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网印刷油墨的成分与性质
丝印油墨配方

丝印油墨配方一、概述丝印油墨是一种特殊的印刷油墨,适用于各种材料的印刷,如塑料、金属、陶瓷等。
丝印油墨的配方对于印刷效果和耐久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丝印油墨配方的基本组成和常见配方。
二、基本组成1. 树脂:树脂是丝印油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决定了油墨的粘度和干燥速度。
常用树脂有聚氯乙烯(PVC)、聚酯(PET)、聚酰胺(PA)等。
2. 溶剂:溶剂是将树脂溶解为液态的介质,它也影响着油墨的干燥速度和粘度。
常用溶剂有甲苯、二甲苯、氯化物等。
3. 颜料:颜料是决定油墨颜色和色泽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颜料有碳黑、钛白粉、铁氧体等。
4. 添加剂:添加剂可以改善油墨流动性、降低粘度、提高耐久性等。
常用添加剂有硬脂酸、防腐剂、流平剂等。
三、常见配方1. PVC油墨配方PVC树脂:50%甲苯:25%醋酸乙酯:10%碳黑:10%硬脂酸:5%2. PET油墨配方PET树脂:40%二甲苯:30%氯化物:10%钛白粉:10%流平剂:5%防腐剂:5%3. PA油墨配方PA树脂:45%丙酮:20%氯化物:15%铁氧体颜料:15%流平剂:5%四、注意事项1. 混合时要充分搅拌,确保各组成部分均匀混合。
2. 配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但必须保证各组成部分的比例合理。
3. 操作时要注意安全,避免接触皮肤和吸入有害气体。
五、总结丝印油墨配方的基本组成包括树脂、溶剂、颜料和添加剂。
常见的配方有PVC油墨配方、PET油墨配方和PA油墨配方。
在操作时要注意混合均匀、比例合理和安全。
制作丝印油墨的配方摘要

制作丝印油墨的配方摘要制作丝印油墨的配方摘要1. 引言制作丝印油墨是一项关键的过程,它是用于印刷丝网图案的常见方法。
而制作一种高品质和适合特定用途的丝印油墨则需要正确的配方和合适的成分。
本文将探讨制作丝印油墨的配方摘要,旨在提供对丝印油墨制作过程中涉及的关键成分和比例的全面理解。
2. 基本配方制作丝印油墨的基本配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成分:- 颜料:颜料是丝印油墨中负责产生图案颜色的关键成分。
不同的颜料可以产生不同的颜色效果,常见的有有机颜料和无机颜料。
选择合适的颜料牌号和品质对于获得所需的颜色和印刷质量至关重要。
- 树脂:树脂是丝印油墨中的粘合剂,它负责将颜料粒子与所印刷的表面粘合在一起。
树脂的选择应考虑印刷表面的性质和印刷条件。
- 溶剂:溶剂在丝印油墨中起到溶解颜料和树脂的作用,使其成为流动的可印刷物质。
选择合适的溶剂有助于获得良好的流动性和印刷效果。
- 助剂:助剂是一些辅助成分,它们可以调整油墨的黏度、流动性、耐久性等特性。
最常见的助剂包括增稠剂、流平剂、抗粘剂等。
3. 调配原则制作丝印油墨的配方需要根据特定的需求和印刷条件进行调配。
以下是一些调配原则可以帮助您获得最佳的印刷效果:- 颜料选择:根据所需的颜色和效果选择合适的颜料。
考虑颜料的耐光性、耐久性和稳定性等因素。
- 比例控制:根据所需颜色的深浅和饱和度调整颜料的比例。
合理控制树脂、溶剂和助剂的使用比例,以获得适当的黏度和流动性。
- 实验测试:调配丝印油墨时,建议进行小规模的实验测试,以确保配方的可行性和印刷效果。
根据测试结果进行适当的调整。
4. 观点和理解制作丝印油墨是一项复杂且需要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任务。
仅凭配方摘要无法涵盖全部细节,实际调配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技术调整。
尊重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原则,在使用和处理丝印油墨时务必遵守相关规定,选择低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产品,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总结制作丝印油墨的配方摘要为我们提供了对丝印油墨制作过程中关键成分和比例的理解。
丝印油墨介绍(上)

丝印油墨的分类介绍(上)目前国内使用的印刷油墨,主要是按使用油墨的印版结构进行分类,主要有凸版印刷油墨、胶印印刷油墨、凹版印刷油墨、特种印刷油墨等。
丝网印刷油墨是印刷油墨的一种,其品种繁多,分类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但主要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
根据油墨的特性分类:可分为荧光油墨、亮光油墨、快固着油墨、磁性油墨、导电油墨、香味油墨、紫外线干燥油墨、升华油墨、转印油墨等。
根据油墨所呈状态分类;胶体油墨,如水性油墨、油性油墨、树脂油墨、淀粉色浆等。
固体油墨,如静电丝网印刷用墨粉。
根据承印材料分类:纸张用油墨:油性油墨、水性油墨、高光型油墨、半亮光型油墨、挥发干燥型油墨、自然干燥型油墨、涂料纸型油墨、塑料合成纸型油墨、板纸纸箱型油墨。
织物用油墨:水性油墨、油性油墨、乳液型油墨等。
木材用油墨:水性墨、油性墨。
金属用油墨:铝、铁、铜、不锈钢等不同金属专用油墨。
皮革用油墨:印刷皮革专用油墨。
玻璃陶瓷用油墨:玻璃仪器、玻璃工艺品、陶瓷器皿用油墨。
塑料用油墨:聚氯乙烯用油墨、苯乙烯用油墨、聚乙烯用油墨、丙烯用油墨等。
印刷线路板用油墨:电导性油墨、耐腐蚀性油墨、耐电镀及耐氟和耐碱性油墨。
本书依丝印油墨的干燥类型为主,分类介绍丝印油墨如下。
1.依于操形式分类的丝印油墨介绍。
①挥发干燥型油墨。
墨膜的成分主要是高分子物质,印刷后溶剂挥发,其高分子物质就形成墨膜。
墨膜形成的过程是:从溶剂分离的分子有数个聚集,形成核;其核集结成分子(成长);继续成长,形成干燥小粒;干燥小粒凝集形成膜。
这种挥发干燥的变化是可逆的,即干燥墨膜可使用溶剂再溶解,如图3-37所示。
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后,含溶剂的油墨墨膜首先发生溶剂的挥发,其挥发过程如3-38所示。
油墨中的溶剂因蒸气压的作用扩散在大气中,在墨膜表面形成液膜,然后通过液膜挥发。
在这一过程中,油墨表面因溶剂的挥发其粘度必然上升,同时因溶剂挥发,热量扩散,温度下降,然后粘度再上升。
其结果是墨膜内部的溶剂挥发慢慢变得因难,这时干燥的进行,需要热量和风。
金银粉丝网印刷油墨

金银粉丝网印刷油墨采用金银粉油墨印刷的印刷品非常受消费者的欢迎,但是这些油墨的生产、储存和使用存在一系列的难题。
这对丝网印刷者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在使用金属粉油墨前,需要了w金银粉油墨和传统油墨有哪些不同。
先要看一下金银粉丝网印刷油墨的组成,给印刷工艺带来哪些特殊需求,并了解这种油墨在哪些应用中适用,哪些不适用。
什么是金银粉油墨?金银粉丝网印刷油墨的主要成分为:金属粉末原料和液态树脂(即油墨连结料)。
油墨连结料充当了颜料的黏合剂并在干燥后起到保护墨膜的作用。
金墨、银墨采用的金属粉末是容易氧化的铜粉和铝粉,在水分、大气、热、某些化学药品的作用下会失去金属光泽。
如铜粉在连结料呈酸性或在微量硫存在时易发黑,印刷后与大气中硫作用也会慢慢失去光泽、发乌。
其贮存性能和印刷性能均不好。
用剩的油墨一般不要再次使用。
金墨所用铜粉中有一定比例的锌粉,根据比例不同,金色泛红或有荧光,也可以用铝粉与透明黄墨制成,其光泽度不如用铜粉制的金墨,但光泽在较长时间里保持不衰,耐化学药品性和毒性也较好。
在看起来呈金色的金墨中,颜料是由铜、锌以不同比例组成的混合物制成的。
如果锌的比例较大(大约为70%铜,30%锌),油墨的金色会呈现淡绿色,被称为浓金色(richgold);如果铜的比例更大(90% 铜,10% 锌),油墨就会呈现淡红色,通常称为淡金色(palegold)。
上述比例是两个极限,在这之间则可以得到介于上述两种色调之间的颜色。
这些色调用透明的橙色着色剂微染,就可以得到与普通调色(例如Pantone 色标)系统中那些指定的颜色匹配的色彩。
银墨是由铝粉分散在石油溶剂中再掺入连结料而制成的。
银墨有两种:一是铝粉漂浮在墨膜表面,其对光的不规则反射可以产生银光闪闪的效果;二是分散在连结料中,外观则是银白色金属。
金墨、银墨的连结料一般采用酸值和胺值极低的树脂,以免影响油墨的光泽,如乙基纤维素、硝酸纤维、聚醋酸乙烯、聚酰胺树脂,并加入一些蜡类物质以改善颜料的悬浮。
丝网印刷的油墨性能有哪些

丝网印刷的油墨性能有哪些丝印油墨应满足储备、印刷、耐用、经济及安全等方面的要求,但就技术性能来说,主要是印刷适性和应用适性。
一、印刷适性印刷适性也叫作业特性,总的来说,油墨在印刷中应能顺利地从印版漏印到承印物上,在丝网上不堵网,在承印物上干燥快,印迹再现性好。
印刷适性的影响因素很复杂,约有60个变量,这里谈几个主要的性能。
粘度是油墨内部阻碍其相对流动的一种特性。
粘度单位为帕秒(Pa·s)。
丝印油墨的粘度,在各类油墨中属中,高水平(见表4-4)。
粘度对印刷效果影响很大。
粘度过大,会使油墨转移发生困难,印迹完整性、附着牢度及光泽度都会变差,甚至造成拉丝、网节缺墨及堵网等毛病;粘度过小,会使印迹扩大,清晰度差,易脏印版和印品。
油墨粘度比较表4-4油墨类型粘度(Pa·s)凸版油墨10-100苯胺油墨0.1-0.2凹版油墨0.05-0.20丝印油墨1-100胶印油墨100通常油墨的制备粘度大于4Pa·s,而使用粘度,需视丝网目数、图形尺寸、印刷速度、承印面性能及印刷温度等情况适当调整,允许在1-100Pa·s范围内变化。
有些丝印油墨,在印刷过程中,其粘度有可能发生变化,如溶剂的挥发,使油墨变稠,粘度也变大。
有的油墨粘度随剪切速度而异,这有3种情况,如图4-2所示,其中曲线a 表示牛顿流体,如低粘度(小于10Pa·s)连结料和液体油墨,粘度为一常数,不受剪切速度影响;曲线b假塑性流体,粘度随剪切速度增大而减小,亦称剪切变稀流体,如纤维素溶液、乳液及多数丝印油墨。
这类油墨流平性好,即粘度随剪切速度的增大而变大,亦称剪切变稠流体,一些高含固量(颜料及填料)的油墨,容易产生剪切膨胀现象。
有的油墨粘度,随剪切速度或剪切时间或两者的增大而减小,且在剪切停止后,粘度又可恢复(图4-3),称此现象为触变性。
粘度变化与印刷适性的关系是,油墨在印版上,粘度愈稳定愈好,但转移到印件上后,粘度变大愈快愈好。
丝网印刷油墨的选择和调配

丝网印刷油墨的选择和调配在金属上丝印离不开金属丝印油墨,用于金属丝印的油墨习惯上又称为金属油墨,金属油墨按其用途又可分为普通金属油墨和抗蚀金属油墨。
抗蚀油墨和其他油墨一样都是由连接剂、色料、溶剂及辅助剂组成。
(1)色料:色料的作用使油墨具有色彩便于识别印刷后的图文质量是否合格,这里所用的色料一般都是采用无机颜料而很少会使用到有机染料。
(2)连接剂:连接剂是成膜的主要物质,抗蚀油墨的抗蚀性能及脱膜性能都是由连接剂决定的。
所以对抗蚀油墨的连接剂要求具有抗酸、抗碱、抗氧化剂等化学性能,同时也要求这种连接剂干燥后具有一定的硬度和抗热性能,能承受由蚀刻机喷射蚀刻液的压力及在加热蚀刻条件’下抗蚀剂保证不脱落、不形变。
同时还需要这种连接剂易于去除。
(3)溶剂:丝印中常用的溶剂,主要有:脂肪族烃类、酮、酯、醇、二乙醇迷等。
溶剂的主要作用是用于在配制生产油墨时溶解所需要的聚合物。
根据溶剂对聚合物的溶解力的大小可分为三类:①真溶剂,能单独使用且有效地溶解聚合物;②助溶剂,对聚合物的溶解力小,与其他溶剂配合使用,町充分发挥其效力;③稀释剂,虽不能溶解聚合物,但可以和真溶剂或助溶剂混合使用。
(4)辅助剂:辅助剂在这里主要用于抗蚀油墨的干燥性及黏度的调节,比如各种稀释剂、慢干剂、催干剂、消泡剂等,或其他旨在改善提高油墨抗蚀性及可印性的辅助成分。
(5)油墨稀释剂:油墨稀释剂也叫标准溶剂,它与油墨内在的溶荆组成基本相同。
正规的油墨生产厂家生产的油墨黏度比较大,需要用稀释剂调稀后才能用于丝印,这就必须使用与油墨相对应的稀释剂来调稀油墨。
调稀的油墨在丝印过程中,油墨中的稀释剂挥发快,在丝网版油墨面上的油墨,黏度会越来越稠,产生粘网、堵网,造成承印物印刷图文不清晰。
这时也要用稀释剂加以调稀。
在调节油墨黏度时,不宜调得过稀,过稀的油墨,印刷后的线条变粗,甚至严重扩散。
对于非精细的图文印刷,一般用稀释剂调稀油墨,在丝印过程中不会产生什么问题,若线条很细,就需要配合慢干剂来调稀油墨,否则细线条随着印刷的进行而变得越来越细,直至堵网。
丝网印刷油墨的危害问有哪些

丝网印刷油墨的危害问有哪些丝网印刷油墨是由颜料、连结剂、溶剂、辅助剂组成的。
其中的有机溶剂和重金属元素对人体有严重危害。
丝网印刷油墨中的某些溶剂,挥发或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影响动、植物的生长,特别是挥发性印刷油墨对空气污染非常严重。
印刷油墨中的颜料有两种,即无机颜料和有机颜料,其性质不溶于水和其它介质,并具有鲜明的色泽和稳定性。
有些无机颜料中,含有铅、铬、铜、汞等重金属元素,均具有一定毒性,不能用于印刷食品包装和儿童玩具,有机颜料中有的含有合联苯胶,其中含有致癌成分,应严禁使用。
有机溶剂可溶解许多天然树脂和合成树脂,是各种油墨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机溶剂会损害人体及皮下脂肪。
长期接触某些溶剂会使皮肤干裂、粗糙;如果渗入皮肤或渗入血管,则会随血液危及人的血球及造血机能;溶剂气体被吸进气管、支气管、肺部或经血管,淋巴管传到其它器官,甚至可能引起肌体慢性中毒。
丝网印刷油墨中的重金属离子的毒性问题,颜料和染料中都含有某些致癌成分,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害处。
复合包装材料在印刷中要使用大量的油墨,有机溶剂和粘合剂等,这些辅料虽不和食品有直接接触,但在食品包装和贮存过程中,某些有毒物质会迁移到食品中,危害人们的健康。
印刷油墨中常使用乙醇、异丙醇、丁醇、丙醇、丁酮、醋酸乙酯、醋酸丁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
这些有机溶剂虽然通过干燥可以除去绝大部分,但是残留的溶剂迁移到食品中对人体造成危害。
在凹印丝刷油墨中使用的溶剂一般有丁酮、二甲苯、甲苯、丁醇等高沸点有臭味、有毒性的溶剂。
特别是丁酮,残留的气味很浓。
由于丝网印刷油墨中的颜料颗粒很细小,吸附能力很强,虽然在印刷时已经加热干燥,但由于时间短、速度快,往往干燥得不彻底,特别是上墨面积较大,墨层较厚的印刷品,其残留溶剂较多,这些残留溶剂被带到复合工序中,经复合后更难跑掉,会慢慢地迁移渗透出来。
因此必须将溶剂残留控制到最低限度。
丝网印刷油墨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丝网印刷油墨中溶剂挥发造成的大气污染等问题,这以印刷油墨中含有的挥发性有机物(VOC)为主,由于凹版印刷油墨中使用了较多的VOC作为溶剂,因此污染最为严重。
浅谈丝网油墨的组成与性能的关系

丝印油墨应满足储备、印刷、耐用、经济及安全等方面的要求,但就技术性能来说,主要是印刷适性和应用适性。
要想满足这两个性能指标必须从组成油墨的多种成分进行分析。
丝网油墨也是由色料、连结料、填料等成分均匀混合而组成的浆状胶体。
作为一种黏性流体的油墨,由于其品种的不同性能也有所差异,即有稠、稀之分,黏性强、弱差异,也有快干与慢干之别等情况。
所以,正确了解和认识油墨的组成成分在油墨中的作用,对于准确调整油墨特性,满足各种印刷条件,提高产品印刷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色料色料包括颜料和染料。
印刷油墨中使用的有色材料通常都是颜料,有些情况下也混合使用一些染料,它们都是颗粒极细的有色物质。
颜料一般不溶于水,也不溶于连结料,在溶液中大部分成悬浮状态,而染料在连结料中一般是可溶的。
颜料对油墨的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油墨的相对密度、透明度、耐热性、耐光性和对化学药品的耐腐蚀性等,都与颜料有关。
颜料在油墨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的颜色决定着油墨的色相;用量大小决定着油墨的浓度,并给油墨一定的稠度等物理性能;它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油墨的干燥性,氧化聚合干燥为主的油墨表现得尤为突出。
此外,油墨在各方面的耐久性也是由颜料决定的。
所以,油墨品种、用途不同,颜料的使用也是有所差异的,这就要求印刷时要根据产品用途、工艺特点选用相应的油墨。
二、连结料连结料是一种具有一定黏度的流体,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作为颜料的载体,起到把粉末状的颜料等固体颗粒混合连结起来,并使相粘连的颜料最终能够附着在印品上。
连结料在影响和决定油墨的固着速度、干燥速度和干燥类型的同时,又能给油墨一定的光泽、耐摩擦、抗泛黄和浅谈丝网油墨的组成文/马金涛与性能的关系耐冲击等物理性能,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油墨的黏度、屈服值和流动性,所以,高品质的油墨源于高品质的连结料。
如果连结料配制或生产工艺不适,油墨印刷后不但缺乏鲜艳、光泽性好的色彩,而且还会引发糊版、蹭脏、透印、拉纸毛和不下墨等多种质量故障,给正常的印刷带来一定的障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丝网印刷油墨的成分与性质丝网印刷油墨的成分与性质典型的网印油墨是一种稀松的浆状物并有良好的触变性(当油墨处于静止时,其流动性差,一旦受外力作用,该墨流动性陡增)。
这一特性,使油墨在刮印时,能顺利通过印版网孔,并在承印物上迅速流平,形成需要的图像。
这样,墨膜既不会在干燥后残留丝网的痕迹,又不至于使印出的图像外溢而扩大。
网印UV油墨要满足上述要求,活性单体的黏度要小,撤黏能力要强,而且它在油墨中的用量尽可能大些。
因网印墨膜厚度大,着色剂的用量可以减至最低限度。
即使其用量降至5%左右,油墨仍然可获得相对不透明的色调。
其典型配方如下。
上述配方中的反应性齐聚物,通常以环氧双丙烯酸酯为主,如附着力欠佳时,可与聚酯双丙烯酸酯或聚氨酯双丙烯酸酯混用。
应用中,常常选用的活性单体有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和己二醇二丙烯酸酯等。
网印UV油墨的光引发剂,往往选用二种以上的混合体,如二苯甲酮、硫杂蒽酮和安息香醚类等。
为增进光引发效果,还常配以有机胺作活化剂。
网印油墨的性质1.粘度粘度,又称内摩擦,是一层流体对另一层流体作相对移动时所产生的阻力。
它是流体内部阻碍其流动的一种特性。
油墨粘度一般用“泊”、“厘泊”来表示。
丝印油墨粘度约在4000至12000厘泊之间。
粘度过大油墨对承印物润湿性差,不易通过丝网转移到承印物上。
造成印刷困难,印迹缺墨。
粘度过小,会造成印迹扩大,致使印刷品线条合并,成为废品。
粘度指标可以使用粘度计进行测量。
粘度变化与印刷造性的关系是:油墨在印版上,粘度愈稳定愈好,但转移到印件上后,粘度变大愈快愈好。
触变性则对前者不利,对后者有利,因此适当地触变性是可取的,而剪切变调对印刷有害无益。
加溶剂、稀释刑或增塑剂,可降低粘度;加填料、颜料、硅化物,能提高粘度。
2.触变性触变性是指液体由于应力粘度降低而后又恢复其原来粘度的能力。
在丝印过程中,表现为油墨在静止一定时间后变稠,粘度变大,搅动后又变稀,粘度也变小的一种可逆现象。
因为,油墨中颜料颗粒的外形是不规则的,尽管吸附了一层连结料,也是一种不规则的圆球。
所以,在静止一定时间后,颜料颗粒就会接触或相距很近,造成相互吸引,阻碍颗粒的自由活动,油墨就变稠、变粘。
然而,这种暂时稳定的结构,被外力搅动后,很快被破坏,解除了颗粒之间的相互吸引力,颗粒的自由运动又得到恢复,流动性提高了,油墨变稀,粘度下降。
丝网印刷油墨的触变性越小越好。
为消除这种不利因素,在印刷之前,要充分搅拌油墨,使之恢复常态,然后进行印刷。
油墨中的颜料颗粒越木规则,多角多孔,如黑墨,其触变性就大。
反之,如黄墨,其触变性就小。
油墨中连结料多,颜料少,触变性也小,反之则触变性大。
另外连结料的不同对触变性影响也很大,如聚合植物油所制作的油墨,其触变性小,如高分子树脂作连结料,其触变性大。
3.屈服值屈服值是指对流体加一定外力,从弹性变形到流动变形的界限应力,也是油墨开始层流时必须施加的最低应力。
屈服值太大,油墨发硬,不易打开,输墨不便,流平性差;屈服值太小,印刷细线和网点再现性差。
丝印墨层较厚,故屈服值不能太小。
丝印油墨根据不同要求,屈服值可由1000dyn/c㎡到3000dyn/c㎡,印刷精细线画时,屈服值宜取高值4.流动性流动度是粘度的倒数。
即:粘度大,流动度小;粘度小,流动度就大。
油墨的流动度可以看作是在无外力作用下,一定量的油墨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的平整面上自然流动的程度。
油墨的流动度可以衡量油墨的稀稠。
在丝印油墨中其流动度一般控制在30~50mm。
测量方法是取一毫升油墨,在250克的压力经15分钟后,测量其直径即可。
油墨的流动度大,印迹易扩大,使间隙小的细线条分辩不清以至合并;流动度小,印迹中线条易断线缺墨,印刷也困难。
5.可塑性可塑性是指受外力作用变形后,能完全或部分保持其变形的性质。
丝印油墨是介于流体和半固体之间的浓调悬浮胶体,所以它既有流动性,也有可塑性。
颜料和其它固体含量高,油墨就显得稠,可塑性就大;颜料和其它固体含量低,油墨就稀薄,可塑性就小。
丝印油墨要求有一定的可塑性,以保持印刷的精度,否则印刷的线条极易扩大。
6.表面张力油墨的表面张力关系到油墨的转移性能和印迹在承印面上的稳定性。
这种关系,在光面材料,特别是塑料表面上印刷时,显得更为突出。
例如,当油墨的表面张力大于承印面的表面张力较多时,印迹会收缩,甚至出现鱼眼状的小孔;若承印面与油墨的表面张力相近,而网版的表面张力又大于承印面的表面张力时,印刷会出现堵网现象。
这些情况,可借添加表面活性剂、微晶石蜡、硅化物等加以调整,使油墨的表面张力等于或小于承印面的表两张力,以获得良好的印刷效果。
7.细度细度是表示油墨中颜料及其它固体原料颗粒的大小,及其这些颗粒在连接料中分布的均匀程度的指标。
可用细度计把适当调稀后的油墨从细度计凹槽的最深处刮到平处,立即对光倾斜15现察。
看油墨中颗粒至少15个在某一刻度范围内,其值即为该油墨的细度。
丝印油墨的细度一般在15~45微米之间。
细度太粗,在印刷中会产生糊版,印不出图案。
如丝网较粗,细度也可相应加粗。
一般最粗的颗粒应低于网孔面积的四分之一。
油墨的细度与固体粉末的细度是不一样的,后者指粉末的基本颗粒尺寸,它是很小的,见表3-12。
其中一般颜料的基本颗粒尺寸小于lμm,实际上颜料是以若干基本颗粒粘连在一起的聚集状态(尺寸可达50μm)加入到油墨连结料中的,经研磨,聚集体分散开,分散得愈好,油墨颗粒(细度)愈小。
一般油墨的细度为5μm左右,特细的可达1~2μm。
细度会影响到墨膜的光泽及油墨的流变性。
8.粘弹性粘弹性是指油墨受利板压力后被剪切断裂,丝网版弹起,油墨迅速回弹的性能。
油墨和承印物粘接,和丝网脱离,出现迅速缩回的现象,是典型的油墨粘弹性现象。
油墨的粘弹性,对丝印影响较大的是出现拉丝现象。
拉丝现象就是当刮墨板刮过,网版弹起瞬间,在网版与承印物之间出现很多油墨细丝。
这是丝印中最忌的现象,不仅易使印刷品和网版粘脏,甚至会使印刷无法进行。
拉丝长短与油墨的粘度有关。
粘度大,墨丝长;反之则短。
为此常加减粘剂或降低树脂的分子量等来降低油墨粘度,改善油墨粘弹性,减少拉丝现象。
拉丝现象还与作用力的时间有关。
同一油墨,若分离速度很快呈弹性分裂,则墨丝短;分离速度很慢,则油墨像纯液体一样完全流下,不成丝。
9.干燥性丝网印刷既要求油墨在网版上能够较长时间不干燥结膜,又要求在印刷后,在承印物上干燥越快越好。
这样可以保持印迹的清洁,节省场地,加快印刷速度,提高质量。
丝印对油墨的干燥性要求,在多色连续套印时尤为突出。
一般采用的干燥方法有自然干燥、热风干燥、紫外线干燥、电子束照射干燥、红外线干燥、微波干燥等多种形式。
测定油墨的干燥程度,可采用简易方法。
即制作一块宽1.5cm、长4cm。
晒好图像的丝网印版,将油墨印在承印物上。
观察油墨,以不粘纸为标准,计算自印刷后多长时间不粘纸,便可测定出这种油墨在此种承印物上的干燥时间。
对于丝网印刷来说,网上慢于及印迹快干的油墨,才是理想的丝网印刷油墨,光固、热固及热印冷固等油墨就是因此而产生的.10.硬度指墨膜受压变形的程度,可用油漆及涂料工业用的硬度计测量。
从印品应用出发,硬度也可用耐划破性度量,如用相同的力,以不同硬度(H)的铅笔刻划充分干燥(印后48小时)的墨膜,以能刻破墨膜的铅笔的H值为所测油墨的硬度。
硬度对金属、硬塑及玻璃等刚体的装演印刷甚为重要.11.耐光性是指油墨印迹在目光照射下色泽稳定程度的一种性能。
它取决于颜料的耐光性、墨层厚度、连结料及填充剂等的性能。
包装印刷和室外广告对油墨耐光性的要求甚高,室外广告常要求历时3~5年,印品色彩无明显变化。
光的照射会使颜料发生化学(如氧化或还原)反应和物理(晶体)变化,导致颜料变暗、变淡以至完全退掉。
耐光性的测定常用“8级日晒牢度蓝色标准”与印样一起放于退色仅中曝光若干小时(20或40),然后取出比照,找出试样与哪级标准接近,该级号即为试样的耐光水平。
“8级日晒牢度蓝色标准”是在羊毛织物上,染以8种不同牢度、相同浓度的蓝色染料,它们在等量光照下,会出现8种不同的退色情况,H经退色最严重,8级最不易退色。
12.耐效性视热加工要求而异,印品的油墨应在热压中不被拉脱。
检测方法是将一片印刷品与一张洁净铝箔叠合在一起,用实际生产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处理之,冷却后分开印品与铝箔,观察油墨转移到铝箔上的情况。
13.耐化学力油墨的耐水、酸、碱及溶剂的能力,统称为耐化学力,其测定标准与方法要从应用目标出发,目前常用的有浸泡法和湿擦法。
浸泡法是将干燥后的印品,浸泡在选定的水、酸、碱及溶剂中,经一定时间后取出,比较印品浸泡前后的变化程度。
湿擦法是将布用选定的溶液浸湿后,在干燥后的印品上往返湿擦若干次(50~100),再比较印品湿擦前后的差异。
其它如油墨的颜色、光泽度及透明度(或遮盖力),分别用色度仪、反射光泽度计及密度计(或遮盖力仪)予以测定,读者可参考有关印刷油墨的标准,这里不再赘述。
14.丝印油墨的固着牢度油墨是丝网印刷中最重要的材料,在整个印刷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因为丝网印刷的对象相当广泛,如纸张、金属、塑料、玻璃、木材、陶瓷和各种纺织品等等。
所以正确掌握油墨的性能,是顺利进行丝网印刷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丝印油墨最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印刷后油墨在承印物上的团着牢度。
没有固着牢度,就等于没有印刷,还会造成很大的浪费。
固着牢度问题涉及到油墨和承印物的粘结机理。
目前一般认为影响油墨固着牢度的原因有以下清点。
①树脂的影响。
树脂是构成油墨连结料的主要成分,油墨的固着效果与树脂性能有密切关系。
a.分子量。
若树脂的分子量与承印物的分子量太接近,油墨溶剂不易选择。
若树脂的分子量太大,为使油墨达到丝印要求的粘度,则油墨中固体(树脂)含量就太少,造成溶剂浪费。
分子量高,溶点亦高,在溶剂中难溶解,对附着效果不利。
若树脂分子量太小,则内聚力与相容性太差,附着效果就差。
配墨树脂的分子星选择是重要的,必须适宜。
b.玻璃化温度。
高分子链段运动只有在玻璃化温度以上,才具有显著的扩散速度。
整链运动只有在更高温度下才能进行。
对室温固化油墨其树脂的玻璃化温度应很低,这显然对附着效果有利。
对于热固化油墨,加热温度应高于玻璃化温度,低于承印物的热形变温度。
附着效果与操作(干燥)温度有关。
c.树脂的组分。
树脂分子中的官能团、支链结构等直接影响油墨在承印物上的固着效果,因此丝印专用油墨对不同承印物越来越专一。
单一树脂往往满足不了专用丝印油墨的需要,事实上,采用两元或三元共聚树脂、混合树脂,对树脂改性等方法能配制出质地优良的油墨。
选择合适的树脂组分对固着效果有利。
d.树脂单体的元素含量。
合成树脂单体某元素含量的改变,使树脂的性能也随着变化。
设计油墨配方时,合成一些特殊的树脂,将大大改进油墨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