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绘画艺术鉴赏

合集下载

中西方美术作品的鉴赏的比较有什么

中西方美术作品的鉴赏的比较有什么

中西方美术作品的比较中西方人的宇宙观、世界观、哲学背景和对世界的审美方式不同,导致了传统中西绘画在时间、空间等方面的差异。

中国绘画历来是含道应物、澄怀味像,讲究精神对过程的体味,对生活真谛的追求、对心境意絮的表现。

西方绘画则讲究焦点透视、光影、明暗、色调等,对真、善、美的追求。

这两大传统绘画体系不仅成了世界美术的两大支柱,也体现了世界文化的多元性。

从中西绘画中对空间、时间、表现手法等方面加以比较分析,进一步阐释中西艺术家在对待客观世界的不同认识和哲学思想。

通过比较可使学生加深理解中外绘画作品的艺术特征。

1.时间的比较。

我们说音乐是时间的艺术,绘画是空间的艺术,而从古至今,中西艺术家们也一直在探索着绘画中的时间表现,同时也形成了各自的时间表达方式。

法国立体派画家杜尚在1912年画的《正在下楼梯的裸体女子》,很像一张重叠曝光的照片,画面充满了动作,而没有静止状态中的形象。

画家的目的是通过这种特殊的手段,表现在一段时间内一个裸体女子下楼梯的连贯动作,克服时间对绘画的局限。

中国山水画中,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所采用的手卷式构图,在克服时间对绘画的局限上,是非常成功的。

《清明上河图》在结构上有序曲、高潮(虹桥部分)、尾声,形成鲜明的情感节奏,突破时空的局限,在同一时间里展现不同环境。

通过这样的比较,使学生了解在克服时间的局限上,西方艺术家往往强调瞬间的因素,在表现上选择富有暗示性的动作的一瞬间,需要观者的想象;中国艺术家则往往采取横幅手卷形式,表现连续性的故事情节或场面,引发观者的回忆。

2.线条的比较。

对中西绘画中的线条,可以将中国画中的线条提炼出来,与西方绘画素描、速写中的线条加以比较。

总的来说:中国画基本上用线条、墨块组成,中国历代画家们十分重视用笔、用线,因此,中国画也可以是线的艺术。

西方绘画中的线条是依附于形体的,没有上升为一个具有独立价值的审美范畴,就如《罗丹艺术论》中提到:“由于线条的显然的来龙去脉,你们才能够深入空间而获得物体的深度。

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2-3 现实与理想——西方古典绘画 超越与延异——西方现代艺术

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2-3 现实与理想——西方古典绘画 超越与延异——西方现代艺术

19世纪西方绘画 新古典主义 《拿破仑加冕》达维特
19世纪西方绘画 新古典主义 《浴女》安格尔
《莫第西埃夫人》
19世纪西方绘画 浪漫主义 《自由引导人民》德拉克罗瓦
19世纪西方绘画 浪漫主义 戈雅 《在阳台上的女人》
19世纪西方绘画 浪漫主义 《梅杜萨之筏》席里柯
19世纪西方 绘画 写实 主义 《加莱 义民》米勒
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
《三个音乐家》局部 壁画公元前1390年 纳赫特之墓(埃及)
被赋予理想化的西方绘画 黄金比例:1:1.618
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 大理石雕塑 高204cm 约公元前2世纪(古希腊) 卢浮宫美术馆(法国)
萨莫德拉克的 胜利女神
二、从神性到人性的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的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 求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
视频解读
《34岁自画像》1640 伦勃朗 布面油彩 伦敦国家美术馆
《夜巡》 伦勃朗 荷兰
阿姆斯特丹 美术馆
《倒牛奶的女仆》 荷兰 维米尔 阿姆斯特丹国立 美术馆
《林荫道》霍贝玛
《埃克河边的磨坊》布面油彩 雷斯达尔(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美术馆
《苏珊娜.芙尔曼像》布面油彩 鲁本斯( 弗兰德斯) 1632年 伦敦国家美术馆
《西斯廷天顶画》 《创世纪》壁画 油彩米开朗基罗 意大利 1512年 (梵蒂冈)
《最后的晚餐》意大利 达.芬奇
《草地上的圣母》布面油画 113cm*88cm 1507年 拉斐尔 (意大利)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奥地利)
雅典学院
《维纳斯的诞生》 布面蛋彩油画 172.5cm*278.5cm 波提切利(意大利) 1486年 乌斐兹美术馆
19世纪西方绘画 写实主义 《思想者》罗丹

(完整版)中外绘画艺术鉴赏

(完整版)中外绘画艺术鉴赏
自近山望远山 谓之 平远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绘画
• 中国画
• 传统型: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黄宾虹
《山水册页》;潘天寿《记写雁荡山花》
• 融合性:徐悲鸿《群马图》;蒋兆和《流民图》
李可染《春雨江南》;林风眠《风景》
• 油画
罗中立《父亲》 董希文《开国大典》
•版画
胡一川《到前线去》 李桦<怒吼吧,中国》 古元《减租会》
四 作业
• 难点1: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比较 • 知识概述:同一风景题材的作品,中国叫山水,
西方叫风景画。 • 中国山水画:散点透视,移动视点观察和描绘景
象。随类赋彩,或不作色,三远法(高、平、深)
• 西方风景画:焦点透视(特定角度),注重光源 色的变化,运用焦点透视,在平面上表现真实的 立体感、空间感深度感。
•后印象派:强调自我感受的抒发和形式语言的探究。 梵高的《星月夜》,高更的《我们从哪里来?我们 是谁?我们要到哪里去?》塞尚:《静物》。
•现代主义:强调表现画家的主观感受和艺术形式。 野兽派:马蒂斯、表现派:蒙克的《呐喊》、立体派: 毕加索、超现实主义:达利的《记忆的永恒》。
二、重难点突破
• 1、反映作者随心所欲,追求画面偶然效果
• 2、将不同角度的形象叠加在一起
• 3、体现出现实主义美术的价值取向
• 4、直观反映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
• A1、2 B 3、4 C 1、3
D 2、4
2007年 39.(1分)文艺夏兴时期的科学、艺术家、思想家对自然现象进行了
深入地现察、摹仿和解释,油画也在这一时期产生并逐渐成熟。从右 面两幅图可以看出,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作为油画艺术的经典,具 有鲜明的写---实--的特点。相比较,中国宋代画家梁楷的《李白行吟图》则 笔墨简炼、形象传神,具有写__意__的特点。

中外美术鉴赏课件

中外美术鉴赏课件
美术鉴赏意义
美术鉴赏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审美 能力和艺术素养,培养创新思维 和想象力,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承 。
美术鉴赏方法与技巧
01
02
03
04
观察法
通过对作品细致入微的观察, 捕捉作品的形式美感和独特之
处。
分析法
运用艺术史、艺术批评等理论 知识,对作品的主题、风格、
技巧等进行分析。
比较法
将不同作品或同一作者的不同 作品进行比较,揭示作品间的
学习专业知识,提高素养
学习美术基础知识
掌握色彩学、构图学、透视学等基本原理,为鉴赏打下基础。
学习艺术批评理论
了解不同批评流派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分析和评价作品的能力。
学习跨文化交流知识
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术传统和审美观念,增强跨文化鉴赏能力 。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20世纪初,中国现代美术开始萌芽,受西方艺术 影响,出现了以徐悲鸿、林风眠等为代表的中西 融合艺术家。
50-70年代美术
以写实主义为主流,强调艺术为政治服务,出现 了如董希文《开国大典》等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 。
80年代以后美术
随着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中国现代美术呈现多 元化发展趋势,艺术家们开始探索个性化和民族 化表达。
阅读艺术家传记
深入了解艺术家的成长经历、创作理念和风格特点,加深对作品 的理解。
参加实践活动,积累经验
参观美术馆和博物馆
近距离接触原作,感受作品的色彩、线条和构图之美。
参加美术展览和拍卖会
了解市场动态和作品价值,培养敏锐的市场洞察力。
参加艺术家工作坊
与艺术家面对面交流,学习创作技巧和艺术理念,提升实践能力。
人物有波洛克、德库宁等。

古今中外美术作品鉴赏论述

古今中外美术作品鉴赏论述

古今中外美术作品鉴赏论述美术作品鉴赏是一门涉及艺术、文化、历史等多个领域的学科。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欣赏和评价美术作品。

本文将从古今中外的角度来进行美术作品鉴赏论述。

一、古代美术作品鉴赏在中国,古代的美术作品主要以绘画和雕塑为代表。

其中,绘画以山水、人物、花鸟等为常见主题,手法以工笔、写意、兼工而用等为代表。

对于绘画作品的鉴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关注画面的内容。

我们需要通过画面中的题材、表现手法、情感等来探究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例如,清代画家郎世宁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当时汴京市井百态和明末清初的社会风貌,这幅画无论在历史、艺术、社会等方面都具有极高的价值和意义。

其次,关注画家的技法和风格。

对于古代绘画作品,我们不仅需要关注画面的内容,还需要了解画家的技法和风格。

例如,明代画家文征明擅长写意山水,他的作品以大笔豪放、轻松自然的笔墨风格著称。

而清代画家钱选则以墨色浑厚、构图精妙、线条简练而著名。

最后,关注作品的保存和承传。

古代美术作品的保存和承传也是美术作品鉴赏的重要一环。

例如,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以其浓重的文化底蕴和系统性的传统中华美学为其中最令人注目。

通过壁画可以感受到唐代文化的繁荣和敦煌发展艺术的独特风格,因此它们的保存和传承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近现代美术作品鉴赏近现代美术作品在中国出现的时间相对较短,主要以油画等西方艺术形式为代表。

这些作品一般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风格和强烈的思想倾向。

对于这些作品的鉴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关注作品的意义和思想。

近现代美术作品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倾向密不可分,因此在鉴赏时我们需要把握作品所反映的社会、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内涵。

例如,毛泽东时期的木刻版画以鲜明的现实主义形式,描绘了中国农村生活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农村建设、大跃进等时代特征。

其次,关注作品的技法和表现手法。

近现代美术作品在技法和表现方式方面与古代作品有所不同。

例如,齐白石在山水画方面采用齐白石法,通过清淡、简约的线条和色块,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独特感悟和致敬。

01_绘画赏析韩熙载夜宴图赏析——内容

01_绘画赏析韩熙载夜宴图赏析——内容

新开课:播放一组经典中外绘画作品,请同学们发表一下对这些画作的理解。

导课:绘画常为不同地域的文化艺术认知符号,中西方绘画的审美有着各自“约定俗成”不同的透视方法和角度,以及其自己特定的法则。

例如西方绘画热衷于浓墨重彩,而中国绘画不强调色彩的丰富;西方绘画审美强调比例,强调景物、人物的黄金分割,而中国绘画则是按照画纸或书卷的大小来进行布局创作;西方绘画审美观念看重一笔一划精雕细琢,真实再现事物。

中国绘画则挥笔随性讲究自然道,而西方绘画重在写实中国绘画重在写意等等。

如何看待一幅绘画作品,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

授课过程:一、初识西方绘画作品西方绘画为了表现上帝创世的可信性,追求事物的真实性,在观察事物的方法上,相应发展了焦点透视法。

中国的散点透视法,关注的是人内心的世界,传达心里情感,不追求描绘物象的真实,相应发展了散点透视法。

两种不同的透视法,是中西绘画在很长时间里的最大的区别。

焦点透视法,主要包括三种具体的表现方法:一是几何学透视法,即以固定的、静止的角度观察事物,追求特定时间里的空间真实性;二是光影透视法,根据物体受光的阴暗明阳,烘托物体的立体空间;三是空气透视法,表现物体因空气的浓淡阴晴,色彩的变化,表现远近的距离。

这几种透视法,都是为了描绘物体的立体感,所以又称为“立体透视”。

焦点透视法,要求画家创作时,设想自己站在某个固定的地点上,在特定的时间里,从特定的距离和角度,来观察和描绘视野范围内的事物。

这样可以真实地再现所见到事物。

焦点透视还要求画家,使物象获得固定的光照,让物象在特定的光照下,产生明暗不同的层次和阴影,这不仅能够表现物象的轮廓,还可以在平面上确立物象的空间位置,真实地再现物象之间的距离,从而增强描绘物象的真实感。

这种固定的观察和空间处理的方法,以及使用光的原理表现物象的真实性,成为西方绘画艺术的主要表现方法。

西方绘画的焦点透视,是依据几何学的原理发展起来的。

据说当时画家要在两度空间的平面上,描绘所见到的事物是很困难的,为了表现物体的真实感,最早使用的是远近法,后来意大利画家乌切罗和数学家马内堤,创立了透视画法。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英本1202班陈佳玉指导老师李雅娟内容摘要:中西方艺术文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不断演变的同时,既继承先辈留下来的风格,也加入每个时代赋予的新元素。

中西方绘画艺术犹如两座形貌各异的山峰,虽然同样具有令人回味无穷的艺术感染力,但却各成一体。

在全球一体化的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中国绘画艺术与西方绘画艺术之间的交流也日渐密切。

交流之中,我们也看到了这两座山峰的不同特点,中西方绘画注重表现与写意,既强调感性;而西方绘画注重再现与写实,既强调理性。

这就决定了中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法不同。

再则中西方绘画在色彩运用和对色彩的感受上也显然有所不同。

中国传统的绘画是以墨调色,与西方绘画以油色烘染出的立体感、明暗透视等有巨大差异,在厚与薄、深与浅、淡与浓等多组矛盾中求得视觉性效果。

中国古代画论中认为,墨具有五色:焦浓、重、淡、清等;墨色之中又分为六彩:黑、白、干、湿、浓、淡。

中国传统绘画黑白不分,是无阴阳明暗;干湿不备,是无苍翠秀润;浓淡不辨,是无凹凸远近。

中国的绘画艺术以直觉的方式来感觉色彩的万千变化,而西方绘画艺术,整体上则是倾向于光学意义上的,更加富于几何精神和理性的思考。

中国山水注重写意讲求意境,西方则主要注重写实!这篇文章中将中西方艺术中两大体系的主要代表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进行性和各自特色为今后的艺术学习研究创作夯实基础。

各个角度的分析和研究,从中找出共关键词:中国画;山水画;水墨;西方画;风景画;水彩【一】中国山水画一、中国山水画技法简介山水画技法为中国山水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绘画技法表达了画家不同的性格,绘画时的心情及创作背景等。

简明扼要地介绍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技法,有助于激发业余或专业山水画鉴赏者的兴趣以及加深其对绘画作品的理解。

下面将简要地介绍几种山水画的技法。

〔一〕用墨方面1、泼墨法,顾名思义,是指落笔大胆、点画淋漓、水墨浑融、气势磅礴的写意画法。

第10课中西绘画特点比较教学设计-高中美术鲁美版美术鉴赏

第10课中西绘画特点比较教学设计-高中美术鲁美版美术鉴赏

中西绘画特点比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出自于山东美术出版社,教材运用比较的方法,对中西美术的造型特点、审美理想等进行比较分析。

使学生在对比、分析中了解和赏析中西美术各自的特点以及异与同,这是以往美术教材所没有的,具有创新性。

中西绘画各有渊源,自成体系,差异甚巨。

对中西美术作品进行比较欣赏,则侧重不同,它是以一种全新的文化视角,欣赏、审视不同传统形式的美。

通过对比、交流、沟通等方式,更通俗、更平易的了解和认识世界范围内美的形式、形态。

从而更好的挖掘和认识我们民族的传统美术。

首先,比较的出现,说明认识的角度发生了变化。

其次,比较不是以高低优劣为目的。

它通过对大量丰富的美术观念、美术作品的比较,能从中发现中西美术的不同之处,从而更深刻的认识和保护世界范围内的文化遗产,更准确、客观的认识我们民族美术的长处与不足。

课标分析本节是学生学习了中西绘画历史发展的基础之上,进行的中西绘画特点比较,是对中西绘画全面的进行比较,也是学生探索和综合之前学习内容的一次机会,学生可以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之上提炼自己学习的内容并加深对中西绘画不同特点的了解。

课标分析本课是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鉴赏》中西绘画特点比较,上好这一课显得尤为重要。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中西绘画有了一定的认识和自己的喜好,在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和发现,引导学生主动搜集分析处理相关信息,创设比较的教学情境。

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质疑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教学目的。

在教学中展开思维,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与学生的交互性学习,高中生具有更强烈的求知欲和思辨性,切合高中生思维特点和学科特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习主题:中西绘画特点比较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了解中西绘画在造型手法、空间处理两方面的基本差异。

2.通过作品比较,理解中国传统绘画和中西绘画语言在中国绘画融合的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绘画艺术鉴赏
自康熙年间,油画首次被法国画家郎世宁带到中国起到如今地球村的时代,对中西方绘画艺术的不同众说纷纭。

对此,林语堂先生又精辟的见解。

他认为:"西洋艺术的精神好像是较为肉体的,较为热情的,更较为充盈于艺术家的自我意识的;而中国艺术的精神则较为清雅,较为谨饬,由教委与自然相调和。

尼采曾说:“中国艺术是爱美之神爱普罗的艺术,而西洋艺术即为暴君但奥尼细阿斯的艺术。


画由人为,因此,画的不同,也是人的不同,思想观念的不同。

这又离不开人所处的特定的环境和时代。

马克思认为:对艺术的思潮,流派或艺术家,只有从历史的发展中才能认识它产生的原因,判断它的社会价值,从而便于我们批判的借鉴。

中国画最早用于记事,最早的画师也受雇于皇家,转为绘制皇家贵族的肖像或皇宫大事。

虽然,以后也出现了民间画家,但不可避免了受到先辈们写诗意识的影响。

孰视之,中国画有类似凡.高的画那样抽象。

中国画是反映现实生活的社会意识形态的造型艺术,就必然有具体表现在人的审美意识在实践的物质活动中,其动机和意图就必借助于既能模拟自然运动规律之道,又适应思维反映规律,现统一而特定的物质外壳的笔墨概念为中介转换因素,以体现其艺术作品。

因此中国画所表现的内容和形式,不外是意识对存在的反映,以审美观念在头脑中被改造了意象。

以笔墨物质运动的时间摹写转化出可视的艺术形象,否则它就不能反映现实。

故“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

”(《历代名画记〉)
中国的花价一般都是能师能画的士大夫,而封建统治者则一直坚
持“焚书坑儒”,激励压制文人思想,因此,他们只能寄情山水。

中国人寄情山水,任何自然的和谐,寄情言情,士大夫情怀多,中国画讲究平和冲淡,天人合一,以及一种禅意,有一种对人心的关怀,很得益于修
身养性。

由此便渐变出中国的写意绘画。

而西方,虽说感慨事业同样为皇权服务,可是,由于文艺复兴等事件,使人们从文学作评中更加了解自由,渴望自由。

画家们不必过于隐藏自己的思想与观念。

因此,画中充盈着艺术家的自我意识。

文学与绘画处于不同人之手,使其二者相互影响,而后者受到的影响更甚。

这便使得,在某种程度上,西方的绘画跟为丰富,无论是思想上还是形式上。

西方人的生活中心是宗教,因此,早期的油画几乎全部是关于宗教故事,像《圣母加冕》和《岩间圣母》。

宗教无非人和欲,所以圣母也是丰满的。

中国画中的纤肢柳腰,是不会出现在西方绘画中的。

中西绘画在技术与表现手法上则几乎是完全不同的。

因此,孰高孰低无法判断。

中国人长的平面化,因此画也是平面化的;而西方人长的立体化,画也是立体的。

中国人追求简单,因此中国画条清丝晰,一目了然;而西方人则追求立体与详尽,因此有话也色彩鲜艳惨烈,图画复杂。

在色彩上,中西差别很大,与其艺术追求不同有很大的关系。

中国人讲究绘画表达人生的境界,而平和中正是中国人最大的追求之一,文人画尤其不会用鲜艳的颜色。

虽然也大量使用鲜艳丰富色彩的,比如壁画,但是保存不了那么久,年代太久远了;而西画太过于颜色惨烈,用过艳的色彩刺激人的视觉。

相对来讲西方一直讲究具体真实的反映客观环境,卡拉瓦乔对他画苹果上面如实画出虫蛀的洞很是自傲(这并非反映社会生活或者人生境遇,只是如实的描摹现实)。

然而色彩表现是中西绘画的共同属性。

技术上,西方化受到科学的影响,而中国画却没有。

油画对“光与影”把握得非常棒。

西方艺术家东德广的规律,李斯与现代摄影技术中的灯光效果,表现出人的神情,豁亮或暗,而中国人不懂,也不欣赏这种画法,中国画中只有艺术细胞,没有科学的影子。

表现手法上,中国画,画亦是诗,诗亦是画,诗、书、画、印浑然一
体,诗、书、画、印水乳交融,使人感到浓厚的文人雅致。

中国画全凭“一画”为主体的特定的笔墨运动观,在审美意识的情感和联想活动中,以用笔的力学原理贯通笔墨之道的纵横运动于纸绢的适应性,转化出抽象思维的物质观。

为视沉现实有体量特质感的物质运动形式,在情感个性的韵律浑然运行中,按物体结构的形态在空间的扩延性和位置关系,多变性的淋漓附体于艺术形象。

于二度空间中以自律的能量,腾跃出三度空间视觉的意识,传到这审美理想的现实,创造出种种“形神兼备”的艺术形象,是谓“笔墨乾坤”。

由于笔墨简约的概括性,即要求其笔墨概念,就是所谓中国画与其艺术实践的概念。

因它是中国画借以表现生活,而为之造型传神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建设的要素,以简约压缩的典型概念形势,成为中国画所研究的特殊对象的特殊本质的联系。

使人们认识它,鉴赏它,审美它,把握它和应用它,反映着中国画精神面貌的特征。

中国画是“人化了的自然”之审美理想的心印,是笔墨概念根与自然发于心源,而又超越自然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线结合的表现方法。

是情质并发的思想感受。

西方绘画则是属于自然科学观法则的条件制约,以镜面反映而毕肖自然的再现。

即“镜子为画家之师;你的图画就像一面大镜子中看到的自然"(《达芬奇轮绘画〉)。

所以中西绘画在大自然面前虽然是一律平等,但在表现于再现的差异上,对画中内容所表述的艺术语言形式美有主客观的侧重区别。

因此在中西绘画之间,只能是在同属造型艺术的视觉表象上,可“艺无国界”,而实分中西之别的相互理解。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绘画形式,并具有普遍的民族性,反映这本民族精神文明的象征。

其影响之大,被国际社会公认为东方绘画艺术的代表,与西方绘画构成表现与再现两个绘画体系而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其笔墨概念的高度科学概括性和独立的自主性,也影响着稀饭绘画“现代派”艺术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