枚乘诸赋创作时间考

合集下载

全国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模拟试卷16

全国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模拟试卷16

全国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模拟试卷16(总分:9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60.00)1.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文人诗歌创作高潮形成于【】(分数:2.00)A.西汉末年B.建安时期√C.正始时期D.太康时期解析:2.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作全盛局面的是【】(分数:2.00)A.曹冲B.曹植C.曹操√D.曹丕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曹操诗歌创作的成就。

曹操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作的全盛局面。

他多用乐府旧题,叙汉末实事,也有少数自拟新题之作。

自曹操首开以乐府古题自做诗的风气之后,建安诗人遂风起仿效,而且启发了后人。

3.诗作被钟嵘《诗品》誉为“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诗人是【】(分数:2.00)A.曹操B.曹植√C.王粲D.曹丕解析:4.建安诗人曹丕的《燕歌行》二首是【】(分数:2.00)A.逐句押韵√B.隔句押韵C.三句押韵D.四句押韵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曹丕的《燕歌行》。

曹丕的《燕歌行》二首为纯粹的七言诗,但这两首诗还是逐句押韵形式,韵脚尚嫌单调繁促。

5.建安诗人陈琳诗歌的代表作是【】(分数:2.00)A.《饮马长城窟行》√B.《七哀诗》C.《驾出北郭门行》D.《赠从弟》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陈琳诗歌的代表作。

B项是王粲的诗作,C项是阮璃的诗作,D项是刘桢的诗作。

6.除政治时局外,对正始诗歌创作影响重大的还有【】(分数:2.00)A.玄学思潮√B.佛学思潮C.理学思潮D.心学思潮解析:7.中国诗歌史上抒情组诗的源头是【】(分数:2.00)A.陶渊明《饮酒》B.左思《咏史》C.阮籍《咏怀》√D.鲍照《拟行路难》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阮籍《咏怀》诗的历史地位。

阮籍的《咏怀》诗,熔哲理、情思与意象为一炉,意蕴深沉,清逸玄远,不但成为正始时代诗歌的高峰,而且创造了抒情组诗的新形式。

开后代左思《咏史》组诗、陶渊明《饮酒》组诗的先河,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抒情组诗的源头。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全)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全)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解释:1、神话2、神话的历史化三、填空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和,它保存在中。

四、简答1、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什么?2、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五、论述根据你所阅读的神话故事说说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不少于500字)。

第二章《诗经》一、背诵和默写篇目:《关雎》、《氓》、《采薇》、《蒹葭》。

二、解释:1、风雅颂2、赋比兴3、四家诗三、填空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年间的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诗》,或连其诗篇数称《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是按、、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等十五“国风”,共篇。

5、《诗经》中的“雅”分和,前者有篇,后者有篇,共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颂、颂、颂,它们分别有篇、篇和篇作品,共40篇。

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是和。

现在流传下来的是,这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

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是《毛诗正义》和《诗集传》。

《毛诗正义》是西汉传,东汉笺,唐疏。

《诗集传》是南宋注的。

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是、、、、和。

10、《诗经》的艺术特色,从、、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论述。

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它们和、、合称为诗之“六义”。

朱熹有三句话解释《诗经》的表现手法,其原文是“”,“”,“”。

12、《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为《生民》、《公刘》、《绵》、《皇矣》和《大明》5篇。

四、简答1、《诗经》是怎样编定成书的?《诗经》中作品的年代和作者情况如何?2、你同意“孔子删诗”的说法吗?为什么?3、《诗经》主要包括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是举代表作品进行说明。

先秦两汉文学试题

先秦两汉文学试题

先秦两汉文学试题中国古代文学试题库第一部份先秦两汉文学试题一、填空题试题1、鲧禹治水的神话记载在典籍(《山海经》)中。

2、《尚书》在汉代被尊为经,故又称(书经)。

3、《春秋左传正义》的作者是(孔颖达)。

4、庄子文章往往围绕一个中心来组织结构,后人称之为(轮辐式)结构。

5、“屈原”的“原”是他的(字)。

6、东汉京都赋的代表作有(班固)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二京赋》。

7、《孔雀东南飞》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8、《过秦论》的作者是(贾谊)。

9、现存最先的《国语》注本是(三国时期吴人韦昭)的《国语注》。

10、《古诗十九首》最先著录于萧统的《文选》。

11、在古代神话中,(仓颉)相传是文字的制造者。

12、“三家诗”中的“三家”指(鲁人申培),齐人辕固,燕人韩婴。

13、“《春秋》三传”包括《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14、(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大体特点。

15、“缘木求鱼”的成语出自(《孟子》)。

16、庄子散文提出最具文学意味的是“三言”指的是寓言、重言、卮言。

17、中国文学史上阻碍深远的“悲秋”主题,实由宋玉所撰《九辩》发端。

18、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9、枚乘的赋体代表作是《七发》。

20、司马迁,字(子长)。

21、较详细地记载了“女娲补天”的神话的书籍是(《淮南子》)。

22、《诗》到了(汉)代被统治者奉为经典,称作《诗经》。

23、我国诗歌沿着《诗经》开辟的抒情言志道路前进,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要紧形式。

24、《公羊传》的作者是(公羊高)。

25、有位伊人,(在水一方)。

26、成语“狡兔三窟”出自(《战国策》。

)27、《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它的编纂体例是(纪传体)。

28、东汉京都赋的代表作家要紧有班固和张衡。

29、《乐府诗集》是由(郭茂倩)所编。

30、《史记正义》的作者是(张守节)。

31、反映治理洪水的神话是(鲧禹治水)。

32、按(音乐)标准,把《诗经》三百零五篇划分为风、雅、颂三类。

最新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试题集

最新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试题集

两汉文学一、填空题:1、秦代唯一的作家是。

2、两汉时期,士大夫文坛上始终占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是散文和。

3、西汉初期,为适应总结秦王朝灭亡教训的政治需要,文坛上最先兴起的文体是。

4、西汉初期政论散文成就最高的作家是。

5、西汉后期的政论散文比较价值的是桓宽的《》。

6、东汉前期的政论散文比较价值的是王充的《》。

7、东汉的政论散文除王充的《论衡》外,比较尖锐地批判现实的作品还有王符的《》和崔寔的《政论》、仲长统的《昌言》。

8、东汉晚期,最值得注意的是散文中出现了抒情散文这种新题材类型,有代表性的是的《与妻徐淑书》、《重报妻书》。

9、西汉初期贾谊的赋《》和《鵩鸟赋》可以视作从楚辞到汉赋形成的过渡之作。

10.枚乘的《______________》是标志汉大赋正式形成的作品。

11.西汉前期最著名的汉大赋作家是,他的代表作是《子虚赋》、《上林赋》。

12、东汉晚期的赋以抒情小赋为主,代表作家是和赵壹。

13、张衡的《》描写了退隐田园的乐趣,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写田园题材的作品。

14、《史记》原名《》,东汉末期始被称为“史记”。

15.司马迁的《史记》由本纪、表、书、、列传五个部分构成。

16、东汉前期的《》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

17、“汉乐府民歌”是汉王朝音乐机构“”所采集的民间歌词的统称。

18、“汉乐府民歌”的叙事诗中,以《》和《陌上桑》艺术成就最高。

19.有姓名可考的文人五言诗中,艺术成就最高的是宋子侯的《董桥娆》和辛延年的《_________________》20、“古诗十九首”这个名称最早见于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的《》。

二、单项选择题:1、.贾谊的《过秦论》和《》是西汉政论散文的代表作。

(1)、论贵粟疏(2)、陈政事疏(3)、潜夫论2、鼌错的政论散文代表作是《》。

(1)、论贵粟疏(2)、陈政事疏(3)、潜夫论3、汉武帝时期的《》是一部以黄老道学为理论基础的资政著作,它构建了一个将自然、社会和人类精神包容在一起的庞大理论体系。

中国古代文学之秦汉文学【第2章 汉赋】

中国古代文学之秦汉文学【第2章  汉赋】

中国古代文学之秦汉文学第二章汉赋一、汉赋的兴起与演变(一)汉赋的源起荀子:最早写作赋体作品,并以赋名篇。

屈原:与楚辞有着密切的关系。

先秦散文:铺叙。

(二)汉赋的分期第一时期(高祖-武帝初年):骚体赋·楚辞余绪;贾谊、淮南小山、枚乘。

第二时期(武帝-东汉中叶):散体大赋(又称“汉大赋”);描绘体物(特点);劝百讽一(主题);司马相如、东方朔、王褒、杨雄、班固。

第三时期(东汉中叶后):抒情小赋;抒情咏物(特点);张衡、蔡邕、赵壹、祢衡。

二、著名汉赋作家贾谊:《鵩鸟赋》《吊屈原赋》枚乘:《七发》(散体大赋第一篇)——“七体”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万园之园”大国风范杨雄:《甘泉赋》《羽猎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散体大赋末篇),《归田赋》(抒情小赋首篇)赵壹:《刺世疾邪赋》三、汉赋的特点及影响从内容上说,大赋题材主要局限于宫廷都邑、上层社会生活的描写,供统治者阅读,为歌颂帝王功业和大汉声势。

在艺术上,为投合统治者的兴趣爱好,以炫博斗奇为能事,竞为宏丽浮夸之词。

(一)汉大赋的文体特征赋者,铺也。

铺彩擒文,体物写志。

——刘勰《文心雕龙》汉赋中的人存在于“琳琅满目的对象化世界中”。

——李泽厚《美的历程》(二)汉赋的影响“一代文学”的代表封建社会的词章家非常推崇汉赋1.那些描写宫苑、田猎、都邑的大赋,确实有着时代色彩。

赋是当时最适宜反映国力的文体,正如同唐诗一样。

2.丰富文学作品词汇、锻炼语文辞句、增进描写景物场面等文学技巧方面,表现出一定成就。

3.汉赋的兴盛,对我国文学观念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

《中国古代文学》(一)中--题库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一)中--题库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高起专)中题库及答案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秦及西汉散文第一节《吕氏春秋》及李斯的散文一、单选题(每题1分)1.《吕氏春秋》属于:①儒家著作②道家著作③法家著作④杂家著作二、填空题(每空1分)1.秦代的唯一作家是_______。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1、《吕氏春秋》四、简答题(每题10分)1.《吕氏春秋》是一部什么性质的著作?有无文学价值?2.秦代的唯一作家是谁?他有哪些方面在文学史上值得一提?第二节贾谊的政论文与《淮南子》等散文一、单选题(每题1分)1.今存汉代最早的一篇以秦亡为史鉴的文章,是:①贾山的《至言》②贾谊的《过秦论》③晁错的《论贵粟疏》④董仲舒的《天人三策》2.两汉文学史上,第一位凭吊屈原的作家是:①贾谊②枚乘③司马迁④刘向⑤王逸3.曾任过长沙王太傅的汉代作家是:①贾谊②枚乘③司马相如④王褒⑤扬雄4.贾谊所著文章五十八篇,刘向编为:①《新语》②《新书》③《新论》④《陈政事疏》5.被后人称为“万言书之祖”的奏疏之文是:①贾谊的《陈政事疏》②晁错的《论贵粟疏》③董仲舒的《天人三策》④司马相如的《封禅文》6.《天人三策》的作者是:①贾谊②董仲舒③桓谭④王充⑤张衡7.《说苑》的编者为:①扬雄②刘向③班固④王充⑤王符8.《新论》的作者是:①陆贾②贾谊③扬雄④桓谭⑤王充二、多选题(每题2分)1.西汉前期、中期的著作有:①《吕氏春秋》②《淮南子》③《法言》④《春秋繁露》2.刘向编撰的野史杂传有:①《吴越春秋》②《说苑》③《新序》④《列女传》⑤《七略》三、填空题(每空1分)1.西汉前期最为重要的散文作家是_______。

2.贾谊所著文章五十八篇,刘向编为_______。

3.《淮南子》又名_________。

4.《答客难》的作者是_______。

5._______是西汉后期政论文的代表作。

它既是文史著作,又是了解中国古代经济体制的材料性文件。

6.《新论》的作者是________。

7.《政论》的作者是______。

两晋音乐赋艺术特色简析

两晋音乐赋艺术特色简析

两晋音乐赋艺术特色简析史国良【摘要】两晋时期描写吟咏乐器、舞蹈、歌唱等的音乐赋创作繁盛.这一时期音乐题材的赋体作品篇制结构及修辞特色,既符合一般小赋创作的规律,但又有自己的特点.多数音乐赋篇幅不大,骈散句式兼有,骈俪句型已大量运用,更讲究词性联对的工整.修辞方面既有这一时期咏物类的一般特色,同时也有音乐所独具的艺术技巧.【期刊名称】《甘肃高师学报》【年(卷),期】2014(019)006【总页数】4页(P21-24)【关键词】两晋;音乐赋;艺术特色【作者】史国良【作者单位】兰州城市学院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224“西晋赋的成就,实较诗歌更引人注目”[1]。

不仅仅是西晋,整个两晋时期赋体作品的创作,都比较繁盛。

值得关注的是,继承两汉音乐赋创作的传统,这一时期也产生了许多描写吟咏乐器、舞蹈、歌唱等的音乐赋,就音乐题材的作品而言,数量不少,其中不乏精彩之作。

以音乐为题材的赋体作品,其题材、创作模式、篇制结构及修辞等艺术特色,既符合一般咏物小赋创作的规律,但又有自己的特点,本文就以这一时期的音乐赋为例,简要分析一下两晋时期音乐赋的艺术特色。

现存最早的音乐赋是王褒的《洞箫赋》。

虽然《古文苑》收宋玉《笛赋》及《舞赋》,但一般认为是伪作。

马融《长笛赋》李善注云:“枚乘未详所作,以序言之,当为《苼赋》”[2],似乎枚乘应该是最早的音乐赋作者,惜乎《笙赋》早已亡佚,无从考证。

不过枚乘标志着汉大赋形成的《七发》,首发就以音乐为题。

不到三百字的描述中,枚乘从琴的取材、制器、乐声等方面来展开,以音乐来启发楚太子,娓娓道来,曲尽音乐之妙。

这种叙写音乐的模式以及“以悲为美”的审美取向对后世赋家影响很大,有学者认为这一部分可以看作是后世音乐赋的源头[3],后来王褒的《洞箫赋》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做是对《七发》中相关的片断的扩充。

自王褒《洞箫赋》出现后,经马融《长笛赋》,嵇康《琴赋》,音乐赋基本上形成了较为固定的写作模式。

从游士到文士——西汉文学家枚乘

从游士到文士——西汉文学家枚乘
关 键词 :枚 乘 ;谏吴 王 ;七发 中图 分类 号 :D 6 6
1 枚 乘 其 人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 号 :1 6 7 2- 5 8 3 2( 2 0 1 6 )0 8— 0 1 6 5— 0 2
枚乘, “ 字 叔 ,淮 阴 人 也 ,初 为 吴王 濞 郎 中 ” ,吴 王 欲 谋 逆 , 其作 《 上 书谏 吴 王》 加 以劝 谏 ,吴 王 不纳 其 言 ,枚 乘 遂 与 当时 名
这 成为他 不得 不 面对 的难 题 。面对 刚愎 自用 而 又一 意 孤 行 的藩 王 , 他 既不 能像 战 国策 士 那 样 迎 合 藩 王 意 愿 而 违 反 汉 大 一 统 的 现 实 . 又 不能 直言劝 谏 ,这 也促 使 枚 乘 等人 改 变 劝谏 藩 王 的方 式 , 由 口 辩 转而 为文辩 。另 外 ,枚 乘 等人 在 为 文 劝谏 的 时候 ,为 了达 到 既 不触 怒藩 王 又 能 令 藩 王 接 受 劝 谏 的效 果 ,必 须 反 复 揣 摩 、推 敲 , 2 枚 乘 的政 治期许 可谓 苦心 孤诣 。在 苦心 构 文 的 过程 中 ,枚 乘 等 人 实质 上 已不 仅 仅 作 为藩 国游士 ,枚 乘一 生为官 未 居 高位 ,曾为 吴 王刘 濞 郎 中 、 是拥 有纵 横之 才 的游 士 ,更 是 拥 有文 学 才 识 的文 士 ,进 而 开 始 了 景帝 弘农 都尉 ,或 因 其 政治 作 为 不 突 出 ,史 书未 见 有 关其 政 绩 的 他从 游士 向文士 的精 神转 型 。 具体 记载 。其在 政 治上 为人 所知 的 主要 是 为 劝 阻 吴 王 造 反 而两 谏 3 枚 乘 的文学 成就及 其影 响 吴王 ,并 为此而 成 《 上书谏 吴王 》 和 《 上书重 谏吴 王》 ,此 两 则谏 枚 乘最 为人 所 熟 知 的 便 是 其 作 品 《 七 发 》 以及 由此 开 创 的 书也 在一定 程度 上反 映 了枚 乘 作 为 一 个 游 士 的期 许 ,同 时 也反 映 “ 七 ”体 创作 模式 。另 《 汉书 ・ 艺文 志 》 中有 “ 枚 乘赋 九 篇 ” 的 了枚乘 从游 士 到文 士的精 神转 型 。 记载 ,《 玉 台新 咏》 载有枚 乘杂 诗九首 ,此 基本 为 目前 所 知枚 乘所 关 于 两书成 书 时 间 ,史 书未 见 详 载 ,史 界 意见 不 一 。赵 逵 夫 有 文学 成就 。 认 为 ,“ 其 第 一封 《 谏 吴 王 书》 ,也 应 作 于这 一年 去 吴之 梁 以前 不 3 .1 《 七发》研究综论 久。 ”刘跃 进认 为 , 《 上 书谏吴王》 成于文帝后元七年 ( 前1 5 7 枚 乘 的赋流传 下来 的有 三篇 ,即 《 七 发》 、《 菟 园赋 》 、《 柳 年) ,景 帝前 元三 年 ( 前1 5 4年 ) ,“ 枚 乘作 《 上 书重谏吴 王 》劝 其 赋》 ,其 中后两 篇学 者多 疑为伪 作 ,惟 《 七 发》 尚可信 ,学 者对 此 息 兵 ,吴王 不昕 ,遂从 梁孝 王游 ” 。依 刘跃 进 之 言 ,枚 乘 三年 内两 研 究也 较多 。但对 《 七发 》 创 作 时 间 、主 旨、以 及 文化 渊 源 等 多 次 游梁 。相 比之 下 ,赵 逵 夫 的 观 点 则 更 有 可 取 之 处 ,但 仍 有 待 方 面 内容 ,学 界仍有 争议 。 考证。 3 .1 .1 《 七 发 》创 作时 间 从语 言风 格和 内容 上看 ,《 上 书谏吴 王》 作 于 吴 王刘 濞逆 谋 之 《 七发》的创作 时间,学界主要有创于吴国和梁国两种主要 心 尚未 暴露 之时 ,故 而 此 时枚 乘 采 取 微 言讽 谏 的方 式 ,明 人林 希 观 点 。 同评 此 文 “ 长 喻远譬 ,曲尽 利 害 ,文字起 伏 变化 ,百 态 横生 ” ,足 清人 梁章 钜 《 文选 旁证 》 引朱 绶之说 :“《 七 发》 之作 ,疑 在 见 枚乘 在撰此 文 时所 费 心 思 。与 《 上 书谏 吴 王 》 相 比 ,吴 王 刘 濞 吴 王濞 时 ,扬 州本 楚 境 ,故 臼楚 太 子 也 。若 梁 孝 王 ,岂能 观 涛 曲 叛乱 之 际枚乘 所作 《 上 书重谏 吴王 》 ,从秦 与 六 国之 争谈 起 ,纵论 江哉 ! ” 当代 学者 赵逵 夫也认 为 ,若 《 七发 》 是 “ 在 吴楚 之乱 以后 天下 之精 微 ,劝谏 吴 王 悬崖 勒 马 ,虽 仍 是 委 曲 陈 词 ,但 与 此前 的 所作 ,当时 曾经从 吴 王 濞 游 者 唯恐 洗 刷 不尽 同叛 逆 者 的关 系 ,尽 《 上 书谏 吴 王》 相 比,在 不 触 怒藩 王 的前 提 下 ,表 意 更 为 直 接 明 管枚 乘 以谏 吴 王二书受 到 朝 廷 的 嘉 奖 ,恐亦 不 至 于 以作 为 吴 王 门 了 。不 直 陈事 实而 委 曲 其词 ,一 定 程 度 上 也 反 映 了诸 如 邹 阳、枚 客往 问楚太 子疾 的事 为题材 而著 为文 章 。 ” 乘 的游士 在藩 国 的生存情 况 。 也有学 者认 为 ,《 七 发》 作 于梁 。李善 在 《 六 臣注 文选 》 中认 经汉初 几 十年 休养 生息 ,藩 国 已有 一 定 经济 实力 ,为满 足 藩 为 , “ ( 乘 ) 事梁 孝 王 ,……恐 孝 王 反 ,故 作 《 七 发》 以 谏之 。 ” 王巩 固 自身 统 治和 与中 央对 峙 的政 治 需 要 , 同时 也 为 满足 藩 王 在 王增文 通过 考证 分析 ,认为 “ 《 七发 》 当 写于梁 国 ,乃 谏梁 孝王 之 与 中央对峙 之 外 的人 生 游 乐 、文 化 自娱 的精 神 需 求 ,各藩 国开 始 作 。 ”杨 德贵从 枚乘 等游 士 的精 神 期待 出发 也认 为 “ 枚乘 《 七 发》 广 招 贤才 。一方 面 ,藩 王在 平 时 与 一 般 游 士仅 保 持娱 游 关 系 而 不 作 于游 梁时 ” 。 会 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将 自己的政 治 密 谋 透 露 给一 般 游 士 ,另 一方 面 ,因藩 王 需 当然 ,个别学 者认 为 以上两种 观 点 都值 得 怀 疑 。郭 建 勋认 为 , 要 所招 来 的游 士 ,在享 受 贵 为藩 国上 宾 的 优 裕 生 活 的 同时 ,一 旦 《 七 发》 “ 劝 谏 的对象 为太子 而 非 楚王 ,且 内容 与 ‘ 谋 反 ’事 毫无 藩 国与 中央的矛 盾 白热化 ,他 们 也 不 可 避 免 地要 面 临藩 国与 中央 关 系 ,因而 李善 之 说 不 足 为 据 ” ,又指 出赵 逵 夫 的考 证 虽 颇 具 新 对 峙对 抗 的政 治 问题 。 当真 正 面 临争 斗 的 局 面 时候 ,出于 确 保 自 意,但 “ 毕竟只有旁证和推测,何况 ‘ 久耽安乐,日夜无极’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菟 园 既为修 竹 所 “ 旋 ” ,当在 东 苑之 内 。枚乘 关于 菟 园 之 …… 涛 ”等 的描 写 。这些 风 物 以吴 楚之 地 的为 主 ,除 “ 龙 门之 桐 ” “ 钟 、岱之 牡 ” “ 郑卫 之 皓乐 ”外 ,其 他 史书所 说的 “ 孝王筑 东苑 ,方三 百余里 ” (《 汉书 ・ 文 三 均 出 自吴楚 。而 “ 龙 门之 桐 ” “ 钟 、岱之牡 ” “ 郑 卫之皓 王 传 》 )的情 况 也极 为相 符 。因此 , 《 菟 园赋 》 当在 梁 乐 ”,非亲 临其地亦 可得 见 ,或者 由书记传说亦 可得闻 。 孝 王修 东 苑之后 作 。梁 孝 王修 筑 东苑 的 时间 ,据 史书 记 楚地的 “ 景 夷之 台”亦无 凿实之貌 ,其 描写并无 楚地的个
分 。 …… 明年 , 汉 立 太 子 。 梁 最 亲 , 有 功 , 又 为 大 国 ,
过 梁 地 、长 安 、弘农 等地 方 ,但 从文 章描 写 看 ,作者 写 《 七发》 的时候 应 尚未到梁 地、长安等 北方地 区,因此 , 《 七发》 当是作者在吴地 事吴王濞 的时候创作 的。根 据史
平后 ,乘 以谏吴 知名 ,被景 帝任为弘农 都尉 ,不久托 病去 纪 ・孝景皇 帝纪》及 《 汉书 ・ 文三王 传》 )。在这 种背景 官复 游梁 。孝 王薨 ,乘 归淮 阴,武帝 即位 以安车蒲轮 征 ,
死于道。事见 《 汉 书 》本 传 。
下 ,枚乘不 大可能写 《 兔 园赋》这样 的作 品。因此 , 《 梁

枚 乘 诸 赋 创 作 时 间 考
。金 前 文
摘 要:本文结合历史文献,以求准确考证 西汉著名赋家枚乘 的 梁王菟园赋
品的 创 作 时 间 。
七发
临霸池远诀赋》等作
关键词:枚 乘 赋作 创作 时间
枚乘 ( ?一前 1 4 0 ),字 叔 ,淮 阴人 ,西汉 辞赋 家,
“ 以 文 辩 著 名 ” 。 初 为 吴 王 濞 郎 中 。吴 王 以 怨 望 谋 为 逆 ,
吟行 》李注等作 《 兔园赋 》,是为梁孝王 菟园所作 。其文 饮 食 、 车 马 、游 观 、 田猎 、 观 涛 、奏 方 术 之 士 等 七 事 。七 日: “ 修竹檀栾 ,夹池水 ,旋菟园 。” 《 古文苑 》注 云: “《 九 域 志》 : 睢阳郡 有梁 孝 王 东苑 , 中有修 竹 园 。 ” “ 并驰 道 ,临广 衍 ,长冗 板 ,故径 於 昆仑 ”的描 写 ,与
王 菟 园 赋 》 的 创 作 时 间 当 不 致 晚 于 景 帝 前 元 六 年 , 而 应 在
《 汉 书 ・艺 文志 》云 : “ 枚 乘 赋九 篇 。 ”考其 赋 ,
《 古文苑》卷三 有 《 梁王菟 园赋》 , 《 文选 》谢灵运 《 会
景帝前元四年 到六年的这段 时间之 内。 《 文 选 ・七 上 》录 有 《 七 发 》 ,主要 铺 陈 了听琴 、 事 之 中 ,包括 许 多地 方风 物 如 “ 龙 门之桐 ” “ 钟 、岱之 牡” “ 景夷之 台 ” “ 激 楚之结风 ” “ 郑 卫之皓乐 ” “ 广 陵
载 ,是在汉平七 国之乱后 。 《 汉书 ・ 文三 王传》云 : “ 其 性 特 点 。唯 独 “ 广 陵 之 … … 涛 ” ,其 潮 发 的 过 程 及 观 者 的
春 ,吴 、楚 、齐 、赵七 国反,……梁王城 守睢阳 ,……与 感 受,非亲 历者绝不会描 摹得如此细腻 传神 。广 陵为 “ 吴 太尉 亚 夫等 相距 三 月 。吴 、楚破 ,而梁 所 杀虏 略与 汉 中 王 濞所都 ” (《 后汉书 ・ 郡 国志三》 ),作者一生 虽然到
官 返 梁 , 但 估 计 写 此 赋 的 可 能 性 不 大 。从此东 楚也 。”为楚太子 治
菟 园赋 》写 了菟 园的华美 ,如上 文所引 ;也 写了贵族奢华 病 寻方 ,应是 为吴王濞太 子治病寻方 。吴 王濞太子 ,据史 逸乐 的生活,如其 中就 有 “ 於是 晚春早夏 ,邯郸襄 国易阳 书 记载 ,先后 有两 个 ,一 个是 《 史记 ・吴 王濞 传 》索 引 之容丽人 及其燕饰 子相与杂逐而 往款焉 。车 马接轸相属 , 《 楚汉 春 秋 》所 说 的 “ 吴 太 子名 贤 ,字德 明” , “ 孝 文 方轮错毂 ,接服何骖 ,披衔迹蹶 ,……羽盖 繇起 ,被 以红 时 ,……入见 ,得 侍皇太 子饮 博 。……争道 ,不恭 ”,被
沫 。……高冠扁 焉 ,长剑 闲焉 ”等这样 的描写 。而 从景帝 前 元七年开 始,梁孝王 因 “ 居其 国骄僭 ” ,阴求 为汉嗣 ,
乘 谏 , 不 纳 ,遂 去 而 之 梁 , 从 孝 王 游 。景 帝 时 ,吴 与 六 国 并刺杀力 阻其谋 的袁盎等 汉廷大 臣,渐遭 景帝猜怨 疏远 , 反 。 枚 乘 复 以 书谏 吴 王 ,吴 王 不 用 ,卒 见 擒 灭 。七 国 之 乱 没有 了骄 狂藩 国的资 本和 逸 乐 的心情 ( 详参 苟悦 《 前 汉
居天 下 膏腴 地 , ……孝 王 ,太后 少 子 ,爱之 ,赏赐 不 可 胜道 。于 是孝王筑 东苑 。 ”孝 景前元 三年 ,即公元 前 l 5 4
年 ,汉 平七 国之 乱。东苑既 为第 二年所修 ,则其修筑 时间 书记载 ,作 者事吴王濞是 从孝惠 、高后 开始的 ;因此,此
应为 孝景前 元 四年 , 即公元前 1 5 2 , 年 。 因此 ,此赋 的创 作 赋 的创作 时间当在孝惠 、高后执政之后 。作者铺 陈七事 , 时 间当不 早于孝 景前元 四年 。景帝前 元六年 ( 公元 前 1 5 1 据 《 七发 》 云 ,是 为楚太 子 治病 寻方 。楚太 子 当指吴 太 年 ),枚 乘被汉廷 召任 弘农都尉 ,离开梁地 ;后来虽然 辞 子 ,即吴王 濞太 子 。广 陵本楚境 , 《 史记 ・ 货殖传 》云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