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两系杂交稻品种介绍

合集下载

两系杂交中稻六两优香11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两系杂交中稻六两优香11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两系杂交中稻六两优香11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粮食生产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提高稻米产量和品质,农业科技工作者们不断努力,研发出了许多新品种的水稻。

两系杂交中稻六两优香11就是其中之一。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新品种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一、特征特性1. 产量高:两系杂交中稻六两优香11是一种产量非常高的稻米品种。

它的每亩产量可达到750公斤以上,比传统水稻品种要高出许多。

2. 优质优香:六两优香11的稻米具有优质优香的特点,粒型饱满,米质细腻,而且香味浓郁,口感极佳。

这种稻米不仅可以直接食用,还非常适合加工成各种米饭、米粉和米面制品。

3. 抗逆性强:六两优香11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和抗逆性,耐旱、耐涝、耐盐碱,生长适应性强,适合在不同土壤和气候条件下种植。

4. 适应性广:这个新品种的适应性非常广,适合在我国的南方和北方地区种植,不管是在亚热带地区还是在寒冷地区,都可以获得较好的产量和品质。

5. 早熟性强:六两优香11是一个早熟丰产、大粒型的新品种,成熟期比普通水稻提前5-7天,这对于确保稻米的生长期和增加产量都非常有利。

二、栽培技术1. 土壤要求:两系杂交中稻六两优香11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但最好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地进行种植。

在种植前要对土壤进行充分的肥力调查,合理施肥。

2. 种植时间:六两优香11适宜在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进行育秧和插秧,秋季8月下旬至9月上旬进行成熟收获。

在南方地区,可以根据气温情况进行适当延迟或提前的栽种。

3. 水稻管理:水稻的管理非常重要,要保证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需要定期浇水,及时排放积水,保持适宜的水分和气温环境。

4. 病虫害防治:在种植过程中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特别要注意水稻纹枯病的防治,采取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保证水稻的健康生长。

5. 施肥管理: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要适时进行追肥,施用合理的化肥、有机肥和微量元素,保证植株的生长和发育。

优质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昌两优丝苗

优质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昌两优丝苗

优质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昌两优丝苗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优质水稻新品种的培育取得了重大突破。

优质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昌两优丝苗备受关注,因其优异的产量和品质,被农业专家誉为“水稻界的明珠”。

昌两优丝苗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通过多年的研究和选育,成功培育出的一种优质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

它的命名来源于昌平和两优两个产地,也是一种符合特殊的水稻市场需求的新品种。

昌两优丝苗具有多项优异特性,包括高产、稳产、抗逆性强、耐贫瘠等,受到了广大农民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昌两优丝苗的高产性是其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根据试验数据显示,昌两优丝苗的单位面积产量比传统水稻提高了20%-30%,这对于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其高产特性,昌两优丝苗在市场上备受瞩目,成为了广大农民青睐的良种。

昌两优丝苗的抗逆性强,能够适应各种恶劣环境条件。

在气候异常、病虫害侵袭等情况下,昌两优丝苗依然可以保持较高的产量和质量。

这一特性使得昌两优丝苗成为了广大农民的“保质种”,在种植时更加省心省力。

昌两优丝苗还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耐贫瘠性。

在土壤贫瘠、水稀少的环境中,昌两优丝苗仍能生长茂密,保持较高的产量。

这一特性使得昌两优丝苗适合于我国的大部分耕地,能够满足不同地区的种植需求。

除了以上的特点之外,昌两优丝苗的品质也非常优秀。

它的米色晶莹,米粒饱满,口感香糯,营养丰富。

这些优质的品质特点,使得昌两优丝苗倍受瞩目,成为了市场上备受青睐的良种水稻。

昌两优丝苗是一种非常优秀的优质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逆性强、耐贫瘠和优质等多项优点。

它的出现,填补了国内优质水稻品种的空白,为我国水稻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昌两优丝苗将会成为我国水稻生产的主流品种,为我国的农业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推广昌两优丝苗新品种时,科学家还提出了一些建议:加大对昌两优丝苗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该品种的了解和认识。

优质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昌两优丝苗

优质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昌两优丝苗

优质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昌两优丝苗
“昌两优丝苗”是一种优质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具有较高的产量、较好的抗病性和
较好的食味品质。

该品种主要适合于华南和华中地区种植,对水分和温度的适应性较强。

该品种的杂交父本是清香稻品种“昌两优”,杂交母本是两系杂交稻品种。

通过选育
和优化配套,使得其具有显著的优势和特点。

该品种的产量表现出较高的水平。

经过多年的试验性种植和推广种植,其平均亩产量
可以达到800公斤以上,相比于传统稻种有较为明显的提高。

该品种对病虫害具有较好的抵抗力。

在病虫害多发季节,例如稻瘟病、稻叶纹枯病等,该品种能够较好地抵抗病害的侵袭,减少对叶片和谷粒的影响。

该品种的食味品质较好。

稻米外观晶莹剔透,粒型饱满饱满,黄色温馨,口感软糯,
具有独特的香味和口感,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该品种的适应性比较强。

无论是恶劣的气候条件,还是对土壤的要求,都有较好的适
应性。

它适合在水田、旱田和山地等各种土地环境中种植。

对于品种推广和使用,种植者可以通过合适的种植密度、合理的施肥水管理和科学的
病虫害防治措施,进一步提高产量和稳定种植效果。

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应注意选择优质的种子,并严格进行播种和田间管理,以确保
品种的生长和发育。

荃两优1606品种介绍

荃两优1606品种介绍

荃两优1606品种介绍荃两优1606是由荃211S和YR1606杂交选育而成。

该品种属于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株高为124.0cm,每亩有效穗数为14.6万穗,每穗总粒数220粒,结实率87.0%,千粒重25.2g,整精米率66.0%,垩白度1.2%,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二级标准。

一、荃两优1606品种基本介绍1、审定编号:国审稻20206076。

2、品种名称:荃两优1606。

3、申请单位: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4、育种单位: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5、品种来源:荃211S×YR1606。

二、荃两优1606特征特性1、该品种属于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

一般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为129.5天,比对照组丰两优四号早熟了2.7天。

2、外表特征:株高为124.0cm,穗长为25.9cm,每亩有效穗数为14.6万穗,每穗总粒数约220.0粒,结实率为87.0%,千粒重约25.2g。

3、抗性:该品种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9、4.0,穗瘟损失率最高级为5级,白叶枯病为7级,褐飞虱为9级,中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抽穗期耐热性较强。

4、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为66.0%,垩白度为1.2%,直链淀粉含量为16.0%,胶稠度70.0mm,碱消值为6.9级,长宽比为3.1,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的二级标准。

5、产量表现:在2018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为637.15kg,比对照组丰两优四号增产了2.55%;2019年续试,平均亩产为664.84kg,比对照组丰两优四号增产了3.37%;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为650.99kg,比对照组丰两优四号增产了2.96%;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为626.31kg,比对照组丰两优四号增产了1.51%。

三、荃两优1606种植技术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

应根据各地具体生态条件、参考当地迟熟中籼稻主栽品种播种期进行合理确定,以穗期最好避开高温危害。

湖南省历年来审定的水稻两系杂交品种

湖南省历年来审定的水稻两系杂交品种

序号品种名称亲本来源("×"前为母本)类型原产地/选育单位1两优2388广占63-4S×R2388籼型两系杂交稻长沙利诚种业有限公司杨振玉2C两优9号C815S×70124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农业大学3广两优2010广占63-4S×R2010籼型两系杂交稻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C两优651C815S×湘丰651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丰源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等5皖稻93X07S×Wh16籼型两系杂交稻宣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6龙两优981龙S×R981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省水稻研究所等7陵两优22湘陵628S×中早22籼型两系杂交稻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8陵两优4024湘陵628S×4024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农业大学等9株两优19株1S×G19籼型两系杂交稻中国水稻研究所等10长两优173长早S×嘉早173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11潭两优215潭农S×潭早215籼型两系杂交稻湘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2奥两优200奥龙1S×奥R200籼型两系杂交稻所13Y两优096Y58S×R096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旺农生物科技研究所等14C两优277C815S×N恢277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等15C两优34156C815S×34156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农业大学16两优1128P88S×HR1128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17Y两优2号Y58S×远恢2号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18Y两优646Y58S×F646籼型两系杂交稻长沙金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19Y两优150Y58S×华恢150籼型两系杂交稻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20陵两优396湘陵628S×华396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21陵两优102湘陵628S×04E02籼型两系杂交稻株洲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等22陵两优104湘陵750S×华104籼型两系杂交稻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23陵两优229湘陵628S×华229籼型两系杂交稻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24株两优2008株1S×R2008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旺农生物科技研究所等25陆两优4026陆18S×4026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农业大学等26陵两优674湘陵628S×华674籼型两系杂交稻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27陆两优1733陆18S×1733籼型两系杂交稻中国水稻研究所等28株两优10株1S×AP籼型两系杂交稻株洲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9株两优729株1S×E7299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省水稻研究所等30潭两优143潭农S×湘早143籼型两系杂交稻湘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等31明糯优6号明糯S-1×荆糯6号籼型两系杂交稻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等32Y两优624Y58S×华恢624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等33准两优199准S×R199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等34准两优608准S×R608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等35Y两优1928Y58S×R1928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天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36T98优1号T98A×怀恢1124籼型两系杂交稻怀化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等37Y两优25Y58S×望恢025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希望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等38准两优608准S×R608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等39C两优255C815S×H255籼型两系杂交稻所等40Y两优696Y58S×H696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怀化奥谱隆作物育种工程研究所等41Y两优792Y58S×华恢792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等42奥两优76奥龙1S×奥R76籼型两系杂交稻所43陵两优916湘陵628S×华916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44陵两优21湘陵628S×师大21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等45株两优06株1S×06EZ11籼型两系杂交稻用研究所等湖南省历年来审定的水稻两系杂交品种46陵两优942湘陵628S×怀94-2籼型两系杂交稻怀化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等47株两优389株1S×华389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48潭两优83潭农S×潭早183籼型两系杂交稻湘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49株两优4026株1S×4026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农业大学等50株两优1733株1S×1733籼型两系杂交稻中国水稻研究所等51Y两优86Y58S×明恢86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52陆两优1537陆18S×R1537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省株洲市农业科学研究所53陵两优564湘陵628S×华恢564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54宜S晚2号宜农3S×C20-7-85籼型两系杂交稻江西省宜春学院等55广两优8号广8S×R8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大唐种业有限公司56两优168丰39S×R168籼型两系杂交稻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57两优2469广占63S×R2469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58Y两优香2号Y58S×江恢6292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中江种业有限公司等59Y两优3218Y58S×湘恢3218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科裕隆种业有限公司等60Y两优9918Y58S×R928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天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61C两优501C815S×制501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金健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等62C两优608C815S×R608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等63C两优755C815S×755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农业大学64Y两优3399Y58S×湘恢3399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科裕隆种业有限公司等65Y两优527Y58S×蜀恢527籼型两系杂交稻长沙长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66双两优1号双8S×0293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67川江优2号江育1S×蜀恢527籼型两系杂交稻四川发生水稻科技有限责任公司68株两优4024株1S×4024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农业大学等69株两优189株1S×R189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希望种业科技有限公司70株两优21株1S×师大21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71陆两优267陆18S×LW267籼型两系杂交稻娄底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等72Y两优51Y58S×J5511籼型两系杂交稻长沙金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73C两优4488C815S×4488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农业大学74Y两优599Y58S×599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农业大学等75Y两优19Y58S×19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等76C两优1102C815S×1102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等77C两优343C815S×岳恢9113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农业大学等78Y两优8号Y58S×明恢63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79奥两优69奥龙1S×R69籼型两系杂交稻所80Y两优302Y58S×F302籼型两系杂交稻长沙年丰种业有限公司等81准两优1141准S×R1141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等82准两优1102准S×R1102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隆平高科农平种业有限公司等83Y两优7号Y58S×R163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84C两优4418C815S×R218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农业大学等85准两优143准S×早优143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86准两优49准S×中品49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87株两优4290株1S×4290籼型两系杂交稻德农正成长沙水稻所88株两优90株1S×E3590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省水稻研究所89潭两优921潭S×潭早921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省湘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90株两优811株1S×华811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广阔天地科技有限公司等91准两优312准S×嘉早312籼型两系杂交稻92株两优268株1S×华268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93株两优168株1S×R168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湘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94陆两优819陆18S×华819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95准两优893准S×R893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隆平高科农平种业有限公司张文春97华两优285H155S×华284选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98华两优164H155S×华164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99Y两优372Y58S×R372籼型两系杂交稻长沙金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100两优5271161S×蜀恢527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隆平高科农平种业有限公司101C两优87C815S×蜀恢527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农业大学等102华两优7号H155S×华恢7号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103N两优1号N111S×93-11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104e福丰优11福eS1×93-11籼型两系杂交稻福建农林大学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105C两优396C815S×R396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农业大学水稻科学研究所106株两优611株1S×华611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107株两优211株1S×华211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108株两优15株1S×H98-15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省贺家山原种场109株两优124株1S×124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省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110株两优08株1S×潭早08籼型两系杂交稻湘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11陆两优8号陆18S×96E08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省水稻研究所112海丰优66海丰1S×G66籼型两系杂交稻司113八两优18安农标810S×R18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怀化奥谱隆作物育种工程研究所114Z两优68Z9s×D68籼型两系杂交稻郴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15株两优224株1S×5-224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省水稻研究所116两优航2号SE21S×航2号籼型两系杂交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117丰两优香1号广占63S×丰香恢1号籼型两系杂交稻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118Y两优1号Y58S×93-11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119两优389P88S×0389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120两优0293P88S×0293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121两优03603S×安选6号籼型两系杂交稻安微荃银农业高科技研究所122金两优838Y22S×辐恢838籼型两系杂交稻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123海两优85海丰1S×G85籼型两系杂交稻司124陆两优611陆18S×华611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125株两优706株1S×R706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隆平高科农平种业有限公司126株两优30株1S×潭早30籼型两系杂交稻湘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27华两优89H155S×华89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128株两优819株1S×华819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129株两优100株1S×中鉴100籼型两系杂交稻湘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30陆两优996陆18S×996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农业大学水稻科学研究所等131陆两优105陆18S×华105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132陆两优106陆18S×K106籼型两系杂交稻贵州省黔东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等133株两优505株1S×505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省水稻研究所等134株两优99株1S×E599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省水稻研究所135培两优慈4培矮64S×慈选4号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省慈利县农业局育种组136准两优527准S×蜀恢527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等137陆两优28陆18S×华28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138培两优981培矮64S×R981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省水稻研究所139培两优93培矮64S×岳恢9113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省岳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40培两优559培矮64S×559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141培两优500培矮64S×500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142株两优83株1S×潭早籼4号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省湘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等143株两优02株1S×ZR02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省株洲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等144株两优176株1S×怀176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省怀化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培两优210147陆两优63陆18S×明恢63籼型两系杂交稻株洲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等148两优培九培矮64S×93-11籼型两系杂交稻等149株两优112株1S×ZR112籼型两系杂交稻株洲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等150株两优971株1S×怀9710籼型两系杂交稻怀化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等151八两优96810S×怀96-1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省怀化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52八两优100810S×D100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省安江农校153香两优68香125S×D68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154培两优余红培矮64S×余红1号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农业大学155培两优288培矮64S×R288籼型两系杂交稻湖南农业大学农学系两优培特审定编号湘审稻2012014湘审稻2012013湘审稻2012010湘审稻2012009湘审稻2012008湘审稻2012007湘审稻2012006湘审稻2012004湘审稻2012003湘审稻2012002湘审稻2012001湘审稻2011039湘审稻2011027湘审稻2011026湘审稻2011025湘审稻2011024湘审稻2011020湘审稻2011019湘审稻2011017湘审稻2011011湘审稻2011010湘审稻2011009湘审稻2011008湘审稻2011007湘审稻2011006湘审稻2011005湘审稻2011004湘审稻2011003湘审稻2011002湘审稻2011001湘审稻2010040湘审稻2010039湘审稻2010028湘审稻2010027湘审稻2010024湘审稻2010022湘审稻2010021湘审稻2010018湘审稻2010017湘审稻2010016湘审稻2010015湘审稻2010011湘审稻2010008湘审稻2010007湘审稻2010006湘审稻2010004湘审稻2010003湘审稻2010002湘审稻2010001湘审稻2009054湘审稻2009053湘审稻2009052湘审稻2009040湘审稻2009034湘审稻2009033湘审稻2009032湘审稻2009031湘审稻2009030湘审稻2009029湘审稻2009028湘审稻2009027湘审稻2009026湘审稻2009014湘审稻2009013湘审稻2009012湘审稻2009009湘审稻2009005湘审稻2009004湘审稻2009003湘审稻2008044湘审稻2008041湘审稻2008037湘审稻2008036湘审稻2008033湘审稻2008032湘审稻2008031湘审稻2008029湘审稻2008027湘审稻2008025湘审稻2008021湘审稻2008020湘审稻2008017湘审稻2008016湘审稻2008013湘审稻2008012湘审稻2008011湘审稻2008010湘审稻2008009湘审稻2008006湘审稻2008005湘审稻2008004湘审稻2008003湘审稻2008002湘审稻2007057湘审稻2007050湘审稻2007049湘审稻2007047湘审稻2007042湘审稻2007036湘审稻2007027湘审稻2007023湘审稻2007022湘审稻2007021湘审稻2007017湘审稻2007016湘审稻2007015湘审稻2007014湘审稻2007013湘审稻2007012湘审稻2007009湘审稻2007008湘审稻2007007湘审稻2007005湘审稻2006043湘审稻2006037湘审稻2006036湘审稻2006030湘审稻2006029湘审稻2006028湘审稻2006017湘审稻2006016湘审稻2006007湘审稻2006006湘审稻2006005湘审稻2005012湘审稻2005010湘审稻2005009湘审稻2005008湘审稻2005007湘审稻2004018湘审稻2004004湘审稻2004003 XS007-2003 XS006-2003 XS003-2003 XS052-2002 XS051-2002 XS049-2002 XS048-2002 XS047-2002 XS046-2002 XS045-2002湘品审第304号湘品审第303号湘品审第302号湘品审第300号湘品审第299号湘品审第297号湘品审第266号湘品审第221号湘品审第220号湘品审第204号湘品审第174号湘品审第139号。

两系杂交中稻六两优香11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两系杂交中稻六两优香11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两系杂交中稻六两优香11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两系杂交中稻六两优香11是我国育成的一种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具有许多特征特性和适合的栽培技术。

本文将对其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一、特征特性:1. 生育期适中:六两优香11的生育期为110-115天,与北方水稻大田一轮稻作的生育期需求相符,适合北方地区栽培。

2. 较高的穗长穗重:该品种的穗长可达20-24厘米,平均穗重约为85-100克,表现出较好的果实表达力。

3. 高产稳产性:六两优香11的亩产稻谷可达350-400公斤,其产量可比一些普通品种提高20-30%。

4. 优质特性:该品种稻谷泡水后粒饱满,米长短一致,米粒颗粒饱满紧实,籽粒米白、糯性佳,黏性适中,米质软糯有爽滑感,口感好,耐煮耐炒,适合加工为粽子、米饭等特色美食。

5. 抗性较强:六两优香11对稻纵卷叶螟、稻食叶螟等稻食害虫有一定抗性,同时对稻瘟病、稻疮病等稻病害也有一定的抗性。

二、栽培技术:1. 地力选择:选择土地肥沃、排水良好的稻田进行种植,土壤pH值为5.5-7.5,有机质含量在20-30克/千克以上。

2. 播种时间:较早、较暖的地区一般选择3月中旬至下旬进行直播,较寒冷地区可选择4月上旬进行间作或秧田直播。

3. 育苗技术:选用良种作为种子,提前一周进行浸种,育苗温度控制在25-30℃,湿度保持在80%-90%,定植前适当浇水,并通风保持温度适宜。

4. 种植密度:根据土壤肥力、种子质量和栽培技术条件确定种植密度,一般亩播斤量约为9-11斤。

5. 施肥管理:适量施用有机肥和化肥,按照地力情况和稻情变化合理追肥,分期营养管理,从拔节期到成熟期分别施氮、磷、钾肥。

6. 灌溉管理:早期保持田面湿润,分薄层灌水,后期根据干旱程度适时增加灌水量,注意排水和鳞片施肥。

7. 病虫害防治:及时防治稻纵卷叶螟等稻食害虫,使用低毒、高效、安全的农药进行喷施;对于稻瘟病、稻疮病等稻病害,可采用轮作、合理施肥和灌溉等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两系杂交稻准两优527

两系杂交稻准两优527

两系杂交稻准两优527
一、品种介绍:准两优527是两用核不育系准S与蜀恢527测交配组而成的超级稻先锋组合。

该组合在湖南省的区试中表现巨大的增产潜力,两年区试的平均产量为654.7公斤,比对照增产69公斤,增产幅度达11.94%。

是迄今为止湖南省区试中增产幅度最大的组合。

于2003年通过湖南省品种委员会审定,2005年通过国家品种委员会审定。

该组合株叶形态好,株高125厘米左右,植株整齐,株型适中,叶色淡绿,主茎16叶左右,茎秆弹性好,叶片挺立,属叶下禾,后期耐寒性强,熟期落色好,不早衰。

分蘖力中等,单株分蘖数13个左右,单株平均成穗9个左右,成穗率70%左右,每公顷有效穗230万左右。

穗长28厘米左右,平均每穗总粒数180粒左右,结实率85%左右。

谷粒黄色,稃尖无色,中长粒,谷粒长10.3毫米左右,宽3毫米左右,精米长度比3.1,千粒重33克左右。

作中稻栽培,全生育期135-140天。

准两优527出糙率为80%,整精米率56.8%,直链淀粉含量21.1%。

米饭软硬适度,食口性好。

中抗稻瘟病。

截止到2004年,在全国推广面积达26.67多万hm2。

该项目已经申请了品种保护。

二、适用区域:湖南省中稻区均可种植。

- 1 -。

两系杂交中稻六两优香11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两系杂交中稻六两优香11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两系杂交中稻六两优香11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特征特性:1. 生育期短:两系杂交中稻六两优香11的生育期为110-115天,相比其他稻米品种,生长周期较短,适应性较强。

2. 高产稳产:该品种的产量较高且稳定,亩产可达到600-700公斤,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3. 籼粳杂交:六两优香11是具有籼粳两种水稻特性的杂交品种,既保留了粳米的粘性和香味,又具备了籼米的粒长和产量优势。

4. 籼粳杂插:该品种的灵活性较强,可以在普通高粱稻田中进行粳籼杂插栽培,提高土地利用率。

栽培技术:1. 土壤选择:六两优香11适应力较强,对土壤要求不高,但以土质肥沃、排水良好的田地为宜。

2. 育秧技术:选用健康的种子进行育秧,保持水分充足,控制温度,适时追施适量的氮肥,并添加磷、钾等微量元素,提高种子萌发率和幼苗质量。

3. 种植密度:推荐种植密度为1200-1500株/亩,株行距为25-30厘米,穗行距为20-25厘米,以保证充分的光照和通风,避免病虫害的发生。

4. 水肥管理:在生长期间,要合理浇水,保持田间湿润度,避免干旱或积水对稻米产量的不利影响。

施肥时应按照氮磷钾的不同需求期进行施肥,注意控制氮肥的用量,以避免过量施肥导致秆倒现象的发生。

5. 病虫害防治:六两优香11对病虫害的抵抗力较强,但仍需注意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等稻谷主要病害和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主要害虫的侵袭,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6. 收割与储存:根据稻米的生育期,合理选择收割时机,一般在稻米成熟至充实期时进行收割。

收割后应注意将稻穗晾晒至水分含量适宜的程度,然后进行去稻壳、脱粒等后续处理,并进行干燥、储存,以保持稻米的品质。

总结:两系杂交中稻六两优香11是一种具有短生育期、高产稳产、籼粳杂交和杂插特性的优良稻米品种。

种植过程中,要注意土壤选择、育秧技术、种植密度、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收割储存等方面的工作,以保证稻米的产量和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种介绍
1、隆两优华占特征特性:
生育期:2012年隆平高科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生态试验,平均全生育期平均138.1天,比对照丰两优4号长3.0天;隆平高科一季晚稻生态测试,平均全生育期126.3天,比C两优343长3.1天;江西省一季稻预备区试,平均全生育期比对照Y两优1号短0.5天;湖南省中稻区试,平均全生育期比对照Y两优1号长1.6天。

属迟熟中稻类型。

植株性状:株高110厘米左右,株型适中,茎秆中粗,耐肥抗倒力强,生长势强,繁茂性好,叶鞘绿色,剑叶直立,叶下禾,抽穗整齐,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每亩有效穗数18.4万穗,每穗总粒数189.2粒,结实率82.3%,千粒重24.4克,长粒型,谷粒长9.1mm,长宽比3.2,稃尖无色,穗顶无芒,熟期转色好。

抗性:2012年隆平高科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生态试验7个病圃统一稻瘟病鉴定:平均叶瘟2.9级,穗瘟4.1级,穗瘟损失率
1.6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
2.5,穗瘟损失率最高级
3.0级;白
叶枯病3.0级,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

湖南省区试鉴定结果:叶瘟3.5级,穗瘟4级,综合抗性指数2.9级,中抗稻瘟病。

耐高温、低温能力强。

米质:2012年隆平高科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生态试验米样检测:整精米率69.8%,长宽比 3.1,垩白粒率10.0%,垩白度
2.2%,胶稠度8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4.0%。

米饭较软,适口
性好。

产量表现:
2011年隆平高科一季稻品比试验,平均亩产650.2公斤,比对照C两优343增产7.97%(极显著),居第一名。

2012年隆平高科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生态试验(8省15点),平均亩产664.8公斤,比对照丰两优4号增产8.86%(极显著),居第一名。

隆平高科一季晚稻生态测试(2省6点),平均亩产598.99公斤,比对照C两优343增产7.58%,增产显著,居第一名。

2012年江西省一季稻预备区试,平均亩产656.63公斤,比对照Y两优1号增产5.93%,居第一名。

湖南省中稻区试平均亩产640.32kg,比对照Y两优1号增产
6.49%。

湖南省一季晚稻预备区试,平均亩产699.59公斤,比
对照C两优343增产10.5%,居第一名。

2013年袁隆平第四期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攻关最新品种。

2、深两优116
熟期适中:长江中下游作中稻,全生育期与丰两优4号相当
丰产性好:2012年国家中下游区试,亩产比对照增产4.04%
抗病能力强:稻瘟病综合指数3.7级,白叶枯病3级,稻曲病7级米质较优、食味品质好:整精米率56.4%,垩白粒率35%,垩白度5.3%,直链淀粉19.9%
3、广两优1128 ——入选“超级杂交稻百千万高产攻关示范工程”项目,全国仅6个品种入选
熟期适宜:湖北2011年预试比对照扬两优6号短5.2天。

在长江中下游作中稻,与丰两优4号相当。

丰产性好,有超高产潜力:2012年9月13日,湖北荆门百亩示范测产验收,平均亩产910.3公斤。

2012年9月19日,湖南溆浦百亩示范测产验收平均亩产达913.6公斤。

米质优,口感及加工品质好:整精米率60.4%,粒长7.2毫米,长宽比3.1,垩白度3.2%,透明度1级,胶稠度8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

主要指标达国标三级标准。

适应性强,抗性好:稻瘟病综合指数4.8级,白叶枯病4级,稻曲病6级。

2012年海南测产数据:株高117 cm,有效穗14.5万,穗平总粒数281粒,结实率90%,千粒重30克。

理论亩产1101.3公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