涤棉织物染色色差条花的预防与控制
防止涤纶针织物染色色点色斑问题

涤纶针织物包括涤盖棉或涤棉混纺针织物,其手感柔软丰厚,仍是消费者喜欢的产品。
然而,在实际生产中经常会碰到分散染料经高温高压染色后布面色点、色斑等问题,轻微的经剥色后重新染色,严重的无法返修,只能在后道拣疵裁剪,造成很大损失。
为此成立了公关小组,对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了预防措施。
一.涤纶针织物涤纶针织物的原料为疏水性合成纤维,涤纶分子结构中缺少象纤维素或蛋白质纤维那样的能和染料发生结合的活性基团,涤纶分子排列得比较紧密,纤维中只存在较小的空隙,当温度较低时,分子热运动改变其位置的幅度较小,在潮湿条件下,涤纶纤维又不象棉纤维那样能通过剧烈溶胀而使空隙增大,染料分子难以渗透到纤维内部。
因此,涤纶针织物分散染料染色需经过高温高压染色。
二.分散染料染色在高温高压染色时,分散染料对涤纶纤维的上染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分散染料由于浓度差而从染液中向纤维表面迁移;分散染料吸附到纤维表面;染料向纤维内部渗透;染料在纤维内部迁移,从而达到良好的匀染效果。
而在这4个阶段的过程中,分散染料在染液及纤维上的形态也经历了以下几种变化,首先分散染料是以颗粒的状态(多个单晶体染料分子)通过分散剂在水溶液中,形成一个分散体系;随着温度的升高,染料分子热运动加剧逐渐分化成单晶体状态;单晶体状态的分散染料渗透到纤维内部,在纤维内部转移并达到平衡,染液中的染料分子不断进入纤维内部,同时也有一定比例在纤维内部的分散染料从纤维内部转移到染液中,染色达到平衡。
在分散染料的上染过程各个阶段都会有单晶体状态的分散染料在获得足够的能量时摆脱分散剂的束缚而同其他的单晶体分散染料结合在一起形成较大的晶体(也叫做再结晶),一旦这种再结晶的晶体足够大,就会形成染料点或色污。
提高对纤维的增塑程度,将有助于染色过程的完成。
另外,分散染料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染液中的染料需要通过大量的分散剂呈悬浮体分散于染浴中。
在对涤纶染色时,为了要达到较好的染色效果,通常需要加入一定量的染色助剂。
涤纶染色出现色条为什么涤纶染色总是出现色渍(黑点点)

涤纶染色出现色条为什么涤纶染色总是出现色渍(黑点点)涤纶染色出现色条,为什么涤纶染色总是出现色渍(黑点点)?知道原理其实很简单:涤纶针织物经高温高压染色后,由于坯布在织造时含油量大,纤维与染料分子的凝聚产生的低聚物,造成色渍问题,严重影响了产品的质量。
为了控制该问题的发生,进行了色渍的分析探讨和研究,找到了控制问题的具体方法,提出预防措施,提高了产品质量,增加公司的经济效益。
涤纶针织物:涤纶属于疏水性纤维,纤维缺乏能与染料发生结合的基团,不能使用水溶性染料染色,只能使用分子量小、不含强离子性水溶性基团、溶解度较低的非离子分散染料染色。
涤纶结构紧密,常压沸染,染料难以扩散进入纤维内部把纤维染透,因此运用高温高压染色。
涤纶的分类以及涤纶的特点间歇式散纤维染色机1、分散染料染色1.分散染料是在高温有压力的湿热状态下进行。
2.该染料是以颗粒状态多个单晶体分子通过分散剂分散在水溶液中,它在100℃以内上染速率很慢,即使在沸腾的染浴中染色,上染速率和上染百分率也不高,所以必须加压在2atm(2.02×105Pa)以下,染浴温度可提高到120~130℃,由于温度提高,纤维分子的链段剧烈运动,产生的瞬时孔隙也越多和越大,此时染料分子的扩散也增快,增加了染料向纤维内部的扩散速率,使染色速率加快,直至染料被吸尽而完成染色。
3.由于分散染料在水中溶解度很低,染液中的染料需通过大量的分散剂呈悬浮体分散于染浴中在对涤纶纤维染色时。
为了要达到较好的染色效果。
4.为了要达到较好的染色效果,通常需加入一定量的染色助剂这些染色助剂在染色过程中的作用主要:增加分散染料的溶解度、促进分散染料对纤维表面的吸附、对纤维进行增塑或提高溶胀程度、加快分散染料在纤维中的扩散速度、提高染料的分散稳定性。
5.一般涤纶纤维高温高压染色中应用的助剂含有对纤维增塑的载体、对分散染料增溶或使染料悬浮体稳定的表面活性剂等染色助剂对涤纶纤维染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涤棉】涤棉混纺织物色差成因及解决方法

【纯干货】涤棉混纺织物色差成因及解决方法涤棉混纺织物热熔染色色差表现形式、产生原因及克服办法1.两边色差1)染液浸轧:两边带液量不一致;2)预烘和焙烘:烘干程度不均匀或不充分;2.边中色差及左中右色差1)轧辊轴心发生变形,产生轧余率不一致;2)在预烘或热熔时布幅中间和两边温度和风量不一致;a)在一般空车情况下,中间温度高于两边温度(焙烘箱)(热熔);b)散热时,两边易干,而中间慢,造成中间温度稍低(预烘);3)染料性能不同:由于温度中高边低,产生固色条件差异;低温型会发生中浅边深,高温型分散染料却相反;克服办法:第一,改善织物干燥的均匀性;第二,采用均匀轧车;第三,改善轧液的均匀性;第四,染色时要合理选用染料;3.正反面色差1)轧辊软硬度差异太大;2)预烘时正反面温度和风量不一致;3)热风预烘拔风效果差,湿度过度;4)克服办法:第一,合理选择软辊的硬度;第一,正反面烘燥力求均匀;第二,热风部分采用横导辊穿布方式;第三,预烘室拔风要充分,防止湿度过高;第四,在染料溶液中适当加入防泳移剂4.左右对角色差(实质上是局部性的正反面色差)1)预烘时左右热量不匀,辐射强度不一;2)喷风量左右不匀;3)金属导辊左右两头散热不一4)克服办法:从设备上找根源;5.前后色差1)坯布方面:纤维的种类、质量、配棉的变动;2)练漂前处理方面A.前处理采用设备不同,工艺条件不容易掌握一致,半制品染色后色泽有区别;B.退浆效果如有差别,也会形成色泽深浅;C.热定型速度和风速;D.丝光后的pH值:最显著的产生原因;3)染色方面A.进焙烘箱之前织物干潮不一致;B.热熔温度是染色过程中影响色差最显著的因素;C.车速、染液、显色液、还原液浓度掌握不一致,造成前后搭色不一;D.产地、批号不同的染料,色光有差异;4)后整理方面:树脂或高温焙烘可引起某些染料色光变化。
6.克服办法:第一,防止坯布因素,掌握纤维原料和上浆成分的变化情况;第二,练漂前处理机台要“三定”(定工艺、定机台、定人员);第三,要经常检查定型机、热风机运转情况;第四,染整加工的半制品,其退浆、丝光后织物上的pH值须“三查”;第五,染色用染料要按产地、批号分开堆放,控制好色光;第六,染料上车要研磨认真;第七,预烘后进入焙烘箱前布身要干;第八,在染色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工艺条件和操作规程;第九,染色机上装自控温装置;第十,出布处建贴样制度;第十一,染色后,成品检验按次序进行,分色成包;。
涤棉长车染色色差控制

涤棉长车染色色差控制色差一般包括以下四类:原样色差、前后色差、左中右色差、正反色差。
(1)原样色差是指染色织物与客户来样或标准色卡样,在色相和色泽深度上有差异;(2)前后色差是先后染出的同一色号织物在色相与深度上存在着差异;(3)左中右色差是指织物左中右部分的色相与色泽深度存在着差异;(4)正反色差是指织物正面与反面的色相与色泽深度不一致。
1原样色差的预防与控制原样色差主要是由拼色的染料选择不合理和机台染色时处方调整不当造成的。
为防止拼色的染料选择不合理,仿小样时我们采取以下预防措施:处方中染料种类应尽量少,因为不同的染料有不同的上色性能,减少染料的种类可以减少染料之间的相互干扰;处方中尽量用较接近原样色相的染染拼混;尽量应用具有相似上染性能的染料;涤与棉两相深度的选择:染浅色时,涤的深度应略浅,棉的深度应略深。
染深色时,涤的深度应略深,而棉的深度应略浅。
仿样的染料尽量与车间使用的染料在力份和色相上一致,使用的染料厂家较多,厂与厂,批与批之间力份往往有差异,为此,做到每批染料进厂,化验室检验并留样供这批染料在使用过程中的仿样用;染料库负责反馈每批染料使用数量的信息给化验室;化验室根据仓库提供的信息进行染料仿样了;车间根据处方的指定使用染料。
为防止机台染色时调整处方不当,我们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由于化验室的染色条件与机台实际染色条件存在着差异,机台放样的染色条件与机台正常染色的条件也存在着差异。
因此,染色处方要经过小样处方到机台放样处方,机台放样处方到机台正常染色处方,在这过程中处方要作一定的修改,一般应采用以下几点预防措施。
工艺条件及参数标准化,化验室仿样要按照规定的工艺流程及条件参数,不得随意改变工艺参数来调整色光。
机台放样的工艺条件及参数必须与正常染色时的工艺条件及参数一致,正常染色时不能靠调整工艺参数来调整色光。
例如,不能用轧余率变化来调整色泽深度或温度高低来调整色相,因为这些方法调整色光弊病很大。
边中色差成因及预防论文等二篇

梭织物印染条花疵布成因及预防关键字:梭织物条花疵布成因措施梭织物所产生的各类条花染疵类别繁多,有织物去浆未净条花、煮练不透雨丝条花、烧毛条花、丝光去碱不匀条花、染色泳移条花和织造疏密不匀条花、灯芯绒割绒条花等,这是印染工作者经常遇到的质量问题。
随着目前纺织品国际竞争愈趋激烈,品质的要求也愈趋严格,各类条花染疵的存在影响织物外观,给企业带来的后遗症是不言而喻的。
染整过程为此返工改染甚至“全军覆没” 的事例不胜枚举,鉴于此,有必要对部分梭织物上呈现出来的各类条花染疵作出分析,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
1.各类条花疵布成因分析及预防办法1.1去浆未净条花1.1.1表现的形式中深色府绸薄织物纬向宽距为1.0 cm左右的经向条花。
1.1.2成因分析该类织物由于经纱纱支较细,织造时为减少断纱现象,一般给予该类织物经纱施加了大量的混合浆料(其成份复杂,有淀粉、PVA、石蜡、防腐剂等组成),这些高浓度混合浆料的存在增加了印染前处理的难度,若印染前处理过程中未将织物上浆料去净就转入后道生产,染色时就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条花染疵(深色尤甚)。
1.1.3纠正、预防前处理工艺设计要着重考虑如何去除织物上浆料。
下面着重介绍享斯迈O、D、New高温裂解法。
(1)工艺流程:翻缝→高温裂解去浆煮练→烧毛→氧漂。
(2)高温裂解去浆煮练工艺条件:NaOH 56 g/ L;H2O21.3 g/L;O、D、New 8 g/L;H-982精练剂2 g/ L;工作液温度45℃;轧余率80%;履带箱堆置汽蒸50 min,温度100~102℃。
(3)效果:O、D、New高温裂解剂,其耐碱达300 g/L,是集润湿、乳化、分散、螯合、稳定为一体的复合化合物。
经该工艺处理的各类弹力府绸能有效消除条花染疵的产生。
另外,碱氧冷堆、短蒸复氧漂工艺;液下碱煮练、氧漂工艺;清棉师100 T前处理工艺亦可同样克服该类条花染疵的产生。
1.2 纬弹织物易出现的条花1.2.1表现形式纬弹类直贡、纱卡织物纬向宽距为0.5 cm左右的经向无规则条花。
变形纱涤纶织物染色病疵的防止方法

~ 防 纶 一 止 织 置选用有 中等升华牢度且有优 良覆盖力 的分 散染料 : 选用适 当的阴离子 . 一 方 物 5分散 剂 以保持 染色期 间染料 的分散稳 定性 : 高温染 色 中. - 在 加适 量 的 ・ 一 , 其法 具 有 高 升华 性 能 的分 散 染 料 时 , ’ 染 在应用 载体 , 以促 进 染 料 泳 移 尤 更
大 为 降低 冷 轧 堆 染 色 过 程 中 要 严 格 控
i宜使 用适量载 体 , 载体 有助于掩 盖纱线 条干不 匀 ; 在含 有分散剂 和醋 夺
j酸 的 空 白浴 中 经 6 0℃预 处 理 , 助 于 匀 染 : 用 喷 射 染 色 机 , 适 用 . 有 采 它 串 夺 的 染 色 , 色 后无 条 花 , 感 不受 影 响 。 于变形涤纶纱针织物 染 手 ‘
通 过对 影响 冷 轧堆染 色 各 因 素 的 分 析 . 定 了德 凯 素 活 性 染 料 确 染 为 : 用 纯 碱 与 烧 碱 的混 合 碱 剂 采
一 疵 { 病 _ 一 变 形 纱
一 的 涤
( 纯碱 3 门、 碱 6g ) 尿 素 2 0gL烧 / , L 0
( ) 1 —1 . 3 :4 7
样 的测 试 结 果 见 表 4
由表 4可 知 . 色 织 物 的牢 度 染
[ . 京 : 国纺织 出版社 ,0 121 M] 北 中 2 0 :2 . 8 『 ] 春 光 , 梅 仙 , 超 , . 轧 堆 染 5李 卢 侯 等冷 色 活 性 染 料 的选 用 [] ,0 8 】 ) J专 . 印染 2 0 (7 : 专
印 技术 染
27 色 牢 度 及 匀 染性 的 测试 .
涤棉混纺织物染色加工中的色差问题

涤棉混纺织物染色加工中的色差问题【摘要】染色织物的色差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难题,作者对涤棉织物印染加工过程中的色差形态、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做了较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涤棉织物色差;原因;解决方法涤棉染色织物多属于中、低档产品,但市场容量很大,随着我国产品出口量的增多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市场对染色产品色差要求也越来越高,出口标准常达4-5级。
同时它也是衡量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的一个标志。
因此分析色差产生的原因,并能事前加以控制预防,从而提高了质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打好基础。
涤棉织物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色差一般有:两边色差、左中右色差、正反色差和前后色差。
色差疵病外观上表现多种多样,但产生的基本原因,主要由以下几种:(1)染料在织物上先期分布不均;(2)织物上的染料固着程度不同;(3)染料色光变异。
下面就涤棉织物热熔染色色差、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加以分析1 两边色差(1)染液浸轧:在浸轧时,两边带液量不一致,造成两边色差。
其原因一是操作不当,使轧辊两边的压力不均衡,二是轧辊加压系统稳定性不好,在运转过程中易松动。
操作人员若能勤于检查,及时调整油压、气压状况并定期效验仪表准确性,检查轧辊磨损性,就可以克服此种原因产生的色差。
(2)预烘及焙烘:织物浸轧染液后,如果两边烘干程度不一致、不充分,则会影响到分散染料的热熔固着或还原染料的气蒸还原程度形成色差。
另外,分散染料热溶固色时,焙烘室两边的温度和风量有差异也使得织物两边染料固色不同产生差异,或者由于一边温度过高而引起色光变异产生色差。
解决办法就是首先应当检查循环风机的传动系统,使循环风机转速一致,其次检查左右加热防尘网版,要及时清理,防止灰尘过多。
让风量和温度均匀,是防止此种原因产生的色差重要因素。
2 左中右色差左、中、右色差除了同上面“两边色差”产生的原因相同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染料性能不同。
在相同的染色加工条件下,低温型分散染料在较低温度下,既能形成固色,而高温却会造成染料的升华,影响固色,这样就易造成织物两边得色较深,中间因温度高而得色浅;而高温型染料却不同,固色需要较高温度,达不到应有温度就会影响到染料固色,所以常会造成边浅中深的色差。
染色色差色条色花的预防与控制.

染色色差色条色花的预防与控制摘要:分析染色半成品和染色过程中(中深色)产生边中色差及前后色差、色条、色花的影响因素,从染料、助剂、工艺控制和设备等诸方面,给出了预防措施。
关键词:染色;色差;措施中图分类号:TS19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4017(2006)09-0019-021 半成品的影响在染色布的生产过程中,半成品的性能对色布的色光一致性、色泽稳定性及色差的调整至关重要。
半成品要求前处理匀透,半成品加工条件稍有变化,便反映在染色色泽上。
在生产中有的货单批量大,即使同是同一品种,也可能因坯布产地、上浆品种、上浆率、棉花品质和配棉、纺织生产工艺不同,造成半成品品质不同。
因此在生产中,每道工序都要严格把关,要及时测定练漂各工序工艺控制指标,保持工艺条件一致。
大批量的要带样生产,差距大的要及时调整处方,避免生产中前后色差变化大,造成回修和消耗增加。
为减少半成品对染色上染率的影响,应制定合理的练漂工艺。
对同一品种布,尤其是返单,要定机台,以成熟工艺生产,提高原单处方的染色重现性。
2 染色过程的影响2.1 染料、助剂的选用对色差的影响2.1.1 染料选用士林染料染色时,个别染料因上染速率慢而在染槽中沉积,染色布色光逐渐向上染速率慢的染料色光靠近,造成前后色差。
因此,如在生产橄榄绿时,常使用士林黄,为了稳定色光,我们采用士林橄榄绿或草绿。
另外,为了防止染料沉积,还可以在染料中加入分散剂,使料缸、料槽中的染液更均匀,防止发生聚集,以有效改善色差,并降低成本。
选用活性染料染色时,由于活性染料反应性较高,若染料性能差距较大,连续轧染时,色光难以控制,易产生前后色差。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应选用配伍性一致或接近的染料。
2.1.2 助剂助剂对边中色差及花有和大的影响。
加入合适的助剂,可以有效改善因坯布、设备等原因造成的色差及条花。
但有时某种助剂的加入,并不能同时解决色差条花等诸多问题。
此时,在重新选用染化料基础上,使用效果较好的助剂才能生产出令客户满意的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
染 (00N . ) 2 1 o8
涤棉织物染色色差条花的预防与控制
赵 利 强 , 华扬 冀
( 润泰纺织服 饰有限公 司, 河北 石家庄 00 9 ) 50 1 摘 要: 色差和条花是涤棉织物染色过程中易出现 的疵病 , 分析 了棉花 品质和纺织工 艺对染色成 品质量的
影响 , 详细介绍 了在生产浅 蓝、 深蓝、 艳蓝 、 绿色 、 深紫色和紫色及砖红色等 品种 时 , 染料 和助剂 的选择 , 生产
光萎 暗 。
() 3 适当降低焙烘温度 生产 浅 蓝 系 列 品种 时 , 烘 温 度 可适 当 降 低 至 焙 15 10℃。但该方法只适用于浅蓝色品种 , 8 —9 不适用
2 染 色 工 艺 的影 响 ]
2 1 浅蓝 、 靠和靠蓝 品种 . 浅
于艳蓝色品种。因为艳蓝色分散染料用量大 , 焙烘温 会影响分散染料的上染率 , 达不到色深要求, 生产浅蓝、 浅靠和靠蓝系列颜色品种时 , 一般选用 度较低 , 发白, 色泽萎暗。 分散蓝 2 L 分散红 3 B N, B和分散 紫 H R F L拼混 , 色织 且易造成布面发花 、 染 () 4 缩短 色光平 衡时 间 物红光较 重 为 色深 , 光 较 重 为 色 浅 。分 散 蓝 2 L 蓝 BN
为低温型染料 , 而分散红 3 B和分散紫 H R F L为高温型 染料 , 焙烘过 程 中染 色织物 易 因温 差 而造成 两边浅 、 中 1 1 棉花品质 的影响 . 且 色 可 棉花产地 、 品质 和成 熟 度 对 上染 率 及 布 面染 色 质 间深 的色差 , 布幅 越 宽 , 差 越严 重 。对 此 , 以采 J 量影 响很 大 。光 照充足 、 生长期 长和 成熟 度好 的棉 花 , 取以下措施改善色差 : () 1 通过 烘干调 整色光 其织成品染 色得色率高 , 染色 均匀 , 白星、 无 死棉 ; 反 生产该系列颜色品种时, 避免 因烘干温度中间高 之 , 长不充分 的棉 花 , 棉 和蜡 质 较 多 , 色后 白星 生 死 染
t n i s。a ej s p e e t n me h d e e p i t d o tr s e t e y o s w 『a r v n i t o s w r o n e u e p c i l . o v Ke r s:d en y wo d y ig;c lrd f r n e;p le t rc t a r oo i e e c f oy s e - o t f b i on c
Z O i in J ay n HA L — a g。IHu -a g q
( u ti eteadF sinC . R n xi n aho o , aT l
,hizun 50 1C i ) S  ̄ ha g0 0 9 ,hn i a a
Ab ta t sr c :Ai ig a h oo ie e c n te k ee t c u rd i p Ie t rc tO a r y ig po e s。 fe t fte m n tt e c lrdf r n ea d sra y d f cs o c re n 0y se / O t n fb i d en rc s ef cs o h c
oii l otnq at n a i c nq e nd en rd csweea a z d e ad gt h le(g t d e n r r n t ul a dwe vn t h iu s0 y igpo u t g ac o i y ge r n l e .R g ri otebu 1 h , e pa dbi y n i l -
工艺的制定 , 并提出了有效 的预 防措施。
关键词 : 色; 染 色差; 涤棉 织物
中 图分 类 号 : S13 86 T 9 .3 文献标识码 : B 文 章 编 号 : 0 0— 0 7 2 1 ) 8— 0 3— 3 10 4 1 (00 0 02 0
Hale Waihona Puke Pr v n i n a o t o fd e n e e t fp l e t r c to a i e e to nd c n r lo y i g d f c s o o y s e - o t n f brc
1 坯布质量的影 响
严重, 易染花, 且色泽萎暗。 12 织造 工艺 的影响 .
两边低 造成 分散 蓝 2 L B N发 色 不 匀 , 色 织 物 中间 色 染 光深 , 两边色 光浅 。所 以 , 开 车 调 整色 差 时 , 干不 初 烘
需检测布面的边 中含 涤棉织 物在织造 过程 中加入 的浆 料对半 成 品 的染 开蒸汽。如果仍不能调整色差 , 色差 只能达 到 3— 4级 。因 色性 能也有 很 大影 响 。有些 纺 织 厂设 备 差 , 布 过 程 碱 量 。如果丝光 去碱不 净 , 织 丝光处理后要充分蒸洗去除碱剂和助剂。 中断头和粒头多 , 为降低成本而使用 的石蜡在练漂前 此, ( ) 整染色 处方 2调 处 理 过程 中很 难 去 除 , 导致 染 色后 布 面发 花 , 条 严 蜡 分散蓝 S L和 S L为高温型染料 , G B 采用其替代低 重。还有些纺织厂采用回收 旧棉生产涤棉坯布, 或将 B N染料进行拼色 , 可以明显改善色差 , 废旧布条打烂后掺人棉纱中进行织造 , 导致涤棉坯布 温型分散蓝 2 L 但 成本会 有所增 加 。 组分 比例不 一致 , 色后匹差 、 花 、 棉 白星严 重 , 染 条 死 色