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融合术后康复功能锻炼(张晔)
腰椎手术后康复训练

腰椎手术后康复训练
腰椎手术后的康复训练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比较理想的康复效果,必须坚持康复操的系统性练习。
以下是腰椎手术后康复训练的内容:
1. 功能性康复训练:
* 晨练:每天早上使用哑铃练习,增强腰部肌肉力量,改善腰部活动度。
* 腹部肌肉训练:使用动作练习、蹲起来及绳索抬腿来强化腹部肌肉,改善腰椎转动功能。
* 腰腿肌肉训练:使用蹲起来、半蹲、踮腿抬腿等运动,来强化腰腿部的肌肉,改善腰腿的活动度和灵活性。
2. 机械支撑练习:
* 体位支撑:借助腰腿带和手臂支撑,静止支撑体位支撑,增强支撑肌肉力量和腰椎的稳定性。
* 腹肌模式:使用腹带来束缚上肢,利用内外肌群合力练习腹肌模式,分离内外肌群,增强腹肌力量。
* 背位支撑:使用腰带和腹带束缚上肢,来帮助腰椎保持正确的姿势,增强腰椎的支撑力。
3. 伸展训练:
* 腹部伸展:利用伸直腿后拉伸伸展腹肌,使腰腿灵活,减轻疼痛,改善行动效果。
* 腰腿伸展:横侧伸展、腿部和腹部协同伸展训练,使腰部和腿部的灵活性得到改善,改善脊柱活动度,减轻疼痛。
4. 平衡训练:
* 静止平衡:站立静止练习,改善腰椎好操动度,有效降低摔伤风险,减轻疼痛。
* 变化平衡:练习时间在增加,使腰腿灵活,增强肌肉力量,减轻疼痛,改善平
衡性。
腰椎手术后的康复训练应根据个人病情,对其训练量和方式做适当控制,避免过度疲劳和身体太抖动。
聘请专业的治疗师或体能教练,指导合理的运动训练,确保安全性,有利于取得快速的康复效果。
腰椎术后功能锻炼

腰椎术后功能锻炼
腰椎手术后功能锻炼是恢复腰椎功能和加强腰椎肌肉力量的重要环节。
下面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的功能锻炼为例,介绍一下常用的功能锻炼方法。
首先,术后的功能锻炼需要从小动作开始逐渐增加负荷,循序渐进地进行。
刚开始进行功能锻炼时,可以选择一些轻度的运动,如腹式呼吸练习、足背屈伸运动等,这些动作可以帮助恢复腰椎的正常活动范围。
其次,稳定性练习是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部分。
此类练习主要通过增加核心肌肉的稳定性,加强腰椎的支撑力量。
例如,可以进行“平衡球仰卧起坐”练习,这个动作能够有效地增强腹部肌肉和背部肌肉的力量,并提高腰椎的稳定性。
另外,灵活性练习也是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一环。
这类练习主要通过增加软组织的弹性,提高腰椎的灵活性。
例如,可以进行俯卧位脊柱伸展练习,通过脊柱的主动运动来增加腰椎的灵活性。
此外,针对术后功能锻炼的具体锻炼方法还有一些要点需要注意。
首先,术后恢复阶段需要避免过度用力,避免剧烈运动和高强度锻炼。
其次,术后要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要进行适当的休息和放松。
另外,保持正确的姿势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坐姿要保持挺胸抬头,站立时要保持腰椎处于中立位置,避免长时间弯腰和扭转腰部。
总结起来,腰椎术后的功能锻炼是恢复腰椎功能和加强腰椎肌肉力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的锻炼方法和适当的负荷,可以有效地促进术后康复,提高腰椎的稳定性和灵活性,预防术后的并发症发生。
术后患者在进行功能锻炼时应遵循医嘱,注意保护腰椎,切勿过度用力。
腰椎骨折术后康复训练的步骤

腰椎骨折术后康复训练的步骤
腰椎骨折术后康复训练的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术后床上活动:术后的第一天,患者需要保持卧床休息,但也需要进行一些简单的肢体活动,如手部和脚部的活动,以防止肌肉萎缩和血栓形成。
2. 术后早期康复:术后的第二天,患者可以开始进行一些被动活动,如被动屈伸腿部和膝关节的活动。
这有助于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的力量。
3. 坐位康复:术后的第三天,患者可以尝试坐起来,进行一些简单的坐位活动,如转动上半身、屈伸腰部等。
这有助于增加躯干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4. 站立康复:术后的第四天,患者可以尝试站立,进行一些简单的站立活动,如站立平衡、踮脚尖等。
这有助于增加下肢的力量和稳定性。
5. 步行康复:术后的第五天,患者可以尝试进行一些简单的步行训练,如辅助用具的帮助下进行短距离的步行。
这有助于恢复患者的行走功能。
6. 功能恢复训练:术后的第六天开始,患者可以进行一些更复杂的功能恢复训练,如上下楼梯、蹲起等。
这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
活功能。
以上是一般腰椎骨折术后康复训练的步骤,具体的训练计划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制定。
在整个康复过程中,患者需要密切配合医生和康复师的指导,并注意避免过度活动和受伤。
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康复锻炼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康复锻炼方法
引言
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后的康复锻炼对于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
本
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康复锻炼方法,帮助患者加
快康复进程并预防再次发作。
术后康复锻炼方法
1. 轻度运动:术后第二天就可以进行一些轻度的运动,如行走、站立和缓慢的伸展动作。
这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和加速康复。
2. 柔韧性锻炼:进行柔韧性锻炼可以增加肌肉的灵活性,减少
腰椎的压力。
一些常见的柔韧性锻炼包括腰部和背部伸展、旋转运
动和桥式运动。
3. 腹肌锻炼:强健腹肌有助于支撑腰部,减轻腰椎间盘的压力。
可以进行卧起坐、仰卧起坐和平板支撑等腹肌锻炼。
4. 背肌锻炼:通过锻炼背部的肌肉可以提高腰部的稳定性,减轻腰椎间盘的负担。
可以进行俯卧撑、引体向上和反向划船等背肌锻炼。
5. 有氧运动: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整体身体素质。
推荐的有氧运动包括慢跑、游泳和骑自行车等。
6. 注意姿势:术后要注意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经常换姿势有助于减轻腰椎的压力和疲劳。
7. 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在康复过程中,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是必要的,但要注意不要过度运动,以免引发新的问题。
结论
通过采取适当的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康复锻炼方法,患者可以加快康复进程并预防再次发作。
然而,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同的,患者在进行康复锻炼之前应该咨询医生或康复师的意见,避免运动过度或不合适的情况发生。
腰椎微创术后家庭康复训练指导

腰椎微创术后家庭康复训练指导一、术后0-4周:麻醉清醒后即可开始运动1、踝泵训练:麻醉清醒后开始做,可促进循环,消除肿胀,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20-30个/组,2-3组/ 注:每一动作要充分用力并维持2-3秒,让肌肉得到充分收缩2、仰卧屈膝激活腰背肌训练:平躺,双膝屈曲90度,腰下放一大小适中的毛巾卷,用力缓慢下压毛巾卷,维持2-3秒,放松2-3秒,反复训练20次注:毛巾卷大小与腰椎弧度相吻合,或大或小都不正确3、桥式训练:平躺屈膝,双手抱胸,缓慢将臀部上抬,维持3-5秒,缓慢放下,每次重复10-15个/组,2-3组/次注:不要求动作幅度大,在能力范围内(不宜超过一拳),有运动趋势即可4、坐位轻晃:激活深层稳定肌群,坐于床旁,双手抱胸,躯干保持中立位,小范围前后左右轻晃,各个方向10-15个/组,2-3组/次注:动作要轻、慢、柔,动作幅度要小5、腹肌收缩保持脊柱中立位时半蹲至屈膝60度,5-10个/组,2-3组/次注:脊柱保持中立位,臀部后翘,膝盖不超过脚尖,膝盖正中点对准第二脚趾方向以上训练均可在每小时进行一次二、术后4-8周:继续一阶段的训练,并逐渐开始脊柱的侧屈、左右旋转训练1、坐位侧屈旋转训练:患者端坐床旁,双手抱胸,脊柱中立位,躯干向身体左右侧屈10个/组,2-3组/次;左右旋转10个/组,2-3组/次注:躯干保持中立位,臀部尽量不离开床面2、仰卧空蹬自行车:患者平躺,双膝屈曲上举,双脚离开床面,做空蹬自行车的动作每次10-20圈注:双腿循环蹬车过程,腿不宜伸太直,不宜离床面太近3、仰卧屈膝摆腿:患者平躺,双腿屈膝上举,在能力范围内做左右摆动训练,左右5-8个/组,2-3组/次注:臀部尽量不要离开床面,动作幅度循序渐进。
腰椎术后康复

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补充人血白蛋白及少量血浆
防止咳嗽、咳痰,大便时勿用力以免增加腹压,增加脑脊 液流出。
下肢静脉血栓
指导患者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趾踝关节的主动伸屈活动, 及向心性按摩
严密观察双下肢感觉、运动情况, 做到早发现, 早诊断, 早 治疗。
1)术后48 小时后做双下肢的伸肌和屈肌的锻炼。 目的: ①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②恢复萎缩肌肉的肌力,恢复肢体功能。 ③防止术后神经根粘连。 锻炼方法: ①术后第一天,做双下肢的伸肌和屈肌的锻炼。 伸肌锻炼: 仰卧位,伸直膝关节,足用力背屈,坚持5—10 秒后再放松,两腿交
缩。 拔除尿管后2-3h, 督促病人小便, 排尿困难者可下腹部热敷,
让病人听流水声, 或用温水冲洗外阴。
便秘
术后应鼓励病人多饮水, 多吃水果和高纤维膳食, 指导病人做腹部按摩, 促进结肠蠕动
应激性溃疡
若发现病人呕吐咖啡色液体或大便隐血试验阳性, 要及时 给予抗酸、止血、保护胃粘膜等治疗。
术后功能锻炼
部挺起,躯干悬空, 主要适用于青壮年。 ③ “三点支撑”法: 仰卧位,上肢放于胸前,头及双足跟
为支点,腰背部尽量 后伸,使背悬空。颈椎有病变者慎用。 ④“小燕飞”: 俯卧位,腹部支撑,双上肢,双下肢及头
部尽量后伸
锻炼原则:
每日2—3 次, 每次持续5—10 秒钟, 然后放下休息5—10 秒 钟, 再重复上述动作, 如此反复5—10 个为一次, 循序渐进, 逐渐增加训练数量和次数, 以腰部肌肉无酸痛为适度。
5)佩带腰围支具
目的: ①保持腰椎正常的生理前凸,增加脊柱的稳定性。 ②减轻脊柱的负荷。 ③防止腰部过度的扭屈,旋转,加快骨骼的愈合。
腰椎疾病患者术后功能锻炼讲解学习

腰椎疾病患者术后功能锻炼腰椎疾病患者术后功能锻炼术后第一天开始的功能锻炼程序第一阶段:(共3-5天)1.仰卧位直腿抬高运动及下肢屈伸运动:防止神经根粘连(主动运动为主,被动运动为辅),初次由30°开始,保持时间由15秒开始逐渐增加,并逐日增加抬腿幅度,10次/组,2-3组/天。
2.踝关节背伸背屈运动:仰卧位主动最大限度曲伸踝关节及抗阻训练。
每个动作保持10秒,重复20次/组(10分钟以上),3-4组/天。
第二阶段:(主要做腰背肌锻炼)1、5点支撑法:(术后5-7天)平卧于硬板床上,用头,双脚,双肘5点支撑,将臀部抬起,臀部尽量抬高。
保持10秒,重复20次/组,2-3组/天。
2、3点支撑法:(术后7-9天)平卧于硬板床上,用头、双脚3点支撑,将臀部撑起,臀部尽量抬高。
保持10秒,重复20次/组,2-3组/天。
3、4点支撑法:即拱桥支撑法(术后9-10天)平卧于硬板床上,用双手、双脚将身体全部撑起,呈拱桥状。
保持10秒,重复20次/组,2-3组/天。
4、飞燕点水法:(术后10-15天)俯卧与硬板床上,头,双上肢,双下肢后伸,腹部接触床的面积尽量小,呈飞燕状。
保持10秒,重复20次/组,2-3组/天。
(注意:严重腰椎骨折属于不稳定型骨折,应适当进行腰背肌锻炼,使骨折获得一定程度的复位,最后用腰围等支具下床活动)第三阶段:(术后15天开始)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腰围,避免活动时造成脊柱扭曲。
选择腰围与患者的体型相应,一般上至上肋弓,下至髂嵴下,不宜过紧。
在佩带腰围情况下练习下床活动,站立练习法,即站立时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叉于腰部,挺胸凸腹,使腰背肌收缩。
行走时姿势正确,抬头挺胸收腹,坐位时必须端正,不要弯腰。
出院宣教1.出院后继续院内所学的锻炼内容,选择性实施,次数时间取决于具体情况,运动量循序渐进,运动中有一定间歇,避免腰部过度劳累。
2.不要连续使用腰围3个月以上,以免造成肌肉废用性萎缩。
3.3-6个月以内避免剧烈活动及提重物,尽可能避免久坐,跑,跳,避免睡软床,从地上搬起重物时应采取屈膝,下蹲的姿势提取,建立良好的生生活方式,经常改变坐姿,加强腰背肌锻炼半年以上,增强腰部肌肉及脊柱稳定性。
腰椎骨折术后的康复训练

腰椎骨折术后的康复训练包括踝部适当运动、直腿抬高锻炼、平路慢走训练等,具体如下:
踝部适当运动:采取仰卧位,腰部保持严格制动,配合做踝部运动,双侧踝关节同时采取背伸,到达最大限度之后持续两到三秒钟之后缓慢的放松,进行反复不停的活动,以促进下肢循环以预防静脉血栓,同时还对骨折有一定的促进愈合的作用。
直腿抬高锻炼: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缓解之后,患者可以做床上的直腿抬高锻炼。
平路慢走:在患者能够下地负重之后,可以适量做平路慢走,这样比较缓和的锻炼。
注意,患者在治疗期间,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来进行康复训练,当感觉劳累时,要立即休息,以免影响病情恢复。
同时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