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的微观结构理论第三章
资本市场的市场微观结构

资本市场的市场微观结构第一章引言资本市场作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经济增长和资源配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资本市场的市场微观结构是指市场中各个参与者的行为和相互关系,以及交易价格的形成过程等因素。
本章将介绍资本市场的市场微观结构的重要性以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资本市场参与者资本市场的参与者包括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证券公司、证券交易所等。
个人投资者是市场中最基础的参与者,他们通过购买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来获取投资回报。
机构投资者则是以机构形式参与市场交易的大型投资者,如基金、保险公司等。
证券公司是承担证券交易和资金清算等中介服务的机构,而证券交易所则是证券市场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第三章交易执行方式资本市场的交易执行方式包括场内交易和场外交易两种形式。
场内交易是指在证券交易所进行的交易活动,交易双方通过交易所的撮合机制完成交易。
场外交易则是指在交易所以外进行的交易,如场外市场、交易柜台等。
不同的交易执行方式对市场微观结构产生着不同的影响。
第四章信息传递与透明度资本市场的信息传递和透明度是市场微观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的不对称性会导致市场参与者对市场情况和交易对手的了解不足,进而影响市场的效率和公平性。
因此,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和透明度是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第五章市场流动性市场流动性是指市场中的资产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速度转化为现金的能力。
市场流动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市场参与者的交易成本和风险。
市场流动性的提高可以增加市场活动的频率和规模,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
第六章市场竞争与监管市场竞争是资本市场市场微观结构的关键因素之一。
竞争的存在可以促使市场参与者之间的行为更具效率和创新性,同时也可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
监管的作用是保障市场的公平和透明,维护市场参与者的权益。
第七章市场微观结构对市场效率的影响市场微观结构对市场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市场效率是指市场价格能否充分反映资产的价值,以及市场能否高效率地完成资源配置。
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综述

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综述①李 平,曾 勇,唐小我(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成都610054)摘要:近20年来,金融学的一个新兴分支———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发展十分迅速.市场微观结构的研究有助于揭示金融资产的价格行为,可直接应用于市场规则的制定,新交易机制的设计和规范.文章系统回顾了国内外有关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研究现状,从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角度,分析了中国股票市场的市场微观结构,并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关键词:市场微观结构;价格行为;交易机制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807(2003)05-0087-120 引 言市场微观结构理论(market microstructure theo2 ry)是金融学一个重要的新兴分支,主要研究在既定的市场微观结构下金融资产的定价过程及其结果,揭示市场微观结构在金融资产价格形成过程中的作用[1].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产生的历史并不长,但由于近20年来世界范围内金融市场的交易量大规模膨胀,电子网络通信技术迅速发展和金融衍生产品的不断创新等原因,学术界对市场微观结构的研究产生了浓厚兴趣.1987年全球金融市场的大振荡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进一步推动了人们对市场微观结构的深入研究.许多实证分析和实验研究表明,不同交易机制下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对资产价格的形成过程影响不同.因此,从理论、实证和实验的角度深入阐释金融资产价格行为的形成机理、市场组织结构和市场交易机制的设计等微观层面的内容,对于发展和完善现代金融理论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对于政策制定者进行正确的市场监管和交易机制设计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将系统介绍近20年来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主要进展,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对这一前沿理论予以简要评述.1 市场微观结构及其理论的研究框架市场微观结构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市场微观结构仅指价格发现机制,广义的市场微观结构是各种交易制度的总称,包括价格发现机制、清算机制、信息传播机制等.一般,市场微观结构由五个关键部分组成:技术(technology)、规则(reg2 ulation)、信息(in formation)、市场参与者(partici2 pants)和金融工具(instruments).市场组织者的主要作用是将上述五个部分合理地组织起来发挥最大的效用.市场通常采用流动性(liquidity)、波动性(v olatility)、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和透明度(transparency)四个指标反映市场质量(market quality)或者市场效率(market efficiency).从市场微观结构理论来看,如果市场组织者改变一个或者一组市场微观结构的组成部分,这种改变的效果可以通过评价新的市场组成是否增加流动性和透明性,以及减少风险和交易成本来衡量.最早涉及市场微观结构的文献是Demsetz的《交易成本》[2].他用一个简单的需求供给框架表明即便是同一种金融资产,市场上通常也存在两第6卷第5期2003年10月 管 理 科 学 学 报JOURNA L OF M ANAGE ME NT SCIE NCES I N CHI NAV ol.6N o.5Oct.,2003①收稿日期:2002-05-27;修订日期:2003-07-01.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9720052).作者简介:李 平(1977—),男,四川青神人,博士生.个价格:一个是急于卖出的价格(ask price ),另一个是急于买进的价格(bid price ),买卖价差(spread )作为均衡结果出现.虽然他没有解释为什么希望及时交易的投资者的市场指令会对价格施加压力而市场在均衡价格上又缺乏无限的供给弹性,但他明确指出当买卖的市场指令在时间上不能同步和在数量上不能匹配时,即时性(immedia 2cy )或流动性就有价格.做市商(market maker )提供即时性并赚取买卖价差,而这个差额的大小取决于交易商的成本和市场力量.他的实证分析表明资产的交易频率越高(买卖的人数和股东人数越多),买卖价差越小.由于大量使用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看起来好像是一堆模型的集合,少有共性,而更多是偏重于分析具体问题.然而在这些研究的后面,却共同关注市场数据的隐含信息和如何将这些信息转化成价格的学习过程.即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主要研究在特定的交易机制下资产交易的结果.一方面,它研究特定的交易机制如何影响价格的形成过程.另一方面,它研究具体的交易过程:信息的产生和传播,交易指令的到达情况,价格变化的分布,管理和放松管制的效果.通过对市场微观结构的研究,不仅明白了交易机制可以影响价格的形成,而且懂得价格特殊的时间序列特性.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早期文献侧重于研究与供给和需求的特性相联系的问题,如存货模型;后来的研究则侧重于资产价格的变化与信息的产生和传播相联系的问题,如信息模型;市场微观结构理论还研究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存活性、稳健性和市场设计等一系列问题.2 存货模型基于存货的研究方法将市场交易过程看作是一个匹配问题,做市商利用价格来平衡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在这一方法中,做市商的存货状况很关键.G arman [3]研究了指令流在决定证券交易价格中的作用.在G arman 的模型中,指令流被假定服从泊松(P oission )过程,存货状况决定了做市商是否破产,但不直接影响做市商的价格决策.Amihud 和Mendels on [4]拓展了G arman 的分析,假定指令流为半马尔可夫(Semi 2Markov )过程,认为存货状况影响做市商的价格决策.Stoll [5],H o 和Stoll [6]研究了基于风险规避(risk aversion 2based )的存货问题.Stoll 首先采用一个两期模型考察了存货怎样影响交易商的优化决策,然后用一个多期动态规划方法来刻画交易商的最优决策.O ’Hara 和Old 2field [1]研究了具有风险规避倾向的交易商同时收到市价指令(market orders )和限价指令(limit or 2ders )并且无法确定这些指令和存货的真实价值下的动态价格决策问题.C ohen 、Maier 、Schwartz 、Whitcomb [7]等则分析了多个流动性提供者的效果,提出了“重力推动”(gravitational pull )理论.在他们的模型中,交易商可以选择市价指令或者限价指令,但交易成本将影响交易商的决策.这些方法的核心是指令流的不确定性问题,由此引出了专业证券商或交易商对存货问题的执行问题.存货模型的不足在于缺乏实证研究的支持.事实上,基于存货的研究方法逐渐被其它方法所替代.3 信息模型尽管基于存货的分析方法为研究市场价格行为提供了若干重要的洞察角度,然而这些模型暗含着这样的假定:交易成本仍然决定买卖价差.基于信息的研究方法则将交易过程看作是一个非对称信息博弈过程.这种分析模型从逆向选择理论的视角展示了在无显性交易成本的竞争市场中买卖价差继续存在的原因.市场微观结构研究的焦点也因而转移到分析做市商是如何从交易中获取信息,而又如何在一定时间后反过来影响价格变化.尽管特定市场对于这一问题的解释可能不同,但所有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微观结构模型都必须求解一个学习模型.Bagehot [8]是最早用非对称信息而不是交易成本来解释买卖价差的研究者.他把市场上的投资者分成知情者(informed traders )和不知情者(unin 2formed traders ).做市商在和不知情者交易时能赚取利润,而在和知情者交易时会遭受损失.买卖价差至少应大到平衡这种得失.C opeland 和G alai [9]用一个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表明只要市场上存在非对称信息,即便是有众多的风险中型的竞争性做市商,买卖价差也会存在.这种差额会因市—88—管 理 科 学 学 报 2003年10月场参数(投资者的分布参数和需求弹性)的差异而不同.在非对称信息情形下,知情者的交易行为作为一种信号传递了与资产价值有关的信息.G olosten和Milgrom[10],Easley和O’Hara[11]等的序贯交易模型(sequential trading m odel)研究了这种信号传递博弈.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重心开始转向研究市场上的学习问题和短期价格变动.G olosten和Milgrom指出在动态的序贯博弈(即每次每个交易者只能交易一个单位的资产)中做市商通过贝叶斯学习过程(Bayesian learning process)最终会知道知情者的私有信息,他的报价会收敛于资产的期望价值.在他们的分析中,买卖价差并不依赖于外生(ex ogenous)的交易成本,而且交易价格服从一个鞅(martingale)过程.此外,在极端的情形下,逆向选择问题会导致市场的崩盘.Easley 和O’Hara的模型假设投资者可以选择不同的交易量和存在信息的不确定性,这意味着做市商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判断信息的“方向性”,还要判断信息的“存在性”.事实上,在这样一个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中可能存在混合均衡(pooling equi2 librium)也可能存在分离均衡(separating equilibri2 um),均衡的类型取决于市场参数(投资者的分布).他们的分析表明把买卖价差小作为判断一个市场好的标准很可能是一个误导.当市场上的知情者的人数较少时,知情者很可能隐藏他们的动机以求获得混合均衡价格;相反,当市场上的知情者的人数较多时,知情者很可能通过交易量作为信号把自己和不知情者区别开来,即便这样会面临一个较差的分离均衡价格.来自于实证的分析部分地支持这个解释.与资产价值有关的私人信息的存在意味着知情者有动力采取有效的策略最大化自己的收益. K yle[12]的批量交易模型(batch trading m odel)分析了一个基本的最优策略问题.首先,仅考虑单阶段(静态)情形:私有信息单阶段有效(short2lived),知情者和不知情者同时递交指令.后来他分析了序贯竞价拍卖(sequential2auction)和连续竞价拍卖(continuous2auction)情形下的知情者的策略.假定做市商对信息的反应是线性的,在一个理性预期的框架下,知情者的最优指令数量和期望收益取决于不知情者的指令流的方差.方差越大,越能隐藏私有信息,信息的传递速度越慢,但经过多轮交易,价格将收敛于完全信息条件下的资产价值.在假定不知情者的指令流服从布朗运动(Brownian m otion)的情形下,他的序贯模型和连续模型表明知情者必须权衡现在和将来的交易时机和收益以谋求跨时期收益总和最大化.Back[13]对连续市场进行了更为正式的分析.在他的模型里,知情者和不知情者的指令流及净指令流均服从布朗运动并且所有的知情者的指令流的分布完全相同.Back 指出最优的定价准则具有价格的变动和指令流的规模成比例的特征.如果资产的价格呈正态分布,则定价准则是线形的;如果资产的价格呈对数正态分布,则定价形式虽然不尽相同,但仍然是指令数量的函数.H olden和Subrahm anyam[14],Vayan os[15], Chan、LeBar on、Lo、P oggion[16]等进一步拓展了K yle 的模型,研究了存在多个知情者情形下的价格调整问题.在K yle的模型中,若知情者是风险中性的,那么人数的增加会导致价格更具信息性。
市场的微观结构和交易机制:关于中间商理论的研究评述

{:财经科学》2008/10总247期市场的微观结构和交易机制:关于中间商理论的研究评述※眭纪刚[内容摘要】虽然中间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长期以来不被标准经济学文献重视。
近年来关于中间商的研宛正在兴起,但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在各种文献中。
研究的重点是中间商如何出现、通过中间商交易.对社会福利的影响、中间商和其他交易方式的竞争,以及技术进步对中间商的影响等领域。
[关键词】中间商;市场微观结构;交易机制一、引言在金融学领域,交易的中间化和交易的制度被称为市场的微观结构。
Spulber(1996)把这个称谓用到了一般化的市场,泛指所有类型的商品和服务的市场运作。
…1经济系统中有多种介于买方和卖方之间的中间商,按照是否拥有商品的所有权,Yavas(1992)把中间商分为marketmaker和matchmaker,前者指通过向卖方报价买人商品,再向买方要价卖出商品的经济主体,如批发商、零售商等,他们不改变商品的物理特征,不从拥有商品中获得消费价值;①后者不是通过交易获利,而是对买卖双方进行匹配,从促成交易中获取一定佣金,如各种中介。
[2]对市场机制中的交易者来说,中间商的服务同样有成本。
那么中间商为什么产生,并且几乎遍及整个经济领域,人们为什么通过中间商而不是直接与卖方或买方交易等问题就值得研究。
针对上述问题,西方经济学界逐渐发展出一支特别的研究分支——中间商理论。
※[基金项目]本文是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070420840)和清华大学一中大集团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眭纪刚(197卜).男,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北京,100084),博士。
研究方向:企业组织理论。
<财经科学>2000/10总247期二、中间商理论的发展阶段Spulber认为金融学和经济学的大量中介化模型之间存在着基本的相似性,提议经济学家应该把中间商的学科融入主流经济学的基本框架中。
浅析市场微观结构理论

浅析市场微观结构理论
市场微观结构理论是研究市场上个体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市场机制的一种理论框架。
这种理论主要关注的是市场内部个体行为与市场结果之间的关系,并试图解释市场中的价
格形成、资源配置和市场效率等现象。
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市场中的个体行为。
市场中的个体行为是指市场上参与者在选择产品、确定价格
和交易条件等方面所表现出的行为和决策过程。
市场微观结构理论通过对个体行为的分析,揭示了个体行为与市场结果之间的关系。
理性个体假设认为市场参与者是理性的,他们会
根据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来做出决策,并且能够理性地评估市场信息。
二、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
市场微观结构理论认为,在市场中,不同参与者拥有不同
的信息,从而导致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可能会导致市场上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并
影响市场的效率。
市场微观结构理论通过分析不同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信息获取成本
等问题,研究信息不对称对市场的影响。
三、市场中的交易机制。
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研究了市场中的交易机制,包括市场的交
易规则、交易机构和交易的方式等。
交易机制对市场的效率和公平性起着重要的作用,不
同的交易机制可能会导致不同的市场结果。
市场微观结构理论通过分析市场的交易机制,
研究市场的价格形成和资源配置等问题。
四、市场中的市场动力学。
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研究了市场的市场动力学,即市场的演
化过程和市场的稳定性问题。
市场动力学是研究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变动等方面的理论框架,通过分析市场的动态过程,研究市场的波动和不平衡等问题。
市场的微观结构理论

市场的微观结构理论我国证券市场微观结构行为分析篇一1 我国证券市场尚未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弱型效率当证券市场达到弱型效率时,任何投资者都不可能通过使用分析历史信息的方法而获得超额收益。
国内学者对我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1993年以前我国股票市场属于非有效市场,此后的研究结果多支持弱式有效。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我国股市弱势有效的判断仍然存在广泛的争议,张宜春、周颖刚、王哲等倾向于我国证券市场还没有达到弱式有效,而美国股市已经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弱型效率。
相对而言,我国公开发布的信息很有限,特别是企业的信息披露的规范程度还很低,因此投资者对历史信息的依赖性很高,即所谓的“随大势”,力图通过挖掘历史信息进行投资决策,进行短线操作,从而使股价并非表现出现随机游走的特征,相反却表现出很强的趋势效应。
2 市场结构层次存在缺陷成熟的证券市场通常是由主板市场与二板市场,场内市场与场外市场,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与金融衍生品市场构成的多层次结构体系。
正是由于市场结构的多层次性及与此相适应的多种多样的投资品种,为投资者提供了得到不同回报和承担不同风险以及利用股指期货、股票期权与股票现货等进行组合投资、规避市场风险的机会,满足不同层次投资者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价格决定的单向性,保障资金和证券的供求平衡,有利于培养长期、稳定的投资者群体。
然而,我国的证券市场的发展目前主要集中于主板市场,而且主要是股票市场,股市的板块是以行业或概念来划分的。
由于证券市场交易品种单一,缺乏对冲机制,使得市场上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多空对垒,投资者只有作多才有可能获利。
市场的这种单边性特点不利于市场的稳定,多数的机构投资者操纵股价都是先利用股市无买空机制而一路向下打压,从长期的单边下跌市收集筹码,最后一路拉升,使股价暴涨,然后抛空股票,获得超额利润。
而在单边下跌市中,个人投资者往往遭受最大损失。
正是因为我国证券市场的结构性缺陷,无法发挥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的价格发现和风险转移等功能,不利于股价的理性回归,不利于培养长期、稳定的机构投资者群体。
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研究综述

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研究综述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价格形成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对交易机制,即价格形成方法的研究。
交易机制的关键功能在于,能够在有效交易规则的约束下通过“黑箱”将投资者的潜在需求转化为已实现的价格和成交量。
不同的交易机制在价格发现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各交易机制所允许的指令类型、交易发生的时间、指令递交时投资者所能获得的信息数量与质量以及对做市商提供流动性的依赖程度也是不同的。
当前世界各交易所采用的交易方式大致可分为报价驱动(quote-driven)和指令驱动(order-driven)两大类。
美国的NASDAQ以及伦敦的国际证券交易所等都属于报价驱动交易机制。
在这种市场上,投资者在递交指令之前就能够从做市商那里得到证券价格的报价。
这种交易方式主要由做市商充当交易者的交易对手,主要适合于流动性较差的市场。
与此相反,在指令驱动制度下,投资者递交指令要通过一个竞价过程来执行。
我国各大证券交易所以及日本的东京证券交易所等都采用这种交易方式。
在指令驱动机制下,交易既可以连续地进行,又可以定期地进行。
前者主要指连续竞价(continuous auction),投资者递交指令可以通过早已由公众投资者或市商递交的限价指令立即执行。
既然指令到达就能够成交,因而这个机制是连续性的;定期交易主要指集合竞价(call auction)。
在这种方式下,投资者递交的委托指令并不立即成交,而是存贮起来累积到一定的时间,最后以一个统一的市场清算价格执行。
对不同价格形成方式的实证研究大多集中在市场流动性上。
在连续竞价市场和市商市场上存在着明显的买卖报价差(bid-ask spread),这个价差可用来度量市场流动性。
众多的检验(KEim Madhavan,1996等)发现,连续竞价交易中的价差比较小;在集合竞价交易中不存在明显的买卖价差。
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研究综述

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研究综述论文报告一、引言市场微观结构理论是现代经济学研究领域中的热点之一,其研究对象为市场中的个体与行为。
近年来,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研究逐渐成熟,其对于市场运行机制的分析和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历史发展、理论模型、理论前沿、应用领域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
二、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历史发展1.经典市场微观结构理论2.现代市场微观结构理论3.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发展特点三、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理论模型1.对称信息模型2.不对称信息模型3.信息外流模型4.制度选择模型5.行为模型四、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理论前沿1.博弈论与市场微观结构2.市场竞争、行业壁垒与市场微观结构3.网络效应与市场微观结构4.托管、数据隐私与市场微观结构5.机器学习与市场微观结构五、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应用领域1.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研究2.产业经济领域3.电子商务领域4.政府政策研究5.国际贸易领域六、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未来展望1.人工智能与市场微观结构2.区块链与市场微观结构3.创新金融工具与市场微观结构4.新型市场环境及其影响5.国际合作与市场微观结构七、案例分析1.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微观结构分析2.美国股票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研究3.全球奢侈品市场的竞争格局和市场微观结构4.中国开发区与产业转移的制度选择研究5.中国传统产业升级与市场微观结构的演进八、结论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在现代经济学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研究市场运行机制、指导政策制定具有重要价值。
然而,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研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推动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交融,为推动中国市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微观经济学各章重点知识点归纳

微观经济学各章重点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经济学的基础和核心原理-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机会成本和边际分析的概念和应用-供求关系和市场均衡-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第二章:供求关系和市场机制-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计算和意义-市场福利和市场效率-市场结构和垄断的产生及其对市场机制的影响-价格歧视和公平性的讨论第三章:个体消费者行为-效用理论和效用最大化原则-预算约束和货币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概念和计算-混合品和边际替代率的应用第四章:生产和成本-生产函数和边际产出递减-边际成本的概念和计算-长期和短期成本的比较-规模经济和生产要素组合的选择第五章:市场结构和垄断-垄断的特点和存在原因-垄断定价和利润最大化-垄断的福利损失和政府干预-自然垄断和垄断竞争的比较第六章:企业策略和市场均衡-市场竞争和均衡价格-不完全竞争的特点和存在原因-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的市场行为- Oligopoly和游戏理论的应用第七章:财政与政府干预-公共产品和原则代理的概念和分类-税收和供给侧政策的效果-收入再分配和社会福利的考量-政府干预的成本和效果评估第八章:市场失灵和外部性-外部性的概念和分类-正面和负面外部性的影响和后果- Pigouvian税和补贴的应用-公共物品和市场处置的问题第九章:信息经济学-不完全信息和不对称信息的性质-隐性行动和道德风险-信号模型和屏蔽效应的应用-信用市场和逆向选择的问题第十章:劳动经济学-边际生产力理论和工资决定-人力资本和教育投资-劳动力市场的不平等和分化-最低工资和劳动合同的效果第十一章:地租与土地市场-土地价格和市场竞争的影响-土地和城市规划的问题-土地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冲突以上只是对微观经济学各章节的重点知识点的简要归纳,具体内容可能因不同教材和教授的教学方式而有所差异。
在学习微观经济学时,还应注重理论的应用和例题的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
贝叶斯学习过程
这一过程原理其实很简单。令随机变量V表示资产价值,每个交易商对资产 的价值都有一个先验概率,我们将这一先验概率看做是资产价值等于x的概率。 然后做市商会观察到一些数据,并且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计算事件(V=x)发生 的条件概率。这一条件概率是后验概率,其包含了他对交易观察得到的新信息。 随着时间的推移事件的不断发生,这一后验值变成了新的先验值,并将这一调整 过程继续下去。 (1) 一期公式: Pr{事件发生|数据出现}= (2) 多期公式(一般的调整公式): Pr{V|b,s}=
框架:
科普兰-加莱模型
假设
做市商的利润
图 二 : 结 构 框 架罗斯滕-米尔格罗姆模型 交易的概率结构 结论
假设
价格的形成过程 伊利斯-奥哈拉模型 价格的时间路径 结构
科普兰-加莱模型(单期模型)
(1)假设
① 假设有唯一一个风险中性的做市商,与很多交易商进行交易。股价表示为P,从已知 密度函数f(P)中得出,该密度对市场来说是外生的。 ② 假定存在部分知情交易商,而其他交易商为不知情或是流动交易商。 ③ 假设交易商按照给定的概率到达市场,并且独立于股票价格过程。(做市商不清楚 单个的交易商是谁,但知道一个委托单来自知情交易商的概率为
市场的微观结构理论
Market Microstructure Theory
信息模型
汇报人:束浩正
2017年10月
问题的引出:
信息模型源自于白哲特(Bagehot,1971)的一篇简单的论文,产生了一个 新的理论来解释市场价格,它不在由交易成本决定,而是认为信息发挥着重要的 作用。
“市场收益”与“交易收 益”概念的区分
“信息成本” 即“信息损失”
原因
存在“知情交易商”
做市商须用与“不知 情交易商”交易的利 润弥补亏损,这些利 润来自于“价差”
“平均收益”低于“市场 收益”
图一:引言思维逻辑图
综述:
尽管基于存货的分析方法为研究市场价格行为提供了若干重要的洞察角度, 然而这些模型暗含着这样的假定:交易成本仍然决定着买卖价差。基于信息的研 究方法则将交易过程看作是一个非对称信息博弈过程。这种分析模型从逆向选择 理论的的视角展示了在无显性交易成本的竞争市场中买卖差价继续存在的原因。 市场微观结构研究的焦点也因而从研究供给和需求的随机特性转移到分析做市商 是如何从交易中获取信息,而又如何在一定时间后反过来影响价格变化,尽管特 定市场对于这一问题的解释不同,但所有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微观结构模型都 必须求解一个学习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