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波普尔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

合集下载

关于波普尔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的几点看法

关于波普尔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的几点看法
至于暴力革命,波普尔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并非不可避免,并且对马克思、恩格斯等人的暴力革命倾向极为反感,认为他们是在有意地挑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以使革命爆发。
我认同说产阶级革命并非不可避免,但避免的可能性却是微乎其微的。虽然有和平演变的可能,但是战争无疑是革命的高效催化剂,并且自人类诞生到科技文明高度发达的如今,战争这种近乎野蛮的行为何曾脱离了人类社会?战争并不是知识、科技、修养和觉悟所能消除的,人作为动物的本性使然。
我倒是认为波普尔的这种说法有点牵强,虽然说技术知识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但这只能说明技术知识是生产力的来源,并不能否认生产力对推动人类社会的进程的重要作用。
但我依旧存在疑问:历史是人创造的,既然人创造了历史,那么人为什么就没有力量去改变历史,改变历史的进程和方向?历史是一次性的,我们无法准确推测历史朝何方向发展,所以在历史成为历史之前我们并不知晓历史的进程和方向是什么——因此我们凭什么断言,人类社会进程是确定的,是无法改变的客观规律;或者说,到底是什么决定了人类社会的进程?仅仅只有生产力这一种因素所决定,还是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而产生?
其次,波普尔反对马克思的暴力革命理论。他承认资本主义社会存在非正义性和非人道性的弊端,但这只是资本主义的一个初期不可避免的现象。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原则和自由市场经济本身不是社会弊端的根源,问题在于对资本主义中那些盲目的和不加限制的经济力量缺乏控制。任何不加限制的权力都是危险的,经济权力并不比其它权力更危险,而同样的,它也是可以被制约的。
但波普尔认为马克思过分强调了经济的作用,甚至夸大为决定社会发展的唯一因素,而这是错误的。对此,波普尔提出的理由是:一、如果经济体系被摧毁,但技术知识仍然存在,那么经济体系很快就能被重建;然而如果技术知识被完全摧毁,那么现存的经济关系将随之消失,而且其重建将会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二、对社会经济条件的了解,离不开对科学、宗教等其他文化方面的理解,但是反过来,即便没有经济背景,人们仍然可以研究一个时期的科学思想。他一再强调,思想和知识是进行经济活动的必要条件,而经济因素绝不是人们进行思想活动的必要条件。政治权利应该是基本的,因为它能控制经济权利。政治权利是经济保护的关键,政治民主也就是被统治者控制经济权利的唯一手段。

对马克思理论的批判 ---卡尔·波普尔

对马克思理论的批判   ---卡尔·波普尔
自由的悖论在于,不加限制的自由会击溃自由其本身。波普尔认为自由取决于制度,而不在于平等。因为即便人生来平等,但极权主义仍然将他们困于枷锁中,所以,平等绝不能以牺牲自由的代价来换取。制度的目的在于限制严重的不平等,所以制度既要维护自由经济制度,又要限制自由竞争所产生的不平等。国家的权力实施要局限于人民自由的范围内,国家的干预也必须是间接的、制度化的,而不能专断的、私人式的。他尤其反感道德政治化,将道德视为一种国家意志,那是根本错误的。开放社会应该是政治道德化。
波普尔不同意马克思的暴力革命理论,在他看来一切流血冲突事件都应该被避免。他承认资本主义社会存在非正义性和非人道性的弊端,但这只是资本主义的一个初期不可避免的现象。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原则和自由市场经济本身不是社会弊端的根源,问题在于对资本主义中那些盲目的和不加限制的经济力量缺乏控制。任何不加限制的权力都是危险的,经济权力并不比其它权力更危险,而同样的,它也是可以被制约的。波普尔用经济干预主义的事实来反驳马克思对于上层建筑是专制工具的说法,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正是限制资产阶级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利手段。而且没有民主的制度,那么统治阶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力便是没有制约力量的了。
应该由谁来统治,这个问题在波普尔看来是个错误的提法,因为它不可避免的走向暴君和极权主义。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在于探讨权利制衡的方式,应该以合理温和的手段来达到普遍的目的。开放社会应该是一项基于民主制度的渐进社会工程。
民主的原则虽然是防止极权和专制,但是有的时候民主制的效率却不如专制主义。波普尔将专制分为开明的和恶性的,开明的专制拥有最高的效率,而民主制的政策实依赖于权力的制衡,不可避免的遭遇效率损失。但是波普尔同时指出,开明的专制是不可靠的,用阿克顿的名言来说: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专制者可以开明一时,但不可能一世,即便可以开明一世,也不能保证后代的开明。所以开放社会必须是一个基于民主制的社会,它的目的不在于最高的效率,而是减少可能带来的巨大危害。

卡尔·波普尔对马克思理论的批判

卡尔·波普尔对马克思理论的批判
波普尔不同意马克思的暴力革命理论,在他看来一切流血冲突事件都应该被避免。他承认资本主义社会存在非正义性和非人道性的弊端,但这只是资本主义的一个初期不可避免的现象。资本主的自由竞争原则和自由市场经济本身不是社会弊端的根源,问题在于对资本主义中那些盲目的和不加限制的经济力量缺乏控制。任何不加限制的权力都是危险的,经济权力并不比其它权力更危险,而同样的,它也是可以被制约的。波普尔用经济干预主义的事实来反驳马克思对于上层建筑是专制工具的说法,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正是限制资产阶级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利手段。而且没有民主的制度,那么统治阶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力便是没有制约力量的了。
马克思说资本主义内部矛盾必然灭亡,社会主义一定胜利,波普尔将他称为错误的预言。首先,资本主义的内部矛盾并不必然导致社会主义,而只是预示了经济干预主义的必然性,而经济干预主义不一定采取公有制的方式。工人阶级的利益保障不需要用社会革命的暴力手段,完全可以采用社会改良和民主的手段达到这一目的。其次,无产阶级革命并非不可避免。波普尔对恩格斯等人的暴力革命倾向极为反感,波普尔认为他们有意地挑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以使革命爆发。最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并非不可调和的,马克思强调,资本主义的后果是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和无产阶级的绝对贫困化。这些结果破坏社会生产力,激化社会矛盾,从而导致资本主义灭亡。事实上,这些问题都被现代资本主义所彻底解决了。马克思用价值理论来说明资本主义的剥削性,这在波普尔看来是多余的,因为价值理论首先就存在是否真实的问题。即便它是正确的,马克思的预言也无法实现,因为随着民主制度的作用,国家社会的干预保障了剥削现象的限制。资本主义初期所表现出的残酷剥削现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卡尔·波普尔对马克思理论的批判
波普尔首先批判马克思的以经济主义为基础的历史主义,因为在波普尔看来,马克思的经济学说从本质上来讲是为他的政治学说服务的。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经济基础决定了政治、法律等上层建筑。波普尔承认经济的作用,但他认为将过分强调经济的作用,甚至夸大为决定社会发展的唯一因素,那就彻底错了。波普尔提出两个理由:第一,如果经济体系被摧毁,但技术知识仍然存在,那么经济体系很快就能被重建,然而如果技术知识被完全摧毁,那么现存的经济关系将随之消失,而且它的重建将会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第二,对社会经济条件的了解,离不开对科学、宗教等其他文化方面的理解,但是反过来,即便没有经济背景,人们仍然可以研究一个时期的科学思想。波普尔一再强调,思想和知识是进行经济活动的必要条件,而经济因素绝不是人们进行思想活动的必要条件。波普尔不同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他看来这么说是完全颠倒了。政治权利应该是基本的,因为它能控制经济权利。政治权利是经济保护的关键,政治民主也就是被统治者控制经济权利的唯一手段。

_历史_的规律性在哪里_浅谈波普尔对马克思历史决定论的批评

_历史_的规律性在哪里_浅谈波普尔对马克思历史决定论的批评

摘要:波普尔特有的个人经历和知识结构使他走上了质疑马克思的历史哲学的学术道路,他针对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而提出了历史只有趋势却没有规律更无法预测的观点。

波普尔历史观失误的理论原因在于:扩大了证伪原则的适用范围;忽视了历史规律呈现的复杂多值性;夸大了偶然性因素的作用。

只要摒弃人类自主活动与合规律性无法相容的唯科学主义的思维方式,我们不难解释人类创造历史的过程中始终隐含着决定历史变化的因果关系和发展主线,正是这些因果关系和发展主线为我们解释并把握历史提供了可能性。

历史不是任意的,它的规律性正是存在于人类的自主活动之中。

关键词:波普尔;马克思;历史决定论;规律中图分类号:B5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544(2011)05-0031-03“历史”的规律性在哪里———浅谈波普尔对马克思历史决定论的批评申建林,贺云松(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当代西方著名哲学家卡尔·波普尔(Karl Raimund Popper ,1902—1994)提出的“批评理性主义”、“证伪原则”等科学方法论在西方科学哲学思想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然而真正使他名声大噪的,是他对马克思历史决定论的批评。

他的政治哲学代表作《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在世界上广泛传播,有人评价说“从绝对真理(以及各种决定论)的普遍至信,到对其根本性的质疑和警惕,这是20世纪人类思想史上一个最为重大的事件。

而波普尔的学说,特别是他在《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等篇作中阐发的观点,对这一历史性的转折做出了无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1]还有人甚至认为该书“属于本世纪(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政治思想经典著作。

”[2]那么,他对马克思的批评令人信服吗?历史究竟有无规律性?如果有,历史的规律性又在哪里?一、波普尔非历史决定论思想产生的背景1.波普尔的人生经历。

在少年时期,波普尔自诩为共产主义者,他17岁那年,为帮助关押在维也纳警察局的共产党人逃脱,在示威游行时遭到枪击。

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导读(英文)

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导读(英文)

14对波普尔理性批判主义的一个反批评赵 敦 华内容提要 波普尔是把马克思主义当作可证伪的科学理论。

他认为马克思的理论是科学的、可证伪科学。

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纯粹的历史主义,反对马克思经济基础决定论的观点,反对马克思的 资本主义 社会革命 社会主义 公式。

本文针对波普尔观点提出反批评观点,提出了三点质疑:马克思预言是否落空;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是否是伪科学;政治哲学是否可以不讨论社会公正问题。

关键词 马克思 内部批判 哈耶克 历史主义 政治合法性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遇到的一个严重的挑战来自波普尔。

伯林在他的 马克思传 中说: 卡尔 波普尔博士的 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是一部具有罕见的创新性和力量的著作,它的第二卷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历史的学说,作出了迄今为止的任何作者所能作的最彻底、最难对付的批评。

英国哲学家麦基(B.M agee)甚至说: 我不明白任何一个有理性的人在读了波普尔对马克思的批判之后,如何还能继续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作为一个有理性的人,我在仔细读了波普尔的全部政治哲学著作之后,深信波普尔并没有驳倒马克思;我还相信,即使按照波普尔自己的理性标准来衡量,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批评也不是无懈可击的,我们可以对他的批评提出理性的反批评。

以下,我首先概述波普尔对马克思主义的批评,然后针对他的批评,通过澄清、质疑和反思,提出我的反批评。

一、波普尔的批评波普尔的政治哲学的核心就是反历史主义。

波普尔赋予 历史主义 (H istoris m)这一概念的特定含义是: 它认为历史预言是它的主要目的,并认为通过揭示隐藏在历史演变之中的 节律 、 类型 、 想像规律 和 趋势 就可以达到这一目的。

据说,历史主义者们是这样一些人,他们相信,人类的进程是一个谜,谁解开了这个谜,谁就掌握了控制未来的钥匙。

历史主义的预言是人类发展规律之谜的解,按照历史规律设计的未来社会的蓝图就是打开理想世界大门的金钥匙。

简而言之,历史主义就是这样的信念,它认为存在着一条决定人类社会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发展规律,并且以预言和发现这一规律为其基本目标。

卡尔波普尔和卡尔马克思

卡尔波普尔和卡尔马克思

卡尔波普尔和卡尔马克思20世纪最重大的事件之一是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的实验,及其后来的挫折。

当然,人们可以说:严格地说来,遭受挫折的不是一般的社会主义,而是特殊模式的社会主义。

然而,根据70年的经验重新审查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则和方法,原是合情合理的。

除此以外,也要求重新审查其他学派对马克思主义的批评,看看它们在多大程度上是合理的。

这是一件艰巨的工作。

本文将审查卡尔·波普尔的批评以及他所提供的替代办法。

在他的思想自传中[1,p.36]中,波普尔描述了马克思主义在他生活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他与马克思主义的邂逅是他思想发展中的重要事件之一。

正如他所说的,这使他成为可错论者,认识到教条思维与批判思维之间的区别。

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阿特勒的工作一起,帮助他解决了“分界问题”:科学陈述的特点是它们对经验反驳和批判评价保持开放,换言之,它们应该是可证伪的。

波普尔虽然从此以后成为马克思主义的批判者,但他对马克思个人和马克思主义仍怀着尊敬。

他写道:“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动机是无可怀疑的……马克思作出了真诚的努力将理性方法应用于社会生活最迫切的问题……他并没有白费心血……”[2,v.2,pp.81-82]“回到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已经是不可思议的了。

所有现代学者都应归功于马克思,即使他们不知道他……甚至他的错误的理论也是他的不可战胜的人道主义和正义感的证明。

”[2,v.2,p.121]“马克思的信念基本上是开放社会的信念。

”[2,v.2,p.200]波普尔认为,马克思的社会理论可归结为两个主要学说:历史决定论和经济决定论。

按他的意见,马克思主义的和其他的社会理论家信奉的历史决定论观点,使他们不能提出可证伪的社会理论。

那么,什么是历史决定论呢?历史决定论按照波普尔的意见,历史决定论主张:“社会科学的任务是根据历史规律提供给我们长期的历史预言。

”[2,v.1,p.3]或者说,历史决定论是:“对社会科学的一种探讨方法,认为社会科学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历史预见,认为这个目的可以通过发现历史演变背后的‘节奏’或‘模式’,‘规律’或‘倾向’而达到。

对《历史决定论的贫困》的新解读

对《历史决定论的贫困》的新解读

对《历史决定论的贫困》的新解读提要:波普尔在其《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中,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提出了批评。

其批评的立足点就是认为历史不可预测。

笔者在文中提出,波普尔实际上未能正确理解历史中的必然与偶然、历史的客观规律性与主体的能动选择性之间的关系。

他对”历史决定论”的批评,是与他的证伪主义原则的精神实质上是相通的。

进而,从新的视角对波普尔的”历史决定论”进行了解读。

关键词:历史;历史决定论;历史规律。

卡尔·波普尔是当代西方著名的哲学家。

他将其批判历史哲学的锋芒,直指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在西方的哲学和政治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此为当代世界理论界所瞩目。

以至勃里安·马奇这样说:”我必须承认,我想不出任何具有理性的人在读了波普尔对马克思的批判之后,如何仍然能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1]。

波普尔的批判果真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吗?我们不得不仔细审视波普尔的批判。

作者试从新的视角对波普尔的《历史决定论的贫困》进行解读。

一波普尔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攻击,是围绕着他所认为的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进行的。

就本人目之所及,他的主要观点集中于他的两部相互联系的著作中,即《历史决定论的贫困》和《开放的社会及其敌人》。

在他看来,所谓的”历史决定论”就是”探讨社会科学的一种方法,它假定历史预测是社会科学的目的,并且假定可以通过发现隐藏在历史演变下面的‘节律’,或‘模式’,‘规律’或‘倾向’来达到这个目的。

”[2]在波普尔看来,历史决定论就是认为只要发现了历史运行中的规律,就能达到对社会的预测,因为”历史决定论的方法包含着一种极其类似的社会学理论--这种理论认为社会必然变化,只是沿着一条不变的预定道路并要经过不可避免的必然性所预先决定的各个阶段罢了。

”实际上,波普尔所批判的”历史决定论”只是一种”历史先(预)定论”。

他所使用的”Historicism”一词,包括了各种各样的历史观点,有多种语义理解,可以统称为”历史主义”,既有”历史预成论”或”历史先定论”,又有”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关于可证伪性原则的反思

关于可证伪性原则的反思

关于可证伪性原则的反思(两个案例: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两个案例: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简单地,不加限制地运用可证伪性原则作为科学分界标准的结果,是对科学实体的误判和逻辑上的尴尬。

这方面最经典的例子,是波普尔自己运用可证伪性标准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的判断。

波普尔批评马克思主义是伪科学,因为它是不可证伪的。

事实上,马克思主义的许多理论都是被历史事实所证伪了的。

例如,马克思预言资本主义社会下工人工资将不断下降,导致工人的绝对或相对贫困化,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将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的崩溃;社会主义革命会首先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一旦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所有导致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根源将会消失,等等。

而事实上,资本主义社会下的工人工资却在不断上升;尽管有经济危机的发生,但是资本主义制度还是经历了长期的经济增长,根本没有崩溃的迹象;没有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里发生过社会主义革命,相反革命发生在经济水平落后的国家,像俄国和中国。

而且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起来以后,照样存在许多社会矛盾和冲突。

按照可证伪性原则,马克思主义应该算作科学的。

但是为了能自圆其说,波普尔辩称他指的伪科学是被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修补过的马克思主义,而不是马克思自己提出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一开始也许是科学的。

全然不顾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只是试图解释部分预言(社会主义革命发生的次序),并没有修补所有其他预言,而是承认它们与事实不符,因此证伪了的。

那么是否可以说这部分没有修补而被证伪的部分是科学呢?又如何协调可以证伪的理论部分和不可证伪的部分,到底这个理论是不是可以称为科学?另外,理论提出有没有发生误差,而后来又根据事实修正的情况?理论有没有一个完善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允不允许对理论做出修正?事实上,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也有出错和后来修正的时候。

这种实际应用上的尴尬和混乱,完全是硬性套用可证伪性原则的后果。

最后,让前面的人为后来的人负责的做法,就好像我们把费耶阿本德在科学认识论上的无政府主义和相对主义当作波普尔的科学分界标准来批判,就因为费耶阿本德是波普尔的学生,并且曾经是波普尔学派的成员一样牵强和没有道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理 论 。 ” _ 2 J 1 波普 尔 秉持 “ 证伪 ” 原则 , 对 马 克思 主 义 首先 从 内容 而后 理 论 基 础 , 进行 了全 面 的批 判 。本 文
试 图对其 自认为 彻底 的“ 证伪 ” 做 出客 观 的分析 , 给予 公正 的评 价 。


波 普尔对 马 克思 主义 体 系 内容 的 “ 证伪 ”
2 0 1 3年 第 6期 ( 总第 1 4 8期 )
中共 贵 州 省 委 党 校 学 报
J o u na r l o f t h e P a r t y S c h o o l o f Gu i z h o u P r o v i n c i a l Co mmi t t e e o f t h e C. P. C
即工人 , 是 苦难 的增 长 。在该 论证 的第 二 步 , 第 一步 的结 果获 得认 同 。从这 一结 果 出发 , 两个结 论被 推 出 : 首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5—2 9
基金项 目: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 目“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研究” ( 项 目编号 1 1 J Z D 0 0 3 : 首席专家: 周 向军) 的阶段性成果。
它们就像衣服那样再也撑不下 , 直至炸裂。 ” _ 2 J 1 在波普尔看来 , 马克思就是以这种视角考察 、 分析资本 主义 并对未来做 出预测。“ 马克思的第一步是 , 他分析了资本 主义生产 的方法 。他发现 , 与技术改进和他称作生
产 资料 的不 断增 长 的积 累相联 系 , 存在 一种 劳 动生 产率 增 长 的趋 势 。从 这里 开 始 , 论 证将 引 向结论 , 即在 阶
波普 尔排 斥 由个 别到 一般 的归 纳方 法 , 提 出由假说 到 事实 的方 法 , 认 为这 才是 建立 理论 体系 的真 正方 法
和路径。所以, 在其看来 , 一切理论体系都是假说 , “ 我觉得我们不得不适应这一观念 , 即我们不能把科学看
作一 个 ‘ 知识 体 ’ , 而 宁愿把 它看 作 一个假 说 系统 。也 就是说 , 看 作一 个 猜 测或 预 测 的系 统 , 这 系统 原则 上 无 法证 明 , 不 过 只要 还经 得住 检 验 , 我 们 就 得依 靠 它 。 ” ¨ l 此话 意 味着 , 任何 理 论 体 系 只是 暂 时 为 真 , 因为 存 在 随后 被 “ 证伪” 的可能性 。与此 相反 , “ 假” 为永 恒 , 对于 任何 全称 判 断 , 只要 出现一个 反例 , 便 可 被证 伪 , 正 如 只要 观察 到 一 只黑天 鹅 , 就永 远否定 了“ 凡 天鹅 皆 白” 的判 断 。 波普 尔将 马 克思 主义 界定 为 马克思 与恩 格斯 二人 的思 想 , 而仅 以 “ 马克思 ” 一 人 的名 字 代称 之 , 认为“ 马 克思 主 义是 一种 纯粹 的历 史理 论 , 一种 旨在 预测 经济 和政 治 的发展 的未 来进 程 , 尤其是 预 测革命 的未来进 程
波普 尔 采取 先树 立标 靶然 后批 判 的 思路 , 首 先 对 马 克思 主 义体 系 内容 进 行 了总 结 , “ 马 克思 断 言 , 每 次 社会 革命 都 是 以下述 方式 发展 的。生 产 的物质 条件 成长 和成 熟起来 , 直至 它们 开始 于社会 和法 律发 生 冲突 ,
级 之 间的社 会关 系 的领 域 内 , 这种 趋势 必 然导致 越来 越 多 的财 富 积 累在 越来 越 少 的 人手 中 , 即是 说 , 达到 这

结论 , 即存 在 一种 财 富和苦 难 同时增 长 的趋势 , 对 统治 阶级 , 即资产 阶级 , 是财 富 的增 长 , 而对 被 统治 阶级 ,
作者简介 : 周 向军, 山东 大 学马 克 思 主义 研 究 中心 主任 , 教授 , 博士 生导师; 刘 文杰 , 山东 大 学马 克 思主 义 学 院博 士研 究 生。

25 ・
马克思主义 ・ 科 学社 会 主 义
先, 除少量 统治 的 阶级和 大批受 剥 削的工 人 阶级之 外 , 其他 一 切 阶级 必 然要 消 失 , 或是 变 得 不 重要 ; 其次 , 这 两个 阶级之 间不 断增 长 的张力 , 必然 导致 一场 社会 革命 。在该 论 证 的第 三步 , 第 二 步 的结 论 依 次获 得 认 同 ; 最 终得 出 的结论 是 , 在工人 取得 对 资产 阶级 的胜利 后 , 将 存 在 一个 只 由单 一 阶级 组 成 的社 会 , 因而存 在 一 个 无 阶级 的社 会 、 一个 没有剥 削 的社会 , 也 即是 说 , 社 会 主义 社 会 。 ” l 2 J 2 第 一 步 的结 论 为第 二 步 的前 提 , 第 二
域, 试 图“ 证 伪” 马克 思, 意 图从体 系内容到理论基础 对马克思主义彻底否定。通过对波普尔全部论证 的逐 条分 析, 结论为马克思主义 的理论基 础依然正确。波普尔 的“ 证 伪” 从 外在 于马克 思主义 的视野论证 出马克 思主义 必须 与 时俱进 , 以基本 原理结合新条件 , 才能保持超越视野 , 此为正统马克思主义者所肩负 的历史使命 。
关键词 : 马克思 ; 证伪 ; 波普 尔; 批 判 中图分类号 : A 8 1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9— 5 3 8 1 ( 2 0 1 3 ) 0 6— 0 0 2 5一 O 6
科 学 性被 马克 思 与恩格 斯视 为 二人 社 会 历 史理 论 的根本 特 征 , 恩格斯所著《 社会 主义 从 空 想 到 科 学 的
No . 6. 2 01 3
( S e n a l N o . 1 4 8 )
驳 波 普 尔对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批 判
周 向军 , 刘 文 杰
( 山东大 学 ,山东 济南 2 50 1 0 0 )

要: 作 为批判理性主义者 , 波普尔创立“ 证伪 主义 ” 与逻 辑实证 主义分庭抗 争。其将该 理念 应用 至社 会领
发展》 可视为这一评价的注脚 , 视马克思主义为实证科学的传统 由此而来。但是 , 对其科学性 的否定随之而 来, 从不同领域 、 视角 , 直至今 日亦未平息。在 当代 , 以波普尔对马克思的批判尤具影 响力 , 原因在 于其 曾经
信 仰 而后 放弃 马克 思 主义 的经历 , 他 力 图从根 基上 否定 马克 思 主义 的科学 性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