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回顾拓展课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回顾_拓展五》教案.doc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回顾_拓展五》教案.doc

《回顾拓展五》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回顾本组课文所讲述的人物的科学精神,使学生进一步感悟科学的伟大意义和价值。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思想意识,使其努力做一个具有科学精神品质的人。

2、小学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相互交流六年语文学习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重点:激励学生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的意识,树立进一步学好语文的信心。

教学难点:交流对科学精神的理解和具体感受。

教学过程:谈话导入,引出主题师:这个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课文?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述一下。

(指几名同学概述。

)师:在本单元的学习屮,你们都了解到了哪些科学精神?过渡: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对科学精神的理解和具体感受, 也可以交流小学六年语文学习的收获和感受。

二、轻松交流,学习借鉴1、交流对科学精神的认识。

(1)什么是“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指一种敢于坚持科学思想的勇气和不断探求真理的意识。

)(2)说一说对“科学精神”的认识。

预设:生1:我觉得科学精神应该是善于动脑、急中生智。

记得我们学过《爱辿生救妈妈》一课,小爱迪生用镜子聚光,救了妈妈。

生2:科学精神应该是指勇于探索、执著追求,就像居里夫人所具有的。

(3)交流怎样培养自己的科学精神。

师: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如何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科学精神。

预设:牛1:我们要敢于怀疑,并弄清事情的缘由,不能人云亦云。

生2:要勇于探索,勤于思考,对一切都充满好奇,不怕困难。

2、交流学习收获。

过渡:同学们,六年的时光即将过去,在这六年的时间里,你一定掌握了不少学习经验和方法,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一下吧。

3、读一读“交流平台”中的提示。

4、师出示课件:(1)举例说明在这六年里,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2)和同学交流好的学习方法。

(3)说一说什么样的习惯才是好的学习习惯。

(4)交流自己在学习中的快乐和烦恼。

(5)谈一谈自己在今后学习中的打算。

5、学生交流。

6、小结:科学精神纯洁而崇高,只要我们勇于探索,执著坚持,敢于质疑, 那么,真正的科学精神就会在我们的身上体现。

最新整理六年级语文《回顾拓展五》教学设计

最新整理六年级语文《回顾拓展五》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回忆·拓展五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回忆本单元所学课文,交流对鲁迅的认识。

2、交流体会本组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总结体会这类句子的方法。

3、积累鲁迅的名言。

4、通过阅读鲁迅巧对先生的故事,感受鲁迅的敏捷才思。

教学过程交流平台1、谈谈心目中的鲁迅〔1〕学了本单元的课文,我们被鲁迅先生的才学和人格魅力所折服,这节课我们就来谈谈自己心目中的鲁迅。

〔2〕提出要求:可以就课文来谈,可以结合课外学习的收获来谈;可以讲同鲁迅有关的人和事,也可以说说读鲁迅作品的体会。

〔3〕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4〕汇报交流,师生评议。

〔5〕教师小结。

阅读了鲁迅先生的文章,认识了鲁迅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希望同学们能从他的身上汲取力量,超越自我。

2、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1〕学生读教材中的内容,谈理解。

师:含义深刻的句子外表是一层意思,却暗含着更深的意义。

那么本组课文中有哪些类似的句子,我们都是用什么方法去理解这些句子的〔2〕学生找句子,交流体会方法。

〔3〕教师归纳总结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方法:联系上下文。

联系生活实际。

结合时代背景。

展开丰富联想。

师: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继续运用我们总结的这些体会句子的方法去学习课文,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日积月累过渡:鲁迅先生的文章无疑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笔财富,这节课我们一起细细品读鲁迅先生文章中的脍炙人口、发人深省的名言警句。

1、学生自读。

指名读。

2、理解重点词语:千夫:众多的人。

孺子:小孩子。

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

空耗:白白地消耗。

无异:没有不同;等同。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课外再搜集一些鲁迅先生的名言。

趣味语文1、过渡:鲁迅先生的童年发生过许多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读一个鲁迅巧对先生的故事。

2、学生自读。

指名读。

周樟寿的对子妙在哪里他为什么对得好文人巧对对联的故事还有很多,课后搜集此类故事,与同学们交流。

〔山东潍坊外国语学校王淑兰山东安丘实验小学王晓丽〕C案重庆外国语学校森林小学李勇教学目标1.交流自己印象中的鲁迅,交流理解句子深刻的含义的方法。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词语的运用:近义词、反义词、形近词。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近义词、反义词、形近词的使用方法。

2.理解课文的重点句子。

3.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

三、教学准备1.教材: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2.课件:包括动画、图片等多媒体资源。

3.教具:小黑板、彩色粉笔、PPT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利用课件播放相关动画,引起学生兴趣。

2.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和目标。

第二步:复习(10分钟)1.复习上节课学过的知识点,包括近义词、反义词、形近词的区别和用法。

第三步:新课讲解(15分钟)1.通过示例和图片展示近义词、反义词、形近词的用法和区别。

2.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近义词、反义词、形近词。

第四步:合作探究(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课文中的句子进行探究。

2.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分析句子中的近义词、反义词、形近词,并解释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3.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发现和理解。

第五步:创新活动(3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话题,围绕该话题展开讨论,并用近义词、反义词、形近词来描述。

2.学生可以在讨论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尽量使用自己创造的词语。

3.每个小组汇报他们讨论的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出改进意见。

第六步: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学生们的学习成果和收获。

2.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五、课后作业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近义词、反义词、形近词的知识点,写出几个例子。

2.布置小组作业: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新闻报道,并用近义词、反义词、形近词来修饰新闻中的人物和事件。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合作探究、创新活动等,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回顾拓展五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回顾拓展五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回顾拓展五教学设计第一篇: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回顾拓展五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回顾拓展五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感受(谈谈如何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科学精神)。

2.交流小学六年来的学习收获。

3.积累成语,能理解并正确运用成语。

4.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交流读书乐趣和学到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词语盘点”1.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小组抽测,听写词语(四人一组,组长任选其中15个词语抽测组员,进行听写)。

二、交流平台1.交流对“科学精神”的认识。

①回顾本组的四篇课文及课外阅读的相关文章,用自己的话说说对“科学精神”的认识。

②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科学精神。

2.交流学习收获。

①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回顾六年来你在学习中走过的每一步,感受一定会很多,让我们一起交流交流吧!②读一读“交流平台”中的提示。

③选择感兴趣的话题在组内交流。

④全班交流。

三、日积月累1.读“日积月累”中的成语。

2.交流:①你知道哪个成语的意思,说一说。

② 你不懂哪个成语的意思,提出来。

3.根据意思分类再读这些成语,你会发现其中有些成语的意思相近或反映了同一个内容,找找看。

(例:第一行的四个成语都是关于“目标坚定、不懈努力”方面的,“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是关于团结协作方面的;“革故鼎新、标新立异”是关于创新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关于“掌握规律、化难为易”方面的等。

)4.选择其中一两个成语练习说话。

5.抄写背诵四、成语故事1.自由阅读成语故事《舍本逐末》,说一说这则成语的主要内容。

2.指导学生朗读短文,交流读后受到的启示,说说“舍本逐末”的含义。

3.同桌交换阅读搜集到的成语故事,说说成语的含义。

第二篇: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回顾·拓展二【教学目标】1.了解各地的不同风俗习惯,感受中华文化。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精选5篇)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精选5篇)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精选5篇)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认真审题,明白作文要求是写多彩的活动。

2.注重点面结合,有点有面更加具体。

3.把活动过程中印象深刻的部分作为重点来写,还要写清楚活动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写活动场面时,既要关注整个场景,也要注意同学的表现。

2.难点:要写清楚活动的体会,写明这次活动告诉的道理,这样才能让游戏活动有个明确的主题。

教学准备:1.准备作文要求的课件。

2.放一段关于活动的视频。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话题。

1.出示一段活动的视频。

2.猜一猜,这是什么活动?老鹰捉小鸡3.活动真是太有趣了!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乐趣!活动真是太好玩了,让美好的时光匆匆而逝!你喜欢什么样的活动呢?请回忆生活,说一说你最喜欢的活动,并写一写你喜欢的活动。

4.出示作文要求的课件。

记一次活动我们先一起来玩一个活动。

这个活动可以是室内的,也可以是室外的;可以是个传统活动,也可以是个新活动。

如果大家能自己创编一个活动,就更好了。

我们可以这样来写活动:写清楚活动是怎么玩的。

写活动的过程,把印象深刻的部分作为重点来写。

写活动的场面时,既要关注整个场景,也要注意同学的表现,写一写他们的神态、动作、语言。

把你在这次活动中的体会写下来。

如,应遵守规则,伙伴间要团结协作,遇事要勇敢果断、坚持到底……写完后读给同学听,根据他们的建议,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分析题意,明确写作要点。

1.一起举行活动。

(1)分小组进行。

(2)提出要求:要一边玩一边观察,一边玩一边思考。

2.交流活动的感受。

3.如果写这个活动,该怎样写呢?有哪些内容必须要写呢?4.学生交流。

(1)活动的规则要写。

(2)举行活动的过程要写。

(3)活动时还要关注人的动作、语言、神态等,并把人物写具体,这样便有趣了!5.教师相机提问。

(1)活动过程中会反复进行,进行很多次?莫非一个一个地写吗?生交流讨论。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科学发现的机遇,总是等着好奇而又又爱思考的人”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文言文二则》《表里的生物》《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他们那时多有趣啊》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方法;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尝试写科幻故事。

2.本单元重点(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意蕴深厚,耐人寻味,需要反复朗读才能体会文章的深刻含义,从而习得方法,能力得到发展。

《学弈》中的学贵专心;《两小儿辩日》中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表里的生物》中的善于发现,不断求知;《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中的见微知著,追根溯源;《他们那时多有趣啊》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未来的生活这些内容和启示都要通过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2)发挥想象并且产生独特的感受。

每篇课文都给学生留下了一定的思考空间,学生在学文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光影和一定数量的科学资料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具体事例的说明方法和想象的手法来进行阅读和习作练习。

3.本单元课时安排14文言文二则...............................2课时15表里的生物...............................2课时16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2课时17150年后,我们这样上学....................1课时口语交际辩论.................................1课时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2课时语文园地五....................................2课时文言文二则。

2020春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回顾__拓展五》教学设计1

2020春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回顾__拓展五》教学设计1

《回顾拓展五》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感受(谈谈如何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科学精神)。

2.交流小学六年来的学习收获。

3.积累成语,能理解并正确运用成语。

4.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交流读书乐趣和学到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词语盘点”1.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小组抽测,听写词语(四人一组,组长任选其中15个词语抽测组员,进行听写)。

二、交流平台1.交流对“科学精神”的认识。

①回顾本组的四篇课文及课外阅读的相关文章,用自己的话说说对“科学精神”的认识。

②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科学精神。

2.交流学习收获。

①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回顾六年来你在学习中走过的每一步,感受一定会很多,让我们一起交流交流吧!②读一读“交流平台”中的提示。

③选择感兴趣的话题在组内交流。

④全班交流。

三、日积月累1.读“日积月累”中的成语。

2.交流:①你知道哪个成语的意思,说一说。

②你不懂哪个成语的意思,提出来。

3.根据意思分类再读这些成语,你会发现其中有些成语的意思相近或反映了同一个内容,找找看。

(例:第一行的四个成语都是关于“目标坚定、不懈努力”方面的,“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是关于团结协作方面的;“革故鼎新、标新立异”是关于创新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关于“掌握规律、化难为易”方面的等。

)4.选择其中一两个成语练习说话。

5.抄写背诵四、成语故事1.自由阅读成语故事《舍本逐末》,说一说这则成语的主要内容。

2.指导学生朗读短文,交流读后受到的启示,说说“舍本逐末”的含义。

3.同桌交换阅读搜集到的成语故事,说说成语的含义。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回顾 拓展五导学案新人教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回顾 拓展五导学案新人教版

回顾·拓展五学习内容:回顾·拓展五学习目标: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感受(谈谈如何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培养科学精神)。

2.交流小学六年来的学习收获。

3.积累成语,能理解并正确运用成语。

4.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交流读书乐趣和学到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一、“词语盘点”1.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小组抽测,听写词语。

二、交流平台1.交流对“科学精神”的认识。

①回顾本组的四篇课文及课外阅读的相关文章,用自己的话说说对“科学精神”的认识。

②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科学精神。

2.交流学习收获。

①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回顾六年来你在学习中走过的每一步,感受一定会很多,让我们一起交流交流吧!②读一读“交流平台”中的提示。

③选择感兴趣的话题在组内交流。

④全班交流。

三、日积月累1.读“日积月累”中的成语。

2.交流:①你知道哪个成语的意思,说一说;②你不懂哪个成语的意思,提出来。

3.根据意思分类再读这些成语,你会发现其中有些成语的意思相近或反映了同一个内容,找找看。

(例:第一行的四个成语都是关于“目标坚定、不懈努力”方面的,“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是关于团结协作方面的;“革故鼎新、标新立异”是关于创新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关于“掌握规律、化难为易”方面的等。

)4.选择其中一两个成语练习说话。

5.抄写背诵四、成语故事1.自由阅读成语故事《舍本逐末》,说一说这则成语的主要内容。

2.指导学生朗读短文,交流读后受到的启示,说说“舍本逐末”的含义。

3.同桌交换阅读搜集到的成语故事,说说成语的含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回顾拓展课教案庄里小学崔振忠一、回顾拓展目标1、回顾本单元所学生字,并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天游峰的扫路人》、《最大的麦穗》、《山谷中的谜底》的故事,理解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4、联系生活实际,想想自己以后应该怎么做,写一篇读后感。

二、重难点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难点:通过反复诵读、体味语句的意思,进一步学习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体会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以退为进的道理。

三、教与学的准备教学课件与复习检测案。

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第五单元。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第五单元学习了哪些课文?第五单元的三篇课文都介绍了扫路人的优秀品质,最大的麦穗和山谷中的谜底告诉我们的道理。

反复读这样的唯美的课文,发现文章的精美之处,不仅美在它的如诗的语言,还美在它的深刻的道理,美在作者清晰的观察视角。

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我们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理解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1、了解三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理解三篇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2、明确三篇课文中一些标点符号的用法。

3、展示文中图片,能运用课文中的相关词语复述故事,写篇读后感。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15 天游峰的扫路人基础内容: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表达了“我”对老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的敬佩之情。

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

这里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

从老人的外貌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朴素、健康、慈善、有精神的人。

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对扫路人的敬佩之情。

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写出了游客们吃力的样子。

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写出了游客们畏难的情绪。

重点内容:1、课后第二题:(1)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感受)(2)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

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运用了具体的数字和从侧面烘托天游峰的高与险)2、课后第三题:我觉得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个豁达开朗,自强不息,自信的人。

我从他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中看出来的。

16最大的麦穗基础内容: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

写弟子们埋头找最大麦穗的句子:(1)弟子们埋头向前走。

(眼界不开阔)(2)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

(行动不果断)(3)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

(行动不果断)(4)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寄希望于未来)(5)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挑拣认真)“这块麦地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指的是整个麦地确实存在着最大的一穗。

“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指的是弟子们在麦地中所能见到,所能把握的那一穗。

第七自然段第一句起到了总领作用。

第七自然段中“追求应该是最大的”指远大的理想。

“眼前的一穗”指摆在眼前的机遇或者任务。

重点内容:课后第三题:我们要有远大的理想,但更要抓住眼前的机遇,完成当前的任务,这样才是“实实在在”的,才不会“错失良机”,虚度光阴,一事无成。

扩展内容:关于“机遇”的名言:(1)机遇只垂青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它的人。

(2)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3)机会不会上门来找人,只有人去找机会。

17 山谷中的谜底基础内容:山谷中的谜是什么?山谷中中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唯一引人注意的是,它的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

雪松的抗争本领是什么?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

山谷中的谜底是什么?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没有雪松会弯曲的本领,都被积雪压断,渐渐失去了生机。

而西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根本压不断树枝,所以西坡长满杂树和雪松,而东坡只有雪松。

重点内容:课后第二题:(1)无论是谁,面对困难和压力,首先都要敢于面对,要和它作斗争,但是如果压力太大,也要学会忍让,作出适当的让步,变通一下,也是保存自己的一个方法。

(2)弯曲不是害怕困难和妥协,这种变通是为了适应环境,暂时的忍让能更好地保存自己,积蓄自己,等待机会,以求更好的发展。

扩展内容:关于忍让的故事:(1)韩信受胯下之辱。

(2)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3)康熙隐忍除奸。

关于忍让的名言:(1)大丈夫能屈能伸。

(2)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3)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4)小不忍则乱大谋。

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同学们复习的情况怎么样呢?完成下面的积累拓展训练题,检测一下你的学习效果吧!一、积累运用。

1、拼音是你学习的好伙伴,请你借助拼音朋友,写出词语。

yí pō xuē kuí化险为()()有成就瘦()夺()péng 船( )()松zhēn 坚()()察2、平时你一定掌握了不少成语,现在就来考考你。

莫()一是()夷所思迷途知()白()过隙()往知来3、一词多义。

却:人间只要有爱,死神也望而却步。

_____________夏天到了,天气却一点儿也不热。

_____________4、根据要求写成语。

(1)与“深思熟虑”结构相同(4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水滴石穿”的近义词或反义词(4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句子好美,我会接着写。

(1)生活是一杯酒,散发着迷人的醇香;_______________,演奏着高低不同的乐章;生活是一本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自然能结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走骨头,那是启示我们要齐心协力;,那是启示我们。

6、关联词语填空。

A()麦地里有一穗是最大的,()弟子们未必能碰到它。

B在人生路上,()错失了良机,我们()不应叹息。

7、选择破折号的用法。

(1)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

()(2)在一片静寂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林中传来。

()8、下面三条广告分别对应哪个内容,动手连一连。

3分①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A天气预报广告②分享阳光,分担风雨。

B义务献血公益广告③我不认识你,但我谢谢你。

C频道广告9、小小辩论会。

同学们在欣赏广告词时,突然发现有的广告套用了成语。

于是,大家便动手收集起这类广告词来。

默默无蚊(闻)衣衣(依依)不舍骑(其)无穷美(每)时美(美)刻对于这类广告,同学们褒贬不一,老师决定组织一次辩论赛。

你支持正方还是反方呢?请把你的理由说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10、课文内容填空。

(2)当外界的压力______________,我们可以正面抗争去战胜;当外界的压力______________,我们应该像雪松一样做出适当的让步,以求_____________ 。

(3)《山谷中的谜》由旅行者得到的启示想到哪些名句、成语或故事呢?A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C ___________________D ___________________(4)“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写出了天游峰____________的特点,更衬托出扫路人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5)当然,追求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但__________________,这才是________________。

请写一句关于把握机会的名言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欣赏。

(一)《山谷中的谜底》节选1983年的冬天,大雪纷飞,有两个旅行者来到了这个山谷。

他们支起帐篷,望着满天飞舞的大雪,突然惊奇地发现,由于特殊的风向,山谷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来得大。

不一会儿满坡的雪松上就积了厚厚的一层雪。

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shēnzī)__________。

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

谜底终于被揭开了: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领,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丧失了(shēngjī)___________ 。

而西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根本就压不断树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柘、柏、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存活了下来。

1、在文中拼音处写上恰当的词。

2、按要求写词。

(至少各写2个)(1)和“依旧”意思相近的词: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和“立即”意思相近的词:___________ ____________3、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补充完成下面的填空,并回答问题。

(1)用文中的句子最简洁而又完整地叙述东坡大雪和雪松的较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个旅行者这样分析观察到的现象,从而揭开了谜底:因为柘、柏、女贞这类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这类树在东坡都绝迹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