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资源安全研究
市红色文化资源调研报告

市红色文化资源调研报告
一、研究背景
从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中挖掘、整理、传承,可以有效加强人们的爱国情感,激发民众自觉维护祖国荣誉、尊严、权益的意识。
本文旨在对市内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调研,并提出相关建议,促进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发展。
二、调研内容
1.红色文化资源的定义及特点
2.市内红色文化资源的分布情况
3.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现状
4.市民对红色文化资源的认知程度
5.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情况
6.红色文化资源传承与发展的现状
三、调研结果
经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得出了以下结论:
1.市内红色文化资源分布广泛,包括纪念馆、纪念碑、红色旧址等
2.大部分市民对红色文化资源认知度不高,需加强宣传
3.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完善相关政策
4.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率偏低,需要加强开发和利用
5.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发展仍有待加强,需注重教育和引导
四、建议
1.增加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传力度,提高市民对红色文化资源的认知度
2.完善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政策,加强管理与保护工作
3.制定相关措施,提高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率,促进红色文化产业发展
4.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发展,注重教育和引导年轻一代
五、结论
市内的红色文化资源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激发民众的爱国情感、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红色文化资源的调研,我们深刻认识到了保护和发展红色文化的重要性,希望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能共同努力,推动市内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为社会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以上为市红色文化资源调研报告,希望能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共同致力于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
我国红色旅游发展现状研究报告——以红安为例论文

毕业论文(设计)我国红色旅游发展现状研究——以红安为例院系专业行政管理学号学生指导教师及职称年月日定稿杉达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本人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我国红色旅游发展现状研究——以为例》,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注明。
除此之外,本论文(设计)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作者(签名):年月日我国红色旅游发展现状研究——以为例摘要红色旅游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以弘扬革命精神,发扬中华传统为目的的旅游活动形式。
对于加强国民精神建设,促进革命老区和红色旅游区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而且红色旅游作为发扬革命精神的旅游产品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
在分析红色旅游资源现状和资源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红色旅游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并对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红色旅游;红色旅游资源;存在问题;建议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中国红色旅游是发扬革命精神、颂扬我国传统文化的新型旅游形式,而且红色旅游的发展对于加强国民思想政治教育、促进革命老区及其红色旅游区经济快速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目前我国红色旅游的发展面临形式单调,吸引不足,层次不够高,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缺少统筹规划,游客对象单一、消费水平不高等问题。
想要促进我国红色旅游的长远发展,就要采取全面有效的措施解决以上问题。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通过本论文,能够深入的分析红色旅游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有效的解决措施和方法,希望能够对的红色旅游发展做出一丝贡献。
然后基于的情况,分析全国的红色旅游,给予一些自己的看法,为弘扬革命精神,建设红色旅游增砖添瓦。
1.3红色旅游的概念、特征、作用1.3.1 红色旅游的概念红色旅游是指以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以后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
挖掘红色资源研究报告

挖掘红色资源研究报告红色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历史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积累的一系列具有红色象征意义的文化、文物、历史遗迹和红色旅游资源等。
挖掘红色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加强国家的红色文化传承和教育,还可以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本研究报告将详细探讨红色资源的现状、价值和挖掘方法,以期为相关方面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红色资源的现状红色资源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并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
重要的革命遗址、纪念馆、红色文物和文化遗产等都是红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目前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存在一些问题,包括资源开发滞后、管理不规范、传承丧失等。
因此,有必要在挖掘红色资源的基础上加强资源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二、红色资源的价值1.历史价值:红色资源承载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通过挖掘红色资源,可以加深人们对革命历史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2.文化价值:红色资源代表了中国共产党的优秀思想文化和革命精神,对于深化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红色资源的挖掘可以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增加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和销售。
3.经济价值:红色资源的挖掘可以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旅游,进而促进相关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
此外,红色资源还可以成为文化旅游产品的一部分,为相关地区的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三、红色资源的挖掘方法1.资源调研:通过对各地红色资源的调研和梳理,了解红色资源的分布和特点。
可以通过收集历史文献、开展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资源调研。
2.保护措施:加强红色资源的保护工作,包括加强遗址保护、文物修复和馆藏管理等。
通过合理的保护措施,确保红色资源的完整性和传世价值。
3.利用模式创新:通过创新红色资源的利用模式,发展红色教育、红色旅游和红色文化产业等。
可以开发红色主题景区、红色旅游线路和红色文化创意产品,提高红色资源的利用效益。
4.教育宣传:加强红色资源的教育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对红色资源的认知和关注度。
红色旅游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红色旅游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红色旅游是以纪念、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丰富旅游产品等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动。
红色旅游具有独特的客户群体和市场需求,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本文将对红色旅游发展进行SWOT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优势分析1.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中国革命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其中不乏名胜古迹和革命历史遗迹。
如中共一大会址、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延安革命纪念馆等。
2.产业链较完整红色旅游已形成一条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包括旅游规划、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旅游设施建设和管理等环节。
这给红色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政策支持力度大政府高度重视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出台相关政策措施。
例如,在建立红色旅游经济体系方面,国家发改委主推红色旅游产业发展,鼓励推进红色旅游品牌建设,推动服务业向绿色产业升级。
1.旅游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在有些红色旅游景区,由于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游客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这可能会给游客留下不良印象,进而影响红色旅游市场的形象。
2.营销手段不足红色旅游市场营销手段不足,缺乏真正的差异化战略。
如何在市场竞争中寻求新的营销手段和策略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3.行业分散红色旅游的业态较为分散,游客难以形成连续的旅游线路,始终处于分散状态。
三、机会分析1.国家战略支持国家对于红色旅游的发展给予了支持。
例如,《中长期旅游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红色旅游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点之一,通过向全社会展示我国第一手历史证据,增强全社会的民族自豪感、历史文化自信心和国家认同感。
2.旅游消费升级消费者对旅游的品质和内涵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再满足于单一的景区游,更注重文化和人文内涵。
红色旅游,是一种极具文化和人文内涵的旅游形式,符合现代消费者的旅游需求。
3.新技术推动随着互联网技术等的快速发展,各种新技术不断涌现。
红色旅游业者可以通过采用新技术,如手机应用、VR智能导览等,来打造出更具互动性、参与性和体验感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人来参观。
广西红色旅游调研报告总结

广西红色旅游调研报告总结广西红色旅游调研报告总结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广西作为中国的红色旅游名城之一,在红色旅游资源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广西红色旅游的发展状况,从而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红色旅游资源提供参考和建议。
通过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两种方式,针对广西红色旅游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以下是本次调研的主要发现和总结。
一、广西红色旅游资源广西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之一,具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红色文化遗址:广西有许多重要的红色革命历史遗址,如邕宁革命旧址、兴安抗日根据地等。
2.红色烈士陵园:广西有多个红色烈士陵园,供人们缅怀英雄烈士。
3.红色革命纪念馆:广西建有多个纪念馆,展示了广西在革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二、广西红色旅游发展现状1.红色旅游产品丰富多样:广西的红色旅游产品形式多样,包括红色革命纪念馆、红色烈士陵园、红色文化遗址等,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
2.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完善:广西拥有先进的交通网络和现代化的旅游设施,为红色旅游的顺利发展提供了保障。
3.红色旅游宣传力度不足:广西在红色旅游宣传方面还存在不足,缺乏对红色旅游资源的系统宣传和推广,导致很多游客对广西的红色旅游资源了解不足。
三、问题与建议1.加大红色旅游宣传力度:加强对广西红色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借助新媒体等渠道,让更多人了解广西的红色旅游资源,提高广西红色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优化红色旅游产品供给结构:根据游客的需求和市场需求,优化红色旅游产品结构,开发更具特色的红色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3.提高红色旅游景区服务质量:加强对红色旅游景区的管理和服务,提高景区的服务质量和游客体验,从而吸引更多游客来广西参观红色旅游景点。
4.推动红色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加强红色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通过举办红色文化展览、红色旅游演出等形式,推动广西红色旅游与文化产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广西作为中国红色旅游名城之一,具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和较好的基础设施。
红色旅游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红色旅游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本文主要对红色旅游发展进行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在背景介绍了红色旅游的概念和发展现状,研究意义则强调了红色旅游对于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接着在通过对红色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深入探讨了红色旅游的优势和劣势,并对SWOT进行了详细分析。
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研究,包括优势对策和劣势对策。
最后在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展望了红色旅游的未来发展,并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促进红色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推动相关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为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红色旅游发展、SWOT分析、对策研究、优势对策、劣势对策、未来发展建议、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趋势、政策支持。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红色旅游是指以红色文化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方式,是通过参观红色革命遗址、革命纪念馆、革命英雄陵园等红色文化场所,感受红色文化精神,弘扬革命传统的旅游活动。
红色旅游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一些红色文化遗址的保护和传承面临严峻考验,红色旅游的品质和可持续发展性受到一定影响。
对于红色旅游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对策,促进红色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意义这篇文章对于红色旅游发展的研究意义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红色旅游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旅游形式,通过对其发展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革命先烈的精神,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认同感和荣誉感。
红色旅游是一个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播方式,对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积极作用。
红色旅游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产业,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和提升居民生活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对红色旅游发展研究,可以探索如何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局面。
深入研究红色旅游发展的意义重大,对于推动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和提升国家软实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于红色旅游问题研究综述

2021年第6期关于红色旅游问题研究综述叶光宇韩广富[提要]随着红色旅游概念的提出,学界根据党和国家的相关文件,先后三次掀起红色旅游相关问辺的町完真辺.肮了渚$科立成*.主要集中在红色旅游的内涵及外延、兴起与发展、基本功能、实践方式与规划开发、问题及对策等五个方面"综合来看,宏观性与重复性是学界研究的主要特点.«体性、联与■:■■■!陨乩豹映2工够环亟需深化的方向。
为此,从全域视野考察红色旅游的内涵:加孤红色報游与电-,1拽、•*'I联秤寬:W注文化生态对红色旅游的澎响机理;丰富红色旅游的研究方法与视角;加强红色旅游关于共性与个性的研究等是未来一定时期的关注重点”[关键词]纣-乞*游:红色t化:红乞资源;研究综述[作者简介]叶光宇,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问题;韩广富,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农村扶贫开<I'-]-J(s i'r130012)[基金项目]冃京池fl也个令上项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贫困治理的思想和实践研究"(19ZDA一、红色旅游的内涵及外延研究(一)关于红色旅游内涵的研究在目前的学界,关于红色旅游的概念使用并未达到统一的地步。
国内关于概念的研究多数由其发展背景与旅游内容来决定。
其中,争论时间主要集中在2004年和2011年两次《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后,主要观点如下:在官方定义红色旅游概念前,第一次以专有名词出现“红色旅游”是在1999年,指以“访共和国摇篮,寻共和国之根”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旅游活动。
⑴随着“红色旅游”的提出以及红色旅游成为革命传统教育与旅游产业创新衍化的新方式,国内学界开始广泛关注其概念研究。
李宗尧⑵提出红色旅游是一种以游览遗迹旧址为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旅游方式,郭娅妮和冀可认为它是承载爱国教育、革命历史与现代休闲方式的旅游平台;姚素英与王富德⑶则强调红色旅游是以革命历史和文化的发生地、革命遗物及革命精神为旅游主题和旅游产品,借助当地自然、人文和社会等旅游资源为依托,集教育、体验、放松于一体的旅游活动;而尹晓颖等学者⑷在其他学者基础上提出红色旅游是一种旅游衍85.#@«2021.6生品,它是依靠革命历史景观形成思政教育的新型旅游活动。
红色旅游研究综述

红色旅游研究综述
红色旅游研究的基础主要是对红色旅游概念、文化内涵和旅游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在红色旅游概念方面,研究者对红色旅游的定义和特征进行了界定。
红色旅游概念的提出
为红色旅游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文化内涵方面,研究者通过对红色旅游资源的分析,揭示了红色旅游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旅游影响的研究主要是探讨红色旅游对旅游者的
思想觉悟、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影响。
红色旅游研究的发展主要集中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红色旅游产品设计和红色旅游效
益评估等方面。
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是红色旅游研究的基础,是实现红色旅游目标的前提。
研究者通过对红色旅游资源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了一些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的方法和策略。
红色旅游产品设计是将红色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的过程。
研究者通过对红色旅游产品
的设计和开发,探索了一些有效的红色旅游产品设计方法和技巧。
红色旅游效益评估是对
红色旅游开发和产品设计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
研究者通过对红色旅游效益的评估,为
红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数据支持。
红色旅游研究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红色旅游的创新和发展上。
创新是红色旅游研究
的核心,是推动红色旅游发展的关键。
研究者通过对红色旅游的创新,不断丰富红色旅游
的内涵和外延。
发展是红色旅游研究的方向,是实现红色旅游目标的重点。
研究者通过对
红色旅游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发展红色旅游的战略和建议。
红色旅游的创新和发展将进一
步推动红色旅游的繁荣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色旅游资源安全研究【摘要】:旅游资源是旅游发展的前提,是旅游活动的载体。
旅游资源安全评价对于了解旅游资源的安全状态、影响因素,以及预测和分析旅游资源安全未来发展态势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载体, 红色旅游资源是红色旅游区别于其他特色旅游的重要标志之一, 其开发潜力是巨大的。
但是, 目前这种新型旅游载体的安全状况却不容乐观。
在界定红色旅游资源的概念、分析红色旅游资源的特点、探讨红色旅游资源面临不安全状况的原因的基础上, 提出了加强红色旅游资源安全保护的对策。
【关键词】:红色旅游资源、资源安全、安全问题、保护【正文】: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开展各项旅游活动的载体。
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同时,红色旅游资源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由于各项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措施不到位、经验缺乏、加上旅游者自身安全意识淡漠以及对旅游安全问题研究相对滞后等诸多原因,红色旅游资源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深入红色旅游资源安全研究,加强旅游资源管理,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安全评价,查找、分析和预测旅游资源安全系统存在的危险、隐患,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以实现红色旅游的永续利用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红色旅游资源的概念及其特点(1)红色旅游资源的概念红色旅游是指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 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为内涵, 组织、接待旅游者, 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一般认为, 红色旅游资源是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广大人民进行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所形成的历史痕迹和精神瑰宝。
(2)红色旅游资源的特点红色旅游资源除了包括革命遗址、纪念场所外,也应该包括与之有关的人造景观, 如雕塑、石刻、主题公园等。
它们具有如下特点:①品种多、数量大现代中国历史的前进, 为我们留下了数量庞大的历史遗迹。
迄今为止,在国务院先后公布的5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 属于革命遗址和革命纪念建筑物的就达127处之多。
在第四批公布的5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 我党重要革命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占26处之多, 比例高达52% 。
至于归属于各省市县管理的革命历史遗迹, 数量就更多了。
地域分布“广”、“散”表1全国重点红色旅游景区( 点) 分布汇总表单位: 个重点红色景区( 点) 数目小计东部地区;北京7 天津3 河北8 辽宁6 上海1 江苏5 浙江5 福建5 山东6 广东3 海南4 广西2 55中部地区:山西6 吉林3 黑龙江3 安徽5 江西5 河南4 内蒙古2 湖北4 湖南8 40西部地区:重庆1 四川5 贵州3 云南2 西藏1 陕西5 甘肃4 青海1 宁夏3 新疆3 28根据表1、表2的数据和内容, 我们可以看出, 红色景区( 点) 多数分布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 数量达68 个, 而且分布较为分散; 多数红色旅游区地跨两个以上的省市, 甚至跨越东、中部两个地区, 旅游区之间的空间距离较远, 即使是在同一旅游区内, 红色景区( 点) 也是较为分散地分布在不同的地点。
表2 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分布情况表红色旅游区主体形象地域范围地带划分浙沪开天辟地,党的创立以上海为中心东部京津冀任命胜利,国旗飘扬北京、天津东部左右江白色风雷,两江红旗广西东部鲁苏皖东进序曲,决战淮海山东、江苏、安徽东、中部太行太行硝烟,胜利曙光山西、河北东、中部大别山千里跃进,将军故乡湖北、河南、安徽中部东北抗联英雄,林海雪原吉林、黑龙江中部湘赣闽革命摇篮,领袖故里湖南、江西中部陕甘宁延安精神,革命圣地陕西、甘肃、宁夏西部雪山草地艰苦卓绝,革命奇迹云南、四川西部川陕渝川陕苏区,红岩精神重庆、四川西部黔北黔西历史转折,出奇制胜贵州西部政治主题性强进行思想道德和政治教育, 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传统与特点。
在内容上, 红色旅游资源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史为主, 反映其中的革命事迹、奋斗历程和光辉业绩, 弘扬其中的坚定信念、伟大人格和崇高精神; 在时间上是指中国共产党建立后到新中国成立这一历史阶段二、红色旅游资源面临的安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1、对红色旅游资源保护的重视力度不够(1)一方面,革命文物成为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遗弃物而无人管理。
如安徽金寨县境内的红军医院、红军邮局、红军保卫局等遗迹所在房子或因风摧雨洗而倒塌,或因无人问津而破烂不堪,有的甚至成为附近农户堆放杂物或喂养牲畜的场所。
(2)另一方面,革命文物因开发、宣传力度不够而处于进退维艰的状态中,如长沙市烈士公园内的烈士纪念塔、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清水塘、八路军驻湘办事处旧址等都因游客稀少而难以维持现状。
(3)红色资源整合力度不够。
许多红色景点未能很好地与当地自然资源、风土人情相结合,削弱了其经济利用价值。
如有“英雄城”之美誉的南昌,所在红色旧址缺少秀丽的山水风景,影响了外地游客前来参观。
另外,现行体制下造成的地域分割也增加了不同区域资源整合的难度,影响了红色旅游目的地的聚集效应。
(4)红色旅游市场波动幅度较大,发展不稳定。
红色旅游发展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整体上呈现为波浪式发展态势,其高潮主要集中在纪念日前后和黄金周期间。
另外,由于政策导向的作用,红色旅游市场有时会大起大落,如2005 年是红色旅游年,井冈山的接待量达到高潮,而2006 年是乡村旅游年,井冈山的接待量突然下降,这给红色旅游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5)资源开发单一,缺乏新意。
一些红色旅游地在经营上还停留在遗址参观、简单的图片和物品展示阶段,如井冈山的旧址和“红都”瑞金、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等都是这样,展示的内容相同,形式单调。
旅游者在游览此类景点时均以参观为主,缺乏参与效应。
2、红色旅游资源地处偏远地区, 可进入性差,资源流失严重(1)中国的红色革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的红色旅游资源的分布必然是农村地区占有很大的份额, 而这些农村所处的位置大多数是贫困、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和偏远地区。
(2)有些红色景区基础配套设施跟不上。
如江西红色旅游资源虽然遍布全省各地,但主要集中在井冈山、赣州瑞金等革命老区,而这些地方都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普遍存在着产业结构单一、资金短缺等问题,致使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红色旅游热潮时,在吃、住、行、娱、购、游等方面的综合配套服务设施落后的问题凸显了出来。
3、红色景区趋同化现象严重。
现在很多红色旅游景区基本上都是模仿当年的建筑,各景区之间的风格差异较小,这就使得一部分游客不禁发出了“红色景区咋都一个样”的疑问,进而产生了“游一当十”的心理,影响了红色旅游市场的良性发展。
4、红色导游员和解说员素质偏低,红色旅游资源的真实性遭到破坏。
红色旅游属于新兴产业,当前红色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不一,良莠不齐,有些红色导游员和解说员所编解说词不能充分反映景区的红色文化内涵,泛泛而谈,缺少针对性,令人感到枯燥乏味。
在有些红色旅游景点, 一些导游不尊重历史事实, 乱讲一气, 哗众取宠, 以博得游客一乐。
一些导游对传播“另类文化”乐而忘疲, 他们带队到了红色景点, 时常挂在嘴边的, 不是革命的艰苦和英雄的事迹,而是一些道听途说的野史甚至艳史。
一些导游甚至传播歪曲历史、拿英雄开涮的“段子”5、忽视红色旅游资源所在地的环境容量, 对红色旅游资源过度开发为了尽快让红色旅游资源向经济效益转化, 当地政府响应中央号召, 努力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开发。
在某种程度上, 红色旅游给当地百姓带来了一定的实惠, 但由于红色旅游的发展有时候被某些官员认为更是一种政绩的表现, 一些具有红色旅游资源优势的地区在缺少必要论证与总体规划的情况下, 便急于进行探索式、粗放式的开发, 出现了重开发、轻保护的现象, 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宝贵旅游资源的损害与浪费。
盲目做大做强红色旅游也就成了各地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通病, 而且很多开发商, 受经济利益的驱使, 不顾红色旅游的资源承载量、感知承载量、生态承载量、经济发展承载量和地域承载量, 甚至为了招揽更多的旅游者、增加红色旅游资源的可游性而大兴土木, 甚至毁址造景, 给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红色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严重地威胁到红色旅游资源的安全。
红色旅游资源遭到过度开发, 继而则势必会导致自然环境的恶化和当地居民的不满, 最后将影响对旅游市场的吸引力。
三、加强红色旅游资源安全保护的对策1、树立大旅游观念,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红色旅游资源既是我国珍贵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 也是一项旅游资源。
我们在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时,应结合当地有利的自然、人文条件, 注意其类型的多样性, 形成以红色旅游为主, 生态、观光、修学、科考等旅游为辅的多种类型旅游相辅相成的大旅游格局。
旅游业需要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 需要保护旅游资源的安全. 必须加强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 使革命文物、文献、遗址、纪念地、建筑等得到妥善保护和修缮, 保护其独特的风貌。
同时提倡科学的环保旅游, 通过开展红色旅游活动, 积累更多的资金用于文物的保护, 使革命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实现双向互动、和谐统一, 走上自我完善、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2、抢救、整合红色旅游资源, 加大红色旅游资源安全的防控能力红色旅游资源也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同样要加强保护措施。
首先, 应利用全国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机遇, 对革命旧址遗迹进一步调查和评价, 在新形势下重新认识红色文化遗产的价值;其次, 应组织宣传、文教、旅游等各方面的力量, 以开发红色旅游产品为依托和主线, 积极对老一辈革命者或有关人员进行采访、录音和拍摄, 对红色历史做抢救性保护。
此外, 还应加强对红色旅游资源的整合。
资源整合既是一种保护, 也是对革命历史过程的系统开发。
一是在开发过程中, 以展馆为中心, 将各种类型的红色资源进行配套组合;二是以发展红色旅游为主题, 将分散保存在文物、民政、档案、文化等多个部门的红色文化遗产以及流散在民间的红色文物进行搜集与开发利用; 三是将革命旧址、遗迹、纪念地等与反映红色历史的书籍、影视作品进行整合设计, 统一开发。
这样, 不仅能将红色旅游资源加以系统梳理, 而且可以避免红色旅游资源的遗漏和流失, 提高风险联合防范系数。
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红色旅游配套设施。
各红色旅游景点都要进一步改善景区的公路状况和相关配套设施,不断提高参观游览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另外,在设施建设过程中,要大力引进现代科学技术,如利用声、光、电等把单调的资源陈列变得活灵活现,使人如临其境,印象深刻。
3、完善红色旅游资源安全保护的立法工作通过法律条文对红色旅游资源保护做出明确规定, 就能给其保护工作带来制度的保障和清晰的指导。
一, 对已经核定的红色旅游资源, 法律条文中的规定要突出革命文物这个主题, 要把革命纪念地、标志物等保护好和修缮好; 把革命历史、革命精神挖掘好和整理好, 具体地说就是, 法律条文应在操作行为与步骤上作出规定, 就城市建设、工程项目建设、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等的规划不得与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规定相冲突, 在项目实施之前要广泛征询有关专家、科研人员的意见,努力使对资源的破坏最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