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湖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状况
华容县2011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华容县2011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2011年,是巩固和发展“十一五”成果,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强力推进“四化两型”战略,深入践行民本岳阳的执政和发展理念,大力创先争优,全力推进“四县一中心”建设,积极抢抓市场机遇,不断开拓创新,全县经济整体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增长,项目工作扎实推进,全县经济呈健康发展态势。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概况初步预计,全县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0.86亿元,同比增长15.6%,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7.51亿元、49.04亿元和24.31亿元,分别增长4.0%、28.3%和14.5%。
财政收入预计完成2.62亿元,金融运行良好,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县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较好:——农业生产来势喜人。
今年我县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冬春夏连旱,面对严重的旱情,我县启动抗旱三级响应,积极组织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农民群众全力以赴抗旱救灾,不失时机抓好农业生产的调种、改种、补种工作,克服了干旱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将旱灾对农业生产形成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全县完成油菜种植面积74万亩、总产94720吨,同比增长1.49%和17.9%,早稻落实种植面积65.92万亩,预计总产量270272吨,同比增长1.7%和7.4%,棉花稳定种植面积30万亩,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07亿元,同比增长5.3%。
——工业生产稳步推进。
上半年,我县工业完成总产值185.09亿元,同比增长41.9%。
工业增加值46.75亿元,同比增长29.4%。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71.79亿元,同比增长45.0%,实现增加值45.18亿元,同比增长30.1%;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3.30亿元,同比增长11.5%。
——招商引资硕果累累。
截止今年上半年,全县共引进项目24个、合同引进内资30.44亿元,到位资金10.03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5.6%,同比增长12.9%。
2011年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法规类别】经济统计社会统计【发布部门】长沙市统计局【发布日期】2012.03.26【实施日期】2012.03.26【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2011年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长沙市统计局 2012年3月26日)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团结奋斗,迎难而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619.33亿元,比上年增长14.5%。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43.38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151.68亿元,增长18.3%,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2662.47亿元,增长20.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224.27亿元,增长10.7%。
第一、二、三次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0.2、9.8、4.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2%、67.9%、30.9%。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79530元,比上年增长10.9%。
全年经济高开稳走,四个季度的GDP累计增幅分别为16.0%、15.0%、14.3%和14.5%。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3∶56.1∶39.6。
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47.4%。
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3425.21亿元,占GDP的比重达61.0%。
全年财政总收入688.95亿元,比上年增长34.8%,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25.78亿元,增长35.5%。
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20.89亿元,增长29.1%。
GDP总量在全省的占比为28.6%,人均GDP为全省的2.7倍,经济总量在长株潭三市中的占比达67.5%。
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省的比重分别为32.9%、30.7%和31.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60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833元。
关于湖南省2011年预算执行情况

关于湖南省2011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1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省财政厅厅长史耀斌2012年1月31日各位代表:受省人民政府委托,我向会议报告2011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12年预算草案,请予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预算执行情况过去的一年,全省上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奋勇开拓,扎实工作,全面完成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2011年预算收支目标和财政工作任务。
全省财政总收入完成2460.7亿元,比年初预算增加370.5亿元,比上年增加582亿元,增长31%。
其中:地方收入1456.1亿元,比年初预算增加258.5亿元,比上年增加374.4亿元,增长34.6%;上划中央收入1004.6亿元,比年初预算增加112亿元,比上年增加207.6亿元,增长26%。
全省财政支出为3465.8亿元,比上年增加763.3亿元,增长28.2%。
省级财政总收入完成645.2亿元,比年初预算增加90亿元,比上年增加145.7亿元,增长29.2%。
其中:地方收入267.4亿元,比年初预算增加57.7亿元,比上年增加72.7亿元,增长37.3%;上划中央收入377.8亿元,比年初预算增加32.3亿元,比上年增加73亿元,增长24%。
省级财政支出为739.5亿元,比上年增加251.4亿元,增长51.5%。
省级财政超收收入主要用于增加教育投入、保障性住房建设、重大水利工程配套、科技支出、扶贫资金、困难群众临时价格补贴等方面,安排使用情况已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
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705.4亿元,政府性基金支出为705.8亿元,其中省级收入130.4亿元,支出88.9亿元。
省级收支之间差距较大,一是由于部分基金实行“上年收、下年支”的预算管理体制;二是相当一部分省级收入安排到市县,列市县支出。
全省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完成639.6亿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为505.6亿元,其中省级收入114.5亿元,支出78亿元。
湖南省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湖南省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湖南省统计局2012年3月16日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各种挑战,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不断推进“四化两型”、“四个湖南”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全省经济发展平稳较快,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赢得了“十二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9635.19亿元,比上年增长12.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33.66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9324.73亿元,增长17.0%;第三产业增加值7576.80亿元,增长11.0%。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9828元,增长11.2%。
全省三次产业结构为13.9∶47.5∶38.6。
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1.2%,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7%,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
第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8%、61.1%和34.1%。
其中,工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6.1%;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3.3%。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1218.65亿元,增长14.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7.1%,比上年提高 0.8个百分点。
分区域看,长株潭地区生产总值8320.62亿元,比上年增长14.4%;环长株潭城市群生产总值15499.08亿元,增长14.2%;湘南地区生产总值4055.10亿元,增长13.9%;大湘西地区生产总值2499.57亿元,增长13.2%。
二、农业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588.20 亿元,比上年增长4.3%。
其中,农业产值2471.67亿元,增长6.9%;林业产值239.11亿元,增长6.9%;牧业产值1425.60亿元,下降0.4%;渔业产值255.04亿元,增长0.4%。
全省粮食播种面积487.9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5%;棉花种植面积18.62万公顷,增长6.4%;糖料种植面积1.45万公顷,下降5.4%;油料种植面积129.55万公顷,增长6.9%;蔬菜种植面积119.38万公顷,增长5.4%。
湖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 关键词 】 县域经济 ; 体制障碍; 科 学发展 ; 亟需; 环境优化 【 D O I 】 1 0 . 3 9 6 9 / j .i s s n . 1 0 0 9 - 2 2 9 3 . 2 0 1 3 . 0 4 . 0 2 5 【 中图分类号】 F 3 2 7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9 — 2 2 9 3 ( 2 0 1 3 ) 0 4 — 0 0 8 4 — 0 3
一
先进 县 市 区 完 成 地 区生 产 总 值 7 7 0 . 0 5亿 元 , 较上 年增 长 1 5 . 5 %,
占全 省县域 地 区总值 的 9 . 0 %, 增
百强 , 居第 7 3位 。2 0 0 8年 第八 届
全 国 县 域 经 济 与 科 学 发 展 评 价
中, 湖南省有 长沙县 、 浏 阳市 、 宁
社会 发 展 的 重 要 环 节 , 在 国 民 经
济 考核 范 围 的 9 7个 县 市 区 完 成 G D P 7 3 7 4 . 5亿 元 , 比2 0 0 3年 提 高
2 0 0 3年 增 加 3 0个 。湖 南 省 县 域
人均 G D P 1 5 4 4 5元 , 较 上 年 增 长
县市 G D P全部 过 百亿 ; 发 展强 县
市人 均 G D P 2 2 8 6 4元 , 比上年 增长 1 5 . 1 %, 发展 强 县 市人 均 G D P过
2万 9个 县 市 , 过 3万 5个 县 市 。
总体上看 , 对经 济 环 境基 础 、 县 域 产 业结 构 、 财 源结 构 、 农 业产 业 化 程 度等 方 面 的 问题 进 行 分 析 , 湖 南 省县 域 经 济 规 模 不 大 , 质 量 不 高, 实力 不 强 , 产 业 发 展 慢 水 平 低, 等等 , 都 是 制约 湖 南 省县 域 经 济发展 的主要 方 面。
2011年湖南省各县GDP及财政收入

2011年湖南省各县GDP及财政收入2011排名 2010排名 2010GDP 2011GDP 财政收入01 01 长沙县 630.01 789.94 120.002 02 浏阳市 556.78 702.15 35.603 03 宁乡县 489.58 637.95 33.104 04 醴陵市 263.70 338.1 28.3805 06 耒阳市 240.08 292.8 22.6306 07 攸县 173.34 217.8 18.507 08 湘潭县 172.1 195.8 13.0908 09 华容县 165 205 5.0409 10 汨罗市 164.9 203.2 14.010 11 湘乡市 161.77 202.39 11.0711 12 邵东县 161 202.2 12.3612 14 桂阳县 158.38 200.113 15 资兴市 156.14 196.75 19.3814 13 湘阴县 158.7 195.7 6.2115 16 衡阳县 154.93 189.21 7.0616 18 永兴县 151.8 188.8 14.1717 17 衡南县 153.94 188.02 9.1218 21 冷水江市 148.94 181.79 17.9219 19 澧县 150.3 181.17 7.7320 20 桃源县 149.51 175.78 8.521 22 常宁市 143.13 175.24 10.1322 25 岳阳县 125.8 166.07 5.023 24 祁阳县 128.57 158.76 6.824 23 祁东县 140.45 158.33 5.425 27 涟源市 123.87 153.1 10.426 28 沅江市 123.19 152.79 7.0927 26 衡东县 123.99 151.72 7.5728 29 石门县 122.2 146.41 8.529 30 平江县 116.97 143.0 6.0230 32 临湘市 112.2 140.9 4.5131 31 汉寿县 116.5 139.67 4.7632 33 桃江县 106.53 131.19 5.8133 36 双峰县 97.85 122.67 6.334 35 新化县 98.51 120.54 8.2735 37 沅陵县 95.36 119.08 9.5736 38 安化县 88.5 111.7 7.4537 39 南县 87.86 110.6 4.1238 34 安乡县 101.6 110.28 2.939 40 东安县 83.6 104.55 4.5740 42 慈利县 80.52 101.09 6.241 41 茶陵县 81.63 101.08 7.3142 52 道县 79.16 98.92 543 45 隆回县 75.88 93.32 5.2344 43 临澧县 78.3 92.92 4.572011排名 2010排名 2010GDP 2011GDP 财政收入45 47 洞口县 70.76 90.12 4.1646 48 溆浦县 69.48 86.9347 46 吉首市 71.32 86.33 6.1648 50 宜章县 68.23 86.24 10.449 51 嘉禾县 67.92 85 6.450 49 衡山县 68.93 83.49 5.3751 53 邵阳县 65.26 81.08 4.4852 55 武冈市 60.52 79.32 553 54 津市 63.7 77.74 4.354 58 宁远县 63.55 78.97 5.1755 57 新邵县 57.18 74.29 5.1456 56 临武县 58.86 72.34 7.0157 44 株洲县 76.5 66.5 5.558 59 辰溪县 53.12 65.4 5.1259 60 洪江市 49.38 61.84 4.660 61 中方县 48.85 61.58 3.8461 63 芷江县 47.75 59.53 3.6762 66 蓝山县 40.18 58.81 3.3463 68 江华县 47.12 58.65 3.7464 62 花垣县 48.27 54.49 6.5665 64 新宁县 43 53.07 4.0966 65 绥宁县 40.9 50.18 2.5667 70 泸溪县 37.06 47.7 5.868 67 桑植县 39.53 45 3.2369 73 安仁县 34.31 43.77 2.8470 69 龙山县 37.74 43.72 2.6871 71 靖州县 34.36 42.59 2.5472 72 凤凰县 34.36 41.6 3.4373 79 新田县 29.53 41.28 2.674 75 麻阳县 32.32 40.32 2.2575 78 韶山市 30.78 39.43 2.7876 76 会同县 30.98 37.477 74 保靖县 33.11 37.34 2.6178 77 永顺县 30.88 37.28 2.2579 80 炎陵县 28.58 36.18 4.5580 81 汝城县 26.28 33.3 6.481 82 江永县 25.3882 83 新晃县 25.1 31.6283 84 双牌县 23.1284 85 城步县 18.70 23.2 1.9785 86 通道县 18.21 22.57 1.7986 87 桂东县 13.7 17.2 1.5987 88 古丈县 10.7 12.9 1.18 注:望城2011年撤县改区。
2011年长沙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长沙·长沙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坚持“三个共同”为主线,全力实施“领跑进军”战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继续优化,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大对民生事业的投入力度,民生不断得到改善,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9.9亿元,比上年增长16.9%。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1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578.1亿元,增长20.7%;第三产业增加值160.7亿元,增长8.6%。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356元。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6.7:70.9:22.4调整为6.5:73.2:20.3。
三次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别为1.7%、87%、11.3%,分别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3%、14.7%、1.9%。
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120.6亿元,比上年增长60.7%。
其中,国税、地税部门分别征收46.6亿元和41亿元,分别增长34.7%和52.1%。
完成地方财政收入96.9亿元,增长42.2%。
全年完成财政总支出85.2亿元,增长60.9%。
其中,教育支出8.4亿元,增长22.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1亿元,增长34.7%;医疗卫生支出4.5亿元,增长114.7%。
二、农业、工业和建筑业农业: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4.9亿元,比上年增长4.1%;完成增加值52.3亿元,增长4.2%。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4.7千公顷,比上年下降2.6%,其中谷物播种面积76.9千公顷,下降4.6%;蔬菜播种面积30千公顷,增长8.4%;油料播种面积7.3千公顷,增长0.5%;其它农作物播种面积12.8千公顷,增长9.1%。
主要农产品产量保持稳定。
全县共有农产品加工企业252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3家,市级44家。
2011年湘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湘潭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湘潭市统计局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的路子,积极应对国内外复杂环境,大力实施“两个率先”战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呈现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升、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态势,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初步测算,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达1124.33亿元,同比增长14.4%。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2.56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668.65亿元,增长17.3%;第三产业增加值353.12亿元,增长13.0%。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1:59.5:31.4,二、三产业比重较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6.9%,比上年提高4.9个百分点。
新型工业化有效推进。
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4.3%;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2.4%。
工业经济中,高加工度行业增加值267.57亿元,同比增长27.0%;高技术行业增加值30.36亿元,增长44.1%,分别高于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7.0个百分点和24.1个百分点。
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234.34亿元,增长10.3%,绝对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6.9%,比上年下降3.3个百分点,增速低于规模工业增加值9.7个百分点。
全年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2.1%。
为民办实事任务圆满完成。
2011年,省委、省政府下达的38项为民办实事任务和市委、市政府部署的10件为民办实事任务均圆满完成。
其中,新建廉租住房、提质改造城区小街小巷、实施对城市困难职工大帮扶行动等十六项为民办实事指标任务超额完成。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第三产业比重偏低,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较小、产业链条不长,传统优势产业改造任务重;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压力较大;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放缓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邵阳:三大平台建设推进工业发展时间:2011-9-19 9:14:47 作者:羊长发杨思来源:红网浏览数:84 『大中小』走进市宝庆科技工业园,财神路、立新路、新华路等基础设施正加紧建设,烟草物流园、“三一”湖汽邵阳产业园等工业项目加快推进,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我市大力推进园区承载平台、招商引资平台、企业服务平台等三大工业发展平台建设,努力形成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
首先打造园区承载平台。
以打造特色园区、做强主导产业为目标,以链条式整体招商为重点,把园区建设成吸纳资金、集聚产业、推动发展的黄金平台。
宝庆科技工业园立足高标准,引入多家机械企业,打造以机械装备制造为重点的产业集群;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着力形成食品、纺织和五金产业支柱;洞口工业园打造装备工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特色集群;武冈经济技术开发区形成食品和电子产业集群。
其次完善招商引资平台。
加快工业项目库网建设,抢抓沿海产业向内陆转移、央企和大型民企拓展发展空间的机遇,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招大引强。
近年来,全市引进中集集团、雨润集团、中国建材等多家国内500强企业,以及可口可乐、九兴鞋业等国际知名企业。
三是健全中小企业服务平台。
通过建立完善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产业孵化器、科技数据共享平台、中小企业创业中心、银企洽谈会”等一大批服务平台,有效提升了我市发展工业、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水平。
今年前7个月,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为55户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2.18亿元,实现在保余额3.08亿元,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有力支持了中小企业发展。
澧县:首家五星级酒店投入运营将加速湘西北旅游业发展时间:2011-9-20 8:42:08 作者:汤红辉聂雨涵胡嘉叶飞艳来源:红网浏览数:87 『大中小』19日,湖南澧县首家五星级酒店——瑞高酒店正式投入运行。
省政协副主席魏文彬,省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刘之明,澧县县委书记彭孟雄等领导出席了开业庆典仪式。
澧县瑞高酒店由湖南运达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总投资3亿元,坐落于澧县经济开发区,总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
拥有包括总统套房、大使套房、行政套房和标准客房等种类齐全的客房288间,配备先进语音识别系统并能容纳1200人的特大型多功能会议厅、奢华雅致的中餐厅、时尚现代的西餐厅、独具特色的风味餐厅以及世界名品商场等综合设施。
酒店地理位置优越,紧临世界千年古文化遗址城头山古遗址,和世界自然遗产张家界遥相呼应。
澧县县委书记彭孟雄认为,澧县瑞高酒店的开业,将进一步加快湖南西北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加速与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与对接,为湖南的旅游经济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湖南运达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是湖南运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从事高端酒店开发运营及管理的子公司,已成功运作长沙运达喜来登酒店和瑞高酒店,未来的发展将以“打造自有酒店品牌、联手世界500强国际酒店管理公司管理运营”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加速发展。
衡山县:对接风景名山开发特色产品衡山建设大旅游经济圈时间:2011-9-20 8:43:33 作者:朱章安来源:湖南日报浏览数:84 『大中小』近日,记者来到衡山县新桥镇唐群英故居,只见通往故居的旅游公路、游客服务中心综合楼、停车场等正在抓紧建设中,现场一派繁忙。
衡山县县长曾巧敏介绍,这些项目11月底前全部竣工后,唐群英故居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衡山又一旅游景点。
据了解,衡山县积极对接南岳风景名胜区,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拉长旅游产业链条,建设大旅游经济圈。
今年1至8月,全县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同比均增长近一倍。
衡山县环抱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南岳。
面对“南岳有山无名,衡山有名无山”的困扰,近年来,衡山县坚持对接南岳搞旅游,发挥名山旅游辐射带动效应,着力打造“大衡山旅游经济圈”,逐步建立起“三区两带”(综合服务区、生态观光区、田园休闲区与红色旅游带、湘江风光带)旅游发展新格局。
他们在武广客运专线衡山站区建设开云新城,并加快“衡山土菜十里长廊”与一批星级旅游饭店、商务酒店建设,不断完善县内吃、住、行、购、娱等旅游功能,使衡山成为南岳风景名胜区的接待站和服务区。
同时,积极开发与南岳互补的旅游项目,推出了九龙峡漂流,完善了九观湖旅游设施,并开发了南岳后山竹海、穿岩等景点,延伸南岳旅游链,使南岳衡山一日游变成两日游、三日游。
衡山县还开发并保护好康王庙、毛泽建烈士纪念园、岳北农工会旧址。
利用湘江自然与人文资源,打造沿江旅游经济带。
目前,沿江旅游项目观湘洲、萱洲古镇、大源渡水上休闲娱乐园、紫巾山省级森林公园等正在开发中。
这些项目扩展了南岳旅游内涵,还与周边罗荣桓故居、王船山故居、曾国藩故居等景区景点产生共振效应,形成大旅游经济圈。
株洲:株洲“四港”综合整治规划方案公示时间:2011-9-26 11:27:13 作者:张水湘来源:长沙晚报浏览数:85 『大中小』今年株洲全力进行“一江四港综合整治”。
近日,株洲市规划局在其网站上公示了“四港”即枫溪港、建宁港、白石港和霞湾港的综合整治规划,邀请广大市民提意见。
据悉,通过对“四港”水清、堤固、路畅、景美的改造,株洲市民将可重见建宁古镇的风貌,并享受枫溪港的峡谷风光和湿地公园美景。
建宁港整治分三个区段株洲市城市“一江四港”是指湘江和流经市区的四条主要内河港系,其中建宁港是唯一能集中体现株洲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内河。
建宁港流域面积36.9平方公里,发源于荷塘区明照乡石子岭,本次规划把其上游水系全部纳入规划研究范围,整治规划范围为北环路至湘江入江口段,全长8.8公里。
建宁港整治主要解决防洪治污问题,分为三大功能区段。
其中,“建宁记忆”区段将恢复“建宁码头、建宁古城楼、建宁米铺、徐家桥、红色绸缎庄、建宁麻石街、李家坪古街”等重要历史场景,重现建宁古镇风貌。
“建宁水岸段”将重建数座古代名桥。
“建宁脉动段”将构筑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的画面。
枫溪港将建起湿地公园枫溪港整治项目划分为五大主题功能的景观区块,其中湿地公园主题段尤有特色。
该段位于枫溪港老港处,北起沿江路,南至枫溪大道。
将结合地势低洼的场地特征,打造一座区别于传统设计模式的湿地公园。
届时市民可驾一叶扁舟,行走于水森林之中,随手即可捞起浮萍,体验自然。
白石港的整治范围北起上瑞高速公路,南至湘江河口,总长13.3公里。
将形成多级串珠状湖面,以实现水资源利用、防洪和景观三大目标。
此次公示的霞湾港综合整治规划,主要整治方面包括治废截污,河道改造,环境修复,将工业园区内的化工、冶炼、建材、火电等废水接入工业废水处理厂处理,全面取缔整个流域的17个企业排污口和7个湘江直排口,打造适合百姓悠闲生活的绿色廊道。
怀化:打造我省中西部地区生猪完整产业链40万头生猪屠宰及深加工项目投产时间:2011-9-23 9:03:59 作者:肖军黄巍通讯员吴湘怀来源:湖南日报浏览数:86 『大中小』20日,我省中西部地区最大的生猪屠宰及深加工项目在怀化正式投产。
这是湖南大康牧业股份有限公司为打造生猪完整产业链、筑牢食品安全防线而推出的力作。
据了解,大康牧业是我省农业产业化十大龙头企业之一,于去年11月成功上市。
今天投产的项目为一期工程,总投资1.6亿元,新建生猪屠宰生产线、分割冷却肉加工线、副产品加工线及配套设施,年屠宰加工生猪40万头,年加工冷却肉及分割肉制品2.8万吨、猪副产品0.6万吨、猪皮14万张。
公司还配备了国内最先进的动物疫检、水质检测、污水处理等设施、设备,并建成了1万吨冷库及相关物流体系。
项目达产后,除每天向怀化城区供应鲜肉外,还将在长株潭地区及怀化周边县、市建设销售网点——大康“均益”健康猪肉专营店500个。
目前,大康牧业正在筹建二期工程。
作为其产业链的延伸项目,二期工程主要包括肉类食品冷链、生猪血红蛋白开发以及骨粉颗粒肥料综合利用等,将在怀化形成一个集交易、仓储、配送、综合利用等于一体的肉类食品产业集群。
大康牧业董事长陈黎明告诉记者,其项目的投产将改变湖南乃至我国西部地区生猪产业布局,实现农业养殖向工业加工转型。
同时,打造从上游养殖到下游消费的完整产业链,以确保食品质量。
日前,长沙市商务局已确定大康牧业为长沙放心肉供应基地。
芷江:招商引资洼地效应显现今年到位资金逾8亿时间:2011-9-28 9:48:07 作者:申龙杨长军张传云来源:湖南日报浏览数:85 『大中小』9月21日,笔者从芷江侗族自治县商务局了解到:1至9月,该县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8个,合同引资18.8亿元,到位资金8.69亿元。
近年来,随着芷江机场通航、沪昆高速通车、沪昆高铁开工,芷江独特的区位、便捷的交通优势,吸引了贵州青酒集团、广东温氏集团、江苏雨润集团、台湾富王集团、湖南唐人神集团等全国知名企业来芷投资或考察,招商引资“洼地”效应凸显;芷江县委、政府十分重视招商引资工作,把它作为经济建设的孵化器、助推器、加速器来抓。
通过不断优化引资环境,全面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营造了“亲商、安商、扶商、富商”的良好氛围;同时,完善招商机制,创新招商方式,采取上门招商、小分队招商、节会招商、网络招商等多种形式宣传推介区位优势、特色产业、人文资源、重点项目等,招商成效显著。
目前,该县拥有2家上市公司、2家产值过亿元企业、1家中国500强企业,年纳税500万元以上企业10余家,招商引资企业对经济社会的贡献日益彰显。
怀化:力争综合实力跻身全省第二方阵时间:2011-9-26 11:32:07 作者:储文静来源:红网综合浏览数:88 『大中小』昨日,中共怀化市第四次代表大会闭幕。
会议提出,今后五年,怀化将转变方式,创新管理,力争全市综合实力跻身全省第二方阵,努力建设经济富裕、山川秀美、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新怀化。
怀化,原本只是一个四五千人的小镇——榆树湾。
1981年,黔阳地区更名怀化地区,1997年11月,怀化撤地设市,翻开城市快速发展的崭新一页。
近五年,怀化城乡建设突飞猛进。
据怀化市委书记李亿龙介绍,五年来,怀化中心城市建成区由39平方公里扩展到55平方公里,城市道路骨架拉开到85平方公里,人口由36万增加到55万;新建城市道路15条,新增道路92公里;整治了太平溪、氵舞水河,拉通了二环,启动了三环,创建了省级卫生城市和全国生态示范市,初步实现了“两水四山、七桥三环、六横八纵、东文西商、南延北扩、靓河纳山”的目标,如今,一座充满活力的生态宜居城市迅速崛起。
高速公路通车及在建里程居全省前列自古以来,怀化就是交通要塞。
1970年代,湘黔、焦柳铁路在此交会,更使怀化成为名副其实的交通枢纽。
如今,怀化的交通建设依然如火如荼,渝怀铁路客运全线通车,沪昆高铁全面开工,芷江机场开始扩建,高速公路通车和在建里程居全省前列,二级以上公路由不足40公里增加到近千公里,乡镇通水泥(沥青)路达到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