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征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各有什么特点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各有什么特点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各有什么特点
地球无时无刻都在转动,那么地球自转和公转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各有什么特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地球自转公转的特点
地球自转的特点是:角速度约为15°/小时,线速度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
公转的特点是:角速度约为1°/天,它的线速度约为30km/秒,同时近日点比较快快,远日点就比较慢。
地球自转一天的时间大概是24小时,地球在进行自转的过程中,也会围绕太阳公转,如果地球公转一周的话,也就是一年的时间。
地球自转
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
地球自转轴与黄道面成66.34度夹角,与赤道面垂直。
关于地球自转的各种理论目前都还是假说。
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自转的平均角速度为4.167×10-3度/秒,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为465米/秒。
地球自转一周耗时23小时56分,约每隔10年自转周期会增加或者减少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秒。
地球的自转一周,它相对于太阳的位置而言,每24小时旋转一周;相对于恒星的位置而言,每23小时56分4秒旋转一周。
地球公转
地球公转就是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
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的地球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
地球的公转遵从地球轨道、地球轨道面、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周期、地球公转速度和地球公转的效应等规律。
地球公转一周,大致是一年。
地球的运动

真正周期,地球自转360°,时间为23时56分4秒 (3)周期 指太阳连续两次上中天的时间间隔 太阳日: 昼夜交替的周期,地球自转360°59′,时间24小时
太阳日比恒星日长3分56秒,是因为地球在自转的同时 还绕日公转且方向相同。 若地球自转与公转方向相反,则太阳日比恒星日短
恒星再次出现于上中天的时间为一个恒星日,n次出现于上
B A C D E
⑦北极点极昼时间长于南极点。 原因:北半球夏半年,地球经过公转轨道的远日点,运动路程较长 公转速度较慢,所用的时间较长
(3)黄赤交角的变化及其影响
①如果黄赤交角等于0,则其影响为:
太阳始终直射赤道(即太阳直射点不再移动),地球公转的 地理意义将不存在(也就是没有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也没有四季的更替);热带草原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将不复存在。 ②如果黄赤交角变大 ,则: 太阳直射的范围将扩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黄赤 交角扩大1°,热带将扩大2°,南北寒带各扩大1°,南北温带各 缩小2° ③如果黄赤交角变小 太阳直射的范围将缩小,热带、寒带缩小,温带扩大。黄赤 交角缩小1°,热带将缩小2°,南北寒带各缩小1°,南北温带各 扩大2°
影响: 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黄赤交角为23°26′且相对稳 定,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稳定),上 述原因造成了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引起正午 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从而形成四季和五带。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B A C D E
①公历闰年的简单计算方法(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年份即为闰年) A、能被4整除而不能被100整除(逢千年为闰年)。 B、能被400整除。 400年97闰
中天的时间为: +n天-n×3分56秒 例1:10月5日某颗恒星于20时出现于上中天,则15天后, 何时出现于上中天? 解: 20-15×3分56秒=19时1分;5+15=20(日) 将于10月20日19时1分出现于上中天 经过一个太阳日后,恒星出现在观测者西侧59′处。 经过n个太阳日后恒星位于观测者西侧n×59′ 如果一个人或物体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那么太阳或 者恒星再次出现于上中天的时间间隔小于太阳日或恒星日,如正午 从天津 旧金山,次日正午太阳位于观测者西侧
地球的运动(自转+公转)

昼 半 球
昏 线
晨线和昏线的判读方法:
沿着地球自转的方向:
由夜入昼,为晨线; 由昼入夜,为昏线。
理论上晨昏圈是一大圆,故它永远平分赤道。晨线与赤道交点处的经 线的地方时为6∶00,是当地的日出时间;昏线与赤道相交处的经线 的地方时为18∶00,为当地的日落时间。 昏线 晨线 18∶00 6∶00 6∶00
经度相同,地方时一定相同
我国的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上 经度约为 东经 73° 我国的最东端在黑龙江的东部 经度约为 东经 135°
请计算一下: 我国的最西端与最东端的地方时 相差几小时几分钟?
3、地方时、时区和日界线
A、地方时计算
①概念:因经度不同而造成的不同时刻,叫地方时。 ②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东早西晚。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夏至日 (6月22日)
距太阳直射点最 近的一天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大
既不是最大,又不是最小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小 距太阳直射点最 远的一天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冬至日 (12月22日) 距太阳直射点最 远的一天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小 既不是最大,又不是最小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大 距太阳直射点最 近的一天
当地楼房影子最长时,为使热水器有最好的效果,调节活动 支架,使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为 A.23.50 B.59.50 C.66.50 D.360 解析: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夹角= |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 (冬至日)| = |36+23.5°|=59.50
某疗养院(北纬36°34′) ,计划在一幢20米高的楼房北面新建一 幢楼房。要求高楼的每一层一年四季都能晒到太阳。(1)新楼至少要 距原楼多少米? (2)若黄赤交角变为23°34′,两楼之间的距离将应如何变化,才 能保证各楼层均有较好的采光?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一、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沿着自身的轴线自西向东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1.自转轴:地球的自转轴是地球通过北极和南极的一条假想直线,又被称为地轴。
自转轴的倾角约为23.5°。
2.自转周期: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为23小时56分4秒。
3.自转速度:地球的自转速度不是均匀的,随着纬度的增加,自转速度逐渐减小,赤道地区的自转速度大约为1670公里/小时。
4.自转的影响: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也是引起地球上各种天气现象和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二、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
地球的公转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1.公转轨道:地球的公转轨道呈椭圆形,称之为椭圆轨道。
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公里。
2.公转周期:地球的公转周期约为365.25天,一年有365天5小时48分46秒。
4.公转的影响:地球的公转是引起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地球轨道的椭圆性质和自转轴的倾斜,使得地球不同位置的太阳辐射量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了季节的交替变化。
2.章动:地球的自转轴会不断变动,这种变动称为章动。
由于章动的存在,太阳和其他星体在地球上的视运动产生了复杂的变化。
3.地球的偏心率:地球的公转轨道并非完全的椭圆,而是稍微扁平的椭圆。
这个扁平度称为地球的偏心率,偏心率的大小影响着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变化,从而影响着季节的强度。
4.地球的前进运动:地球在太阳系中不断向前移动,这是地球的前进运动。
地球的前进运动还会受到其他行星和恒星的引力影响。
6.地球的自荷平衡运动和地壳运动:地球的自荷平衡运动主要是由于地球内部物质重新分布所产生的。
地壳运动则是指地球地壳产生的各种现象,如地震、火山喷发等。
总结起来,地球的运动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过程,包括自转、公转、岁差运动、地球的前进运动、地球的旋进运动等。
这些运动不仅影响着地球的自然环境和气候变化,也为人类提供了时间的度量和导航的基础。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及其关系

02
在远日点时,地球离太阳最远,受到的引力较小,所以公转速
度较慢。
公转速度的变化对地球的气候和季节变化有一定的影响。
03
03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昼夜交替现象
地球自转
由于地球自转,使得地球上的某一点 在某一时刻面向太阳,而在12小时 后,该点会背对太阳,从而形成昼夜 交替现象。
昼夜不等长
由于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不垂 直,导致在某些地方,昼夜的长度在 一年中会有变化。
月相周期
月相周期为29.5天,包括新月、上弦月、满月和下弦月等阶段。0 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的 影响
地球自转对地球的影响
昼夜交替
由于地球自转,地球上不同 地区会经历昼夜交替现象, 这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太阳 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
地方时
地球自转导致不同经度的地 方会有不同的时间,形成了 地方时。
气候变化
ABCD
昼夜长度变化
随着地球公转,昼夜长度会发生变化,夏季白天长夜晚 短,冬季白天短夜晚长。
天文现象
地球公转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天文现象,如日食和月食等 。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至今未发生改变。
周期:一天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个恒 定的值,约为24小时,也就是 一天的时间。
地球自转的周期决定了我们定 义的时间单位,一天的时间长 度是固定的。
地球自转的周期也是地球昼夜 交替的周期,每个昼夜的长度 都是24小时。
速度:赤道处最快,两极处最慢
01
地球自转的速度在不同的纬度上有所不同,赤道处的自转速度最快,两极处的 自转速度最慢。
3
公转方向的自西向东有助于地球接收来自太阳的 热量和光线,从而维持地球上的生命。
地球自转丶公转的基本特点

地球自转丶公转的基本特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两个重要特点。
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中心轴进行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基本特点有以下几点:1. 自转方向:地球自西向东进行自转。
地球自转的方向决定了我们在地球表面观测到的太阳的升起和落下的方向,即东升西落。
2. 自转周期:地球自转的周期为约24小时,即一天。
这个时间周期被定义为一天的基本单位,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24小时。
3. 自转速度:地球自转的速度是不均匀的,由于地球形状不规则,赤道周长较长,所以赤道附近的自转速度较快,而极地附近的自转速度较慢。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迹。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点有以下几点:1. 公转轨道:地球绕着太阳沿着一个椭圆轨道进行公转。
这个轨道被称为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近似于椭圆的轨道。
2. 公转周期:地球公转的周期为约365.25天,即一年。
这个时间周期被定义为一年的基本单位,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365天。
3. 公转速度:地球公转的速度是不均匀的,由于地球绕太阳的轨道是椭圆形的,所以地球在公转过程中离太阳较近的时候速度较快,离太阳较远的时候速度较慢。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有着密切的关系。
地球的自转是地球的一个自然运动,决定了地球表面的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
地球的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运动的结果,决定了地球接受到的太阳辐射的分布和季节变化。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带来了地球上的昼夜变化。
当地球自转使得某一地区处于太阳照射下时,这个地区就是白天;当地球自转使得某一地区远离太阳照射时,这个地区就是黑夜。
而地球的公转则决定了地球不同地区的昼长夜短的变化,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还决定了地球不同地区的温度分布和气候变化。
由于地球自转的存在,使得地球表面的温度和气候有了昼夜的变化;而地球的公转则决定了地球不同地区的季节变化,导致了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基本特点,决定了地球的昼夜变化、季节变化、温度分布和气候变化。
地球的运动

2、气候: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天气晴朗,空气 能见度高
3、地形:平坦开阔, 相对地势较高 4、交通:便利,利于仪器和设备的进出
二、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公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
从天北极 俯视 “逆时针”
从天南极 俯视 “顺时针”
2.公转的周期: 365天6小时9分10秒(1恒星年) 3.公转的速度: 近日点(一月初)快,远日点(七月初)慢 平均线速度:30Km/s 平均角速度:1゚/天
5、下列发射场中最有利于卫星发射的是( A、拜科努尔(46º N)B、肯尼迪(28º N) C、酒泉(40º N) D、库鲁(5º N) )
发射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密切相关。
地球同步卫星的公转速度与地面 对应点的自转速度比较? 角速度相同, 线速度更大。
目前宇宙探索是各国科研热门项目。我国现有酒泉(甘 肃)、太原(山西)、西昌(四川)三个航天发射场,经国务 院、中央军委批准,我国在海南省文昌市建设新的航 天发射场。请思考,航天基地在选址上有何要求?
3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B
A、公转轨道是正圆 B、地球运行至A点时,大致为一月初 C、地球运行至B点时,华北平原农作物生 长茂盛 D、地球运行至A点时,速度略小于B点
4 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哈尔滨正在举办冰灯节 B:北京正在举行菊花展览 C:青岛海滨浴场挤满游泳的人们 D:西安桃园繁花似 锦 5每年的国庆节假日期间,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 ) A:逐渐加快 B:逐渐减慢 C:先加快后减慢 D:先减慢后加快 6 圣诞节至春节期间地球的公转速度( ) A:逐渐加快 B:逐渐减慢 C:先加快后减慢 D:先减慢后加快 7设南极的极昼天数为M,极夜天数为N, 则M、N的关系为: A:M > N B:M<N C:M = N D:无法确定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地球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两个重要特点,它们对地球的气候、季节和生物环境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探讨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并解释它们的原理和效应。
1. 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身的轴线进行旋转的运动。
以下是地球自转的特点:1.1 自转轴地球的自转轴是指地球旋转的轴线,它与地球的表面相交于两个点,即北极和南极。
自转轴的倾角约为23.5度,这导致了地球的季节变化。
1.2 自转周期地球的自转周期是指地球完成一次自转所需的时间,通常称为地球日。
地球日的平均时间约为24小时,但实际上它是不恒定的,会因为多种因素而发生微小的变化。
1.3 自转方向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东转。
这是由地球形成时的初始运动决定的,地球在自转过程中保持了这个方向。
1.4 自转速度地球的自转速度是指地球表面各点在自转过程中的线速度。
由于地球是不规则的椭球体,不同纬度的地方自转速度也不同。
在赤道附近,地球的自转速度最快,约为1670公里/小时,而在极地附近几乎为零。
1.5 自转效应地球的自转产生了一系列的自转效应,对地球的气候和生物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自转效应:1.5.1 昼夜变化地球的自转导致了昼夜的交替变化。
当地球某一地区处于自转轴的阳光照射下时,该地区经历白天;当地球自转使该地区背离太阳时,该地区经历黑夜。
1.5.2 离心效应由于地球自转时速度最快的是赤道附近的地区,而速度最慢的是极地附近的地区,这导致了地球的离心效应。
离心效应使得地球呈现出类似于椭球的形状,赤道半径较长,极半径较短。
地球自转还产生了科氏力,这是一种偏转气流和海洋洋流的力量。
科氏力使得气流和洋流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
这种偏转现象对气候和天气模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2. 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轨迹。
以下是地球公转的特点:2.1 公转轨道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即时训练: 4.伦敦奥组委宣布2012年第30届夏季奥运会将于2012年7 月27日晚20时12分(伦敦当地时间)开幕,此时地球在公转
A 轨道上的位置大约是( )
5.下图是地球公转的轨道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四 点将轨道均匀分成四等份,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
间最少的一段是( A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甲
地轴
太阳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是逆 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是 逆时针,南天极上空看顺 时针)
①恒星日,自转一周360°, ①恒星年,公转一周360°,
23时56分4秒,是地球自转的 365天6时9分10秒,是真正
真正周期。
周期。
②太阳日,自转一周
②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
360°59′,24小时,是昼夜 动一个周期,365天5时48
优化方案 (2016·合肥一中段考)读“地球自转等线速度分布示意图”, R、T在同一纬线上。据此完成(1)~(2)题。
(1)该区域所在的位置是( A )
A.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2)R点地形最有可能是( B )
A.丘陵
B.盆地
C.山地
D.高原
B.北半球中纬度 D.北半球高纬度
恒星日和太阳日的比较
(1)图中角A指的是什么?角B又是指什么? A为地轴的倾角,即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B为黄赤 交角,即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2)角A和角B存在怎样的关系? 角A和角B互余。
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移动
1.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一年有几次太阳直射? 2. 北回归线上一夏年至有几次太阳直射? 北回归线 3. 两条回春归分线之间的地区秋分一年有几次太阳直射? 4. 从国庆节到明年劳动节太阳直射点会怎赤么道移动? 5. 如何冬利至用太阳直射点判断冬四至个节气? 南回归线
①平均线速度约为30千米/秒 ②位于 近日点 (1月初)时速度 快,位于 远日点(7月初)时速
度慢。
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A )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
0~837 km/h→高纬度 837~1 447 km/h→中纬度 1 447~1 670 km/h→低纬度
如果你是航天器发射的指挥者,你会选择在什么纬 度,朝什么方向发射?
1.掌握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周期和速度。 2.理解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影响。 1.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重点)
1. 了 解 地 球 自 转 的 方 向 、 周 期 。 1.晨昏线的特点及判断。(重点) 2.理解地球自转速度的分布规律。 2.地方时、区时的计算。(重点) 3.掌握地方时、区时、日期等相关计算 。 3.晨昏线的应用。(难点) 4.学会运用地转偏向力解释自然现象。 4.地方时与区时的换算及日期变更的判断 。(难点)
(3)假如黄赤交角不存在,即为零,太阳直射点是否会移动 ?
不移动,始终直射赤道。
(4)如果黄赤交角变大,那么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是否 变化呢?五带范围会怎么变化?
会变大, 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
规律:热带和寒带随黄赤交角同步变化,温带相反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的(2做夏123纬))往°至指写线返2,出出6名运′北直∠称动,回射α:。黄归点的B赤线移度交动数角秋路和,分表线造,示上,成赤的BC、太道含C阳义、直以冬D三射及至处,点存,的D在在南节南的回气北结归名回果线称归。和线所之。在间
1.掌握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周期和速度。 2.理解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影响。 3.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纬度变化及其 1.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重点)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重点) 3.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重难点) 4.昼夜长短的计算。(难点) 5.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重难点)
课堂即时训练
B 1.下列图中能正确反映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2.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当地球公转由D向A运动的过程
B 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
A.吃月饼,共庆团圆 B.荡秋千,踏青插柳 C.放鞭炮,守岁迎春 D.望双星,鹊桥相会
3.读下图,回答问题。
(1)若以中心圆圈代表地球赤道,甲为同步卫星,下列有关
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考纲:
1. 掌 握 地 球 自 转 、 公 转 的 、 方 向 、 周 期 和 速 度 2.理解地球自转速度的分布规律。 3.理解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影响。 4.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运式1、动地形球自自转转和公转的一般特点: 公转
示意图
旋转中 心 方向
周期
C (3)中国国庆节到元旦期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
A.位于南半球,向D移动 B.位于北半球,向B移动 C.位于南半球,先向D后向A移动 D.位于北半球,先向B后向C移动 (4)当黄赤交角变大时,α的度数会 变大 (变大或变 小),温带的范围会 变小 (变大或变小),热带、寒带的 范围会 变大 (变大或变小)。
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
1恒星日
• 速度 – 角速度: 15˚/h
– 线速度:
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
地球的公转
• 旋转中心: 太阳
• 方向: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 周期: 1恒星年
• 速度
– 角速度: 近日点最快 – 线速度: 远日点最慢
• 轨道:
椭圆
1. 了 解 地 球 自 转 的 方 向 、 周 期 。 2.理解地球自转速度的分布规律。
B 甲与地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速度相同
B.角速度相同
C.周期不同
D.方向不同
(2)若以中心圆圈代表太阳,地球位于甲处时,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C )
A.公转速度将要变慢
B.公转速度先慢后快
C.公转速度最快
D.公转速度最慢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自转
• 旋转中心: 地轴
• 方向: • 周期:
更替的周期。
分46秒
角 速 速度 度
除极点外(角速度为0), 平均角速度为每日约1°,近日
各地都相等,均为15°/ 点(1月初)角速度 快,远日
小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点(7月初)角速度 慢 。
① 极点 的角速度和线速 度均为0 线 ② 纬度相同的各点,自转 速 的线速度相同 度 ③ 赤道 上线速度最快, 60°纬线上的线速度是赤 道上线速度的 一半 。
北半球夏半年的天数是186天,冬半年的天数是179天。
提示: (1)北半球夏半年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经过B点远日点,冬 半年经过A点近日点; (3)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的速度较快,通过相同的弧线时 所用时间较短。
从国庆节到明年劳动节地球公转速度会怎么变化? 先变快再变慢
1.读黄赤交角示意图,探讨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