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戏曲]百年越剧知识竞赛80题(二)
(文学常识)戏曲知识竞赛试题及详细答案与解析

戏曲知识竞赛试题及详细答案与解析文学常识第一关:梨园长廊通关战1.元曲在元代被称作()。
A.新诗B.新词C.新曲D.新乐府2.《墙头马上》的作者是()。
A.马致远B.郑光祖C.石君宝D.白朴3.李翠莲这个人物出自()。
A.话本B.诸宫调C.传奇D.杂剧4.“临川四梦”指的是()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四部写有梦境的戏剧作品。
A.马致远B.郑光祖C.汤显祖D.王实甫5.被后人称为“南曲之宗”的作品是()。
A.《荆钗记》B.《琵琶记》C.《拜月记》D.《杀狗记》第二关:梨园百花争艳战6.“生旦净末丑”是京剧的行当,其中“净”是()。
A.男角B.女角C.没有性别限制7.《浣纱记》唱词中表达了范蠡、西施归隐之念的是()。
A.山深地僻,花飞鸟啼,伤心过处,双双蹙着翠眉。
B.君恰妇,妾又行,做浮花浪蕊。
C.谁知道戈挽斜晖,龙起春雷,风卷潮回,地转天随。
D.伴浮欧溪头沙嘴,学冥鸿寻双逐对。
8.《霸王别姬》是京剧中的名段,“虞姬”这一角色在京剧中属于()。
A.花旦B.青衣C.花衫9.越剧前身是流行于()一带的说唱形式“落地唱书“。
A.浙江绍兴B.浙江嵊县C.浙江嘉兴D.浙江杭州10.下面京剧作品中故事背景不属于宋代的是()。
A.《挑滑车》B.《宇宙锋》C.《三岔口》D.《四郎探母》第三关:梨园教主争夺战11.京剧艺术在上海的发展,形成了海派京剧,海派京剧更符合都市人的欣赏口味,()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A.梅兰芳B.周信芳C.孟小冬12.昆曲起源于元朝末年的江苏昆山地区,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由于曲高和寡,昆曲自清乾隆年间开始逐渐走向衰落。
____年,浙江昆剧团改编演出的《十五贯》在全国范围内造成很大影响,被周恩来称为“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
近年来,著名作家()携青春版昆曲《牡丹亭》赴世界各地演出,所到之处再掀一股昆曲热潮。
A.俞振飞B.白先勇C.王瑾13.上世纪20年代起,以梅兰芳为代表的旦角演员开始在京剧舞台上脱颖而出,并由此改变了京剧惯以“生行”为主的传统演出格局。
越剧基本知识.

NSL 越剧基础知识一、音、谱:1、五音为:宫音、商音、角音、徵音、羽音。
2、古乐五音:宫 = 1,商 = 2、角 =3、徵 = 5、羽 = 6 ,没有4、7半音3、工尺谱音:合、四、乙、上、尺、工、凡、六、五、亿4、对简谱音:低5 低6 低7 1 2 3 4 5 6 7二、越剧音乐调名:( 越胡定音高D :A )1、《四工调》定音是1= F,越胡定弦6—3 。
也就是工尺谱的:四—工,所以叫作为“四工调”。
2、《六字调》定音是1= C,胡越定弦2—6。
以6.3弦的“5”音,也就是工尺谱的“六”音作为“宫”音即“1”,所以叫“六字调”。
它主要是男腔调音。
越剧称四工调的反调,四工调的内弦音作六字调的外弦音。
3、《尺调》定音1= G。
胡越定弦5—2。
一是以6.3弦的“2”音,就是工尺谱的“尺”音作“宫”音即“1”所以叫“尺调”。
二是越胡定弦5—2也就是工尺谱的:合—尺,简称尺调4、《正宫调》《弦下调》定音是1= D。
胡越定弦1—5。
一是:以6.3弦的“6”音,也就是工尺谱的“五”音作为“宫”音即“1”,所以叫“五字调”(同名也叫正宫调)。
二是:越胡定弦1—5 因胡琴最低音为“宫”音即“1”音,所以也叫正宫调。
三是:因越剧在演唱低音5、6、7形成唱腔低,胡琴没有5、6、7低音区,以中音5、6、7演奏,演唱音比伴奏音低八度,所以叫“弦下调”越剧称尺调的反调,尺调的内弦音作正宫调的外弦音。
三、越剧起腔落音:“起腔”亦称“叫头”〔尺调〕产生前,是为招呼乐队起奏,如“走呀!”“夫人呀!”〔尺调〕产生后,〔起腔〕逐渐用于表现剧中人的思想感情,一般起腔尾音落3音,表示开心。
一般起腔尾音落1音,表示责怪猜疑。
四、越剧唱句落音:唱句落音分为二句式和四句式两种。
通过这两个对置式腔句的反复,作叙事性唱调。
1、四工调、尺调唱句落音:两句体落音:一般有上句落音分别为2,6音。
下句落音为1,5两种。
其中叠板(俗称幢板)部分上句落6,下句落5。
越剧基础知识题库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越剧基础知识题库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越剧起源于()A. 浙江绍兴B. 浙江嵊州C. 浙江杭州D. 浙江宁波答案:B解析:越剧起源于浙江嵊州。
2. 越剧的唱腔特点是()A. 高亢激昂B. 委婉细腻C. 粗犷豪放D. 活泼欢快答案:B解析:越剧唱腔委婉细腻。
3. 以下哪一位不是越剧著名演员()A. 袁雪芬B. 梅兰芳C. 范瑞娟D. 徐玉兰答案:B解析:梅兰芳是京剧大师,不是越剧演员。
4. 越剧的主要伴奏乐器是()A. 二胡B. 琵琶C. 笛子D. 鼓板答案:A解析:二胡是越剧的主要伴奏乐器之一。
5.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梁山伯的角色行当是()A. 小生B. 老生C. 花旦D. 青衣答案:A解析:梁山伯在越剧中通常由小生扮演。
6. 越剧《红楼梦》中,贾宝玉的角色行当是()A. 小生B. 老生C. 花旦D. 武生答案:A解析:贾宝玉在越剧中属于小生行当。
7. 以下哪部作品不是越剧经典剧目()A. 《西厢记》B. 《窦娥冤》C. 《祥林嫂》D. 《碧玉簪》答案:B解析:《窦娥冤》一般是杂剧作品,不是越剧经典剧目。
8. 越剧的表演形式注重()A. 武打动作B. 舞蹈身段C. 面部表情D. 唱功技巧答案:B解析:越剧表演形式注重舞蹈身段。
9. 越剧发展史上的“新越剧”时期是在()A. 20 世纪20 年代B. 20 世纪40 年代C. 20 世纪60 年代D. 20 世纪80 年代答案:B解析:20 世纪40 年代越剧进入“新越剧”时期。
10. 越剧的服装特点是()A. 华丽鲜艳B. 简约素雅C. 厚重古朴D. 夸张奇特答案:A解析:越剧服装通常华丽鲜艳。
11. 以下哪一位越剧演员以饰演花旦著称()A. 尹桂芳B. 傅全香C. 陆锦花D. 毕春芳答案:B解析:傅全香以饰演花旦闻名。
12. 越剧的发源地嵊州在()省A. 江苏B. 浙江C. 安徽D. 福建答案:B解析:嵊州在浙江省。
13. 越剧的流派众多,以下不属于越剧流派的是()A. 麒派B. 袁派C. 范派D. 尹派答案:A解析:麒派是京剧流派,不是越剧流派。
【精品】2021年戏曲、曲艺知识竞赛试题含答案

2021年戏曲、曲艺知识竞赛试题含答案一、填空题1、中国曲艺是由古代民间的口头文学和歌唱技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2、相声起源于北京,流行于全国各地。
在相声形成过程中广泛吸取口技、说书等艺术之长,寓庄于谐。
3、相声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艺术手段。
4、曲艺双簧是两个演员,一人用形体表演,一人用声音说唱,合二为一,以假作真。
5、曲艺中的双簧,多由相声演员兼演。
由甲,乙二人表演。
甲化妆在前,模拟动作口形,称“前脸儿”。
乙在后说唱称“后背”。
6、广义的小品包含很为广泛,狭义的小品泛指较短的关于说和演的艺术,它的基本要求是语言清晰,形态自然。
7、小品中最为代表的是喜剧小品。
8、数来宝又名顺口溜,溜口撤,练子嘴,流行于中国南北各地。
9、京韵大鼓基本腔调有平腔,高腔,落腔,甩腔,起伏腔。
10、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
11、扬州评话又叫扬州评词,是以扬州方言说表的古老曲种。
12、“快板”这一名称出现较晚,早年叫“数来宝”。
13、快板艺术灵活多样,丰富多彩。
从表现形式看,有一个人说的快板书,两个人说的“数来宝”和三个人以上的“快板群”。
14、福州评话是以福州方音讲述并有徒歌体唱调穿插吟唱的独特说书形式。
15、喜剧稍晚于悲剧,出现于公元前6世纪—前5世纪左右的希腊。
它的审美机理是源自于笑。
16、正剧也曾被称为悲喜剧,是一种同时杂着悲剧和喜剧因素的剧种。
17、西方戏剧起源于古代希腊。
18、埃斯库罗斯是真正的希腊悲剧的创始人。
19、南戏又称“温州杂剧”,“戏文”等。
20、戏曲各行脚色在表演时往往手持扇子,舞弄扇子的功夫和技巧称扇子功。
21、相声表演中的两位演员分别是捧哏和逗哏。
22、京剧的四大名旦是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
23戏剧的“四功五法”指的是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
24、福建五大剧种指的是闽剧、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歌仔戏(芗剧)。
25、芳华越剧团的创始人是尹桂芳。
戏曲唱腔基础知识题库100道及答案(完整版)

戏曲唱腔基础知识题库100道及答案(完整版)1. 京剧的主要唱腔是()A. 西皮和二黄B. 高腔C. 昆腔D. 梆子腔答案:A2. 以下哪种不是昆曲的唱腔特点()A. 字少腔多B. 节奏缓慢C. 旋律激昂D. 婉转细腻答案:C3. 豫剧的唱腔风格通常是()A. 高亢激昂B. 委婉深沉C. 清新秀丽D. 诙谐幽默答案:A4. 黄梅戏的唱腔以()为主。
A. 高腔B. 平词C. 花腔D. 吹腔答案:C5. 评剧的唱腔属于()A. 板腔体B. 曲牌体C. 综合体D. 歌谣体答案:A6. 越剧的唱腔特点是()A. 刚劲有力B. 优美抒情C. 粗犷豪放D. 诙谐风趣答案:B7. 川剧的高腔具有()的特点。
A. 一唱众和B. 字正腔圆C. 节奏明快D. 以上都是答案:D8. 戏曲唱腔中的“板眼”指的是()A. 节奏B. 旋律C. 歌词D. 表演动作答案:A9. 京剧西皮唱腔的节奏特点通常是()A. 紧凑B. 舒缓C. 平稳D. 自由答案:A10. 二黄唱腔在情绪表达上多为()A. 欢快B. 悲伤C. 愤怒D. 喜悦答案:B11. 以下哪种不是戏曲唱腔的发声方法()A. 真声B. 假声C. 混合声D. 美声答案:D12. 戏曲唱腔中的“拖腔”作用是()A. 强调情感B. 增加旋律性C. 延长节奏D. 以上都是答案:D13. 昆曲中的“水磨腔”特点是()A. 细腻婉转B. 豪放粗犷C. 快速激烈D. 简洁明快答案:A14. 豫剧《花木兰》中的经典唱段常运用的唱腔是()A. 二八板B. 流水板C. 慢板D. 以上都是答案:D15. 黄梅戏《女驸马》中的唱腔多为()A. 花腔B. 平词C. 彩腔D. 以上都是答案:D16. 评剧《刘巧儿》中的唱腔以()为主。
A. 慢板B. 快板C. 反调D. 正调答案:D17.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十八相送”运用的唱腔是()A. 尺调B. 弦下调C. 四工调D. 以上都是答案:D18. 川剧唱腔中的“帮腔”由()演唱。
戏曲知识竞赛

戏曲知识竞赛一、填空:1、及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合称为世界三大戏曲剧是______________2、中国戏曲源远流长。
起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滑稽戏、参军戏等形式;萌芽期在先秦,形成期在唐代,发展期在宋金,成熟期_________,繁荣期在_________;我国最早的表演艺术是______。
3、我国的戏曲剧种大约有______种,享有“中国戏曲之母”“百戏之祖”雅称的是______,享有“东方歌剧”盛誉的是______。
4、我国戏曲的“四功”(表现人物的艺术手段)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行当”(角色)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法”(戏曲表演艺术的技术手法)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戏曲表现生活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中国戏曲的总体特点一言以蔽之:“______________”(清末学者王国维语)。
5、皮影戏中的皮影人一般是用_______(材料)制成的.6、中国的三大国粹是______、______、______。
7、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是我国的______(剧种),它发源于江苏______,其代表作是被誉为传唱400年的“浪漫爱情神话”《牡丹亭》,最著名的一折戏叫“___________”。
1994年,前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之子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曾组织两岸三地的艺术家们携手打造了"青春版”的《牡丹亭》在世界巡演,引起轰动,被赞誉为:“这是我有生见过的最美的艺术,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演员”。
8、代表我国戏剧创作最高水准的奖项是:“______________”,代表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最高奖是“______________”。
9、流行于云贵川一带的剧种是______,它及其他剧种不同的地方在于它的______,它最有名的绝活是______;发源于浙江嵊县〈绍兴〉的剧种是___________,它最著名的剧目有《_________》《_________》;起源于湖北黄梅县、发展并成名于安徽安庆一带的剧种是_________,它曲调悠扬委婉,优美动人,具有芬芳的泥土气息,著名剧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陕西省地方戏,也叫"陕西梆子",是最早的梆子腔,约形成于明代中期,其表演粗犷质朴,唱腔高亢激越,其声如吼,善于表现悲剧情节;“_________”又称“河南梆子”,代表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等;山西梆子又称“_________”;花鼓戏流行于_________省,著名歌唱家李谷一就曾经是花鼓戏演员;“_________”是苏州评话和弹词两种表演形式的统称……10、京剧“四大名旦”是“梅尚程荀”,他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戏曲知识试题及答案解析

戏曲知识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中国戏曲的四大传统戏曲剧种是京剧、越剧、黄梅戏和()。
A.评剧B.豫剧C.秦腔D.川剧答案:A解析:中国戏曲的四大传统戏曲剧种是京剧、越剧、黄梅戏和评剧。
这四种戏曲剧种在我国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代表性。
2. 以下不属于戏曲表演的“四功”的是()。
A.唱B.做C.念D.打篮球解析:戏曲表演的“四功”指的是唱、做、念、打。
这四项是戏曲表演的基本功,而“打篮球”显然不属于戏曲表演的范畴。
3. 中国戏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时期。
A.春秋战国B.秦汉C.唐宋D.元明清答案:A解析:中国戏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民间的歌舞、说唱等表演艺术逐渐形成了戏曲的雏形。
4. 以下哪个剧种被称为“国剧”()。
A.京剧B.越剧C.黄梅戏D.评剧解析:京剧被称为“国剧”,因为它在我国戏曲剧种中具有最高的艺术地位和历史地位,被誉为“戏曲之冠”。
5. 戏曲表演中的“生、旦、净、末、丑”指的是()。
A.角色类型B.表演技巧C.乐器种类D.戏曲剧本结构答案:A解析:戏曲表演中的“生、旦、净、末、丑”是指戏曲中的角色类型。
生角指的是男性正面角色,旦角指的是女性正面角色,净角指的是男性负面角色,末角指的是男性配角,丑角指的是喜剧角色。
二、填空题1. 中国戏曲的四大传统戏曲剧种是京剧、越剧、黄梅戏和______。
答案:评剧解析:中国戏曲的四大传统戏曲剧种是京剧、越剧、黄梅戏和评剧。
这四种戏曲剧种在我国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代表性。
2. 戏曲表演的“四功”指的是唱、做、念、______。
答案:打解析:戏曲表演的“四功”指的是唱、做、念、打。
这四项是戏曲表演的基本功,其中“打”指的是戏曲中的武打动作。
3. 我国第一部完整的戏曲剧本《西厢记》创作于______时期。
答案:元代解析:我国第一部完整的戏曲剧本《西厢记》创作于元代。
该剧由王实甫根据唐代传奇小说《会真记》改编而成,是我国古代戏曲的瑰宝之一。
戏曲知识试题及答案解析

戏曲知识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以下哪个是中国四大名剧之一?A.《哈姆雷特》B.《罗密欧与朱丽叶》C.《白蛇传》D.《罗生门》答案:C.《白蛇传》解析:中国四大名剧包括《红楼梦》、《西游记》、《白蛇传》和《长生殿》,分别出自不同的文学和文化背景。
2.京剧中的“花脸”角色通常是什么性格?A.善良正直B.聪明机智C.忠勇正直D.勇猛果敢答案:D.勇猛果敢解析:京剧中的“花脸”角色通常是英雄、豪杰,他们的性格特点是勇猛果敢,形象上有鲜艳的脸谱。
3.以下哪个戏曲种类以唱腔为主?A.昆曲B.越剧C.粤剧D.河北梆子答案:A.昆曲解析:昆曲是中国戏曲的一种,以唱腔为主要表现形式,唱腔婉转动听,音调丰富多变。
4.京剧的四大旦角分别是指什么?A.老旦、小生、花旦、丑角B.老旦、小旦、净角、花旦C.老生、小生、净角、花旦D.老生、小生、花旦、丑角答案:D.老生、小生、花旦、丑角解析:京剧的四大旦角分别是老生、小生、花旦和丑角,代表着京剧中不同性别和角色类型的演员。
5.以下哪个剧种不属于中国的传统戏曲?A.京剧B.豫剧C.梅花琴书D.黄梅戏答案:C.梅花琴书解析:梅花琴书是一种以弹唱为主的音乐曲艺形式,与中国戏曲不同,在表演方式、剧本结构等方面有所区别。
二、判断题1.评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一种。
答案:正确解析:评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一种,起源于北方,以独特的曲调和快节奏的唱腔形式著称。
2.越剧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种戏曲剧种。
答案:错误解析:越剧是中国东南地区的一种戏曲剧种,源于浙江、上海和江苏一带,以婉转柔美的唱腔和精湛的表演技巧而闻名。
3.《白蛇传》是昆曲的代表作品之一。
答案:错误解析:《白蛇传》是中国戏曲中的一部经典剧目,但不是昆曲的代表作品,而是以豫剧形式广为流传。
三、简答题1.请简要介绍一下京剧的发展历史。
答案: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的重要剧种之一,起源于北京,兴盛于清朝时期。
它以唱、念、做、打为基本表演技巧,结合了歌唱、舞蹈、演说和武功等元素,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剧戏曲]百年越剧知识竞赛80题(二)31.中共中央领导人首次接触越剧的,是1946年9月15日,来沪参加国共和谈的中共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去明星大戏院观看雪声剧团演出的《凄凉辽宫月》。
事后指示中共上海地下党要关心越剧界,引导越剧演员走向进步,并作了部署。
32.第一位上银幕演电影的越剧演员,是1947年袁雪芬在故事影片《鸡鸣早看天》中扮演大嫂一角。
33.越剧第一部拍电影的戏,是1948年2月在中电二厂摄影棚拍摄的越剧戏曲影片《祥林嫂》。
演员是原雪声剧团演出时的原班人马,南薇导演,启明公司拍摄。
《祥林嫂》是第一部拍摄的越剧电影。
同年9月18日,在国际、大上海等5家影院同时上映,由袁雪芬、范瑞娟主演。
34.越剧界第一位担任全国政协代表的,是1949年9月中旬,袁雪芬作为戏曲界特邀代表(另有梅兰芳、周信芳、程砚秋),去北京参加9月21日开幕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参加讨论共同纲领,商量国家大事。
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出席开国大典。
35.第一个国营剧团,是1950年2月15日成立的上海越剧实验剧团(4月12日改为华东越剧实验剧团)。
36.第一次形成〔男调〕的,是1949年在《相思树》的排演过程中,袁雪芬与作曲刘如曾合作,创造了新型的〔男调〕,从此越剧多了一个常用调式。
37.越剧专业剧团第一次跨过长江北上演出,是1949年11月下旬由焦月娥、谢素云、屠笑飞组成30余人的班子,应天津方面邀请,以“上海新生剧团绍兴越剧”的名义,到天津劝业场4楼天华景戏院演出。
38.第一部彩色越剧影片,是1949年冬拍摄完成并公映的16毫米彩色越剧戏曲片折子戏《越剧精华》(《双看相》、《楼台会》、《卖婆记》、《贩马记》);1950年初拍摄完成并公映的16毫米彩色越剧戏曲片《相思树》由袁雪芬等主演的;1953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了新中国第一部35毫米彩色片影片(舞台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由袁雪芬、范瑞娟、张桂凤主演。
该片于第二年正式公演。
(答对其中任何一部影片均为正确,因可从各个方面的因素作为“第一部”)。
39.首次进国家机关——中南海怀仁堂演出的越剧剧目,是1950年8月,东山越艺社应文化部艺术事业管理局之邀,赴北京演出,公演剧目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祝福》。
周恩来总理观看演出后,邀请范瑞娟、傅全香、南薇、陈鹏到家作客,有田汉、许广平和孙维世姐妹俩作陪。
其后,《梁山伯与祝英台》一剧,进中南海怀仁堂演出,这不仅是越剧第一次进入党和国家领导机关所在地——中南海怀仁堂演出,也是毛主席第一次观赏越剧。
40.越剧演员第一个出国访问的,是1950年10月30日袁雪芬参加中国代表团赴波兰,出席在华沙召开的第二届世界和平大会。
接着又赴奥地利列席世界青年理事会。
后又参加中国青年访苏团,在苏联莫斯科、列宁格勒、乌克兰顿巴斯等地的工矿、农村、文艺界参观访问了两个多月。
这是越剧演员第一次出国访问。
41.第一次保家卫国义演,1951年8月10日~9月中旬,上海越剧界为响应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六一”号召捐献“越剧号”飞机,在大众剧场举行联合大义演。
参演剧目有《杏花村》、《梁祝哀史》及传统剧折子戏等。
捐献总数逾11亿(旧币),受到上海市文艺界抗美援朝支会致函表扬。
42.首次越剧团参军,是1952年7月25日,玉兰剧团40余人离沪赴京参加中央人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文工团,成为该文工团的越剧队。
参军后首次排演的剧目为《梁山伯与祝英台》,接着排演《西厢记》参加全国戏曲汇演。
43.首次获国家颁发文化艺术类最高奖项的越剧演员,是1952年10月6日起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
袁雪芬获汇演最高奖——荣誉奖(同获该奖项的还有梅兰芳、周信芳、程砚秋、盖叫天、王瑶卿、常香玉),这是越剧演员首次获得全国大奖。
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获演员一等奖。
44.首次招待外国贵宾越剧剧目,是1952年冬,《白蛇传》在北京怀仁堂招待蒙古共和国领导人泽登巴尔,毛主席陪同观看,这是越剧第一次招待外国贵宾。
45.首次赴国外战场慰问的越剧团,是1953年4月24日下午,由徐玉兰、王文娟为主要演员的总政治部文工团越剧队,乘志愿军的卡车到达朝鲜。
对志愿军战士进行慰问演出。
剧团5月28日进开城,于7月1日正式命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停战谈判代表团政治部越剧队”。
在开城,越剧队为当地老百姓演出《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反映强烈。
越剧队在朝期间亲历了俘虏遣返工作,于12月24日返回祖国。
46.第一个实行男女合演的越剧团,是 1953年9月正式成立的浙江越剧团,该团分为两个队,其中一队是女子越剧队,二队是男女合演越剧队,这也是新中国诞生后第一个实行男女合演的越剧团。
其前身为1949年12月成立的浙江省文工团第四队(越剧队)实行男女合演,排演了《王秀鸾》等现代剧。
47.新中国第一部在国外放映的戏曲艺术电影,是1954年5月20日,周恩来总理在参加日内瓦会议期间,指示中国代表团新闻处放映彩色越剧艺术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招待各国新闻记者,当晚,影片在日内瓦湖滨旅馆放映,招待200多位新闻记者。
21日,影片又在圣彼得广场戏院放映,招待日内瓦瑞士官员、驻日内瓦的各国使领馆人员和当地的社会名流。
48.新中国第一部获国际奖项的戏曲艺术电影,是1954年7月,彩色越剧艺术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参加在捷克斯洛伐克卡罗维发利举行的第8届国际电影节,获音乐片奖。
7月18日,周恩来总理在日内瓦中国代表团驻地宴请世界著名喜剧大师、1953年度国际和平奖获得者卓别林和夫人,招待观看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
在周总理安排下,范瑞娟由卡罗维发利抵达日内瓦,会见了卓别林。
49.越剧界第一位担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是1954年9月袁雪芬当选全国人大代表,9月15日,赴北京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幕。
50.第一个直属文化部的越剧院团,是1955年3月24日,上海越剧院成立,直属中央文化部领导,由上海市文化局代管(原红旗越剧团1960年成立于北京,系由原上海天鹅、光明、合众越剧团的部分人员和浙江湖州两个越剧团合并组成,属冶金部文工团。
1963年归文化部领导,称红旗越剧团。
1975年剧团被撤消,1978年恢复重建,1985年剧团建制撤销),1957年2月22日,文化部将上海越剧院划归上海市文化局领导。
51.第一个专业戏曲团体承担对外文化交流的,是1955年6月19日~7月30日上海越剧院以“中国越剧团”的名义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苏联演出,团长许广平,主要艺术人员有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张桂凤、吕瑞英、金采风和吴琛、刘如曾、顾振遐、苏石风、幸熙等。
7月2日起,在柏林、德累斯顿等地演出《西厢记》和《梁山伯与祝英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总理格罗提渥观看了《西厢记》的演出,并上台接见演职员。
7月24日,为驻德苏军演出了《打金枝》、《拾玉镯》、《楼台会》等剧目。
此为越剧第一次组团出国正式访问演出。
这是解放后我国第一个专业戏曲团体出国承担对外文化交流的任务。
52.最早形成〔C调〕即〔六字调〕的,是1957年、1959年傅全香、袁雪芬分别在《情探》中的“行路”、《双烈记》中的“夸夫”中,创造了崭新的〔六字调〕。
53.最早建立的越剧演员培训和史料展览机构,是1962年在嵊县建立的“越剧之家”。
1955年由马潮水、张云标、金荣水、袁雪芬、尹桂芳、姚水娟、屠杏花、竺水招、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王文娟、戚雅仙、尹树春、高剑琳、毛佩卿、张茵等63位越剧演员组成筹建委员会。
袁雪芬为主任,姚水娟、竺水招、马潮水、冯农为副主任。
得到全国各地200多个越剧团的响应,义演集资8万余元。
越剧之家坐落在嵊县鹿胎山麓,设有陈列室、练功房、教室、接待室等,担负着本剧种的史料搜集整理、艺术交流、培养训练青年学员、接待联络广大越剧工作者等任务。
1964年,辟设越剧史展览室,以收集到的文字、图片、实物,展示越剧各个时期的历史沿革。
“文化大革命”中全部资料被毁,并停止活动。
1978年恢复活动,重新搜集、录制和展出了小歌班男班和女子越剧时期的名伶照片、道具、乐器、服饰、唱片、堂彩、唱腔录音以及各种流派的主要唱段等。
自1964年至1982年,先后举办了12期(每期半年至一年半)艺训班,为11 个省市的43个越剧团培养了400多名男女演员及演奏人员。
1990年越剧博物馆竣工开放,全部史料移交博物馆,以开办艺训班为主要任务,不断为专业、业余越剧团培训、输送了大批艺术人才。
54.第一次被外国剧种移植的越剧剧目,是1962年12月底至1963年1月中旬,文化部副部长徐平羽,率领上海越剧院徐玉兰、王文娟,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为朝鲜唱剧《红楼梦》的排练进行辅导。
55.第一部以越剧艺人为题材的电影,是1964年1月10日,由上海越剧院编剧徐进参与编写,演员曹银娣、沈凤娟等参加拍摄的,反映越剧艺人生活和斗争的彩色故事影片《舞台姐妹》,在上海电影制片厂开拍。
56.第一次形成〔降B调〕的,是1965年10月,在大型现代剧《火椰村》排演中,袁雪芬与琴师周柏龄共同创造了新腔〔降B 调〕。
57.第一次使用无线话筒的,是1974年上海越剧团(即上海越剧院)在解放剧场上演的现代小戏《半篮花生》一剧中,由男主角张国华试用了上海华侨胶木厂试制的无线话筒。
1975年,由上海无线电二厂正式批量生产无线话筒,各剧团均竞相采用,并设置专职人员进行操作和管理。
58.第一次在舞台上使用可控硅调节灯光的,是1974年12月,上海越剧团(即上海越剧院)舞美队灯光组,试制成功可控硅预选调光器并用于舞台灯光的调节。
59.第一次在越剧舞台上塑造领袖形象,是1977年10月南京市越剧团男女合演现代剧《报童之歌》,突破戏曲舞台上表现领袖人物的禁区,首次在越剧舞台上竖立周恩来的艺术形象,但剧中人物周恩来只念不唱。
60.领袖形象第一次在舞台上开口演唱,是1978年12月21日上海越剧团(即上海越剧院)在徐汇剧场上演《三月春潮》一剧中,刘觉扮演的周恩来,不仅念白上模仿周恩来本人的语音声调,还用越剧曲调让人物当场演唱,突破了领袖人物不宜唱的清规戒律。
1979年2月28日,该剧赴北京参加第四轮全国戏曲调演,获文化部颁发的创作、演出二等奖。
该剧以男女合演形式来反映重大的革命历史题材,树立周恩来同志的艺术形象。
首都的专家和领导,均对该剧在艺术上的创新探索给予好评。
张艾丁说:“《三月春潮》证明戏曲表现老一代革命家是完全可以的,总理演得很好,唱得也很好,为戏曲打破了禁区,提供了经验。
”曹禺说:“过去一说越剧就想到梁祝、贾宝玉、碧玉簪,现在居然在越剧舞台上看到总理,很是那么个意思,唱得也很自然,放的也很是地方,和秦腔《西安事变》各有巧妙不同。
越剧在激昂慷慨的时候唱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