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转和公转一般特点分解

合集下载

地球的运动特征

地球的运动特征

旋转半径大 线速度大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
从赤道向两极减小
赤道最大, 约1768千米/小时 南北纬 60°处 , 为赤道的一半 极点为零
方向:西 东 (极点上空看 N--逆 S--顺)
地 球 的 自 转
周期
恒星日
23时56分4秒
速度 角速度----全球相同 线速度----赤道最大
极点为零 极点为零
昼夜更替 (晨线 昏线 昼半球 夜半球)
T1 T2
在E3位置 地球多转了角 才重新对准太阳 =59´
T1 T2
T1是地球自转 的真正周期为 23时56分4秒
恒星日
T2是地球自转 360º59´的时长 为24时
太阳日
恒星日与太阳日的比较
参照物 恒星日
太阳日
时间 23时56分4秒
24时
旋转角度 360º
360º59´
恒星
太阳
地球自转角速度和 线速度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概 念 轴 心 方 向 自 转 地 轴 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 恒星日 23时56分4秒 太阳日 24小时 公 转 太 阳 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
周 期
恒星年 365天6时9分20秒 回归年 365天5时48分46秒
角速度
速 度
线速度
除南北极点外都一样, 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为15°/小时 平均约1°/d 近日点(1月初经过大; 从赤道向两极逐 远日点(7月初经过) 渐减小 小,平均30km/s
全球相等,皆为15°/每小时 极点为零
为什么极点的角速度为零所以极 点不自转
S
任一纬度
任一纬度的 旋转弧长 任一纬度的 旋转周长
赤道
赤道的旋 转弧长 赤道的旋转周长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各有什么特点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各有什么特点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各有什么特点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各有什么特点
地球无时无刻都在转动,那么地球自转和公转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各有什么特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地球自转公转的特点
地球自转的特点是:角速度约为15°/小时,线速度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

公转的特点是:角速度约为1°/天,它的线速度约为30km/秒,同时近日点比较快快,远日点就比较慢。

地球自转一天的时间大概是24小时,地球在进行自转的过程中,也会围绕太阳公转,如果地球公转一周的话,也就是一年的时间。

地球自转
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

地球自转轴与黄道面成66.34度夹角,与赤道面垂直。

关于地球自转的各种理论目前都还是假说。

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自转的平均角速度为4.167×10-3度/秒,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为465米/秒。

地球自转一周耗时23小时56分,约每隔10年自转周期会增加或者减少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秒。

地球的自转一周,它相对于太阳的位置而言,每24小时旋转一周;相对于恒星的位置而言,每23小时56分4秒旋转一周。

地球公转
地球公转就是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

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的地球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

地球的公转遵从地球轨道、地球轨道面、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周期、地球公转速度和地球公转的效应等规律。

地球公转一周,大致是一年。

地球运动形式自转和公转的特点

地球运动形式自转和公转的特点

点最慢
日点最慢
练习:
活动题:根据地球公转速度的特点,推测5 月1日到10月1日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 征。
活动题:请同学们对位于地球上空的同步卫 星,其公转的速度与地面上对应点的自转速 度进行比较,并画图说明此问题。
谢谢大家! 再见!
自转
公转
公转方向: 自西向东
公转周期: 一个回归年 365日5时48分46秒
公转速度: 近日点
最快
远日点
最慢
地球自转与公转形式的比较
运 旋转 动 中心 形 式
方向
自 转 地轴 自西向东
周期
一个恒 星日


太阳 自西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个回归 年
速度
角速度
线速度
除两极外,其他各 由赤道向两极递 点的角速度相同 减
近日点最快,远日 近日点最快,远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运动演示图
注意观测,同学们要上台演示
一、地球的自转 (自转演示图)
地球的自转方向: 侧视:自西向东
北极:逆时针 南极:顺时针
地球的自转周期: 恒星日: 23小时56分4秒 太阳日: 24小时
地球的自转速度:角速度: 除两极外,其它各点的角速度相同
线速度: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二、地球的公转 (公转演示图)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小结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小结
南北极点既无线 南北极点既无线 速度也无角速度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近日点( 月 近日点(1月 1个回归 个回归 公转 逆时针 年365日5 初)快, 日 轨道 远日点( 月 时48分46 远日点(7月 分 是一 初)慢 秒 椭圆
二、自转与公转的关系——黄赤交角 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黄 地球自转 赤道平面 地球公转 黄道平面 D B A C E
南左北右赤道无 赤道无
角速度 自转的速度 线速度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 =
单位时间内扫过的角度 单位时间内扫过的弧长
旋转一周的角度 360° = 360° 自转的周期 恒星日 360° 360° 360° 360° = 23时56分 23时56分4秒 24时 24时 = 15 ° 1° = 小时 4分钟 ≈ ≈ ≈ ≈
半球)
极昼、 极昼、极夜范围 无 扩大 极昼由北极点向 北极圈 极夜由 南极点 南极圈 向 扩大
夏 半 年
冬 半 年
春分 昼夜 平分 。 昼 长 夜 短 。昼 渐 长 ,夜渐 短 。 纬度越高, 纬度越高,昼越 长 。 昼最长 夜 最短。 夏至 纬度越高, 纬度越高,昼越 长 。 昼 长 夜 短 。昼 渐 短 ,夜渐 长 。 纬度越高, 纬度越高,昼越 长 。 秋分 昼夜 平分 。 昼 短 夜 长 。昼 渐 短 ,夜渐 长 。 纬度越高, 纬度越高,昼越 短 。 冬至 昼 最短夜 最长。 纬度越高, 纬度越高,昼越 短 。 昼 短 夜 长 。昼 渐 长 ,夜渐 短 。 纬度越高, 纬度越高,昼越 短 。
3、昼夜更替的周期是: 、昼夜更替的周期是: A、地球自转的周期 、 C、23h56’4” 、 B、一个太阳日 、 D、一个恒星日 、
4、某天文小组进行天文观测,他们在9月19日晚 点将天 、某天文小组进行天文观测,他们在 月 日晚 日晚8点将天 文望远镜正对某恒星,若望远镜的位置不变, 月 日晚 文望远镜正对某恒星,若望远镜的位置不变,9月20日晚 再次从望远镜中看到这颗恒星的时间是: 再次从望远镜中看到这颗恒星的时间是: A、8时正 B、8时3分56秒 C、九时正 D、7时56分4秒 、 时正 、 时 分 秒 、 、 时 分 秒 5、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我国“神州”五号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 我国“神州” 日北京时间 载人飞船在酒泉顺利升空。 载人飞船在酒泉顺利升空。此时某宾馆墙上的四座时 钟指示的钟点,错误的是: 钟指示的钟点,错误的是:

六年级地理地球自转公转解析

六年级地理地球自转公转解析

六年级地理地球自转公转解析地球自转和公转是地理学中重要的概念。

自转指的是地球自身围绕地轴的旋转,而公转则指的是地球绕太阳的椭圆轨道运动。

本文将详细解析六年级地理中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关知识。

一、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的轴线进行旋转。

这一运动导致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季节变化等现象。

地轴是地球自转的轴线,它穿过地球的两个极点,且与地平面倾斜约23.5度。

地球自转的速度非常快,每小时约1670公里。

由于地球是近似球体,因此自转速度在不同经纬度上是不同的。

在赤道附近,自转速度最大,而在极地附近,自转速度较小。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也就是逆时针方向。

因为地球自转速度很快,所以人们通常无法直接感觉到地球的自转运动。

然而,正是地球的自转,使得我们能够体验到昼夜交替的现象。

二、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地球沿着一个椭圆轨道围绕太阳运动,一年公转一周,形成了我们所熟知的四季变化。

地球的公转速度约为每小时107,000公里,快于地球的自转速度。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而不是完全的圆形。

太阳位于地球公转轨道的一个焦点上,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太阳总是在其轨道的一侧。

由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运动,地球上的不同地区会有不同的日照时间和季节变化。

公转使得地球上不同地区接受太阳光的强度产生差异,形成了赤道附近气温较高的热带地区和极地附近气温较低的寒带地区。

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地理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

1. 昼夜交替:地球的自转使我们经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白天太阳照射地面,使地表温暖,而夜晚太阳不在地面上方,地表温度下降。

2. 四季变化:地球的公转导致了地球不同地区接受太阳辐射的强度有所不同,从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变化。

夏季时,某个半球倾斜向太阳,接收到的太阳光辐射更强烈,气温较高;冬季时,某个半球背离太阳,接收到的太阳光辐射较弱,气温较低。

3. 时间划分:地球的自转导致了全球不同地区的时间划分。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及其关系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及其关系

02
在远日点时,地球离太阳最远,受到的引力较小,所以公转速
度较慢。
公转速度的变化对地球的气候和季节变化有一定的影响。
03
03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昼夜交替现象
地球自转
由于地球自转,使得地球上的某一点 在某一时刻面向太阳,而在12小时 后,该点会背对太阳,从而形成昼夜 交替现象。
昼夜不等长
由于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不垂 直,导致在某些地方,昼夜的长度在 一年中会有变化。
月相周期
月相周期为29.5天,包括新月、上弦月、满月和下弦月等阶段。0 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的 影响
地球自转对地球的影响
昼夜交替
由于地球自转,地球上不同 地区会经历昼夜交替现象, 这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太阳 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
地方时
地球自转导致不同经度的地 方会有不同的时间,形成了 地方时。
气候变化
ABCD
昼夜长度变化
随着地球公转,昼夜长度会发生变化,夏季白天长夜晚 短,冬季白天短夜晚长。
天文现象
地球公转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天文现象,如日食和月食等 。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至今未发生改变。
周期:一天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个恒 定的值,约为24小时,也就是 一天的时间。
地球自转的周期决定了我们定 义的时间单位,一天的时间长 度是固定的。
地球自转的周期也是地球昼夜 交替的周期,每个昼夜的长度 都是24小时。
速度:赤道处最快,两极处最慢
01
地球自转的速度在不同的纬度上有所不同,赤道处的自转速度最快,两极处的 自转速度最慢。
3
公转方向的自西向东有助于地球接收来自太阳的 热量和光线,从而维持地球上的生命。

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在宇宙中以自转和公转的方式进行着规律的运动。

通过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地球的特点和环境变化。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运动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自身围绕自身北极-南极轴线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主要特点如下:1.自转速度:地球自转的速度是恒定的,每小时约为1670公里(1040英里)。

这意味着地球每天自转约有24小时。

2.自转轴:地球的自转轴是地球的北极和南极之间的虚拟直线。

它的倾角约为23.5度,这就引起了地球的季节变化。

3.自转方向: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也就是从地球表面上看,太阳似乎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

地球的自转运动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例如,地球的自转引起了日夜交替的现象,使得我们能够通过白天进行活动而在夜晚休息。

此外,地球的自转还对天文学有着重要意义,它决定了星空的旋转方向和夜晚的星象变化。

二、地球的公转运动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

地球公转的主要特点如下:1.公转速度:地球公转的速度是变化的,平均每秒约29.8公里(18.5英里)。

因此,地球每年绕太阳一周,需要365天又6小时。

2.公转轨道:地球的公转轨道被称为椭圆轨道,太阳在轨道的一个焦点上。

地球离太阳最近的点被称为近日点,距离最远的点被称为远日点。

3.公转倾角:地球的公转轨道与地球的自转轴之间的角度约为23.5度,这一倾角也受到了季节变化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地球的公转运动是地球气候和季节变化的重要原因。

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导致不同季节的温度和日照时间不同。

例如,地球在接近远日点时,地球距离太阳最远,导致该地区的温度较低;而接近近日点时,地球距离太阳最近,该地区的温度较高。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是地球的基本运动形式,它们共同决定了地球的时间、季节和气候变化。

通过对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特点和地球上发生的自然现象。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围绕太阳自转和公转,这两个运动对于地球的稳定性和季节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点和影响。

一、自转运动自转是地球绕着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速度是相对较快的,大约每24小时完成一次自转,这也是我们日常经历到的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自转使得地球的各个地区都能够接受到阳光的照射,这为生物的存活和繁衍提供了条件。

自转运动还导致了地球的赤道膨胀和极地收缩的现象。

由于地球是一个椭球体,自转运动使得地球赤道处相对于极地处更远离地心,从而使得赤道处被拉扁,极地则更加收缩。

这种形状扁平的地球造就了我们熟悉的地球地理分区和地势。

二、公转运动公转是地球环绕太阳运动的轨迹。

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运动是一个椭圆轨道,称为黄道。

一年的时间,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这就形成了我们熟悉的四季。

由于地球的轨道是椭圆的,远日点和近日点的存在使得地球离太阳的距离有所不同,这也是季节变化的原因之一。

公转运动对地球的气候和季节有重要的影响。

当地球公转到北半球倾斜离太阳最近的位置时,我们就会迎来夏季,而当地球公转到南半球倾斜离太阳最近的位置时,南半球则进入夏季。

这种周期性的季节变化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迁徙具有重要的影响。

三、自转和公转的关系自转和公转运动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地球的稳定和气候的变化。

自转使得地球上的各个地区都能够受到阳光的照射,而公转则决定了地球各个地区接收到的阳光的强度和时间的长短。

这种相互作用导致了地球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季节的差异。

自转和公转还与地球的时间有关。

地球的自转运动形成了我们熟知的24小时的一天,而地球的公转运动则决定了一年的长度。

我们使用的日历和时间制度都是基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而建立起来的。

总结起来,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两个重要的运动,它们共同决定了地球的稳定性、气候以及季节变化。

自转使地球上的各个地区都能够接受到阳光的照射,而公转则决定了不同季节和地区阳光的强度和时间的长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
对点练习
1.某天文台于9月6日晚20点,将一天文望远镜 对准织女星,并保持望远镜的一切状态不变,
10天后这架望远镜又对准织女星的时刻为 A
A、19时20分40秒 B、20时39分20秒 C、20时3分56秒 D、19时56分4秒
5、地球自转速度
(1)角速度——除极点外, 全球各 地相等,均为 每小时15°(经度)
说出图中 A、B、C、D 节气,标出近日点和远日点的位 置。(A 为夏至日、C 为冬至日、D 为秋分日、B 为春分日,1 为远日点,2 为近日点)
2.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 顺时针。 (2)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如下图):
3.周期
(1)恒星年:公转360°,365日6时9分10秒,是真正周 期。 (2)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一个周期,365日5时48分 46秒,是日常所用周期。
4.速度
(1)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慢,位于近日点(1月初) 时速度快。 (2)平均角速度每日约1°,平均线速度约为30千米/秒。
一恒星为参考点,时 间长度为23时56分4秒
当地球位于E3时,地球已自转 360°59′,P又位于太阳(S)与 地心的连线上。自E1到E3为一个 太阳日。
太阳日:以太阳为参考点,时 间长度为24小时
自转角度 1恒星日 360° 1太阳日 360°59′
时间长度 23时56分4秒
24时
参照物 意义 恒星 真正周期 太阳 昼夜交替周期
A.a点和b点的线速度相同,因此它们的纬度一定相等 B.c点的线速度最大,故其纬度一定最高 C.同纬度的两地,海拔越低的地点,其自转线速度就越大 D.海拔高度相同,低纬度地区自转线速度大于高纬度地区
地球的公转
1.运动中心及其轨道
远日点 (7月初)
近日点 (1月初)
2.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 顺时针。 (1)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如下图):
地势越高, 自转线速度
越大
2.图中c、d两点纬度相同,但地 球
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A. d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 c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 d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 c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2.如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及海拔高度关联图,根据图中a、b、c、d
各点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D )
地球公转示意图上四个节气的判断方法
此问题要分两种情况进行分析判断: (1)太阳位于地球椭圆公转轨道的一个焦点上,如 右图所示。
地球公转示意图上四个节气的判断方法
(2)太阳位于地球椭圆公转轨道的中心,如右图所示: 此时则需要根据A、C两位置的太阳直射点进行判断。
地球公转示意图上四个节气的判断方法
一、地球的自转
地球绕地轴不停的旋转, 叫做地球自转。 1、地球自转轴:地轴(北 端指向北极星附近) 考察:地球上观看北极星的 仰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 2、自转平面——赤道平面
地轴
3、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南顺北逆
北极星
地球自转
南半球
北半球
顺时针
逆时针
自转方向:东经度数增大,西经度数减小
N
S
对点练习 1.下列有关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正确的是( C )
点位于( A )
A.低纬地区 B.中纬地区 C.北极附近 D.南极附近
2.右图中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 度约为50°,据此判断摄影师连
续拍摄的时间为 B
A.1个多小时 B.3个多小时 C.5个多小时 D.7个多小时
下图是“地球表面某地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据此回答。
1、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提示:注意指向标) A.北半球低纬度 B.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北半球中纬度
4.速度
(1)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慢,位于近日点(1月初) 时速度快。 (2)平均角速度每日约1°,平均线速度约为30千米/秒。
二、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1.黄赤交角及太阳直射点的产生
二、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1.黄赤交角及太阳直射点的产生 太阳直射点: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地方时12 点。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能量最多。
对点练习
1.我国发射在赤道上空地区的同步卫星,与赤道
上的对应点相比 A
A、运动方向相同,线速度不同 B、运动方向相同,角速度不同 C、运动方向不同,线速度不同 D、运动方向不同,角速度相同
如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 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读图回答1〜2題.
1。据图判断,摄影师拍摄的地
B、方向不变,高度发生变化
C、高度和方向都没有变化
D、高度和方向都发生了变化
4.在南极上空看,甲机沿南极圈作逆时针方 向飞行;在北极上空看,乙机沿北极圈作
顺时针方向行,两机的飞行方向 A
A、都自东向西 B、甲机向东,乙机向西 C、都自西向东 D、甲机向西,乙机向东
4、自转周期:
当地球位于E1时,太阳(S)、恒 星(★)、地心、某地点(P) 位于同一直线上。 当地球位于E2时,地球已自转 360°,P又位于同一恒星和地 心的连线上。从E1到E2为一个 恒星日。 恒星日:以距离地球遥远的同
阳太阳直射点光Fra bibliotek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3月21日至6月22日 6月22日至9月23日 9月23日至12月22日 12月22日至次年3月21日
位置 北半球 南半球
移动规律 向北移动
向南移动
向北移动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问题:假设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是 匀速的,那么太阳直射点每个月的移动纬度大约为8°, 每移动1°大约需要4天。
2.某地在地方时22点时观察到北极星仰角为380,
这时北京时间为凌晨3时,那么该地的地理坐
标应为 A
A、450E、380N
B、1350E、520N
C、 450W、380N
D、1350W、520N
3.某地在9月1日21点时,看到北极星在正北方
向,高度为30度,6小时之后再去看北极星 C
A、高度不变,方向发生变化
(2)线速度——赤道向两 极减小
[特别关注]
(1)赤道的自转线速度最大,为1 670
千米/小时;其他各纬度(φ)的线速度
(vφ)与赤道线速度v0的关系为:vφ= v0cosφ。 (2)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因素:
①纬度: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
②海拔: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南北纬60的线速度 为赤道上的一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