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考试大纲
博士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3901)

5.无约束优化问题的迭代解法;
6.数值微分,数值积分,函数逼近。
要求掌握基本理论知识,方法的基本思想和性质,重要方法的计算等。
参考书目录:
《计算方法》,周铁,徐树方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版(前8章);
《数值计算方法》(上下册),林成森编著,科学出版社,2005年1月版。
制定学院:8院
制定人:倪勤
2010年6月25日
科目代码:3பைடு நூலகம்0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考试科目清样
(考试科目:现代数值计算方法)
考试大纲:(以下表格内编写考试大纲,400字以内)
本科目主要考核数值计算方法的基础理论与算法,所涉及的基本内容有:
1.解线性方程组的直接法与迭代法;
2.解非线性方程(组)的数值方法;
3.多项式插值法;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建筑学理论》科目考试大纲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建筑学理论》科目考试大纲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建筑学理论》科目考试大纲要求考生全面系地掌握建筑学中关于建筑建筑史、建筑技科学中的基本理,掌握基本的建筑学研究方法以及相关的推理、社会等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具的分析与解决的能力,具有的合研究的能力为3小时(三)试卷内容结构1、建筑及其理2、建筑历史与理论(20分)3、城市4、建筑技科学5、?(20分)6、综合应用(40分)前五个部分根据自己研究方向可以选择三个题进行解答,最后综合应用为必答。
(四)试卷题型结构题型结构为论述题。
三、考查内容及要求1、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内容侧重从创作主体的建构、创作过程的解析和建筑本体的意义等几个方面,了解建筑实践创作建构方法论层面的相关理论;掌握从建筑学派、建筑美学、建筑技术、建筑批评等多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建筑认识论;掌握建筑创作过程中思维表达。
2、建筑历史与理论内容侧重建筑形式、结构、装饰和观念、意向等方面的建筑艺术特征。
在了解建筑史沿革的同时,考生需熟悉各时期建筑艺术的各种基本概念、主要社会发展阶段的政治结构、同建筑有关的哲学、宗教与科学思想、对建筑产生重要影响的社会文化环境等。
以中国建筑历史与理论为主,涵盖原始社会到清代的中国古代建筑、城市、园林等内容。
3、城市规划与设计内容侧重以现代城市设计理论为核心,融合建筑学、景观生态学、城市类型学、城市生态学等多学科基础理论,掌握城市空间更新理论及城市外部空间和形体环境的设计理论和组织手法。
4、建筑技术科学内容侧重建筑构造技术及节能技术,重点掌握绿色建筑设计与技术、建筑节能关键技术与适宜技术、低碳建筑设计策略以及北方绿色生态建筑模拟与量化技术等概念与理论。
5、现代建筑理论内容当代现代建筑理论为主,掌握建筑各阶段出现的建筑思潮及相关的哲学背景,掌握建筑类型学、建筑现象学、建筑符号学等相关交叉学科的理论与具体实例。
6、综合应用掌握建筑学科包含的核心内容,了解建筑前沿理论,能够针对当前的建筑现象或建筑思潮进行中外的对比分析与阐述,具有独立见解。
博士生入学考试专业基础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2246科目名称:地球物理概论
内容模块
考查点
备注
一、重力学
1.地球重力场的构成及其特征
2.大地水准面与地球形状的基本概念
3.岩石密度与岩石圈密度特征
4.各种重力异常的物理意义、获取及应用
5.重力随时间变化的原因及其应用
二、地磁学
1.地磁场的构成及其特征描述的参数
2.地球物理在资源、环境领域中的应用
试卷满分:100
试题结构:1.问答类题型:4道,每道5分;2.论述类题型(论述题、材料分析题、案例分析题等):4道,每道20分。
成员签字:
组长签字:学院签字盖章:
四、地电学
1.天然地电场的类型及其特征
2.电磁波的传播特征与极化特征
3.岩石电性参数与视电阻率概念
4.大地电磁测深法原理及方法
5.大地电磁测深野外工作方法与数据处理
五、地热学
1.岩石热物理性质
2.地球内部主要热源
3.大地热流的概念与全球热流分布特征4Leabharlann 地球内部热传递的方式六、综合
1.地球物理在大地构造研究中的应用
2.基本磁场(IGRF)及其各项校正的含义
3.岩石磁性及古地磁的概念及其地学含义
4.地磁场的变化及其应用
5.磁异常特征的识别与磁测地学应用
三、地震学
1.地球内部的结构与地震波速度特征
2.板块构造与天然地震关系
3.地震波的成因及其描述的参数
4.地球内部介质各向异性的基本概念
5.地震层析成像的基本思路及其应用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工程管理学》大纲

4、工程全寿命管理的概念
了解:建设工程传统管理存在的问题
理解:集成化管理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原理、建设工程全寿命管理系统的核心任务、建设工程全寿命管理涉及的信息处理内容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工程管理学》大纲
(科目代码:)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工程管理学》是工程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课,是为检验应考者的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知识和相关技术整合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考试课程,保证被录取者对于工程管理理论知识以及工程管理未来发展趋势形成正确的理解与把握。本课程考虑通过的评价标准是以对本大纲所列考试要点的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为尺度的。
了解:综合业务应用系统的结构
理解掌握:合同管理子系统、进度管理子系统、投资管理子系统、质量管理子系统、安全管理子系统、成本管理子系统、材料管理子系统、设备管理子系统、财务管理子系统等
了解:项目总控思想
理解掌握:工程项目总控系统
理解:信息门户及特征、工程项目信息门户系统
5、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行业应用
3、预测与决策技术
理解掌握:专家判断预测法、时间序列预测法、回归分析预测法、风险型决策
4、公共项目的经济分析
了解:公共项目及其经济分析的特点
理解掌握:费用一效益分析、费用一效果分析、公用设施项目分析
5、价值工程
理解掌握:功能分析、整理和评价方法、目标的选定、方案的评价和选择
成果评价和总结
三、工程项Leabharlann 管理信息化理解掌握:主要硬件设备选型网络环境的构建、主要支撑软件选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考试大纲科目代码:3033科目名称:经济学第一部分:大纲内容一、大纲内容简介经济学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加入了现代微观和宏观经济学理论的最新进展和相关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消费者与生产者理论到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学说,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到拍卖理论与机制设计,消费者理论、生产者理论,以及部分均衡、一般均衡、博弈论和信息等内容的现代微观经济理论,经济增长、经济周期、通货膨胀、经济政策和动态均衡等主要问题。
先修课程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二、大纲内容第一部分预备知识与方法1.1 现代经济学的本质1.2 数学预备知识及其方法1.3 消费者和生产者理论1.4 不确定性下的选择理论第二部分一般均衡理论与社会福利2.1 竞争均衡的实证理论2.2 竞争均衡的规范理论2.3 经济核、公正配置及社会选择理论2.4 不确定性下的一般均衡理论第三部分博弈论与市场理论3.1 博弈论简介3.2 重复博弈和声誉机制3.3 合作博弈3.4 市场理论第四部分市场有效与市场失灵4.1 市场有效理论4.2 竞争均衡理论4.3 外部性与市场失灵4.4 公共产品与市场失灵第五部分机制设计与市场设计理论5.1 委托-代理理论5.2 完全信息下的一般机制设计5.3 不完全信息下的一般机制设计5.4 动态机制设计5.5 拍卖理论5.6 匹配理论第六部分经济增长理论6.1 经济增长理论概述6.2 索洛增长模型6.3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技术不变的经济增长6.4 内生增长模型6.5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6.6 经济增长的源泉与最优增长理论第二部分:说明1、基本要求:该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并能运用均衡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方法、博弈论分析方法和经济建模方法等对一些现实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大纲的基本要求如下:一、大纲重点及难点重点:一般均衡理论、市场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实际经济周期理论难点:一般均衡理论、市场理论、经济增长理论二、大纲基本要求第一部分预备知识与方法基本要求:1、了解:数学预备知识及其方法2、理解:现代经济学的本质3、掌握:消费者和生产者理论4、熟练掌握:不确定性下的选择理论第二部分一般均衡理论与社会福利基本要求:1、了解:竞争均衡的实证理论和规范理论2、理解:经济核、公正配置及社会选择理论3、掌握:一般均衡理论4、熟练掌握:不确定性下的一般均衡理论第三部分博弈论与市场理论基本要求:1、了解:博弈论简介2、理解:重复博弈和声誉机制3、掌握:合作博弈4、熟练掌握:市场理论第四部分市场有效与市场失灵基本要求:1、了解:市场有效理论2、理解:竞争均衡理论3、掌握:公共产品与市场失灵4、熟练掌握:外部性与市场失灵第五部分机制设计与市场设计理论基本要求:1、了解:委托-代理理论2、理解:动态机制设计3、掌握: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下的一般机制设计4、熟练掌握:拍卖理论和匹配理论第六部分经济增长理论基本要求:1、了解:经济增长理论与内生增长理论的演变2、理解:经济增长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3、掌握:索洛增长模型和内生增长模型4、熟练掌握:最优增长理论2、分值比例:该大纲分为六大部分,分值共计100分,各部分的分值及比例如下:第一部分预备知识与方法(10分,10%)第二部分一般均衡理论与社会福利(20分,20%)第三部分博弈论与市场理论(20分,20%)第四部分市场有效与市场失灵(20分,20%)第五部分机制设计与市场设计理论(15分,15%)第六部分经济增长理论(15分,15%)3、题型分布:该考试大纲由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计算题和应用题组成,各类题型的分值及其比例如下:选择题(20题,40分,40%)判断题(10题,10分,10%)简答题(3题, 15分,15%)计算题(2题, 15分,15%)应用题(2题, 20分,20%)4、其他规定:笔试、考试时间180分钟。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筹学》大纲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筹学》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运筹学》是工程管理专业、道路与交通工程专业博士生考试的专业课,是为检验应考者的决策优化管理知识和方法体系而设置的一门考试课程,是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好的管理理论基础的课程之一。
课程考试通过的评价标准是以对相关考试要点的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为尺度的。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答卷形式
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
180分钟
(三)题型比例
概念题10%~20%
计算题80%~90 %
第二部分考试要点
一、线性规划
1.线性规划问题及求解
2.对偶问题
3.灵敏度分析
4.运输问题
5.整数规划(解纯整数规划的割平面法、分枝定界法、0—1型整数规划、指派问题)二、目标规划
1.目标规划模型
2.确定目标的优先顺序
3.解目标规划的单纯形法
4.目标规划的灵敏度分析
三、动态规划
1.动态规划问题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2.动态规划问题的求解
四、图与网络分析
1.最短路问题
2.网络最大流问题
3.网络计划技术
五、决策论
1.不确定型决策
2.风险决策
3.决策树方法
5.效用与决策
六、对策论
1.矩阵对策的最优纯策略
2.矩阵对策的混合策略
3. 博弈论
七、层次分析法
八、系统评价方法
1.模糊评价法
2.数据包络分析
3.事故树分析法
4.神经网络。
博士入学数学(高等数学、数值分析)课考试大纲

博士入学数学(高等数学、数值分析)课考试大纲
高等数学部分(50分)
1. 极限与连续
数列的极限,函数及函数的极限,极限的性质及运算法则,无穷小的比较,函数的连续性。
2. 导数与微分
导数的概念,导数的基本公式,导数的四则运算及求导法则,高阶导数,微分,函数的极值。
3. 微分中值定理
微分中值定理,洛必达法则,泰勒公式。
4. 积分
原函数与不定积分,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换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微积分学基本定理,定积分的应用。
5. 微分方程
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一阶微分方程,几种可积的高阶微分方程,线性微分方程及其通解的结构,常系数齐次(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6. 多元函数微积分
多元函数,偏导数与高阶偏导数,全微分,复合函数及隐函数的求导法,多元函数的极值,二重积分。
7. 无穷级数
无穷级数的敛散性,正项级数敛散性的判别,任意项级数,绝对收敛,幂级数及幂级数的收敛半径和收敛域,函数的幂级数展开。
数值分析部分(50分)
1.非线性方程求根
简单迭代法、牛顿法、割线法及其计算效率。
2.线性代数方程组的数值解法
向量与矩阵范数,高斯列主元消去法,误差分析;雅可比迭代法、高斯—赛德尔迭代法、超松弛迭代法及其收敛性讨论。
3.插值与拟合逼近
函数的拉格朗日插值、牛顿插值、埃尔米特插值、样条插值;曲线拟合的最小二乘逼近方法;误差分析。
4.数值积分
代数精度,低阶牛顿—柯特斯求积公式及其复化,龙贝格算法;高斯积分公式;数值积分公式的稳定性。
5.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的数值解法
常用单步法和多步法及其稳定性讨论;预测—校正格式。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值分析(机电院)》考试大纲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值分析(机电院)》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考试方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试卷满分为100分。
二、考试时间:180分钟。
三、试卷内容结构:约占 60%,主观题约占 40%。
四、试卷题型结构:试卷由三部分组成:选择/判断、填空、分析/计算。
其中:1、选择/判断题,约占20%。
测试考生对本课程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数值计算常用算法设计与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
2、填空题,约占40%。
测试考生运用数值计算相关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开展计算、简要分析以及求解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分析、计算题,约占40%。
测试考生综合运用数值计算理论、典型方法解决综合问题,并开展相关计算方法收敛性以及误差分析等能力。
第二部分考察的知识及范围1.误差度量与数值算法设计误差基本概念:误差来源与分类,截断误差、舍入误差、绝对误差、相对误差,有效数字以及数值稳定性。
函数计算误差分析:一元函数误差估计,四则运算误差估计。
数值算法设计原则:简化计算步骤以节省计算量(秦九韶算法)、减少有效数字损失,选择数值稳定的算法。
2.函数的插值方法以及误差估计插值问题的基本概念:插值问题的描述,插值多项式的存在和唯一性,差商、差分的概念以及性质。
拉格朗日插值:线性插值与抛物插值,n次拉格朗日插值,插值余项公式。
牛顿插值:均差的概念与性质,牛顿插值公式及其余项,差分的概念与性质。
埃尔米特插值:两点三次埃尔米特插值及其余项,n点埃尔米特插值,非标准埃尔米特插值及其余项。
分段低次插值:分段线性插值,分段三次埃尔米特插值。
三次样条插值:三次样条函数建立,三次样条插值方法。
3.函数逼近与曲线拟合正交多项式:函数内积、欧几里德范数,正交函数序列,正交多项式,勒德让多项式,切比雪夫多项式。
最佳平方逼近:最佳平方逼近问题及解法,基于正交函数、勒德让多项式、切比雪夫多项式的最佳平方逼近。
最小二乘法:最小二乘曲线拟合问题的提出和解法,最小二乘计算,最小二乘法的应用(算术平均、超定方程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
育出版社,2010;
控制理论 5. 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相平面法、描述函数法;
2.《现代控制工程》(第五版),
6. 线性系统状态空间分析:状态的概念、状态空间方程的建立与求解、状态变换、系统稳定性 Katsuhiko Ogata (卢伯英,
(BIBO、渐近、李雅普诺夫)、能控性、能观性的基本概念及判别方法,结构分解;
算法设计与分析 2. 各类查找和排序算法及其时间、空间复杂度分析;
严蔚敏、吴伟民编著,清华
3. 动态规划;
大学出版社;
数字信号处理 医学影像
神经解剖学
4. 递归与回溯;
2.《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
5. 贪心算法。
(第 3 版)》,王晓东编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
3.《数据结构与算法》,张
铭、王腾蛟、赵海燕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到十一章
《数字信号处理--理论、算
法与实现》(2003 年 8 月,
第二版),胡广书编著,清
华大学出版社。
1.医学影像模态的成像原理:CT、MRI、超声、PET 成像和光学成像的物理原理,各种成像模态设 1.《医学成像系统(第 2 版)》,
备的设计原理;
高上凯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医学图像处理方法:图像重建,图像分割,图像配准,图像可视化;
3. 线性分类器:线性判别分析的基本概念、Fisher 线性判别分析、感知器、最小平方误差估计、
多类线性分类器;
4. 非线性分类器与神经网络:分段线性分类器、二次判别函数、多层感知器;
模式识别 5.支持向量机与核方法:最优化分类超平面与线性支持向量机、核支持向量机、多类支持向量机、
核 Fisher 判别分析;
2010;
3.医学影像模态的应用:各种影像模态的评价方法及优缺点,各种影像模态的典型医学应用,各 2.《医学成像与医学图像处
种影像模态的生物安全性。
理教程》,田捷,代晓倩,杨
飞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
1. 总论:神经系统的区分及基本构成,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神经元的分类与结构,神经递质与 1.《临床中枢神经解剖学》
博士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考试大纲
(2015 年 7 月修订)
考试科目
命题范围
参考书目
1. 统计决策方法:最小错误率贝叶斯决策、最小风险贝叶斯决策、两类错误率、ROC 曲线、正态 《模式识别》(第三版),
分布时的统计决策、错误率的计算;
张学工编著,清华大学出版
2. 概率密度函数估计:最大似然估计、贝叶斯估计与贝叶斯学习、概率密度估计的非参数方法;社,2010。
路、 视觉通路、瞳孔对光反射通路和听觉传导通路,锥体系的概念、组成及传导通路; 8. 脑膜脑血管:颈内动脉系统与椎-基底动脉系统的概念及其主要分支的皮质支和中央支支配 情况,大脑动脉环的组成、位置及其机能意义,硬脑膜窦的概念及硬膜外隙和蛛网膜下隙,脑脊 液的循环途径。
附:专业课考生选考情况(近三年,选考人数/考生总数)
科目名称 控制理论 模式识别 数字信号处理 算法设计与分析
2014 28% 31% 15% 26%
2013 34% 27% 14% 25%
2012 27% 21% 21% 31%
注:本次修订在 2014 年 3 月版本的基础上增加了“医学影像”、“神经解剖学”两个考试科目,其他科目的各项内容没有变化。
5. 其他分类方法:近邻法、决策树、随机森林基本概念、罗杰斯特(Logistic)回归基本概念、
Boosting 方法基本概念;
6. 特征选择(包含第 7 章的所有内容);
7. 特征提取(包含第 8 章的所有内容);
8. 聚类 动态聚类算法、模糊聚类方法、分级聚类方法。
1.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微分方程模型、传递函数模型、频率特性模型;
位置,纹状体组成及纤维联系和功能,海马结构、功能及纤维联系,内囊的位置、分部及各部 2013。
所含的主要投射纤维束;
3. 间脑:间脑的位置、分部及各部的位置,背侧丘脑的主要核团及投射;下丘脑的分区、主要核
团、纤维联系及功能;
4. 小脑:小脑的功能分区、皮质构筑、小脑核及三对小脑脚的组成;小脑的主要纤维联系和功能;
2. 线性系统统的时域与频域分析设计:系统瞬态和稳态响应特性、时域和频域性能指标、根轨迹
图、Bode 图、对数幅相图、稳定性及稳定裕度、Routh-Hurwitz 稳定判据、Nyquist 稳定判据;1.《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
3.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校正网络、PID 控制器;
上、下),黄家英著,高等教
佟明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
7. 传递函数的实现(能控型、能观型、约当型、最小实现);
2011;
8. 线性系统状态空间综合:极点配置、状态反馈和状态观测器(全维、降维)的设计、分离原理、
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
1. 各类数据结构及存储方式(线性表、栈和队列、串、数组和广义表、树和二叉树、图); 1.《数据结构(C 语言)》,
(第 2 版),李振平,刘树
调质的基本概念;
伟主编,科学出版社,200的主要沟回,大脑皮质躯体运动区、躯体感觉区、语言中枢、视 2.《系统解剖学》(第 8 版, 第 16-20 章),柏树令,应
觉区、听觉区的位置及功能定位,边缘系统的概念、组成、纤维联系和功能,基底核的组成和 大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5. 脑干:脑干的分部和各部的主要结构及相连的脑神经根,主要上、下行纤维束在脑干各部形成
的结构及走行情况;
6. 脊髓:脊髓灰、白质的配布形式及各部名称,薄束、模束、脊髓丘脑束的位置、起止和功能,
皮质脊髓前、后束的位置、起止和功能;
7. 神经传导通路: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通路,躯干、四肢痛、温和粗触觉通路,头、面部感觉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