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脂肪酶菌株的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
产脂肪酶的菌株筛选方法的研究

产脂肪酶的菌株筛选方法的研究近年来,随着植物油和动物油在食品、医药、农药以及其他行业的广泛使用,脂肪酶的需求量逐渐增加。
脂肪酶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酶,它可以分解脂肪和油脂,用来制造食品添加剂、医药中间体以及其他有用的产品。
发酵技术是获得脂肪酶的重要方法之一,而发酵菌株的筛选是发酵技术的基础和关键步骤,其目的是从微生物资源中筛选出对脂肪酶产生量有明显提高的菌株(颜永涛,2018)。
一般而言,菌株的筛选标准主要有两个,一是筛选的菌株能有效的产出脂肪酶,二是筛选的菌株能兼顾发酵条件的优化。
因此,要求筛选出高产脂肪酶的菌株,必须考虑到发酵条件与产物形成之间的关系。
筛选高产脂肪酶的菌株一般包括多种筛选方法,其中比较常见的是两种:一种是培养基筛选方法,另一种是固定化筛选方法。
培养基筛选方法是在最佳培养基中,根据育种材料的不同(如不同的液体培养基或固体培养基),采用基础发酵条件对菌株进行培养,以获得高产脂肪酶的菌株。
优势在于,培养基筛选方法易于操作,能够及时获得结果,且价格低廉,但这种方法受发酵条件的限制,在某些情况下,成果不太满意。
固定化筛选方法是在发酵过程中,将发酵菌株通过固定化技术(如表面层析法、膜层流法、筛选电泳法)进行筛选,然后再根据筛选出来的菌株的表现和性状,以及细胞高分子量蛋白或细胞酶活性,来识别和分离出高产脂肪酶的菌株。
相比培养基筛选方法,固定化筛选方法更加精确,能够准确识别出高产脂肪酶的菌株,但操作复杂,费时费力,存在技术操作的难度。
另外,结合培养基筛选方法和固定化筛选方法也可以进行脂肪酶菌株的筛选。
例如,采用柔性发酵条件,针对不同的育种材料经过培养基的筛选,从中获得脂肪酶合成量提高明显的发酵菌株,再利用固定化筛选方法进一步筛选出脂肪酶合成量更高的菌株(张静,2019)。
综上所述,要筛选高产脂肪酶的菌株,可以采用培养基筛选方法、固定化筛选方法,也可以结合培养基筛选方法和固定化筛选方法进行操作,以达到所需的目标。
脂肪酶生产工艺

脂肪酶生产工艺
脂肪酶是一种重要的酶制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制药、制糖、造纸、皮革、饲料等各个领域。
脂肪酶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菌种筛选、发酵培养、酶液提取与纯化等几个关键步骤。
首先,菌种筛选是脂肪酶生产的起始步骤。
传统的方法是从环境中筛选出产酶能力强、耐受性好的菌株,如大肠杆菌、放线菌等。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进步,可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改造菌株,使其具有更高的酶活性和稳定性。
接下来是发酵培养,这是脂肪酶生产的核心环节。
首先,将选定的菌株进行预培养,使其进入活跃期。
然后将菌种接种到含有适宜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并调节好温度、pH值、溶解氧和搅拌速度等发酵条件,促使菌株大量繁殖并产生酶。
在发酵过程中,可通过测定培养基中脂肪酶活性的变化,调节发酵条件以提高酶产量。
酶液提取是将发酵液中的酶分离和提取出来的步骤。
首先,通过简单的物理方法如离心、滤过等将固体颗粒去除。
然后,采用适当的预处理方法进行酶的初步分离,如酸碱沉淀、盐析、溶剂抽提等。
最后,通过纯化技术如层析、凝胶过滤、电泳等进一步提纯酶液,去除掉杂质和其他蛋白质。
脂肪酶生产工艺中的关键点在于发酵培养和酶液提取。
发酵培养涉及到菌株的选取和培养条件的优化,需要通过不断试验和改进,提高酶产量和酶活性。
酶液提取则需要采用合适的分离和纯化技术,以达到酶的高效提取和纯度的要求。
总的来说,脂肪酶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菌种筛选、发酵培养和酶液提取等几个关键步骤。
这些步骤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操作和技术手段,不断优化提高,才能够实现高效、稳定地生产脂肪酶。
脂肪酶实验方案

脂肪酶实验方案富集培养基( %) :酵母膏0. 02 , Na2HPO4 0.35 , K2HPO4 0. 15 , MgSO4·7H2O 0. 05 , NaCl 0.05 , 橄榄油1. 0 , pH 7. 0.溴甲酚紫筛选平板分离培养基 ( %) : 牛肉膏0. 5 , 蛋白胨1. 0 , NaCl 0. 5 ,葡萄糖0. 3 ,聚乙烯醇1. 0 ,橄榄油2. 5 , 琼脂1. 5 ;灭菌后加入过滤灭菌的溴甲酚紫(50 mg/ 100 mL) 0. 4 mL , pH 6.0 ,7.0 ,8. 0.种子培养基( %) :葡萄糖 2. 0 , (NH4 ) 2SO4 0.5 , K2HPO4 0.1 ,MgSO4·7H2O 0. 05 , 蛋白胨2. 5 ,橄榄油1. 0 , pH 7. 0.发酵培养基( %) :蛋白胨2. 0 , 蔗糖0. 5 , 橄榄油1. 0 , (NH4 ) 2SO4 0. 1 , MgSO4 〃7H2O 0. 05 ,K2HPO4 0. 1 ,pH 自然产脂肪酶菌株的筛选:将细菌接种到种子培养基上,于30 ℃,200 r/ min 摇床培养24 h,划线于溴甲酚紫筛选平板分离培养基上。
观察已生长的菌落周围有无透明圈,有红色水解圈的菌落对应的菌株即为产脂肪酶菌株。
脂肪酶高产菌株的筛选:(1)产脂肪酶菌株发酵培养:将产脂肪酶菌液按 1 %的接种量接入50 mL 发酵培养基中(250 mL 三角瓶) ,30 ℃,200 r/ min 摇床培养48 h;(2)上清液的制备:经6000 rpm/min离心10 min,收集上清液,用0.20 μm滤膜对上清液过滤除菌,滤液分装后-20℃保存待用;(3)(i)度法测定各菌株产酶相对大小:在pH7.5, 30℃条件下, 每分钟释放 1 μmol 对-硝基酚( ρ- nitrophenol) 所需的酶量, 定义为一个活力单位。
产脂肪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响应面法

摘要本文开展了产脂肪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工艺试验,确定得到的高产脂肪酶菌株为Youzh-1,对其进行16S rRNA 测序分析,确定其为荧光假单胞菌,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Youzh-1的发酵工艺进行进一步优化设计,得到最佳发酵工艺为葡萄糖添加量18.825g/L 、牛肉膏添加量25.98g/L 、温度41℃、pH 值6。
在此条件下测得脂肪酶活力为79.87U/mL ,较理论值87.19U/mL 减少了8.39%,证明模型可靠。
关键词脂肪酶;菌株;筛选;鉴定;响应面法;发酵工艺;优化中图分类号TQ925.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22)12-0165-06DOI :10.3969/j.issn.1007-5739.2022.12.046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Screen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Lipase-producing Strain and Optimization of FermentationProcess b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QIN Hao LIU Kai DENG Wenxi LI Shan YU Shuping WANG Mengyuan GUO Donghui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Shandong First Medical University,Tai ′an Shandong 271016)Abstract In this paper,the screen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lipase -producing strain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fermentation process b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were researched.The obtained high lipase-producing strain was Youzh-1,which was determined to be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by 16S rRNA sequencing analysis.On the basis of the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th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was used to further optimize the fermentation process of Youzh-1.The optimum fermentation process was obtained as follows:the addition of glucose was 18.825g/L,the addition of beef extract was 25.98g/L,the temperature was 41℃,and the pH value was 6.Under these conditions,the lipase activity was measured to be 79.87U/mL,which was 8.39%lower than the theoretical value (87.19U/mL),which proved that the model was reliable.Keywords lipase;strain;screening;identification;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fermentation process;optimization产脂肪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工艺秦昊刘凯邓文玺李珊于淑萍王梦圆郭东会*(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泰安271016)脂肪酶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
脂肪酶实验方案

脂肪酶实验方案富集培养基( %) :酵母膏0. 02 , Na2HPO4 0.35 , K2HPO4 0. 15 , MgSO4·7H2O 0. 05 , NaCl 0.05 , 橄榄油1. 0 , pH 7. 0.溴甲酚紫筛选平板分离培养基 ( %) : 牛肉膏0. 5 , 蛋白胨1. 0 , NaCl 0. 5 ,葡萄糖0.3 ,聚乙烯醇1. 0 ,橄榄油2. 5 , 琼脂1. 5 ;灭菌后加入过滤灭菌的溴甲酚紫(50 mg/ 100 mL) 0.4 mL , pH 6. 0 ,7.0 ,8. 0.种子培养基( %) :葡萄糖2. 0 , (NH4 ) 2SO4 0.5 , K2HPO4 0. 1 ,MgSO4·7H2O 0. 05 , 蛋白胨2. 5 ,橄榄油1. 0 , pH 7. 0.发酵培养基( %) :蛋白胨2. 0 , 蔗糖0. 5 , 橄榄油1. 0 , (NH4 ) 2SO4 0. 1 , MgSO4 〃7H2O 0. 05 ,K2HPO4 0. 1 ,pH 自然产脂肪酶菌株的筛选:将细菌接种到种子培养基上,于30 ℃,200 r/ min 摇床培养24 h,划线于溴甲酚紫筛选平板分离培养基上。
观察已生长的菌落周围有无透明圈,有红色水解圈的菌落对应的菌株即为产脂肪酶菌株。
脂肪酶高产菌株的筛选:(1)产脂肪酶菌株发酵培养:将产脂肪酶菌液按1 %的接种量接入50 mL 发酵培养基中(250 mL 三角瓶) ,30 ℃,200 r/ min 摇床培养48 h;(2)上清液的制备:经6000 rpm/min离心10 min,收集上清液,用0.20 μm滤膜对上清液过滤除菌,滤液分装后-20℃保存待用;(3)(i)度法测定各菌株产酶相对大小:在pH7.5, 30℃条件下, 每分钟释放 1 μmol 对-硝基酚( ρ- nitrophenol) 所需的酶量, 定义为一个活力单位。
脂肪酶产生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的优化

脂 肪 酶 产 生菌 的筛 选 及 产酶 条 件 的优 化
王 冬梅 ,雒 晓芳 ,程 燕 ,高 健 ’ 闫红梅 。
( 1 . 西 北 民族 大 学 实 验 中 心 ,甘 肃 兰州 7 3 0 0 3 0 ; 2 . 西 北 民族 大 学 生 命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甘 肃 兰 州 7 3 0 0 3 0 )
摘 要 :从 学校 餐 厅 下 水 道废 水 中 筛选 获 得 7株 脂 肪 酶 生 产 菌 ,其 中菌 株 X 2产 酶 活 性 最 高 ,根 据 其 生 理 生 化 特 性 和
1 6 S r DN A 序 列 系统 发 育 分 析 ,将 其 鉴 定 为 铜 绿 假 单 胞 茵 ( P s e u d o mo n a s a e r u g i n o s a) . 通 过 正 交试 验 优 化 菌 株 X 2的 产 酶 条 件 , 最适 产 酶条 件 为 大 豆 油 1 0 . 0 g ・ L 、蛋 白 胨 5 . 0 g ・ L ~ 、初 始 p H 7 . 0 、摇床 转速 1 5 0 r ・ mi n ~ 、 培 养 温 度
Ab s t r a c t :7 l i pa s e — pr o du c i n g s t r a i ns a r e i s ol a t e d f r om t he s e wa g e wa t e r o f s c h oo l r e s t a u r a nt . The hi g h l i p a s e — pr o du c i n g s t r ai n X2 i s i d e n t i f i e d a s Ps e udo mo n as a e r ugi n o s a a c c o r di ng t o i t s mo r p ho l o gi c a l f e a t u r e s, p hys i o l o gi c a l a nd bi o c he m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1 6 S r DNA s e q ue nc e s . Th e o pt i ma l l i p a s e — pr od uc i n g c on di t i o ns o f s t r a i n X2 a r e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b y o r t ho go n a l e x pe r i me nt . Th e r e s u l t s a r e a s f o l l o ws: b e a n o i l 1 0 .0 g ・L一 , p e p t o ne 5 . 0 g ・L一 , t he i n i t i a l pH 7 . 0, t he a g i t a t i o n 1 5 0 r・mi n一 , f e r me nt a t i o n
产脂肪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发酵培养基优化

was selected and identified as
. The fermentation medium formula was optimized by single factor and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as
follows: tributyrin 2.0% ( / ), glucose 9 g/L and urea 8 g/L. Under the condition, the lipase activity was 4.3 U/ml, which was 16.22% higher than that of
将采集的样品分别依次进行富集培养、初筛和初始发 酵复筛。样品经过3次富集培养后,分别取50 滋L菌液上清 涂布于罗丹明B培养基平板,罗丹明B能与脂肪酶降解油脂 产生的脂肪酸特异性结合,产酶菌落周围会生成玫红色, 在波长365 nm紫外灯下呈现橙黄色。将罗丹明B平板放在 波长365 nm紫外灯下进行观察,选取橙黄色圈较大的菌株 进行分离培养,镜检至无杂菌后作为出发菌种,接种于初 始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复筛,选出脂肪酶高产菌株[15-17]。 1.3.2 菌种鉴定
富集培养基:酵母膏0.2 g/L,氯化钠0.5 g/L,磷酸氢二 钠3.5 g/L,磷酸二氢钾1.5 g/L,七水硫酸镁0.5 g/L,橄榄油 10 mL,用蒸馏水定容至1 000 mL,121 益灭菌20 min。
初筛罗丹明B培养基[14]:硫酸铵0.5 g,氯化钠4 g,磷酸 氢二钾1 g,七水硫酸镁0.5 g,琼脂粉15 g,三丁酸甘油脂乳 化液100 mL(4% PVA颐三丁酸甘油脂=3颐1,超声乳化),用 蒸馏水定容至1 000 mL,121 益灭菌20 min后,待温度降至 60 益时加入1 mL罗丹明B 溶液(质量浓度<10 mg/mL),混 匀后倒平板。
产脂肪酶真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

产脂肪酶真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李军红;姜绍通;童洋洋【摘要】[目的]从富含油脂的土壤中寻找高产脂肪酶的真菌,以期为扩大脂肪酶的菌源提供材料.[方法]从上海市、河北省唐山、江苏省兴化、安徽省合肥地区土样中,经富集培养、平板筛选得到22株脂肪酶产生菌株,通过复筛得到1株脂肪酶活力较高真菌.根据《常见与常用真菌》对菌株进行鉴定,并研究不同条件对菌株产酶的影响.[结果]从富含油脂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产脂肪酶能力较高菌株,根据菌落群体及个体形态,查阅相关鉴定手册,初步确定该菌株为黑曲霉.菌株产酶条件研究表明:其最适产酶条件为温度30℃,初始pH 7,装液量20%,最适碳源与氮源分别为淀粉和蛋白胨.[结论]为脂肪酶产生菌以及脂肪酶的工业化生产与应用奠定了基础.%[Objective]The study aimed to seek for the fungi with high yield of lipase from the greasy soil, so as to provide the material for ex panding the fungi source of lipase. [ Method]22 strains of fungi producing lipase were isolated by enrichment culture and flat screening methods in soil samples collected from Shanghai City, Tangshan City of Hebei Province, Xinghua area of Jiangsu Province, Hefei area of Anhui Province. A stain with higher activity of producing lipase was isolated by re-screening methods. The strain was identified according to "The Common and Com mon-used Fungi" an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ditions on the strain producing lipase were studied. [Result] A stain with higher ability of produ cing lipase was isolated from the greasy soil. The strain was identified as Aspergillus niger according to groups characteristic and individuals forms of colonies and the relevant appraisal manual. The study on the conditions ofproducing enzyme for the strain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conditions of producing enzyme were as follows: the temperature for fermentation of 30 t, the initial pH of 7, the medium volume of 20% , and the optimum carbon and nitrogen sources were starches and peptones, resp. [Conclusion]The study laid a foundation for lipase producing bacteria and industri al p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lipase to some extent.【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1(039)026【总页数】3页(P15840-15842)【关键词】脂肪酶;筛选;产酶条件【作者】李军红;姜绍通;童洋洋【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09;合肥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09;合肥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32脂肪酶(Lipase,E.C.3.1.1.3,甘油三酯水解酶),可在油水界面催化甘油三酯形成甘油二酯、甘油单酯或甘油及游离脂肪酸[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霞品研究与开发
Fo dRee r h An v p nt o sa c dDe do me
21 0 1年 6月
第3 卷 期 1 2 第6 1 9
产脂肪酶菌株的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
李 鑫玲 ’孙晓菲 ’孟楠 ’ 卜 , , , 美玲 ’刘进 。
(. 1河南科 技大学 食 品与生物 工程学 院 , 河南 洛阳 4 10 ; . 岛啤酒 ( 703 2青 太原 ) 有限公司 , 山西 太原 0 0 3 ) 30 2
4 结 语
C oee [ . urinR sac , 0 ,6 5 6 5 0 r a tnsJ N t t eerh 0 62 : 5 — 6 1 io 2 【】 Jn a M. od '- ui' e n r ooe u u eC s o 3 ant R la G t r zadMa aD lrsL q ed at . n er i r
摘 要 : 土壤样本 中分 离出一株具有较 高活力 的产脂肪酶 菌株 , 步确定为假 单胞菌属。对该 脂肪 酶产 酶条件进 从 初
行 优 化 , 佳 碳 源为 糊精 、 最 氮源 为 硫 酸铵 , 适发 酵 温度 为 3 , 最 0℃ 最适 起 始 p 为 7 。 H . 0
关键词 : 脂肪酶 ; 假单胞菌属 ; 产酶条件
6・ O
芎。 0 墓4 。 0
赡 30 .
速搅 拌均匀 , 高压灭菌倒板前再用磁力搅拌器混匀 ; 种
子培养 基 ( : 萄糖 2 ,N 2 ., P 4 ., %)葡 . ( H ) 0 0 KH O 01 0 s 5 橄榄油 1 , S 7 . , 白胨 25 p .; 酵 . MgO ・H 00 5 蛋 0 0 .,H 7 发 O 培养基( : 白胨 2 , %)蛋 . 蔗糖 0 , 0 . 橄榄油 1 ,N 4 ̄ 4 5 . ( H ) O 0 S
d t miai [. rn s nA ayi l h m sy 2 0 , 62:6 一 ee nt nJ Te d n lta e it , 0 7 2 () 3 r o ] i c C r 1
lO 7
[ 成 坚, 4 ] 曾庆孝. 番茄红素 的性质及生理 功能研 究进展【 _ 品发 酵 J食 1
品工程 ,0 8lf) 4— 6 2 0 ,24: 1 1
收 稿 臼期 :0 0 1- 7 2 1— 0 0
1 0 2
- -' - - - .
李鑫 等: 脂肪酶菌株的筛 玲, 产 选及产酶条 件优化
性 , 呼吸代谢 , 步鉴定 为假单 胞菌 属。 有 初
23 产酶条件 的优化 .
23 不 同碳 源对产酶的影 响 .1 .
产 量 为 4 .1 m /。 4 93 g 9 L
【 吴疆 , 5 】 童应凯 , 金红, 番茄红素的生 物特性及应用前 景[ . 津 等. J天 J 农学 院学报 ,0 71( : —5 20, 44 0 4 )7
l] 张邦建, 峰, 6 王海 侯成林 . 发酵法生产 番茄红素工艺 的研 究【. j食 】
o o t r d c s a d t e r c n rb t n t i y o n n a e o ft ma o p o u t n h i o t u i o t e lc pe e it k f i o l
孢 布 拉 氏霉 菌发 酵生 产番 茄红 素所 得到 的 菌体 干重 在发 酵时间为 18 0 h时达到最大 。 合以上试验指标 , 综 选择 10 2 h作为最佳发酵周期 。
一
碳源 , 结果显示 , 碳源对产酶 有一定 的影 响 , 以糊精
桥 下 以及周 山森 林公 园周 围等 油 污丰 富的 土壤 淤
1 培养基 . 2
为碳源效果最佳 , 对应酶活 为 6 /L 见 图 1 .U m , 0 。 23 不 同氮源对产酶 的影响 .. 2
7O ‘
泥 中, 共采集 4 份土样 , 5 供分离用 。
与工业 ,0 02 ()7 — 9 2 0 ,62 :5 7
发酵周期对番茄红素产量的影响 , 得到最适合生产番
茄红素 的培养条件 : 培养 正菌接种 时间l 一5h 种子 2h 1 , 负菌接种 时间 2 一5h接种 比例 1 、H 、 酵温度 0 2 、 h : p 7发 5
2 8℃ 、 发酵周 期 10 。 酵条件 优化后 番茄红素平均 2 发 h
01 Mg O ・ H2 .5 K HP 4 . ,H 自然 。 . , S 47 000 , 2 O 01 p
避
2. O lO ・
O
麦芽糖 可 性 粉 糊精 葡 萄糖 溶 淀
碳源
蔗糖
1 产脂肪酶菌株 的筛选 . 3 称 取湿土样 2g 混悬于 2 L无菌 水 中 , 0m 振荡 ; 接 3m 1混悬液 于 3 L液体 富集 培养基 中 ,在 3 、 0m 2q C 2 0r i 下培 养 4d后 ,无 菌操作 转接 30 L浑浊 0 r n / a 0 的菌液 到新 鲜的液体 富集培养基 , 连续富集 3轮 。 将富
茄红素 的生成量在 发酵进行 10h时达到最大 。在随 2
后的 10h 18h中 , 2 一 6 番茄 红素 的产量逐渐 减少 , 而三
参考文献 :
[ P ia , uslR B tcrtn a d teertn is snixdns 1 】 av S R se l e ao e n ohr aoeod a at iat a e o 【. m C l N t t nR sac , 9 1:2 - 3 J JA o , uri eerh 19 , 4 6 4 3 】 l io 9 8 [] K e i rk v MiaaH u'a, a a a ci L cp ncne t 2 sn aMa oi , r n rs rN d h  ̄ . yoe tn j e j k V c o
( . oda dBo n ie r gD p r n, n nUnv ri f ce c n e h ooy L o a g4 0 , n n C ia 1 F o n ie gn ei e at tHe a ies yo in ea dT c n lg , u y n 7 3 He a , hn ; n me t S 1 0
生物工程
油污 丰富 的土壤 中筛 选得 到一 株有 较高 产脂 肪酶 活
力的菌株 , 并研究了它产酶的最适条件 。
1 材料与方法
11 土 样 .
以可溶 性淀 粉 、 萄糖 、 精等 不 同碳 源 代替 发 葡 糊 酵培养基 中的蔗糖 , 或不加糖类物质 , 只以橄榄油为惟
一
从河 南洛 阳 , 南科 技大 学学 校周 围 、 河 天津 路八
S r e i fLi a e Pr du i r i s a c e n ng o p s o cng Sta n nd Optmia in ft e Li s o uci n i z to o h pa e Pr d to
L n l g, U a - e ME a B i l g , I n I Xi- i S N Xio f i n , NG N n U Me- i L U J n i
富 集 培 养 基 ( :酵母 膏 0 2, a P . , %) . N 2 O 03 0 H 5
K 2O 01, gO "HO0 5N C 0 5 HP . M S 4 2 . ,a 1. ,橄榄油 1】 H 5 7 0 0 -, (p 70 平板分离培养基 ( : .; %)酵母膏 0 , 肉膏 0 , 白 .牛 2 .蛋 2 胨 1 , 榄 油 1 , 脂 1 ,H 7 , .橄 0 .琼 0 . p . 用食 品搅 拌器 高 5 0
添加 酵母 浸膏 、 肉膏 、 牛 尿素 、 2%的蛋 白胨 、 豆 黄 粉、 硫酸铵 等氮源对菌体 发酵有不 同的影 响。结果 表 明, 硫酸铵是最佳 的氮源 , 对应酶活为 1 / L 见 图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5 m , U 。
集后菌液适 当稀释 ,涂布分离平板 。观察 已生长 的菌 落周 围有 无透 明圈 , 选择有透 明圈 的菌 落进行划 线纯
图 1 不 同碳源对产酶的影响
Fi. Efe to a b n S U'eO i a e r du t n g1 f c fc r o O I f lp ss p o ci C o
L c p n :Th e d fr b te t o s fr c aa trz t n n yo e e e n e o etr meh d o h rceiai a d o
通 过对 三孢 布拉 氏霉菌 发酵 生 产番茄 红 素过程 中培 养条件 的研 究 , 考察 了在相 同发 酵培养 基培养条 件下 , 同菌种 接种 时间 、 不 接种 比例 、H、 p 发酵 温度及
脂肪 酶是 能够催 化 长链脂 肪 酸甘 油酯水 解 和合
成的羧酸酯酶f 是 当代酶工业最受瞩 目的酶种之一阁 1 】 , 。
作者简介 : 李鑫玲 (9 2 )女( )助理实验师 , 18 一 , 汉 , 硕士 , 方向 : 研究 畜
产 品加工及食品质量与安全 。
脂肪酶广 泛存在 于许 多动植物及微 生物 中 , 已有 多种 微生物脂肪酶实现商业化生产 , 主要应用于油脂分解 、 食品风味和香味的改进 , 医疗和皮革脱脂 , 低等油脂的 改性 , 洗涤 剂和化妆 品的添加剂等 。本文介 绍 了从
2 T iga rw r o, t. ay a 3 0 2 S ax, hn ) . s toB e eyC .Ld, iu n0 0 3 , h n iC ia n T
Absr c : hi t e i e rst a ia e p o un a tra tan wa s ltd fo t e ols i s mp e n ta t T s h ssrpo h ta l s - r d ig b ceilsr i sioae r m h i ol a lsa d t p y wa d n i e s p e d mo a .Th i a e fr n ain c n t n fr te sr i so tmie y su yn n si e t d a s u o n s i f e l s e me tto o dio o h tan wa p i z d b t d i g o p i e e to i o e o re , ab n s u c sa d oh rifu n efco s Th p i m a b n a d n to e o r e f c fnt g n s u c s c r o o r e n t e n e c a tr. e o t r l mu c r o n i g n s u c r wa e ti n mmo i m uf t. h p i m H s7., n h p i m mp r tr o eme tt n wa sd xrn a d a n u s lae T e o t mu p wa 0 a d t eo tmu t e e au efrfr na i s o 3 0℃ . Ke r s l a e p e d mo a ; p i li a e p o u i gc n i o ywo d :is ; s u o n o t p s ma p s - r d cn o d t n l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