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333235
坐井观天的意思解释

坐井观天的意思解释【成语拼音】, zuo jing guan tian【【成语简拼】 dqt【成语繁体】坐井觀天【成语造句】在井底所看到的天空是有限的。
“坐井观天”一般被人们理解为形容目光短浅,但事实上它的意思却比这个词义要复杂得多。
它出自《庄子》,是说有个叫做南郭子綦的人,天天和他的朋友惠施在一起,他的朋友经常向他请教问题。
但他们住的地方很偏僻,附近又没有什么山河湖泊,更没有什么车马来往。
【成语出处】《庄子·秋水》:“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成语解释】:坐在井里看天,比喻眼光太小,见识不广。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分句;指见识不广【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英语翻译】: on the roof of a well【成语故事】: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周与其弟子出行。
路过一口枯井,两个小孩问他们从哪儿来,庄周回答:“我们都是从天上来的!”两个小孩大笑不止,指着井底的青蛙问:“你怎么知道?”庄周回答:“因为坐在井里看天,所以知道天小。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学习青蛙的沉着冷静,正视现实。
庄子(公元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县人,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
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主要著作有《庄子》(书名),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
庄子的哲学思想与老子有相似之处。
他认为人是生活在现实世界中,但他否认有一个独立存在的客观精神世界,而强调人们的主观精神作用。
他认为在各种物质现象背后,都有一种看不见的“精神”在支配着它们,这就是“道”。
“道”无形无象,又超越时间和空间,能够产生和组织万物。
庄子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他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承认“道”的客观存在,主张“无为而治”。
这种思想具有唯心主义倾向,但他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对我国的思想界也有很大影响。
中国先秦哲学史上的一位著名人物,庄子被称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坐井观天寓言故事

坐井观天寓言故事坐井观天是成语,是一个寓言故事中总结出来的,那么大家学习了其中的寓言故事?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坐井观天寓言故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坐井观天(zuò jǐng guān tiān)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出自唐代诗人,韩愈的《原道》。
【汉字】坐井观天【拼音】zuò jǐng guān tiān【注音】ㄗㄨㄛˋ ㄐㄧㄥˇ ㄍㄨㄢㄊㄧㄢ【英译】Limited outlook【释义】坐在井里看天。
用来比喻和讽刺眼界狭窄或学识肤浅之人。
其实“坐”字有好多意思。
比如:1、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这是其本义,后泛指以臀部着物而支持体重。
2、乘,搭:~车。
~船。
3、坚守,引申为常驻,不动:“楚人~其北门,而覆诸山下”。
~庄。
4、建筑物的位置或背对着某一方向:~落。
~北朝南。
5、把锅、壶等放在火上:~锅。
6、物体向后施压力:房顶往后~。
7、介词,因,由于,为着:“停车~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而恰恰在“坐井观天”中的“坐”不是“坐在”的“坐”的意思。
(臀部放在物体上支持体重)。
成语典故【出处】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示例】我弟子虚度一生,山门也不曾出去,诚所谓~,樗配之辈。
坐井观天古文原文:“子独不闻夫埳(xiàn)井之鼃(wā)乎?谓东海之鳖(biē)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zhòu)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jué)泥则没足灭跗(fū)。
还虷、蟹与蝌蚪,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乐,此亦至矣。
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
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海,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
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
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坐井观天翻译:你难道不知道在一口浅井里有一只青蛙吗?它对从东海中来的大鳖说:“我多么快乐啊!出去玩玩,就在井口的栏杆上蹦蹦跳跳,回来休息就蹲在残破的井壁的砖窟窿里休息休息;跳进水里,水刚好托着我的胳肢窝和面颊;踩泥巴时,泥深只能淹没我的两脚,漫到我的脚背上。
寓言故事坐井观天_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坐井观天坐井观天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寓言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寓言故事坐井观天,希望大家喜欢!寓言故事坐井观天原文有一只青蛙住在井底,他从来没有去过井外面。
他以为天空就和井口一样大。
一天,一只乌鸦飞到井边,看见青蛙,就对它说:"青蛙,咱们聊聊吧。
"青蛙就问他:"你从哪里来?""我从天上上来。
青蛙惊讶了,就说:"天空就只有这井口这么大,你怎么会从天上飞呢?"乌鸦说:"天空很大。
只不过你一直呆在井里,所有不知道世界很大。
"青蛙说:"我不相信。
"乌鸦说:"你可以出来,自己看看嘛。
"于是青蛙来到井外。
他十分惊讶,原来世界这么大!寓言故事坐井观天英文There is a frog. He lives in a well and he never goes out of the well. He thinks the sky is as big as the mouth of the well.One day a crow comes to the well. He sees the frog and says, "Frog, let's have a talk." Then the frog asks, "Where are you from?" "I fly from the sky," the crow says. The frog feels surprised and says, "The sky is only as big as the mouth of the well. How do you fly from the sky?"The crow says, "The sky is very big. You always stay in the well, so you don't know the world is big."The frog says, "I don't believe." But the crow says, "You can come out and have a look by yourself."So the frog comes out from the well. He is very surprised. How big the world is!寓言故事坐井观天读后感《坐井观天》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然就会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坐井观天成语的释义及造句

坐井观天成语的释义及造句坐井观天,汉语成语,拼音是zuò jǐng guān tiān,用来比喻和讽刺眼界狭窄或学识肤浅之人。
出自《原道》。
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坐井观天成语的释义及造句,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一、坐井观天成语的解释坐在井底看天。
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二、坐井观天成语的近义词井底之蛙[ jǐng dǐ zhī wā ]井底下的青蛙。
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
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后汉书·马援传》:“子阳(公孙述)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鼠目寸光[ shǔ mù cùn guāng ]比喻目光短浅,没有远见。
管中窥豹[ guǎn zhōng kuī bào ]《世说新语·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 意思是从竹管里看豹,有时也能看见豹身上的一块斑纹。
后来常与“可见一斑”连用,比喻可以从观察到的一部分推测全貌。
也比喻看不到事物的全貌,只能是片面的了解。
三、坐井观天成语的造句1、世上有的人却悲观失望,哀叹自己的命运不好,生活中一遇到困难,就退而畏缩,坐井观天。
2、学生很少走出乡镇,虽有点坐井观天,倒有几分童趣与率真。
3、在依兰历史的星空上,闪耀夺目的当属徽钦二帝坐井观天事件,史载北宋徽、钦二帝被金囚禁于此。
4、我们要认真学习各门功课,不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决不能坐井观天。
5、我本来就是占山为王的帮凶,坐井观天,不知天下之大人才之能,更不知自己老之将至,哎!6、也罢!这江湖之大,我等鼠辈蝇营狗苟,无异于坐井观天,江湖路漫漫,不知如何行走。
7、老师教我们观察物体要从多个角度看,否则就会坐井观天,发现不了真正的答案。
8、要认真读书,学多点知识,长大就不会坐井观天。
9、青蛙坐井观天,所以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宽。
2023年最新的坐井观天课文原文

2023年最新的坐井观天课文原文《坐井观天》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坐井观天》青蛙坐在井里。
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小鸟说:你弄错了。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
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
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坐井观天》教案【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九个生字,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故事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读准沿字的音,掌握观、际、答、弄四个字的字形。
【教学难点】理解这个成语故事的意思。
【教学准备】能活动的挂图、玻璃板、投影仪或生字卡片。
每个学生准备一张16开的白纸。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揭题解题(一)谈话导题:今天咱们来学习第六课坐井观天(教师边说边板书课题。
)(二)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提出下列问题:坐井观天中的观字是什么意思坐井观天又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是写谁坐井观天结果怎样(启发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初读课文,暂不讨论。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一)让学生借助拼音小声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分为几个自然段。
(二)提问:青蛙与小鸟共有几次对话。
三、分段学习课文(一)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段有几句话。
1.青蛙坐在什么地方(教师板书:青蛙、井里。
并把剪好的一只青蛙的图片贴在黑板上放大了的插图上的井底。
)2.小鸟从哪儿飞来落在什么地方(教师板书:小鸟、天上。
并把剪好的小鸟图片贴在插图中的井沿上。
)3.什么地方是井沿(沿,就是边。
井沿,就是井口的边沿。
教师指着插图中的那口井来讲解。
)(二)青蛙和小鸟一共有几次对话(3次)1.学习它们的第一次对话。
坐井观天的解释

坐井观天的解释
“坐井观天”的意思是坐在井里看天,用来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成语出处:
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唐·韩愈《原道》)
坐井观天典故:
唐代文学家韩越曾经写了一篇〈原道〉的文章,来说明儒家道的原义,借此来驳斥老子崇尚虚无的道。
他在文章中首先就仁、义、道、德的内涵下个定义:仁就是博爱的精神;义就是对的行为;循一定原则去做就是道;充实于内心,不假外求的本性就是德。
仁和义的标准是不变的,道和德的解说则会因角度不同而有所差异。
就如老子也讲道德,但他所说的道德是抛弃仁和义的,这只是种个人的说法,不能像儒家的道德,能成为天下的公论。
至于老子会对仁义有所轻视,倒也不是老子故意要去毁谤,那是因为老子像坐在井底,所看到的天自然就小了。
后来就从这里演变成坐井观天这句成语,用来比喻人眼界狭小,见识不广。
坐井观天
1、意思:坐:坚守,引申为常驻、不动。
长期停留在井里看天。
2、比喻:眼界狭窄或学识肤浅之人。
3、出处: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
4、近义词:井底之蛙、鼠目寸光、管窥蠡测、盲人摸象、管中窥豹。
5、反义词:高瞻远瞩、见多识广、包罗万象、无懈可击。
6、例句:我们要把眼光放开,不能坐井观天。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坐井观天》PPT教学课件

生字认一认
yán
d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kě
沿
答
渴
喝
话
nòng
cuò
jì
nα
弄
错
际
哪
抬
“沿、答、渴、喝、话、际”见“生字写一写”
nòng
捉弄
cuò
犯错
nα
天哪
抬头
jǐng
生字写一写
音序 部首 笔画 结构
J 一 4 独体
水井
guān
音序 部首 笔画 结构
G 又 6 左右
观看
yán
音序 部首 笔画 结构
Y 氵 8 左右
阅读第二次对话,并和对子讨论下面的问题:
1、大话是什么意思?吹牛的话,不实在的话。 2、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 没有边际 3、我还知道无边无际的( 大海 )
无边无际的( 云海 )
4、我能用无边无际说一句话。
你弄错了,天
第二次对话:
无边无际,大得很
哪!
朋友,别说大话
了!天不过井口那么
大,还用飞那么远
近义词
弄错—— 搞错
反义词
朋友—— 敌人 坐—— 站
观——看
抬头—— 低头 错—— 对
词语释义
【大话】虚夸的话。 【回答】对问题给予解释;对要求表示意见。 【坐井观天】比喻眼光狭小,看到的有限。 【无边无际】没有边际,形容极为辽阔广大。
整体感知
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因为青蛙整天坐在井里, 没有出来过,没有见到更大的 天地。
吗?
还用飞的那么远吗?
不用飞那么远。
反问句
青蛙笑了
朋友, 我天天坐在 井里,一抬 头就看见天。 我不会弄错 的。
坐井观天成语的意思

坐井观天成语的意思
成语“坐井观天”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小故事,故事中,一个人坐在井边,观察天空,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井里的鱼也只看到井口那么大,由此认为世界只有那么大,非常局限和狭隘。
这个成语的含义是说人们常常局限自己的认知,只看到自己所处的位置和范围,而没有认识到更广阔的世界。
“坐井观天”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人们的认知和视野,也可以用来教育人们要开放心态,不要局限于自己所处的环境和经验,而要不断学习和探索。
拓展:
除了形容认知和视野,“坐井观天”这个成语还可以用来形容人的行为和态度。
例如,一个人如果一直停留在自己所处的位置和层次,没有远见和抱负,就像坐在井边观察天空一样,只看到自己所处的位置和范围,无法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和未来的可能性。
“坐井观天”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比喻事物的片面和局限。
例如,如果我们只看到某个事物的表面现象,而没有深入了解,就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就像坐在井边观察天空一样,只看到自己所处的位置和范围,而无法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和未来的可能性。
“坐井观天”这个成语告诉我们,要开放心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要局限于自己所处的环境和经验,而要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和未来的可能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坐井观天》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分角色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了解故事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学生欣赏动画故事《坐井观天》。
2、交流感受。
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了解故事内容。
3、板书课题,读题,说说“坐井观天”的含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遵循低年级儿童的心理规律,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动画故事中,感知故事内容,初步建立语言和形象的联系,为进一步学习语言奠定了基础。
)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试着提出自己的问题。
2、分小组或同桌之间,开展学习竞赛,采取轮读、领读等多形式学习生字、词语和句子。
(学生自主、合作采取多种形式在语境中学习生字和词语,认识事物与发展思维、语言紧密结合,强调识字的过程,也是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过程。
同时注重方法习惯的整合)。
3、检查自读效果
(1)指名读生字和词语,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和生活理解词语含义。
(2)指名读课文,教师注意正音和范读,指导学生把文章读通顺。
(3)交流初读感受,解决次要问题。
读完课文后,你知道些什么?
通读归纳、整理,形成如下认识:
A、弄清故事的人物形象──青蛙和小鸟。
B、知道青蛙和小鸟的位置。
C、明了青蛙和小鸟争论的原因及主题。
学生在谈到青蛙和小鸟的位置关系时,教师顺势切入,学习文章第一自然段次要内容。
(1)教师简笔画水井的形状。
(2)学生在水井上贴出青蛙和小鸟图片的位置,并口述贴图的理由。
估计理由有:
A、我从文章的插图中知道应该这样贴。
B、我从文章第一自然段中读出来的。
(读懂什么,是思维的结果;怎么读懂的,是思维的过程。
阅读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不让问题止于智者。
)
(3)学生自读文章第一自然段。
(4)指导朗读。
4、质疑、释疑。
(读书须有疑。
有疑,才有学生自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提升过程;才有撷取信息,对比分析,综合梳理的研究性学习行为。
)
三、熟读精思,领悟旨趣。
(一)学习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
1、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
2、点名读,师生评读,体会青蛙打招呼的文明礼貌行为和小鸟飞了一百多里口渴的情形。
3、分角色练习朗读,再现对话情形。
4、教师引读,男女生分组加上动作表演读。
师:一只小鸟飞呀,飞。
飞过山川,飞过河流,飞过田野。
它口渴了,落在井沿上,井底的青蛙看见了问:____________?
男生:“朋友,你从哪儿来呀?”
女生:“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水喝。
”
(读书活动层次不同,形式多样,注重在读中展开想象,读中理解内容,读中积淀语感。
只有学生思之于情读之于形,入情入境的感悟,没有任何强加的朗读技巧的理性指导。
)
(二)尝试朗读第二次对话。
1、学生分角色练习朗读第二次对话。
2、理解“大话”的具体含义。
深入探究:青蛙为什么认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或做实验了解青蛙认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的原因。
3、理解“无边无际”的含义,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练习说话,(无边无际的大海、沙漠、田野等)。
(注重语言学习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达到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和运用祖国语文的目的。
)
4、学生练读对话,想象它们争论的情形,体会语气,要求读出自己的感受来。
5、指导朗读。
(三)学习青蛙小鸟的第三次对话
1、教师引读,小鸟说天空无边无际,青蛙却认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青蛙相信了吗?青蛙笑了说:“__________”小鸟也笑了说:“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组探究。
青蛙为什么笑了?小鸟为什么也笑了?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寓意。
(通过合作、探究,充分挖掘青蛙和小鸟的心理活动,体会“笑”的丰富内涵,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又让学生感悟了寓意)。
3、指导朗读。
4、创造想象,读编第四次对话。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它一下子惊呆了,看见了_______________,于是对小鸟说:“________________”。
小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总结全文,感悟寓意。
1、学习了故事你知道了些什么?
2、分角色表演读故事。
五、指导生字书写,完成生字袋的制作。
(生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利用生字袋,让学生在多次复现和运用中达到巩固识字的目的。
)
六、课外扩展。
1、课外收集阅读成语故事,开展讲故事竞赛活动。
2、演一演“坐井观天”这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