热水系统(即设置即热式或储热式电热水器),厨房热水由租户采用燃气或电力自行解决;公寓热水应优先采用分散加热的方式,可以采用燃气或电加热热水器,当设置有困难时,可以采用集中加热的方式。酒店热水应采用集中加热的方式。

2.1.4 排水建议采用污废分流系统,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排水管网(市政不要求设置化粪池的地区除外),营业性厨房单独设置排水立管,并经隔油池处理后排放。

2.1.5 雨水根据屋面状况,,建议屋面采用重力排水系统,对于裙房屋面面积过大采用重力排水有困难时可采用虹吸雨水系统。

2.1.6 消防系统按照规范和当地消防部门规定设计。

2.2 技术要点

2.2.1 给水系统

2.2.1.1.室外给水系统

1)水质条件:饮用水必须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当前的最低标准。对于WHO未作出规定的,则遵照国家二级饮用水规定(NSDWR)EPA最新标准。

2)为保证水源的可靠性,应由两路市政进水管道在室外形成环状供水。当只有一路进水时,需考虑用水的安全可靠性。

3)室外景观绿化和水景用水优先采用雨水回用系统。

2.2.1.2.室内给水系统

1)当由两路以上市政供水时,地下室贮水池需储备不小于30%的最高日用水量,当只有一路进水时,需储备不小于50%的最高目用水量。酒店地下室贮水池应适当考虑酒店管理公司的技术要求。

2)生活储备用水应保持新鲜清洁,储水池设置在单独的封闭房间,检修口、通气口等都须有防虫措施。为了便于清洗,储水池应最少分成二隔,且互相连通,便于切换使用。

3)裙房商业部分宜采用变频供水设施。在当地自来水公司允许的条件下,可以采用无负压(叠压)供水设施。变频泵一组应设置3台泵,且进行适当的大小流量配置。

4)商业、办公、公寓最小给水压力控制在0.15MPa以内。酒店最小给水压力控制在0.20MPa以内或根据酒店管理公司的要求确定。

5)给水系统优先采用分区减压的供水方式,对于分区内局部超压部分采用减压阀或减压孔板减压。

6)各级供水系统压力分区控制在0.45MPa以内或建筑高度控制在30 rn左右进行分区。

7)根据当地水质条件和业态要求,建议高星级宾馆考虑设置预处理设施,高级公寓宜设置每户末端饮用水处理装置。

8)商业、公寓、酒店后勤等应根据业态和功能要求,各用水部门均应采用水表计量。可以选用远传式水表。

9)结合当地要求考虑中水回收利用系统。当设置中水回用系统时应优先回收空调凝结水、锅炉冷凝水、公寓和酒店洗浴废水。

10)在垃圾房、停车库、屋面绿化、空调机房、设备机房(电气设备机房除外)等处应提供给水点,并设有倒流防止器(可根据给水点使用性质提供给水或者中水)。

11)对于有使用中水要求的地区,应积极采用,并应优先在如下用水点:车库冲洗、绿化洒水、便器冲洗等。高星级酒店不建议使用中水。

12)给水点应安装在远离停车位,不阻碍停车柱体一侧,以免刮坏车体并应上锁。

13)中水管道应严格与给水管道分开,管道上设置明显色标。当与给水管必须连接时,应采用间接补水的方式。

14)酒店热水应采用集中加热的方式,采用集中加热方式的热水系统应采取同程回水的方式。

2.2.1.

3.给水管

1)室外消防、生活给水管:承插式球墨铸铁给水管、HDPE管。

2)室内生活给水干管、立管:钢塑给水管或同类产品,管径

2.2.2 排水系统

2.2.2.1.设计条件

1)生活排水系统应设通气管。建议对于超高层建筑中每隔不超过15m,设置结合通气管连接污水立管和专用通气管。若有同层排水时,建议采用双立管形式设计。

2)污、废水管道不应设计在厨房、给水生活饮用水水池、水箱的上方。如受条件限制不能避免时,应采取设置夹层等防护措施。

室外排水系统

1)应根据市政排水体制,决定场地内的排水系统。

2)应根据景观条件,合理布置场地排水沟、雨水收水口和排水管道的设置位置。

3)在室外设置厨房除油装置,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考虑是否需要设置加热装置。

2.2.2.2.室内排水系统

1)一般情况下排水立管应不少于2根。

2)超高层建筑宜3层(含3层)以下建议单独设置排水立管。

3)排水立管长度超过100米,应设置立管转弯或其它消能措施。

4)酒店主要管井内应考虑排水措施。

5)酒店和商业厨房宜设置排水沟,排水管管径应适当放大,弯头尽量少。弯头处必须要有检修口。主排水管位置尽量避开下层重要区域。厨房地沟排水必须设过滤网。

6)厨房排水必须经油水分离装置,排水管离油水分离器或隔油池直线距离宜不超过30米。油水分离器或隔油池位置应便于操作并远离烹饪区域,防止异味侵入食品,同时隔油池需作好防水处理。

7)对静音要求较高的场所宜设置器具通气管;

8)生活排水管最小流速0.6rn/s,厨房油污水最小流速1.2m/s;

9)所有非经常性有水的地面排水应设存水弯以防止异味,其他区域地漏宜设置存水弯。

2.2.2.

3.雨水排水系统

1)屋面雨水重现期不应小于10年。结合建筑溢流措施,屋面雨水设计重现期按照50年考虑。

2)每个屋面设置至少两个雨水斗,建筑上还应考虑设置溢流口。

3)地下车库入口、下沉式广场雨水重现期应按50年考虑。

4)流量较大的雨水集水井要设置双泵,有顺序启动、水位控制及超水位报警功能。对于下沉广场区域之雨水集水井,建议设置不少于3台排水泵。雨水集水井内排水泵,要求采用提供双电源。

5)有条件的地方,应考虑雨水收集存储回用。

6)雨水排水应采用内排水方案,不得在建筑外墙外侧设置明装雨水立管。

2.2.2.4.排水管材

1)雨水管:HDPE排水管或柔性排水铸铁管。

2)室内污水管:卫生间排水管用UPVC或HDPE排水管,商场排水管采用离心式排水铸铁管或HDPE排水管,立管和干管从室内到室外第一个检查井用离心式铸铁排水管或HDPE排水管。

3)室内冷凝水管:uPvC排水管。

4)室外埋地雨水管、污水管:埋地雨水管采用钢筋混凝土管,uPvc双壁波纹管或同类产品,埋地污水管均采用uPvc双壁波纹管或同类产品。

5)室内压力排水管:热镀锌钢管或涂塑钢管。

2.2.3 消防系统

2.2.

3.1.设计条件

1)消防系统工程设计及安装应遵守国家规范及现行的有关标准规定。

2)根据项目市政供水条件,确定是否设置消防水池和容量。

3)根据项目的建筑功能,考虑需要设置相应的消防系统。

4)所有消防系统须在方案阶段提前与当地消防部门沟通,并取得认可。

消火栓系统

1)优化消火栓的系统设置,宜采用临时高压系统。对于当地消防局对超高层建筑要求采用常高压系统的区域,需满足当地消防部门的要求。

2)系统宜采用水箱串联供水方式;

3)尽量将消火栓布置在公共区域。并应考虑美观要求,嵌入结构墙体内安装,并应及早提资结构专业进行计算;

4)消火栓在有装饰材料位置处不必设置外门,但需设暗门(由精装修完成),

材料与装饰完成面一致。

5)消火栓箱体内建议设置软管卷盘装置。

2.2.

3.2.自动喷淋系统

1)喷淋系统设置宜采用临时高压系统,且须提前征询当地消防局要求。

2)超高层建筑宜选用快速响应喷头;

3)酒店喷淋设置场所应符合酒店管理公司的要求:

4)室内净高在8米~12米之间,应选用喷水强度6L/(min·m),作用面积260m2,K=80。

5)有吊顶的场所应设置吊顶型喷头,地下车库应设置直立型喷头,在精装修的公共区域设置隐蔽式喷头。

6)在得到当地消防局认可的情况下,在竣工验收时,除明确不设置吊顶的区域外,暂未设置吊顶的区域考虑设置下喷型喷头,喷头标高根据邻近公共区域吊顶标高确定。

2.2.

3.3.灭火器

1)根据消防规范确定灭火器设置的各项参数要求。

2)可以结合消防箱设置灭火器的位置。

3)公共场所灭火器箱位置应符合室内设计师的要求。

2.2.

3.

4.其它灭火系统

1)变电所等电气设备用房宜设置气体灭火,灭火剂优先选用FM200或C02;

2)燃油锅炉房、发电机房宜设置水喷雾灭火系统;

3)室内净高超过12米,应设置大空间智能灭火系统:

4)酒店每个厨房排气罩须配备自动灭火系统。

2.2.

3.5.消防水管材

1)室外消防给水管应采用承插式球墨铸铁给水管或同类产品。

2)室内消火栓管和喷淋管应采用热镀锌钢管。

第3章暖通空调专业

3.1 系统设计

3.1.1 空调冷热源形式

1)超高层综合体宜采用中央空调系统,相对集中设置中央冷热源。

2)除项目整体为业主自持物业外,办公与商业空调冷热源系统宜分开独立设置。

3)高区的业态形式如果相对独立(如出售型公寓)时,可单独设置冷热源设备,例如采用风冷多联机或风冷热泵机组等。

4)酒店根据经营方要求,一般宜单独设置独立运行的冷热源系统。

3.1.2 空调水系统形式

除较为特殊的热带和严寒地区外,存在较大进深(超过9米)空间的甲级写字楼、四星级以上酒店等项目,空调水系统考虑采用四管制系统,办公区域内区可考虑两管制全年供冷。

3.1.3 各功能空间末端空调形式

1)超高层项目的大空间区域如酒店/办公大堂、酒店宴会厅等,应采用全空气定风量空调系统;人员密集场所,也可考虑机组变风量控制。

2)对于客房、电梯厅、附属用房等小空间区域,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3)出售型公寓宜按户设置风冷户式多联机系统,北方寒冷地区冬季可考虑采用地板采暖系统。

4)各空调区具体的末端空调形式如下:

3.1.4 通风系统

1)通风系统的设置应满足空间内的排热、排湿、排污染物的需求。通风系统的设置需结合防排烟系统、应急通风系统进行统一的考虑。

2)各区域、机房的通风系统应各自独立。

3)机房、卫生问、厨房等要求设置直流式机械通风系统,具体指标如下:

3.1.5 消防防排烟系统

3.1.5.1.根据国家及当地的规范要求、消防性能化要求等进行系统设计。

3.1.5.2.防烟、排烟系统具体按照国家及地方消防规范执行。

3.2 技术要点

3.2.1 室内外设计参数

3.2.1.1.室外设计参数

根据项目所在城市,在相关的设计手册中进行选择。若手册中没有该城市,按相邻的城市确定。

3.2.1.2.室内设计参数

室内设计参数需满足物业管理公司、酒店管理公司及销售公司等相关部门的要求,同时亦应满足国家相关规范的要求。在资料缺乏的情况下,可按第一章中的参数进行设计。

3.2.2 冷热源系统

3.2.2.1.空调冷源

1)各功能区域应采用独立的冷源以便于运营管理及计量。在不影响运营管理的情况、有利于节省运行费用时,可考虑某些功能区域合用冷源。

2)冷源宜采用水冷形式冷水机组。当个别区域,如影院等,运营时间不同或负荷比例较小时,可个别采用风冷形式冷水机组。

3)各冷源系统冷水机组应不少于2台,根据部分冷负荷情况宜设置一台小冷机保证低负荷状况下系统能够稳定、经济运行。

4)冷冻、冷却水泵要求设置备用泵。

5)对于有大面积内区需要冬季供冷、同时内区大面积采用的风机盘管空调系统时,在室外环境气候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设置冷却塔免费供冷系统。

6)冷源系统宜靠近服务区域,在设备运输、检修、冷却塔设置等满足条件的前提下可考虑设置于楼上设备机房内,并采取必要的减震、降噪措施。

7)冷却塔需根据建筑条件合理布置,尤其对于裙房面积较小的项目,冷却塔的安装位置需在方案设计阶段就要重点关注。

3.2.2.2.空调热源

1)优先考虑市政热源;如无市政热源的情况下,可考虑油气两用热水锅炉供热。

2)结合动力专业的系统进行设置,每组换热系统设置的换热器应不少于2台应尽量减少换热级数。

3.2.2.3.冷却水系统

1)冷却水系统应考虑低处系统排水位置;

2)冷却水系统应考虑设置水质稳定措施,如设置自动加压和旁滤设施

3)酒店和有全年内区供冷运行要求的场所,系统应考虑冬季运行情况;如当地环境气候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考虑在制冷机房内设置冷却塔供冷板式换热器(水侧节能器),在冬季以冷却塔内的水作为冷源,为建筑的内区提供空调冷冻水。

4)冷却塔补水宣与消防水合用水池,使消防水能够得到循环和更新,避免消防水由于长时间得不到更新而水质变坏,延长了消防水池的清洗周期,达到节水和节约维护成本的目的。

5)对于严寒地区,冬季运行的冷却塔应设置防冻加热措施,室外水管设电伴热:其余不运行的则考虑冷却水排空处理,并在管路上预留必要的排水阀门。

3.2.2.

4.加湿方式

1)在有蒸汽时,优先考虑利用蒸汽加湿。

2)无蒸汽时,宜采用高压微雾加湿。

3.2.3 空调水系统

3.2.3.1.充分考虑水泵变频节能设计,如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热水循环泵变频控制等措施。

3.2.3.2.水温设置

1)考虑到阶梯换热的情况,超高层项目空调冷冻水供水温度需要适当降低,一次冷冻水宜采用5.5-6.0℃供水温度;而是否采用大温差供水,需要根据项目具体冷源设备配置进行充分的技术经济分析后决定。

2)空调冷水供回水平均温度应低于10℃。

3)空调热水供回水温度宜采用60/50℃。

3.2.3.3.空调冷热水系统承压及竖向分区

1)空调冷热水系统应利用建筑中间避难/设备层的设置,通过设置换热器进行合理的压力分区。

2)在满足各分区设备承压需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换热级数,采用同级多组的形式(如在中间设备层分别设置中高区、高区的换热装置,通过适当增加高区换热设备承压的方式,保证中高区、高区末端设备承压要求)。

3)各分区空调末端设备、管道承压应控制在l.6 MPa以下。一般宜按25-30层左右划分一个压力分区。

4)冷热源机房设备承压原则上宜控制在1.6 MPa以下,考虑合理分区的情况下不宜超过2.0 MPa。

3.2.3.

4.平衡方式

1)若系统采用四管制水系统,冷、热水泵要求独立设置。

2)空调水系统宜采用异程布置,并采取必要的水力平衡措施。

3)空调/新风机组和风机盘管宜单独设置立管。

4)楼层水平支管设置静态平衡阀,空调/新风机组设动态平衡电动调节阀。

5)空调末端系统不安装、毛坯交楼时,风盘楼层水平支管设置自力式压差控制阀。

3.2.3.5.定压方式

尽量采用开式膨胀水箱定压。在水压允许的条件下,空调冷热水系统可共用膨胀水箱。

3.2.3.6.水处理措施

采用自动投药化学水处理方式,并设置自动排气设施。

3.2.4 租户lT机房24小时空调系统

3.2.

4.1.办公楼标准楼层预留租户24小时机房冷却水系统,以便向设置楼层计算机房的租户提供机房水冷式独立冷源空调机组所需的冷却水。

3.2.

4.2.对于出租型写字楼,租户IT机房的空调负荷是个不易准确确定的数值,在设计阶段可按如下原则预留冷却水用量:

1)每层租户电脑房面积按本层建筑面积10%计算。

2)每个租户电脑房冷负荷指标按400 w/m。计算。

3)冷却塔散热量为电脑房总冷负荷1.3倍。

4)同时使用系数按0.3-0.5计算。

3.2.

4.3.条件允许情况下,长江及以南地区宜采用闭式冷却塔供水;北方地区宜采用开式冷却塔,为保证末端系统水质要求,用户侧须经过板式换热器换热后提供二次循环冷却水。

3.2.5 空调方式

3.2.5.1.空调系统不应跨越物业管理的界面,各使用功能区域内的空调系统应按各使用区域的运营特点合理划分。

3.2.5.2.采用全空气系统时,系统应按区域划分,各空调区末端空调系统各自独立。过渡季和冬季应充分考虑利用室外新风做免费冷源供冷,系统应能结合新风焓值控制,利用室外新风供冷,通过加大新风实现可调新风比运行。

3.2.5.3.对于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新风机组应按大的功能区和业态分区设置,并考虑新风热回收节能设计。

3.2.5.

4.其它

1)影院等考虑预留相关空调室外机组设置、空调热水主管道至指定位置、并配合建筑预留通风空调机房等条件。具体系统形式与运营公司协调确定。

2)全空气空调机组采用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各功能段包括风机段、盘管段、回风段、粗中效过滤段(过滤段采用可拆洗的板式过滤器,条件允许时可考虑采用电子空气净化装置替代中效过滤器提高空气品质)、加湿段等。

3)靠近建筑外区的卫生间要求考虑设置风机盘管。

4)电梯机房、消防控制室、弱电机房等设置独立的分体空调器。

3.2.6 通风系统

3.2.6.1.一般规定

1)通风系统的设置应满足空间内的通风、排热、排湿、排污染物的需求。

2)各区域、机房的通风系统应各自独立,通风系统不应跨越物业管理的界面。

3)通风系统应采取必要的消声措施。

4)当通风系统无法保证室内温度需要时,可利用空调措施进行部分补充。

5)通风系统的设置需结合防排烟系统、应急通风系统进行统一的考虑。3.2.6.2.地下车库通风

1)采用机械排风系统,排风量应不小于6次孙时的换气次数。可采用机械补风或自然补风形式,机械补风量应不小于排风量的80%。

2)通风系统应尽量与消防排烟、补风系统兼用。通风系统风机宜采用两台双速风机运行方式,根据车库区域内的一氧化碳浓度进行控制。

3)车库宜采用诱导式通风系统。

3.2.6.3.卫生间排风

采用机械排风系统,排风量应不小于15次/时的换气次数。卫生间采用自然补风方式,与外部使用区域间设置连通风管。

3.2.6.

4.变配电室通风

1)变配电室室内温度不宜高于40。c。变压器室的通风量应根据室内发热量进行计算。配电间的通风量应根据室内发热量进行计算,但通风量应不小于4 次/小时的换气次数。

2)送风量应小于排风量,一般可为排风量的90%,以使室内保持微负压。

3)应根据气体灭火系统防护分区,在风管上设置必要的切断阀门。

4)当采取空调措施时,宜利用集中冷源,利用空调机组与通风系统结合。

3.2.6.5.冷冻机房通风

1)采用机械通风系统,排风量应不小于6次/时的换气次数,送风量应不小于5次/时的换气次数。

2)平时通风系统兼用于事故通风,必要时根据事故通风需求调整上述通风量。

3)通风系统风机可考虑采用变频运行方式,根据负担区域内的室内温度进行控制。

3.2.6.6.热力机房通风

1)采用机械通风系统,排风量应不小于6次孙时的换气次数,送风量应不小于5次/时的换气次数。

2)通风系统风机可考虑采用变频运行方式,根据负担区域内的室内温度进行控制。

3.2.6.7.锅炉房通风

1)锅炉房室内温度不宜高于45。C。系统排风量应满足维持室内温度所需的空气量,系统送风量应满足排风量加燃料燃烧所需空气量。

2)平时通风系统应与事故通风系统兼用,事故通风量应不小于12次/时的换气次数。

3)事故通风系统应与燃气泄漏报警系统联动。

4)风机采用防爆电机。风机可考虑采用变频运行方式,根据负担区域内的室内温度、室内外压差进行控制。

3.2.7 柴油发电机房通风

1)柴油发电机房室内温度不宜高于45℃。系统送风量应满足维持室内温度所需的空气量、燃料燃烧所需空气量。系统排风量应满足维持室内温度所需的空气量。

2)风机应采用应急电源供电。

3.2.7.1.电梯机房通风

机房内温度不宜高于40℃,应根据设备发热量计算确定通风量。当采取空调措施时,宜利用分体式空调。

3.2.7.2.水泵房通风

常规水泵房的排风量应不小于4次/小时的换气次数,污水水泵房的排风量应不小于15次/时的换气次数。送风量应不小于排风量的80%。

3.2.7.3.餐饮厨房通风

1)餐饮厨房预留灶台排风量可按每平米应不小于150m3/时。具体结合厨房工艺要求进行设计。北方严寒地区,厨房灶台补风可考虑预热处理,补风量应不小于排风量的80%。

2)餐饮厨房排风应采取油烟净化措施,排放浓度应满足环评要求。空调补风应经初效、中效过滤。

3)排油烟风机应采用电机外置的形式,油烟排放位置应满足环评要求。

4)餐饮厨房需预留全面通风系统,并兼做事故排风。事故通风系统应与燃气泄漏报警系统联动。

3.2.7.

4.弱电机房通风

排风量考虑按不小于6次/时的换气次数设计,并根据设备发热量校核通风量。当采取空调措施时,宜利用分体式空调。

3.2.8 消防防排烟系统

应满足国家相关规范的要求,并应结合地方消防主管部门的意见及消防性能化设计要求进行消防防排烟系统的设计。

3.2.8.1.消防防烟系统

1)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合用前室、避难区等均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加压送风量应能满足门洞风速及室内外压差的要求。

2)必要时,快速疏散用电梯井道应采取加压送风措施。

3)设计阶段需考虑并落实消防性能化设计要求中的相关要求。

3.2.8.2.消防排烟系统

1)排烟系统形式采用机械排烟方式。

2)排烟系统所需的挡烟设施、排烟口应与建筑建筑及室内装修设计进行紧密配合。

3)外区办公室在满足开窗面积要求的情况下,宜优先考虑采用自然排烟方式。相关设计应征询当地消防局的意见。

3.2.8.3.消防补风系统

补风量应不小于排烟量的50%。补风系统应与相应的排烟系统进行联锁控制。

3.2.9 其它

3.2.9.1.空调系统自动控制系统

冷冻、空调、通风、动力系统设置自动监控设施,详细控制内容需与专业

自控公司配合,主要控制原则如下:

1)风机盘管采用风机就地手控、水路二通阀温控器就地自控;公共区风机盘管结合公共区照明控制系统按供电回路做分组启停控制。

2)制冷机房在机房控制室集中监控,但主要设备的监测纳入楼宇自动化管理系统总控制中心。

3)其余中央空调、通风系统纳入楼宇自动化管理系统。空调、通风等采用直接数字控制(DDc)系统进行自控,可在空调控制中心显示并自动记录、打印出各系统的运行状态及主要参数,并进行集中控制。

4)除风机盘管外的设备、自控阀均要求就地手动和控制室自动控制,控制室能够监测手动/自动控制状态。

5)北方地区冬季新风机组和空气处理机组考虑防冻保护措施,停机时新风电动风阀关闭,热水管上比例积分电动两通阀保持5%的开度;

6)消防设施纳入消防自动监控系统。

第4章动力专业

4.1 技术要点

4.1.1 热能动力系统

4.1.1.1.在有区域冬季供热的项目中,优先采用市政区域供热提供项目热源。4.1.1.2.在需要冬季供热而没有市政/区域热力供应的地区,可考虑采用燃气热水锅炉提供项目热源。

4.1.1.3.蒸汽供汽压力指标:锅炉出口蒸汽压力应满足最高工作压力,一般不宜超过1.0MPa。

4.1.1.4.热水供水及回水温度、压力指标:热水供水温度一般为95℃,回水温度一般为70℃,锅炉出口供水压力应为115℃时的饱和压力。

4.1.1.

5.锅炉及供热系统

1)供热工质(蒸汽或热水)应根据项目性质,经分析决定。

2)当项目有酒店、办公、公寓和商业多种业态并存时,酒店应单独设置锅炉房。

3)设在楼内的锅炉,其单台最大蒸发量(热功率)一般为4t/h或2.8MW,若超出此值,应征询当地的安监和消防部门。

4)锅炉的台数一般为三台,最低不应少于二台。

5)热水锅炉应为承压锅炉,热水系统应优先采用开式膨胀水箱定压和补水。

6)锅炉的给水应进过软化处理,蒸汽锅炉的除氧应采用炉内加药或热力喷雾的方式,热水锅炉的除氧应采用炉内加药加上真空脱气的方式。

7)除空调加湿用汽外,其他的蒸汽凝结水应予悉数回收。

8)锅炉房的位置要求:机房可布置在一层或地下一层,四周避开人员密集场所和重要房间以及主要通道两旁、有二个出入口,其中一个出入口直通室外。锅炉房围护结构为抗爆结构。泄爆面积不小于锅炉间占地面积10%。

4.1.1.6.锅炉燃料供应系统

1)锅炉的燃料以燃气为主,设在地下层、半地下层的锅炉不得以液化石油气作为燃料。

2)若楼内有酒店,则以燃油作为锅炉的备用燃料,燃油为O号柴油。燃油的储存方式为埋地油罐。当总储油量≦150m3时,距超高层建筑物的防火距离

超高层机电工程深化设计方案

*******************************************工程机电工程深化设计方案 二0一二年五月二十四日

目录 第一章机电工程深化设计概述 (3) 一、工程机电设计概况 (3) 二、机电工程深化设计思路分析 (4) 三、机电工程深化设计重难点分析 (5) 第二章编制依据 (6) 第三章机电深化设计实施细则 (7) 一、深化设计流程 (7) 二、深化设计标准 (9) 三、机电深化设计出图流程 (13) 四、利用BIM技术进行综合管线设计 (19) (25)

(26) 第四章机电工程深化设计质量进度保证措施 (28) 一、深化设计进度保证措施 (28) 二、深化设计质量保证措施 (32)

第一章机电工程深化设计概述 一、工程机电设计概况 *******************************************************工程包括电气、给排水、暖通空调、消防等五个专业工程,工程机电系统共包含28个子系统(详见机电工程概况一览表)。根据总包合同规定,给排水、防雷接地工程属总包施工范围,其它机电工程施工方均为专业分包或指定分包,由相应分包单位组织管理施工。 机电工程概况一览表:表1

二、机电工程深化设计思路分析 1、设计图纸深度分析 我司在业主所发机电招标图2012年1月版、机电施工进行图2012年4月版及2012年5月版图纸会审中发现,设计图纸中主干管道、线槽桥架、主电缆等的走向及标高标识不完善,仅指向相应的竖井管道间、专业机房及末端用户,具体位置不明确;末端电气支路和机房详图、竖井管道布置详图都未能标识出来。其所展示的为基本的设计原理和主要设备的布置情况,不能满足现场施工图纸的实际需求。 2、建立基于总包管理的深化设计团队 我司作为本工程的总承包单位,有丰富的大型超高层施工总承包经验,非常清楚深化设计对本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性。我司将全面配合业主单位、设计单位及组织协调相关专业分包单位组建深化设计团队,完成土建综合留洞图和综合机电管线深化图。各专业系统设备机房、细部优化设计工作由各专业单位在总体深化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总包负责其协调工作。通过深化设计来解决原设计图与实际相矛盾的问题,实现业主对功能上和观感上的更进一步要求;

超高层建筑10大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

超高层建筑10大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 根据理论及经验分析,一般在40层(大约150米)左右,是超高层建筑设计的敏感高度(建筑物的超长尺度特性将引起建筑设计概念变化),这种变化促使建筑师必须提出有效设计对策,调整设计观念,应用适宜的建筑技术。 超高层楼宇就像一条竖立起来的街道,存在着安全、内部交通、环境、能源消耗等多种难以妥善解决的问题,越是向高处发展,安全性、耐久性及适用舒适等问题就愈多,对结构、建筑、机电、暖通、电梯等专业的要求就越高。 结构系统难点1 由于超高层建筑结构的特殊性,建筑内部的梁柱将会不可避免的存在,在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异形柱的使用,特别是在超高层住宅户型设计中,充分全面考虑梁柱的影响、规避及利用是设计的难点。 对于结构设计来讲,按照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建筑高度的不同以及拟建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以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设计原则,选择相应的结构体系,一般分为六大类: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框-筒结构体系、筒中筒结构体系、束筒结构体系。 90年代以来,除上述结构体系得到广泛应用外,多筒体结构、带加强层的框架-筒体结构、连体结构、巨型结构、悬挑结构、错层结构等也逐渐在工程中采用。 进入90年代后,由于我国钢材产量的增加,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逐渐采用。如金茂大厦、地王大厦都是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此外,型钢混凝土结构和钢管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中也正在得到广泛应用。高层建筑结构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断提高,从C30逐步向C60及更高的等级发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的梁、板结构中广泛应用。钢材的强度等级也不断提高。 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中除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代号RC)外,还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代号SRC),钢管混凝土结构(代号CFS)和全钢结构(代号S或SS)。 建筑高度100m,柱网为8.4m,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采用框架-剪力墙或框-筒结构体系较为经济合理,这种结构体系的剪力墙或筒体是很好的抗侧力构件,常常承担了大部分的风载和地震荷载产生的水平侧力,总体刚度大,侧移小,且满足玻璃幕墙的外装饰要求。 超高层建筑的楼板和屋盖具有很大的平面刚度,是竖向钢柱与剪力墙或筒体的平面抗侧力构件,同时使钢柱与各竖向构件(剪力墙或筒体)起到变形协调作用。 一般钢结构建筑物的楼板和屋盖,都采用轧制的压型钢板加现浇钢筋混凝土(简称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厚度一般不小于150mm。目前在设计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时没有考虑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与钢梁共同作用。主要是对于板底呈波形的计算原理不甚了解或认为计算繁琐,就按平板计算,这样既不安全又增加了钢梁的用钢量。 如果采用钢梁与钢承混凝土楼板共同作用,简称MST组合梁,只要计算正确,配筋合理,栓钉可靠,则可以节约楼层和屋盖钢梁的用钢量20%左右,而且不需对钢梁进行稳定验算。 垂直交通设计难点2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的设计需平衡采光、节能、易于维护、减少公摊、不同业态核心筒上下统一等多方要求,是建筑设计的难点之一。 高层建筑与其他建筑之间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有一个垂直交通和管道设备集中在一起的、在结构体系中又起着重要作用的“核”。而这个“核”也恰恰在形态构成上举足轻重,决定着高层建筑的空间构成模式。 随着高层建筑建设的发展、高度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在高层建筑的设计过程中,逐渐演化出了中央核心筒式的“内核”空间构成模式。 1.内核式:中央核心筒布局 在建筑处理上,为了争取尽量宽敞的使用空间,希望将电梯、楼梯、设备用房及卫生间、茶炉间等服务用房向平面的中央集中,使功能空间占据最佳的采光位置,力求视线良好、交通便捷。在

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中心城市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第一节绿地系统规划 作为城市总体规划阶段专项规划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工作特性或者说实 质性内容主要应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城市各类绿化用地的规划控制,既在保 证用地数量的同时,形成合理的绿地布局;第二,城市主要的绿地体系的规划, 如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减灾避灾绿地等体系的建立;第三,城市绿化特色的拟 定,既结合城市自然条件和城市性质,针对不同用地的特点推荐不同的植物品种、 配植方式,以形成富有本地特色的城市绿化景观。 III 目标导向:保障城市生产绿地要求、做好重要的防护绿地建设。 、绿地系统规划技术路线 1.目标导向:国际性风景旅游、滨海宜居城市要求下的城市绿地建设目标。 2.问题导向:寻找问题、挖掘资源、实现绿地功能最大化。 目标导向:满足建设国际性生态宜居、旅游城市要求。 I - . ■ k__ JJ L__J J. 奁于liT 道#■吗比老片,忆刊迤i 成甘M 跺爲, ■N 如小辜锻奇蜂址...军T LA L S L 車(i, 4 广4& 问题导向:寻找问题、挖掘资源、尽量做到均衡布局。 ■ J—kLL_J ■ LL__J ■ LB "

(1)绿地结构是否完 整。 城市绿地结构是构成城市绿地系统的基础,也是绿地与城市发展之关系的体现。结构是否合理、完整,直接决定了城市绿地系统的功能性与合理性,否则, 绿地将不能充分发挥其自身的综合效能。 (2)区域内自然资源是否得到有效的保护与利用。 自然资源,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绿地,还包括与城市生态环境有关的一切 自然元素,例如:水系、山林地、自然保护区、湿地、风景名胜资源、农田以及果园等,对这些资源的有效保护,是构建良好城市生态环境的基础, 而对其有序合理的利用,是使之功能最大化的有效手段。 (3)以为居民提供休闲服务为主要目的公园绿地体系是否合理、完 善。 在城市绿地体系中,绿地为居民提供休闲服务是其主要功能之一。这种休闲活动,随着人们活动时间的不同、活动内容的不同、使用交通工具的不同,是由一个自楼间绿地、社区公园、区级公园、市级综合公园、郊野公园直至郊区风景 名胜区这样一个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的休闲绿地体系来承担的。 二、绿地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绿地建设现状概况及分析 1. 2007年中心城市绿地建设总体水平 (1)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的绿地总量及发展特征分析 根据绘制现状图统计,2007年底,整个金州以南城市绿地面积约31.4平方 公里、占城市建设用地的7.8%、人均绿地11.1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面积约29.6 平方公里、人均公共绿地10.5平方米,生产防护绿地1.8平方公里、占城市建 设用地的0.4%。 图表11-1 : 2007年中心城市绿地建设水平统计

超高层机电工程特点难点分析及对策

第一章超高层机电工程特点难点分析及对策 第一节第一节超高层机电特点 一、高科技打造的智能地标 建成后的金融城,不仅是一个城市地平线的地标,还将代表未来的城市精神。见证金融城利用设计理念和技术创新迎接全球城市环境挑战的努力。金融城不仅是地标建筑,也是智慧的高度。 针对如此大量的超高层建筑群上的新技术应用尝试,这是对一个施工单位综合能力的挑战。施工单位必须有较强的学习创新能力、丰富的施工经验,并制定专项、可行的施工技术方案,才能确保新技术应用的施工质量。 为此,我司配制施工管理能力强的项目总承包管理团队,由我司副总经理李晖亲自挂帅来协调管理实施项目管理。首先利用BIM的3D技术在全部建筑结构三维矢量化的基础上就新技术的设备材料加工、进场、吊装及就位安装各个环节进行模拟,尤其是针对本工程设备机房和综合管线、超高层建筑安装等特点作出重点关注,根据碰撞检测结构,调整安装顺序及施工细节;其次配合设备厂家及设计单位,优化各方施工资源,对于高科技技术进行资源倾斜,集中对施工环节的技术难点进行攻关,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以人为本考虑,最大限度地做好系统优化、施工管理及后期调试及服务工作;同时加强施工方案执行的力度,注重对工厂化预制、现场集中组装(装饰化施工)、新技术、新工艺采、设备吊装、样板层(段)等制定专项可行的安装、调试和运行方案;协调配合专业分包单位的指导,制定切实可行的安装、系统联动调试等技术专业配合。 二、铸就尊贵级办公经典 金融城建成之后,将作为金融的总部办公基地,将成为市最高端的金融活动园区城市,体现环保、节能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国际甲级智能化综合办公楼。

金融城建筑群是国际甲级智能化办公楼,对如何提供和谐统一且便捷的办公环境,如何确保天外无音的静谧,如何提供沁人心脾的新鲜气息和游刃有余的室内温度?这些都对我们机电施工提出很高的要求。 我司将秉承“鲁班奖”创优工程的一贯体系及施工步序,首先必须从认识上严格统一,实施的技术标准必须要求高于设计要求,提前将机电标准进行消化,针对公司实际,按质量三级管理模式,将具体的施工质量控制、工序质量控制及工程质量控制要点及步骤,通过小册子等各种形式发放到每个实施及监督人员,实行细节及标准化管理,确保每个工序均有不少于三个人的复核及相关电子记录,形成质量考核追溯系统;其次确保将BIM应用于工程全过程,从系统优化、设备选型订购及物流管理、管线综合及碰撞校核、装饰饰面末端优化布局及效果比对、设备机房综合布置及优化,质量自动对比考核、系统调试及参数获取校核、后期维护运行,从而做到施工前对设计方案就实行最终效果的最终择优比选,将极大地做到方案及效果最优化;其次务必样板先行,我司初步选取6#楼建筑第10及14层作为标准样板层,预计通过土建、机电和装饰集中施工及磨合,明确各自的施工步序、配合步骤及要领,同时对设计效果进行实况的检测,在各方完全达成一致后,进行封样和大规模标准化施工,将集中利用红外定位仪、现场标准模板放样等措施进行规范施工;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是,针对本工程的结构特点,采取BIM与工厂化预制的手段,进行小样定制建模,批量生产,管线进行条形码唯一编码,工厂采用自动焊接、流水线预制加工等工艺,系统现场组装的方式,不但加大了质量的保证程度,同时通过质量追溯制度,明确各方权责利,万一出现质量瑕疵将通过电脑搜索,集中反映出质量隐患区,甚至可以具体到某个点位,如此将最大限度的解决后顾之忧。

浅谈超高层建筑机电安装技术

浅谈超高层建筑机电安装技术 发表时间:2016-07-14T15:30:39.460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8期作者:唐怀林 [导读] 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机电安装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中国华西企业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陕西西安 71002 摘要: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机电安装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机电设备安装质量的好坏与工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息息相关。因此,在机电安装过程中,安装技术人员必须要重视安装质量,确保每一安装环节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重点分析了超高层建筑机电安装技术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重点阐述了相关的解决措施,并分析了机电安装新技术在超高层,目的是为了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从而促进工业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超高层;机电安装;技术 引言:机电安装工程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一般都是作为工程中的子项目来进行管理,并不是作为单独的项目进行管理。随着我国机电安装技术的广泛应用,机电安装的系统越来越复杂,同时对其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机电安装工程是建筑工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不断发展,机电安装工程中的项目管理越来越重要。因此,做好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对节约建筑工程的成本有很大意义。 一、超高层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的特点 机电安装工程的范围很广泛,所涉及到的学科也相当复杂,虽然机电安装工程有其指定特征,但是它的通用性也很强。它是用于工业和民用、公用建筑的机电安装工程。机电安装工程涵盖了机械设备工程、电子工程、自动化、消防、电梯、环保工程等等。它的施工活动从设备采购开始,涉及到安装、调试、生产运行、竣工验收等各个阶段,一直到使用功能正常为止。在机电安装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施工过程有新技术、新工艺等新兴技术。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规模也开始日益扩大,同时对大型工程的装备和技术的要求也相对提高。为了满足工程的施工需求,就要不断更新施工技术与施工设备。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和建筑构筑物相比较,有着明显的不同,主要特点表现在对质量评估方法、工程验收和售后服务手段的区别上。 二、超高层建筑机电设备安装问题 1、没有重视超高层建筑机电设备的质量 超高层建筑对建筑内部的美观度有较高要求,然而机电设备的体积和质量一般比较大。为了达到较高的美观效果而选用体积型号符合审美要求的机电设备,就大幅度降低了机电设备的实用性。超高层建筑中的用户非常多,如果选择性能较低而型号符合审美要求的设备,会造设备运行工况超负荷,最终导致机电设备提前报废,严重时导致设备起火,还会危及到建筑安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超高层建筑中的设备质量。 2、超高层建筑中机电设备的震动大切噪声高 在超高层建筑中的机电设备数量相对较多,其运行当中产生的噪音也非常大,而且机电设备的震动过程中的位移也比较大。通常情况下,空调设备和排水动力系统的产生的噪音比较大,冷却系统机电设备的震动幅度比较大。震动幅度大引发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对机电设备本身有损害,长时间大幅度震动影响设备自身的固定性;二是机电设备的震动会引发相同频率的物品进行共振,这样影响用户正常的物品使用。此外,多台电气设备共同工作,产生的振幅非常大,会对超高层建筑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其原理与部队军人正步走过桥而导致大桥断裂相类似。噪声大引发的问题主要是环境污染中的声音污染,这与当下生态环保的理念相悖,所以也是需要引起高度注意问题。 三、改善对策分析 1、员工素质的培养 将强对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强化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由于施工现场人员众多,必须加强对各个岗位人员的管理,充分发挥各个部门的职能,加强对相关领域人员的技能培训,保证施工操作人员能够正确操作机械设备,并掌握施工过程中所应用的施工工艺,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同时,加强对进场人员的安全技能培训,加强对日常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检查,规范施工现场用电安全,扼杀安全隐患,保证项目施工建设质量。 2、加强防护建设,减少噪音 机电设备安装的过程中,噪音影响较为显著,施工人员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改善这一情况,缓解噪音污染给居民带来的不良影响。通常说来,超高层建筑机电设备安装的噪音影响和振动影响是无法完全规避的。因此,施工单位需要做好相关的措施,减轻噪音影响,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保证生活水平。例如,施工人员在施工中机械设备的选择上,可以选择部分频率较小的机器,放置时注意位置的摆放,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减少噪音和振动,缓解对居民的生活影响。 3、完善验收规范 一是安装质量应该严格遵守施工单位和业主之间的合同标准,同时保证其能达到国家及业内相应标准;二来还应当保证施工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能够仔细完成,避免漏缺造成不利影响;最后在施工完成后,应当在验收工作中,保证设备的使用性能优良;还应当注意在施工完成之后的工作报告数据详尽全面,机电设备能够基本满足消防安全、除尘等多方面要求。在正式的建筑工程机电安装施工技术应用开始之前应当进行相关的教育,同时对工作开展过程中的核心环节以及主导性的政策思想等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在实践的操作过程当中还应当加强新型技术的应用和操作,不断的增强建筑工程机电安装施工技术的水准,同时对相关工作开展过程当中应当重点关注的相关问题和应当实现不断整改的相关层面内容等进行集中性的分析,以真正意义上增强设备的安全控制和安全管理,从根本上避免出现相关类型的不良事故情况,使得建筑工程机电安装施工保养的价值和意义大大增强。 四、超高层建筑机电设备的安装新技术 1、超高层建筑机电设备综合管线深化技术 机电设备综合管线深化技术主要由对电气、通风空调以及弱点设备等相关机电设备的管线安装构成。该新技术以建筑施工设计图为根据,先在计算机上实现对各种管线设备的安装布局,进而制作出超高层建筑机电设备安装管线的综合布局图。一般由几步组成:第一步,绘制格式,与该建筑的设计施工图格式保持一致;第二步,基本安装框架布置;第三步,整体规划安装布局;第四步,制定机电设备安装

绿地集团以超高层战略-提升主业核心竞争力

绿地集团以"超高层战略" 提升主业核心竞争力赢在战略:转型和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引擎 “战略就是下雨打伞”。顺势而为、逆势奋进,绿地始终追求在顺应契合国家战略大背景、大前提下的跨越式发展,始终在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下探索战略制胜之道,凭借先人一步的转型和创新,赢得先机。 绿地集团以先机之势,通过“超高层战略”策略,提升主业核心竞争力。面对城市规模扩容、商务能级提升、公众消费力的升级,绿地集团以品质卓越、功能完备的商务综合体来承载,也随之催化了绿地产品线及商业模式的升级。 从2005年南京绿地紫峰大厦的开建,到如今15栋“绿地中心”在全国版图争相矗立,从浦江之滨的绿地滨江CBD到海外韩国济州健康医疗城项目,绿地以超高层为代表的一系列大型高端城市综合体的出现,不仅意味着产品能级、技术管理水平质的提升,其背后探索出的商业模式是企业更具价值的竞争能力、更为可贵的财富。 从产品层面来看,绿地投建的大型高端城市综合体建设呈现出资源集成高层次、产业提升高能级、开发项目高品质的特点。绿地充分利用地处上海这一国际化大都市所具有的平台优势,充分发挥自身作为“资源集成商”的作用,在规划设计、技术应用、酒店管理等方面均集成国际顶级资源,为项目所在省市引入国际领先的经营和服务理念。同时,绿地还通过招商培育,大力引入金融、商贸、创意、IT、传媒等一流现代服务企业入驻,吸引相关上下游产业以及生产要素在周边集聚,进而形成规模大、层级高、辐射力强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推动所在区域和城市的产业能级提升,这样的产业提升模式正在各地逐步显现效应。 从商业模式来看,绿地在大型城市综合体开发运营过程中,已经探索出一套适应开发规律和自身实际的盈利模式,对不同产品的类型、业态、开发节奏、租售策略进行优化配比,做到中长期投资与短期投资结合,形成现金流平衡与良性循环,从而有效确保风险可控。同时,绿地在行业内超前一步大举进入商业地产领域的先发效应及优势日益显现,商办类产品在房地产销售金额中占比不断攀升,2011年达到近40%,有力支撑了整体业绩的稳定增长。持有型商业规模逐步扩大,自有商业物业已超过300万平方米,在建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目前,绿地已探索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自有商业地产品牌,并于2012年正式发布自主高端酒店品牌——奢华品牌“铂瑞Primus”和商务品牌“铂骊 Qube”。商业运营能力的提升,短期内为房地产主业获取项目、规划创新、营销造势等各环节形成了有力支持,中长期更将以批量落成的大中型综合体为载体,在提升品牌内涵、产品溢价、杠杆效应和提供稳定现金流等方面发挥强大作用,成为助推主业发展的强力引擎。

【设计经验】超高层建筑工程的技术难点及解决办法

超高层建筑工程的技术难点及解决办法超高层建筑就像一条竖立起来的街道,存在着安全、内部交通、环境、能源消耗等多种难以妥善解决的问题,越是向高处发展,安全性、耐久性及适用舒适等问题就愈多,对结构、建筑、机电、暖通、电梯等专业的要求就越高. 难点1——结构系统 由于超高层建筑结构的特殊性,建筑内部的梁柱将会不可避免的存在,在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异形柱的使用,特别是在超高层住宅户型设计中,充分全面考虑梁柱的影响、规避及利用是设计的难点. 对于结构设计来讲,按照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建筑高度的不同以及拟建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以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设计原则,选择相应的结构体系,一般分为六大类: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框-筒结构体系、筒中筒结构体系、束筒结构体系. 90年代以来,除上述结构体系得到广泛应用外,多筒体结构、带加强层的框架-筒体结构、连体结构、巨型结构、悬挑结构、错层结构等也逐渐在工程中采用. 进入90年代后,由于我国钢材产量的增加,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逐渐采用.如金茂大厦、地王大厦都是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此外,型钢混凝土结构和钢管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中也正在得到广泛应用.高层建筑结构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断提高,从C30逐步向C60及更高的等级发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的梁、板结构中广泛应用.钢材的强度等级也不断提高. 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中除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代号RC)外,还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代号SRC),钢管混凝土结构(代号CFS)和全钢结构(代号S或SS).

建筑高度100m,柱网为8.4m,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采用框架-剪力墙或框-筒结构体系较为经济合理,这种结构体系的剪力墙或筒体是很好的抗侧力构件,常常承担了大部分的风载和地震荷载产生的水平侧力,总体刚度大,侧移小,且满足玻璃幕墙的外装饰要求. 超高层建筑的楼板和屋盖具有很大的平面刚度,是竖向钢柱与剪力墙或筒体的平面抗侧力构件,同时使钢柱与各竖向构件(剪力墙或筒体)起到变形协调作用. 一般钢结构建筑物的楼板和屋盖,都采用轧制的压型钢板加现浇钢筋混凝土(简称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厚度一般不小于150mm.目前在设计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时没有考虑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与钢梁共同作用.主要是对于板底呈波形的计算原理不甚了解或认为计算繁琐,就按平板计算,这样既不安全又增加了钢梁的用钢量. 如果采用钢梁与钢承混凝土楼板共同作用,简称MST组合梁,只要计算正确,配筋合理,栓钉可靠,则可以节约楼层和屋盖钢梁的用钢量20%左右,而且不需对钢梁进行稳定验算. 难点2——垂直交通设计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的设计需平衡采光、节能、易于维护、减少公摊、不同业态核心筒上下统一等多方要求,是建筑设计的难点之一. 高层建筑与其他建筑之间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有一个垂直交通和管道设备集中在一起的、在结构体系中又起着重要作用的“核”.而这个“核”也恰恰在形态构成上举足轻重,决定着高层建筑的空间构成模式. 随着高层建筑建设的发展、高度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在高层建筑的设计过程中,逐渐演化出了中央核心筒式的“内核”空间构成模式. 1.内核式:中央核心筒布局 在建筑处理上,为了争取尽量宽敞的使用空间,希望将电梯、楼梯、设备用房及卫生间、茶炉间等服务用房向平面的中央集中,使功能空间占据最佳的采光位置,力求视线良好、交通便捷.在结构方面,随着

苏州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制定生态型绿地系统规划奠定城市可持续发展基础 苏州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贺凤春、匡振鶠 一、前言 城市绿化是现代都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是促进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的协调发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城市绿化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是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内容,所以必须研究和制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相协调的城市绿地系统,加强苏州市绿化建设的科学性和延续性,促进苏州城市发展更上新台阶。 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切合点,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景观,生态可持续发展创造先决条件。 二、苏州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1.苏州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 ①依据山水,构筑五片八园、四楔三带、一环九溪的绿地结构 全市地势靠山濒湖,西高东低,城市位于山水之间。地貌属江南丘陵山地的一部分,由低山丘陵过渡到山麓平原,洪积平原,广积平原。城市西南临太湖,湖区有岛屿。多低山丘陵,近郊有虎丘、何山、狮子山、天平山、灵岩山、七子山;远郊有阳山、邓尉山、穹窿山、清明山、洞庭东、西山。群山海拔高度一般为100-300米,最高峰穹窿山高341米,西山缥缈峰336.6米,东山莫厘峰296.6米。山势浑圆,一般坡度不超过20°25°。城市东部地势低平,多

大小湖泊,有阳澄湖、金鸡湖、独墅湖、黄天荡、石湖、澹台湖,水系网络主要有太湖和三江(吴淞江、娄江、东江),京杭大运河等。古城区地形平坦,河流纵横,为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海拔标高为4.2-4.5米,郊区一般3.8米左右(吴淞高程)。古城内河道纵横密布,宋平江图上河道长82公里,桥325座,至清中期开始逐呈衰落趋势,至清末仅剩河道约55公里,桥241座。民国期间又陆续填没,现今保存着“三横三直”骨干水系,河道35.28公里,桥梁163座,其中古桥约70座,仍为我国河桥最多的城市之一,形成街坊临河而建,居民依水而生“家家户户泊舟航”,“小桥流水人家”的独具特色的江南水乡城市风貌。 根据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充分利用自然河湖水系、自然山体及丰富的人文景观,开辟各类城市绿地,形成五片八园、四楔三带、一环九溪的结构体系,构成环形带状加楔形绿地的点、线、面相结合的“人工山水城中园、自然山水园中城”的城市绿地系统,创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 五片:中心城区分区片、虎丘高新区分区片、相城区分区片、工业园区分区片、吴中区分区片; 八园:东部金鸡湖滨公园、东沙湖公园、西北狮山何山中心公园、横山公园、南部石湖风景名胜公园、澹台湖公园、西北部大白塘公园、北部虎丘风景名胜公园 四楔:东北角的阳澄湖及其周边绿化用地、东南角的独墅湖及其周边绿化用地、西南角的石湖上方山、七子山及其周边绿化用地、西北角的三角嘴湖及其周边绿化用地 三带:沪宁城北交通干线防护林带、城西、城南京杭大运河沿岸防护及景

2020年超高层建筑10大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

作者:非成败 作品编号:92032155GZ5702241547853215475102 时间:2020.12.13 超高层建筑10大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 根据理论及经验分析,一般在40层(大约150米)左右,是超高层建筑设计的敏感高度(建筑物的超长尺度特性将引起建筑设计概念变化),这种变化促使建筑师必须提出有效设计对策,调整设计观念,应用适宜的建筑技术。 超高层楼宇就像一条竖立起来的街道,存在着安全、内部交通、环境、能源消耗等多种难以妥善解决的问题,越是向高处发展,安全性、耐久性及适用舒适等问题就愈多,对结构、建筑、机电、暖通、电梯等专业的要求就越高。 结构系统难点1 由于超高层建筑结构的特殊性,建筑内部的梁柱将会不可避免的存在,在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异形柱的使用,特别是在超高层住宅户型设计中,充分全面考虑梁柱的影响、规避及利用是设计的难点。 对于结构设计来讲,按照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建筑高度的不同以及拟建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以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设计原则,选择相应的结构体系,一般分为六大类: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框-筒结构体系、筒中筒结构体系、束筒结构体系。 90年代以来,除上述结构体系得到广泛应用外,多筒体结构、带加强层的框架-筒体结构、连体结构、巨型结构、悬挑结构、错层结构等也逐渐在工程中采用。 进入90年代后,由于我国钢材产量的增加,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逐渐采用。如金茂大厦、地王大厦都是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此外,型钢混凝土结构和钢管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中也正在得到广泛应用。高层建筑结构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断提高,从C30逐步向C60及更高的等级发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的梁、板结构中广泛应用。钢材的强度等级也不断提高。 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中除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代号RC)外,还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代号SRC),钢管混凝土结构(代号CFS)和全钢结构(代号S或SS)。 建筑高度100m,柱网为8.4m,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采用框架-剪力墙或框-筒结构体系较为经济合理,这种结构体系的剪力墙或筒体是很好的抗侧力构件,常常承担了大部分的风载和地震荷载产生的水平侧力,总体刚度大,侧移小,且满足玻璃幕墙的外装饰要求。 超高层建筑的楼板和屋盖具有很大的平面刚度,是竖向钢柱与剪力墙或筒体的平面抗侧力构件,同时使钢柱与各竖向构件(剪力墙或筒体)起到变形协调作用。 一般钢结构建筑物的楼板和屋盖,都采用轧制的压型钢板加现浇钢筋混凝土(简称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厚度一般不小于150mm。目前在设计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时没有考虑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与钢梁共同作用。主要是对于板底呈波形的计算原理不甚了解或认为计算繁琐,就按平板计算,这样既不安全又增加了钢梁的用钢量。

景观与绿地系统规划

第十章景观与绿地系统规划 一、现状分析及规划原则 (一)现状分析 本规划区跨度较大,景观类型丰富,涉及到山、水、村、城,景观绿地资源还没有形成系统,各种绿化资源之间呈零散、无序的分布状态,景观资源开发处于初级阶段。因此,自然资源和人文有待整合、完善、提升,为休闲旅游服务规划拟通过山体植被规划、道路及河流岸线绿化、景点及建筑群周边绿化,将现有的绿化体系进行梳理,形成系统,为将定军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建设成为生态的、具有竞争力的国际旅游度假区提供保障。 (二)规划原则 1.尊重自然、保护利用原则 景观设计要在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保护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和自然资源,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改善和提高生存与生活环境,创造自然、优美、和谐的景观空间。2.合理布局、满足功能原则 景观的总体设计要服从于区域的总体规划,从空间的性质与功能出发,对不同类型的植物景观进行合理布局,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大多数的植物景观随季节的更替而变化,种植设计要兼顾四季景色,应用较多的植物种类,使园林环境在每一个季节都有代表性或特色景观。 3.远近结合,经济实用原则 植物的生长周期有长有短,设计要充分考虑到植物的近期功能与远期目标,以及随时间的推移所呈现出不同的景观特征。规划区域的开发也有缓有急,景观设计应根据开发的轻重缓急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地进行。发掘更多的乡土树种,包括原生树种或长期栽培适生的地带性树种,以及外来的归化树种,作为栽植的基本树种。为了提高绿化植物的丰富度,可有节制地引进纬度相仿、海拔相近、土壤性质又类似地区的植物。

二、景观系统规划 (一)景观构成 1.绿化景观 整个景区的绿化以现有的山体为基础,尽量保护已有的自然生态系统。以山体、水系、绿带、建筑群落绿化、田园风光等共同形成旅游区的生态绿色网络,且在各景点的植物配置上注重可观赏性。 2. 水景观 规划区内有河流、温泉和湿地三类水景观。静态水体和动态水体结合,形成各具特色的水环境,通过河流的水上游线游客可以游览各个功能区的特色景观。 3. 建筑风貌 为了改善和提高整个度假区的景观环境质量,扩大旅游景观资源,丰富景观资源的内涵和层次,规划区内的建筑设施和景点建设都必须文化背景及整体环境相协调,以汉唐风格为主,建筑物的高度、体量、形式,以及色彩材料等都要和整体环境相协调。 (二)景观结构 1. 景观结构 整体构筑“一核、两带、三廊、多节点”的景观结构。一核由武侯墓和以开发的定军山景区组成,两带分别为滨水城市休闲带和漾河风光带,三廊由从天荡山——勉县城区——定军山——虎头山景观主轴,两大主题廊道:三国文化景观廊道和山水文化廊道构成。

绿地集团超高层机电系统设计导则

绿地集团超高层机电系统设计导则 绿地集团技术标准机电专业/2013-01 绿地集团超高层机电系统设计导则

2013年1月发布2013年1月试行绿地控股集团房地产技术管理产 品研发部

总则 前言 集团战略发展规划逐步向商业化转型,大型商业综合体等公建项目,尤其是超高层建筑,已成为集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国各地事业部在建的大型公建项目中陆续开始涉及超过百米以上的超高层项目。这些超高层项目作为城市和地区的标志性重点工程,如何做好此类项目的相关管理工作意义重大。 在集团大规模、跨区域、快速开发超高层综合体项目的前提下,同样的问题不断出现在各地不同的项目上,开发经验的积累与传承变得异常重要,标准化成为当务之急。本设计导则正是在此背景下,在总结绿地自身开发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其它地产公司经验以及超高层建筑的相关规划设计特点,编制本设计导则。本设计导则经过绿地集团机电专家委员会全体委员讨论通过。 在超高层建筑中,机电系统的合理设置至关重要。本设计导则阐述了在进行此类项目机电设计时可供选择参考的设计指标及系统设置,各地区公司可根据本导则的建议为原则,结合各项目实际状况适度调整并确定机电设计要求,最终做到本集团内所有超高层项目在机电系统设计要求方面的可识别性。 本设计导则适用的超高层项目是指绿地集团开发的建筑高度在100m以上,具有办公、公寓、酒店等业态的建筑综合体项目。其它100m以下的高层单体建筑(如办公类、公寓类、酒店类)亦可参考本设计导则中的具体各条款适用项作为设计指引。 集团开发的超高层项目,有关机电系统以本设计导则为指导,并结合当地市政条件、地方规范/要求确定。 主编单位:绿地控股集团技术管理产品研发部机电管理中心 参编单位: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博易基业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徐燕廖志军郭浩李志宏钱伟张珩 修订单位:绿地控股集团机电专家委员会 栢诚(亚洲)有限公司

浅谈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性问题88

浅谈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性问题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超高层建筑在我国现代建筑中越 来越多,同时,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超高层建筑结构设 计是现代高层建筑建设的核心,但是,我国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方面还存在很多 问题。因此,研究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性问题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本文 介绍了高层建筑结构的特点,阐述了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选择的原则,提出了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问题及对策,最后介绍了超高层建筑结构的基础设计。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关键性问题 引言:目前,随着我国社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受到 人们的关注,并且超高层建筑在我国城市建设中的地位也不断备受重视。由于超 高层建筑是一个复杂和系统化的过工程,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不仅要具有一定 的安全性,还应该保证超高层设计的结构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因此,建筑施 工单位应该注重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一些关键性问题,从而提高超高层建筑 施工的质量。 正文 一、高层建筑结构的特点 超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不仅要保证超高层建筑能够承受水平方向的荷载,还 应该保证超高层建筑能够承受垂直方向的荷载。在实际进行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时,外界因素产生的水平方向的荷载是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应该主要考虑的因素。 随着我国城市超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加,因此,超高层建筑的结构会直接影响 超高层建筑的舒适性。但是,超高层建筑的结构不仅能够影响住房的舒适性,还 能影响超高层建筑的质量。 因此,在进行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时,首先首先应该将超高层建筑的承载 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所以,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核心就是对其抗压力的设计。 二、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选择 2.1超高层结构体系分类 由于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不同,可以将超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主要包括混 凝土的设计、钢结构与钢组合结构的设计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等。目前,我 国的超高层建筑大多都是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的结构主要包括 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和伸臂结构及悬挂结构等。 2.2 超高层建筑体系选用原则 在进行超高层建筑体系的选用时,应该按照合理、经济和安全等原则选择最 为合适的超高层建筑体系。当然,超高层建筑体系的选择还需要以建筑物的要求、建筑物的高度和建筑施工的环境等为依据。同时,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还应该具有 较好的承受压力的能力。 2.3 超高层的结构材料分析 目前,钢筋混凝土料是超高层建筑建设过程中使用最广的材料,当然,钢筋 混凝土材料的选用应该以超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要求为依据,从而较好地发挥钢 筋混凝土材料的性能。由于钢筋混凝土材料具有耐久性和结构刚度大、耐火性较好、维护费用低等优点,因而钢筋混凝土材料被广泛使用于建筑领域。但是,应 该注意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厚度问题,从而更加合理地选择钢筋混凝土的材质。 2.4 超高层结构体系选择 超高层建筑物结构体系的选择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框架结构体系。框

成都绿地蜀峰468超高层项目鲁班BIM应用介绍

成都绿地中心蜀峰468超高层项目BIM综合管理应用 鲁班大学BIM技术培训专家 成都绿地中心蜀峰468超高层项目位于成都东部新城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核心区域,项目总建筑面积454428平米,主体结构采用核心筒加外伸臂巨型斜撑框架的结构体系,本项目主要包括超高层塔楼、高层裙楼构成,其中主塔楼包括天际会所、酒店、行政公馆、办公等,地下5层,地上101层,建筑高度468米,为西南地区地标建筑。 二、项目重难点分析 施工组织管理:工程总高度468米,面临施工进度管理、现场平面管理、安全防护管理、垂直运输管理等诸多难题。深基坑工程:工程项目基坑深度27.7米,土方开挖庞大,基坑支护复杂。巨型斜撑框架体:外围型钢混凝土柱倾斜87度,无法使用常规施工工艺。异型幕墙安装:外墙整体立面为幕墙拼接,形状多变,加工及安装难度大。机电安装工程:结构空间有限,机电管线密集,可利用空间小。 三、实施体系 BIM参建单位:项目与业主方牵头联合参建单位组建项目BIM中心,以确保项目各参建方将BIM成果有效落实。组织架构:建立以BIM为中心的管理机制,各参建方参与,在设计、施工过程中进行重难点分析,各参建方的信息共享质量安全信息化。 四、BIM技术应用介绍 1.建筑结构BIM应用: 模型创建及图纸审查:对项目特点选用对应专业的国内外主流建模软件,模型精度达LOD300以上,所有模型在BIM云平台进行无缝整合,通过BIM审查建筑结构累计审查图纸问题共计900余项,设计方及各参建方保持密切协作均得到有效解决,大大降低项目设计风险。

基坑土方开挖模拟:项目基坑深度27.1米,面积相当于四个标准足球场,局部基坑多级放坡、形状多变,通过BIM技术提前模拟开挖土方,由软件直接生成开挖平面图,为项目组织开挖提供技术保障。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模拟:筏板混凝土连续浇筑长达93小时,共浇筑2.8万方,为保证现场有序浇筑,通过BIM技术提前模拟运输路线及浇筑分区。 复杂节点优化:项目梁、柱节点钢筋排布复杂,钢筋、钢构穿插施工,焊接工作量大,为节约工期利用BIM技术对159处节点进行深化,指导现场施工绑扎。 顶模系统安装模拟:根据超高层结构特点项目,采用整体式顶升钢平台体系,模板、挂架钢平台整体顶升,并通过BIM技术对顶升钢平台平面布置、顶升顺序、顶升系统安装顺序进行模拟,主塔楼吊装采用廻转式多吊机基座系统,由钢平台系统、廻转驱动系统、支承顶升系统组成,钢平台上布置三台塔吊保证现场垂直运输,根据工程结构特点及场地情况利用BIM技术对塔机安装过程进行模拟,择优选择最佳安装方案, 幕墙BIM应用:主塔楼幕墙面积约9.5万平方米,外立面为冰川造型,曲折多变,利用BIM 技术对异形幕墙进行参数化建模深化设计,为加工制造、施工安装提供基础数据。 钢结构BIM应用:工程外围型钢柱随矩形柱变形,结构形式与内外伸缩,连接节点变化多样,BIM中心采用Tekla进行参数化建模,由钢构专业人员深化设计,钢构车间数字化加工生产。 2.机电安装BIM应用: 机电模型建立与图纸审查:机电各专业均完成BIM模型的建立,其建模精度达LOD350,审核发现机电图纸问题多达600余项,确保现场施工质量。 机电深化管理:BIM深化需要各单位的协同及监督,项目通过完善的管理体系确保深化的高效性。

超高层建筑设计难点

超高层建筑设计难点 难点1——结构系统 由于超高层建筑结构的特殊性,建筑内部的梁柱将会不可避免的存在,在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异型柱的使用,办公场所及会所等设计中,充分全面考虑梁柱的影响、规避及利用是设计的难点 难点2——消防 消防难点:超高层建筑由于其特殊的构造和功能要求,致使其内部火灾荷载大,火势蔓延迅速,人员疏散困难,救援难度大,形成重大火灾的隐患大。消防设计要点:防火—控火—耐火 超高层建筑防火的主要技术措施。 防火,建筑工程中使用防火材料、防火构件、防火配件,装修工程中采用不燃、难燃性建筑材料,易燃易爆场所强化通风,设置防爆电气,使用不发火地面等。 控火,一是把火灾控制在初始阶段,包括安装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系统,进行早期探测和初期扑救;二是把火灾控制在较小范围,在建筑物平面和竖向划分防火分区和防烟分区,在建筑物之间留有适当防火安全距离,切断火灾蔓延途径,减小成灾面积,便于实施救援。难点3——垂直交通设计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的设计需平衡采光、节能、易于维护、减少公摊、不同业态核心通上下统一等多方要求,是建筑设计的难点之一。往往需通过多方案论证比较,找寻最优化方案。

高层建筑与其它建筑之间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有一个垂直交通和管道设备集中在一起的、在结构体系中又起着重要作用的“核”(Core)。而这个“核”也恰恰在形态构成上举足轻重,决定着高层建筑的空间构成模式。 随着高层建筑建设的发展、高度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在高层建筑的设计过程中,逐渐演化出了中央核心筒式的“内核”空间构成模式。在建筑处理上,为了争取尽量宽敞的使用空间,希望将电梯、楼梯、设备用房及卫生间、茶炉间等服务用房向平面的中央集中,使功能空间占据最佳的采光位置,力求视线良好、交通便捷。在结构方面,随着筒体结构概念的出现、高度的增加,也希望能有一个刚度更强的筒来承受剪力和抗扭。在建筑的中央部分,有意识地利用那些功能较为固定的服务用房的围护结构,形成中央核心筒,而筒体处于几何位置中心,还可以使建筑的质量重心、刚度中心和型体核心三心重合,更加有利于结构受力和抗震。这种“内核”空间构成模式,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以其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和造价相对低廉的优势,很快便成为高层建筑中最为流行的空间布局形式。当然,除了中央核心筒式的“内核”布置方式之外,高层建筑还有其它的布局方式,如“外核式布局”和“多核式布局”等等。尽管中央核心筒式布局的筒体周围的房间需要人工采光和机械通风,总会多少给人带来不适感,但是一直以前,“内核”式的布局形式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内核”式的布局形式及其变种不仅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而且,大多数著名的超高层写字楼建筑也都采用这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