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府文化的特点研究
广府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调查报告

广府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调查报告广府文化是中国南方地区一种重要的地方文化,它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多元化的进程,广府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广府文化以其独特的饮食、建筑、语言、传统节日等方面独具特色,深受人们喜爱。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广府文化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因此,本文将对广府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探讨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广府文化。
一、广府文化的概述广府文化是指广东省佛山市、广州市和珠海市等地区的文化,以粤菜、客家菜、岭南建筑等为代表,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广府文化形成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唐代,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广府文化以其独特的习俗、传统节日、方言等方面在南方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被誉为中国的“大南方文化”。
二、广府文化的传承与发展1.广府文化的传承广府文化的传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家庭传统文化的传承。
在广府地区,家庭是文化传承的最重要场所,父辈们会将自己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传承给子辈,使广府文化代代相传;二是社会团体的传承。
广府地区有许多文化团体和传统社团,它们在传承广府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传统节日,使广府文化得以传承;三是学校教育的传承。
广府地区的学校会在课程设置和课外活动中注重广府文化的传承,使学生能够在学校中接触到广府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
2.广府文化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多元化的进程,广府文化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一是文化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广府地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成立了许多文化企业和机构,推动广府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二是传统技艺的振兴。
广府地区有许多传统手工艺技艺,如陶瓷、木雕、银器等,这些技艺正逐渐被重新挖掘和传承,为广府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三是文化教育的推广。
广府地区的文化教育水平逐渐提高,各种文化课程和活动逐渐普及,为广府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广府文化.

从哪里来,什么时候来?
广府地区各姓氏族谱大多记载 自己的祖先来自南雄珠玑巷,珠 玑巷是北方汉族人到广东的一个 重要落脚点。秦汉时期,有部分 汉族越大庾岭进入粤北。唐五代 时期,人们越大庾岭后,多在南 雄盆地定居下来。张九龄奉诏开 凿大庾岭以后,大庾岭取代湘桂 走廊和骑田岭,成为进入岭南的 重要驿道。两宋时期,有两次大 的移民迁徙,一次为北宋末;一 次为宋末元初,他们都是由南雄 南下迁入珠江流域。
组员
冯洁倩 苏柳燕 叶厚言 谢映映 陈冬梨
广府人的性格特点(一)
历史上,广府地区地处边疆,远离中原政治文化 中心,受正统封建政治影响较小,在文化上有较 为宽容的发挥空间,思想较为活跃,观念较为新 潮。因为历史上的广府地区,开发较迟,自然环 境与社会条件并不理想。加之移民不断逃避战乱, 流移南方地区,紧迫的生存环境与竞争造就了历 史上广东地区人民更具冒险性与开拓性。名闻世 界的广府饮食文化,尤以奇珍异兽的烹制著名, 实际上也是广府文化开拓传统的延续。历史上广 东地区主粮主食生产消费不足,采集渔猎成为重 要的补充。广东地区环境湿热,蛇虫鼠蚁较易繁 殖滋生,广府人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敢于尝试创 新,长期食用一些令中原人士望而生畏的野生动 物,造就了广府饮食文化的奇异特色。
广府人的性格特点(二)
广府人还具有敢于探索和尝 试的拼搏精神,视野较为宽 广,思路较为开阔,商品意 识和价值观念较强,精明能 干,善于计算,创造了珠江 三角洲多元化农业商品经济, 以广府人为主干的“广帮商 人”清中期就已驰名全国。 同时,也带来了投机性、市 侩性的负面作用,以及较为 浓厚的宿命观,如广府商家 中普遍可见到供奉关公为财 神,在穗港澳等地民间存在 迷信命运,敬神奉鬼的风气。广府人的性格特点(三)
广府文化分布于珠江流域,珠江三角洲是其重要聚居地。广府人是 三大民系中最先形成,也最早受到近代西方先进文化思想的影响,因此 最具开放性。广府人易于接受外来事物,敢于学习和借鉴西方文明。中 国第一个留学生容闳、第一个工程师詹天佑、第一个飞行员冯如即为杰 出代表。广府人具有冒险、创新精神,在近代史上极具反抗性和斗争性, 在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新中国的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今 改革开放的滚滚大潮中,广府人敢为天下先,使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迅 速崛起,成为华南人才汇聚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广府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广府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是指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共同构成的区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科技、金融和文化中心。
广府文化是指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和南海区等地区的传统文化,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下,广府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广府文化的特点和价值广府文化是广东地区的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积淀而成,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广府文化强调家族、饮食和手工业的传统。
广府人重视家庭,尊敬长辈,注重家族的血脉传承。
他们善于经商,尤其擅长手工业,如陶瓷、木工和金银器等。
广府人以饮食文化闻名,擅长烹饪技巧,尤其是烧腊和烧鸭。
广府人更注重食物原材料的选择和烹饪方法的研究,使得他们的菜肴口感细腻,色香味俱佳。
广府文化注重教育和礼仪的传统。
广府人有浓厚的书香气息,注重教育的重要性。
他们非常重视儿童的教育,鼓励子女读书,培养他们的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
广府文化还注重礼仪,在日常生活中强调尊敬长辈,尊重他人,讲究礼貌和谦虚。
广府文化弘扬创新和实践的精神。
广府人勤劳勇敢,努力创造。
在广府地区,特别是佛山市,不仅有许多著名的商业家族,如李锦记和顺德家族,还有许多技术精湛的手工艺人。
他们不断改进传统工艺,创造出独特的产品,使得广府地区的手工业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
这些特点和价值使得广府文化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独特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传承与发展价值。
二、广府文化传承的现状和问题由于现代化的影响,广府文化的传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逐渐淡化。
现代科技的进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尤其是年轻一代更多地接触到现代化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很少有机会接触到传统的广府文化。
这导致广府文化的传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逐渐被遗忘。
由于经济的发展,广府文化的手工业逐渐衰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传统的手工业面临着许多挑战。
许多手工业工艺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化的生产要求,传统手工艺人的传承也面临困境。
广府文化

一、广府民系岭南地区是古代百越民族聚居之所,被当时统治者称为“蛮夷”之地。
古书上所谓狼、僮、徭、獠、俚、蛋等,多为对百越诸族的蔑称。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百越古族有的与中原汉族移民融合,自成体系,有的演变、发展,生存到今,形成了岭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与三大民系,展示了特异的人文风貌。
直到解放后,广东仍有七个少数民族聚居,即:黎、瑶、壮、苗、满、回、畲族,并有百万风格特异的“水上居民”( 即古书上所谓的“蛋民”) 。
在汉民族中,又明显构成了广府、客家、福佬三个民系,各有不同的方言和习俗,使岭南民俗更为丰富多彩,绰约多姿,具有一种神秘而又迷人的魅力。
广西有11 个主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即壮、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族,汉族有桂柳话、粤语、客家话、平话、湖南话、福建话六大方言,以及“水上居民”。
不同民族、民系的居民群体,有不同的文化特征,具有不同的优势。
他们在共同生存的竞争中取长补短,拓展、交融、充实提高,使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后来居上,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果,为全国所瞩目。
(一)三大民系的形成与特征历代迁居岭南的中原人,以及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群落,与当地土著民族融合后,分别构成了岭南东部汉族的“三大民系”。
即:广府民系、客家民系和福佬民系。
1、广府民系最能代表岭南文化特征的是广府民系,它是岭南三大民系中最早形成的居民共同体,是由古越人和南迁的中原移民融合而成的。
历史上中原人入越较大规模的有四次,第一次是秦朝时发卒50 万戍五岭;第二次是汉武帝派伏波将军马援率数十万大军南征,留守岭南九郡;第三次是北宋时高宗仓皇南逃,部分中原人随隆佑太后散落珠江三角洲;第四次是南宋末年皇室南逃,大批将士及庶民随帝南下,流散于珠江三角洲一带。
这些中原移民,构成了广府民系的主流。
他们所居住的地域,主要是珠江三角洲,还有粤中、粤西的一些县市,所操语言为汉语粤方言,属壮侗语族,这是以古越族语为主,融会了中原古汉语成分的一种方言。
广府文化融入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实践研究

广府文化融入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实践研究幼儿园是培养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场所,也是传承和弘扬广府文化的基地之一。
为了更好地推广广府文化,提高幼儿的文化自信,本文将研究广府文化如何融入幼儿园的一日活动。
一、广府文化的特点及价值广府文化是广东省一带传统文化的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广府文化以其丰富的舞蹈、戏曲和美食等特色而闻名,对于引导幼儿对本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1. 鼓励集体合作:广府文化注重集体合作的精神,强调人们共同努力、互相帮助才能取得成就。
通过学习广府文化,幼儿可以深刻体会到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的意愿。
2. 培养审美情感:广府文化以其独特的音乐和舞蹈形式,丰富多彩的服饰等方面,能够激发幼儿的审美情感。
通过接触广府文化,幼儿可以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提高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3. 弘扬传统价值观:广府文化承载着丰富的传统价值观,如尊重长辈、孝顺父母、关爱他人等。
通过学习广府文化,幼儿可以了解传统价值观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二、幼儿园一日活动的设计与实践为了将广府文化融入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与实践。
1. 开展广府文化体验活动:在活动中设置广府传统舞蹈、戏曲和音乐器乐等体验区域,让幼儿亲身体验广府文化的魅力。
可以邀请广府传统艺人来园,进行现场示范,让幼儿近距离观察、学习和体验广府文化的艺术魅力。
2. 开展广府美食制作活动:通过制作广府美食,让幼儿亲自参与,了解广府文化中的饮食文化和风味。
可以组织幼儿制作广府小吃,如肠粉、糯米糍等,让幼儿亲手制作并品尝,感受广府美食的独特魅力。
3. 举办广府文化展览:在幼儿园内举办广府文化展览,展示广府传统戏曲、舞蹈、音乐和民间手工艺品等。
可以邀请家长参与,通过展览的形式向幼儿和家长介绍广府文化的历史渊源和代表作品,增强幼儿的文化认同和自信心。
4. 组织广府文化演出:可以邀请广府文化团体或专业演员到幼儿园,进行广府文化演出。
一城一文化广府文化代代相传

一城一文化广府文化代代相传广府文化,也称为粤菜文化或南粤文化,是指广东佛山、东莞一带的传统文化。
这片土地相传有着悠久的历史,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被誉为“千年古都”。
广府文化以其独特的特点,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思想。
广府文化的特点之一是注重家庭和睦。
广府人对家庭非常重视,尊重老人和重视传统家庭价值观。
在广府家庭中,儿孙们常常会在初一、十五、重大节日等时候全家聚餐,追溯家谱,祭拜祖先。
广府文化还注重孝道。
在广府人的观念中,孝道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美德。
他们认为,孝顺父母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广府人普遍传承着“三年不出门吃穷街”的孝道观念,这意味着孝顺敬爱的父母,不计任何代价。
这种孝道观念已经在广府人的血脉中代代相传。
广府文化还具有丰富多样的美食文化。
广府菜为广东菜系之一,以其独特的烹饪技巧和口味而闻名。
广府菜讲究色、香、味、形的完美统一,追求食材的原汁原味。
著名的粤菜有蚝油牛柳、瑶柱双冬菇扒河虾、白切鸡等,这些菜肴既注重滋味的鲜美,又追求菜品的美观。
广府文化还有独特的早茶文化,人们喜欢在早晨喝茶、品点心,以此以迎接新的一天。
茶文化在广府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体现了广府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广府文化中还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艺术和手工艺技巧。
广府木雕、陶瓷烧制、银饰制作等。
这些手工艺品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造型,成为广府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府木雕以其精细的刻制技巧和独特的题材而著名,被誉为“岭南雕刻艺术的瑰宝”。
广府陶瓷以其精致的造型和青花瓷的独特魅力而闻名于世。
广府银饰则以其娇艳的色彩和精巧的雕刻而吸引了众多人的关注。
广府文化以其独特的特点和丰富的内涵,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广府人以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将这份传统代代相传,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乐趣和魅力。
我们应该珍视这份文化传统,传承下去,让广府文化继续发扬光大。
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广府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广府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广府文化的特点广府文化以其独特的传统文化特色而闻名于世。
它包括了广东传统文化、粤剧、客家文化、岭南文化等多种元素,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文化传统。
广府文化在千百年的演变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符号和习俗,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传统性。
广府美食是广府文化的一大特色,广东菜以其独特的烹饪方法和口味而享誉全国;粤剧也是广府文化的代表之一,它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表演形式和音乐特色;广府传统建筑也是广府文化的精髓之一,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代表作品有佛山岭南建筑群、广州陈家祠等。
二、广府文化在大湾区的传承与发展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广府文化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一方面,大湾区的经济实力雄厚,为广府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物质基础和市场需求。
大湾区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不同地区的文化交融互动,也为广府文化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和可能性。
在大湾区的建设中,广府文化得到了高度重视。
近年来,佛山、广州等城市相继推出了一系列广府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政策和项目,比如佛山南风古灶文化创意园、广州岭南印象园等,这些项目不仅丰富了广府文化传统的传承,也为广府文化的当代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香港和澳门的文化资源也为广府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特别是在文化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为广府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广府文化的发展挑战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广府文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由于现代化生活方式的影响,广府传统文化在年轻人中逐渐流失,传统手艺、音乐、戏曲等日渐式微。
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得广府传统文化的传承变得困难,年轻一代对于粤剧、佛山木偶等传统文化的兴趣不高。
城市化进程使得广府传统文化遗址面临拆迁或改造,传统市井文化和民间文化的空间日益受限。
广府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依然任重道远,需要更多的社会力量和政府支持。
虽然广府文化面临诸多挑战,但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下,广府文化的未来发展前景依然十分广阔。
广府文化的特点及元素

广府文化的特点及元素
广府文化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文化,它源远流长,千百年来始终贯穿于中国文化之中。
广府文化以广东省为中心,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风俗习惯、语言和传统,具有独特的时尚和活力。
广府文化凝聚了一系列特殊的元素,使得它与其他地方文化截然不同。
它既汲取了东方文化的传统,又创新性地结合了外来文化,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
首先,广府文化的社会文化元素是一个重要的特征。
广府人民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渊源甚深,他们注重家庭教育和懂得尊重他人,也以礼物相互表达礼貌。
此外,广府文化也拥有独特的礼仪文化,如宴席礼仪、婚礼仪式等,它们体现了广府人民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其次,广府文化也有一些特殊的语言文化元素。
广府话是广府文化的一大特色,它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也是广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广府文化还有其他一些独特的语言,比如“担仔话”,它反映了广府民间生活的趣味性和本土性,具有很强的文化意义。
再者,广府文化的艺术元素也是不可忽略的。
广府的文化艺术以民间艺术和节庆活动为主,有着浓厚的本土气
息。
例如,广府的剪纸、竹编、油画等工艺,以及火把舞、龙舟赛等活动,在当地都是相当受欢迎的艺术形式。
此外,广府文化还有一些独特的文学元素。
广府的文学作品有着浓厚的本土色彩,其中以《梅花三弄》、《梅花醉》等作品最为经典,它们把广府文学的精髓表现出来,使得广府文学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广府文化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其独特的社会文化、语言文化、艺术文化和文学文化元素都融入了广府文化,使它成为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府文化的特点研究摘要:广府文化就是岭南文化的主要代表,据今已有2000多年的文化历史,它传承与彰显着广府的地域特色。
广府文化不单就是个地域概念,而且就是个历史文化概念。
基于广府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体现出移民文化,平民文化,开放兼容、勇于创新、以与为贵与崇尚务实的文化特点。
关键词:广府文化;岭南文化;文化特点广府文化指以广州为核心、以珠江三角洲为通行范围的粤语文化。
广府文化,即汉族广府民系的文化,中华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属于岭南文化,表现为粤语、粤剧、粤曲等,就是岭南文化与粤语等的最早发祥地。
广府文化之“广”就是指广信,正如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所写:广信在“桂江、贺江入郁”(西江)处,也即就是封开与梧州交界地方,而且明确了广信正就是汉武帝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平定岭南时的军政首府。
当时整个岭南划为九郡,全由一个名为交趾部的军政机构管理。
因此称古广信所在地为“岭南文化古都”。
广府文化内容丰富,底蕴深厚。
广府文化就是岭南文化中的先进代表,就是广东省的旗帜性文化。
广府文化推动了广东经济与社会事业的迅猛发展。
一、广府文化就是广东的主流文化广东的民族构成主要以汉族为主,汉族又分为三大民系:广府民系、客家民系与潮汕民系,以这三大民系各自特点为核心的文化我们就称之广府文化、客家文化与潮汕文化。
而这三大文化体系中,又以广府文化的区域分布最广,各方面的影响最大,就是广东当之无愧的主流文化。
广府文化以广佛为核心,珠江三角洲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广府民系文化区域。
而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一直就是岭南的经济中心与我国对外经济的窗口,也就是广府文化与海外文化交流最为密集的地区。
具有移民文化,平民文化,开放兼容、勇于创新、以与为贵与崇尚务实的特点。
二、广府文化的特点(一)移民文化一种文化现象的形成,与地缘、人群、语言、民俗生活,都有密切的关系。
岭南文化、而且主要就是广府文化,就是中原汉文化南下之后,与岭南原有土著文化对撞交融而产生的地域文化。
岭南原有土著主要就是百越族,地域个文化应当就是土著文化。
这种土著文化,由于在秦汉及其以后受历代政权的压制涤荡,以及在汉文化占统治与主导地位条件下的文化对撞交融,有的仍顽强存在,有的已经消失,有的已经变形或变异,有的与汉文化结合化为一种新型文化。
这种交叉混杂的状况,在粤西南地区、也即就是南江文化带,就是较普遍较典型的,所以,称之为百越后或后百越文化带。
广府文化即就是中原汉文化(尤其就是楚文化)南下与百越文化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地域性的新型文化。
这种文化典型地体现在粤语方言中。
这种方言,保留了较多古汉语成分,又有不少百越族的音标词语,其中封川古标话浊塞音特重。
广府文化的中心城市就是广州。
广州自建城至今已2200多年了,历史上有过几次大的人口迁徙,其中,大多为动乱之际中原人口的避世逃难。
因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广州一直被中央政府视为贬谪之地。
自秦汉至唐宋初期,政府管理形同虚设,鲜有民生政策支持实惠。
因此,作为政治主流思想的儒家文化,在这里的影响并不明显。
但中国人文文化的基础——《易经》思想则在流人入粤的变迁中落地生根,并衍生出讲究风水的浓郁风俗。
《易经》中的“变通”哲学成为广府人深谙的生存之道,这成为广府文化的基本内核。
来自全国各地、多民族杂居交汇的“移民文化”为这个文化内核滋养出兼容并包、求同存异的文化品性。
同时,各色人等自谋出路、自求生存为其第一要素的生活又足以使移民文化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升。
(二)平民文化特点广府文化也就是具有开放性的平民文化,广府文化资继承了岭南风格,吸收了西洋文化营养,形式上表现为世俗性的兼容并蓄与表征的形式优美。
资源中的一些重要民俗表现,将会在广府地区长期保留下去,包括茶楼文化、新春花市、舞龙舞狮、波罗庙会、端午龙舟、黄飞鸿武术、黄大仙祠,还有西关小姐等等;文化艺术方面有岭南画派、粤剧、曲艺,手工工艺有广瓷、广彩、粤绣、牙雕等等,随着城市发展的越快,规划与管理应相应提高,让文化资源的表现形式深入民心,这样才能使广府文化沉淀下来。
“大城市以文化论输赢”,这已经不就是一个纯粹的学术问题,而就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社会问题。
(三)开放兼容的特点岭南文化在从陆地文明向海洋文明的过渡中,广府文化成为富有代表性的先进文化,其文化的显著特征就就是在广府人身上集体表现出的务实、开放、自信、进取、乐观、精明,尊重科学,商业意识浓厚,敢为天下先等精神特质。
由于广府人本就是中原移民,在艰难的迁徙过程以及到了新的居住地的艰辛创业中,深深体会到:自我封闭,不借助外部力量,只靠一人一户的单打独斗,就是很难战胜大自然给人类生存所带来的种种障碍与困难的;要想发展生产,经商致富,改变命运,也非要海纳百川、广交朋友、宽怀容人、与人为善、互相帮助不可。
由于大自然的教诲与千百年来生活的感悟,使广府人懂得了开放与兼容,并把这种理念溶进血液,铸入脑海,体现于行动。
因而广府人既能善待自己的同类, 也把土著越人当弟兄, 还把平等、诚实待我之洋人当朋友。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广东经济的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补充,现在广东省仅外来工就有1200万人,约占全国跨省流动就业人员总数的三分之一,占广东从业人员的三分之一。
而这些外来工大部分就是在珠江三角洲等广府地区从业。
还有,广东全省尤其就是珠三角地区,各级的党政机关、学校以及其她事业单位,改革开放30年来从全国各地流入的人才精英,比比皆就是,不计其数。
如果广府人、广东人没有一种海纳百川,开放兼容的精神而就是采取一种“排外”的态度,这种情况就是绝不可能出现的。
(四)勇于创新的特点广府人如果不大胆,勇于创新,就不可能在公元前112年就开辟了中国最早的对外通商航线;就不可能在明清时期把广州建成富甲神州的“天子南库”,广府人如果不大胆,不尚正义,就没有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公车上书”、“戊戌变法“,就没有三元里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的武装反侵略斗争;广州就不可能成为对于中国历史具有转折性意义的辛亥革命的策源地;20 世纪末广东就不可能成为全国改革开放的先锋,21世纪初又创造出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的新的辉煌。
开拓创新的广府文化精神,也使近代史上的广府地区,成为民主革命的策源地。
鸦片战争爆发后,广府地区涌现了一大批革命志士。
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都就是由广府人首先举起大旗,这与广府文化勇于开拓的文化氛围有直接的关系。
广府人敢想敢干,勇于改革,观念常新,近代以来一直成为引领潮流的先锋。
广府人就以过人的敏锐目光,捕捉到了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机遇,激发了先辈千百年传承下来的敢作敢为,务实创新的禀赋,在极“左”阴霾仍然密布的南国,就敢于勇当开路先锋,大胆地发展商品经济;曾经威名远播的“广东四小虎“——顺德、南海、东莞、中山,开辟了许多经济发展新模式,推动了全省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广东一直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广府人除了在经济上创造出骄人的成绩,为人类的物质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外,在精神文化创造方面也就是丰富多彩、成就斐然:闻名遐迩的粤剧、粤曲,广东音乐,广东工艺美术——广州象牙雕刻、玉器、红木家具、积金彩瓷、粤绣、广彩;还有著名的佛山陶瓷,石湾公仔,木版年画,美术剪纸,彩扎灯饰,精美狮头,以及令人赞叹的在建筑装饰上的泥塑、灰塑、木雕、砖雕、石雕;还有古今知名的肇庆端砚,东莞烟花,凤城美食等历代广府人的精神物质产品,均属举世闻名,其所代表的不仅仅就是广府人的荣耀,更就是整个广东人的骄傲。
(五)以与为贵的特点广府人聪明善良,与人相处崇尚谦与。
广府人的嘴边常挂着一句口头禅“唔该! ”只要得到别人哪怕就是小小的帮助,她们都会表示感谢。
这既就是文明礼貌的体现,也就是与人与睦相处的艺术,更就是她们崇尚谦与的本质反映。
只要别人无恶意相加,广府人一般不会与人脸红,更不会飞扬跋扈,盛气凌人,她们深谙“与为贵”与“与气生财”的道理。
广府人的茶文化、亲情文化,其实也就是一种“与”文化。
广府人喜好喝茶,而且多上茶楼,或一家老小,或三五好友,或同事搭档,或生意伙伴,均可在轻松写意的茶道中表达亲情,交流感情,沟通信息,化解矛盾,做成生意。
不少地方,每到新春佳节或约定日子,都会召集全村乡亲或同姓家族并每家亲朋好友大聚餐,取其名曰“生菜会”(谐音“生财会“),如:佛山市顺德区勒流镇连杜村,每年都会在农历正月廿五这天举办生菜会,每逢此时,定居在外地的乡亲朋友都会被邀请回来共叙亲情、友情。
2008年农历正月廿五这天该村举办生菜会,村民们自行出资,在村综合广场开设2000多席晚宴,2、3万人共聚一堂,品尝“生财宴”,把酒话情谊,商讨新年生产生活大计,场面相当壮观。
如此规模的村级大宴会,当就是中国少有,世界罕见。
佛山的南海、禅城、高明、三水地也有类似的习俗。
(六)崇尚务实的特点广府人务实,不高谈阔论,做事重效果,轻形式,不讲究外表与排场、不炫耀,只要“搞掂”(办好、达到、目的)就行。
近代著名的孙中山先生就就是一位实干的革命家,她曾经指出:“大凡一种思想,不能说就是好不好,只瞧她就是合我们用,不合我们用,如果合我们用便就是好,不合我们用便就是不好。
”这些朴实无华的理论认识,正就是广府文化务实求实精神的体现。
务实先行,更反映在广府地区的重商兴业。
长期以来,广州地区一直就是中国重要的对外贸易中心,带动了广府地区商业经济的蓬勃发展。
重商言利,成为广府文化的又一重要特色。
广府人对商业金钱的追求,直接明晰,毫无做作,从广府地区年节菜式的美名,也可一窥广府人生活的价值追求与取向。
走进珠三角地区您会发现,尽管不少人很有钱,但她们的穿着很随意,只要舒服、不伤大雅就好;满街跑着小汽车,但其中高档次的豪华车并不多,多数就是中低档次的代步车;在佛山等地的农贸市场,天天有很多新鲜的草药沿街摆卖,而且生意不错,许多市民有个小病小痛,很少上医院,都喜欢用草药调理。
广府人热爱生活,举两个例子:一就是上面提过的广府人好喝茶。
大凡家家户户都喝茶,所有的大小酒店、街边食肆都备茶待客。
广府人把喝茶叫“叹茶“。
“叹”在粤语里有“品味、享受、放松、愉悦、权把诸事置之脑后”之意。
一个“叹”字,即把广府人热爱生活,创造生活,在艰辛忙碌的劳作之余,科学地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处世观,表达得淋漓尽致。
由于历史不同、人文环境不同、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等方面的不同,便产生了各自独特的地域文化。
一定地域的人们,都在一定的生活方式之总体——文化环境中生存的,而生活方式就是完全可能把人们的言行举止、思考与活动都框在其内的模式,就是足以标识为一个地域的人群基本特点的那些生活模式。
而地域文化,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被认为就是凝聚在该地域的世代人的身上的全部财富中的生活方式之总体。
“饮早茶”这独特的广府风俗及其与时俱进的嬗变,正鲜明地反映出广府文化的鲜明特质及其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