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类金融机构:常见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单元存款类金融机构

常见问题

1.如何理解存款类金融机构的业务运作特点及内在要求?

对此问题主要在于从存款类机构的业务构成入手,来理解其业务运作的三大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需要具备什么能力才能具有这样的特点使其正常的运转。

存款类金融机构通过吸收存款和借入资金形成资金来源,再通过各类贷款与证券投资运用资金,成为资金供求者之间的信用中介。存款类金融机构的业务运作特点,主要体现为:公众性、风险性、服务性。其中,公众性强调此类机构业务面向公众,公众的信任是其得以运营的基本保障;风险性既体现在其业务运作的高杠杆特点,又表现在其所面临的多种风险以及风险之间的相互影响;服务性说明此类机构业务的开展与持续都必须以满足客户需求、提供于创新便利的服务为条件。

基于业务运作的特点,存款类机构需要具有公信力、流动性以及对信息收集、辨识和筛选的能力。以商业银行为例,没有公信力既无法有效地吸储,又可能常常面对挤兑;没有流动性,就无法应对日常存取和信贷需要;没有信息处理能力,就很难获得好的资产和捕捉到新的需求等等。如此这般,商业银行怎么维系呢?因此,只有具有这三方面的能力,存款类金融机构才有可能开展公众性、风险性和服务性的各项业务,并有可能持续发展和创新各项业务。

2.如何认识商业银行的外部组织形式?

对此问题的理解注意两点:一是商业银行外部组织形式的类型与各自的长短;二是任何一种组织形式都有其适应的经济环境和社会背景。不能盲目拿来就用。

商业银行的外部组织形式可分为总分行制、单一银行制、持股公司制、连锁银行制等类型。各国依据自身的情况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类型各有利弊。

(1)总分行制。总分行制是银行在大城市设立总行,在各地普遍设立分支行并形成庞大银行网络的制度。采取总分行制度的优点是:经营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专业化程度较高,资金调度灵活,能够有效运用资金并分散风险;信息充分、服务种类多,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缺点在于:因管理层次多而可能出现经营成本高、管理不灵活、效率不高等问题。目前,世界各国的商业银行普遍采用这种制度。

(2)单一制也叫单元制,是不设任何分支机构的银行制度,主要在美国采用。推行单一银行制度的理由是地方性强,经营自主灵活,便于鼓励竞争,限制银行垄断。但单一银行在业务经营与发展方面受限较多,整体实力相对薄弱,在同业竞争中常会处于不利的地位。

(3)控股公司制。控股公司制是指由一家控股公司持有一家或多家银行的股份,或者是控股公司下设多个子公司的组织形式。控股公司控制下的各银行具有互补性,使整体经营实力增强。控股公司制是美国银行业规避管制的一种创新,通过控股公司这种安排可以解决银行业务发展中的两个问题,一是规避跨州设立分支机构的法律限制;二是通过设立子公司来实现业务多元化,有利于实现银行的综合经营。近些年来,美国银行兼并大都采用这一形式,如美国花旗银行是花旗集团的全资附属机构,花旗集团以控股公司的形式出现。

(4)连锁银行制。连锁银行制是指由某一个人或某一个集团购买若干家独立银行的多数股票,从而控制这些银行的组织形式。连锁银行制与控股公司制一样,都是为弥补单一银行制度的不足、规避对设立分支行的限制而实行的;与控股公司制的不同是:没有股权公司的形式存在,即不必成立持股公司。同时,连锁银行制下的大银行对其他银行的控制不如控股公司制下的大银行控制力强,因为单个银行的资金实力一般要小于一个股份公司的资金实力。

各国采取何种银行组织形式主要取决于经济社会环境、法律规定和银行自身发展的要求。对银行组织形式的选择既有自然演进的诱致性原因,也有人为主导的强制性原因,无论如何最终都要归结为该种模式是否能给银行带来真正的效益和持续发展的空间。

3.如何把握商业银行的业务分类?

对此问题的理解注意两点:一是商业银行的业务分类依据与具体的构成;二是商业银行各类业务的特点与其正常运作的条件。

商业银行的业务分类是商业银行资金来源、资金运用以及利润来源的具体表现,反映出其全部的经营活动和管理意义,体现了商业银行的职能作用和组织管理能力。商业银行的业务按是否进入资产负债表可分为表内业务和表外业务。表内业务包括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表外业务包括服务性的中间业务和创新性的表外业务。

(1)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在具体的分类基础上,注意把握不同业务的主要作用,比如现金资产是提供流动性的、信贷资产是利润的主要来源;而证券资产

是强调提供流动的同时兼顾一定的收益。

(2)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注意两种来源的性质差异,即被动负债和主动负债各自的特点和长短。

(3)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注意其涵盖的范围与发展的空间以及对商业银行的作用。

对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理解需要注意两点:一是资产业务是其利润的重要来源之一,这就决定了资产业务需要强化风险管理;二是资产业务的流动性,注意现金资产、证券资产和信贷资产答题时从流动性强到弱的特点,而信贷资产中流动性也有强弱之分。盈利性和流动性强弱决定其资产质量的好坏。负债业务注意资金来源的成本与可获得性的兼顾。而表外业务即是银行利润的又一重要来源,也暗示着银行发展的潜力与持续性,其双刃剑作用要特别关注。

4.商业银行面临哪些风险?

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多样,在本书中要求重点把握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对这些风险一是要理解其内涵与一般的成因、二是要弄清楚风险之间的相互影响。只有对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有准确的认识,才能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

(1)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指借款人不能按契约规定还本息而使债权人受损的风险。这种风险一般与贷款和投资相关,但也与衍生品、外汇和其他银行信用形式有关。

(2)市场风险。一般是指由于市场价格波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主要表现在金融市场利率和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利差减少、证券跌价、外汇买卖亏损等方面。

(3)流动性风险。指商业银行无法提供足额资金来应付客户的提现或贷款需求时引起的风险。流动性风险主要由资产和负债的差额及期限的不匹配所引起。流动性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强、冲击破坏力大的特点。

(4)操作风险。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

商业银行面临的各种风险既各有特点又互相影响,银行风险具有叠加性和传染性,这会强化风险的程度与复杂性,大大增加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难度。

5.如何理解银行风险管理的意义和内容?

在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由于风险的加大和危害的加重,风险管理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