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完整性分析笔记(全)

信号完整性分析笔记(全)
信号完整性分析笔记(全)

在AD出Gerber的时候,在layer选项下有2个栏,Layer to Plots和Mechanical layers to Add to All Plot. 一般情况下Mechanical layers to Add to All Plot.可以不予理会,此处的意思表示需要添加到任何层面的mechanical layers

出Gerber的时候,如果没有删除room,有时会提示The film is too small for this PCB.因为room 会在角落离开PCB很远,但是gerber需要包含room的信息,如果gerber时候设置的film 的大小比较小,就会有这个问题。如果有些object实在无法寻找,而需要的object比较好选择,可以ctrl+A,然后deselect需要的object,直接del即可将无法找寻的objectdel掉

用PCB Inspector批量修改pad的soldermask expansion的时候,必须先勾选soldermask override,表示可以自定义soldermask expansion

在Altium Designer里面设置内层pad和via的连接的时候,需要将pad设置为thermal,而via不需要,在设置all pad thermal connect以后,需要再add一个all direct connect的rule,优先级设置低于all pad thermal connect..否则所有的via将不会被连接到内层的plane

低阻抗PDS的设计要点

使GND与VCC尽量靠近 / 低电感值的去耦电容 / 封装assign多个寄生电感低的VCC与GND Via/

常见的电磁干扰源

差分信号转化为公模信号,在外部双绞线缆上输出

PCB地弹在外部单端屏蔽线上产生公模电流。附加的噪声可以由内部产生的辐射泄露溢出屏蔽罩引起

做PCB NPTH的时候,可以在mechaincal 1层做一个NPTH,选中,Tool -> Convert -> Creat Board Cutout from Select Primitives

可以在PCB上做一个针对所有层的Routing Keepout(not all electronical layer),首先在mechaincal 1 layer上做一个primitive,选中,Tool -> Convert -> Creat Cutout from Select Primitives

在allegro中,框选一个封闭的line,可以compose 以line为外框的shape。

也可以选择一个unfill的shape,compose一个static shape

返回路径是平面时是实现串扰最低的结构,一旦返回路径的平面发生变化,就会增加传输线之间的串扰

上升沿时间与频率的关系:RT=1/10F

其中:RT单位为ns,F的单位为GHz

信号沿传输线传输,电压形成传输线之间的电场,电流形成传输线周围的磁场,传输线上信号的传播也是电磁波的传输。信号的传输不仅传输电流和电压,同时还传播着电场和磁场

单位长度导线的自感约为25nH/in

圆形线圈的回路自感 L=32XRXIn(4R/D)nH

R为线圈半径,D为导线直径,单位均为in

在每个频率点,反射电压与入射电压之比称为S参数

任何谐波的幅度都可以由V×2/(nπ)计算得出,V为最大电压值

带宽用来描述频谱中有效的最高正弦波频率

导体损耗和介质损耗,每种损耗过程对高频分量和低频分量的衰减是不一样的,所以以传输线传输的信号在到达load的时候信号的上升时间会有所改变

在FR4介质上, 2G以下的频率的衰减不过-1dB,10G以上频率的衰减为-4dB

带宽与上升时间的关系:BW=0.35/RT

其中BW为带宽,单位为GHz; RT表示10%~90%的上升时间,单位为ns

理想方波的谐波幅度下降的速度近似于1/f, 当实际波形的谐波幅度下降速度大于1/f的时候,此时谐波的频率即带宽

电路中的振铃可能会使高频分量的幅度增加。当波形出现振铃时,其带宽约等于振铃频率

如果电流有理想方波的特性,尽管各次谐波的幅度已1/f的速度下降,但是由于共模电流的辐射是随着频率线性增加的,各次谐波的辐射能力也随着频率f上升,因此各次谐波对EMI 的影响都是相等的,为了减小EMI,应在设计中尽量减小信号的带宽。

带宽与时钟的经验公式

BW=5 X F

(以上升时间为7%周期为前提)

测量的带宽指在带宽频率的范围内,测量得到的数据有比较好的精度。注意与器件的带宽相区别。模型的带宽指在带宽的范围内,利用模型可以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果。传输线带宽指用传输线传输信号,当信号传输损耗不影响系统工作时最高正弦波的频率

传输线的3dB带宽:在实际应用中,传输线的带宽指传输的频率分量减小了3dB,也就是幅度减小为入射值的70%。

传输线的本征上升时间指传输线的带宽对应的最快上升时间。比如传输线的带宽是1G,那么对应的传输线的最小的上升时间为RT=0.35/1G=0.35ns.,如果不考虑传输线带宽,一个信号的带宽是8G,对应的上升时间RT=0.35/8G=0.044ns,.当这个信号以1G带宽的传输线作为载体的时候,他的上升时间会受到传输线带宽的制约,具体的计算公式

R tout=sqrt(RT in2+RT interconnect2)

其中所有RT均为10%~90%的上升时间

正弦电流与正弦电压之比不是正弦波,而是一些包含每个频率点上幅度的比值和相移的信息

在频域中,阻抗所表示的相移指的是电压超前电流的相移

随着频率的升高,流经电容器的电流(I=C×w×V×cos(wt))会增大

流经电容的电流超前于电压π/4的相位,流经电感的电流滞后于电压π/4的相位。

实际零件模型的带宽很难计算,只能通过测量得到

电阻值的计算公式

R表示电阻值,单位 Ohm

ρ表示导线的体电阻率,单位为Ω.cm

d表示互联线2端的距离,单位为cm

A表示导线的横截面,单位为cm*cm

直径为1mil, 长为80mil的键合线的电阻值大约为0.1 Ohm,键合线(铜)的单位长度的电阻大约是1 Ohm/in

宽10mil,厚度为0.5 oz的铜导线的单位长度电阻是0.1 Ohm/in。对于1oz的铜导线,电阻在20MHz处开始增加

体电阻率与体电导率的积为1

电阻率的单位是Ω.m,电导率的单位为Ω/m

2个同心球面之间的电容为C=4πε*r*r1/(r1-r)

ε:空间的介电常数,自由空间的介电常数为0.089pF/cm或者0.225pF/in

r,r1: 球体的内外径,单位为cm或者in

当内球面半径大于外球面半径10倍以上时候

C=4πε*r(r为内球面半径)

相对于某个表面,每个孤立的导体都有电容,这个电容不一定很小,而是有个与直径相关的最小值,导体距离附近的某个表面越近,他的电容量就越大。通常1in的直径的球面电容量约为2pF

平行板电容近似有一个前提条件,他假定了平行板周围的的边缘场效应是不存在的。在实际中,考虑边缘场效应后,实际的电容量要大于近似值

介电常数的本质是相对于空气的介电常数,所以是没有单位的,空气的介电常数为0.089pF/cm或者0.225pF/in。介电常数越大,电容值越高。水的介电常数约为80,同质固体材料介电常数会随频率的变化而变化,FR4从1KHz到10MHz,介电常数由4.8为4.4,而从1G到10G,介电常数就非常稳定了

互联线中常用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多层板中存在的地与电源的平板电容,无法提供有效的去耦(相差3个数量级),他的作用只是为芯片和去耦电容提供低电感的路径

如果线宽是介质厚度的2倍,介电常数为4,针对50 Ohm的传输线,则microstrip单位长度的电容C=2.7pF/in, Stripline的单位长度电容为3.5pF/in

传输线厚度对传输线的寄生电容的影响是微小的

传输线线宽的变化会影响微带线的有效介电常数,当线很宽时,大部分电力线都在介质中,这时有效介电常数约等于介质的介电常数。当微带线的线宽比较小的时候,大部分的电力线都在空气中,此时有效介电常数会小于介质的介电常数

若要求阻抗精度小于10%,则不能应用IPC关于阻抗的计算公式

电介质不会对磁力线产生影响

导线中电流愈大,导线越长,磁力线的匝数越多,磁场越强。当导体中含有铁钴镍(铁磁金属,磁导率大于1)时,磁力线将显著增加,其他的任何金属都不会对磁力线产生任何影响

电感是导体上流过单位安培电流时,导体周围磁力线的韦伯值

L=N/I

L表示电感,单位为H

N表示电流导体周围的的磁力线匝数,单位为韦伯

I是流过导体的电流,单位为安培

此处应该深刻理解电感的定义,电感只与导体的几何结构有关。影响电感的唯一因素就是导体的分布和在铁磁金属情况下导体的磁导率

电感应与磁场强度区分开,电感源自导线上的电流,可以用比较具体的实物描述为以导线为轴心,有一定半径的圆柱体体积,导线越长,圆柱体越高,包含的体积越大,即电感越大。

影响电感的唯一因素是导体的分布和在铁磁金属情况时导体的磁导率

导线周围的磁力线发生变化,则导线两端就会产生压降

V=△N/△t

△N标示磁力线的变化量,△t表示磁力线变化的时间

当导线上电流发生变化时,电流的自感会发生变化,由于自感的变化而在导线上产生压降,这就是电流变化产生感应电压的原因

V=△N/△t=L△I/△t=L(dI/dt)

感应电压的极性可以根据原则判断:感应电压产生的感应电流将阻止导线上的电流的变化

由电流变化产生的感应电压是所有有电感引起的信号完整性问题的根本原因

串扰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导线之间的互感,当其中一根导线的电流发生变化的时候,另一条导线的互感会发生变化,产生感应电压,从而对自身的信号产生影响,产生的噪声电压为Vnoise=M(dI/dt)

Vnoise表示目标导线干扰电压

M为两条导线之间的互感

I为噪声源导线上的电流

由于感应电压取决与电流变化速度,所以也用开关噪声

此处所有电感均为局部电感

直环形导线局部自感计算公式(精度优于几个百分点)

L: 局部自感,单位为mH

d:导线的长度,单位为in

r: 导线的半径,单位为in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导体的局部自感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但是在实际中,还应考虑互感在新增长的导线上所起的增加的作用。同时可以从上式看出,导体截面增大时,电感会减小,即电流越分散,局部电感就越小

此处注意局部自感与局部互感的区别

导线的局部自感大约为25nH/in或1nH/mm

经验法则:从电容到via约50mil的线的局部自感约为1.2nH;板厚为64mil的过孔的局部自感约1.6nH。

局部互感

当局部互感大于局部自感的20%时

当导线的间距远大于导线长度时,两段导线的局部互感小于任意导线的局部自感的10%,这时互感通常可以忽略不计。

Eg:当2个长20mil的via之间间距大于20mil时,那么他们之间的互感基本上不存在耦合

在电流回路中,信号的回流路径由于电流变化而产生感应电压,该电压称为地弹

返回路径上地弹电压降为

Vgb=Ltotal X dI/dt=(Lb-Lab) X dI/dt

优化地弹之方法

1,尽可能减小回路电流的变化,即降低信号的边沿变化率和限制同时共用返回路径的数目2,尽量减少Ltotal.即减小支路的局部互感和增加支路间的局部互感。减小支路的局部自感意味着返回路径尽量短,尽量宽(即使用平面)。而增加2支路间的互感则意味着信号与其返回路径尽可能靠近

地弹是产生开关噪声和EMI的主要原因,主要与返回路径的总电感有关

当电流方向相反,如差分线,传输线与返回路径,应尽量减小其间距,增加局部互感,使其中任一条总电感减小。而当电流方向相同,如共模电流输出,则应尽量拉开其之间的距离,因为他们之间的互感对彼此的总电感都是加强的作用,增加距离可以有效的减小总电感

在做去耦电容设计的时候,应注意过孔对于降低焊盘到平面间有效电感的方式,对于同方向电流过孔(相同net),间距应该大于via的长度;对于反方向过孔电流,间距应该尽量小于via的长度。当然,无论怎样,多打via会形成一条并联路径,会降低pad到plane的有效电感

回路电感计算公式

L loop=L a+L b-2L ab

说明2条支路越靠近,回路电感就越小

环形线圈的回路电感

L loop为回路电感,单位为nH

R为线圈半径,单位为in

D为构成线圈的导线的直径,单位为in

相邻的直圆杆的回路电感

len为圆杆长度,单位为in

r表示圆杆半径,单位为mil

s表示圆杆中心距,单位为mil

使PDS阻抗降低的设计原则:低频时,添加低阻抗的去耦电容;高频时,使去耦电容和芯片焊盘间的回路电感最小

电容的去耦时间

芯片需要的电流

I=P/V

电容在△t内需要提供△Q的电量,△V为电容2端电压的变化量

△V =△Q/C

则有

如果芯片的电压tolorance为δ,一般芯片的δ为5%,即△V=δV

则有

所需的去耦电容的大小为

C为去耦电容的电量,单位为F

V表示轨道电压,单位为V

P为芯片的功耗,单位为W

eg假设电ASIC工作电压3.3V,允许波动5%,功耗典型值为1W,则去耦电容的电容量为C=1/0.05 X 1/3.3/3.3 X △t=2△t

若稳压器不能在10ns之内对电压变化做出反应的话,就需要至少提供2 X 10ns=20nF的去耦容量

去耦电容的在高频的时候,阻抗仅与回路电感相关,此电感称为串联等效电感。所以在高频时候,减小去耦电容的阻抗就是设法减小芯片焊盘与去耦电容之间的这个完整路径的回路电感

减小去耦电容回路自感的方法

1,使电源平面和地平面靠近表层缩短via(馊主意)。2,使用小尺寸电容。3,电容焊盘到via的距离尽量短。4,多个电容并联使用

由2个平面构成的电流路径的回路电感,当平面的宽度远大于平面之间的间距时,即w>>h,2平面之间的回路电感可以精确的地近似为

u。表示自由空间的磁导率,为32nH/mil

h表示平面的间距,单位为mil

Len表示平面的长度,单位为mil

W表示平面宽度,单位为mil

由以上公式可以得到2平面上任意面积的正方形回路电感都相同,即单位面积的回路电感相等

对于有去耦电容的平面,其回路电感是由扩散电感决定的,而不是取决与芯片和电容之间的距离,

Via阵列会使回路电感增大,但是并不是很显著,如果减小回路一半的宽度,回路电感大概增加25%

2个局部电感的串联,等效的局部电感为

L series=L1+L2+L12

2个局部电感的并联,等效的局部电感为

当导线流过单位安培电流时,与分布在导线表面的电流相比,电流越靠近导线中心,其周围的磁力线越多,自感也越大

电流的趋肤效应。在频域中,电流总是寻找阻抗最小的路径,对于高频电流,即电感最小的路径。在导线中,电流离导线中心越远,产生的电感就越小,所以高频电流都在导线的表面,因为表面的电感(阻抗最小),这就是趋肤效应的原因。

趋肤深度计算公式

δ表示趋肤深度,单位为m

σ表示金属的电导率,单位为S/m

μ。表示自由空间的磁导率,为4πX10X-7E H/m

μr表示磁导线的相对磁导率

f表示正弦波频率,单位为Hz

铜的趋肤深度

δ的单位为um,f的单位为MHz。1MHz时,铜的趋肤深度为66um

对于1oz的铜线,在10MHz以下,电流是均匀分布的

高频时的电阻与直流时的电阻之比约为t/δ,t为低频时候的导线厚度

信号回流路径解释

在高频时,信号沿阻抗最低路径返回,亦即电感最低的路径,只有与信号导线越靠近,回流信号与信号的互感才会越大,整个回路的自感也就越小,阻抗也就越小,所以回流路径都是与信号路径最靠近的路径。

涡流指电流在相邻平面上产生感应电压,感应电压产生的电流称为涡流。

涡流会自己重新产生新的磁力线,而产生的磁力线分布就像是平面下另一电流产生的一样,且平面下并不存在的电流与源电流以平面对称,并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称为镜像电流。这样如果电流离平面越近,那么就会与镜像电流越近,他们彼此之间的互感会减小源电流的电感。所以PCB上信号线会越靠近平面越好

只要电流回路与悬空平面的间距小于导线的总跨度,感应的涡流就会起作用。

信号是指信号路径与返回路径相邻2点的电压差

信号完整性优化原则:将所有的互联线设计为均匀传输线并减小所有非均匀传输线的长度

平衡传输线或非平衡传输线对信号没有任何的影响,他们只有一个作用,将信号由一端传输到另一端

电子的速度公式

q表示一个电子所带的电量,为1.6X10E-19

n表示自由电子的密度,单位为/m3

A为导线横截面的面积,单位m2

V表示自由电子的速度,单位m/s

电子在铜导线中的速度为1cm/s, 导线上的电阻对信号的传输基本上没有影响

电磁场传播的速度

可见光频率:1X1015 Hz

自由空间的介电常数8.89X10-12 F/m

自由空间的磁导率4πX10-7 H/m

空气中,相对磁导率和介电常数的值都为1,光的速度为12in/ns。绝大多数互联线的传输速度为6in/ns(聚合物介电常数为4)

绝大多数聚合物的介电常数为4,玻璃为6,陶瓷为10

传输线延迟与互联线长度的关系0

TD表示延时,单位为ns

Len表示互联线长度,单位为in,v表示信号速度

单位互联线上的时延约为170ps/in

信号前沿的空间延伸

d=RT X v

d表示信号上升时间引起的空间时延,单位为in

RT上升时间,单位ns

V信号传输的速度,单位in/ns

信号在传输线传播的过程:信号在传输线上传输,可以等效为信号源不断给传输线注入电流。注入的电流提供了构成信号电压的电子,分别分布在传输线路径与返回路径构成的电容上。当传输线的宽度增大,或者信号传播的速度增加时,传输线构成的平板电容也会增大,在单位时间内,所需要提供的电流也就越大。而传输线的特征阻抗的定义:Z=V/I. 电压不变而电流变大,则传输线的特征阻抗减小。所以线宽越大,信号传播的速度越慢(介电常数越小),则传输线的特征阻抗越小

传输线的瞬态阻抗:

基于传输线的0阶模型,非电气模型。里面没有电感的近似。信号的速度为材料中的光速

特性阻抗在数值上与瞬态阻抗相等。

所有的高速数字产品,如果电路板的尺寸大于6in,且时钟的频率高于100MHz,就应制成可控阻抗线路板

对于FR4上的微带线,若线宽是厚度的2倍,则特性阻抗约为50 Ohm

宽导线和薄介质构成的传输线的特征阻抗很低,例如PCB中电源和地平面构成的传输线特性阻抗通常小于1 Ohm

常见的可控阻抗传输线

传输线上传播的信号实际上是光,信号路径以及返回路径收集并引导电磁波,电磁波传播场以光速在复合介质中传播。如果没有导线的引导,光就会以电磁波的形式在自由空间传播。电磁波在自由空间中传播时,电场和磁场就会受到一个阻抗,这个阻抗与2个基本常量有关:自由空间的磁导率和自由空间的介电常数

当天线的阻抗与自由空间的特性阻抗(377Ohm)相匹配时,天线的辐射会是最优

采用50 Ohm的传输线是因为同轴线的几何外形的衰减和可制造性的最佳平衡点。早期所有的仪器都沿用这个标准,采用这个标准的仪器越来越多,系统的兼容性也就越好。

确定高速系统的最佳特性阻抗,50Ohm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采用的特性阻抗越高,间距相同时,串扰越严重。高特性阻抗的接插件容易制造,价格更低。特性阻抗越小,对接插件过孔造成时延会比较不敏感,但是特征阻抗低功耗也会比较大

只要信号在传输线上传播,驱动是无法识别它是负载还是纯电阻。

如果测量时间小于信号在传输线上的往返时间,那么用欧姆表测得的阻抗就是传输线阻抗

注意区分特征阻抗与传输线阻抗,传输线的特征阻抗指有物理几何机构和材料决定的传输线特征的一个物理量,等于信号沿均匀传输线传播是受到的瞬态阻抗。而传输线的阻抗是会随着时间变化的,在信号往返的时间内,传输线的阻抗就是传输线的特征阻抗。在信号往返传输线以后,要根据传输线末端负载的不同,传输线的阻抗可以为0到无穷大

驱动器受到的阻抗主要有信号路径与他相邻最近的平面构成的传输线决定,与邻近平面的电压没有关系,

驱动器的输出阻抗越小越好,这样加到传输线上的电压就会与驱动电压越接近。若输出器件的输出阻抗比较低,则称之为线性驱动器

信号以电源平面作为回流路径时,存在信号与电源的耦合,电源与地的耦合,因为所有的信号最终还是会回流到地的,信号与地构成的传输线的0阶模型为信号平面与电源平面之间形成电容,电源与地之间形成电容。所以传输线的阻抗为信号与电源构成的传输线以及电源与地构成的传输线相加(串联)

当平面间厚度远小于平面边长时,平面的阻抗近似为

Z0表示2平面的特征阻抗

ε平面间的介电常数

h为平面之间的间距

w为平面的宽度

减小平面阻抗最好的方法是减小平面之间的距离,而且这样也可以使平面之间紧密耦合

减小平面间阻抗有诸多用处。当信号在电源与地之间切换时,如果平面之间没有电容,只有平面构成的平板电容,回流将会通过平板电容耦合回到源端,则平面之间的阻抗会附加到返回电路上,形成压降,也就是地弹。减小平面间的阻抗可以有效减小地弹

无论返回电流什么时候在直流隔离的平面切换,它都会在2平面产生耦合,其受到的阻抗为2平面构成的传输线的阻抗

电流沿via扩散所受到的阻抗的近似计算

信号区域内的电容

C表示平面间的耦合电容

ε0表示自由空间的介电常数。ε0=0.225pF/in

ε表示平面材料的介电常数

A表示2平面返回电流的重叠面积

H表示平面间的距离

R表示耦合圆不断扩张的半径

随着半径的增加,电容的增量(即单位长度电容)为

电值受到的瞬态阻抗为

离过孔越远,受到的瞬态阻抗就越低

返回电流受到的阻抗与时间的关系

H的单位为in

T的单位为ns

返回电流的阻抗只有在上升时间很快时才很大,这段时间基本小于0.5ns

当返回路径为50Ohm的5%时,他的影响就相当大,当有n条信号路径经由这些平面切换时,将会产生很大的电流,即使平面阻抗很小,也会产生无法接受的地弹噪声。返回路径最大可允许的的阻抗为2.5Ohm/n

减小平面切换时阻抗的措施

要有一个相同参考电压的平面,且返回路径via尽量靠近信号via

具有不同电压的参考平面之间尽量薄

扩大相邻切换过孔的距离,避免初始瞬间返回路径阻抗很高时,返回电流叠加在一起

在平面间并接去耦电容,注意去耦电容须在上升时间频率分量的带宽内

不同直流电压平面的电容并不能有效控制切换平面引起的地弹,然而可以为低频噪声提供额外的去耦作用

当信号路径必须面对不同电平参考时,减小地弹的唯一方法就是使参考平面间的介质尽量薄

相邻平面层内的电路板边沿之间的电压来回反射称为平面间的谐振

对于非平衡传输线,信号路径与返回路径的局部自感是不相同的。信号路径的局部自感要比返回路径的大10倍以上。对于信号传播及串扰来说,信号路径和返回路径的局部电感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回路的局部自感

传输线一阶模型计算得到的瞬态阻抗与理想分布的传输线的瞬态阻抗相同,在数值上等于导线的特征阻抗

一介模型传输线阻抗和时延

V为信号在传输线中的速度,单位in/ns

将一阶模型与物理模型对比,可以得到单位长度电感和电容

由特征阻抗和速度的关系,可得

由传输线的时延和特征阻抗可得

V的单位为in/ns, TD单位为ns, L单位为nH,C单位为nF

所有介电常数为4的50 Ohm的传输线,单位长度电容为3.3pF/in,单位长度的回路电感为8.3nH/in

当回流路径宽度以信号路径宽度为基准再分别向2边延伸3倍介质厚度后,可以忽略返回路径的宽度对阻抗的影响。信号路径厚度每增加1mil,特征阻抗下降2 Ohm

阻焊层的典型厚度为0.5~2 mil,在这个范围内,阻焊层的存在使特征阻抗降低了约2 Ohm

单个的LC电路模型的带宽约为第一个谐振频率的1/4, 第一个谐振频率的计算方法,传输线的长度等于波长λ,f=1/T=1/TD=1/(sprt(LC))

模型的带宽计算公式

TD表示传输线的延时

N为模型的节数

f0为全波的谐振频率,等于1/TD

为了使模型的带宽达到1/TD, 需要10节LC电路。

以上公式说明要使模型的带宽达到全波频率,需要10节LC电路。对于一个确定的传输线,信号的频率越高,在传输线上的波长数也就越多,每个波长都需要10节LC,则需要的总的LC的数目就会增加,即传输线模型的带宽也就越大。对于以上公式可以这样理解,TD决定了传输线的长度,BW决定了信号的频率,相应的n也就确定了。

同时也可根据传输线的时延与n值确定传输线的带宽

阻抗突变后反射信号与入射信号幅度之比

ρ为反射系数

传输系数计算公式

高速线路板设计4要素

使用可控阻抗互联线

传输线末端至少有一个终端匹配

使用能使多分支产生最小影响的布线topology

最小化几何结构的不连续性

终端开路的传输线反射系数为1,入射信号会全部反射回源端。在开路末端,电压值为入射点呀与反射电压之和,数值上为入射电压的2倍

终端短路的传输线反射系数为-1,在短路处测得的信号电压为0V。也可以换一种角度理解,阻抗为0,电压也为0

驱动源的内阻的计算方法

Rs,驱动器内阻

Rt,输出端连接的终端电阻

V o,驱动器的开路电压

Vt,终端电阻的电压

当区域2的阻抗小于区域1的阻抗时,反射系数为负,反射电压也是负电压,即反射电压将会回到源端

当内阻小于传输线的特征阻抗时,源端出现负反射,这将引起振铃现象。如果远端开路,无论怎么样振铃,最终远端的电压还是等于源端电压,这是必然的结果,因为电压都是加到开路上的

开路的实际电压有时候会大于源电压,它是由传输线的分布参数L,C谐振产生的

当表征自身没有电压源的无源互连线的特性时,TDR是合适的测量仪器。当测量有源电路的实际电压时,带高阻抗探针的高速示波器是最适合的

TDR是一个快速阶跃信号发生器和高速采样示波器,一个高速脉冲发生器产生一个快速的上升沿,流经精确的50Ohm电阻,电阻旁就是高速采样示波器的测试点。该电阻串联一个很短的50Ohm的同轴电缆,最后接到与DUT相连的前面板。用高速采样示波器测得内部节点的总电压,并显示在屏幕上。

TDR的工作过程

在阶跃信号产生前,测试点的电压为0V,高速阶跃信号发生器产生一个400mV的电压,实际的电压被检测到。测试点处有2个电阻,第一个电阻是内部校准电阻,第二个电阻是进入TDR的内部传输线,所以测试点测到的电压为经过分压的电压200mV。如果DUT为50Ohm, 则采样示波器的电压恒定为200mV;如果终端开路,则采样示波器的电压为400mV;如果终端短路,则采样示波器的电压为0V。

反射噪声一般应控制在10%以内,对于要求比较苛刻的系统,反射噪声一般应控制在5%以内

当传输线足够短,虽然发生了反射,但是他们却被上升沿或者下降沿掩盖住了,可能不会引起问题。当时延小于上升时间的20%时,反射基本上是看不见的。

上升时间为1ns,无需端接的最大时延为0.2ns,FR4中,信号的传输速度为6in/ns,所以上升时间为1ns的传输线,无需端接的最大长度为1.2in。故可以得到

L max

L max为无需端接的最大距离,单位为in, RT为传输线上升时间,单位为ns。

如果源端阻抗与传输线的特征阻抗相等,当信号反射回源端后,会被源端的内阻吸收。通常会在驱动器前端串联一个电阻,短接电阻与驱动的内阻之和应该等于传输线阻抗。

对于驱动器前端电阻,在驱动器处,由于延迟的反射电压,会在输出电压上造成台阶形式的波形,且传输线的延时越长,台阶越长。只要在源端附近没有别的接收器可以接受到此波形,就不会引发问题。当其他器件在源端可能会接受到此波形,就要考虑选择其他的topology 和端接方案。

阻抗突变传输线的最大长度计算

L

L为阻抗突变的最大长度,单位为in,RT表示上升时间,单位为ns

Stub最大长度

L

L为stub的最大长度,单位为in,RT表示上升时间,单位为ns

所有的接收器门电路都有门输入电容,一般约为2pF,接收器封装引脚与回路之间也有寄生电容,大约为1pF。

RC电路的时间常数τ=RC是指当电压上升到电压终值的1/e或者37%所需要的时间。零件末端的寄生电容和传输线的特征阻抗构成一个RC电路,当信号的上升时间小于τ时,那么信号的上升时间会最终由RC电路的τ决定,信号的上升时间(10%~90%)大约为2.2τ

当信号的上升时间大于RC电路的时间常数,则信号的上升时间还需额外加上10%~90%的RC上升时延

当RC上升时间与信号的上升时间相当时,就必须要考虑远端的容性负载对时序的影响

对于一般的容性负载约为2pF,特性阻抗为50Ω,RC上升时间为2.2X50X2=0.2ns,当信号频率为100M时,上升时间为1ns可以忽略容性负载的影响;而当信号的频率为500M时,上升时间为0.2ns,此时就必须考虑容性负载对信号时序的影响了

走线中途容性负载反射:初始传出的信号不受什么影响,但是在末端反射以后,他将向源端返回,再次遇到电容器后,带负值的反射信号会反射回远端的接收端,这会造成接收端信号的下冲。

传输线直角拐角地方的电场很高,这是直流效应,它是由导线外边缘的尖锐程度引起的,很高的直流电场会使拐角处的细丝变长并引发长期的可靠性问题,但是不会影响信号质量。

上升时间与电容量的比值为时域中电容的阻抗,单位为欧姆

如果信号是线性上升沿,则有Dv/Dt=V/RT,电容的阻抗为

Zcap为时域中电容的阻抗,单位为Ω

C表示突变处的电容容量,单位为nF

RT为信号的上升时间,单位为ns

当Zcap>5Zo时,可以忽略容性阻抗对信号反射产生的影响。

Zcap为上升过程中电容的阻抗,单位为Ω

Zo为传输线的特征阻抗,单位为Ω

RT表示信号的上升时间,单位为ns

Cmax为反射噪声不产生问题的最大允许电容,单位为nF

如果特征阻抗为50Ω,可以得到Cmax<0.004RT

RT的单位为ns,Cmax的单位为nF,为了避免容性突变引起的过量的下冲噪声,应使电容量(pF)低于信号上升时间(ns)的4倍。

容性时延累加的计算:传输信号的10~90的上升时间约为

系数1/2是因为传输线的前一半是使电容充电,后一半使电容放电,所以充电的有效阻抗实际上是特性阻抗的1/2

使用50Ohm的传输线,1pF的容性突变会引起大约25ps的时延,但是接插件与焊盘导致的容性突变往往大于1pF,对于高速信号,由此造成的时延是不允许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使用低特征阻抗传输线。

50Ohm传输线上一个拐角的电容量(fF=10-15F)约等于2倍线宽(mil)

过孔造成的容性突变范围从0.1pF到1pF.

当多个容性负载的间距小于信号上升的空间前沿时,则容性突变处引起的反射就会相互抵消。此时,可以等效为传输线的阻抗降低了。均匀分布着容性负载的传输线称为有载传输线。对于一条有载线,如果信号的上升时间小于容性负载之间的时延,则开始时容性负载可以看作为独立的影响,信号在上面传输时会因为容性负载造成延时,到信号上升时间由于电容的上升边退化后大于电容之间的延时,那么此时有载传输线相当于一条阻抗降低了的传输线。

可以根据信号噪声不大于信号电压的10%来计算传输线的阻抗突变容限。当阻抗突变20% 时,计算反射系数,可以得到信号的摆幅为13%。

突变电感的阻抗为

L的单位为ns, RT的单位为nH.

为了确保感性突变的阻抗小于传输线阻抗的20%,

L的单位为ns, RT的单位为nH.

50Ohm的传输线允许的最大的额外回路电感(nH)为信号上升时间(ns)的10倍。

如果接插件上的电感突变太大,可以在接插件的pin脚处加上2颗电容,此为补偿的方法,电容的大小为

C的单位为nF, L的单位为nH

最优的处理方式是在感性突变的2边分别加上C/2的电容,这一技术适用于所有的感性突变,如过孔,电阻等。

传输线损耗引起的上升边退化会造成ISI干扰与眼图的塌陷

所有时钟频率超过1G,传输线长度超过10in的的信号,传输线损耗是首要考虑的信号完整性问题。

眼图的闭合是对错误率的度量,眼图的睁开度越小,位错误率越高。因此,睁大的眼图说明位错误率低和信号的质量好,睁开的眼睛间交叉重叠的区域的水平宽度是对抖动的度量。

当信号沿传输线传播时,接收端有5种方式的能量损失:

1,辐射损耗;2,耦合到邻近的线条上;3,阻抗不匹配;4,导线损耗;5,介质损耗。

与其他损耗相比,总的辐射损耗其实非常小,这种损耗机理不影响有损线的分析,然而他在电磁干扰中却很重要。

相邻线之间的耦合的损耗对上升边退化的影响是很大的,而且这种影响是可以精确的建模的。

阻抗不匹配造成的损耗最后由于反射被源端所吸收。

5mil宽,1oz厚的1in长的铜导线,其信号路径的直流电阻约为0.1Ohm

铜导线的趋肤深度

单位为um,频率单位为GHz

铜的电导率为1.8×10-6Ω/cm

电容之间的材料是存在漏电流的,这些漏电流会消耗能量,在传输线上的表现为介质损耗。

大多数介质的体电阻率很高,典型值为1012Ω.cm。介质的体电阻率与频率有关,频域越高,电阻率越小。

电导率与频率存在一个转折的关系,当频率低于某个值时,电导率是不变的。当频率高于这个值的时候,介质中的偶极子会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位移,此时体电导率会随着频率的升高线性上升。FR-4的转折频率为10Hz。

给电容的2极加施加正弦电压,流经电容器的电流分为2部分。一部分恰好与电压异相,称之为流经理想无损耗电容电流。另一部分与电压同相,就像流经电阻的电流,它引起损耗。

材料的介电常数为复数,当介电常数为实数时,此时电容为理想电容,只存在与电压异相的电流。如果介电常数为虚数,则与虚部有关的电流为与电压同相的电流,但是实际上电压与电流相位是相差180度的。

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描述的是电场中的偶极子如何重新排列而增加的电容量,将电容之间的空气填满介电常数为ε的材料,则电容增大ε倍。

介质的漏电阻

交流电导率与耗散因子的关系

衰减的单位奈培以e为底,衰减为1奈培。表示最终输出的幅度为输入幅度的37%

FR4中,1GHz信号的衰减的典型值为0.1dB/in.

复特征阻抗

针对FR4中3mil线宽,50Ω传输线的复特征阻抗,当频率高于10MHz时,复特征阻抗与无损耗特征阻抗的值非常接近。如果线再宽一点,损耗再低一点,转折频率会更低一些

低损耗区

低损耗区的条件是R L<

频率约高于10MHz时,1oz铜线的串联电阻随频率的平方根增加,wL L随频率线性增加。R L=0.5/w

R L单位为Ω/in, w的单位为mil

由于趋肤厚度影响,可以得到

其中f的单位为MHz,w的单位为rad/s

50Ω传输线的单位电感大约为9nH/in, 则

可以得到对于线宽为3mil的线,当正弦波的频率分量高于2MHz时,其工作在低损耗区。对于线宽大于3mil的线来说,低损耗区可以起始于更低的频率,实际上高损耗区域在低频区,其频率低于趋肤效应起作用的那个频率。

衰减的定义:

Αn的单位为奈培,在低损耗中可近似为

可以看出,衰减与频率没有任何关系

如果随着频率的变化,导线单位长度的串联电阻和介质的单位长度并联电导都是常数,则传输线的衰减当频率变化时也是常数。所有频率感受到的损耗都是相同的。

奈培与dB的转换公式

单位长度的损耗是由2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由导线损耗引起的衰减

另一部分衰减与介质材料的损耗有关:

总的衰减为

导线引起的单位长度衰减为、

导线引起的总的衰减为

R L单位为Ω/in

W单位为mil

F为正弦波频率,单位为GHz

Z0单位为Ω

五款信号完整性仿真工具介绍

现在的高速电路设计已经达到GHz的水平,高速PCB设计要求从三维设计理论出发对过孔、封装和布线进行综合设计来解决信号完整性问题。高速PCB设计要求中国工程师必须具备电磁场的理论基础,必须懂得利用麦克斯韦尔方程来分析PCB设计过程中遇到的电磁场问题。目前,Ansoft公司的仿真工具能够从三维场求解的角度出发,对PCB设计的信号完整性问题进行动态仿真。 (一)Ansoft公司的仿真工具 现在的高速电路设计已经达到GHz的水平,高速PCB设计要求从三维设计理论出发对过孔、封装和布线进行综合设计来解决信号完整性问题。高速PCB设计要求中国工程师必须具备电磁场的理论基础,必须懂得利用麦克斯韦尔方程来分析PCB设计过程中遇到的电磁场问题。目前,Ansoft公司的仿真工具能够从三维场求解的角度出发,对PCB设计的信号完整性问题进行动态仿真。 Ansoft的信号完整性工具采用一个仿真可解决全部设计问题: SIwave是一种创新的工具,它尤其适于解决现在高速PCB和复杂IC封装中普遍存在的电源输送和信号完整性问题。 该工具采用基于混合、全波及有限元技术的新颖方法,它允许工程师们特性化同步开关噪声、电源散射和地散射、谐振、反射以及引线条和电源/地平面之间的耦合。该工具采用一个仿真方案解决整个设计问题,缩短了设计时间。 它可分析复杂的线路设计,该设计由多重、任意形状的电源和接地层,以及任何数量的过孔和信号引线条构成。仿真结果采用先进的3D图形方式显示,它还可产生等效电路模型,使商业用户能够长期采用全波技术,而不必一定使用专有仿真器。 (二)SPECCTRAQuest Cadence的工具采用Sun的电源层分析模块: Cadence Design Systems的SpecctraQuest PCB信号完整性套件中的电源完整性模块据称能让工程师在高速PCB设计中更好地控制电源层分析和共模EMI。 该产品是由一份与Sun Microsystems公司签署的开发协议而来的,Sun最初研制该项技术是为了解决母板上的电源问题。 有了这种新模块,用户就可根据系统要求来算出电源层的目标阻抗;然后基于板上的器件考虑去耦合要求,Shah表示,向导程序能帮助用户确定其设计所要求的去耦合电容的数目和类型;选择一组去耦合电容并放置在板上之后,用户就可运行一个仿真程序,通过分析结果来发现问题所在。 SPECCTRAQuest是CADENCE公司提供的高速系统板级设计工具,通过它可以控制与PCB layout相应的限制条件。在SPECCTRAQuest菜单下集成了一下工具: (1)SigXplorer可以进行走线拓扑结构的编辑。可在工具中定义和控制延时、特性阻抗、驱动和负载的类型和数量、拓扑结构以及终端负载的类型等等。可在PCB详细设计前使用此工具,对互连线的不同情况进行仿真,把仿真结果存为拓扑结构模板,在后期详细设计中应用这些模板进行设计。 (2)DF/Signoise工具是信号仿真分析工具,可提供复杂的信号延时和信号畸变分析、IBIS 模型库的设置开发功能。SigNoise是SPECCTRAQUEST SI Expert和SQ Signal Explorer Expert进行分析仿真的仿真引擎,利用SigNoise可以进行反射、串扰、SSN、EMI、源同步及系统级的仿真。 (3)DF/EMC工具——EMC分析控制工具。 (4)DF/Thermax——热分析控制工具。 SPECCTRAQuest中的理想高速PCB设计流程: 由上所示,通过模型的验证、预布局布线的space分析、通过floorplan制定拓朴规则、由规

工作分析报告12篇汇总版

《工作分析报告》 工作分析报告(一): 培训工作总结分析报告 一、所规划培训的课程及部门安排 1、已提交的培训规划表及签字确认的部门共有8个。 2、因部门内部任务规划及相关原因确认本年度不开展内部培训的中心部门共有2个。 3、20xx年度确认开展的培训中心及部门共有8个。 二、培训工作成绩概述 1、总部主要成果: (1)编制20xx年度《新员工入职培训课程》 人资中心打破以往只有培训专责人员独立完成新员工入职培训课程工作,实现人力资源模块负责人独立宣导模块课程的专业局面,重新编制模块培训课件,深入为新员工讲解公司管理细则,使新员工感受到公司的规范性、归属感。 (2)完成了公司20xx年度培训规划的统筹汇总工作 鉴于过去中基层培训工作一向是人力资源培训工作的薄弱环节,人力资源中心在20xx年始便开展各中心部门关于内部培训需求调查分析工作,搜集各部门的实际培训要求,综合分析构成最终的《20xx年培训规划总表》,明确培训方向和具体培训资料。 (3)监督及支持各中心部门的内部培训工作人力部门主动跟进业务部门的培训工作促使培训目标的实现。 (4)各中心部门按部门任务规划编制培训课程,提高部门人员的岗位技能及内部沟通。 2、事业部 由于事业部培训规划刚终审不久,暂时只完成展新员工入职培训工作。人资中心将会加强对基地培训工作的监督。 三、存在的问题 1、授课方式方法有待改善。 部分课程专业性强、资料较枯燥,且授课方式单一,员工在上课时无法充分理解讲师所授资料,培训效果差。3、管理力度不足。 培训与考勤、转正、晋升等一系列考核工作不挂钩,促使培训的重要性及管理力度大大降低,相应的配套措施、考核机制也相对缺乏,处罚不及时导致处罚威慑力不足。

Altium Designer中进行信号完整性分析

在高速数字系统中,由于脉冲上升/下降时间通常在10到几百p秒,当受到诸如内连、传输时延和电源噪声等因素的影响,从而造成脉冲信号失真的现象; 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频率的微波和电磁干扰源,可能由于很小的差异导致高速系统设计的失败;在电子产品向高密和高速电路设计方向发展的今天,解决一系列信号完整性的问题,成为当前每一个电子设计者所必须面对的问题。业界通常会采用在PCB制板前期,通过信号完整性分析工具尽可能将设计风险降到最低,从而也大大促进了EDA设计工具的发展…… 信号完整性(Signal Integrity,简称SI)问题是指高速数字电路中,脉冲形状畸变而引发的信号失真问题,通常由传输线不阻抗匹配产生的问题。而影响阻抗匹配的因素包括信号源的架构、输出阻抗(output impedance)、走线的特性阻抗、负载端的特性、走线的拓朴(topology)架构等。解决的方式可以采用端接(termination)与调整走线拓朴的策略。 信号完整性问题通常不是由某个单一因素导致的,而是板级设计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信号完整性问题主要表现形式包括信号反射、信号振铃、地弹、串扰等; 1,Altium Designer信号完整性分析(机理、模型、功能) 在Altium Designer设计环境下,您既可以在原理图又可以在PCB编辑器内实现信号完整性分析,并且能以波形的方式在图形界面下给出反射和串扰的分析结果。 Altium Designer的信号完整性分析采用IC器件的IBIS模型,通过对版图内信号线路的阻抗计算,得到信号响应和失真等仿真数据来检查设计信号的可靠性。Altium Designer的信号完整性分析工具可以支持包括差分对信号在内的高速电路信号完整性分析功能。 Altium Designer仿真参数通过一个简单直观的对话框进行配置,通过使用集成的波形观察仪,实现图形显示仿真结果,而且波形观察仪可以同时显示多个仿真数据图像。并且可以直接在标绘的波形上进行测量,输出结果数据还可供进一步分析之用。 Altium Designer提供的集成器件库包含了大量的的器件IBIS模型,用户可以对器件添加器件的IBIS模型,也可以从外部导入与器件相关联的IBIS模型,选择从器件厂商那里得到的IBIS 模型。 Altium Designer的SI功能包含了布线前(即原理图设计阶段)及布线后(PCB版图设计阶段)两部分SI分析功能;采用成熟的传输线计算方法,以及I/O缓冲宏模型进行仿真。 基于快速反射和串扰模型,信号完整性分析器使用完全可靠的算法,从而能够产生出准确的仿真结果。布线前的阻抗特征计算和信号反射的信号完整性分析,用户可以在原理图环境下运行SI仿真功能,对电路潜在的信号完整性问题进行分析,如阻抗不匹配等因素。 更全面的信号完整性分析是在布线后PCB版图上完成的,它不仅能对传输线阻抗、信号反射和信号间串扰等多种设计中存在的信号完整性问题以图形的方式进行分析,而且还能利用规则检查发现信号完整性问题,同时,Altium Designer还提供一些有效的终端选项,来帮助您选择最好的解决方案。 2,分析设置需求 在PCB编辑环境下进行信号完整性分析。 为了得到精确的结果,在运行信号完整性分析之前需要完成以下步骤:

工作分析精讲七官方笔记

《工作分析》精讲七官方笔记目录 一、本节课知识点结构图 二、本节课知识点总结 三、配套练习题 一、本节课知识点结构图本节课内容包括:(1)第七章;(2)第八章8.1

二、本节课知识点总结 1、岗位评价【名词解释、填空】 (1)狭义的岗位评价是指通过设计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对组织中所需的岗位数量进行设计,进而逐一对岗位进行分析,确定岗位的价值量高低的一系列方法和技术的总称。 (2)岗位是组织的最小构成单位。 (3)岗位名称是区分某一岗位与其他岗位的首要因素,是一种身份的象征。(4)岗位职责是指一个岗位所要求的需要去完成的工作内容以及应当承担的责 任范围。

2、岗位评价的特点【简答题】 (1)对岗不对人 (2)岗位评价不考虑该岗位上任职者个人的工作能力或在工作中的表现(3)岗位评价衡量各岗位在企业内部的相对价值 (4)所选定的评价要素应该是共同的、容易理解的、普遍适用于所有被评价岗位的 (5)岗位评价不是一种标准,而是一种方法论,是可以评定岗位价值的人力资源管理工具 3、岗位评价的原则【简答、选择】 (1)评价因素针对性——针对不同企业实际情况 (2)评价因素互斥性 (3)统一性——不同岗位评价方法统一 (4)及时反馈纠偏性 (5)保密性 4、岗位评价的作用【简答题】 (1)岗位评价能够对岗位进行科学定量测评,便于比较岗位之间的相对价值的高低。 (2)确定公平合理的薪资结构。 (3)岗位评价可以使各个工作与企业对应的报酬相适应,从而使员工能够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和晋升途径,便于员工理解企业的价值标准。

5、岗位评价包括四项基本指标【选择、填空】 (1)责任指标 (2)岗位性质指标 (3)知识技能指标 (4)工作环境指标 6、岗位评价指标确定的原则【简答题】 (1)评价指标应反映公司的价值观。 (2)评价指标应普遍适用于所有岗位。 (3)评价指标不应在含义上有覆盖。 (4)评价指标应该获得管理层与员工的共同认可。 7、排序法【名词解释】 排序法是指由评价人员按照自己的判断,根据一些特定的标准进行整体比较,从而将岗位按照相对价值进行排列的一种方法。 排序法是使用较早、操作最简单、非定量的岗位分析方法。 8、分类法【名词解释】 分类法是指建立一个具有不同级别标准的岗位级别体系,然后将每一个岗位与标准进行比较,进而将其纳入合适等级的岗位评价方法。

于博士信号完整性分析入门-初稿

于博士信号完整性分析入门 于争博士 https://www.360docs.net/doc/573632686.html, 整理:runnphoenix

什么是信号完整性? 如果你发现,以前低速时代积累的设计经验现在似乎都不灵了,同样的设计,以前没问题,可是现在却无法工作,那么恭喜你,你碰到了硬件设计中最核心的问题:信号完整性。早一天遇到,对你来说是好事。 在过去的低速时代,电平跳变时信号上升时间较长,通常几个ns。器件间的互连线不至于影响电路的功能,没必要关心信号完整性问题。但在今天的高速时代,随着IC输出开关速度的提高,很多都在皮秒级,不管信号周期如何,几乎所有设计都遇到了信号完整性问题。另外,对低功耗追求使得内核电压越来越低,1.2v内核电压已经很常见了。因此系统能容忍的噪声余量越来越小,这也使得信号完整性问题更加突出。 广义上讲,信号完整性是指在电路设计中互连线引起的所有问题,它主要研究互连线的电气特性参数与数字信号的电压电流波形相互作用后,如何影响到产品性能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时序的影响、信号振铃、信号反射、近端串扰、远端串扰、开关噪声、非单调性、地弹、电源反弹、衰减、容性负载、电磁辐射、电磁干扰等。 信号完整性问题的根源在于信号上升时间的减小。即使布线拓扑结构没有变化,如果采用了信号上升时间很小的IC芯片,现有设计也将处于临界状态或者停止工作。 下面谈谈几种常见的信号完整性问题。 反射: 图1显示了信号反射引起的波形畸变。看起来就像振铃,拿出你制作的电路板,测一测各种信号,比如时钟输出或是高速数据线输出,看看是不是存在这种波形。如果有,那么你该对信号完整性问题有个感性的认识了,对,这就是一种信号完整性问题。 很多硬件工程师都会在时钟输出信号上串接一个小电阻,至于为什么,他们中很多人都说不清楚,他们会说,很多成熟设计上都有,照着做的。或许你知道,可是确实很多人说不清这个小小电阻的作用,包括很多有了三四年经验的硬件工程师,很惊讶么?可这确实是事实,我碰到过很多。其实这个小电阻的作用就是为了解决信号反射问题。而且随着电阻的加大,振铃会消失,但你会发现信号上升沿不再那么陡峭了。这个解决方法叫阻抗匹配,奥,对了,一定要注意阻抗匹配,阻抗在信号完整性问题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

信号完整性分析基础系列之一——眼图测量

信号完整性分析基础系列之一 ——关于眼图测量(上) 汪进进美国力科公司深圳代表处 内容提要:本文将从作者习惯的无厘头漫话风格起篇,从四个方面介绍了眼图测量的相关知识:一、串行数据的背景知识; 二、眼图的基本概念; 三、眼图测量方法; 四、力科示波器在眼图测量方面的特点和优势。全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包括一、二部分。下篇包括三、四部分。 您知道吗?眼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47年前。在力科于2002年发明基 于连续比特位的方法来测量眼图之前,1962年-2002的40年间,眼图的测量是基 于采样示波器的传统方法。 您相信吗?在长期的培训和技术支持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少有工程师能完整地准确地理解眼图的测量原理。很多工程师们往往满足于各种标准权威机构提供的测量向导,Step by Step,满足于用“万能”的Sigtest软件测量出来的眼图给出的Pass or Fail结论。这种对于Sigtest的迷恋甚至使有些工程师忘记了眼图是 可以作为一项重要的调试工具的。 在我2004年来力科面试前,我也从来没有听说过眼图。那天面试时,老板反复强调力科在眼图测量方面的优势,但我不知所云。之后我Google“眼图”, 看到网络上有限的几篇文章,但仍不知所云。刚刚我再次Google“眼图”,仍然 没有找到哪怕一篇文章讲透了眼图测量。 网络上搜到的关于眼图的文字,出现频率最多的如下,表达得似乎非常地专业,但却在拒绝我们的阅读兴趣。 “在实际数字互连系统中,完全消除码间串扰是十分困难的,而码间串扰 对误码率的影响目前尚无法找到数学上便于处理的统计规律,还不能进行准确计算。为了衡量基带传输系统的性能优劣,在实验室中,通常用示波器观察接收信号波形的方法来分析码间串扰和噪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这就是眼图分析法。 如果将输入波形输入示波器的Y轴,并且当示波器的水平扫描周期和码元 定时同步时,适当调整相位,使波形的中心对准取样时刻,在示波器上显示的图形很象人的眼睛,因此被称为眼图(Eye Map)。 二进制信号传输时的眼图只有一只“眼睛”,当传输三元码时,会显示两 只“眼睛”。眼图是由各段码元波形叠加而成的,眼图中央的垂直线表示最佳抽样时刻,位于两峰值中间的水平线是判决门限电平。 在无码间串扰和噪声的理想情况下,波形无失真,每个码元将重叠在一起,最终在示波器上看到的是迹线又细又清晰的“眼睛”,“眼”开启得最大。当有码

于博士信号完整性分析入门(修改)

于博士信号完整性分析入门 于争 博士 https://www.360docs.net/doc/573632686.html, for more information,please refer to https://www.360docs.net/doc/573632686.html, 电设计网欢迎您

什么是信号完整性? 如果你发现,以前低速时代积累的设计经验现在似乎都不灵了,同样的设计,以前没问题,可是现在却无法工作,那么恭喜你,你碰到了硬件设计中最核心的问题:信号完整性。早一天遇到,对你来说是好事。 在过去的低速时代,电平跳变时信号上升时间较长,通常几个ns。器件间的互连线不至于影响电路的功能,没必要关心信号完整性问题。但在今天的高速时代,随着IC输出开关速度的提高,很多都在皮秒级,不管信号周期如何,几乎所有设计都遇到了信号完整性问题。另外,对低功耗追求使得内核电压越来越低,1.2v内核电压已经很常见了。因此系统能容忍的噪声余量越来越小,这也使得信号完整性问题更加突出。 广义上讲,信号完整性是指在电路设计中互连线引起的所有问题,它主要研究互连线的电气特性参数与数字信号的电压电流波形相互作用后,如何影响到产品性能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时序的影响、信号振铃、信号反射、近端串扰、远端串扰、开关噪声、非单调性、地弹、电源反弹、衰减、容性负载、电磁辐射、电磁干扰等。 信号完整性问题的根源在于信号上升时间的减小。即使布线拓扑结构没有变化,如果采用了信号上升时间很小的IC芯片,现有设计也将处于临界状态或者停止工作。 下面谈谈几种常见的信号完整性问题。 反射: 图1显示了信号反射引起的波形畸变。看起来就像振铃,拿出你制作的电路板,测一测各种信号,比如时钟输出或是高速数据线输出,看看是不是存在这种波形。如果有,那么你该对信号完整性问题有个感性的认识了,对,这就是一种信号完整性问题。 很多硬件工程师都会在时钟输出信号上串接一个小电阻,至于为什么,他们中很多人都说不清楚,他们会说,很多成熟设计上都有,照着做的。或许你知道,可是确实很多人说不清这个小小电阻的作用,包括很多有了三四年经验的硬件工程师,很惊讶么?可这确实是事实,我碰到过很多。其实这个小电阻的作用就是为了解决信号反射问题。而且随着电阻的加大,振铃会消失,但你会发现信号上升沿不再那么陡峭了。这个解决方法叫阻抗匹配,奥,对了,一定要注意阻抗匹配,阻抗在信号完整性问题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

山东自考工作分析笔记

工作分析笔记 第一章工作岗位分析(是人力资源的管理的基础工作)的 起源与发展 1 工作岗位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即作用) 1)增强人力资源规划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确保组织中的所有任务得到明确的安排 3)有助于主管和员工明确员工的职责和相关工作任务 4)有助于工作再设计和员工职业生涯发展 5)为员工的绩效考核提供了客观的工作标准 6)为有效性,低成本的培训指导方向 7)为工作岗位招聘提供了有效的工作信息 8)明确管理者和下属的汇报关系 补充 A 统一指挥:每个雇员应当只接受来自一位上级的命令,有助于组织目标统一性 B 统一领导:每组具有同一目标的组织活动,应当在一位管理者一个计划的指导下进行 9)明确工作岗位在组织中的相对价值,保持内部公平性 薪酬公平分包括: A 外部公平性:将组织内的薪酬水平与外部市场同等劳动力价格进行比较而确定 B 内部公平性:通过员工所在的工作岗位与其他工作岗位所承担的工作和所需投入进行比较而确定 C 投入公平性 2 工作岗位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一)员工招聘,选拔方面 通过工作分析确定组织空缺职位所需承担的工作任务,进而确定所需招聘员工基本条件的选拔标准,为组织招聘,筛选新员工提供客观基础,通过工作岗位分析选择有效的测试方式和内容组织测试,能让组织预测招聘者的工作能力,避免招聘盲目性,减少组织新进员工因知识,技能极端不足造成不必要的高培训成本,降低因招聘不当引发的高流动性 (二)岗位定编方面(岗位定编定义:合理确定某种类型的岗位人员配备数量,定编的依据是客观的组织任务量和现职员工的平均绩效) 通过客观科学的进行工作分析,科学的衡量组织岗位的配备数量 (三)培训方面 需要通过工作分析明确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及培训效果,将培训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四)绩效考核方面 通过工作分析明确衡量岗位工作绩效的方法和标准,以及任职者是否达到期望的绩效标准,通过绩效改进计划提高绩效产出 (五)任职资格方面 通过工作岗位分析,准确确定任职者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对应聘者和现任任职者执行工作任务能力的分析得出有关改进绩效,所需提供相应培训的相关信息,从而提高任职者的工作适应性与工作产出能力,为组织更好的利用人力资源做好准备 (六)职业生涯发展方面 通过工作岗位分析寻找最适合员工发展的方法,从而尽力为员工提供有吸引力的工作,提高员工对工作的兴趣,从而增加工作投入,为组织提供更多产出 (七)薪酬管理方面 通过工作分析,工作评价,能对组织内部和岗位的相对价值进行确定,将组织中的相关岗位工作内容,任职者资格与外部劳动力市场的薪酬水平进行比较,从而确定组织中的纵横薪酬体系,建立内部公平,外部具有相对竞争力的薪酬水平,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感和投入度 3 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从工作分析中直接产生的结果是工作说明书和岗位规范) 1)工作职责与工作活动 2)工作上下关系 3)工具,机器,仪器和工作辅助设备 4)工作如何完成 5)对工作岗位任职者的要求 6)工作关系 7)与工作相关的事物 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方法确定了: A 工作的标准作业方法B 选择标准的作业工具 C 确定标准作业时间 D 制定单位时间的标准工作量 员工职级制---以工作分析为基础 系统工作分析起源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泰勒--科学管理之父 工作分析发展: A 起源 19C末-20C初 B 创始 1911 管理学原理《科学管理原理》C 兴盛1964 民权法案反歧视运动 D 目前主流定量化与个性化 E 工作分析成就:管理的规范化与职业化要求 美国公民权利法实施---工作分析开始得到重视 工作分析、工作评价首先应用于--工商企业 20C 30年代,工作分析与评价方法在欧美企业产生、推行4 工作分析(岗位分析)定义:是指以工作岗位为研究对象,收集有关工作岗位的职责、任务、活动、标准,对履 行工作的任职者的资格要求、工作流程、工作完成的环境 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服务于某一特定目的的过程。 5 工作分析的层次 1 要素:指工作活动中除单个动作外的最小划分单位 2 任务:指为达到某一特定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相关的活 动或要素 3 职责:指特定的工作岗位所负责承担的某类工作任务的 集合 4 工作:a 工作任务b 一系列相互联系、职能类似或所需 水平相似的任务所组成的工作岗位,一个工作对应一项职 责或多项职责 5 职务和职位:职务指在某一组织中具有同等垂直位置的 一组工作岗位的集合,这一组工作岗位所承担的工作任务 和职责虽然不同,但具有可比的重要性 职务强调一个工作岗位所承担的任务,而职位更强调岗位 在工作组织中的上下位置和关系 6 职业:指某类具有相似特征的,人们赖以为生的工作类 型,指在不同的组织中存在的类似的工作类型 7 职系:指工作性质大体类似,但工作责任、难易程度不 同的一系列职位 8 职级:指职系中职责要求、工作任务有所区别的一系列 职位所组成的级别或指其中的某一个级别 9 职组:若干工作性质相似的职系组成的集合 6 工作岗位分析的流程 (一)工作岗位分析的准备阶段 包括:A 明确工作岗位分析的目的 B 选择 和培训工作岗位分析人员 C 选择工作岗位分析的方法和工具 D 与组织中的 相关成员沟通工作分析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所需要的相关配 合工 (二)工作岗位分析的执行阶段 包括:A 选择工作岗位分析信息的来源( 1 任职者 2 任 职者群体 3 任职者同级相关岗位任职者 4 任职者上级) B 收集工作的有关信息 C 制定工作岗位分析文件 D 与相 关人员确认信息的准确性 (三)工作岗位信息的分析、整理阶段 最常见的工作分析结果为工作说明书(岗位说明书)和岗 位规范 (四)工作分析结果的运用和修订阶段(半年至1年内可 对工作分析结果检查、回顾将工作分析结果形成标准文件, 形成正式的工作说明书和岗位规范) 补: 工作分析可能遇到的阻力 A 组织成员不配合,调查工作不能及时按要求进行,影响 工作分析进度甚至造成整个计划的流产 B 由于组织成员在工作信息收集阶段配合不好,影响工作 分析质量,信息收集不全面,导致工作分析结果不准确和 可接受度较差 C 由于员工对工作分析目的不了解,提供不准确信息或者 不配合,使工作分析所获信息被人为的扭曲。 7 工作岗位分析的时机 1)组织环境的变化需要对组织结构进行调整 2)组织内部高层管理人员的变化可能需要对组织中工作进 行重新界定 3)组织业务发生变化后,组织工作流程变化可能引起对工 作分析的需求 4)组织中大规模的招聘需要对工作进行分析后确定所需要 招聘人员的基本要求 5)制定绩效考核标准时需要对工作岗位的职责进行界定, 明确工作产出的标准 6)制订员工培训计划时需要了解工作对员工的要求 7)在衡量工作岗位的相对价值时需要从工作分析中获取有 关工作的全面信息 8 工作岗位分析涉及组织中的人员及其角色 涉及人员:A 组织高层管理者 B 中层管理人员 C 工作岗 位分析人员 D 员工 E 工会 F 工作岗位分析顾问 (一)组织高层管理者的角色 A 建立工作岗位分析的需要,根据组织的发展状况,提出 工作分析的必要性,并在组织内发起工作岗位分析的工作 B 发布政策陈述,指示和进行其他沟通,向组织内传递有 关信息,倡导工作分析过程 C 为执行工作岗位分析的多方面工作授权,在组织内安排 相应的工作人员以协调组织工作分析过程 D 为实施计划建立时间框架,为工作岗位分析过程确定明 确的时间要求 E 密切注视工作岗位分析的全过程,并解决在工作岗位分 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冲突 F 为工作岗位分析过程提供持续的支持,包括有形的和无 形的 G 任命他人或亲自担任审核和认可工作程序,使工作分析 的结果与实际工作需要相结合 (二)中层管理人员的角色 A 在需要的情况下,协助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实施工作岗位 分析计划 B 在必要的情况下参加工作岗位分析,为工作岗位分析提 供相关信息 C 在涉及工作岗位分析的员工沟通,增强员工对工作分析 过程的认可度 D 需要审核和认可工作岗位分析过程中有关工作岗位的职 责,任务,工作内容,活动以及工作流程的初期结果 (三)工作岗位分析人员的角色 A 根据工作分析的目的和预期结果开发信息收集方法,以 最有效方法获得所需信息 B 在调查阶段中收集数据,信息,分析所获结果 C 根据实际工作的进展,能从人力资源专业人士的角度研 究和开发可达目的因素,提供解决问题方案 D 根据信息收集过程和信息分析过程的结果,准备或参加 工作说明书等工作分析结果文件的编制 E 在团队中,工作分析人员应该能做到相互沟通,交流, 以监督或协调工作委员会的工作 F 在需要时应能参与工会谈判,向工会结实员工对工作分 析的过程和结果中产生的有关问题 (四)组织中员工的角色 A 参加数据收集(填写调查问卷,参加工作分析面谈) B 参与工作说明书草案的制定 C 工作委员会中,需要有员工参与,以获得全体员工对工 作岗位分析公平性的认同,需要普通员工参加审核委员会 对工作分析的结果进行验收。 (五)工会的角色 A 在工作分析过程中,需要获得工会的积极支持,保证资 料收集顺利进行 B 需要工会代表或工会授权的代表参与工作说明书的编制 C 工作岗位分析的最终结果也需要工会成员参与审核和认 可,表明工会对此最终结果的态度,以增强员工对工作岗 位分析结果的认同度 D 若在工作岗位分析过程中,工会代表认为工作岗位分析 的过程或结果有损害工作人员利益的可能,工会可能会代 表员工的利益与管理层谈判 (六)工作岗位分析顾问的角色 A 为管理层提出工作岗位分析的建议,制定有关工作岗位 分析的计划,审核和检查工作流程 B 与分析人员一起工作或在 a 数据收集和分析 b 编制工 作说明书 c 符合法律需要 d 建立系统的工作程序等方 面进行建议 C 参与工资,薪酬管理的其他开发阶段的工作 D 监控工作岗位分析的全过程,使之能按预定计划进行 第二章工作分析的方法 1 工作分析方法的分类 (1)传统的工作分析方法:主要是通过对任职者的观察、 访谈等形式收集工作中的相关信息,以文字的形式准备工 作岗位说明文件。(该方法以工作活动为工作描述指标,将 工作分析重点集中在工作活动的内容与任务完成方面)信 度,效度难以衡量,因其结果是非量化、描述性的。 传统的工作分析方法是主观性的分析过程,工作分析结果 的质量依赖于 A 工作分析人员客观分析的过程 B 对工作 进行分析的能力 C 任职者和信息来源所提供工作信息的 准确程度 (2)标准化工具和方法:最著名量化分析方法:麦克米 克职位分析问卷(PAQ)及职位分析清单方法等 (3)任务清单方法:最著名的任务清单法:综合职位分 析方法(CODAP)雷蒙德.克里斯托为美国空军开发的的 任务清单库 任务清单法:(量化方法)强调工作活动,使用这种方法, 需要建立与一组工作相关的任务清单,由工作任职者及其 上级对此任务清单中的任务进行分级评定,然后用计算机 对分级评定的结果进行统计处理,开发出量化的工作分析 方法 实际所有的工作分析方法都能用任务清单法表述,即使是 描述性的工作说明书也可能转化为量化的任务清单方法 (4)结构化的方法。如范纳开发的功能性工作分析方法, 以任职者处理“数据”、“人员”、“事物”三种对象的任务 为基础,建立结构化的等级图,对工作的功能程度进行分 类 2 收集工作分析所需信息的方法 1)观察法:指由工作分析者通过对任职者现场工作直接或 间接的观察和记录,了解任职者工作内容,收集有关工作 信息的方法。 A 在主要是由身体操作的活动所组成的工作岗位中,观察 法比较有效 B 也可用于行为化的工作分析,以便了解工作任职者在工 作中的实际表现和实际工作困难 C 观察法只适合外显操作、行为性工作的分析,而不适合 单独用于抽象的智力活动、心理素质的分析,脑力劳动较 多的工作岗位中,仅用观察法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还需要 其他方法配合才能收集必需信息进行工作分析的目的。 D 对复杂工作难以全面观察。 2)访谈法:工作分析人员通过访谈的方式获取需要收集的 信息 因访谈对象不同将访谈分为三大类: A 对任职者单独访谈(任职者本对工作岗位最有发言权) B 对承担同类工作的任职者进行群体访谈(也称专家座谈 法) C 与熟悉该工作的任职者的上级进行访谈 使用访谈法的注意事项:1 选择适当的时间地点 2 选择 适当的访谈对象 3向被访谈者介绍访谈的目的,建立信任 4 多采用开放式问题,了解更多的信息,鼓励被访谈者发 表更多的观点 5 每次只提一个问题 6 所提问的问题按 逻辑顺序排序,每个问题最好有一个主题 7进行记录8 针 对工作分析目的,使用结构化分析方法9 客观的收集信息 3)问卷法:是通过让任职者和相关人员填写问卷收集工作 分析所需信息的方法。 分类 A 采用开放性问卷:收集有关工作的所有信息,请填 写问卷者全面的描述其工作。简单,但收集到的工作信息 无规律性,整理困难 B 在对工作已彻底了解的基础上,编制出完善的结构化问 卷,只需要填写问卷者在所提供的工作任务中进行选择。 前期编制问卷难度相当大,但一旦编制完成,所收集的工 作信息就易于整理、归纳。 4)现场工作日志法:要求任职者在一段时间内实时记录自 己每天发生的工作,按工作日的时间顺序记录下自己工作 的实际内容,形成某一工作岗位一段时间以来发生的工作 活动的全景描述,使工作分析者能根据工作日志的内容对 工作进行分析 现场工作日志法不足: A 现场日志法需任职者全面配合,任职者需要即时记录工 作活动及消耗的时间,这项工作对任职者在进行自愿记录 这段时间要求较高 B 现场日志中提供的信息失真,包括遗忘,不能及时填写 及刻意隐瞒等原因 C 即使得到了完整的工作日志,在一般的工作日志的信息 中也只能了解到各项活动及在每项活动上消耗的时间,不 能完全了解各项工作活动的目的和重要性 D 工作日志法也记录任职者在一段时间内工作活动的情 况,却不能了解长期的周期性的变化的工作活动 3 量化的工作分析方法: (1)职位分析问卷PAQ:应用最广泛的量化工作分析方法, 包括194项问题 (2)美国劳工部工作分析程度DOL (3)职能性工作分析FJA:在美国劳工部工作分析基础 上产生 职能性工作分析标度表 A 资料职能标度表 B 人员职能标 度 C 事物职能标度 (4)管理职位描述问卷调查法MPDQ:用来决定那些被提 名进入管理职位的人员是否需要培训,也被用来评价和确 定管理工作的报酬率,并用于对工作进行分类。 确定工作分析问卷每个问题是否适用于被分析的工作的6 个维度:A 应用范围 B 时间长短 C 对工作的重要性 D 发生的可能性 E 适用性F 特种代码 4 任务清单法:(核心在于拟订某一类工作有关所有任务清 单)定义:需要开发一组与工作有关的任务清单列表,然 后由工作任职者及其上级以次为据对工作中的各项任务进 行评价,最后,这些评价信息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处理,形 成量化的工作分析结果 (1)综合职位数据分析方法CODAP 应用最多 (2)工作信息矩阵系统JIMS 核心仍是任务清单 5 工作分析的内容 A工作职责与任务分析 工作职责与任务分析从哪几方面进行: 1)工作职责与任务的完整性:将组织目标层层分解,确保 组织所有任务得到明确安排 2)工作职责与任务的合理性:组织内职员与任务的 分派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予以安排设计,可根据需要灵活 变动、调整,合理安排 3)工作职责与任务的系统性:本组织中各项工作任 务具备各种与工作流程相关的系统性,职责与任务按权限 分配控制完成 B 工作流程与工作过程分析 工作流程:工作任务从组织外部开始,在组织间各部门进 行传递,最终得到产出的过程 工作过程:组织中的成员为了完成某一特定的任务,需要

岗位工作分析报告范文

岗位工作分析报告范文 Job analysis report model 编订:JinTai College

岗位工作分析报告范文 小泰温馨提示:工作报告是指党的机关、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按照有关规定,定期或不定期地向上级机关或法定对象汇报工作,汇报的内容包括近一段的工作情况和下一段工作部署。本文档根据工作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这几年的教学工作,有一点我感到欣慰,就是不管社会多么纷繁、复杂,我始终没有放弃做为一名教师的基本原则:以诚待人,以诚感人,以诚育人,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努力做好每件事,教好每一位学生。但同时,我深知自己在教书育人以及工作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经过这段时间自我的深刻反思,我对自已在工作、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剖析如下: 一、在政治思想方面: 本人高度自觉,长期坚持政治学习,写读书笔记,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按照各种法律法规严格要求自己,从不违法乱纪,遵守社会公德,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存在问题:学习很是不够深入。

改进方向:提高认识,加强学习。 1、在热爱学生方面:热爱学生是教师处理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精髓。爱是教育的万金油,当教育之爱成为普照的春晖,师生之间爱的能量就会在交换与互动中不断裂变,释放能量,产生一个个教育的奇迹。如何激发爱心、永保爱心,我尚待努力。 2、在爱岗敬业方:,我基本上能够做到热爱教育、热爱学校,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传播有益学生身心健康思想。爱是教师职业的基础,爱岗敬业是教师处理与教育事业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前提。但有时候我对待工作还不够尽职尽责;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方面,偶尔有敷衍塞责现象。 3、在严谨治学方面: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缺乏长期性,教育教学方法还缺灵活性和改进力度,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还不够快。教师自身的学识与道德水平即师德,在潜移默化中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学生,也影响着学生对我的看法,进而影响着师生关系,所以我必须不断学习。 4、尊重家长是教师处理与学生家长之间关系的准则:是促进教育合力的形成,提高育人效果的重要环节。在尊重家长

《工作分析》江苏自考本科笔记

06092 工作分析第一章工作分析概述 一、工作分析的概念 1、识记:工作的概念:个体在组织中所扮演的角色的总和,通常由一系列专门任务组成。 2、领会:工作分析的含义:是全面了解组织中一项工作特征的管理活动,即对该项工作的有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综合的一个系统过程。实质是区别组织中一项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差异。 二、工作分析的作用与意义 领会:工作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①工作分析为人力资源规划提供了必要的信息 ②工作分析为人员的招聘录用提供了明确的标准 ③工作分析为人员的培训开发提供了明确的依据 ④工作分析为科学的绩效考核提供了帮助 ⑤工作分析为制定公平合理的薪酬政策奠定了基础 ⑥加强职业生涯管理 三、工作分析的历史沿革及其发展趋势 1、识记:工作分析的历史沿革 ①工作分析思想公元前六世纪产生于古希腊。管仲公元前7世纪四民分业定居论 ②第一次大规模工作分析的人狄德罗 ③一战期间,工作分析这个词开始使用 ④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采用定量工具解决管理问题。 1979年罗莫特提出工作分析工效学调查法,公认为工作分析创始人。 2、领会:工作分析的发展趋势 ①从静态的工作分析到动态的工作分析 ②从描述性工作分析到战略性工作分析 ③从以工作描述为重点的分析到以工作规范为重点的分析 ④从使用手工进行分析到使用高科技进行分析 第二章工作分析流程 一、工作分析流程概述 1、识记:工作分析的基本流程: ①立项阶段:发现需求预兆成立筹备小组诊断管理体系形成立项报告 ②准备阶段:成立分析小组制定工作计划进行人员培训做好其他准备 ③调查阶段:收集工作背景资料收集工作相关信息 ④分析阶段:整理资料审查信息分析信息 ⑤完成阶段:编写工作说明书进行工作分析评价应用工作分析成果 二、工作分析的立项阶段 领会:制定工作分析的总体原则: ①系统原则②动态原则③目的原则④经济原则⑤职位原则⑥应用原则 三、工作分析的准备阶段 应用:成立工作分析小组: ①选择工作分析小组成员:企业高层管理者,人力资源部专员,收集工作分析信息的人员 ②确定成员数量:视情况而定,多为单数 ③确定成员的工作职责:有助于避免相互推诿责任的现象产生。工作职责,一方面制定详细计划,另一方面审查与监督计划实施。 四、工作分析的调查阶段

信号完整性分析基础系列之二十四

信号完整性分析基础系列之二十四——关于抖动(上) 美国力科公司深圳代表处汪进进 写在前面的话 抖动话题是示波器测量的最高境界,也是最风云变换的一个话题,这是因为抖动是示波器测量的诸多功能中最和“数学”相关的。玩数学似乎是需要一定境界的。 “力科示波器是怎么测量抖动的?”,“这台示波器抖动测量准不准?”,“时钟抖动和数据抖动测量方法为什么不一样?”,“总体抖动和峰峰值抖动有什么区别? ”,“余辉方法测量抖动不是最方便吗?”,“抖动和眼图,浴盆曲线之间是什么?”,…… 关于抖动的问题层出不穷。这么多年来,在完成了“关于触发(上)、(下)”和“关于眼图(上)、(下)”,“关于S参数(上)(下)”等三篇拙作后,我一直希望有一篇“关于抖动”的文章问世,但每每下笔又忐忑而止,怕有谬误遗毒。今天,当我鼓起勇气来写关于抖动的时候,我需要特别说明,这是未定稿,恳请斧正。 抖动和波形余辉的关系 有一种比较传统的测量抖动的方法,就是利用余辉来查看信号边沿的变化,然后再用光标测量变化的大小(如图1所示),后来更进了一步,可以利用示波器的“余辉直方图”和相关参数自动测量出余辉的变化范围,这样测量的结果就被称为“抖动”。这个方法是在示波器还没有“测量统计”功能之前的方法,但在90年代初力科发明了测量统计功能之后,这个方法就逐渐被淘汰了。 图1 传统的抖动测量方法 这种传统的方法有下面这些缺点:(1)总会引入触发抖动,因此测量的结果很不准确。(2)只能测量某种参数的抖动,譬如触发上升沿,测量下降沿的余辉变化,反应了宽度的抖动,触发上升沿,测量相邻的上升沿的余辉变化,反应了周期的抖动。显然还有很多类型的抖动特别是最重要的TIE抖动无法测量出来。(3)抖动产生的因果关系的信息也无从得知。 定义抖动的四个维度 和抖动相关的名词非常多:时钟抖动,数据抖动; 周期抖动,TIE抖动,相位抖动,cycle-cycle抖动; 峰峰值抖动(pk-pk jitter),有效值抖动(rms jitter);总体抖动(Tj),随机抖动(Rj),固有抖动(Dj);周期性抖动,DCD抖动,ISI抖动,数据相关性抖动; 定时抖动,基于误码率的抖动; 水平线以上的抖动和水平线以下的抖动…… 这些名词反应了定义抖动的不同维度。 回到“什么是抖动”的定义吧。其实抖动的定义一直没有统一,这可能也是因为需要表达清楚这个概念的维度比较多的原因。目前引用得比较多的定义是: Jitter is defined as the short-term variations of a digital signal’s significant instants from their ideal positions in time. 就是说抖动是信号在电平转换时,其边沿与理想位置之间的偏移量。如图2所示,红色的是表示理想信号,实际信号的边沿和红色信号边沿之间的偏差就是抖动。什么是“理想位置”,“理想位置”是怎么得到的?这是被问到后最不好回答的问题。

实例讲解:EMCEMI模拟仿真与PCB设计相结合

实例讲解:EMC/EMI模拟仿真与PCB设计相结合 在PCB设计中,EMC/EMI主要分析布线网络本身的信号完整性,实际布线网络可能产生的电磁辐射和电磁干扰以及电路板本身抵抗外部电磁干扰的能力,并且依据设计者的要求提出布局和布线时抑制电磁辐射和干扰的规则,作为整个PCB设计过程的指导原则。 具体来说,信号完整性分析包括同一布线网络上同一信号的反射分析,阻抗匹配分析,信号过冲分析,信号时序分析,信号强调分析等;对于邻近布线网络上不同信号之间的串扰分析。在信号完整性分析时还必须考虑布线网络的几何拓扑结构,PCB绝缘层的电介质特性以及每一布线层的电气特性。 电磁辐射分析主要考虑PCB板与外部的接口处的电磁辐射,PCB板中电源层的电磁辐射以及大功率布线网络动态工作时对外的辐射问题。如果电路设计中采用了捆绑于大功率IC上的散热器(例如奔腾处理器外贴的金属散热器),那么这样的散热器在电路动态工作中如同天线一样不停地向外辐射电磁波,因此必须列为 EMC分析的重点。 现在已经有了抑制电子设备和仪表的EMI的国际标准,统称为电磁兼容(EMC)标准,它们可以作为普通设计者布线和布局时抑制电磁辐射和干扰的准则,对于军用电子产品设计者来说,标准会更严格,要求更苛刻。 对于高速数字电路设计,尤其是总线上数字信号速率高于50MHz时,以往采用集总参数的数学模型来分析EMC/EMI特性显得无能为力,设计者们更趋向于采用分布参数的数学模型做布线网络的传输线分析(TALC)。对于多块PCB板通过总线连接而成的电子系统。还必须分析不同PCB板之间的电磁兼容性能。 EMC/EMI元件库的支持 如今一块电路板可能包括上百种来自于不同厂家、功能各异的电子元器件,设计者要进行EMC/EMI分析就必须了解这些元器件的电气特性,之后才能具体模拟仿真。这在以往看来是一项艰巨的工作,现在由于有了IBIS和SPICE等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