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第6章氮族元素第四节氮的氧化物习题详解含解析实验班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第6章氮族元素第四节氮的氧化物习题详解含解析实验班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第6章氮族元素第四节氮的氧化物习题详解含解析实验班

后,试管中剩余气体的体积分别为 V 1、 V 2、 V 3、 V 4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第四节 氮的氧化物

一、选择题

1.20世纪 80年代后期人们逐渐认识到, NO 在人体内起着多方面的重要生理作用。 下列关于 NO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NO 分子中有极性共价键

B . NO 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因素之一

C. NO 是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之一

D. NO 分子所含电子总数为偶数

解答:本题考查NO 的有关知识。 解: NO 是由非金属兀素氮和氧通过极性共价键形成的极性分子,所以选项

A 正确;

NO

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因素之一,所以选项 B 正确;

NO 主要来源于煤和石油产品的燃烧、汽车尾气及 HNO 3工厂废气等,所以选项 C 正确;

1个NO 分子所含电子的总数为 7 8 15,故选项D 不正确。 本题答案为选项 D 。 2. 区分某红棕色气体是溴蒸气还是 NO 2 气体,可采用的试剂

是(

)。

解答:本题考查溴蒸气与 NO 2 气体的鉴别。

解:B 「2溶于水得橙色溴水, NO 2溶于水得无色硝酸溶液,所以选项 A 正确; BE 和NO ?均能将KI 氧化成J 而使KI 淀粉试纸变蓝色,所以选项

B 错误;

Br 2溶于AgNO s 溶液生成浅黄色 AgBr 沉淀,而NO 2没有,所以选项 C 正确; B 「2和NO 2通入NaOH 溶液中均是无色溶液。所以选项 D 错误。 本题答案为选项 A 、 C 。

3.

将22.4L 某气态氮氧化物与足量的灼热铜粉完全反应后,气体体积变为 11.2L (体积均在相

同条件下测定) ,则该氮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A . NO 2

B . N 2O 3

C . N 2O

D . N 2O 4

解答: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使用。

解: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 x O y 2yCu 2yCuO xN 2, 结合题中数据知:反应后气体体积为反应前气体体积的一半.可推出 x 1,

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判断只有 NO 2符合题意。

本题答案为选项 A 。

4. 同温同压下,在 4支相同体积的试管中分别充有等体积混合的

A.蒸馏水

B. KI 淀粉试纸

C. AgNO s 溶液

D . NaOH 溶液

2种气体,它们是① NO 和

NO 2,②NO2和O2,③NH3和O2,④N2和H2。现将3支试管均倒扣于水槽中,充分反应

解答:本题考查气体和水的有关反应。 解:设试管体积为1。 ①NO 和NO 2,只有二氧化氮溶于水,

③NH 3和。2,只有氨气极易溶于水,

④N 2和H 2,都难溶于水,V 1 ; 所以:V 4 V 1 V 3 V 2。 本题答案为选项B 。

的N02和N 2、③体积之比为1 : 1的N02和02、④体积比为4 : 1的N02和。2,分别置于相 同的四支试管中并倒扣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液面上升高度分别为 系正确的是( )。

A. h b 馆 bu C. h 4 h! h 3

h 2

D. h 2

h 3

h! h 4

解答:本题考

查:

气体和水的有关反应。

解:设试管体积为1。

①体积比为 3 : 1的NH 3和N 2,只有氨气极易溶于水, hi -

4

②体积比为 1 : 1的NO ?和N 2,只有二氧化氮溶于水, 1 h 2

6

;

③体积比为 1 : 1的N02和02,发生反应4NO 2 02 2H 2O 4HN0 3, h 3

-;

8

④体积比为 4 : 1的NO ?和02,发生反应4NO 2 02

2H 2O

4HNO 3, h 4 1。

所以:h 4 hi h3 h 2。

本题答案为选项 C o

6.甲、乙、

丙二只烧瓶的容积相等,烧瓶甲按体积之比为 1 :1充入NO 与。2,烧瓶乙按

积之比为1 : 1充入N02与02,烧瓶丙按体积之比为 1 : 1 : 1充入NO 、NO 2与02的混合气

A. V V 2 V 3 V 4

B. V 4 V i

C. V 2

V 3 V 4 V 1

D. V 4

V 3

②NO 2和。2,发生反应4NO 2

。2 2H 2O

3 4HNO 3,V 2

8

5?在相同状况下,将下列四种混合气体:①体积比为

3 : 1的NH 3和2、②体积之比为1 : 1

0、h 2、h 3、h 4,下列关

体,将三只烧瓶都按上述体积比充满混合气体后,倒扣于水槽中,当液面不再上升时,烧瓶中液体的体积之比为()。

A. 7: 5: 8

B. 1 :: 4

C. 1 :3: 1

D. 7 : 5: 1

解答:本题考查氮氧化物的性质。

解:设烧瓶容积为1。

烧瓶甲按体积比为1:1充入NO与02,发生反应4N0 3O2 2H2O 4HNO3 ,V (甲) -;

8

5 烧瓶乙按体积比为1:1充入N02与02,发生反应4NO2 O2 2H2O 4HNO3, V (乙)

8烧瓶丙按体积比为1:1:1充入NO、NO2与O2的混合气体,发生反应

NO 2 NO O2 H2O

2HNO3, V (丙)1;

7 5

V(甲):V(乙):V(丙)一:一:1 7::8。

8 8

本题答案为选项A。

7?常温下,将盛有10mLNO2和10mLNO混合气体的试管倒扣在水槽中,并向其中通入氧气,

一段时间后试管中尚余2mL气体,则通入氧气的体积为()。

A. 7.5mL

B. 8.5mL

C. 10mL

D. 12mL

解答:本题考查氮氧化物的性质。

解:试管内剩余2mL气体可能为氧气或一氧化氮两种情况。

①若氧气剩余,发生反应NO2 NO O2 H2O 2HNO3,则通入氧气的体积

10 2 12mL ;

②一氧化氮剩余, 发生反应4NO 3O2 2H2O 4HNO3、4NO2 O2 2H2O 4HNO3,则通入氧气的体积8 - 10 1 8 5mL。

4 4

本题答案为选项B、Do

&为消除NO x对大气的污染,工业上通常利用如下反应:NO x NH3 N2 H2O来保护

环境。现有NO?和NO的混合气体3L,可用相同状况下3.5LNH3恰好使其完全转化为 2,则混合气体中NO2和NO的体积之比为()。

A. :4

B. 3:1

C. 2:1

D. 1:1

解答: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及十字交叉法在求物质组成中的应用。

解:将化学方程式配平:6NO x 4xNH3 △ (3 2x)N2 6XH2O

由于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可得:6 : 4x 3: 3.5,解得:x 7。

4

3_

NO324

\ /

L

7

/ \

NO 1 』

T

即NO 2和NO的平均化学组成为NO 7

4

3i

则V(NO2):V(NO) —:―3:1。

44

本题答案为选项B。

二、填空题

9?将充满NO?和。2的量筒倒扣在盛有水的水槽中,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上升到量简体积的

一半处停止了。原来V(NO2):V(O2) ____________ 。

解答:本题考查N02和O2及水的反应。

解:由题意知,剩余气体一半,分析反应推出剩余气体只可能是O2,根据总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进行计算。

4NO2 O2 2H2O 4HNO3,

1

v剩余—V原气体。

2

1

反应的。2的体积V(NO2),

4

V原气体V(O2)V(NO2),

1

V剩余V(O2)-V(NO2),

4

整理得:V(NO2):V(O2)2:3。

本题答案为:V(NO2):V(O2)2 :3。

10?某试管中盛有NO2和NO的混合气体25mL ,将其倒扣于盛水的大烧杯中,反应停止后,

试管中剩余15mL气体。则:

(1) 原混合气体中NO有多少毫升?

(2) 如果向试管内的剩余气体中通入9.3mLO2,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剩余气体的体积为多少?

(3)若大烧杯中共有水500mL (包括进入试管中的水),反应前后溶液体积不变,则所得硝

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气体体积均已折算成标准状况,不考虑解答:

本题考查氮氧化物与水反应的有关计算。

解:(1)剩余15mL气体为NO ,已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可以用差量法计算。

3

V N°2(25mL 15mL) 15mL,

V NO 25mL 15mL 10mL。

(2)据反应4N0 302 2出0 4HNO3

由于15:9.34:3 ,

则NO过量。

剩余气体V NO15mL 9.3mL 4

2.6mL。3

(25 2.6) 10 3L

(3) C

HNO322.4L/mol3

2 10 mol/L。

0.5L

本题答案为:(1) 10mL ; (2) 2.6mL; (3) 0.002mol/L。

11.烟气中NO x是NO和NO2的混合气体(不含N2O4 )。

(1)根据废气排放标准,1m3烟气最高允许含400mgNO x。若N0x中NO质量分数为0.85,则1m3烟气中最高允许含NO ________________ (标准状况)L。

(2)工业上通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0.150的Na2CO3溶液(密度1.16g/mL )作为NO x吸收剂,

该碳酸钠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 ___________ mol/ L。

(3)已知:NO NO2 Na2CO32NaNO2 CO2……①

2NO2 Na2CO3NaNO2 NaNO3 CO2……②

1m3含2000mgNO x的烟气用质量分数为0.150的碳酸钠溶液吸收。若吸收率为80%,吸收后的烟气 __________ (选填“符合”或“不符合”)排放标准,理由是____________ 。

(4 )加入硝酸可改变烟气中NO和NO?的体积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O 2HNO3 3NO2

H2O。

当烟气中n (NO):n(NO2)2:3时,吸收率最高。

1m3烟气含2000mgNO x,其中n (NO):n(NO2)9:1。计算:

N2O4的存在)

①为了达到最高吸收率,1m3烟气需用硝酸的物质的量(保留3位小数)。

② 1m3烟气达到最高吸收率90%时,吸收后生成NaNO2的质量(假设上述吸收反应中,反应

①比反应②迅速。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解答:本题考查氮氧化物与碱性物质反应的知识点。

解:(1)V(NO) 0.4 0.850.25L。

30 22.4

(2) c 1000 0.150 1.16 106 1.64mol/L。

(3)剩余NO x 的质量为2000 20% 400mg,但吸收后烟气总体积会减小,因此NO x含量仍超过400mg/ m3,所以不符合排放标准。

(4)① 30n(NO) 1 46n(NO) 2000, n(NO)

9 1000

0.057(mol)

NO 2HNO33NO2 H2O

x 2x 3x

1

0.057 3x 9

0.057 x 3

,x 0.0176(mol) , n(HNO3) 2x 0.035(mol)。

② n(NaNO2)2n(NO) -[n(NO 2) n(NO)] 0.0887(mol),

2

m(NaNO2) 0.0887 69 90% 5.5(g)。

本题答案为:(1) 0.25; (2) 1.64 ;

(3)不符合,因吸收后烟气总体积减小,

(4)① 0.035mol,

NO x含量仍超过400mg / m3;

5.5g。

高二化学《氮族元素》测验题答案

高二化学《氮族元素》单元测验试卷 姓名 班级 座号 成绩 第I 卷(60分) 一. 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造成光化学烟雾的有害气体主要是( ) A .CO 2、碳氢化合物 B .NO 和NO 2 C .SO 2 D.氟氯烃 2、下列关于氮族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的最外层均有5个电子,最高价均为+5价 B 、非金属性比同周期的氧族元素和卤族元素弱 C 、原子半径比同周期的氧族元素、卤族元素小 D 、稳定性:NH 3 > PH 3 3、氮气能大量存在于空气中,且能维持含量基本稳定的主要原因是( ) A .氮分子结构稳定 B .氮气难溶于水 C .氮分子是非极性分子 D .氮气比空气轻 4、下列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 A. H SO H SO 2423和 B. 红磷和白磷 C. H O D O 22和 D. O O 18 8168和 5、将氨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后,发现氧化铜变红色,此外还收集到一种单质气体,这种气体估计应是( ) A. O 2 B. H O 2 C. NO D. N 2 6、在8363242NH Cl NH Cl N +=+反应中,若有1023.g NH 被氧化,则反应用去的氯气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 ) A. 5.04L B. 6.72L C. 20.16L D. 40.32L 7、有一种盐A 和KOH 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 ,B 经过一系列氧化再溶于水可得到 酸C ,B 和C 反应又可以生成A ,则A 是 ( ) A .NH 4Cl B .(NH 4)2SO 4 C .NH 4NO 3 D .NH 4HCO 3 8、用以下三种途径来制取相同质量的硝酸铜:○ 1铜与浓硝酸反应;○2铜与稀硝酸反应;○3铜与氧气反应生成CuO ,CuO 再与稀硝酸反应。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所消耗的硝酸的量:①>②>③ B .对环境造成的危害,③最小 C .因铜与浓硝酸作用最快,故制取硝酸铜的最佳方案是① D .三种途径所消耗的铜的质量相等

高三化学知识点之氮及其化合物

精品小班课程辅导讲义讲义编号2014暑假12HX01 辅导科目:化学年级:新高三课题氮及其化合物 教学目标NH3、NO、NO2的性质。 理解硝酸与硝酸盐的性质。 教学重点、难点NH3、NO、NO2的性质。理解硝酸与硝酸盐的性质。

教学内容 一、考纲要求 主题学习内容学习水平说明 一些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氮 氨 B (1)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 质 (2)工业合成氨的原理 铵盐 B (1)铵根离子与碱溶液的反 应 (2)铵盐的不稳定性 氮肥 A (1)常见氮肥:铵盐(NH4Cl、 NH4NO3、NH4HCO3) 二、知识梳理 (一)氮气 (1)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空气中含N2 78%(体积分数)或75%(质量分数);化合态氮存在于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中,氮元素是构成蛋白质和核酸不可缺少的元素. (2)氮气的物理性质:纯净的氮气是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氮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在常压下,经 降温后,氮气变成无色液体,再变成雪花状固体. (3)氮气的分子结构:氮分子(N2)的电子式为,结构式为N≡N.由于N2分子中的N≡N键很牢固,所以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活泼. (4)氮气的化学性质: ①N2与H2化合生成NH3N2 +3H22NH3 说明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是工业合成氨的原理. ②N2与O2化合生成NO:N2 + O2放电2NO 说明在闪电或行驶的汽车引擎中会发生以上反应. (5)氮气的用途: ①合成氨,制硝酸; ②代替稀有气体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以防止金属被空气氧化; ⑧在灯泡中填充氮气以防止钨丝被氧化或挥发; ④保存粮食、水果等食品,以防止腐烂; ⑤医学上用液氮作冷冻剂,以便在冷冻麻醉下进行手术; ⑥利用液氮制造低温环境,使某些超导材料获得超导性能. (二)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1、一氧化氮: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有很大毒性,在常温下极易被氧化成二氧化氮。2NO+O2→2NO2 2、二氧化氮: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溶于水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最新初三化学化学计算题试题经典

最新初三化学化学计算题试题经典 一、中考化学计算题 1.现将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与一定质量的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得到284.7 g滤液。计算: (1)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 (2)氯化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23.3 g。(2)氯化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解析】 试题分析:解:设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x,反应的氯化钡的质量为y。 H2SO4质量为:10 0g×9.8%=9.8 g BaCl2 + H2SO4 = BaSO4↓ + 2HCl 208 98 233 y9.8 g x 233/98 =x/9.8x=23.3 g 208/98 =y/9.8y=20.8 g (2)氯化钡溶液的质量为:284.7 g+23.3 g-100 g=208 g 氯化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8 g/208 g×100%=10% 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 2.氧化亚铜(Cu2O)可用于生产船底防污漆,防止海生物对船舶设备的污损。现将Cu2O 和Cu的固体混合物20g放入烧杯中,加入质量分数为24.5%的稀硫酸50g,恰好完全反应。已知:Cu2O+H2SO4═CuSO4+Cu+H2O.计算: (1)所加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_____g。 (2)原混合物中Cu2O与Cu的质量比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3)在图中画出向20g Cu2O和Cu的固体混合物中逐滴加入24.5%的稀硫酸至过量,铜的质量变化曲线_____。

【答案】12.25 9: 1 。 【解析】 【分析】 根据加入的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氧化亚铜的质量,进而求算对应的比值以及画图。 【详解】 (1)所加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24.5%×50g =12.25g ;故填:12.25 (2)设原混合物中Cu 2O 的质量为x ,生成的铜的质量为y 。 224421449864x 12.Cu O+H SO CuSO +C 2u +H 5O g y ═ 1449864 ==x 12.25g y 解得:x =18 g ;y =8g ; 原混合物中Cu 2O 与Cu 的质量比为18 g :(20 g ﹣18 g )=9:1;故填:9:1 (3)没加入硫酸时,铜的质量为2g ,加入到50g 稀硫酸时铜的质量为2g+8g =10g 。如下图所示; 故填: 【点睛】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3.现有铜与另一种金属的混合物粉末,另一种金属可能是镁、铁、锌中的一种,现欲测定其组成. (查阅资料)(1)镁、铁、锌皆能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且生成+2价的可溶性金属硫酸盐和氢气. (2)相对原子质量:Mg ﹣24、Fe ﹣56、Zn ﹣65 (实验步骤及数据)取该混合物粉末8.0g 放入烧杯中,将140.0g 14.0%的稀硫酸分四次加

高三化学《氮族元素》复习学案(一)-氮族元素、氮气

高三化学《氮族元素》复习学案(一) 知识点[N2、NO x、NH3、NH4+] 新大纲要求: 1、氮族元素简介(B) 2、氮气的化学性质(C) 3、氨气的物理性质(B)、氨气的化学性质(C)、氨气的用途(B)、氨气的实验室制法(C) 4、铵盐(B) 学习过程: 一、概述:氮族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________,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递变规律:随核电荷数增加,得电子能力________,失电子能力________;非金属性________,金属性____________。氢化物的稳定性________,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________。 〖针对性训练〗 已知某元素X的原子序数为3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3价 B、X元素是第四周期的主族元素 C、X原子的第3电子层含有18个电子 D、X的氧化物的水溶液呈强酸性 二、氮气: 电子式___________,结构式____________,分子极性__________。 [问题]氮气为什么常温下很稳定? 1、物理性质:__色____味_____。标况下的密度______,___溶于水,在空气中约占总体积的______。 2、氮气的化学性质:(按要求举例说明) (1)氧化性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氢气的反应)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Mg的反应) (2)还原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O2的反应) 3、氮的固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制备:(补充实验) (1)实验室:(配平下列反应式并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①NH4Cl(溶液) + NaNO2(溶液)—— NaCl+ N2↑+ H2O ②NH3+ CuO ——Cu+ N2↑+ H20 (2)工业:蒸发液态空气法 5、用途:(阅读课文相关内容) 氮在自然界中如何循环? 三、氮的氧化物橡胶管的 作用? 试剂名 称?

高考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经典压轴题附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经典压轴题附答案解析 一、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用来制取一系列硝酸盐类氮肥,如硝酸铵、硝酸钾等;也用来制取含硝基的炸药等。试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对铁与稀硝酸的反应进行探究,若HNO3只被还原成NO,则: ①写出铁与过量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 ②写出过量铁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 ③若28g铁与含1.6mol硝酸的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的Fe3+和Fe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上述反应结束后,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滤出沉淀洗涤后,在空气中灼烧至质量不变,最终得到的固体质量为__g。 (2)饮用水中NO3-对人类健康会产生危害,为了降低饮用水中NO3-的浓度,某饮用水研究人员提出,可在碱性条件下用铝粉将NO3-还原为N2。 ①配平方程式:__Al+__NO3-+__OH-+__=__[Al(OH)4]-+__N2↑。 ②上述反应中,还原剂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反应中转移电子0.3mol,生成 __mL(标准状况下)N2。 【答案】Fe+NO3-+4H+=Fe3++NO↑+2H2O 3Fe+2NO3-+8H+=3Fe2++2NO↑+4H2O 2∶3 40 10 6 4 18H2O 10 3 10∶3 672 【解析】 【详解】 (1)①铁与过量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NO和水,离子方程式为Fe+NO3-+4H+=Fe3++NO↑+2H2O; ②过量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亚铁、NO和水,离子方程式为3Fe+2NO3-+8H+=3Fe2++2NO↑+4H2O; ③28g铁的物质的量为0.5mol,与含1.6mol硝酸的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设生成的Fe3+和Fe2+的物质的量分别是xmol、ymol,即生成xmol硝酸铁和ymol硝酸亚铁,根据N原子守恒知,生成NO的物质的量为(1.6-3x-2y)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有3x+2y=3(1.6-3x-2y),又有x+y=0.5,解得x=0.2,y=0.3,则生成的Fe3+和Fe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3;上述反应结束后,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滤出沉淀洗涤后,在空气中灼烧至质量不变,由于生成的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氢氧化铁,氢氧化铁受 热分解最终得到的固体是氧化铁,故其物质的量为0.5mol×1 2 =0.25mol,质量为40g; (2)①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及电荷守恒,可知离子方程式为10Al+6NO3-+4OH-+18H2O=10[Al(OH)4]-+3N2↑; ②上述反应中,还原剂是Al,还原产物是N2,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0∶3;由方程式可知,生成3molN2时转移电子30mol,所以反应中转移电子0.3mol,生成N2的体积(标准状况下) 为0.3mol 10 ×22.4L·mol-1=0.672L=672mL。 【点睛】 金属与硝酸反应的计算一般常采用以下方法:①原子守恒法:HNO3与金属反应时,一部分

初中化学经典溶液的计算题

①涉及沉淀的叙述型计算题: 1、家里蒸馒头用的纯碱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课外探究小组的同学欲测定纯碱中碳酸钠的含量。他们取该纯碱样品11.0g,全部溶解在100.0g 水中,再加入氯化钙溶液141.0g,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干燥后,称得沉淀质量为10.0g。请计算:(1)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2)反应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50g Ca(NO3)2溶液与50g K2CO3溶液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经过滤、干燥、称量,得到5g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K2CO3+Ca(NO3)2==CaCO3↓+2KNO3。请计算: (1) 参加反应的K2CO3的质量。 (2) 过滤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②涉及气体的叙述型计算题: 1、(2006天津市)将10g不纯的锌粒(杂质不容与水也不与酸反应)投入到100g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0.2气体,试计算: (1)锌粒中纯锌的质量;(2)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我国化工专家侯得榜的“侯是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杰出贡献。工业上用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中含有一定量的氯化钠杂质。现称

取只含氯化钠的纯碱样品11g,全部溶解在50g水中,当加入稀盐酸64.4g 时,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质量为121g,试求: (1)该纯碱样品的纯度(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所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③由溶液质量和质量分数进行计算: 1、现有Na2CO3和Na2SO4的固体混合物共12g,将它放入98g20%的H2SO4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酸性;在此酸性溶液中再加入80g10%的NaOH溶液,恰好完全中和。计算: (1)恰好完全中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3)求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南充市名优特产阆中保宁醋,是中国四大名醋之一,其主要成分是醋酸,化学式为:CH3COOH。测定保宁醋醋酸含量的原理是:CH3COOH + NaOH = CH3COONa + H2O。化学课外活动小组中和30g 保宁醋,用去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20g。请你计算: (1)30g保宁醋中含醋酸的质量;(2)该保宁醋中醋酸的质量分数。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学案氮族元素(新人教版)

高三化学高考第一轮专题复习教学案 氮族元素 知识梳理1 氮族元素 1.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1)所含元素:。 (2)氮原子的电子式:磷原于的原子结构示意筒图:。 (3)随电子层数增多,。 (4)元素的主要化合价N: P,As:-3、+3、+5 Sb,Bi:+3、5 (5)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金属性逐渐. 2.单质性质递变:(1)状态:;(2)密度:. (3)熔、沸点:逐渐升高;降低。 3.化合物性质:气态氢化物从NH3至BiH3稳定性依次,碱性依次,还原性依次。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依次。 答案:1.(1) N P As Sb Bi (2)(3)原子半径增大(4)-3、+1、+2、+3、+4、+5 (5)减弱、增强 2.(1)气态→固态(2)逐渐增大(3)N、P、As ; Sb、Bi 3. 减弱、减弱、增强、减弱 例1.某主族元素R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5个电子,它的含氧酸的钾盐化学式不可能是A)KRO3B)K3RO4C)KRO2D)K2RO4 导学解析:对绝大多数主族元素而言,最外层电子数与最高正价相等。但不排除该元素存在其它正价的可能,只不过其它正价均小于最高正价。D选项中R元素化合价为+6,已超过了最外层电子数。因此不可能! 答案:D 总结心得:注意硝酸盐与磷酸盐形式的不同。 例2、根据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砷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砷的单质在通常状况下是固体B)As2O5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H3PO4弱 C)砷可以有-3、+3、+5等多化合价D)砷的还原性比磷弱 自己的思路: 导学解析:N、P、As——由上而下,以磷为参照,可判断D选项中所述及的性质不可能(金属

最新初中化学典型计算题

初中化学典型计算题 初中化学计算题的有多种,其中包括化学式计算、化合价计算、化学方程式计算、溶液计算、化学方程式和溶液简单综合计算、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等,下面针对2007、2018两年各地中考试题中的计算题进行一下归类:〔一〕有关化学式计算题: 第一种:标签型化学式计算题: 1、(2018 甘肃兰州)锌是人体健康必需的元素,锌缺乏容易造成发育障碍,易患异食癖等病症,使人体免疫功能低下。市售的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对治疗锌缺乏病具有较好的疗效。以下图是某品牌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的标签,请根据标签信息回答: 〔1〕葡萄糖酸锌中各元素的质量

比; 〔2〕葡萄糖酸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01%〕 〔3〕某患者除正常饮食吸锌元素外,还需服用该品牌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假设治疗一个疗程需补充104mg锌元素,而这些锌有75%来自该口服液,那么患者共需服用支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简写出解题过程〕 2、〔2007 甘肃兰州〕在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注重微量元素的摄取。碘元素对人体健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下表是某地市场销售的一种〝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 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由食用方法和贮藏指南可推测碘酸钾〔KIO3〕的化学性质之一是; 〔2〕计算碘酸钾〔KIO3〕中,钾元素、碘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 〔3〕计算碘酸钾〔KIO3〕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计算结果精确到0.01,下同〕 〔4〕计算1kg这样的食盐中,应加入g碘酸钾〔用最高含碘量计算〕 第二种:表达型化学式计算题: 1、〔2018 四川〕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丙氨酸:CH3CH(NH2)COOH等]构成的极为复杂的化合物,人体通过食物获得蛋白质,在胃肠道里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氨基酸,试计算: 〔1〕丙氨酸分子中氮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 〔2〕丙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 〔3〕丙氨酸中碳、氢、氧、氮元素的质量比。 2、〔2018南京市〕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用于汶川震后防

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元素及其化合物

元素及其化合物 1、元素化合物知识包括金属和非金属两部分,是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之一。知识特点是作 为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实验和计算的载体,其信息量大,反应复杂,常作为综合试题的知识背景或突破思维的解题题眼。 2、注意处理好两个关系,必须先处理好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内部关系,方法是:“抓重点, 理关系,用规律,全考虑” 。 ①抓重点:以每族典型元素为代表,以化学性质为抓手,依次学习其存在、制法、用途、检验等“一条龙”知识,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 ②理关系:依据知识内在联系,按单质→氧化物→氧化物的水化物→盐的顺序,将零碎的知识编织成网络,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结构,做到滴水不漏 ③用规律:用好化学反应特有的规律,如以强置弱等规律,弄清物质间相互反应。 ④全考虑:将元素化合物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系统理解,从而达到解综合试题时能将所需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信手拈来。 另一方面是处理好元素化合物知识与本学科理论、计算或跨学科知识间的外部关系,采取的方法是“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 。 ①分析:将综合试题拆分思考。 ②综合:将分散的“点”衔接到已有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块”中。 ③抽象:在分析综合基础上,提取相关信息。 ④具体:将提取出的信息具体化,衔接到综合试题中,从而完整解题。 (一)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规律 ⑴常见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如下:F、O、Cl 、N、Br、I、S、P、C、Si、H。 ⑵元素非金属性与非金属单质活泼性的区别:元素的非金属性是元素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影响其强弱的结构因素有:①原子半径:原子半径越小,吸引电子能力越强;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大,吸引电子能力越强;③最外层电子数:同周期元素,最外层电子越多,吸引电子能力越强。但由于某些非金属单质是双原子分子,原子是以强列的共价键相结合(如N N 等)=,当参加化学反应时,必须消耗很大的能量才能形成原子,表现为单质的稳定性。这种现象不一定说明这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弱。⑶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及其应用 元素的非金属性的本质是元素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原子半径、核电荷数、最外层电子数,题目常通过以下几方面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 ①非金属单质与H2 化合的条件及难易程度; ②氢化物的稳定性; 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④非金属间的置换反应; ⑤非金属单质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 ⑥与变价金属反应时,金属所呈现的化合价; ⑦元素在化合物中化合价的相对高低(如在HClO 中,氯元素显正价,氧元素显负价,则说明 氧的非金属性比氯强)等。 (二)卤族元素 1、卤族元素主要性质的递变性(从F→ I)⑴单质颜色逐渐变深,熔沸点升高,水中溶解性逐渐减小;⑵元素非金属性减弱,单质氧化性减弱,卤离子还原性增强; ⑶与H 2化合,与H2O 反应由易到难;⑷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减弱,还原性增强,水溶液酸性增强;⑸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减弱;⑹前面元素的单质能把后面元素从它们的化合物中置换出来。

高考化学培优(含解析)之氮及其化合物附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培优(含解析)之氮及其化合物附详细答案 一、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氮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甲、乙两瓶氨水的浓度分别为1mol/L和0.1mol/L,则甲、乙两瓶氨水中c(OH-)之比____10(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温下向含0.5mol溶质的稀盐酸中缓慢通入0.5molNH3(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反应结束后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通入氨气的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几乎不变”)。请设计实验检验铵盐中的NH4+:___________。 【答案】小于加水稀释,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增大 c(Cl-)>c(NH4+)>c(H+)>c(OH-) 几乎不变取样,加水溶解,加入氢氧化钠浓溶液,加热,若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有NH4+ 【解析】 【分析】 【详解】 (1)浓溶液加水稀释,越稀越电离,故0.1mol/L的氨水中电离程度更大,故甲、乙两瓶氨水中c(OH-)之比小于10; 答案为:小于;加水稀释,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增大; (2)二者恰好反应生成氯化铵,铵根水解溶液呈酸性,即c(H+)>c(OH?),依据溶液呈电中性有:c(H+)+c(NH4+)=c(OH?)+c(Cl?),因为c(H+)>c(OH?),所以c(NH4+)<c(Cl?),故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Cl?)>c(NH4+)>c(H+)>c(OH?);溶液中离子浓度几乎不变,所以导电能力几乎不变;铵盐能与强碱反应放出氨气,则检验铵根离子的实验方案:取样,加水溶解,加入氢氧化钠浓溶液,加热,若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有NH4+。 【点睛】 浓溶液加水稀释,越稀越电离;溶液的导电能力主要取决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离子的浓度越大,导电能力越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越大,导电能力越强。 2.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以下装置制取并探究氨气的性质。在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高考化学氮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综合题汇编及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氮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综合题汇编及答案解析 一、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在下列物质转化中,A 是一种正盐,D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 C 的相对分子质量大16,E 是酸,当 X 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下的转化关系: 当 X 是强酸时,A 、B 、C 、D 、E 均含同一种元素; 当 X 是强碱时,A 、B 、C 、D 、E 均含另外同一种元素。 请回答: (1)A 是_____,Y 是_____。 (2)当X 是强酸时,B 是_____。写出C 生成D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3)当X 是强碱时,B 是_____,写出 D 生成E 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NH 4)2S O 2 H 2S 22 32SO +O 2SO ?催化剂 NH 3 2233NO +H O=2HNO +NO 【解析】 【分析】 本题中C 、D 的变化和D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 的大16是题中一个最具有特征的条件,通过分析可初步判断D 比C 多一个氧原子,A 为(NH 4)2S ,联想已构建的中学化学知识网络,符合这种转化关系的有:SO 2→SO 3,NO→NO 2,Na 2SO 3→Na 2SO 4等,由此可推断Y 为O 2,由于E 为酸,则D 应为能转化为酸的某物质,很可能为SO 3、NO 2等,当X 是强酸时A 、B 、C 、D 、E 均含同一种元素,则B 为H 2S ,C 为SO 2,D 为SO 3,E 为H 2SO 4,Z 为H 2O ,当X 是强碱时,则B 为NH 3,C 为NO ,D 为NO 2,E 为HNO 3,Z 为H 2O ,据此答题; 【详解】 (1)由上述分析推断可知,A 为(NH 4)2S ,Y 为O 2,故答案为:(NH 4)2S ;O 2; (2)当X 是强酸时,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B 是 H 2S ,C 生成D 的化学方程式为 2232SO +O 2SO ?催化剂,故答案为:H 2S ;2232SO +O 2SO ?催化剂; (3)当X 是强碱时,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B 是 NH 3,D 生成E 的化学方程式为2233NO +H O=2HNO +NO ,故答案为:NH 3;2233NO +H O=2HNO +NO 。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D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 C 的相对分子质量大16,由此推断D 比C 多一个氧原子,则Y 为氧气,以此逐步推断出其他物质。 2.氮的氧化物既是可导致酸雨的物质,也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物质,加大对氮的氧化物的治理是环境保护重要举措。 (1)在一定条件下氨气可用来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污染的物质。写出氨气和二氧化氮在一定

无机化学第15章 氮族元素习题演示教学

第15章氮族元素 15-1 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1)雄黄;(2)雌黄;(3)辉锑矿;(4)锑硫镍矿;(5)辉铋矿;(6)砷华;(7)锑华;(8)铋华 解: (1)As4S4;(2)As2S3;(3)Sb2S3;(4)NiSbS;(5)Bi2S3;(6)As2O3;(7)Sb2O3;(8)Bi2O3 15-2 在稀硫酸介质中完成并配平下列反应的方程式。 (1)I-+NO2- ------ (2)NH4++NO2- ------ (3)MnO4-+NO2- ------ (4)MnO4-+As2O3------ (5)NaBiO3+Mn2+ ------ (6)H3PO3+NO2- ------ (7)I-+AsO43- ------ (8)N2H4+NO2- ------ (9)N2H4+AgCl------ (10)As2O3+Zn------ 解: (1)2I-+2NO2-+4H+ ═== I2+2NO↑+2H2O (2)NH4++NO2- ? ===N 2 +2H2O (3)4MnO4-+5NO2-+6H+ === 2Mn2++5NO3-+5H2O (4)4MnO4-+5As2O3+9H2O+2H+ ===4 Mn2++10H2AsO4-(5)5NaBiO3+2Mn2++14H+ === 5Bi3++2MnO4-+5Na++7H2O (6)H3PO3+NO2-+2H+ === H3PO4+2NO↑+H2O (7)2I-+AsO43-+2H+ === I2+AsO33-+H2O (8)N2H4+NO2-+H+ === HN3+2H2O (9)N2H4+4AgCl === 4Ag+N2↑+4HCl (10)As2O3+6Zn+12H+ === 2AsH3↑+6Zn2++H2O 15-3 完成并配平下列NaOH溶液参与的反应。 (1)NaOH+P4------ (2)NaOH(过量)+H3PO2------ (3)NaOH+As2S3------ (4)NaOH+Sb(OH)3------ (5)NaOH+NCl3------ (6)NaOH+NO2------

初中化学方程式配平经典练习题(含答案)

一化学方程式的基础知识: 1化学方程式配平常用方法:最小公倍数法、奇数配偶法(先配奇数大): (1) P + O2 P2O5 (2) C + O2CO (3) Al + O2Al2O3 (4)Fe + O2Fe3O4 (5) Mg + O2MgO (6) H2O2MnO2 H2O + O2↑ (7) H2O H2↑+ O2↑(8) H2+ O2H2O 2观察法:先金属后原子团 (1)CuSO4 +NaOH —Na2SO4 + Cu(OH)2 (2)Mg + HCl —MgCl2+ H2↑ (3)Fe2O3 + H2SO4Fe2(SO4)3+ H2O (4)Al + H2SO4 —Al2(SO4)3+ H2↑ (5)Fe(OH)3 + H2SO4Fe2(SO4)3+ H2O (6)Al2(SO4)3 +NaOH —Na2SO4 + Al(OH)3 3配平下列的各个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1)KMnO4—K2MnO4+ MnO2+ O2↑ (2)Al + CuSO4 —Al2(SO4)3 + Cu (3)Zn + HCl —ZnCl2 + H2↑ (4)Al2O3 + H2SO4Al2(SO4)3 + H2O (5)Fe2(SO4)3+NaOH —Na2SO4+ Fe(OH)3 (6)Fe(OH)3+ H2SO4Fe2(SO4)3+ H2O (7)CH4+ O2点燃CO2 + H2O (8) C + CO2高温CO (9)NH3+ O2催化剂NO + H2O (10) CO + Fe2O3高温Fe + CO2 二练习 1 在X + 2O2===CO 2 + 2H2O的反应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出X的化学式为: A CO B CH4 C CH3OH D C2H4 2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式为:X + 3 O2=== 2CO2 + 3 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出X的化学式为: A C2H4 B C2H4O C C2H6 D C2H6O 3在4Cu + 10HNO3 = 4Cu(NO3)3 + X + 5H2O反应方程式中,X的化学式为: A NO B NO2 C N2O D N2O3 4物质X和B2能发生下列反应:2X + B2 = 2 AB3,则X的化学式是: A AB2 B A2B2 C AB3 D A2B3

备战高考化学备考之氮及其化合物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附答案

备战高考化学备考之氮及其化合物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附答案 一、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氮的氧化物既是可导致酸雨的物质,也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物质,加大对氮的氧化物的治理是环境保护重要举措。 (1)在一定条件下氨气可用来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污染的物质。写出氨气和二氧化氮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氧化剂是 _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汽车尾气中含有CO和NO,消除这两种物质对大气的污染的方法是安装催化转化器,使它们发生反应生成对大气无污染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NO2+NO+2NaOH===2NaNO2+H2O 2NO2+2NaOH===NaNO2+NaNO3+H2O 现有V L某NaOH溶液能完全吸收n mol NO2和m mol NO组成的大气污染物。 ①所用烧碱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至少为_________ mol·L-1。 ②若所得溶液中c(NO3-)∶c(NO2-)=1∶9,则原混合气体中NO2和NO的物质的量之比n∶m =_________。 ③用含n和m的代数式表示所得溶液中NO3-和NO2-浓度的比值c(NO3-)∶c(NO2-)= _________。 【答案】6NO2+8NH37N2+12H2O NO2 NH3 2NO+2CO N2+2CO2 (m+n)/V 3∶2 (n-m)/(3m+n) 【解析】 【分析】 (1)氨气和二氧化氮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水,反应中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做氧化剂,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做还原剂; (3)①根据气体和氢氧化钠的关系式计算; ②根据二氧化氮、一氧化氮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方程式中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计算; ③同一溶液中,c(NO3-):c(NO2-)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 【详解】 (1)氨气和二氧化氮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NO2+ 8NH37N2+12H2O,反应中二氧化氮中氮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做氧化剂,氨气中氮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做还原剂, 故答案为:6NO2+8NH37N2+12H2O;NO2; NH3; (2)CO和NO发生反应生成对大气无污染的气体,所以生成物是氮气和二氧化碳,故化学方程式是:2NO+2CO N2+2CO2 故答案为:2NO+2CO N2+2CO2 (3)①根据方程式NO2+NO+2NaOH===2NaNO2+H2O 2NO2+2NaOH===NaNO2+NaNO3+H2O 知,只要NO不剩余,氮原子和氢氧化钠的关系式是1:1,所以完全吸收nmolNO2和

2020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高考二卷热点问题 物质结构和性质

2020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高考二卷热点问题 物质结构与性质 1、(2020年四川宜宾)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建设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镁、镍、铜是几种重要的金属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镍元素的核电荷数为28,则原子基态电子排布式为 ________ ,结构中有 ___ 种不同形状的电子云。 (2)MgO 的熔点高于CuO 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Mg 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反常地高于同周期后一种元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Ni 与CO 能形成配合物Ni(CO)4,该分子中σ键与π键个数比为 ______________ (5)配合物[Cu(CH 3C≡N)4]BF 4中碳原子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BF 4-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_____。 (6)铜与氧元素可形成如图所示的晶胞结构,其中Cu 均匀地分散在立方体内部,a 、b 的坐标参数依次为(0,0,0)、(1/2,1/2,1/2),则d 的坐标参数为 ____________,已知该品体的密度为ρg/cm 3,N A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值,则晶胞参数为 ____________cm(列出计算式即可)。 答案:1s 22s 22p 63s 23p 63d 84s 2(或Ar[3d 84s 2] 3 MgO 的晶格的比CuO 大 Mg 原子的3s 2全充满,反而比A1原子3p 1稳定 1:1 sp 、sp3 正四面体 (3/4,3/4,1/4) 3288A N 2、铝及其化合物广泛应用于金属冶炼、有机合成等领域。 (1)铝热反应可以冶炼金属铬,Cr 3+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 (2)AlCl 3可作反应的催化剂。 ①乙酸酐分子中碳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

初中化学化学计算题易错题精选经典

初中化学化学计算题易错题精选经典 一、中考化学计算题 1.为测定某H2SO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200g硫酸溶液置于烧杯中,不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BaCl2溶液,反应过程中杯中溶液的质量与加入BaCl2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为_____g;在Q点时溶液中的离子为_____(用符号)。 (2)在反应过程中,杯中溶液的pH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原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 【答案】23.3 H+、Cl﹣、Ba2+变大 4.9% 【解析】 【详解】 (1)由图中信息可知,P点时氯化钡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即为反应生成沉淀硫酸钡的质量,则生成的硫酸钡的质量是200g+100g﹣276.7g=23.3g,故填23.3;Q点的氯化钡溶液过量,溶液中的溶质为盐酸和氯化钡,在Q点时溶液中的离子为H+、Cl ﹣、Ba2+,故填H+、Cl﹣、Ba2+; (2)反应的过程中硫酸不断被消耗,生成盐酸,随氯化钡溶液的加入,溶剂增加,溶液的酸性不断变弱,所以pH会不断变大,故填变大; (3)设氯化钡质量为x。 2244 BaCl+H SO=BaSO+2HCl 98233 x23.3g 98233 = x23.3g x=9.8g 原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8g 200g ×100%=4.9% 答: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9%。 2.某混合溶液中含有硫酸和盐酸,取该混合溶液20g于烧杯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反应过程中烧杯中产生沉淀的质量、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BaCl2溶液呈中性)。求:

第八章《氮族元素》高三化学复习教案

第八章《氮族元素》高三化学复习教案(一) 【教学内容】 氮族元素、氮气、磷 【知识讲解】 一、氮族元素的结构特点 1、氮族元素包括N、P、As、Sb、Bi五种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V A族。它们的最外 层电子数均为5个,它们的原子半径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它们在原子结构上的异同处决定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单质的物理性质递变规律有从氮到铋、单质的密度逐渐增大;固态氮和红磷、白磷均属分子晶体,熔沸点逐渐升高;锑和铋的金属性已较显著,熔、沸点的递变规律与碱金属单质相仿,逐渐降低。砷较特殊,灰砷已呈现一定金属性,但常压下,它在613C0时能升华,加压下测得的熔点是氮族元素的单质中最高的。 说明①氮族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数是5,但主要为+3、+5价。②氮族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通式为H3RO4,但硝酸为HNO3比通式少一个水分子。原因是氮原子半径小。 针对性训练 例1 砷为第四周期V A族元素,根据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砷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A、砷在通常状况下为固体B、可以有-3,+5等多种化合价 C、A S2O5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H3PO4弱 D、砷的还原性比磷强 解析砷在周期表中与N、P处在同一主族,此族元素性质递变是单质状态由气态到固态,

磷为固体,砷必为固体。本族元素非金属均有-3、+3、+5等多种化合价,且最高氧化物水化物酸性 HNO 3>H 3PO 4>H 3A S O 4. 答案 D 例2 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相互作用可生成含氧酸盐,而硫代硫酸盐也可由非金属硫化物与金属硫化物作用制得。如3Na 2S+A S2S 3=2Na 3A S S 3(硫代亚砷酸钠),试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Na 2S 和A S2S 5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aS 和A S2S 3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从熟知的物质性质类推出不熟悉的物质所具有的性质,解本题关键是将氧化物的 性质类推到硫化物性质的确定上。 答案 ①3Na 2S+As 2O 5=2Na 3A S O 4 ②3CaS+AsS=Ca 3(A S S 3)2 例3 在某温度下,一定量的元素A 的氢化物AH 3,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可完全分 解成两种气态单质,此时压强增加了75%,则A 单质的一个分子有________个A 原子,AH 3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设每个分子中含有X 个A 原子 XAH 3=====A X +223XH △V X 1 X 23 1+X 2 3-X 1 75% % 751211+=X X X=4 答案 A 4 4AH 3=A 4+6H2 2、氮气 (1)氮气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臭、难溶于水,在空气中体积分数78%,质量分数75%。 (2)氮气的分子结构 电子式为:N N:,结构式为N=N,因为键能很大,所以氮气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3)氮气的化学性质 只有在高温下,氮气才与氢气、氧气和活泼金属反应 N 2+3H 2 高温、高压 2NH 3 催化剂 N 2+O 2 放电 2NO 2NO+O 2==2NO 2 N 2+3Mg 点燃 Mg 3N 2(镁在空气中生成微量Mg 3N 2,镁跟氮气反应比镁跟氧气反应要难得多。因此mg Mg 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所得固体的质量小于m ×Mg MgO g ,氮化镁为灰绿

无机化学氮族元素及其化合物

氮族元素 NO和NO2的常见反应 NO与空气相遇立即被氧化为红棕色的NO2; 2NO + O2 == 2NO2 这是个放热反应, 但反应速率随温度变化很特殊, 在温度低时反应快, 温度高时却缓慢。

NO2在常温下压缩或在常压下冷却,会有无色的N2O4生成: 2NO2?N2O4 3NO2 + H2O == 2HNO3 + NO 4NO2 + O2 + 2H2O == 4HNO3 4NO + 3O2 +2H2O == 4HNO3 NO + NO2 + O2 + H2O == 2HNO3 氮的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 1. 污染对象:但的氧化物都是大气的污染物,常见的以NO和NO2为主.它们都能刺激和损害呼吸系统,也伤害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NO还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亚硝基血红蛋白而失去输氧能力. NO2跟血红蛋白能生成硝基血红蛋白, 同样失去输氧功能. 所以,在空气中浓度大时, 会导致严重的伤害甚至死亡. 在低浓度NO、NO2的空气中时间过长时, 可因NO、NO2在肺中生成HNO3和HNO2而发生病变. NO和NO2在湿空气中产生的硝酸,对金属、机械、建筑物等都有明显的腐蚀作用. NO上升到臭氧层, 也会对臭氧层产生破坏作用. 2. 污染来源:污染大气的氮的氧化物, 主要来源是化工燃料(煤、石油)的燃烧废气. 如汽车尾气、喷气飞机尾气和火电厂废气等. 未经处理的硝酸厂和某些工厂的废气排放, 也会产生较高浓度的氮的氧化物. 3. 主要防污染发应: 伦敦和洛杉矶化学烟雾事件. 2CO + 2NO == N2 + 2CO2 6NO + 4NH3 == 5N2 + 6H2O 6NO2 + 8NH3 == 7N2 + 12H2O

高中化学:氮及其化合物

高中化学:氮及其化合物 1.了解氮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NH 3、铵盐、NO x 、HNO 3等)的主要性质及应用。(高频) 2.了解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氮及其氧化物 1.自然界中氮的存在和氮的固定 2.N 2的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占空气体积的__4 5__左右。 3.一氧化氮、二氧化氮 NO NO 2 物理性质 颜色 无色 红棕色 毒性 有毒 有毒 溶解性 难溶于水 易溶于水 化学性质 与O 2反应 2NO +O 2===2NO 2 与H 2O 反 应 3NO 2+H 2O===2HNO 3 +NO

与人体、环境的关 系 ①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②转化成NO 2,形成酸雨、光化 学烟雾 形成酸雨、光化学烟雾 氨、铵盐 1. 氨的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液化。极易溶于水(1∶700)。 (1)与水反应:NH 3+H 2O NH 3·H 2O NH +4+ OH -,氨的水溶液叫氨水,呈弱碱性。 (2)还原性 与氧气反应:4NH 3+5O 2=====催化剂 △4NO +6H 2O 。(工业制HNO 3的基础反应) (3)与酸反应 与氯化氢反应:NH 3+HCl===NH 4Cl , 现象:产生白烟。 应用:用于NH 3与挥发性酸的互相检验。 2.铵盐的性质 铵盐都是白色或无色晶体,都易溶于水,属于离子化合物 (1)不稳定性:NH 4Cl=====△ NH 3↑+HCl ↑, NH 4HCO 3=====△ NH 3↑+CO 2↑+H 2O 。 (2)与强碱反应:NH 4Cl +NaOH=====△ NH 3↑+NaCl +H 2O 。 应用于NH +4的检验和NH 3的制取。 3.NH 3的制取原理 (1)工业制法:N 2+3H 2 高温高压催化剂 2NH 3。 (2)实验室制法:2NH 4Cl +Ca(OH)2=====△ CaCl 2+2NH 3↑+2H 2O 。 硝酸 硝酸是易挥发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与水互溶。 1.强氧化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