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样品前处理

合集下载

生物样品前处理方法

生物样品前处理方法

Company Logo
生物样品前处理的考虑因素
▲药物的理化性质和存在形式 ▲待测药物的浓度范围 ▲选用的生物样品类型
▲样品预处理与分析技术的关系
▲药物测定的目的
Company Logo
生物样品前处理-有机破坏法
▲湿法破坏
硝酸-高氯酸法、电热消化器法、电热板消化法、烘箱消化 法。
▲干法破坏
高温电阻炉灰化法、低温等离子灰化法。
中某些组分,再用适当溶剂冲出杂质。 然后用少量溶剂洗脱,从而达到分离、净化与浓缩的目 的。
Company Logo
生物样品前处理-固相萃取法
▲固相萃取法适用范围
大多数液体生物样品的前处理(如血浆、尿等)。
固体、半固体样品经过处理后也可使用SPE进行分离。
▲固相萃取法操作步骤
活化:根据所选择固定相的类型使用相应的活化溶剂
Company Logo
生物样品前处理-固相萃取法
▲固相萃取法简介
固相萃取技术(SPE)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发展起
来的,广泛运用于医学、制药、环境、食品等领域。 固相萃取法(SPE)就是用固体物质作为萃取剂,采用 高效、高选择性的固定相,进行萃取的样品预处理技术。
▲固相萃取法原理
以吸附剂为固定相,当液体样品通过固定相时,保留其
▲ 沉淀蛋白法优点
操作简便易行
▲ 沉淀蛋白法缺点
此法仅除去了蛋白质,内源性杂质并没有除去。
运用此法处理后的样品浓度会被稀释,不利于检测。
。 此法所得样品不能用光谱法检测。
Company Logo
生物样品前处理-液液萃取法
▲液液萃取法简介
多数药物是亲脂性的,在适当的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 相中的溶解度,而生物样品中的大多数内源性杂质是强极性 的水溶性物质。因而用有机溶剂萃取一次即可除去大部分杂 质。

药物分析中的生物样品前处理方法研究

药物分析中的生物样品前处理方法研究

药物分析中的生物样品前处理方法研究近年来,随着生物医药领域的快速发展,药物分析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获得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生物样品的前处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药物分析中常用的生物样品前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

一、血液样品的前处理方法研究血液样品作为一种常见的生物样品,在药物分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血液样品中存在着各种成分的干扰,如蛋白质、血红蛋白等。

因此,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前处理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1. 血浆/血清的蛋白质沉淀方法血浆/血清中的蛋白质是最常见的干扰物之一。

为了降低蛋白质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研究人员开发了各种蛋白质沉淀方法。

例如,酸沉淀法可以通过改变pH值使蛋白质凝聚沉淀,从而去除蛋白质干扰。

此外,还有醇沉淀法、有机溶剂沉淀法等。

2. 血浆/血清的固相萃取方法固相萃取方法是血液样品前处理中常用的技术之一。

其原理是利用吸附剂对目标化合物进行特异性吸附,从而去除干扰物。

通过选择合适的吸附剂,可以实现对特定成分的富集。

例如,固相萃取柱常用于血浆/血清样品中药物的富集与净化。

二、尿液样品的前处理方法研究尿液样品常用于药物代谢和排泄的研究,但由于其复杂的成分和高度变异性,前处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1. 尿液样品的前处理方法选择尿液样品前处理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方法。

常见的前处理方法包括尿液蛋白质去除、有机溶剂浓缩、尿液稀释等。

根据具体的分析需求和目标物质的特性,选择恰当的前处理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2. 尿液样品的固相萃取方法研究固相萃取也是尿液样品前处理中常用的技术之一。

通过选择适当的吸附剂和前处理条件,可以有效地去除尿液中的杂质,提高目标物质的测量灵敏度。

例如,固相萃取柱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可以用于尿液样品中药物代谢产物的研究。

三、其他生物样品的前处理方法研究除了血液和尿液样品,还有其他生物样品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例如,头发样品被广泛用于毒品滥用的检测。

生物样本样品前处理

生物样本样品前处理

4
常用液液提取溶剂
溶剂名称 二氯甲烷 乙酸乙酯 氯代正丁烷
乙醚 戊烷 环己烷 正己烷 甲苯 异丙醇* 四氢呋喃* 乙腈* 正丁醇* 水*
分子量 84.9 88.1 92.6 74.1 72.2 84.2 86.2 92.2 60.1 72.1 41.1 74.1 18.0
注:“*”表示与水互溶
沸点(℃) 40
5、固相萃取法:可实现自动化,基质效应降低,同时完成样品的富
集与净化;但成本较高
3
液液提取法
利用目标化合物在生物基质和与水不互溶的有机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 系数的不同,使化合物从生物基质中转移至有机相中。
➢两相的分离需借助两相的密度差来实现
➢原理:相似相溶
➢分配系数:kA=yA/xA yA和xA分别表示在萃取相和萃余相中的质量比率
常见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吐温等
Tips
1、表面活性剂需确立一个浓度范围而不是单一浓度。 2、样本已经采集,考虑将待测物从容器中解离出来。
14
讨论和问题
Thank you!
15
0.08 0.36 1.66 1.63 3.92 1.50 1.84
5
固相提取法
◇HLB(Hydrophilic-Lipophilic Balance Copolymer)材料的优点
△水可浸润 △反相保留 △PH1-14范围内稳定 △没有裸露硅羟基
6
固相提取法
7
固相提取法
8
固相提取法
改变化合物PH,酸性 保留,碱性洗脱
77.1 77
34.5 36.1 80.7
69 110.6 82.4
66 81.6 117 100
密度(g/mL) 1.33 0.90 0.89 0.71 0.63 0.78 0.66 0.87 0.79 0.89 0.78 1.00 1.00

透射电镜生物样品前处理步骤

透射电镜生物样品前处理步骤

电镜样品制备步骤1、取材:放入2.5%戊二醛溶液中固定2-4h(4℃可保存1-2周,冷冻可保存2年)注:不可用自来水冲洗,被钳、镊夹取造成机械损伤的组织不可部分可取较大面积,但厚度必须小于1mm(戊二醛固定能力小于0.5mm)2、漂洗:牙签取出样品至新的1.5ml离心管,用0.1M pH7.0磷酸缓冲液(PBS)漂洗样品三次(摇床),每次15min3、锇酸固定与再漂洗:1%锇酸溶液固定样品1-2h(临用前计算用量≤50ul/样,用0.1M PBS将2%锇酸稀释至1%,通风橱操作),吸出固定液,用0.1M pH7.0 PBS漂洗样品三次,每次15min注:漂洗以清除固定液,避免产生沉淀物干扰结构观察4、脱水剂梯度脱水:用梯度浓度(50%,70%,80%,90%和95%)乙醇溶液对样品进行脱水处理,每个浓度处理15min再用100%乙醇处理20min (乙醇细胞内抽提少,但与包埋剂相容性差)最后用纯丙酮处理20min(若包埋剂为Epon改用环氧乙烷置换)注:脱水以清除游离水以便包埋剂均匀渗透;脱水剂易吸收空气中水分,密封,置换时应该迅速由低到高逐级脱水而不能急剧脱水,更换溶液时应迅速,以免组织内外产生气泡。

5、包埋剂梯度渗透:①用包埋剂丙酮混合液(V/V=1/1)处理样品1h:计算用量80ul/样再配制(参考样品大小)②用包埋剂丙酮混合液(V/V=3/1)处理样品3h:计算用量80ul/样再配制(参考样品大小)③纯包埋剂渗透样品过夜:将样品移至干燥的新离心管中,常温过夜(所用器具均应干燥)注:样品周围不能有气泡6、加热聚合:牙签取出经渗透处理的样品至0.5ml干燥离心管(预先装入约300ul包埋剂),加热聚合仪70℃加热过夜。

7、莱卡EM UC 7超薄切片仪修快、切片(50-70nm)8、正染色:塑料包埋模具(刀划几道缝隙),染色时温度低影响染色效果,冬天空调醋酸双氧铀50%乙醇饱和溶液100ul染色(15min-1h),双蒸水冲洗柠檬酸铅100ul染色15min(极易吸收空气中CO2产生PbCO3,染色时毋对着说话、呼吸,同时放置数块NaOH)9、日立H-7650透射电镜观察spurr包埋剂配制:ERL 2.5gNSA 5.2 g 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催化剂DMAE,搅拌30min;低温干燥保存DER 2.5 gDMAE 0.1g宜新鲜配制但由于使用期限长(3-4天),混合物可在使用前一天制备。

分析样品的前处理

分析样品的前处理

1. 样品均匀化对于生物样品,应在测定前混合均匀,以免造成测定误差。

可置涡流混合器上混匀,血浆样品往复振摇亦可达到均匀化的目的。

对粪便、肌肉和组织等固体样品都存在均匀化这一问题。

对含有不溶性组分的样品(例如组织和粪便),须将样品进行匀浆处理,以保证样品的均匀性。

同时还应注意取样的代表性问题。

2. 去蛋白处理生物样品如血浆、血清等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它们能结合药物,因此对于某些药物的测定,必须先将与蛋白结合的药物游离之后再作进一步处理。

通常去蛋白过程是将蛋白质变性处理后,把与蛋白结合的药物解离出来,离心分离以除去蛋白。

目前已有很多去蛋白方法可供使用,但使用各种方法之前应了解该方法是否会导致生物样品中的药物发生分解或影响药物的提取等。

通常除蛋白的方法是在含蛋白样品中加入适当的沉淀剂或变性剂,使蛋白质脱水而沉淀(如有机溶剂、中性盐),有的是由于蛋白质形成不溶性盐而析出(如高氯酸),离心后取上清液用于分析。

甲醇、乙腈、丙酮和乙醇是沉淀蛋白常用的有机溶剂,中性盐可用氯化铵等。

无机盐沉淀蛋白是可逆的,即将蛋白稀释后仍具有生理活性,而有机溶剂和酸类沉淀的蛋白是不可逆的。

也可用透析法与超滤法除去样品中蛋白。

3. 被测组分的提取生物样品中被测组分一般需提取后才能进行色谱分析,这一步骤包含了样品的净化与浓缩。

提取方法和提取条件的选择是分析方法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与分析方法的选择性、精密度和准确度紧密相关。

3.1 液-液提取液-液提取是经典的提取方法之一,它基于被测组分在不相混溶的两种溶剂中的分配。

在提取过程中,水相的pH是重要的参数;一般弱酸性药物可加入一定量的酸,弱碱性药物可加入一定量的碱,使药物以分子状态存在,有利于有机溶剂的提取效果;在液质联用中,必须使用可挥发性的酸和碱,如盐酸、甲酸、乙酸、氨水等。

有时加入一些强离子的无机盐(如氯化钠),利用盐析作用,能促进组分进入有机相。

通过选择不同的有机溶剂可提高选择性。

生物样品前处理、制备、分离

生物样品前处理、制备、分离
1. 取出透析袋要先用蒸餾水清洗乾淨,綁透析 袋前要先試裝蒸餾水,看透析袋有沒有蛀孔, 會不會有水噴出。 綁透析袋不要太用力拉扯, 否則透析袋可能會裂。
2. 一般透析至少要 3 h,至少要換兩次透析液 (100 至 1000 倍樣本體積) 才能完全。
3. 注意離心濃縮管的離心轉速不能太快,否則 薄膜很容易破裂。
素衍生物制成的。
透析膜的特点:
1.在溶剂中能膨胀形成分 子筛状多孔膜,只允许小 分子溶质和溶剂通过,而 阻止大分子通过。
2.具有化学惰性,不具有 能与溶质起作用的基团, 在水、盐溶液、稀碱或稀 酸中不溶解。
3.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和良 好的再生性。
29
透析膜的处理:
1.从成卷的透析膜中剪下适用的长度(一般 20-30厘米)。
4. 每次離心濃縮後,暫時不要丟掉外濾液 (filtrate),收集起來以防薄膜破裂流失。
31
5. 生物样品的浓缩
概念:从低浓度的溶液中除去水或溶剂使之变为高浓度
溶液的过程。生物样品的制备,提取后往往先要进行浓缩, 然后再进行干燥和结晶。
9
电动组织捣碎机
应用:一般用于动物组织,植物肉质 种子,柔嫩的叶、芽等材料。国产的 捣碎机最高转速可达1-2万转/分,因 旋转刀刃的机械切力很大,制备较大 分子样品很少使用。动、植物细胞 30-45秒完全破碎,酵母菌和细菌需 加入石英砂加强效果。
10
2)超声波细胞破碎机
11
超声波细胞破碎机
原理:仪器发出一定频率的超声波产生振 动力破碎细胞壁和细胞器。由超声波发生 器和超声换能器两部分构成。
4
2.2 细胞的破碎 不同的生物体或同一生物体的不同部位的组织,
其细胞破碎的难易不一,使用的方法也不相同,如动 物脏器的细胞膜较脆弱,容易破碎,植物和微生物由 于具有较坚固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组成的细胞壁,要 采取专门的细胞破碎方法。 2.2.1 细胞破碎方法 (1)机械法 1) 研磨:将剪碎的动物组织置于研钵或匀浆器中, 加入少量石英砂研磨或匀浆。 2) 组织捣碎器:这是一种较剧烈的破碎细胞的方法, 通常可先用家用食品加工机将组织打碎,然后再用 10000r/min~20000r/min的内刀式组织捣碎机(即高 速分散器)将组织的细胞打碎。

生物实验样品预处理

生物实验样品预处理

样品预处理4.1.5.1准备工作若必要时将冷冻样在冰箱(-2-4C)中放置过夜,使部分解冻以便切片。

用合成洗涤剂清洗塑料刀、碟、镊子、塑料板及尺和称重塑料膜,用蒸馏水或清洁海水漂洗干净。

工作台用洗净的塑料膜罩上。

用合成洗涤剂(4.1.2-2)仔细地洗手,后用蒸馏水或漂洗干净。

PF一胸鳍;DF一脊鳍,虚线表示刀切位置图3鱼体简图中小型鱼样制备4.1.5.4.1单个体样品:测量鱼的叉长,并于聚乙烯称样膜上称重。

记下叉长和体重。

用蒸馏水或清洁表层海水(4.1.2.1)洗涤鱼样,将它放在工作台上,用塑料刀切除胸鳍并切开背鳍附近自头至尾部的鱼皮(图3),在鳃附近和尾部,横过鱼体各切一刀;在腹部,鳃和尾部两侧各切一刀。

四刀只切在鱼体一侧,且不得切太深,以免切开内脏,沾污肉片。

最好在切片时,由另一人帮助按住鱼的头尾。

用镊子将鱼皮与肉片分离,谨防外表皮沾污肉片。

用另一把塑料刀将肌肉与脊椎分离,并用镊子取下肌肉。

将组织盛于塑料容器中,称重并记录重量。

若一侧的肌肉量不能满足分析用量,取另一侧肌肉补充。

盖紧容器,贴上标签或记号,记录各所有数据,于低温冰箱中保存。

鉴定性腺性别。

4.1.5.4.2多个体试样:制备方法如下。

仔细记下各个体体长、鲜重、肌肉重。

鉴定性别。

个体数不应少于6个,且性别应相同,大小相近。

用匀浆器匀化鱼组织,将匀浆转入已知重量的塑料容器中,盖紧,贴上标签并称重,记下匀浆重和其他数据。

置于低温冰箱中存放。

干样制备将部分新鲜试样按4.1.6.1或4.1.6.2步骤烘干,计算干/湿比,以校正水分含量。

干燥后的样品用玛脑研钵磨碎,全部筛过80-100目(尼龙筛),供痕量元素分析用。

4.1.6干重测定41.6.1烘干半开称量瓶的磨口盖,放入105℃烘箱中。

2h后,取出称量瓶,置于干燥器中冷却30min. 盖好瓶盖,用分析天平称重,记下重量。

取5^10g生物制备样(4.1.5)于称量瓶中,盖好瓶盖,再称重(士0.5mg)并记下重量。

基于液质联用技术的生物样本前处理方法开发及应用

基于液质联用技术的生物样本前处理方法开发及应用

基于液质联用技术的生物样本前处理方法开发及应用液质联用技术是一种结合了液相色谱和质谱技术的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生物样本的分析与检测。

在生物样本中,存在着复杂的生物大分子和低浓度的目标物质,如蛋白质、代谢产物、药物等。

因此,为了提取和富集目标物质,并去除样本中的干扰物质,必须采用合适的样本前处理方法,以提高液质联用技术的分析灵敏度和可靠性。

生物样本前处理方法的开发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样本的特性:生物样本的特性包括样品类型、样品处理及样品保存条件等。

研究者需要全面了解样本的特性,以便选择合适的前处理方法。

2.目标物质的性质:目标物质的性质包括其分子量、极性、稳定性等。

根据目标物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前处理方法,以提高目标物质的提取效率和分析灵敏度。

3.干扰物质的消除:生物样本中存在众多的干扰物质,如蛋白质、胆固醇、脂肪、无机盐等。

在样本前处理过程中,需要采取合适的方法去除这些干扰物质,以提高样品的纯度和减少分析误差。

常用的生物样本前处理方法包括:1.蛋白质去除:蛋白质是生物样本中的主要干扰物质之一、在样品前处理过程中,可以采用有机溶剂沉淀、超滤、固相萃取等方法去除蛋白质,以提高目标物质的分离纯度。

2.样品分液:样品前处理过程中,可以根据目标物质的极性特点,采用液-液萃取、固相萃取等方法进行样品分液,以实现对目标物质的富集和纯化。

3.样品预处理:有时候,为了使样品更适合进行液质联用分析,需要对其进行预处理。

常见的预处理方法包括高速离心、加热处理、pH调节等。

生物样本前处理方法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临床医学:生物样本前处理方法在临床医学中广泛应用于血液、尿液、乳汁、组织等各种生物样本的分析与检测。

通过前处理方法,可以富集和纯化目标物质,提高分析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2.生物医药研究:生物样本前处理方法在生物医药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前处理方法,可以提取和富集生物样本中的目标蛋白质、代谢产物等,进一步分析其结构和功能,为新药研发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张丽.固相微萃取在生物体液分析中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3,30(5)302-308
[5]胡小刚,李攻科.分子印迹技术在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J].分析化学.2006,(34)7: 1035-1041
[6]张丽华,肖国平,宋游.微波技术在生物样品预处理中的应用[J].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与放射化学与核化学:133
2.对于在常温下需要长时间反应的样品,可将准备好的样品放置过夜,第2天再放进消解炉消解。
3.对于预处理时间长的难处理样品,也可采用放过夜的方法,第2天再进行消解处理。样品经过处理后,若溶液体积小于5ml时,则必须补加水或酸,使其体积不小于5ml,然后再进行微波消解。
总之,生物样品的预处理因其多样、复杂而成为整个检测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所述各种处理方法各有其特点,根据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选择合适的前处理方法是取得满意检测结果的必要条件。
[1]周婷婷,范国荣,吴玉田.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在生物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J].药学学报.2004 ,39(4) :317 – 320
[2]张颖.生物样品预处理技术及应用进展[J].天津药学,2006, 18(1):56-58
[3]李向阳,杨梅,彭宝珠.固相微萃取在生物药物分析中的应用[J].2002,23(4):69-71
目前各类文献上报道的MIP制备方法基本上是非共价法。在此方法中,印迹分子与功能单体之间通过分子间的非共价作用预先自组装排列,以非共价键形成多重作用位点,这种分子间的相互作用通过交联聚合后保留下来。常用的非共价作用有:氢键、静电引力、金属螯合作用、电荷转移、疏水作用以及范德华力等,其中以氢键应用最为广泛[5]。
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 rinted polymer, MIP)制备简单,能够反复使用,机械强度较高,稳定性好。因此它非常适合用作SPE的填充剂或SPME的涂层材料来分离富集复杂样品中的分析物,以达到分离净化和富集的目的。
MIP作为膜分离的材料可将膜的筛分作用与MIP的高选择性结合在一起,用于样品的富集、回收或去除杂质等。MIP是以某种化合物分子为模板合成的聚合物,对模板分子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识别能力,类似于酶-底物的“钥匙-锁”相互作用原理。目前,根据印迹分子与功能单体在聚合过程中相互作用的机理,将分子印迹技术分为共价法与非共价法两种类型。
针对生物样品中通常含有不同极性组分或含有大量脂溶性成分干扰的特点,当前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超临பைடு நூலகம்流体的萃取能力及消除脂类干扰两个方面[2]。
固相萃取技术以选择性吸附与选择性洗脱的液相色谱分离原理,对样品进行分离和纯化。
按照所采用固相萃取剂的种类,可将固相萃取法分为3类:正相、反相和离子交换固相萃取。当前固相萃取剂的开发主要侧重于扩大萃取剂的适用范围,将极性、非极性基团,离子交换基团或高分子树脂混合使用的混合型吸附剂,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3.溶剂用量少,用密封容器微波溶样时,溶剂没有蒸发损失,一般只需溶剂5-10ml。
4.减少了劳动强度,改善了操作环境,避免了有害气体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由于生物样品种类繁多,基质不一样,所以对于不同的样品应采用不同的预处理方法,一般可分以下3种:
1.对于反应剧烈的样品,将准备好的样品放在水浴锅或电子控温加热板上加热,并不断摇动溶样杯,让大量的气体释放出,等少量或浅色气体冒出时取下后进行微波消解。
生物样品前处理
2010-01-08 12:02:45|分类:生物样品预处理
生物样品的前处理.生物样品预处理
生物样品的前处理是体内药物分析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整个分离分析过程中最繁琐的一个步骤。与原料药物和制剂相比,生物样品更为复杂:微量药物分布在大量生物介质中,对分析仪器的灵敏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样品中含有大量内源性物质,不仅能与药物及其代谢物结合,而且常干扰测定。因此,生物样品中的药物必须经过分离、纯化与浓集,必要时还需对待测组分进行化学改性处理,从而为最后测定创造良好的条件。传统的样品前处理方法仍为溶剂萃取法,方法耗时、危害人体、污染环境,萃取使用大量溶剂,分析时需浓缩,会导致有效组分的损失。本文仅对近年相关文献报道的几种药物分析过程中生物样品预处理技术及应用进行综述。
微波消解法近年来产生的一种崭新的生物样品处理技术,它结合了高压消解和微波快速加热两方面的性能。测定生物样品中的痕量元素时,样品溶液的制备是一个重要课题。微波溶样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的极有前途的溶样技术。
1.微波加热是“内加热”,具有加热速度快、加热均匀、无温度梯度、无滞后效应等特点。
2.消解样品的能力强,特别是一些难溶样品和生物试样,传统的消解方式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而微波消解只需要几分钟至十几分钟。
根据分析物的极性、溶解度、pKa等理化性质,选取适合的固相萃取柱。对于非离子性物质而言,优先使用极性相似的固相萃取柱,如弱极性或非极性化合物选用、、等非极性柱,极性较强的则使用CN、柱。强离子型分析物则采用离子交换固相萃取。对于某些弱酸或弱碱性化合物,通过调节缓冲液的pH,采用等非离子型键和相也可获得理想的萃取效果。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原理是控制超临界流体在高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的条件下,从目标物中萃取成分,当恢复到常压和常温时,溶解在超临界流体中的成分立即与气态的超临界流体分开。该技术对于挥发性成分、脂溶性成分、小分子萜类及热敏物质等的提取,较传统方法有很多优越性。
常用萃取剂为。由于超临界流体是非极性溶剂,对于低极性和非极性的化合物表现出优异的溶解性能,而对于大多数无机盐、极性较强的物质几乎不溶。通过添加改性剂,如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和水等,并通过加压改善其溶解性能,使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对生物碱类、黄酮类、皂甙类等的应用也日趋普遍。
[7]代春吉,董文宾.微波消解在处理生物样品中的应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27(3):95-97
来源生物样品的前处理
生物样品预处理-生物样品预处理的日志-网易博客
目前使用的涂层有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丙烯酸酯,还有一些混合涂料,如聚二甲基硅氧烷-二乙烯基苯、聚乙二醇-二乙烯基苯等。聚二甲基硅氧烷是一种非极性涂层,聚丙烯酸酯是一种极性涂层。该技术具有简单、高效、灵敏度和精密度高的特点,集制备、分离于一体,将以往传统的取样、萃取、浓缩及进样多部分析操作简化为一个简单过程,尤其在操作过程中不需要使用溶剂是其最大的优点。既降低了消耗又避免了污染环境。
固相萃取一般有4个步骤:活化、上样淋洗和洗脱。新一代的聚合物吸附剂,如Waters的Oasis HLB,不需活化,也不怕溶剂流干,简化了样品制备过程,而且有很宽的pH范围,能萃取亲水、疏水、酸性、碱性或中性组分,特别适用于血浆、尿液等生物样品的制备[2]。
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是一种相对较新型的样品前处理技术,是1990年由加拿大Waterloo大学Pawliszyn研究小组首创。美国Supelco公司于1993年推出了商品化的SPME装置,在分析化学领域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已广泛用于环境方面的分析。
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选择性高、稳定性好及制备简单的特点,可用于生物、医药、环境样品等复杂基体中痕量分析物的高选择性分离与富集,因此在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特别引人关注。
分子印迹技术是将要分离的目标分子与功能单体通过共价或非共价作用进行预组装,与交联剂共聚制备得到聚合物。除去目标分子后,聚合物中形成与目标分子空间互补并具有预定的多重作用位点的“空穴”,对目标分子的空间结构具有“记忆”效应,能够高选择性识别复杂样品中的印迹分子。
近年来,很多的研究用于药物分析,与色谱装置联用,尤其是气相色谱-质谱、液相色谱-质谱的联用。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适用于分析强挥发性或中等挥发性的中低极性化合物;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适用于分析低挥发性或不挥发性的高极性化合物。该技术是基于气-固吸附和液-固吸附平衡的原理利用待测物对活性固体表面有一定的吸附亲和力而达到分离富集的目的。该技术是由固相萃取技术发展而来:在一根熔融的石英纤维表面涂渍各种不同的色谱固定相或吸附材料构成萃取头,选择性的富集样品中的痕量有机化合物。
超临界流体萃取(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SFE)是环保型分离浓集技术,具有萃取效率和选择性高、省时、萃取溶剂(如便于挥发、提取物较为“干净”、环境污染少、操作条件易于改变等特点,不仅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环境、医药及一些天然产物的分析,在生物体内药物分析方面也显示出一定的优势[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