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样品前处理
干湿结合生物学研究方法

干湿结合生物学研究方法在生物学研究领域,干湿结合的方法已经成为一种高效、全面的研究策略,涵盖了从生物样品的前处理到测序与表达分析等多个步骤。
干湿结合生物学研究方法结合了湿法和干法两种技术,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内容。
1、湿法生物样品前处理湿法生物样品前处理是一种常用的样品处理方法,主要利用液体介质进行样品破碎、细胞裂解和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分子的提取。
湿法处理具有高效、温和的优点,适用于大部分生物样品的处理。
湿法生物样品前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样品收集、细胞破碎、细胞裂解、蛋白质变性、核酸提取等。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无菌条件,避免样品污染,同时要尽量减少对生物分子的破坏,保持其天然活性。
2、干法生物样品前处理干法生物样品前处理主要利用干粉试剂或干式生化试剂进行样品破碎、细胞裂解和生物分子的提取。
干法处理具有简便、快速、无需特殊设备的优点,适用于一些不易获得的生物样品或需要快速处理的紧急样品。
干法生物样品前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样品收集、细胞破碎、细胞裂解、干燥、试剂添加等。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样品污染,保证细胞的充分破碎和裂解,同时要保证生物分子的完整性。
3、蛋白质生物样品分离与纯化蛋白质生物样品分离与纯化是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步骤,其主要目的是将目标蛋白质与其他生物分子(如核酸、脂质等)进行有效分离,从而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应用。
蛋白质生物样品分离与纯化的主要方法包括:离子交换色谱、凝胶色谱、亲和色谱、电泳等。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适用范围也不同,需要根据具体研究需求进行选择。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保证样品的均一性和回收率,同时要尽量避免非特异性吸附和样品损失。
4、DNA生物样品提取与纯化DNA生物样品提取与纯化的目的是从生物样品中提取出高质量的DNA,去除其中的杂质和干扰物质,以便进行后续的基因组学研究。
DNA生物样品提取与纯化的主要方法包括:酚氯仿抽提法、硅胶膜吸附法、磁珠法等。
这些方法都能够高效地提取和纯化DNA,但操作过程和适用范围略有不同。
生物样品前处理方法

Company Logo
生物样品前处理的考虑因素
▲药物的理化性质和存在形式 ▲待测药物的浓度范围 ▲选用的生物样品类型
▲样品预处理与分析技术的关系
▲药物测定的目的
Company Logo
生物样品前处理-有机破坏法
▲湿法破坏
硝酸-高氯酸法、电热消化器法、电热板消化法、烘箱消化 法。
▲干法破坏
高温电阻炉灰化法、低温等离子灰化法。
中某些组分,再用适当溶剂冲出杂质。 然后用少量溶剂洗脱,从而达到分离、净化与浓缩的目 的。
Company Logo
生物样品前处理-固相萃取法
▲固相萃取法适用范围
大多数液体生物样品的前处理(如血浆、尿等)。
固体、半固体样品经过处理后也可使用SPE进行分离。
▲固相萃取法操作步骤
活化:根据所选择固定相的类型使用相应的活化溶剂
Company Logo
生物样品前处理-固相萃取法
▲固相萃取法简介
固相萃取技术(SPE)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发展起
来的,广泛运用于医学、制药、环境、食品等领域。 固相萃取法(SPE)就是用固体物质作为萃取剂,采用 高效、高选择性的固定相,进行萃取的样品预处理技术。
▲固相萃取法原理
以吸附剂为固定相,当液体样品通过固定相时,保留其
▲ 沉淀蛋白法优点
操作简便易行
▲ 沉淀蛋白法缺点
此法仅除去了蛋白质,内源性杂质并没有除去。
运用此法处理后的样品浓度会被稀释,不利于检测。
。 此法所得样品不能用光谱法检测。
Company Logo
生物样品前处理-液液萃取法
▲液液萃取法简介
多数药物是亲脂性的,在适当的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 相中的溶解度,而生物样品中的大多数内源性杂质是强极性 的水溶性物质。因而用有机溶剂萃取一次即可除去大部分杂 质。
生物样品前处理

[5]胡小刚,李攻科.分子印迹技术在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J].分析化学.2006,(34)7: 1035-1041
[6]张丽华,肖国平,宋游.微波技术在生物样品预处理中的应用[J].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与放射化学与核化学:133
2.对于在常温下需要长时间反应的样品,可将准备好的样品放置过夜,第2天再放进消解炉消解。
3.对于预处理时间长的难处理样品,也可采用放过夜的方法,第2天再进行消解处理。样品经过处理后,若溶液体积小于5ml时,则必须补加水或酸,使其体积不小于5ml,然后再进行微波消解。
总之,生物样品的预处理因其多样、复杂而成为整个检测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所述各种处理方法各有其特点,根据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选择合适的前处理方法是取得满意检测结果的必要条件。
[1]周婷婷,范国荣,吴玉田.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在生物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J].药学学报.2004 ,39(4) :317 – 320
[2]张颖.生物样品预处理技术及应用进展[J].天津药学,2006, 18(1):56-58
[3]李向阳,杨梅,彭宝珠.固相微萃取在生物药物分析中的应用[J].2002,23(4):69-71
目前各类文献上报道的MIP制备方法基本上是非共价法。在此方法中,印迹分子与功能单体之间通过分子间的非共价作用预先自组装排列,以非共价键形成多重作用位点,这种分子间的相互作用通过交联聚合后保留下来。常用的非共价作用有:氢键、静电引力、金属螯合作用、电荷转移、疏水作用以及范德华力等,其中以氢键应用最为广泛[5]。
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 rinted polymer, MIP)制备简单,能够反复使用,机械强度较高,稳定性好。因此它非常适合用作SPE的填充剂或SPME的涂层材料来分离富集复杂样品中的分析物,以达到分离净化和富集的目的。
生物样品前处理、制备、分离

生物样品前处理、制备、分离及保存器材
添加副标题
中国刑警学院法医系
1. 概 述 1.1 生物样品处理制备的主要特点: ⑴生物材料的组成极其复杂,常常包含有数百种乃至几千种化合物。 ⑵许多生物样品在生物材料中的含量极微,分离纯化的步骤繁多,流程长。 ⑶许多生物样品一旦离开了生物体内的环境时就极易失活,因此分离过程中如何防止其失活,就是生物样品提取制备最困难之处。 ⑷生物样品的制备几乎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温度、pH值、离子强度等各种参数对溶液中各种组成的综合影响,很难准确估计和判断。
样品置耐压的圆底烧瓶中,将瓶浸入干冰-乙醇混合物内,使瓶内物迅速冻结成硬块,然后连接高真空度的真空泵。
*
增加过滤推动力。常压、加压、减压。
加助滤剂。如硅藻土、活性炭、细砂等。
提高过滤时的温度。以减少溶液粘度,增大溶质的溶解度,但不适于热敏物质。 离心过滤法,利用离心力促使滤液通过过滤介质,适于分离小量组织样品。
加压和减压过滤在过滤介质的下面都必须有支持滤板,如强度较大的烧瓷滤板等。
3.2 超滤 超过滤即超滤,自20年代问世后,直至6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很快由实验室规模的分离手段发展成重要的工业单元操作技术。超滤现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生化实验技术,广泛用于含有各种小分子溶质的各种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酶、核酸等)的浓缩、分离和纯化。
滤渣:滤渣越厚,过滤速度越慢。
过滤液性状:过滤液中有沉淀、胶状物或其它可压缩的物质,均能造成滤膜孔堵塞,减慢过滤速度。
*
3.1.3 提高过滤速度的常用方法
选择适当的过滤介质 应考虑:①孔径大小应适于截流被分离的固体颗粒,孔径过大,则滤液不清,过小则滤速慢。②孔的数目多,孔道短且直,则滤速快,否则滤速慢。③耐酸碱,化学稳定性好。④有一定机械强度,易于回收。⑤使用寿命长,成本低。 过滤介质的材质: ①棉、麻、丝织品; 玻璃纤维、垂熔玻璃、石棉或烧瓷滤板、涤纶等; 滤纸(工业用和分析用,慢速、中速、快速),实验室里最常用。
药物分析中的生物样品前处理方法研究

药物分析中的生物样品前处理方法研究近年来,随着生物医药领域的快速发展,药物分析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获得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生物样品的前处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药物分析中常用的生物样品前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
一、血液样品的前处理方法研究血液样品作为一种常见的生物样品,在药物分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血液样品中存在着各种成分的干扰,如蛋白质、血红蛋白等。
因此,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前处理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1. 血浆/血清的蛋白质沉淀方法血浆/血清中的蛋白质是最常见的干扰物之一。
为了降低蛋白质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研究人员开发了各种蛋白质沉淀方法。
例如,酸沉淀法可以通过改变pH值使蛋白质凝聚沉淀,从而去除蛋白质干扰。
此外,还有醇沉淀法、有机溶剂沉淀法等。
2. 血浆/血清的固相萃取方法固相萃取方法是血液样品前处理中常用的技术之一。
其原理是利用吸附剂对目标化合物进行特异性吸附,从而去除干扰物。
通过选择合适的吸附剂,可以实现对特定成分的富集。
例如,固相萃取柱常用于血浆/血清样品中药物的富集与净化。
二、尿液样品的前处理方法研究尿液样品常用于药物代谢和排泄的研究,但由于其复杂的成分和高度变异性,前处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1. 尿液样品的前处理方法选择尿液样品前处理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方法。
常见的前处理方法包括尿液蛋白质去除、有机溶剂浓缩、尿液稀释等。
根据具体的分析需求和目标物质的特性,选择恰当的前处理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2. 尿液样品的固相萃取方法研究固相萃取也是尿液样品前处理中常用的技术之一。
通过选择适当的吸附剂和前处理条件,可以有效地去除尿液中的杂质,提高目标物质的测量灵敏度。
例如,固相萃取柱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可以用于尿液样品中药物代谢产物的研究。
三、其他生物样品的前处理方法研究除了血液和尿液样品,还有其他生物样品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例如,头发样品被广泛用于毒品滥用的检测。
化学分析方法的生物样品前处理技术

化学分析方法的生物样品前处理技术化学分析是现代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为了获得准确和可靠的化学分析结果,对于生物样品的前处理技术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生物样品前处理技术,包括固相萃取、液液萃取、溶剂萃取和分离提纯技术。
一、固相萃取技术固相萃取(Solid-phase Extraction,简称SPE)是一种用于生物样品前处理的重要技术。
其原理是将待检样品与吸附剂接触或通过吸附剂时,目标分析物被吸附到吸附剂上,达到样品的富集和净化。
固相萃取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富集效果好、耗时短等。
在化学分析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二、液液萃取技术液液萃取(Liquid-Liquid Extraction,简称LLE)是一种通过溶剂与待检样品中目标分析物的选择性溶解度差异而发生分离的技术。
其原理是将待检样品与萃取溶剂进行充分混合搅拌后,静置,根据目标分析物在两种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使其转移到相应的溶剂层中。
液液萃取技术适用范围广泛,操作简单。
但其溶剂消耗大,使用过程中易产生有机溶剂挥发、环境危害等问题,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加以控制和优化。
三、溶剂萃取技术溶剂萃取技术(Solvent Extraction)是指通过非挥发性溶剂将目标分析物从待测样品中提取出来。
它是一种在液液界面上基于物质间相互作用力原理进行的分离技术。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样品的前处理中。
溶剂萃取技术不仅可以提取有机物,还能用于提取无机物,同时能实现溶液的浓缩和纯化。
在生物样品前处理中,该技术常与其他技术,如SPE技术结合使用,以实现样品更好的富集和净化效果。
四、分离提纯技术分离提纯技术在生物样品前处理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分离提纯技术包括薄层色谱、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
薄层色谱技术(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简称TLC)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化合物的方法。
它通过将待测样品在薄层色谱板上作用,根据各种成分的溶解度差异和物理化学性质等特点进行分离。
生物样本样品前处理

4
常用液液提取溶剂
溶剂名称 二氯甲烷 乙酸乙酯 氯代正丁烷
乙醚 戊烷 环己烷 正己烷 甲苯 异丙醇* 四氢呋喃* 乙腈* 正丁醇* 水*
分子量 84.9 88.1 92.6 74.1 72.2 84.2 86.2 92.2 60.1 72.1 41.1 74.1 18.0
注:“*”表示与水互溶
沸点(℃) 40
5、固相萃取法:可实现自动化,基质效应降低,同时完成样品的富
集与净化;但成本较高
3
液液提取法
利用目标化合物在生物基质和与水不互溶的有机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 系数的不同,使化合物从生物基质中转移至有机相中。
➢两相的分离需借助两相的密度差来实现
➢原理:相似相溶
➢分配系数:kA=yA/xA yA和xA分别表示在萃取相和萃余相中的质量比率
常见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吐温等
Tips
1、表面活性剂需确立一个浓度范围而不是单一浓度。 2、样本已经采集,考虑将待测物从容器中解离出来。
14
讨论和问题
Thank you!
15
0.08 0.36 1.66 1.63 3.92 1.50 1.84
5
固相提取法
◇HLB(Hydrophilic-Lipophilic Balance Copolymer)材料的优点
△水可浸润 △反相保留 △PH1-14范围内稳定 △没有裸露硅羟基
6
固相提取法
7
固相提取法
8
固相提取法
改变化合物PH,酸性 保留,碱性洗脱
77.1 77
34.5 36.1 80.7
69 110.6 82.4
66 81.6 117 100
密度(g/mL) 1.33 0.90 0.89 0.71 0.63 0.78 0.66 0.87 0.79 0.89 0.78 1.00 1.00
透射电镜生物样品前处理步骤

电镜样品制备步骤1、取材:放入2.5%戊二醛溶液中固定2-4h(4℃可保存1-2周,冷冻可保存2年)注:不可用自来水冲洗,被钳、镊夹取造成机械损伤的组织不可部分可取较大面积,但厚度必须小于1mm(戊二醛固定能力小于0.5mm)2、漂洗:牙签取出样品至新的1.5ml离心管,用0.1M pH7.0磷酸缓冲液(PBS)漂洗样品三次(摇床),每次15min3、锇酸固定与再漂洗:1%锇酸溶液固定样品1-2h(临用前计算用量≤50ul/样,用0.1M PBS将2%锇酸稀释至1%,通风橱操作),吸出固定液,用0.1M pH7.0 PBS漂洗样品三次,每次15min注:漂洗以清除固定液,避免产生沉淀物干扰结构观察4、脱水剂梯度脱水:用梯度浓度(50%,70%,80%,90%和95%)乙醇溶液对样品进行脱水处理,每个浓度处理15min再用100%乙醇处理20min (乙醇细胞内抽提少,但与包埋剂相容性差)最后用纯丙酮处理20min(若包埋剂为Epon改用环氧乙烷置换)注:脱水以清除游离水以便包埋剂均匀渗透;脱水剂易吸收空气中水分,密封,置换时应该迅速由低到高逐级脱水而不能急剧脱水,更换溶液时应迅速,以免组织内外产生气泡。
5、包埋剂梯度渗透:①用包埋剂丙酮混合液(V/V=1/1)处理样品1h:计算用量80ul/样再配制(参考样品大小)②用包埋剂丙酮混合液(V/V=3/1)处理样品3h:计算用量80ul/样再配制(参考样品大小)③纯包埋剂渗透样品过夜:将样品移至干燥的新离心管中,常温过夜(所用器具均应干燥)注:样品周围不能有气泡6、加热聚合:牙签取出经渗透处理的样品至0.5ml干燥离心管(预先装入约300ul包埋剂),加热聚合仪70℃加热过夜。
7、莱卡EM UC 7超薄切片仪修快、切片(50-70nm)8、正染色:塑料包埋模具(刀划几道缝隙),染色时温度低影响染色效果,冬天空调醋酸双氧铀50%乙醇饱和溶液100ul染色(15min-1h),双蒸水冲洗柠檬酸铅100ul染色15min(极易吸收空气中CO2产生PbCO3,染色时毋对着说话、呼吸,同时放置数块NaOH)9、日立H-7650透射电镜观察spurr包埋剂配制:ERL 2.5gNSA 5.2 g 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催化剂DMAE,搅拌30min;低温干燥保存DER 2.5 gDMAE 0.1g宜新鲜配制但由于使用期限长(3-4天),混合物可在使用前一天制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生物样品分析的前处理技术一般要在测定之前进行样品的前处理,即进行分离、纯化、浓集,必要时还需对待测组分进行化学衍生化,从而为测定创造良好的条件。
生物样品进行前处理的目的在于:1.药物进入体内后,经吸收、分布、代谢,然后排出体外。
在体液、组织和排泄物中除了游离型(原型)药物之外,还有药物的代谢物、药物与蛋白质形成的结合物、以及药物或其代谢物与内源性物质,如葡萄糖醛酸、硫酸形成的葡萄糖醛酸甙(glucuronides)、硫酸酯(sulphates)缀合物等多种形式存在,需要分离后测定药物及代谢物;2.生物样品的介质组成比较复杂。
如在血清中既含有高分子的蛋白质和低分子的糖、脂肪、尿素等有机化合物,也含有Na +、K+、X-等无机化合物]。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蛋白质,若用HPLC法测定药物浓度时,蛋白质会沉积在色谱柱上发生堵塞,严重影响分离效果。
因此,为了保护仪器,提高测定的灵敏度,必须进行除蛋白等前处理。
一、常用样品的种类、采集和贮藏生物样品包括各种体液和组织,但实际上最常用的是比较容易得到的血液(血浆、血清、金血)、尿液、唾液。
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选用乳汁、脊髓液、精液等。
(一)血样血浆(plasma)和血清(serum)是最常用的生物样品。
血浆中的药物浓度反映了药物在体内(靶器官)的状况,因而血浆浓度可作为作用部位药物浓度的可靠指标。
供测定的血样应能代表整个血药浓度,因而应待药物在血液中分布均匀后取样。
由采集的血液制取血浆或血清。
血浆的制备 将采取的血液置含有抗凝剂(如:肝萦、草酸盐、拘橡酸盐、EDTA、氟化钠等)的试管中,混合后,以2500~3000rpm离心5min使与血细胞分离,分取上清液即为血浆。
血清的制备 将采取的血样在室温下至少放置30min到1h,待凝结出血饼后,用细竹捧或玻璃棒轻轻地剥去血饼,然后以2000~3000rpm离心分离5~10min,分取上清液.即为血清。
血浆比血清分离快,而且制取的量多,其量约为全血的一半。
血浆及血清中的药物浓度测定值通常是相同的。
基于上述原因,现在国外多采用“专用血清”来测定药物的浓度。
血样的采血时间间隔应随测定目的的不同而异。
如进行治疗药物浓度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时,则应在血中药物浓度达到稳态后才有意义。
但每种药物的半衰期不同,因此达到稳态的时间也不间,取样时间也随之不同。
采取血样后,应及时分离血浆或血清,并最好立即进行分析。
如不能立即测定时,应妥善储存。
血浆或血清样品不经蒸发、浓缩,必须置硬质玻璃试管中完全密塞后保存。
要注意采血后及时分离出血浆或血清再进行储存。
若不预先分离,血凝后冰冻保存,则因冰冻有时引起细胞溶解从而妨碍血浆或血清的分离或因溶血影响药物浓度变化。
(二)唾液唾液由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和口腔粘膜内许多散在的小腺体分泌液混合组成的,平时所说的唾液就是指此混合液。
唾液的相对密度为1.003~1.008;pH值在6.2~7.6之间变动,分泌量增加时趋向碱性而接近血液的pH值;通常得到的唾液含有粘蛋白,其粘度是水的1.9倍。
唾液的采集应尽可能在剌激少的安静状态下进行。
一般在漱口后15min收集。
也可以采用物理的(如嚼石蜡块、橡胶、海绵)或化学的(如酒石酸)等方法剌激,使在短时间内得到大量的唾液。
唾液中含有粘蛋白,唾液的粘度由粘蛋白的含量多少而定。
用唾液作为样品测定药物浓度有几个优点:1.与采取血样不同,患者自己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很容易地反复采集;2.采集时无痛苦无危险;3.有些唾液中药物浓度可以反映血浆中游离型药物浓度(三)尿液采用尿样测定药物浓度的目的与血液、唾液样品不同。
尿药测定主要用于药物剂量回收研究、尿清除率、生物利用度的研究,并可推断患者是否违反医嘱用药,同时根据药物剂量回收研究可以预测药物的代谢过程及测定药物的代谢类型(代谢速率,MR)等。
尿液主要成分是水、含氮化合物(其中大部分是尿素)及盐类。
采集的尿是自然排尿。
尿包括随时尿、晨尿、白天尿、夜间尿及时间尿几种。
测定尿中药物浓度时应采用时间尿,时间尿以外的尿不可能推断全尿中药物的排泄浓度和药物总量。
因此,测定尿中药物的总量时,将一定时间内(如8h、12h或24h等)排泄的尿液全部储在起来,并记录其体积,取其一部分测定药物浓度,然后乘以尿量求得排泄总量。
采集的尿样应立即测定。
若收集24h的尿液不能立即测定时,应加入防腐剂置冰箱中保存。
常用防腐剂有:甲苯、二甲苯、氯仿、麝香草酚以及醋酸、浓盐酸等。
利用甲苯等可以在尿液的表面形成薄膜,醋酸等可以改变尿液的酸碱性来抑制细菌的生长。
保存时间为24~36h,可置冰箱(40C)中,长时间保存时,应冰冻(-20C)。
二、生物祥品分析前处理技术(一)去除蛋白质在测定血样时,首先应去除蛋白质。
去除蛋白质可使结合型的药物均出来,以便测定药物的总浓度;去除蛋白质也可预防提取过程中蛋白质发泡,减少乳化的形成,以及可以保护仪器性能(如保护HPLC柱不被沾污),延长使用期限。
去除蛋白法有以下几种。
1.加入与水相混溶的有机溶剂可使蛋白质的分子内及分子间的氢键发生变化而使蛋白质凝聚,使与蛋白质结合的药物释放出来。
常用的水溶性有机溶剂有:乙腈、甲醇、乙醇、丙醇、丙酮、四氢呋喃等。
2.加入中性盐 加入中性盐,使溶液的离子强度发生变化。
中性盐能将与蛋白质水合的水置换出来,从而使蛋白质脱水而沉淀。
常用的中性盐有:饱和硫酸铵、硫酸钠、镁盐、磷酸盐及枸橼酸盐等。
3.加入强酸当pH低于蛋白质的等电点时,蛋白质以阳离子形式存在。
此时加入强酸,可与蛋白质阳离子形成不溶住盐而沉淀。
常用的强酸有:10%三氯醋酸、6%高氯酸、硫酸-钨酸混合液及5%偏磷酸等。
。
4.加入含锌盐及铜盐的沉淀剂当pH高于蛋白质的等电点时,金属阳离子与蛋白质分子中带阴电荷的羧基形成不溶性盐而沉淀。
常用的沉淀剂有CuSO4-NaWO4、ZnSO4-NaOH等。
离心分离后所得的上清液pH分别为5.7~7.3和6.5~7.5。
5.酶解法在测定一些酸不稳定及蛋白结合牢的药物时,常需用酶解法。
最常用的酶是蛋白水解酶中的枯草菌溶素。
它不仅可使组织酶,并可使药物析出。
枯草菌溶素是一种细菌性碱性蛋白分解酶,可在较宽的pH活圈(PH7.0~11.0)内使蛋白质的肽键降解,在50~60℃具有最大活力。
酶解法的优点是:可避兔某些药物在酸及高温下降解:对与蛋白质结合牢的药物(如保泰松、苯妥英纳),可显著改善回收率;可用有机溶剂直接提取酶解液而无乳化现象生成,当采用HPLC法检测时,无需再进行过多的净化操作。
酶解法的主要问题是不适用于在碱性下易水解的药物。
(二)缀合物的水解尿中药物多数呈缀合状态。
一些含羟基、羧基、氨基和巯基的药物,可与内源性物质葡萄糖醛酸形成葡萄糖醛酸甙缀合物;还有一些含酚羟基、芳胺及醇类药物与内源性物质硫酸形成硫酸酯缀合物。
由于缀合物较原型药物具有较大的极性,不易被有机溶剂提取。
为了测定尿液中药物总量,无论是直接测定或萃取分离之前,都需要将缀合物中的药物释出。
有些药物仅需较温和条件即可使药物游离,有些则需较剧烈的方法,常用酸水解或酶水解的方法。
(三)分离、纯化与浓集提取法是应用最多的分离、纯化方法。
提取的目的是为了从大量共存物中分离出所需要的微量组分----药物及其代谢物,并通过溶剂的蒸发使样品得到浓集。
提取法包括液-液提取法和液-固提取法。
1.液-液提取法(liquid-liquid extraction,LLE)多数药物是亲脂性的,在适当的溶剂中的溶解度大于水相中的溶解度,而血样或尿样中含有的大多数内源性杂质是强极性的水溶性物质。
因而用有机溶剂提取一次即可除去大部分杂质,从大量的样品中提取药物经浓集后作为分析用样品。
最常用的溶剂是乙醚和氯仿等。
液-液提取法的优点在于它的选择性,这是依赖于有机溶剂的选择;药物能与多数内源性物质分离;而且在使用非专属性的光谱法分析时,这是一个很大的优点。
液-液提取法的缺点在于乳化现象的产生。
乳化作用能引起药物的损失,从而导致较低的回收 。
2.液-固提取法(liquid-solidextration,LES)液-固提取法是近十几年来在纯化生物样品时被广泛采用的方法。
也可以认为是规模缩小的柱色谱法。
这种方法是应用液相色谱法原理处理样品。
最大的优点为处理样品速度快、并在室温下操作,尤其适用于处理挥发性及对热不稳定药物。
常用于填充柱的担体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为亲水性的硅藻土等,第二类常用疏水性的活性炭、聚苯乙烯或C化学键硅胶等,它们可从样品中吸附亲脂性药物,然后用有机溶剂分离药物。
18(四)化学衍生化分离前将药物进行化学衍生化的目的是:(1)使药物变成具有能被分离的性质;(2)提高检测灵敏度;(3)增强药物的稳定性;(4)提高对光学异构体分离的能力等。
、-NH 等。
药物分子中含有活泼H者均可被化学衍生化,如含有-COOH、-OH、NH2、测定方法的效能指标任何一种分析测定方法,根据其使用的对象和要求,都应有相应的效能指标。
一般,常用的分析效能评价指标包括:精密度、准确度、检测限、定量限、选择性、线性与范围、重现性、耐用性等;对于生物样品中药物分析方法评价的标准与上述的评价指标相比较,有共同之点也有特殊的要求。
测定方法的效能指标可以作为对分析测定方法的评价尺度,也可以作为建立新的测定方法的实验研究依据。
下面分别作简要、介绍:一、精密度精密度(precision)系指用该法测定同一匀质样品的一组测量值彼此符合的程度。
它们越接近就越精密。
在药物分析中,常用标准差(S)或相对标准差(RSD)表示:1.标准(偏)差(standard deviation,SD或S)2.相对标准(偏)差(rd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也称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
生物样品分析时,常用RSD表示精密度,并可细分为批内(或日内)精密度及批间(或日间)精密度。
批内精密度(within-run precision):是同一次测定的精密度。
通常采用高、中、低三种浓度的同一样品各7~10份,每种浓度的样品按所拟定的分析方法操作,一次开机后,一一测定。
计算每种浓度样品的SD值及RSD值。
批内精密度也可视为日内精密度(with-in-day precision)。
所得RSD应争取达到5%以内[17-181,但不能超过10%。
批间精密度(between-run precision):是不同次测定的精密度。
通常采用高、中、低三种浓度的同一样品,每种浓度配制7~10份,置冰箱冷冻。
自配制样品之日开始,按所拟定的分析方法操作,每天取出一份测定,计算每种浓度样品的SD值及RSD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