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水文化特点和弘扬水文化的思考

合集下载

浙江宁波地域水神崇拜文化考探

浙江宁波地域水神崇拜文化考探

收稿日期:2015-09-03作者简介:涂师平(1967—),男,江西宜春人,中国水利博物馆宣传教育处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文化遗产宣传教育。

第32卷第1期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32No.12016年2月Journal of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Social Science Edition )Feb.2016浙江宁波地域水神崇拜文化考探涂师平(中国水利博物馆宣传教育处,浙江杭州311215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摘要:水神崇拜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不同地域所崇拜的水神各有不同。

浙江宁波具有7000年文化发展历史,在海洋和江南水乡环境中,宁波地域主要崇拜本地的自然神灵与治水英雄,但也接受外来信仰文化的融入,崇拜外来文化的水神。

宁波水神崇拜文化成为地域特色文化的一部分,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

关键词:宁波地域;水神崇拜;文化考探中图分类号:K92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44(2016)01—0014—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05水神崇拜是一种重要的地域文化信仰,属于水文化范畴。

水神崇拜是民间信仰,没有像宗教那样有固定的、至高无上的神仙谱系,也没有形成完整的、伦理的、哲学的体系,但却往往会对地域文化产生广泛的影响。

浙江宁波具有7000年文化发展历史,在海洋和江南水乡环境中,宁波地域主要将本地的自然神灵与治水英雄视为水神来崇拜,同时也接受外来信仰文化的融入,吸纳外来文化的水神。

宁波水神崇拜文化成为地域特色文化,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

一、宁波水神崇拜文化发展演变水是生活之源,宁波先民逐水而居,逐步由小水迈向大水,城市也经历了一个由河姆渡渡口边的原始社会部落、小溪镇溪口边的古县城、三江口边的古州城,到如今国际港口边六区鼎立的现代都市的沧桑巨变。

宁波的文化特色

宁波的文化特色

宁波的文化特色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宁波的文化特色在于以浙东文化为主线与宁波商帮文化以及海洋文化相融合,在三者组合基础上的创新,是一种多元文化相组合的而结果。

宁波特色文化的形成是宁波的独特的区位和地理位置环境下,宁波人的积极创造从而形成的特色文化。

商帮文化是宁波特色文化的重点,闻名遐迩的“宁波帮”是宁波商人在开展商事活动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群体称谓,是历史上着名的商帮。

有一句话说,无宁不市。

这说明宁波人的创业精神。

有胆有识的这是一种甬商成为中国近代继晋商和徽商之后而起的新兴商帮。

宁波商帮文化队宁波的地域经济文化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宁波区域经济提供了精神文化因素。

在近代,由于宁波商人在竞争中特别看重同乡关系,他们以家庭血缘关系为核心,同乡情意为纽带,互帮互助,在达到事业高峰的同时促进了宁波经济的发展。

在他们名成声就之后,不忘故乡的发展,不断为故乡的发展出资献策,帮助宁波经济文化的发展。

正是宁波地域文化的熏陶,才导致了近代宁波帮的崛起,他们“喝水不忘掘井人”,也是对传统道德孜孜追求,这也是宁波商帮文化的表现。

另外,宁海舞狮,宁波别样的舞蹈艺术。

狮舞源于佛教,始于唐代,盛行于明清。

人们在敬神祭祖时,常通过狮舞的习俗寄托丰收、太平的美好愿望。

中国开渔节”,渔文化的生动实践。

宁波渔民自古以来就有开捕祭海的民俗。

当地政府和有识之士将渔民的自发仪式上升为一个海洋文化的盛大典礼,集文化、旅游、经贸活动于一体,赋予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渔乡特色。

宁波河姆渡文化遗址为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遗址。

位于宁波余姚罗江乡河姆渡村东北,面积4万平方米。

出土文物内容非常丰富,有人工栽培水稻的大量遗物,有数以万计的,刻有较为精细的装饰花纹的陶器、骨器等。

其中人工栽培的水稻,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农作物。

宁波服装和国际服装节宁波服装的特点:第一、宁波是中国近代服装的发源地,中国的第一件西服、第一件衬衫、第一件中山装都出自宁波裁缝之手。

对宁波的评价 -回复

对宁波的评价 -回复

对宁波的评价-回复宁波是中国东部沿海城市,地处浙江省东南部,毗邻杭州湾。

作为中国东海岸经济带的核心城市之一,宁波自古以来就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称。

如今,它已经成为了现代化的大都市,拥有丰富的文化背景、充满活力的经济发展和宜居的环境。

首先,宁波的经济发达是它最引人注目的特点之一。

宁波作为中国最早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勇于探索市场经济,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投资。

如今,宁波的GDP已经在全国城市中名列前茅,并且还有很大的增长潜力。

它拥有多个国际化大港口,是中国重要的进出口贸易城市之一。

同时,宁波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特别是在纺织、化工、机械等领域有着很强的实力。

其次,宁波的文化底蕴丰富多彩。

宁波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南方沿海的重要港口城市。

在历史上,宁波曾是宋代的大都市,还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之一。

这里有许多古迹和文化遗产值得探访,如天一阁、雪窦山、镇海古城等等。

此外,宁波还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如横渡钱塘江、撒茶节等传统活动,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宁波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也值得称赞。

宁波市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城市的发展和管理,注重人文环境的营造和保护。

宁波的城市设计合理,道路宽敞,绿化覆盖率高,使得整个城市看起来非常干净整洁。

此外,宁波还注重保护历史文化街区,让人们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依然能够感受到古老文化的魅力。

宁波的教育资源也非常丰富。

宁波有多所高水平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为当地的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这也促使了宁波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创新的进步。

很多学生梦想进入宁波的学府或者在这里找到理想的工作。

最后,宁波的宜居环境也让人印象深刻。

宁波的环境治理工作非常出色,大气污染和噪音污染较少,空气质量相对较好。

城市中广泛鼓励绿色出行,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者步行骑行等低碳出行方式。

此外,宁波还有很多公园和绿地,供人们放松身心,享受大自然的美丽。

总之,宁波作为中国东海岸经济带中的重要城市,具有经济发达、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以及宜居环境。

探析“水文化”城市旅游展示模型的构建——以扬州水城形象策划为例

探析“水文化”城市旅游展示模型的构建——以扬州水城形象策划为例
式 开 发模 式和 辅 助 性 开 发模 式 , 江 苏 以 扬 州 为例 ,依 据 扬 州现 有 “ 文 化 ”旅 水 游展 示 资 源对 其 归 类 性 开 发 , 为诸 如 并 扬州等水文化城市的发展 工作提供一些 参 考性 建 议 。
文化展现给旅游者 和当地居 民呢 , 这是值 得我们深思 的问题 。 简单 的实物展 示 已经 不再需要更多 的诠 释与创新 。 当今旅游的 主题 以互动式 的休 闲活动为主 , 我们应该 以静态的 “ 水文化 ”旅游过渡 到动态的参 与式 “ 水文化 ”旅 游。
维普资讯
探析 “ 水文化 ’ ’
二 “ 水文 化”旅游展示系统的核心性 开发
近几年 内,扬 州市 建成了 “ 扬州水文 化博 物馆” ,整 个博物馆从 “ 的历 史” 水 、 “ 的 文化 ” 水 的治 理 ” 水 的 利 用 ”等 水 、“ 、“ 四个 方 面 , 面 展 示 扬 州 与 水 生 生相 息 的 全 关系 。水博馆 内以实物展 出为主 ,展 馆的 8 %以上都 是实物 ,同时增 加了天宁寺模 0 型 、扬 州三把 刀和大量 与水相 关的模型 , 充分体现 了扬 州的古城特色。 此外 , 州 扬 顺利完成 了 “ 运河文化 公园”的建设 ,这 种专 题性 的 文化 公 园以 水上游 览 线为 中 心 , 穿扬 州市 区, 途经过五 台胜景 、 贯 沿 东 关古渡 、东门遗址 、古河新韵 、普哈丁墓 园、 吴道 台宅第 、 山园 、 氏盐商住宅 、 康 卢 何 园 等 2 个 已经 开 发和 尚 未 开 发 的 景 点 , 6 众多 的历 史遗 迹和古建小品掩映其 问,原 汁 原味地 展 现运 河历 史和 运 河文 化 。然 而 ,一些 问题 我们不容忽视 : 开发 中的瓶颈问题 : ( ) 一 、现有综合性 的水文化 博物馆以 “ 实物展示 ”为主 ,缺乏 “ 互动参与性 ” 。 ( ) 水博 物馆 具有科学性 、 二 、 艺术性 , 但往往 因缺乏普遍性 、观赏性 、休闲性和 趣 味性而导致 吸引力不 足。 ( 、人对 水的感情错综复杂 ,静态 三) 式展 览无法使 游客 表达对 水的讴歌 与激愤 之情 , 但休 闲模 式的单一化又使游客 或居 民对 城市 “ 水文化 ” 的深入 了解望而却步。 ( 、建设专题性 的水文化公 园,如 四) “ 河 文 化 公 园 ” 是 一 项 突破 性 的 举 措 , 运 , 但从 “ 文 化 ” 的 完 整 意 义 上 看 其 缺 乏 一 水

宁波现今地名现状及特点介绍

宁波现今地名现状及特点介绍

宁波现今地名现状及特点介绍【宁波现今地名现状及特点介绍】【引言】1. 宁波,位于浙江省东部沿海,历史悠久,文化繁荣。

它拥有丰富的地名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特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趣且值得深入探索的话题。

2. 本文将从宁波地名的历史背景、现今的地名现状及其特点入手,展示宁波地名的丰富内涵和文化价值。

【历史背景】3. 在探讨宁波地名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其历史背景。

宁波作为一个有着久远历史的城市,其地名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文明时期。

4. 宁波地名的多样性反映了历史沧桑和文化演变的过程。

它融合了汉族、渔民、商贾等不同文化群体的影响,形成了独特而多元的地名体系。

【现今地名现状】5. 在宁波现今的地名现状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历史悠久的地名仍然保留着许多特点,如鼓楼、天一阁等。

6. 另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新的地名也不断涌现。

东钱湖新城、海曙软件园等地名显示了当代城市发展的特点。

【地名特点】7. 宁波地名有一些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反映出了地理、历史和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影响。

宁波地名往往具有含义丰富、隐喻深刻的特点,如镇海区的灵山景区、奉化区的太姥山景区等。

8. 宁波地名往往与水有着紧密的关系。

宁波地处沿海地区,拥有众多的江河湖海资源,很多地名中都包含了与水相关的词汇,如江北区的江北河、北仑区的北仑港等。

【个人观点和理解】9. 作为一个宁波本地人,我对宁波地名充满了深厚的情感和自豪感。

10. 宁波地名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反映了宁波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传承,也体现了城市的发展变迁。

11. 通过对宁波地名的研究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宁波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提高我们的历史文化素养和对宁波的认同感。

【总结】12. 宁波地名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体现了该地区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

13. 它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宁波发展历程、探索宁波文化的窗口。

14. 通过对宁波地名的认识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宁波的城市形象和文化底蕴,提高我们对宁波的认知和理解。

宁波的水利文化

宁波的水利文化
四是治水思路上实现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不1958至1960年实施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贯彻农业八字宪法水为第一措施全专区自上而下在书记动手加强领导大办水利的思想指导下连续三年掀起水利建设高潮建起了姚江闸和四明湖上林湖新路岙横山三溪浦杨梅岭等大中型水库以及一大批各种各样的小型工程取得了显着成绩
维普资讯
宁 满 的 水 文 化
零 0 0斡
_ |



鹫箩
..
0盎

◆ 孔凡 生
维普资讯
七年 ( 3 )以朝 仪 郎行贸县 令。在鄞期 83 5 间 ,“ 以阜俗 为本 ,务勤俭 ,尚效4 , ' 戒 1 ’ 游惰 ,惩贪暴 ,民返 于谆 ,境 内大治” 。 他 不但 为官清 正 , 且是 个远 见卓识 的 台 水 专 家,他在 治理 鄞 西平 原水利 时 ,没 有 采用传统单一 的浚湖和 筑堤 等治理手 段 ,而是 “ 览山川 ,相地 高下 ” 历 ,根据
周道 遵 《甬上 水利 志》 嘉庆 刊 本 《 白 、 杜
二 湖全 书》 光 绪刊 本《 、 宁郡城 河 丈尺 图 志》 、民国王容 商 《 东钱湖 志》 、陈训正 《 西南 乡治河记 》等等 。 修 水利 ,首 鄞 兴 赖广 大人 民群 众的 力量 , 也必 有治 水 但
志 士的 组织和 谋划 。 史上 治水人 物 代 历

8 , 条 建堰 4 , 座 使晋 代 已用于灌 溉的 西
湖拓 而广万 亩 。民感其德 ,立 祠湖 旁 ( 已 6 今
废 ) 南 宋 嘉 定年 间 (2 8 2 4 。 1 0 —12 )赐 庙
28万尺 。堤成 ,初 名 莲花塘 ,俗 称后 .
前人 治水 的丰 功伟 绩和 留下 的治水

形容宁波的句子

形容宁波的句子

形容宁波的句子宁波,一个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也展现着现代化的繁华和活力。

宁波的美丽和魅力,让人流连忘返。

首先,宁波的自然风光令人赞叹不已。

宁波位于中国东海沿岸,拥有着绵延的海岸线和壮丽的山水景色。

无论是东钱湖、奉化溪口、慈城古镇,还是象山岛、东钱湖湿地,这些自然景观都展现了宁波独特的自然风光。

清晨的东钱湖,湖水波光粼粼,晨雾缭绕,宛如一幅水墨画;而溪口古镇的青石板街道、古老的建筑、青瓦白墙,更是散发着浓厚的古韵和文化气息。

在宁波,无论是登高望远,还是漫步湖畔,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馈赠和厚爱。

其次,宁波的历史文化底蕴令人叹为观止。

宁波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宁波的天一阁、月湖、天童寺等历史古迹,无不展现着宁波古老而深厚的文化底蕴。

天一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收藏着大量珍贵的古籍文献,堪称中国古代图书馆的典范;月湖则是宁波的城隍庙,庙内保留着大量的古建筑和石刻,是宁波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而天童寺更是中国南方佛教的发源地之一,寺内的古建筑和佛教文化遗产令人叹为观止。

这些历史文化遗产,见证着宁波古老而辉煌的历史,也是宁波文化的瑰宝。

最后,宁波的现代化发展展现着城市的活力和魅力。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城市之一,宁波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宁波的中铁、中远、甬港等一大批世界500强企业的总部设立在此,宁波港更是世界第四大港口,成为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窗口。

同时,宁波的科技创新也日新月异,拥有着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人才团队,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在宁波,现代化的高楼大厦、繁华的商业街区、便捷的交通网络,无不展现着这座城市的活力和魅力。

总之,宁波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活力的城市,它拥有着丰富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又展现着现代化的繁华和活力。

宁波的美丽和魅力,让人流连忘返,令人向往不已。

前来宁波一游,定会让您留恋忘返,体验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宁波它山堰古代水利工程旅游开发探讨

宁波它山堰古代水利工程旅游开发探讨

宁波它山堰古代水利工程旅游开发探讨本文通过对我国四大古代水利工程之一的它山堰的实地考察,结合其特点,提出了旅游开发对策。

标签:它山堰旅游宁波古代水利工程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蕴含了丰富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在人类社会的文明演进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世界上的文明古国都是在大河流域产生发展起来的,相应地,在人与水害的斗争中,相继建造了许多水利工程。

我国由于传统的农耕生产方式的需要,历代王朝都十分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兴修了无数各种类型的水利工程,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发展。

我国古代留下的水利遗存不少,其中较为著名的是四大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郑国渠、灵渠与它山堰。

古代水利工程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参观游览功能,对游客有较强的吸引力。

本文通过对它山堰古代水利工程的实地考察,结合相关文献的参阅,提出其旅游开发对策,对于更好地保护与利用古代水利工程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一、它山堰古代水利工程概况它山堰位于浙东鄞奉平原于鄞江镇西侧它山之隅,始建于公元833年(唐文宗太和七年),相传由当时鄞县县令王元玮所建,距今已有1176年的历史。

1988年1月国务院公布将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堰筑成后,江、河截然为二。

堰上之水,平时七分入河,三分入江;涝时七分入江,三分入河。

宁波城部分得益于它山堰水利工程的淡水供给,得以生存和发展。

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宁波城有今日的繁荣与壮观,它山堰的水利工程可谓功不可没。

它山堰水利工程历千年而不衰,堰体本身基本完好,至今仍发挥阻咸蓄淡、泄洪排涝、灌溉供水、通航等作用。

二、它山堰人文与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它山堰古代水利工程历经千年,积淀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同时又有优美恬静的山乡田野风光。

笔者通过实地考察并参阅有关文献,对它山堰的人文与自然景观资源做一分析梳理。

1.它山堰堰体及配套工程。

它山堰堰体是它山堰古代水利工程的主体,不仅起着关键性的水利作用,同时也是整个水利工程的核心景观。

堰体用大块条石砌筑,它是我国建坝史上首次出现的以大石块叠砌而成的拦河滚水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谓水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关于认识水、治理水、利用水、爱护水、欣赏水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水象征着文明与灵性,水的存在使城市充满了灵性与活力。

宁波是一个临水而建的城市,甬江、姚江、奉化江贯穿市中心,形成“三江六岸”空间布局,具有丰富的水文化资源。

弘扬水文化,充分挖掘水文化内涵,对于加快宁波“三江六岸”开发、提升城市品质、助力水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弘扬水文化是提升城市品质、加快“三江六岸”开发的重要举措首先,弘扬水文化是更好地繁荣地方文化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八大强调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新时期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进行了全面部署。

2011年12月水利部专门出台《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2011-2020年)》,就水文化建设做出全面谋划与部署。

宁波是港口城市,也是水乡城市,水文化资源极其丰富。

只有进一步加快水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才能更好地促进水文化产业发展,更好地繁荣地方文化,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其次,弘扬水文化是宁波实施“五水共治”、推进“三江六岸”开发的内在需要。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重大决策部署,我市实施“治水强基”重大项目三年行动计划,要求以砸锅卖铁的决心,迅速行动,争取以三年见效、六年达标为目标,从根本上扭转我市防洪减灾基础设施明显滞后的局面,增强水利设施对发展与民生的保障功能,真正把水患转化成水利。

为此,我市三年计划总投资将达到220亿元。

宁波市城镇化将“两心一轴、三江六岸”作为加快构筑现代都市的“头号工程”,着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开发建设的集约度,更好地体现城镇建设的品位特色与魅力。

文化是做好治水工作的精神支柱与动力,只有将水文化贯穿于上述工作之中,挖掘水文化内涵,综合治理,多管齐下,才能真正做好“五水共治”工作,凸显宁波江南水乡的城市特色,促进“三江六岸”开发。

再次,弘扬水文化是国内外城市提升形象与品质的成功经验。

意大利古城威尼斯“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享有“国际水城”美称。

在威尼斯,桥梁和水街纵横交错,四面贯通,人们以舟代车,以桥代路,陆地、水面,游人熙攘,鸽子与海鸥齐飞,形成了一种迷人的文化景象。

水为威尼斯吸引了每年超过2500万人次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扩大了城市的影响。

而在北京,为了2008年奥运会,按照“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的要求,通过奥运的水利工程、水环境整治、水资源保护等治水实践,挖掘北京的人文特色、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底蕴,丰富现代北京水文化的内涵,实现北京水文化与奥运文化有机融合。

二、宁波水文化的丰富内容及特点宁波水文化具有丰富内容,主要特点如下:1、历史悠久宁波是具有7000多年文明史的“河姆渡文化”的发祥地。

唐时,市内三江汇聚,促进了宁波的繁华,并使它与扬州、广州并称中国三大对外贸易港口;宋时,又与广州、泉州同列为对外贸易的三大港口重镇。

近代以来,随着港口不断外迁,也推进宁波从内河港城市向河口港城市、海港城市转变。

水哺育人们,推动着人们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乡村社会走向城镇社会。

宁波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姆渡文化遗址、港口变迁彰显了水与城市源远流长的关系。

它山堰是中国古代甬江支流鄞江上修建的御咸蓄淡引水灌溉枢纽工程,与国内的郑国渠、灵渠、都江堰合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在水文化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2、形态多样宁波是江南水乡城市,拥有江、河、湖、溪、潭、瀑布、温泉、峡谷等多种形态水文化资源。

姚江、甬江、奉化江三江汇于宁波市中心,形成“三江六岸”空间布局,展示着“书藏古今、港通天下”风采。

宁波地处江南,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丰富的内河水系给城市的航运、蓄水、排水取水带来便利,对美化环境、调节城市气候、发展休闲观光等起了重要作用。

东钱湖是浙江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面积为杭州西湖的3倍。

位于城市中心的月湖,在宋代已形成“十洲”胜景,历来是学者讲学、市民游息之处,是浙东的文化学术重地。

五龙潭风景区内群山环抱,峰峦耸立,具有山奇水秀谷幽、山乡风情浓郁的特色。

千丈岩飞瀑号称“浙东名瀑”,以雄伟壮观而名闻江南。

南溪温泉是中国三大著名温泉之一,泉水清澈。

3、功能显现随着水文化发展和形态改进,其功能不断显现:其一,孕育、便民功能得到强化。

水文化与宁波城市的生存和发展结下了不解之缘。

随着水文化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基础设施完善,水文化在满足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需求方面的功能不断强化。

其二,教化、引领功能得到显现。

水文化作为一种观念形态的文化,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精神意志、智慧能力等方面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水文化引导着宁波城市全面走向改革开放,走向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新阶段。

其三,激励、审美功能得到开发。

激励功能是激励人们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功能。

水文化的激励功能主要是精神的激励。

审美是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实践活动,是一种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心理活动。

丰富的水文化为我们的精神享受提供了美好境界。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在社会各界支持下,宁波水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取得了明显成绩,“时尚水都”、江南水乡城市已初具规模。

然而与国内外先进城市相比,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相比,宁波水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尚存在不足。

如对水文化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对水文化发展缺乏整体筹划、水文化宣传活动不多、水文物尚未得到有效保护、水文化研究不够深入等。

三、弘扬水文化,加快提升宁波城市品质的对策思考1、提高认识,强化领导提高认识是做好水文化工作的重要前提。

基于水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要从实施宁波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发展总体战略、改善民生的高度,进一步认识水文化发展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要认清水文化建设的诸多有利条件,从而增强信心。

当前要紧紧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利时机,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突破以水论水、以河论河的传统局限与束缚,将水文化元素贯穿于“治污水、防洪水、保供水、排涝水、抓节水”各个环节,努力实现水与城、水与景、水与文化的和谐统一,为水文化开发利用、为宁波“五水共治”促转型发展提供思想保证。

在提高思想认识基础上,强化领导。

成立相关协调领导小组,组织、指导和协调全市开展水文化发展工作,发挥领导、管理、协调作用,加强考核与监督,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切实做到政策到位、措施到位、行动到位,高效实施水文化发展战略。

2、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水文化事业发展首先要及时编制水文化发展规划。

根据《宁波市“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宁波市“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结合实施“治水强基”重大项目三年行动计划,尽快编制《宁波市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5年)》,高起点规划,明确水文化的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发展措施,确保生态水利、智慧水利重点任务落实。

按照“统筹谋划、突出重点、以点带线、滚动开发”要求,构筑“一圈三带多点”空间布局,促进水文化有序、均衡发展。

“一圈”是指三江片都市文化圈,包括中心城区海曙区、江北区、江东区、鄞州区部分区域。

“三带”是指杭甬运河(宁波段)文化带、奉化江文化带、甬江文化带。

多点指由潭、瀑布、温泉、峡谷以及文化遗扯等组成。

其次要大力推进水文化产业化。

采用多种筹资渠道,加大对现有涉水文化景区建设投入力度,提升现有水文化设施水平;引入国内外知名品牌,发展壮大水文化企业实施;打造水文化消费品牌,培养水文化消费市场,延长水文化消费链条,切实推进水文化产业化进程。

同时要切实加强水文化资源保护。

梳理全市江、河、湖、潭、瀑布、温泉、峡谷等水文化自然资源,参照其他办法,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

坚持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建立水文化资源有偿使用与生态补偿相结合的实施制度。

3、加快重点区块建设以“三江六岸”为重点,集全市之力,打造现代水文化展示典范区。

加快启动湾头休闲商务区、鄞奉-长丰滨江综合功能区、姚江新城和江北外滩北延、江东原化工区等区块的开发建设,形成错落有致、风格各异的沿江标志性建筑群,建成都市休闲水文化观光带、高端滨水休闲人居区和高端滨水商务区。

依水增建步行设施,将海曙、江东、江北3个核心区的特色项目功能区块有机地连为一体,为游客和市民提供一小时走遍三江口的特色游览线路,以提升市民休闲生活品质。

充分利用三江穿城的良好资源,打通江、湖、海联系,延长水上游线路,完善水上游设施,推出观光游、趣味游、音乐游、港口游、海岛游等主题产品,提升水上游品味,打造多方联动的水上游黄金游乐圈。

挖掘三江六岸灵桥、琴桥以及杭州湾跨海大桥等水文化内涵,丰富与深化城市精神。

加快月湖西区改造工程建设,扩大月湖西区历史文化街区范围,通过原地保护和迁建保护的方式,对需要完整保留的重要历史建筑进行恢复修缮,充分体现原古建筑的建筑特色和风貌特征,更好地反映其历史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延续性,打造成为城市提供具有浓郁历史感的、能够体现宁波湖水文化特色的场所。

根据南塘河的历史、现状以及自然特征,结合南塘河区块改造,将其打造成集历史古迹、文化观光、民俗休闲于一体,展现宁波水乡特征的河埠头文化传统街区。

4、大力宣传水文化加强营销宣传是水文化发展的重要环节。

建议引入国内外知名形象策划公司,加强三江六岸以及运河段、奉化江等重点区块形象策划,塑造时尚水都的鲜明个性,用现代的营销手段打造宁波的特色品牌,塑造时尚水都、江南水乡城市的总体形象。

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水文化宣传,普及水文化知识,让社会公众更好地了解水文化,理解水文化,把握水文化,弘扬水文化,打响宁波“水文化牌”。

整合“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节、港口文化节等节庆资源,举办“宁波市水文化周”活动,开展水文化成果展示、水文化表演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对外知名度。

以“水文化发现之旅”为抓手,以河流文化为主题,开展三江源头探源活动,了解河流的水文及生态情况,为开发保护河流掌握第一手资料,同时,凝聚社会公众对河流文化的兴趣和关爱,激发人们识水、爱水、乐水、治水的热情和决心。

5、实施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实施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是发展水文化的重大举措。

当前要结合“治水强基”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实施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修缮现有水文化设施,完善水景观,改善水文化发展条件。

突出水与文化的完美结合、人与自然的和谐协调,把水文化景观建设与建筑、旅游、交通、环保、绿化等有机结合,使水文化景观成为展示宁波城市风采的一颗颗璀璨明珠。

对全市水文物进行全面调查与梳理,区分轻重缓急,明确近期保护重点。

对于属于抢救性的历史水文物在调查阶段就必须采取紧急措施进行保护,防止遭到进一步破坏或消亡。

在城市建设尤其是旧城改造过程中,特别要保护好水文化遗址和水文物,恢复水文化古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