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波普尔对马克思理论的批判
哥达纲领批判导读

哥达纲领批判导读1. 引言哥达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之一,它被视为现代社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哥达纲领并不是毫无争议的,德国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对其进行了批判。
本文将对哥达纲领进行导读,并探讨波普尔的批判观点。
2. 哥达纲领概述哥达纲领是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于1847年起草的一份政治宣言。
这份宣言提出了共产主义的原则和目标,并呼吁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根据哥达纲领,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没有私有制、没有阶级差别、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形态。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个人不再受到经济上的束缚,每个人可以按需取用物质财富。
3. 波普尔对哥达纲领的批判波普尔认为,哥达纲领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缺陷。
他认为哥达纲领过于理想化,没有考虑到人性的复杂性和动态变化的社会现实。
波普尔指出,哥达纲领忽略了个体的自由意志和创造力,过于强调集体主义和集体行动。
此外,波普尔批评哥达纲领没有提供明确的实施路径和政治机制。
他认为革命可能导致专制主义和暴力统治,并且无法保证社会公平和正义。
4. 对哥达纲领的回应尽管波普尔对哥达纲领提出了批评,但也有学者对他的观点进行了回应。
一些学者认为,虽然哥达纲领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它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理论框架。
他们指出,在实践中,可以通过逐步改革来实现共产主义目标,并在过程中解决存在的问题。
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波普尔对哥达纲领的批判过于片面,忽视了其历史地位和影响力。
他们指出,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哥达纲领对社会主义运动和工人阶级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5. 结论哥达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提出了共产主义的原则和目标。
然而,波普尔对哥达纲领进行了批判,指出其理想化和缺陷。
尽管如此,哥达纲领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可以通过逐步改革来实现其目标。
这个导读提供了一个概览性的介绍,帮助读者了解哥达纲领以及波普尔对其的批判。
波普尔的科学哲学及其批判

波普尔的科学哲学及其批判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是一位影响深远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他的科学哲学理论对20世纪的科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以“可证伪性”理论为核心,挑战了传统的归纳法,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知识的增长、社会科学及其方法论等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波普尔的科学哲学,并对其进行批判分析。
波普尔的科学哲学波普尔认为科学的本质在于可证伪性,而非可验证性。
这一观点颠覆了之前许多哲学家的看法,尤其是逻辑实证主义者。
根据波普尔的看法,一个理论如果无法被经验事实所反驳,则它就不能被视为科学。
他通过提出“可证伪性”这一标准,为区分科学与非科学提供了新的视角。
可证伪性可证伪性是波普尔科学理论的核心概念。
他认为,每一个科学理论都必须能够被经验验证或否定。
如果一个理论在任何实验中都无法被证明为错误,那么它就不是一个真正的科学理论。
例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可以通过光速测量和天体引力透镜现象等来检验,而某些哲学或宗教理论则因缺乏可证伪性而无法被纳入科学范畴。
知识的增长波普尔还强调,科学知识并不是线性的累积,而是通过“尝试与错误”的过程不断发展和更新。
这个过程包括提出假设、进行实验以及根据实验结果修改假设。
他用“知识树”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这一思想:每当一项理论被否定,就如同从树上掉下一片叶子,而新的理论则如同新芽般从树根中滋生而出。
这种观点使波普尔对于科学发展的理解更加动态。
科学进步并不是简单地增加数据和事实,而是在不断地挑战现有理论,寻找更具解释力的新理论。
因此,他认为,科学研究中的“错误”并不意味着失败,相反,它是知识发展的必要步骤。
科学与社会波普尔在其著作《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中,进一步探讨了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一个真正的开放社会应当允许不同的思想和观点共存,促进知识的自由传播。
他反对“历史决定论”,认为历史并不是注定会朝某一方向发展的,而是由无数个体选择和事件构成的。
这种思想在政治哲学和社会改革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马克思理论的批判 ---卡尔·波普尔

波普尔不同意马克思的暴力革命理论,在他看来一切流血冲突事件都应该被避免。他承认资本主义社会存在非正义性和非人道性的弊端,但这只是资本主义的一个初期不可避免的现象。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原则和自由市场经济本身不是社会弊端的根源,问题在于对资本主义中那些盲目的和不加限制的经济力量缺乏控制。任何不加限制的权力都是危险的,经济权力并不比其它权力更危险,而同样的,它也是可以被制约的。波普尔用经济干预主义的事实来反驳马克思对于上层建筑是专制工具的说法,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正是限制资产阶级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利手段。而且没有民主的制度,那么统治阶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力便是没有制约力量的了。
应该由谁来统治,这个问题在波普尔看来是个错误的提法,因为它不可避免的走向暴君和极权主义。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在于探讨权利制衡的方式,应该以合理温和的手段来达到普遍的目的。开放社会应该是一项基于民主制度的渐进社会工程。
民主的原则虽然是防止极权和专制,但是有的时候民主制的效率却不如专制主义。波普尔将专制分为开明的和恶性的,开明的专制拥有最高的效率,而民主制的政策实依赖于权力的制衡,不可避免的遭遇效率损失。但是波普尔同时指出,开明的专制是不可靠的,用阿克顿的名言来说: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专制者可以开明一时,但不可能一世,即便可以开明一世,也不能保证后代的开明。所以开放社会必须是一个基于民主制的社会,它的目的不在于最高的效率,而是减少可能带来的巨大危害。
卡尔·波普尔对马克思理论的批判

马克思说资本主义内部矛盾必然灭亡,社会主义一定胜利,波普尔将他称为错误的预言。首先,资本主义的内部矛盾并不必然导致社会主义,而只是预示了经济干预主义的必然性,而经济干预主义不一定采取公有制的方式。工人阶级的利益保障不需要用社会革命的暴力手段,完全可以采用社会改良和民主的手段达到这一目的。其次,无产阶级革命并非不可避免。波普尔对恩格斯等人的暴力革命倾向极为反感,波普尔认为他们有意地挑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以使革命爆发。最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并非不可调和的,马克思强调,资本主义的后果是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和无产阶级的绝对贫困化。这些结果破坏社会生产力,激化社会矛盾,从而导致资本主义灭亡。事实上,这些问题都被现代资本主义所彻底解决了。马克思用价值理论来说明资本主义的剥削性,这在波普尔看来是多余的,因为价值理论首先就存在是否真实的问题。即便它是正确的,马克思的预言也无法实现,因为随着民主制度的作用,国家社会的干预保障了剥削现象的限制。资本主义初期所表现出的残酷剥削现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卡尔·波普尔对马克思理论的批判
波普尔首先批判马克思的以经济主义为基础的历史主义,因为在波普尔看来,马克思的经济学说从本质上来讲是为他的政治学说服务的。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经济基础决定了政治、法律等上层建筑。波普尔承认经济的作用,但他认为将过分强调经济的作用,甚至夸大为决定社会发展的唯一因素,那就彻底错了。波普尔提出两个理由:第一,如果经济体系被摧毁,但技术知识仍然存在,那么经济体系很快就能被重建,然而如果技术知识被完全摧毁,那么现存的经济关系将随之消失,而且它的重建将会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第二,对社会经济条件的了解,离不开对科学、宗教等其他文化方面的理解,但是反过来,即便没有经济背景,人们仍然可以研究一个时期的科学思想。波普尔一再强调,思想和知识是进行经济活动的必要条件,而经济因素绝不是人们进行思想活动的必要条件。波普尔不同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他看来这么说是完全颠倒了。政治权利应该是基本的,因为它能控制经济权利。政治权利是经济保护的关键,政治民主也就是被统治者控制经济权利的唯一手段。
证伪主义为何证伪不了历史唯物主义

证伪主义为何证伪不了历史唯物主义?潘志新卡尔〃波普尔是现代西方思想史重要的人物,被尊称为‚开放社会之父‛。
‚早在1947年,他和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及许多志同道合者(包括德国经济学家瓦尔特〃欧肯以及后来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和乔治〃施蒂格勒)一起建立了一个松散的、遍布全世界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联合会,即朝圣山学会。
该协会应当有助于交流和传播自由思想和市场经济思想,到目前为止,该协会仍然把这一点作为其任务之一。
‛因此,该学会把极权主义、权威主义作为自由社会的敌人,反对纳粹主义和马克思主义。
但是,他的批判并没有能够证伪历史唯物主义,本文想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一、波普尔批判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波普尔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采用的方法是各个击破,他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成历史主义和唯物主义两部分,历史主义是指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又称经济主义,是指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阐发的政治经济学。
他说:‚如果我们现在继续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或者对它获得深入描述的如此丰富的内容,作出批判和评价,那么,我们应该区分两个不同的方面。
第一方面是历史主义,主张社会科学的领域应该和历史的或进化论的方法相一致,尤其是和历史相一致。
我认为,这种主张应该消除。
第二个方面是经济主义(或‚唯物主义‛),即主张社会的经济组织、我们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的组织,对一切社会制度、尤其是对它们的历史发展而言,是基本的。
‛正如上节引文中所述,波普尔对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阐发的政治经济学基本上是同意的,在这一部分找不到马克思的破绽,他说:‚我认为,这种主张是很正确的,只要我们是在通常含混的意义上对待‚基本的‛这一术语,而不是过分地强调它的话。
换言之,根本无需怀疑,实际上一切社会研究,无论是制度研究还是历史研究,如果它们是以一种关注社会的‚经济条件‛的眼光进行的话,都可以是有益的。
_历史_的规律性在哪里_浅谈波普尔对马克思历史决定论的批评

摘要:波普尔特有的个人经历和知识结构使他走上了质疑马克思的历史哲学的学术道路,他针对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而提出了历史只有趋势却没有规律更无法预测的观点。
波普尔历史观失误的理论原因在于:扩大了证伪原则的适用范围;忽视了历史规律呈现的复杂多值性;夸大了偶然性因素的作用。
只要摒弃人类自主活动与合规律性无法相容的唯科学主义的思维方式,我们不难解释人类创造历史的过程中始终隐含着决定历史变化的因果关系和发展主线,正是这些因果关系和发展主线为我们解释并把握历史提供了可能性。
历史不是任意的,它的规律性正是存在于人类的自主活动之中。
关键词:波普尔;马克思;历史决定论;规律中图分类号:B5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544(2011)05-0031-03“历史”的规律性在哪里———浅谈波普尔对马克思历史决定论的批评申建林,贺云松(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当代西方著名哲学家卡尔·波普尔(Karl Raimund Popper ,1902—1994)提出的“批评理性主义”、“证伪原则”等科学方法论在西方科学哲学思想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然而真正使他名声大噪的,是他对马克思历史决定论的批评。
他的政治哲学代表作《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在世界上广泛传播,有人评价说“从绝对真理(以及各种决定论)的普遍至信,到对其根本性的质疑和警惕,这是20世纪人类思想史上一个最为重大的事件。
而波普尔的学说,特别是他在《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等篇作中阐发的观点,对这一历史性的转折做出了无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1]还有人甚至认为该书“属于本世纪(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政治思想经典著作。
”[2]那么,他对马克思的批评令人信服吗?历史究竟有无规律性?如果有,历史的规律性又在哪里?一、波普尔非历史决定论思想产生的背景1.波普尔的人生经历。
在少年时期,波普尔自诩为共产主义者,他17岁那年,为帮助关押在维也纳警察局的共产党人逃脱,在示威游行时遭到枪击。
索罗斯中欧大学系列演讲上

第一讲:反身性概论【注:本篇演讲浓缩了索罗斯一生智慧结晶,蕴含巨大的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
】几十年前,为了保卫开放社会,卡尔波普尔将批判的炮火对准了马克思主义。
然而几十年之后,声称是波普尔学生的索罗斯为了保卫开放社会,却把炮火对准了资本主义。
但那些想把索罗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拉来为社会主义和权威主义张目的人却失望了,即便索罗斯批判资本主义,也只是认为它不够纯粹,而不是转向另一种更糟糕的制度。
2009年 10月 26日至 30日,索罗斯在布达佩斯中欧大学发表了一系列演讲,共五部分,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反身性理论,以及该理论在金融和社会科学方面的应用,并对未来之路做出了自己的见解。
按照他的说法,此次的金融危机使他许多看法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在社会学领域。
他注意到,资本主义是有缺陷的,缺陷就表现在反身性,当政客们学会了操纵而不是去理解社会的时候,他们的确可以做得非常成功,然而实际上,却损害了开放社会的真谛。
在经济上,他利用反身性原理分析了经济危机的形成,认为此次危机是一次超级大泡沫,是从 70年代以来一次反身性的大爆发。
并提出了加强监管。
从某种程度上说,索罗斯对金融危机的批判,其离经叛道程度比之克鲁格曼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更加实际和靠谱。
但在索罗斯思想充满了独创性和真理因素的同时,反而是他对于加强监管的呼吁反而显得危险和空洞,缺乏具体的措施。
该系列演讲其中第一讲是历史和原理部分,着重谈到了卡尔波普尔的影响。
第二讲是反身性在金融上的应用,以及对于此次超级泡沫的解释。
第三讲谈到了开放社会,并谈了两种谬误,启蒙性谬误和后现代谬误,他对于布什政府的恶评也很有意思。
第四讲,则着重谈到了资本主义对开放社会的威胁,以及金融等利益集团对于政治的反身性。
第五讲,谈到了现在的局势和未来的走向,并谈到了中国崛起的问题。
这个系列演讲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对于了解索罗斯社会、经济、哲学思想有很大的帮助。
第一讲:反身性概论在我的一生中,我制定了一个概念框架帮助我既作为一个对冲基金经理去挣钱,也作为一个政策导向的慈善家去花钱。
卡尔波普尔和卡尔马克思

卡尔波普尔和卡尔马克思20世纪最重大的事件之一是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的实验,及其后来的挫折。
当然,人们可以说:严格地说来,遭受挫折的不是一般的社会主义,而是特殊模式的社会主义。
然而,根据70年的经验重新审查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则和方法,原是合情合理的。
除此以外,也要求重新审查其他学派对马克思主义的批评,看看它们在多大程度上是合理的。
这是一件艰巨的工作。
本文将审查卡尔·波普尔的批评以及他所提供的替代办法。
在他的思想自传中[1,p.36]中,波普尔描述了马克思主义在他生活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他与马克思主义的邂逅是他思想发展中的重要事件之一。
正如他所说的,这使他成为可错论者,认识到教条思维与批判思维之间的区别。
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阿特勒的工作一起,帮助他解决了“分界问题”:科学陈述的特点是它们对经验反驳和批判评价保持开放,换言之,它们应该是可证伪的。
波普尔虽然从此以后成为马克思主义的批判者,但他对马克思个人和马克思主义仍怀着尊敬。
他写道:“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动机是无可怀疑的……马克思作出了真诚的努力将理性方法应用于社会生活最迫切的问题……他并没有白费心血……”[2,v.2,pp.81-82]“回到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已经是不可思议的了。
所有现代学者都应归功于马克思,即使他们不知道他……甚至他的错误的理论也是他的不可战胜的人道主义和正义感的证明。
”[2,v.2,p.121]“马克思的信念基本上是开放社会的信念。
”[2,v.2,p.200]波普尔认为,马克思的社会理论可归结为两个主要学说:历史决定论和经济决定论。
按他的意见,马克思主义的和其他的社会理论家信奉的历史决定论观点,使他们不能提出可证伪的社会理论。
那么,什么是历史决定论呢?历史决定论按照波普尔的意见,历史决定论主张:“社会科学的任务是根据历史规律提供给我们长期的历史预言。
”[2,v.1,p.3]或者说,历史决定论是:“对社会科学的一种探讨方法,认为社会科学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历史预见,认为这个目的可以通过发现历史演变背后的‘节奏’或‘模式’,‘规律’或‘倾向’而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